TWI721915B -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915B
TWI721915B TW109121324A TW109121324A TWI721915B TW I721915 B TWI721915 B TW I721915B TW 109121324 A TW109121324 A TW 109121324A TW 109121324 A TW109121324 A TW 109121324A TW I721915 B TWI721915 B TW I721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
air
pressure
monomers
mon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0051A (zh
Inventor
張玉梅
賴金輪
李琳
方馨儀
Original Assignee
亞東技術學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東技術學院 filed Critical 亞東技術學院
Priority to TW109121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191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9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0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05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壓瘡預防裝置,包含氣墊、壓力感測元件、充放氣元件以及控制元件。氣墊包含彼此相鄰設置的多個氣墊單體。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壓力感測元件感測各氣墊單體所承受的壓力。控制元件依據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所承受的多個壓力,以控制充放氣元件充氣或放氣多個氣墊單體。

Description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涉及壓瘡,特別是涉及一種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在醫療或照護體系的臨床上,對於腦中風、癌症末期、脊椎損傷、四肢癱瘓、營養不良、長時間手術、或服用鎮靜安眠劑等久臥的病人,需要特別留意其壓瘡的發生以避免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施以至少每2小時的定時翻身成為照護者重要的工作,也因此造成人力上的繁重負荷。目前市面上解決此問題的創作,主要分為兩類別,第一類是以緩衝物(如空氣、液體、凝膠…)填充作為臥床壓力舒緩的目的,輔以物理上的作用或刺激(如振動、溫熱、運動、電/磁刺激…)以增進末稍血流循環從而減緩/延遲壓瘡的發生,然此類方案僅能緩延壓瘡發生時間,無法阻止壓瘡的生成,第二類則是以翻身為目標以防止身體某處長時間受壓以防止壓瘡,此類則多以特殊床架、床體、床墊結構,以機械式作動或氣壓式作動達成,其中機械式成本高且需整床替換,氣壓式則有結構較簡單且可和現有床具結合使用的優勢。儘管如此,此類氣壓輔助翻身的設備仍有諸多改善的空間。例如,1.患者必需先置中於床墊或特定位置以確保其翻身運作成功,換言之,其運作成功與否端賴患者的躺臥位置,但實務上由於無法確保患者的躺臥點、姿勢、以及每個患者身型上的差異(大人、小孩、高矮胖瘦),因此將嚴重影響其功能可靠性。再者,針對已受壓可能產生壓瘡的組織局部,也缺乏針對性修復。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壓瘡預防裝置,包含氣墊、壓力感測元件、充放氣元件以及控制元件。氣墊配置以承載人體。氣墊包含多個氣墊單體,彼此相鄰設置。各氣墊單體具有一氣室,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壓力感測元件設於氣墊,配置以感測各氣墊單體所承受的一壓力值。充放氣元件與多個氣墊單體連通。充放氣元件配置以將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至形體變化。 控制元件配置以依據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所承受的多個壓力值,分析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每個身體部位分佈的氣墊單體的位置,決定哪些氣室需進行充氣或放氣、多個氣室充放氣的順序、氣體量,據以控制充放氣元件的運作,直到依據多個壓力值變化判斷人體位移或翻身,其效果如同以人力漸進推動翻身的方式,且不受躺臥者身形、大小、臥姿的影響。
在一實施方案中,控制元件比對出氣承受最大壓力值的氣墊單體作為一第一充氣單體,控制充放氣元件優先充氣第一充氣單體,接著按照與第一充氣單體的配置關係,依序充氣其他多個氣墊單體。在充氣過程中,控制元件判斷各氣墊單體的氣體量超過一氣體量門檻值時,控制充放氣元件轉為充氣排序在下一個的氣墊單體。
在一實施方案中,控制元件判斷最大壓力值與最低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高低差門檻值,或承受的壓力值高於一壓力門檻值的多個氣墊的數量超過一數量門檻值時,控制充放氣元件停止運作。
在一實施方案中,控制元件判斷充氣前的最大壓力值與充氣後的最大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第一差值門檻值,並且承受最大壓力值的氣墊單體緊鄰的另一氣墊單體的壓力減少量超過一第二差值門檻值時,控制充放氣元件停止運作。
