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058B -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058B
TWI715058B TW108119399A TW108119399A TWI715058B TW I715058 B TWI715058 B TW I715058B TW 108119399 A TW108119399 A TW 108119399A TW 108119399 A TW108119399 A TW 108119399A TW I715058 B TWI715058 B TW I7150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handheld device
state
comparison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1173A (zh
Inventor
洪有政
蔡佩錞
林石隆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1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1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05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分別設置在手持裝置的第一側和第二側。手持裝置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間的比較結果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並於顯示器上顯示對應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的操作介面。比較結果包括施加力量在手持裝置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的力量比較。藉此,可以提供更好的單手操作體驗。

Description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且特別是關於一種透過其側邊的感測器來操作的手持裝置。
手持裝置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或類似裝置都相當熱門並可用於各種場合。人們可能使用手持裝置播放多媒體、瀏覽網頁、導航、遊戲等等。另一方面,近年來,顯示器技術的發展有重大突破,許多製造商傾向設計薄邊框的手持裝置,以增加手持裝置的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並提供用戶更好的視覺體驗。然而,許多用戶喜歡具有大螢幕的手持裝置,但通常他們只用單手操作手持裝置,使得手可能因其尺寸而無法單手觸碰到部分的螢幕。此外,軟體開發人員通常沒有針對單手使用此等特殊 目的而設計手持裝置的用戶介面(User Interfaces,UIs),使得用戶必須在某些情況下必須使用雙手來操作。由此可知,手持裝置的單手體驗仍有待改善。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判斷手持裝置是由左手或右手握持,並據以提供對應於特定手的用戶介面。
本發明實施例的手持裝置至少包括但不限於主體、第一感測器、第二感測器以及處理器。第一感測器設置在主體的第一側上,第二感測器設置在主體上不同於第一側的第二側上。處理器耦接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並經配置用以取得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且根據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間的比較結果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比較結果包括施加力量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的力量比較。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比較結果包括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數量比較,以及在第一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和第二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之間的距離比較。對應於數量比較為相同,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距離比較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以對應於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為兩個,且根據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以對應於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 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為一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力量比較的力量差異是否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以確認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在第一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是否大於第一門檻值以對應於力量差異不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從而確認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手持裝置更包括耦接處理器的第三感測器。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第三感測器的感測資料判斷主體的旋轉方向,並根據旋轉方向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比較結果包括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數量比較。對應於數量比較為不同,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第一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以對應於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且根據第二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以對應於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比較結果包括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數量比較。對應於數量比較為不同,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操作手狀態不處於手持狀態以對應於在第一側和第二側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皆大於兩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手持裝置不處於手持狀態以對應於在第一側和第二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為零個、或者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者總觸碰長度小於第二門檻值。手持狀態包括左手狀態和右手狀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手持裝置處於手持狀態以對應於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大於第三門檻值且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上皆偵測到至少一個觸碰點。其中,第三門檻值大於第二門檻值。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手持裝置更包括耦接處理器的顯示器。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於顯示器的一側顯示操作介面以對應於手持裝置處於右手狀態,且於顯示器上的另一側顯示操作 介面以對應於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亦提供了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此手持裝置包括但不僅限於主體、設置在主體的第一側上的第一感測器、以及設置在主體上不同於第一側的第二側上的第二感測器。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取得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根據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間的比較結果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者右手狀態。此比較結果包括施加力量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的力量比較。
