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956B -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 Google Patents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956B
TWI717956B TW108148393A TW108148393A TWI717956B TW I717956 B TWI717956 B TW I717956B TW 108148393 A TW108148393 A TW 108148393A TW 108148393 A TW108148393 A TW 108148393A TW I717956 B TWI717956 B TW I7179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deflector
duct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4894A (zh
Inventor
方富民
張人傑
Original Assignee
方富民
張人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方富民, 張人傑 filed Critical 方富民
Priority to TW108148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95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9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8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包括一冷卻水池、一風塔、一灑水裝置及一循環裝置,其中該風塔形成一第一風道及一第二風道,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於底端連通,據使空氣由該第二風道進入建築內部的室內空間,該灑水裝置用於抽取該冷卻水池內的冷卻用水,並對該第一風道內部噴灑該冷卻用水,該循環裝置用於抽吸該室內空間的空氣進入該風塔,使空氣於該室內空間與該風塔內部循環流動。 該冷卻用水與該空氣於該風塔內部直接接觸,該空氣的冷卻效率高,且該灑水裝置及該循環裝置的維修容易。

Description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空氣循環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室內空調循環系統之創新結構型態揭示者。
習知一種設於建築的冷卻循環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儲水裝置及一風管裝置,其中該主體設於地面下,該儲水裝置設於該主體的內部,該風管裝置包括進風管、迴旋管及出風管,該進風管設一抽風裝置抽取熱空氣,該進風管連接設於該儲水裝置內部的該迴旋管,該出風管一端與該迴旋管連接,另一端延伸於該建築的室內,該抽風裝置抽取空氣,空氣流動通過該進風管、該迴旋管及該出風管,並與該儲水裝置所儲存的水形成熱交換而降溫,降溫後的空氣由該出風管送入該建築的室內,使室內降溫。
查,該習知結構於實際應用經驗中發現仍舊存在下述問題與缺弊:
該儲水裝置設於地面下的該主體內部,提供水與空氣熱交換的該迴旋管設於該儲水裝置內部,使得該迴旋管的維修或更換困難度高,且水與空氣透過該迴旋管進行熱交換,空氣的降溫冷卻效率不彰。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冷卻循環裝置技術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研發出一種能夠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構造,實有待相關業界再加以思索突破之目標及方向者;有鑑於此,發明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室內空調循環系統為目標加以思索創新突破。
基於前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該室內空調循環系統係包括:
一冷卻水池,該冷卻水池設於地面下,該冷卻水池用於儲存冷卻用水;
一風塔,該風塔立設於該冷卻水池的頂端,該風塔內部形成一第一風道及一第二風道,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彼此前後並列,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於底端形成連通,該第一風道於前緣開設至少一第一出風口,該第一出風口設有一遮柵,該第一風道設有至少一第一導流器,該第一導流器與該第一出風口相對,該第二風道於前緣開設至少一第二出風口,該第二出風口與該第一導流器相對;
一灑水裝置,該灑水裝置包括一泵浦、一送水管路及一灑水頭,其中該泵浦設於該送水管路,該灑水頭設於該第一風道的內部鄰近頂端處,該送水管路與該冷卻水池及該灑水頭相接,據使該灑水頭對該第一風道內部噴灑該冷卻用水;以及
一循環裝置,該循環裝置包括一風機、一送風管及一回風管,其中該風機與該送風管及該回風管連通,該送風管與該第一風道內部的頂端部份連通,該回風管連通至少一入風道,該入風道與一建築的室內空間連通,據此抽吸該室內空間的空氣進入該回風管,使該空氣於該室內空間與該風塔內部循環流動;
