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2010B - 卡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2010B
TWI712010B TW108134464A TW108134464A TWI712010B TW I712010 B TWI712010 B TW I712010B TW 108134464 A TW108134464 A TW 108134464A TW 108134464 A TW108134464 A TW 108134464A TW I712010 B TWI712010 B TW I7120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ece
cover
piece
bas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764A (zh
Inventor
李柯麗卿
Original Assignee
宏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4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20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0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76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2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flush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卡合裝置,其包含:一底座及一蓋體,該底座上設有一第一彈片及一第二彈片,該蓋體上設有一第三彈片,該第一彈片設有一止擋部、一卡合部及一限位部,其中,藉由該蓋體通過將該第三彈片旋設於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之間,並抵住該第一彈片,提高了卡合裝置的穩定性,不易產生卡合鬆脫或卡合不嚴等問題。

Description

卡合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卡合裝置,尤指一種通過蓋體及底座上的彈片進行卡合固定的卡合裝置。
火災探測器是消防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對現場進行探查,發現火災的設備。火災探測器是系統的「感覺器官」,它的作用是監視環境中有沒有火災的發生。一旦有了火情,就將火災的特徵物理量,如溫度、煙霧、氣體和輻射光強等轉換成電信號,並立即動作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送報警信號。
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自動或手動產生火災報警信號的觸發器件稱為現場探測器件,它主要包括火災探測器和手動火災報警按鈕。不同類型的火災探測器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火災和不同的場所。火災探測器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應用量最大、應用面最廣、最基本的觸發器件。
根據火災探測方法和原理,目前世界各國生產的火災探測器,有感溫式、感煙式、感光式、可燃氣體探測式和複合式等主要類型。而各種類型中,又可分為不同形式。針對不同的火災選擇不同的類型,同時根據不同的場所選擇適合該場所形式的火災探測器,才能真正發揮火災探測器的效能,有效地探測火災,從而實現早期發現火災、早期報警的目的。
從火災探測器探測火災物理量的不同,火災探測器可分為感溫、感煙和感光探測器三種。儘管探測器的種類繁多,但其基本結構一般由底座及感測蓋體構成。習知技術中存在底座及蓋體卡合的問題。
由於探測器需要頻繁的進行檢測以及更換感測蓋體,在底座的彈片結構經過長時間反復卡合的動作後,往往存在彈片結構的變形以及鬆脫,導致感測蓋體與底座的彈片接觸不良,無法為蓋體提供電力,進而感測效率降低等問題。
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穩固的探測器卡合裝置,避免彈片結構卡合鬆散、鬆脫或卡合不嚴等的問題,是本發明所要研究的方向。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卡合裝置,解決習知技術中底座及蓋體上的彈片容易卡合鬆散、鬆脫、卡合不嚴密或短路等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卡合裝置,其包含:一底座,其設置一承載面及一第一接合面,該第一接合面凹設於該承載面外緣,該底座包含:一第一彈片,其設置於該承載面上,該第一彈片包含:一止擋部,其一端設置於該底座上,其另一端向上延伸設置;一卡合部,其一端連接該止擋部之另一端,其另一端水平延伸設置;一限位部,其一端連接該卡合部之另一端,其另一端沿該卡合部向外延伸,其係包含一第一限位件及一第二限位件,該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卡合部之另一端並往下延伸設置,該第二限位件連接該第一限位件並往上延伸設置;一第二彈片,其設置於該第一彈片之下方並設置於該承載面之上,該第二彈片之一彎折部抵接該卡合部之下方;一蓋體,其包含一第三彈片,其設置於該蓋體之一下表面,該第三彈片旋設於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之間,該第三彈片電性連接該第一彈片及該第二彈片,其係穿過該限位部並抵接該卡合部下方及該止擋部之一側;一感測器,其設置於該蓋體內,該感測器電性連接該第三彈片,藉由該第三彈片旋設於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之間,並穿過該限位部並抵接該卡合部下方及該止擋部之一側,實現一種結構穩定的卡合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蓋體相對該第一接合面設置一第二接合面,該第二接合面凸設於該下表面外緣,其中,該第二接合面抵接該第一接合面。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第一彈片、該第二彈片及該第三彈片為導電材料,該第一彈片及該第二彈片電性連接該第三彈片。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承載面上設置一連接片,該連接片連接該第一彈片,該連接片為導電材料。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承載面上設置一固定部,該固定部固定該連接片。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本發明為一種卡合裝置,解決習知技術中卡合裝置之底座及蓋體上的彈片容易卡合鬆散、鬆脫、卡合不嚴密或短路等的問題。
請參閱第1圖、第1A圖、第2圖、第2A圖、第6圖、第7圖及第8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底座示意圖及放大圖、側面示意圖及放大圖、第一實施例之蓋體示意圖、安裝示意圖四及電路連接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一種卡合裝置包含一底座10及一蓋體20,該底座10設置一承載面102及一第一接合面104,該底座更包含一第一彈片106及一第二彈片108,該第一彈片106包含一止擋部1062、一卡合部1064及一限位部1066,該第一限位部1066包含一第一限位件10662及一第二限位件10664;該第二彈片108包含一彎折部1082,該蓋體20包含一下表面202、一第二接合面206、一感測器208及一第三彈片204。