本發明實施例更提供了由手持裝置的處理器載入的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此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有電腦程式碼,且手持裝置具有設置在其兩側的兩感測器以執行前述方法。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然而,應當理解,本發明內容未包含所有本發明的態樣和實施例,並不意味以任何方式限制或限定,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
100:手持裝置
110:第一感測器
120:第二感測器
130:顯示器
140:主體
150:處理器
C:日曆
D1、D2:距離
F1、F2:力量
I1、I2:圖標
IA:內區域
OA:外區域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I1、SI2、SI3:滑動輸入
TD:距離門檻值
TF:力量差異門檻值
TP10、TP101、TP102、TP11、TP111、TP112、TP12、TP121、TP131、T132、TP141、TP21、TP22、TP31、TP32、TP3、TP4、TP5、TP51、TP52、TP61、TP62、TP7、TP81、TP82、TP91、TP92:觸碰點
S310~S330、S410~S440、S510~S570、S710~S770、S910~S930:步驟
為了使本發明之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所附之圖式及以下所述各種實施例,圖式中相同之號碼代表相同或相似之 元件。另一方面,眾所週知的元件與步驟並未描述於實施例中,以避免對本發明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手持裝置的元件方塊圖。
圖2A和2B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手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判斷操作手狀態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判斷操作手狀態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6A和6B是繪示手持裝置以不同方式握持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判斷操作手狀態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8A~8D是繪示手持裝置以不同方式握持的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流程圖,其說明判斷手持裝置是處於非手持狀態或是手持狀態的手持裝置流程。
圖10是一示意圖繪示手持裝置是處於非手持狀態。
圖11A和11B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對應於手持裝置不同側的操作介面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請參考圖1,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手持裝置100的元件方塊圖。手持裝置100至少包括但不僅限於第一感測器110、第二感測器120、顯示器130以及處理器150。手持裝置100可以是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照相機、掌上遊戲機、多媒體播放器等等。
請參考圖1、2A以及2B,第一感測器110設置在手持裝置100的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且第二感測器120設置在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其中第二側S2相對於第一側S1。於此實施例中,主體140的第一側S1是主體140的右側,而第二側S2是主體140的左側。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可以是電容感測器、電阻感測器、壓電感測器、電磁感測器、其他類型的壓力感測器、或上述感測器的組合,以偵測放在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物體(例如,手指、或夾具)的存在,並產生包括與觸碰位置、力量或壓力有關的原始數據的感測資料。
應當注意的是,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可以覆蓋住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的部分或全部,且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可包括使用單一類型感測器或多種類型的壓力 感測器而排列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一或多個感測元件。舉例而言,若感測元件是排列成一維形式,則排列的感測元件將形成從第一側S1或/和第二側S2的頂部延伸到底部的線,且感測元件的感測資料可用以偵測物體(例如,手指、夾具或其他物體)的觸碰長度。若感測元件是排列成二維形式,則排列的感測元件將形成矩形形狀(其具有鄰近第一側S1或/和第二側S2的四個邊),且感測元件的感測資料可用於偵測物體(例如,手指、夾具或其他物體)的觸碰面積。應當注意的是,在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排列的感測元件所形成的形狀可根據實際需要而調整,不以本發明的實施例為限。
顯示器13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或其他類型的顯示器。如圖2A和2B所示,顯示器130的兩側接近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器130可與觸控面板(包括諸如電阻觸碰感測器、電容觸碰感測器、光學觸碰感測器等的觸碰感測器)整合,從而提供顯示和觸碰感測功能。
處理器150耦接第一感測器110、第二感測器120和顯示器140。處理器150可藉由使用可程式化單元來實現,此可程式化單元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晶 片、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等。處理器150的功能也可以透過獨立的電子裝置或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來實現,且處理器150的操作也可以透過軟體來實現。處理器150經編程以執行下文的功能或步驟。
為了使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程序更易於理解,下面提供幾個實施例,以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中手持裝置100的操作。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100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的方法適用於圖1、2A和2B的手持裝置100。在下文中,本實施例的方法將參照手持裝置100的部件來描述。儘管如此,本方法的步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因此不限於以下內容。
處理器150取得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的感測資料(步驟S310)。處理器150可分析包含在感測資料中的原始資料(例如,強度值和其對應位置),以判斷數量、位置、物體(例如,手指或夾具)施加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力量和壓力、或是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偵測到的力量和壓力。
接著,處理器150根據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的感測資料之間的比較結果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330)。一般來說,當用戶用他/她的右手握持手持裝置100的主體140時,右手的拇指和/或手掌抵靠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並且右手的其他手指中至少一者抵靠主體140的第二側 S2。另一方面,當用戶用他/她的左手握持主體140時,左手的拇指和/或手掌抵靠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並且左手的其他手指中至少一者抵靠主體140的第一側S1。若偵測到的是右手握持主體140的情況,則處理器140判斷操作手狀態是右手狀態(即,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若偵測到的是左手握持主體140的另一種情況,則處理器140判斷操作手狀態是左手狀態(即,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此外,無論用戶是使用何手,他/她通常使用拇指來操作手持裝置100(或觸碰顯示器130)。因此,於此實施例中,主體140的第一側S1因為受右手拇指抵靠而被定義為對應於右手狀態。而主體140的第二側S2因為受左手拇指抵靠而被定義為對應於左手狀態。此外,比較結果可以包括觸碰點數量比較、力量比較、距離比較和於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觸碰長度/面積中的一或任意組合,這些參數將在後文詳細介紹。