該第一導流器包括數個第一拱形部,數個第一通道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一拱形部之間,該第一通道與該第一風道連通,據使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內部通過該第一通道由上而下流動,各該第一拱形部分別於底緣設有一第一底板,該第一拱形部的頂緣貼設一第一吸水氈,該第一拱形部於拱形的底緣與該第一底板之間形成一第二通道,該第二通道與該第二風道及該室內空間連通,據使空氣由該第二風道通過該第二通道及該遮柵進入該室內空間。
本發明之主要效果與優點在於,該灑水裝置及該循環裝置的維修容易,且該冷卻用水與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內部直接接觸,該空氣的冷卻效率高,又能藉由該第一吸水氈避免送入該室內空間的該空氣的濕度過高。
本發明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前述室內空調循環系統的第一導流器,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第一導流器為目標加以思索創新突破。
請參閱各圖所示,係本發明室內空調循環系統之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
如第1圖至第9圖所示,所述室內空調循環系統之較佳實施例,包括一冷卻水池10、一風塔20、一灑水裝置30及一循環裝置40,其中第2圖至第4圖為顯示該風塔20內部的配置,未繪示該風塔20之外周壁,該冷卻水池10用於儲存冷卻用水12,且該冷卻水池10設於地面下為較佳,該冷卻水池10可選擇利用一建築(圖中未示)的地下空間設置,藉由地面下的環境溫度低於地面上的環境溫度,使得該冷卻用水12的水溫相對低於該建築內部的室內空間(圖中未示)的室溫,有利於該冷卻用水12保持相對低溫,該風塔20立設於該冷卻水池10的頂端,該風塔20內部形成一第一風道21及一第二風道22,該第一風道21與該第二風道22彼此前後並列,該第一風道21與該第二風道22於底端形成連通,該第一風道21的底端與該冷卻水池10連通,該第一風道21於前緣開設數個第一出風口23,各該第一出風口23分別設有一遮柵24,該第一風道21設有數個第一導流器50,各該第一導流器50分別與各該第一出風口23相對,該第二風道22於前緣開設數個第二出風口25,各該第二出風口25分別與各該第一導流器50相對,據使空氣由該第二風道22通過該第一導流器50及該遮柵24進入該室內空間;該冷卻水池10亦可視需要選擇不設置於該風塔20的下方,當該冷卻水池10不設置於該風塔20的下方時,該第一風道21的底端可藉由管路連接形式與該冷卻水池10連通。
該第一出風口23及該第二出風口25的數量可視需要增減變化,而以至少一為限,該遮柵24及該第一導流器50之數量分別配合該第一出風口23的數量增減變化。
該灑水裝置30包括一泵浦31、一送水管路32及數個灑水頭33,其中該泵浦31設於該送水管路32,各該灑水頭33分別設於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鄰近頂端處,該送水管路32與該冷卻水池10及各該灑水頭33相接,據使各該灑水頭33對該第一風道21內部噴灑該冷卻用水12;該灑水頭33的數量可視需要增減變化,而以至少一個該灑水頭33為限,該泵浦31係設於該冷卻水池10內部的沉水泵浦,該泵浦31亦可視需要選擇不設置於該冷卻水池10內部,並利用該送水管路32汲取該冷卻水池10內部的該冷卻用水12,該泵浦31選擇不設置於該冷卻水池10的內部時,該泵浦31可以不限於沉水泵浦。
該循環裝置40包括一風機41、二送風管42及數個回風管43,其中該風機41與該送風管42及該回風管43連通,該送風管42與該第一風道21內部的頂端部份連通,該回風管43連通數個入風道44,各該入風道44分別與該室內空間連通,據此抽吸該室內空間的空氣進入該回風管43,使空氣於該室內空間與該風塔20內部循環流動;該送風管42及該回風管43的數量均可視需要增減變化,且該回風管43可設於該第二風道22的內部;該入風道44的數量可視需要增減變化。
該第一導流器50包括數個第一拱形部52,數個第一通道54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一拱形部52之間,該第一通道54與該第一風道21連通,據使空氣於該第一風道21內部通過該第一通道54由上而下流動,各該第一拱形部52分別於底緣設有一第一底板51,該第一拱形部52的頂緣貼設一第一吸水氈53,該第一拱形部52於拱形的底緣與該第一底板51之間形成一第二通道55,該第二通道55與該第二風道22及該室內空間連通,據使空氣由該第二風道22通過該第二通道55進入該室內空間;該第一吸水氈53係利用吸水泡棉或其他可吸水的材料構成。
藉由上述結構組成型態與技術特徵,本發明所述室內空調循環系統使用時,該泵浦31汲取該冷卻水池10內部的該冷卻用水12,通過該送水管路32使各該灑水頭33於該第一風道21內部由上而下噴灑該冷卻用水12形成水霧或水滴,該冷卻用水12沉降至該第一風道21的底部後進入該冷卻水池10,如第5圖所示,該風機41運轉通過該入風道44抽取該室內空間的空氣,該空氣經過該回風管43流向該風機41,並由該風機41通過該送風管42對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送入該空氣,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向下流動,並與水霧狀或水滴狀的該冷卻用水12於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直接接觸形成熱交換,使得該空氣降溫,降溫後的該空氣進入該第二風道22,再由該第二風道22通過該第一導流器50及該遮柵24送入該室內空間,如此不斷循環,即可使該室內空間逐漸降溫。進一步而言,當該冷卻用水12通過該第一導流器50時,該第一吸水氈53吸附該冷卻用水12,一方面可避免送入該室內空間的該空氣濕度過高,另一方面利用該第一吸水氈53含帶該冷卻用水12,由上而下流動通過該第一導流器50的該空氣與該第一吸水氈53接觸時,能夠進一步地降溫,提高該空氣的降溫效率。