接續上述,該第一結合面104凹設於該承載面102外緣;該第一彈片106設置於該承載面102上,該止擋部1062一端垂直設置於該底座10上,其另一端遠離該底座10向上延伸;該卡合部1064一端連接該止擋部1062之另一端,該卡合部1064之另一端向該止擋部1062之一側延伸;該限位部1066一端連接該卡合部1064之另一端,該限位部1066之另一端沿該卡合部1064向外延伸,該第一限位件10662設置於該卡合部1064之另一端並往下延伸設置,該第二限位件10664連接該第一限位件10662並往上延伸設置;該第二彈片108設置於該第一彈片106之下方並設置於該承載面102之上,該第二彈片108之該彎折部1082抵接該卡合部1064之下方。該蓋體20設置該承載面102之上,該蓋體20之下緣係設置於該第一接合面104上,該蓋體20相對該第一接合面104設置該第二接合面206,該第二接合面206凸設於該蓋體20之該下表面202,該第二接合面206抵接該第一接合面104完成該蓋體20與該底座10的卡合;其中,該蓋體20之該下表面202設置該第三彈片204,該第三彈片204旋設於該第一彈片106,且穿過該限位部1066並抵接該卡合部1064及該止擋部1062之一側,將該蓋體20牢固的卡合在該底座10上,該蓋體20之該感測器208電性連接該第三彈片204,該第三彈片204電性連接該第一彈片106及該第二彈片108,在通電狀態時,為該感測器208提供電力。
請繼續參閱第1圖及第6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承載面102上設置一連接片110及一固定部112,該連接片110連接該第一彈片106,該固定部112固定該連接片110。其中,該第一彈片106、該第二彈片108、該第三彈片204及該連接片110均為導電材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該底座10通過該第一彈片106、該第二彈片108及該連接片110電性連接該第三彈片204,該第三彈片204再導電至該蓋體20內部之元件,為其提供電力。
請參閱第3A圖、第3B圖及第3C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安裝示意圖一、安裝示意圖二及安裝示意圖三。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安裝過程中,首先將該蓋體20之該第二接合面206抵接該底座10之該第一接合面104,其次,順時針旋轉該蓋體20,將該第三彈片204一側抵住該限位部1066,該第三彈片204之上表面略低於該卡合部1064的下方。由於該第一限位件10662設置於該卡合部1064之另一端並往下延伸設置,該第二限位件10664連接該第一限位件10662並往上延伸設置。因此,該第三彈片204抵接該限位部1066之一側邊,通過該蓋體20持續順時針旋轉,該第三彈片204將該限位部1066擠壓,該限位部1066以一端為軸,另一端向上產生一位移,直至該第三彈片204之上表面低於該第一限位件10662,且該第三彈片204抵住該第一限位件10662後,該第三彈片204持續向該止擋部1062移動。另外,該第三彈片204在水平移動過程中,同時抵壓該第二彈片108,並將該彎折部1082抵壓至該第三彈片204之下表面。接著,持續旋轉該蓋體20,該第三彈片204另一側穿過該限位部1066,該限位部1066回復至初始位置,該第三彈片204一側抵住該止擋部1062,該第三彈片204上表面抵住該卡合部1064之下表面,進而完成該蓋體20卡合至該底座10上。藉由上述結構,該第三彈片204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均被限位,因此,該蓋體20將牢固的固定在該底座10上,不易產生卡合鬆散或滑脫等問題。
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請參閱第4圖、第5圖及第6A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底座示意圖、側面示意圖及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分別設置二該第一彈片106、二該第二彈片108及二該第三彈片204,其中,二該第一彈片106、二該第二彈片108及二該第三彈片204分別採用反向對稱設置,例如,二該第一彈片106分別以該底座10之圓心為對稱結構。在實際卡和過程中,與第一實施例之區別在於,二該第三彈片204同時旋設於二該第一彈片106與二該第二彈片108之間,完成將該蓋體20卡合至該底座10上。使得卡合裝置之結構更加穩定耐用。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一種卡合裝置,藉由在該底座10上設置該第一彈片106及該第二彈片108,在該蓋體20上設置該第三彈片204,通過將該第三彈片204穿過該第一限位件10662,旋設於該第一彈片106與該第二彈片108之間,並將該第三彈片204一側抵住該止擋部1062,將該第三彈片204之上表面抵住該卡合部1064之下表面,完成將該蓋體20卡合至該底座10上,上述結構限制了該第三彈片204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位移,使得該卡合裝置結構穩定,不易產生卡合鬆脫、卡合不嚴等問題。
故本發明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底座 102:承載面 104:第一結合面 106:第一彈片 1062:止擋部 1064:卡合部 1066:限位部 10662:第一限位件 10664:第二限位件 108:第二彈片 1082:彎折部 110:連接片 112:固定部 20:蓋體 202:下表面 204:第三彈片 206:第二接合面 208:感測器
第1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底座示意圖; 第1A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放大圖; 第2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側面示意圖; 第2A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放大圖; 第3A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安裝示意圖一; 第3B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安裝示意圖二; 第3C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安裝示意圖三; 第4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底座示意圖; 第5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側面示意圖; 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蓋體示意圖; 第6A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之蓋體示意圖; 第7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安裝示意圖四;及 第8圖:其為本發明之卡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之電路連接示意圖。
10:底座
102:承載面
104:第一結合面
106:第一彈片
108:第二彈片
110:連接片
112:固定部