為了提供單手體驗,後續的步驟是偵測用戶以何手握持手持裝置100。請參考圖4,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手持裝置100判斷操作手狀態的步驟的流程圖。假設處理器150偵測到操作手狀態是手持狀態(即,手握持主體140),後續將詳細描述手持狀態的判斷。一般來說,當使用單手握持手持裝置100時,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觸碰點數量、兩觸碰點之間的距離、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與施加的力量可能相同或不同,且這些於第一側S1和 第二側S2之間的數量比較、距離比較、面積比較和力量比較將有助於判斷手持裝置100的操作手狀態。
處理器150判斷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一者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否為零、或者判斷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否皆大於兩個(步驟S410)。假設當使用單手握持手持裝置100時,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一者可偵測到最多兩個觸碰點在拇指和/或手掌抵靠的主體140的某一側上,而這兩個觸碰點可能是由拇指和/或部分手掌產生。若透過第一感測器110或第二感測器120而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中的一側上沒有偵測到手指,或者是若透過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而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都偵測到超過兩個手指,則手持裝置100有很大的機會是並非透過手握持的。因此,處理器150判斷操作手狀態是非手持狀態(即,手持裝置100不處於手持狀態,其中手持狀態包括左手狀態和右手狀態)(步驟S415)。例如,主體140是由手機座所支持的,使得在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偵測到超過兩個觸碰點。又例如,主體140僅僅是放置於手上或抵靠著手,但不是由手握持的,將使得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至少一者未偵測到任何觸碰點。另一方面,若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都偵測到至少一個手指或手掌的至少一部分,且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 都未超過兩個,則處理器150判斷操作手狀態仍為手持狀態。換句話說,若在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偵測到觸碰點數量都在一個和兩個之間,或者若在第一側S1/第二側S2上偵測到觸碰點數量大於兩個且在第二側S2/第一側S1上偵測到觸碰點數量小於三個,則操作手狀態仍處於手持狀態。
接著,處理器150判斷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一者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兩個(步驟S420)。假設當手持裝置100是被單手握持時,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一者可於在主體140上相對於拇指抵靠的一側之另一側上偵測到超過兩個觸碰點,且其觸碰點可能是由食指、中指、無名指或小指產生的。若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偵測到超過兩個手指,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而若在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偵測到超過兩個手指,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425)。
另一方面,若第一感測器110與第二感測器120的觸碰點數量皆未大於兩個,處理器140判斷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否相同、或者判斷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數量比較是否為零(步驟S430)。不同的比較結果將導致後續步驟進入不同判斷程序。若比較結果的數量比較是數量差異為零或者相同數量(例如,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所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皆 為一個或兩個),則處理器150根據觸碰點數量、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上的壓力(或力量)和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上偵測到的觸碰點之間的距離來判斷操作手狀態為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435,被稱為第一判斷步驟)。
請參考圖5,在第一判斷步驟中(即,對應於數量比較為相同),處理器150將判斷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否為一個或兩個(步驟S510)。若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觸碰點數量皆為兩個,處理器150根據距離比較(例如,第一側S1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與第二側S2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之間的差異)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520)。假設當使用者單手握持手持裝置100時,拇指抵靠的位置與手掌抵靠的另一個位置之間的第一距離大於其他兩相鄰手指所抵靠的任兩個位置之間的第二距離。因此,若距離比較是第二側S2上的兩觸碰點間的距離D2大於第一側S1上的兩觸碰點間的距離D1、或者距離D2減去距離D1的結果大於距離門檻值TD,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530);若距離比較是第一側S1上的兩觸碰點間的距離D1大於第二側S2上的兩觸碰點間的距離D2、或者是距離D1減去距離D2的結果大於距離門檻值TD,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540)。
若距離D2減去距離D1、或距離D1減去距離D2的結果 不大於距離門檻值TD,則處理器150可以進一步判斷施加在第一側S1的力量F1和施加在第二側S2的力量F2之間力量比較的力量差異是否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以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521)。若力量差異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1-F2>TF)或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大於施加在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即,F1>F2),則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523)。若力量差異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2-F1>TF)或施加在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大於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即,F2>F1),則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527)。
應注意到的是,在步驟S521中,因為有兩力量分別施加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處理器150可以判斷分別施加在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的一力量來決定力量比較。例如,處理器150可以比較在第一側S1上偵測到的最大力量與在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最大力量。或者,處理器150可以比較在第一側S1上偵測到的平均力量與在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平均力量。