在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壓瘡預防裝置更包含一物理量刺激元件,連接控制元件,配置以對充放氣前後承受的壓力值下降的氣墊單體的氣室填充加熱的氣體。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壓瘡預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設置一氣墊,氣墊包含彼此相鄰設置的多個氣墊單體,各氣墊單體具有一氣室,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感測各氣墊單體所承受的一壓力值;分析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每個身體部位分佈的氣墊單體的位置;決定哪些氣室需進行充氣或放氣、多個氣室充放氣的順序、氣體量,據以控制充放氣元件的運作;以及利用多個氣墊單體的形體變化,直到依據多個壓力值變化判斷人體位移或翻身。
在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比對出承受最大壓力值的氣墊單體作為第一充氣單體;按照與第一充氣單體相隔的距離,由小至大排序其他多個氣墊單體充氣的優先順序;按優先順序,依序對多個氣墊單體進行充氣;以及在充氣過程中,判斷各氣墊單體的氣體量超過一氣體量門檻值時,轉為充氣排序在下一個的氣墊單體。
在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判斷最大壓力值與最低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高低差門檻值,或承受的壓力值高於一壓力門檻值的多個氣墊的數量超過一數量門檻值時,停止充氣。
在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判斷充氣前的最大壓力值與充氣後的最大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第一差值門檻值,並且承受最大壓力值的氣墊單體緊鄰的另一氣墊單體的壓力減少量超過一第二差值門檻值時,停止充氣。
在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在停止充氣後,開始倒數計時;以及對充放氣前後承受的壓力值下降的氣墊單體的氣室填充加熱的氣體,直到計時結束。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1和圖2,其中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與壓力感測元件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可包含氣墊。氣墊可包含各自獨立的多個氣墊單體AR1~AR5。病患可躺臥於氣墊上的任何氣墊單體AR1~AR5上。在本實施例中,舉例五個氣墊單體AR1~AR5,彼此相鄰設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實務上,可依據應用需求,調整氣墊單體AR1~AR5的數量和設置/排列方式,例如氣墊單體AR1~AR5彼此相隔一距離。
每個氣墊單體AR1~AR5內具有一氣室。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氣墊更可包含基體BD,位於多個氣墊單體AR1~AR5下,提高氣墊可承載的人體重量。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更可包含壓力感測元件20。在本實施例中,壓力感測元件20可例如為片狀,設於多個氣墊單體AR1~AR5下方,與多個氣墊單體AR1~AR5貼合。
應理解,本發明的壓力感測元件20不受限於如圖2所示為片狀,實務上可替換為其他型態,例如多個壓力感測元件20分佈設置於氣墊結構內或下方的床板或床架等 ,並分別對準多個氣墊單體AR1~AR5,用以分別感測多個氣墊單體AR1~AR5所承受的壓力。
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充放氣元件、控制元件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可包含氣墊、壓力感測元件、充放氣元件30以及控制元件40,其中氣墊可包含如圖3所示的多個氣墊單體AC1~AC6以及袋緣ED。多個氣墊單體AC1~AC6彼此相鄰設置,而袋緣ED在多個氣墊單體AC1~AC6外緣。本實施例舉例六個氣墊單體AC1~AC6,但在此僅舉例說明,本發明不受限於氣墊單體的數量。每個氣墊單體AC1~AC6內具有一氣室。多個氣墊單體AC1~AC6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
壓力感測元件可設置於氣墊的結構中。控制元件40可有線或無線連接壓力感測元件,以控制壓力感測元件感測各氣墊單體AC1~AC6所承受的壓力值。充放氣元件30可通過氣體導管P1~P6,分別連通多個氣墊單體AC1~AC6的多個氣室。
控制元件40可有線或無線連接充放氣元件。控制元件40可依據壓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的多個氣墊單體AC1~AC6分別所承受的多個壓力值,分析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位置,決定哪些氣墊單體AC1~AC6的氣室需進行充氣或放氣、多個氣室充放氣的順序、充氣量或放氣量,據以輸出一控制訊號。
充放氣元件30可依據控制訊號以供應氣體。舉例而言,充放氣元件30供應的氣體可通過氣體導管P1~P3導入氣墊單體AC1~AC3的氣室,以對氣墊單體AC1~AC3的氣室進行充氣,或將氣墊單體AC1~AC3的氣室內的氣體放氣/排氣或抽氣,以使氣墊單體AC1~AC3的形體變化,例如充氣而膨脹,以施予人體推力。在充放氣過程中或之後,控制元件40可控制壓力感測元件感測氣墊單體AC1~AC6所承受的壓力值。當控制元件40依據多個壓力值變化,判斷人體已位移或翻身時,可控制充放氣元件30停止充氣或放氣。
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承載人體時進行充氣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可包含氣墊、壓力感測元件20、充放氣元件以及控制元件,其中氣墊可包含如圖4所示的多個氣墊單體UA1~UA13以及基體BM。多個氣墊單體UA1~UA13彼此相鄰設置,基體BM在多個氣墊單體UA1~UA13下方,而壓力感測元件20位於多個氣墊單體UA1~UA13以及基體BM之間。