該風塔20、該灑水裝置30及該循環裝置40均不是設置於地面下的該冷卻水池10的內部,該灑水裝置30及該循環裝置40的維修容易,且該冷卻用水12與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直接接觸,該空氣的冷卻效率高,又能藉由該第一吸水氈53避免送入該室內空間的該空氣的濕度過高。
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可選擇性地進一步設有數個第二導流器60,各該第二導流器60分別設於各該第一導流器50的頂緣,該第二導流器60包括數個第二拱形部62,數個第三通道64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二拱形部62之間,該第三通道64與該第一風道21連通,據使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21的內部通過該第三通道64由上而下流動,該第二拱形部62的頂緣貼設一第二吸水氈63,該第二吸水氈63係利用吸水泡棉或其他可吸水的材料構成,各該第二拱形部62可分別於底緣設有一第二底板61。該第二導流器60的數量可配合該第一導流器50的數量增減變化。
各該第一導流器50可分別與多樓層建築的不同樓層的室內空間相對應;如第9圖所示,各該第三通道64分別與相鄰之該第一導流器50的該第一拱形部52之拱形的頂緣於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下相對,該冷卻用水12通過該第二導流器60之該第三通道64向下移動時,該冷卻用水12與該第二導流器60下方的該第一導流器50的該第一吸水氈53接觸,並為該第一吸水氈53吸收,當水霧狀或水滴狀的該冷卻用水12通過該第一導流器50之該第一通道54向下移動時,該冷卻用水12與設於該第一導流器50下方,對應於另一樓層的該第二導流器60的該第二吸水氈63接觸,並為該第二吸水氈63吸收,藉由該第一導流器50與該第二導流器60之間的空間型態,該第一通道54與該第三通道64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錯位關係,該第一通道54與該第二拱形部62形成上下相對,該第三通道64與該第一拱形部52形成上下相對,避免該冷卻用水12由上而下沿直線路徑沉降通過該第一通道54及該第三通道64,提高該冷卻用水12於該第一風道21內的滯留時間,提高該空氣的降溫效率。
該第二導流器60係選擇性構成,當該第一風道21內部選擇不設置該第二導流器60時,各該第一導流器50之該第一通道54分別與相鄰之另一該第一導流器50的該第一拱形部52之拱形的頂緣於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下相對,據此避免該冷卻用水12由上而下沿直線路徑直接穿過各該第一導流器50之該第一通道54,提高該冷卻用水12於該第一風道21內的滯留時間,提高該空氣的降溫效率。
進一步而言,夲發明可以選擇利用該第一導流器50應用作為該第二導流器60。
如第3圖所示,該送水管路32設有一放流閥34,為避免細菌、青苔孳生或水垢生成影響循環流動之該空氣的潔淨度,欲清潔該冷卻水池10時,該灑水裝置30可藉由該放流閥34對外釋放該冷卻用水12,待該冷卻水池10清潔完成後,再對該冷卻水池10注入潔淨的該冷卻用水12。
實施例二係由實施例一變化而得,實施例二相同於實施例一之構成,恕不重複說明;如第10圖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之構成主要在於,該送水管路32進一步設有一蓄水器35,該蓄水器35設於該灑水頭33的上方,用於蓄積該冷卻用水12並對該灑水頭33供應該冷卻用水12。
利用該泵浦31將儲存於該冷卻水池10的該冷卻用水12泵送至該蓄水器35蓄積,利用該冷卻用水12的重力,以無動力形式由該蓄水器35對該灑水頭33供應該冷卻用水12,避免該泵浦31長時間連續對該灑水頭33泵送該冷卻用水12,提高該泵浦31的使用壽命。
10:冷卻水池 12:冷卻用水 20:風塔 21:第一風道 22:第二風道 23:第一出風口 24:遮柵 25:第二出風口 30:灑水裝置 31:泵浦 32:送水管路 33:灑水頭 34:放流閥 35:蓄水器 40:循環裝置 41:風機 42:送風管 43:回風管 44:入風道 50:第一導流器 51:第一底板 52:第一拱形部 53:第一吸水氈 54:第一通道 55:第二通道 60:第二導流器 61:第二底板 62:第二拱形部 63:第二吸水氈 64:第三通道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之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之系統配置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於灑水頭部份的部份放大圖。 第4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另一視角之系統配置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之右側剖視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於第一導流器部份的部份放大圖。 第7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之第一導流器的立體圖。 第8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之第一導流器的剖視圖。 第9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一於第一導流器及第二導流器的剖視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二之部份系統配置的示意圖。