然而,若力量差異未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1-F2<TF或F2-F1<TF),則處理器150使用其他規則來判斷手持狀態(步驟S525)。規則可能有多種,於一實施例中,若力量差異小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則處理器150可進一步判斷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 度是否大於第一門檻值(例如,350平方公釐(mm2)或400mm2、60公厘(mm)或63mm)來確認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一般來說,拇指和/或手掌的觸碰面積會大於其他手指。因此,若在主體的第一側S1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大於第一門檻值,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若在主體的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大於第一門檻值,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
於其他實施例中,手持裝置100更包括耦接處理器150的第三感測器(圖未示)。第三感測器可為重力感測器(g-sensor)、磁力感測器(magnetic sensor)、加速度器或者其他可以提供關於手持裝置100旋轉方向的感測資料的感測器,使處理器150可根據第三感測器的感測資料判斷主體140的旋轉方向。若力量差異小於或不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則處理器150更可根據主體140的旋轉方向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基於手持姿勢,當用戶以右手或左手握持手持裝置100並觀看顯示器130的螢幕時,相對於x軸和z軸的傾斜程度可以用來判斷用戶是使用右手或是用左手握持手持裝置100來觀看螢幕。例如,若主體140的旋轉方向朝向主體140的第一側S1(例如,x軸的值為負),則處理器150判斷操作手狀態是左手狀態。若主體140的旋轉方向朝向主體140的第二側S2(例如,x軸的值為正),則處理器150判斷操作手狀態是右手狀態。
下文將介紹一範例,以說明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兩個觸碰點的情況。圖6A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左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A,左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抵靠第一側S1。假設無名指沒有覆蓋在手持裝置100的第一感測器110上,處理器150將偵測到在第一側S1上的觸碰點TP11和觸碰點TP12。此外,拇指和手掌抵靠在第二側S2上,處理器150偵測觸碰點TP21和觸碰點TP22。請參考圖5和圖6A,於步驟S520中,因為第一側S1上有觸碰點TP11和觸碰點TP12,而第二側S2上有觸碰點TP21和觸碰點TP22,處理器150將判斷距離比較。而因為距離比較是觸碰點TP21和觸碰點TP22之間的距離D2大於觸碰點TP11和觸碰點TP12之間的距離D1,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530)。
另一方面,若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一個,則處理器150根據力量比較(即,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與施加在第二側S2上的另一力量F2之間的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550)。假設當手持裝置100是被單手握持時,食指或中指施加的力量可能大於拇指或手掌施加的力量。因此,若力量比較是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大於施加在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即,F1>F2)、或者是力量差異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1-F2>TF),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560);若力 量比較是施加在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大於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即,F2>F1)或者是力量差異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2-F1>TF),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570)。
然而,若力量差異未大於力量差異門檻值TF(即,F1-F2<TF或F2-F1<TF),則處理器150使用其他規則來判斷手持狀態(步驟S555)。應注意到的是,在步驟S555中實施的規則可以參考步驟S525的實施例,例如觸碰長度/面積和旋轉方向的判斷,並且省略相應的描述。
下文將介紹另一範例,以說明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一個觸碰點的情況。圖6B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左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B,左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抵靠第一側S1。假設無名指沒有覆蓋在手持裝置100的第一感測器110上,且觸碰點TP31和觸碰點TP32很靠近(例如,觸碰點TP31和觸碰點TP32之間的距離小於1mm),使處理器150認為第一側S1上只有一個觸碰點TP3。此外,手掌抵靠在第二側S2上,拇指未觸碰手持裝置100,處理器150偵測到觸碰點TP4。請參考圖5和圖6B,於步驟S550中,因為第一側S1上有一個觸碰點TP3,第二側S2上有一個觸碰點TP4,處理器150將判斷力量比較。因為力量比較是施加在觸碰點TP3上的力量F1大於施加在觸碰點TP4上的力量F2,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 (步驟S56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條件(力量差異、觸碰面積、觸碰長度以及主體140的旋轉方向)可被賦予權重,處理器150可以根據這些條件的值和相關權重的權重平均值或權重總和來判斷操作手狀態是右手狀態還是左手狀態。
回到圖4,若數量比較是數量差異不為零或數量不同(即,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不同),處理器150將根據在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上的觸碰點分佈、觸碰長度/面積、壓力(或力量)和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之間的距離來判斷手持裝置100是處於左手狀態還是右手狀態(步驟S440,被稱為第二判斷步驟)。
請參考圖7,在第二判斷步驟中(即,對應於數量比較為不同),處理器150將根據觸碰點分佈判斷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是否大於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即,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手指數量是兩個,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手指數量是一個)、或者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即,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手指數量是兩個,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手指數量是一個)(步驟S710)。若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即,在第一側S1上的觸碰 點數量為一個,在第二側S2上的觸碰點數量為兩個),處理器150根據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和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720)。根據實際操作的測試結果,若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大於第二門檻值,且力量比較是施加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大於施加於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730);反之,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40)。