本實施例舉例十三個氣墊單體UA1~UA13,但在此僅舉例說明,本發明不受限於氣墊單體的數量,並且氣墊單體UA1~UA13的體積/氣體容量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調整。每個氣墊單體UA1~UA13內具有一氣室。多個氣墊單體UA1~UA13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
當病患人體側臥於部分的氣墊單體UA1~UA13上,控制元件可控制充放氣元件對部分或全部的氣墊單體UA1~UA13的氣室進行充氣或放氣,例如填入氣墊單體UA1~UA9不同的氣體量進行充氣,使氣墊單體UA1~UA9體積膨脹並且膨脹程度不同,施予人體推力,使人體翻身和位移,例如使人體原本右側臥姿勢先轉為仰臥姿勢、接下次再轉為左側臥姿勢、接下次再轉為仰臥姿勢,接下次再轉為左側臥姿勢,依序輪替,以避免人體同一身體部位(例如抵靠氣墊的左肩)的皮膚因久臥受壓而引起壓瘡。
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101~S117。
在步驟S101,設置具有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墊,例如但不限於圖1、圖3或圖4所示的氣墊。多個氣墊單體可彼此相鄰設置。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
在步驟S103,氣墊可承載人體,人體的頭、四肢、肩、背、腰、臀等多個身體部位可分別置於/分佈在相同或不同的氣墊單體上。
在步驟S105,在氣墊結構中或其下方可設置壓力感測元件,感測氣墊承載人體時所承受的壓力值,即人體施予各氣墊單體的壓力。
在步驟S107,各氣墊單體所承受的壓力值將隨承載的人體重量、人體姿勢、各身體部位的分佈/放置位置等因素而改變。因此,利用控制元件依據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壓力值,分析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各身體部位的位置、體重等參數。
在步驟S109,利用控制元件依據步驟S107所分析出的參數,決定欲充氣或放氣哪些氣墊單體。舉例而言,控制元件決定僅對部分氣墊單體充氣,或僅對部分氣墊單體放氣/排氣。又例如,控制元件決定對部分的氣墊單體充氣,並對部分的氣墊單體放氣/排氣。又例如,控制元件決定全部的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但多個氣墊單體的充氣量不同。
在步驟S111,利用控制元件依據步驟S105感測到的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多個壓力值以及步驟S107所分析出的人體相關聯的參數,決定多個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的順序。
在步驟S113,利用控制元件依據步驟S105感測到的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多個壓力值以及步驟S107所分析出的人體相關聯的參數,決定每個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的氣體量。
在步驟S115,利用控制元件依據在步驟S109~S113決定的結果,控制充放氣元件依序將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充氣或放氣。
在步驟S117,在對氣墊單體充氣時,氣墊單體的氣室內的氣體增加,使氣墊單體膨脹,施予所承載的人體推力增加。在對氣墊單體放氣時,氣墊單體的氣室內的氣體減少,使氣墊單體縮小,施予所承載的人體推力減少。隨著對多個氣墊單體的充氣及/放氣,多個氣墊單體的形體變化而施予人體的多個身體部位相同或不同的推力,使人體位移,甚至翻身。
請參閱圖6,其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更包含以下步驟S119~S125,其可與如圖5所示的步驟適當結合。應理解,本文所述的所有步驟可依據實際需求增加或省略,並可適當調整步驟內容、步驟執行順序。
在如上述執行完步驟S117後,可接著執行步驟S119~S123,判斷人體是否成功位移或翻身。
在步驟S119,利用控制元件控制壓力感測元件,感測充氣或放氣後,每個氣墊單體所承受的壓力值,與充氣或放氣前的壓力值進行比對,以判斷充放氣前後的變化幅度。
在步驟S121,利用控制元件依據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壓力值變化,以判斷人體的狀態變化,包含充放氣前後的位移、姿勢、身體部位分佈/置放的位置(分別在哪些氣墊單體上)等。
在步驟S123,利用控制元件依據人體的狀態變化,推斷充放氣後,人體是否位移或翻身。若否,則重複執行步驟S109~S123。若是,則執行下一步驟S125。
在步驟S125,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停止充氣、放氣。
請參閱圖7,其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更可包含以下步驟S127~S129,其可與如圖5、圖6所示的步驟適當結合。
在本文中,舉例躺臥在氣墊上的病患無法自行位移、翻身,因此在前述將人體位移或翻身後,若未再對氣墊充放氣,病患的身體部位持續施壓氣墊時,將持續受到氣墊的反作用力/壓力。若長時間維持同一身體部位長時間受到壓迫,可能引起壓瘡。為避免此情況,在如上述執行完步驟S125使人體第一次位移/翻身後,可接著依序執行步驟S127~S129。
在步驟S127,利用計時器開始進行計時。
在步驟S129,利用控制元件判斷計時目前時間與上次充放氣後之間的間隔時間長度是否超過一時間門檻值,即判斷人體維持同一姿勢的時間是否超過時間門檻值。若否,持續計時。若是,回到如圖5或圖6所示的步驟S107,並可接著依序如圖5或圖6所示的執行後續步驟,再此對氣墊充放氣,以進行下次人體的位移或翻身。每隔一段時間,反覆執行如圖5~圖7的步驟,使人體的身體部位不會長時間受到壓迫,避免引起壓瘡。
請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201~S209。
在步驟S201,利用控制元件比對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多個壓力值。