10:冷卻水池
20:風塔
24:遮柵
40:循環裝置
41:風機
42:送風管
43:回風管
44:入風道

Claims (10)

  1. 一種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包括:一冷卻水池,該冷卻水池設於地面下,該冷卻水池用於儲存冷卻用水;一風塔,該風塔立設於該冷卻水池的頂端,該風塔內部形成一第一風道及一第二風道,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彼此前後並列,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於底端形成連通,該第一風道於前緣開設至少一第一出風口,該第一出風口設有一遮柵,該第一風道設有至少一第一導流器,該第一導流器與該第一出風口相對,該第二風道於前緣開設至少一第二出風口,該第二出風口與該第一導流器相對;一灑水裝置,該灑水裝置包括一泵浦、一送水管路及一灑水頭,其中該泵浦設於該送水管路,該灑水頭設於該第一風道的內部鄰近頂端處,該送水管路與該冷卻水池及該灑水頭相接,據使該灑水頭對該第一風道內部噴灑該冷卻用水;以及一循環裝置,該循環裝置包括一風機、一送風管及一回風管,其中該風機與該送風管及該回風管連通,該送風管與該第一風道內部的頂端部份連通,該回風管連通至少一入風道,該入風道與一建築的室內空間連通,據此抽吸該室內空間的空氣進入該回風管,使該空氣於該室內空間與該風塔內部循環流動;該第一導流器包括數個第一拱形部,數個第一通道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一拱形部之間,該第一通道與該第一風道連通,據使該空氣於該第一風道內部通過該第一通道由上而下流動,各該第一拱形部分別於底緣設有一第一底板,該第一拱形部的頂緣貼設一第一吸水氈, 該第一拱形部於拱形的底緣與該第一底板之間形成一第二通道,該第二通道與該第二風道及該室內空間連通,據使空氣由該第二風道通過該第二通道及該遮柵進入該室內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第一風道於前緣由上而下開設數個該第一出風口,各該第一出風口分別設有該遮柵,該第一風道設有數個該第一導流器,各該第一導流器分別與各該第一出風口相對,該第二風道於前緣開設數個該第二出風口,各該第二出風口分別與各該第一導流器相對;該回風管連通數個該入風道,各該入風道分別與一建築的室內空間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各該第一導流器之該第一通道分別與相鄰之另一該第一導流器的該第一拱形部之拱形的頂緣於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下相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第一風道內部設有至少一第二導流器,該第二導流器設於該第一導流器的頂緣,該第二導流器包括數個第二拱形部,數個第三通道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二拱形部之間,該第三通道與該第一風道連通,據使空氣通過該第三通道由上而下流動,該第二拱形部的頂緣貼設一第二吸水氈,各該第三通道分別與相鄰之該第一導流器的該第一拱形部之拱形的頂緣於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下相對。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第一風道的底端與該冷卻水池連通。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送水管路進一步設有一蓄水器,該蓄水器設於該灑水頭的上方,用於蓄積該冷卻用水並對該灑水頭供應該冷卻用水。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送水管路設有一放流閥,據此對外釋放該冷卻用水。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泵浦係沉水泵浦,且該泵浦設於該冷卻水池的內部。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其中該回風管設於該第二風道。
  10. 一種第一導流器,該第一導流器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室內空調循環系統;該第一導流器,包括數個第一拱形部,其中數個第一通道分別形成於各該第一拱形部之間,據使空氣通過該第一通道由上而下流動,各該第一拱形部分別於底緣設有一第一底板,該第一拱形部的頂緣貼設第一吸水氈,該第一拱形部於拱形的底緣與該第一底板之間形成一第二通道,據使空氣通過該第二通道側向流動。
TW108148393A 2019-12-30 2019-12-30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TWI717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8393A TWI71795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8393A TWI71795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7956B true TWI717956B (zh) 2021-02-01
TW202124894A TW202124894A (zh) 2021-07-01

Family