於另一個實施例中,處理器150可根據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720)。若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大於距離門檻值TD,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730);反之,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40)。
舉例而言,圖8A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左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A,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抵靠在第一側S1。假設觸碰點TP51和觸碰點TP52很靠近(例如,觸碰點TP51和觸碰點TP52之間的距離小於0.8mm),使處理器150認為第一側S1上只有一個觸碰點TP5。此外,拇指和手掌抵靠在第二側S2上,處理器150偵測到觸碰點TP61和觸碰點TP62。請參考圖7和圖8A,於步驟 S720中,因為第一側S1上有一個觸碰點TP5,第二側S2上有觸碰點TP61和觸碰點TP62,處理器150將判斷觸碰長度/面積和力量比較。因為在第一側S1上觸碰點TP5的觸碰長度(或觸碰面積)大於第二門檻值,且力量比較是施加在觸碰點TP5上的力量F1大於施加在觸碰點TP61和TP62上的力量F2、或者因為觸碰點TP61和TP62之間的距離D2大於距離門檻值TD,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730)。
圖8B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右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B,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抵靠在第二側S2,處理器150偵測到第二側S2上的觸碰點TP81和觸碰點TP82。此外,手掌抵靠在第一側S1,但拇指不觸碰到手持裝置100,則處理器150偵測觸碰點TP7。請參考圖7和8B,因為第一側S1上有觸碰點TP7,第二側S2上有觸碰點TP81和觸碰點TP82,於步驟S720中,處理器150將判斷觸碰長度/面積和力量比較。雖然觸碰點TP7的觸碰長度/面積大於第二門檻值,但是力量比較是施加在觸碰點TP7上的力量F1小於施加在觸碰點TP81或TP82上的力量F2。因此,比較結果不符合左手狀態,則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40)。
另一方面,回到圖7,若第一感測器11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大於第二感測器120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即,在第一側S1的觸碰點數量為兩個,在第二側S2的觸碰點數量為一個),則處 理器150根據在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和力量比較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750)。根據實際操作的測試結果,若在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大於第三門檻值,且力量比較是施加在主體140的第二側S2上的力量F2大於施加在第一側S1上的力量F1,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60);反之,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770)。
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0可進一步根據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步驟S750)。若主體140的第一側S1上的兩個觸碰點之間的距離D1大於距離門檻值TD,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60);反之,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S770)。
舉例而言,圖8C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右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C,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抵靠第二側S2。假設觸碰點TP101和觸碰點TP102太靠近(例如,觸碰點TP101和觸碰點TP102之間的距離小於0.9mm),且無名指未覆蓋第二感測器120,使處理器150認為在第二側S2上只有一個觸碰點TP10。此外,拇指和手掌抵靠第一側S1,處理器150偵測到觸碰點TP91和觸碰點TP92。請參考圖7和圖8C,於步驟S750中,因為第一 側S1上有觸碰點TP91和觸碰點TP92,第二側S2上有一個觸碰點TP10,處理器150將判斷觸碰長度/面積和力量比較。因為第二側S2上的觸碰長度/面積大於第三門檻值,並且力量比較是施加在觸碰點TP10上的力量F2大於施加在觸碰點TP91和觸碰點TP92上的兩力量F1,或者因為觸碰點TP91和TP92之間的距離D1大於距離門檻值TD,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步驟S760)。
圖8D是繪示手持裝置以右手握持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D,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抵靠第一側S1,無名指未覆蓋第一感測器110,處理器150偵測到第一側S1上的觸碰點TP111和觸碰點TP112。此外,手掌抵靠在第二側S2上,拇指不觸碰手持裝置100,處理器150偵測到觸碰點TP121。參考圖7和圖8D,於步驟S750中,因為第一側S1上有觸碰點TP111和觸碰點TP112,第二側S2上有觸碰點TP121,處理器150將判斷觸碰長度/面積和力量比較。雖然觸碰點TP121的觸碰長度/面積大於第三門檻值,但力量比較是施加在觸碰點TP121上的力量F2小於施加在觸碰點TP111或TP112上的力量F1,或者因為觸碰點TP111和觸碰點TP112之間的距離D1小於距離門檻值TD,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步驟S770)。
應注意到的是,當操作手狀態仍為手持狀態時,上述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的判斷將在每個特定時間間 隔(例如,200、150、300ms)執行。同樣地,處理器150可確認操作手狀態是否為非手持狀態或者不在手持狀態。
請參考圖9,於一實施例中,在對手持狀態(即,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中的一者沒有偵測到任何物體,或者是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皆偵測到超過兩個手指)執行上述判斷之前,處理器150進一步判斷手持裝置100是否處於手持狀態(步驟S910)。也就是說,處理器150透過判斷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中的一者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是否小於第四門檻值來判斷手持裝置100是否被物體(例如,手指、或夾具)支持。若在主體140的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小於第四門檻值(小於第一、第二和第三門檻值),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非手持狀態(步驟S920)。總觸碰長度/面積是物體(例如,手指、或夾具)於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上的觸碰長度/面積的總和。
例如,請參考圖10。手持裝置100放置在手上,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可偵測到手造成的觸碰點TP131、觸碰點T132和觸碰點TP141。然而,於第一側S1上的觸碰點TP131和TP132的總觸碰長度/面積,或是於第二側S2上的觸碰點TP141的總觸碰長度/面積小於第四門檻值。因此,處理器150判斷手持裝置100處於非手持狀態。
另一方面,若在主體140的第一側S1和第二側S2中的 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大於第五門檻值(大於第四門檻值),處理器150將判斷手持裝置100是手持狀態(步驟S930)。同樣地,上述非手持狀態和手持狀態的判斷將在每個特定的時間間隔(例如,200、150、300ms)執行。由於用戶可能無法維持相同的力量去握持手持裝置100,第五門檻值和第四門檻值之間可能會存在容許值。
此外,在判斷右手狀態或左手狀態之後,處理器150更可根據操作手狀態提供多個應用(或對應執行一預設功能)。於一實施例中,若手持裝置100處於右手狀態,則處理器150可於顯示器130上顯示對應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的操作介面;若手持裝置100處於左手狀態,則處理器150可於顯示器130上顯示對應於主體140的第二側S2的操作介面。操作介面可以是用戶介面(UI)、虛擬鍵盤的視窗、工具欄、應用程式、介面工具集(widget)、設定或應用程序捷徑。另一方面,若手持裝置100不處於左手狀態或右手狀態,則顯示器130將不會顯示操作介面。