在步驟S203,利用控制元件判斷所有氣墊單體中承受壓力值最大的是哪一個氣墊單體。
在步驟S205,利用控制元件承受壓力值最大的氣墊單體排序為第一充氣單體。
在步驟S207,利用控制元件按照與第一充氣單體的配置關係,排序其他相鄰排列設置的氣墊單元的充氣順序。舉例而言,將第一充氣單體緊鄰的氣墊單體排列為第二充氣單體,而與第二個充氣單體緊鄰的氣墊單體排列為第三充氣單體,以此類推。
在步驟S209,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最優先充氣第一充氣單體的氣室,接著依據步驟S207的充氣順序排序依序充氣其他氣墊單體的氣室,例如依序充氣第二、第三充氣單體的氣室等。在充氣後,在步驟S117中,多個氣墊單體的形體產生變化而施予人體推力,使人體位移或翻身。
請參閱圖9,其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9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301~S305。
在步驟S301,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對氣墊單體的氣室進行充氣。
在步驟S303,利用控制元件判斷充氣的氣墊單體的氣室內的氣體量是否達到一氣體量門檻值。若否,則回到步驟S301,持續對同一氣墊單體充氣。若是,即若氣室內的氣體量已達到氣室可容納的氣體量或到達一預充氣量(取決於壓力值大小、人體姿勢和位置)時,執行步驟S305,停止對此氣墊單體充氣。在此氣墊單體停止充氣後,可接著對排序在下一個氣體單體執行步驟S301~S305,直到全部預充氣的所有氣體單體皆充氣完畢。
請參閱圖10,其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10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401~S405。
在步驟S401,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依序對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進行充氣。
在步驟S403,在充氣過程中或之後,利用控制元件判斷最大壓力差是否超過門檻值,即判斷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壓力值與最低壓力值的差值是否超過一高低差門檻值。若否,回到步驟S401。若是,執行步驟S405,利用控制元件控制充放氣元件停止對氣墊單體充氣。
請參閱圖11,其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1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501~S503。
在步驟S501,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依序對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進行充氣。
在步驟S503,利用控制元件判斷各氣墊單體所承受的壓力值是否高於一壓力門檻值。若否,持續執行步驟S501。若是,執行步驟S505。
在步驟S505,利用控制元件判斷承受壓力值高於壓力門檻值的氣墊單體數量是否高於一數量門檻值。若否,持續執行步驟S501。若是,執行步驟S507,利用控制元件控制充放氣元件停止對所有氣墊單體充氣。
請參閱圖12,其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1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S601~S603。
在步驟S601,利用控制元件控制一充放氣元件依序對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進行充氣。
在步驟S603,利用控制元件判斷充氣前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壓力值與充氣後的最大壓力值的差值是否超過一第一差值門檻值。若否,回到步驟S601。若是,執行步驟S605。
在步驟S605,利用控制元件判斷承受最大壓力值的氣墊單體緊鄰的另一氣墊單體的壓力值減少量超過一第二差值門檻值。若否,回到步驟S601。若是,執行步驟S607,充放氣元件停止對所有氣墊單體充氣。
應理解,本文中的多個實施例的步驟可適當結合,例如在執行步驟S115的過程中或之後,可執行步驟S403、S501~S503或S601~S603。
請參閱圖13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1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壓瘡預防方法可更包含以下步驟S701~S709,可執行在上述步驟S125、S405、S507、S607後。
在步驟S701,在停止充氣後,開始倒數計時。
在步驟S703,利用物理量刺激元件對充氣前後承受的壓力值下降的氣墊單體的氣室填充加熱的氣體,並透過反覆充氣放氣動作模擬按摩動作,藉由熱敷與按摩的原理舒緩先前受壓的組織。
在步驟S705,判斷是否已計時結束。若否,回到步驟S703。若是,執行步驟S707。
在步驟S707,將所有氣墊洩氣。
在步驟S709,反向設定充氣順序方向。舉例而言,前次由左而右充氣多個氣墊,下次改由右而左充氣多個氣墊。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壓瘡預防裝置及其方法,其具有以下優點: 1.     能確實偵測躺臥患者姿態,以進行適當的操作過程,確保翻身操作成功; 2.     以模擬人力漸進推動翻身的方式,效果更佳,且不受躺臥者身形、大小、臥姿的影響; 3.     提供組織受壓後的恢復能力; 4.     各獨立氣室具有獨立的壓力感測能力,獲取的數據將可用於未來其他增進/了解患者健康的應用分析使用; 5.     構造簡單有效,成本合理,具有推廣價值。