ID=75745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8393A TWI71795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95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73823U (zh) * 2011-02-22 2011-09-14 浙江佳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直接蒸发移动式冷风机
CN107436002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杭州帝赐科技有限公司 冷风扇
CN209165680U (zh) * 2018-11-08 2019-07-26 河南圣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空气净化器结合的室外新风装置
CN209763382U (zh) * 2019-03-01 2019-12-10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重力热管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73823U (zh) * 2011-02-22 2011-09-14 浙江佳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直接蒸发移动式冷风机
CN107436002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杭州帝赐科技有限公司 冷风扇
CN209165680U (zh) * 2018-11-08 2019-07-26 河南圣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空气净化器结合的室外新风装置
CN209763382U (zh) * 2019-03-01 2019-12-10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重力热管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894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982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poratively cooling gases and/or fluids
CN105283729B (zh) 具有间接热交换器的冷却塔
US8635878B2 (en) Dual usage two-stage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EP27744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humidifying greenhouse air
CN204738392U (zh) 一种通风降温的板房
CN107560038A (zh) 基于地道风和立式板管换热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KR200453634Y1 (ko) 냉풍기
CN209819704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972728B (zh) 立管间接-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复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TWI717956B (zh)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US20110232315A1 (en) Regenerative evaporative cooler, cooling system and core module thereof
CN203964233U (zh) 一种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4358891U (zh) 一种通风降温的板房
TWM592492U (zh) 室內空調循環系統
CN104121649B (zh) 气水双程接触的热回收型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4495162U (zh) 冷却塔用自动旋转布水器
CN209689111U (zh) 板管式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7560035A (zh) 基于地源的外螺纹立管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
CN203905765U (zh) 一种水帘窗
CN209605322U (zh) 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
CN207962954U (zh) 一种复合式冷却热泵型整体式空调机组
CN104534589B (zh) 全空气式温湿独立控制蒸发冷却装置
KR20210026492A (ko) 초미세먼지 및 미세먼지 저감장치
CN205090543U (zh) 景观区水池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降温系统
CN209605329U (zh) 一种用于室内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