例如,請參考圖11A,具有圖標捷徑UI的啟動應用程式顯示在顯示器130上。啟動應用程式可以透過觸碰相應的捷徑或握壓第一感測器110和第二感測器120來啟動。此啟動應用程式包括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兩區域內排列有多個圖標(例如圖標I1與I2),這些圖標可以是應用程式捷徑、快速設定、功能切換或通訊錄等等。請參考圖11A和圖2A,若手持裝置100判斷處於如 圖8B和8C所示的右手狀態,則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將呈現在靠近於主體140的第一側S1的位置,使右手的拇指可更容易地觸碰到於顯示器130上對應於圖標捷徑UI的圖標。另一方面,請參考圖2B和圖10B,若手持裝置100判斷處於如圖6A、6B、8A和8D所示的左手狀態,則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將呈現在靠近於主體140的第二側S2的位置,使左手的拇指可更容易地觸碰到於顯示器130上對應於圖標捷徑UI的圖標。
此外,啟動應用程式有許多操作方法。以圖11A和11B為例,用戶可於顯示器130上使用滑動操作來調整UI的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的位置。例如,請參考圖11A,若處理器150偵測到在顯示器130上有自圖式的右側到左側移動特定距離的滑動輸入SI1,滑動輸入SI1未應用於日曆C,且滑動輸入SI1的水平移動大於門檻值。接著,請參考圖11B,處理器150可顯示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於靠近圖式左側的位置(即,靠近第二側S2)。反之,若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位於如11B所示的位置,且處理器150偵測到在顯示器130上有自圖式的左側到右側移動特定距離的滑動輸入SI2,滑動輸入SI2未應用於日曆C,且滑動輸入SI2的水平移動大於門檻值,則處理器150可顯示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於如圖11A所示圖式的右側(即,靠近第一側S1)。
再者,若處理器150偵測到在第一區域(例如,外區域OA的半環區域、或在內區域IA的半圓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上 有自底部朝向螢幕頂部的滑動輸入SI3,當滑動輸入SI3的垂直移動距離大於門檻值時,外區域OA將旋轉而內區域IA保持不變。例如,若垂直移動方向向上且垂直移動距離為1mm(大於0.5mm),則外區域OA順時針旋轉10度。另一方面,若處理器150偵測到觸碰點滑動在與第一區域不同的第二區域(例如,內區域IA的半圓區域、或者在外區域OA的半環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上,當滑動輸入的垂直移動距離大於門檻值時,內區域IA將旋轉而外區域OA保持不變。換句話說,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可以個別地基於在螢幕的相應操作區域(即,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上的操作而旋轉。在另一範例中,若滑動輸入施加於日曆C區域以外的區域上(或包括日曆C區域)且滑動輸入的垂直移動距離大於門檻值,外區域OA和內區域IA上的圖標捷徑UI可以同時旋轉。
此外,處理器150可以在圖標捷徑UI上記錄所有圖標的使用頻率,且圖標的尺寸、形狀、亮度、顏色或圖案可根據使用頻率改變。例如,若圖標I1的使用頻率大於5次,圖標I1的尺寸將增加10%。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記錄電腦程式以加載到設置在手持裝置的處理器中,手持裝置具有設置在兩側的兩個感測器以執行所提供之方法的步驟。電腦程式由多個程式指令組成(例如,組織圖、建立程式指令、表批准程 式指令、設置程式指令以及建置程式指令)。一旦程式指令被加載到手持裝置並由其執行時,所提供之方法的步驟將完成。
綜上所述,上述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操作方法及其手持裝置。手持裝置用以根據力量比較、設置於手持裝置第一側和第二側的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間的距離比較和/或數量比較來判斷處於右手狀態還是左手狀態。任何類型的操作介面都可以在顯示器上顯示,並且位於對應於比較結果(右手狀態或左手狀態)的位置。如此一來,手的拇指可以更容易在操作介面上操作,並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單手操作體驗。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310、S330:步驟

Claims (22)

  1. 一種手持裝置,包括:一主體;一第一感測器,設於所述主體的一第一側上;一第二感測器,設於所述主體的一第二側上,所述第二側不同於所述第一側;以及一處理器,耦接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取得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根據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的所述感測資料確定一力量比較,其中所述力量比較為施加在所述第一側的力量是否大於施加在所述第二側的力量;以及通過包括所述力量比較的一比較結果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一左手狀態或一右手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一數量比較、以及在所述第一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和所述第二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之間的一距離比較,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為相同: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所述觸碰 點數量為兩個,根據所述距離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為一個,根據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判斷所述力量比較的一力量差異是否大於一力量差異門檻值,以確認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對應於所述力量差異不大於所述力量差異門檻值,判斷在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是否大於一第一門檻值,以確認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裝置,更包括:一第三感測器,耦接所述處理器,其中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根據所述第三感測器的感測資料判斷所述主體的一旋轉方向;以及根據所述旋轉方向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 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第三感測器為重力感測器、磁力感測器或加速度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為電容感測器、電阻感測器、壓電感測器、電磁感測器或其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一數量比較,所述處理器經配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為不同:對應於所述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大於所述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根據所述第一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大於所述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根據所述第二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一數量比較,所述處理器經配置用以: 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不同,根據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的一者上的二觸碰點之間的距離,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用以對應於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皆大於兩個、或者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小於第二門檻值,判斷所述手持裝置不處於一手持狀態,其中所述手持狀態包括所述左手狀態和所述右手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用以對應於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大於第三門檻值時,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一手持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器,耦接所述處理器,其中所述處理器用以:對應於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右手狀態,於所述顯示器的一側顯示一操作介面;以及對應於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於所述顯示器的另一側顯示所述操作介面。