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AR1~AR5、AC1~AC6、UA1~UA13:氣墊單體 BD、BM:基體 20:壓力感測器 P1~P6:氣體導管 ED:袋緣 30:充放氣元件 40:控制元件 S101~S129、S201~S209、S301~S305、S401~S405、S501~S507、S601~S607、S701~S709: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與壓力感測元件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充放氣元件、控制元件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壓瘡預防裝置的氣墊承載人體時進行充氣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9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2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3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壓瘡預防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AR1~AR5:氣墊單體
BD:基體
20:壓力感測器

Claims (8)

  1. 一種壓瘡預防裝置,包含:一氣墊,配置以承載人體,該氣墊包含彼此相鄰設置的多個氣墊單體,各該氣墊單體具有一氣室,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該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一壓力感測元件,設於該氣墊下,配置以感測各該氣墊單體承載人體時所承受的人體施予各該氣墊單體的壓力的一壓力值;一充放氣元件,與該多個氣墊單體連通,配置以將部分或全部的該多個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至形體變化;以及一控制元件,連接該壓力感測元件以及該充放氣元件,配置以依據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所承受的該多個壓力值,分析該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每個身體部位分佈的該氣墊單體的位置,決定哪些該氣室需進行充氣或放氣、該多個氣室充放氣的順序、氣體量,據以控制該充放氣元件的運作,直到依據該多個壓力值變化判斷人體位移或翻身;其中該壓力感測元件為片狀,各該氣墊單體為長條狀,長條狀的各該氣墊單體沿片狀的該壓力感測元件的長邊方向延伸,並且該多個氣墊單體彼此並排設置;其中當該控制元件判斷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該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該壓力值與最低該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高低差門檻值時,該控制元件控制該充放氣元件停止運作;其中當該控制元件判斷充氣前的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該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該壓力值與充氣後的最大該壓力值的差值超過一第一差值門檻值,並且承受最大該壓力值的該氣墊單體緊鄰的另一該氣墊單體的壓力減少量超過一第二差值門檻值時,該控制元件控制該充放氣元件停止運 作。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壓瘡預防裝置,其中該控制元件比對出氣承受最大該壓力值的該氣墊單體作為一第一充氣單體,控制該充放氣元件優先充氣該第一充氣單體,接著按照與第一充氣單體的配置關係,依序充氣其他該多個氣墊單體;其中在充氣過程中,該控制元件判斷各該氣墊單體的氣體量超過一氣體量門檻值時,控制該充放氣元件轉為充氣排序在下一個的該氣墊單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壓瘡預防裝置,其中該控制元件判斷承受的該壓力值高於一壓力門檻值的該多個氣墊的數量超過一數量門檻值時,控制該充放氣元件停止運作。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壓瘡預防裝置,更包含一物理量刺激元件,連接該控制元件,配置以對充放氣前後承受的該壓力值下降的該氣墊單體的該氣室填充加熱的氣體。
  5. 一種壓瘡預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設置一氣墊,該氣墊包含彼此相鄰設置的多個氣墊單體,各該氣墊單體具有一氣室,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的該多個氣室不相互連通;感測各該氣墊單體承載人體時所承受的人體施予各該氣墊單體的壓力的一壓力值;分析該氣墊所承載的人體的姿勢、每個身體部位分佈的該氣墊單體的位置;決定哪些該氣室需進行充氣或放氣、該多個氣室充放氣的順序、氣體量,以將部分或全部的該多個氣墊單體充氣或放氣至形體變化;以及利用該多個氣墊單體的形體變化,直到依據該多個壓力值變化判斷人體位移或翻身; 其中該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沿著片狀的該壓力感測元件的長邊方向延伸設置長條狀的各該氣墊單體,並將該多個氣墊單體彼此並排設置;判斷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該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該壓力值與最低該壓力值的差值是否超過一高低差門檻值,若否,依序充氣該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若是,停止對氣墊單體充氣;以及判斷充氣前的該多個氣墊單體分別承受的該多個壓力值中的最大該壓力值與充氣後的最大該壓力值的差值是否超過一第一差值門檻值,並且承受最大該壓力值的該氣墊單體緊鄰的另一該氣墊單體的壓力減少量是否超過一第二差值門檻值時,若否,依序充氣該多個氣墊單體的氣室,若是,停止對氣墊單體充氣。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比對出氣承受最大該壓力值的該氣墊單體作為一第一充氣單體;控制該充放氣元件優先充氣該第一充氣單體;接著按照與第一充氣單體的配置關係,依序充氣其他該多個氣墊單體;以及在充氣過程中,判斷各該氣墊單體的氣體量超過一氣體量門檻值時,轉為充氣排序在下一個的該氣墊單體。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判斷承受的該壓力值高於一壓力門檻值的該多個氣墊的數量超過一數量門檻值時,停止充氣。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壓瘡預防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在停止充氣後,開始倒數計時;以及對充放氣前後承受的該壓力值下降的該氣墊單體的該氣室填 充加熱的氣體,直到計時結束。