  13. 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手持裝置包括一主體、設於所述主體的一第一側上的一第一感測器、以及設於所 述主體上且不同於所述第一側的一第二側上的一第二感測器,所述方法包括:取得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根據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的所述感測資料確定一力量比較,其中所述力量比較為施加在所述第一側的力量是否大於施加在所述第二側的力量;以及通過包括所述力量比較的一比較結果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一左手狀態或一右手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一數量比較、以及在所述第一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和所述第二側上的兩觸碰點距離之間的一距離比較,並且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為相同,所述方法包括: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為兩個,根據所述距離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為一個,根據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判斷所述力量比較的一力量差異是否大於一力量差異門檻 值,以確認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對應於所述力量差異不大於所述力量差異門檻值,判斷在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是否大於第一門檻值,以確認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所述第二感測器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數量比較,並且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不同,所述方法包括:對應於所述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大於所述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時,根據所述第一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一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大於所述第二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所述觸碰點數量時,根據所述第二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面積或觸碰長度、以及所述力量比較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較結果包括所述第一感測器和第二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之間的一數量比較,所述方法更包括:對應於所述數量比較不同,根據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 的一者上的二觸碰點之間的距離以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左手狀態或所述右手狀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對應於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上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皆大於兩個、或者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觸碰點數量為零個,判斷所述手持裝置不處於一手持狀態,其中所述手持狀態包括所述左手狀態和所述右手狀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對應於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中的一者上偵測到的總觸碰面積或總觸碰長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一手持狀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對應於所述手持裝置處於所述右手狀態,於一側顯示一操作介面;以及對應於所述手持裝置在是所述左手狀態,於另一側顯示所述操作介面。
  22.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一電腦程式,並經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設於其二側的二感測器的手持裝置的所述處理器載入以執行以下步驟:取得所述二感測器的感測資料;根據所述二感測器的所述感測資料確定一力量比較,其中所 述力量比較為施加在所述手持裝置的二側的一第一側的力量是否大於施加在所述手持裝置的二側的一第二側的力量;以及通過包括所述力量比較的一比較結果判斷所述手持裝置處於左手狀態或者右手狀態。
TW108119399A 2018-09-03 2019-06-0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I715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20,323 2018-09-03
US16/120,323 US10838541B2 (en) 2018-09-03 2018-09-03 Method for operating handheld device, handhel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1173A TW202011173A (zh) 2020-03-16
TWI715058B true TWI715058B (zh) 2021-01-01

Family

ID=6581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399A TWI715058B (zh) 2018-09-03 2019-06-0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8541B2 (zh)
EP (1) EP3617834B1 (zh)
CN (1) CN110874117B (zh)
TW (1) TWI715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3274B2 (en) 2018-09-13 2021-05-11 Sense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variable impedance touch sensor array
US10990223B2 (en) 2018-09-13 2021-04-27 Sense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iable impedence touch sensor array force aware interaction in large surface devices
US10871848B2 (en) 2018-09-13 2020-12-22 Sense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iable impedence touch sensor array gesture recognition
US11513648B2 (en) * 2018-12-26 2022-11-29 Sense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iable impedance touch sensor array force aware interaction with handheld display devices
US11385784B2 (en) * 2019-01-31 2022-07-12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mobile device