TW109121324A 2020-06-23 2020-06-23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TWI721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1324A TWI721915B (zh) 2020-06-23 2020-06-23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1324A TWI721915B (zh) 2020-06-23 2020-06-23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1915B true TWI721915B (zh) 2021-03-11
TW202200051A TW202200051A (zh) 2022-01-01

Family

ID=7603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1324A TWI721915B (zh) 2020-06-23 2020-06-23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19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938U (en) * 1993-11-08 1997-01-01 chong-tai Zh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acupuncture tool
CN106389039A (zh) * 2016-09-12 2017-02-15 降建新 一种充气翻身垫
TWM591795U (zh) * 2019-12-11 2020-03-11 醫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裝置調整系統以及支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4938U (en) * 1993-11-08 1997-01-01 chong-tai Zh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acupuncture tool
CN106389039A (zh) * 2016-09-12 2017-02-15 降建新 一种充气翻身垫
TWM591795U (zh) * 2019-12-11 2020-03-11 醫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裝置調整系統以及支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051A (zh) 2022-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15712B (en) Inflatable support
CN213346480U (zh) 一种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气垫床
US7225486B2 (en) Therapeutic seat cushion
US7444698B2 (en) Therapeutic cushion
CN203169493U (zh) 医用防褥疮电子控温床垫
TWI721915B (zh) 壓瘡預防裝置及方法
CN207506747U (zh) 一种退行性脊柱关节病用腰背肌锻炼器
CN108652877A (zh) 多功能防褥疮充气床垫
CN114699257B (zh) 一种基于气囊护理床垫小翻身运动的压疮预防方法
CN206434511U (zh) 防褥疮的气动枕桥
US20200037779A1 (en) Area support surface seating system
CN216318486U (zh) 辅助翻身垫及护理病床
CN211610424U (zh) 一种带有翻身功能的老年护理床
EP3697362B1 (en) Two-in-one mattress with air mattress and memory foam for patient care
CN210056536U (zh) 压力感测充气垫
CN219700367U (zh) 一种护理垫结构
CN218484816U (zh) 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CN215740097U (zh) 一种术后腿部护理用医疗气垫
CN219558473U (zh) 一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按压装置
CN219250733U (zh) 一种用于脊椎畸形骨牵引患者的休息床
CN213031179U (zh) 一种可控式气囊垫
CN116172800B (zh) 一种配合翻身运动的气囊护理枕控制方法
CN218420273U (zh) 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充气床垫
CN209847656U (zh) 股动脉穿刺术后用腰枕垫
CN209122699U (zh) 一种针对女性俯卧的褥疮防治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