KR102393218B1 (ko) 2020-07-07 2022-05-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 센싱 방법 및 그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US11458367B2 (en) * 2020-07-28 2022-10-04 Tonal Systems, Inc. Filtering control signal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92989A1 (en) * 2014-01-07 2015-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179338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and Detection Circuitry
CN106254597A (zh) * 2016-09-29 2016-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握持识别系统
TWI585673B (zh) * 2014-06-24 2017-06-01 蘋果公司 輸入裝置與使用者介面互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54141A1 (en) 2008-10-06 2020-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pending on a user's contact pattern
KR20100039194A (ko) * 2008-10-06 2010-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접촉 패턴에 따른 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장치
CN102299996A (zh) * 2011-08-19 2011-12-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操作方式识别方法及手持设备
CN103365443A (zh) * 2012-03-26 2013-10-23 迅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碰判断方法、触碰判断器、信号处理器及触控系统
CN103379211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手持模式的方法及无线手持设备
CN102799268A (zh) * 2012-07-03 2012-1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左右手识别方法
US9904394B2 (en) * 2013-03-13 2018-02-27 Immer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user contact
CN104641341B (zh) * 2013-08-20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和在手持设备上实现输入区位置调整的方法
CN104536685B (zh) 2014-12-17 2018-05-01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
CN104735256B (zh) 2015-03-27 2016-05-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4902095A (zh) * 2015-05-29 2015-09-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单手模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224085A (zh) * 2015-09-30 2016-01-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操作方式识别方法及手持设备
CN108008819A (zh) * 2017-12-12 2018-05-08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用户单手操作的页面变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418908A (zh) * 2018-01-25 2018-08-17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左右手操作识别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92989A1 (en) * 2014-01-07 2015-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TWI585673B (zh) * 2014-06-24 2017-06-01 蘋果公司 輸入裝置與使用者介面互動
US20160179338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and Detection Circuitry
CN106254597A (zh) * 2016-09-29 2016-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握持识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7834B1 (en) 2023-04-12
CN110874117B (zh) 2021-05-18
TW202011173A (zh) 2020-03-16
CN110874117A (zh) 2020-03-10
EP3617834A1 (en) 2020-03-04
US10838541B2 (en) 2020-11-17
US20200073507A1 (en)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5058B (zh)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手持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JP6321113B2 (ja) マルチタッチセンシングデバイスを持つハンドヘルド電子装置
JP575966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情報端末および入力方法
JP5507494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50149968A1 (en) Touch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0040954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140321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2329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입력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TWI659353B (zh) 電子設備以及電子設備的工作方法
CN104199604A (zh) 一种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US1076871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handheld device, handhel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TW201519000A (zh) 電子裝置及其軟體鍵盤的顯示方法
TW201816581A (zh) 介面控制方法和電子裝置
US999011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pertaining to display orientation
WO2016029422A1 (en) Touchscreen gestures
TW202238350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單手觸控操作方法
US1189322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ne-hand touch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EP2605113B1 (en)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display orientation
US20150242058A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TW202248820A (zh) 電子裝置
TWI414983B (zh) 可攜式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201539304A (zh) 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
TWI493405B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操作方法
TWM364903U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08617A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