Claims (4)

  1. 一種卡合裝置,其包含:一底座,其設置一承載面及一第一接合面,該第一接合面凹設於該承載面外緣,該底座包含:一第一彈片,其設置於該承載面上,該第一彈片包含:一止擋部,其一端設置於該底座上,其另一端向上延伸設置;一卡合部,其一端連接該止擋部之另一端,其另一端水平延伸設置;及一限位部,其一端連接該卡合部之另一端,其另一端沿該卡合部向外延伸,其係包含一第一限位件及一第二限位件,該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卡合部之另一端並往下延伸設置,該第二限位件連接該第一限位件並往上延伸設置;及一第二彈片,其設置於該第一彈片之下方並設置於該承載面之上,該第二彈片之一彎折部抵接該卡合部之下方;及一蓋體,其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之上,該蓋體之下緣係設置於該第一接合面上,該蓋體更包含:一第三彈片,其設置於該蓋體之一下表面,該第三彈片旋設於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之間,該第三彈片電性連接該第一彈片及該第二彈片,其係穿過該限位部並抵接該卡合部下方及該止擋部之一側;及一感測器,其設置於該蓋體內,該感測器電性連接該第三彈片; 一連接片,其設置於承載面上,該連接片連接該第一彈片;以及一固定部,該固定部固定該連接片;其中,該第一彈片、該第二彈片及該第三彈片為導電材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合裝置,其中,該蓋體相對該第一接合面設置一第二接合面,該第二接合面凸設於該下表面外緣,其中,該第二接合面抵接該第一接合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合裝置,其中,該承載面上設置一連接片,該連接片連接該第一彈片,該連接片為導電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卡合裝置,其中,該承載面上設置一固定部,該固定部固定該連接片。
TW108134464A 2019-09-24 2019-09-24 卡合裝置 TWI712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4464A TWI712010B (zh) 2019-09-24 2019-09-24 卡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4464A TWI712010B (zh) 2019-09-24 2019-09-24 卡合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2010B true TWI712010B (zh) 2020-12-01
TW202113764A TW202113764A (zh) 2021-04-01

Family

ID=7466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464A TWI712010B (zh) 2019-09-24 2019-09-24 卡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2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646B (zh) * 2021-06-22 2023-02-2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智慧型火警探測器及其底座裝置、偵測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1496B1 (en) * 2010-04-21 2014-04-02 Sprue Safety Products Ltd. Smoke detector
CN203673611U (zh) * 2013-12-05 2014-06-25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TWM508745U (zh) * 2015-04-01 2015-09-11 Zhang Gui Xiu 易判斷斷線位置的火警探測器
WO2015166161A2 (fr) * 2014-04-28 2015-11-05 Legrand France Module d'appareillage électrique a encliqueter dans une boite électriqu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1496B1 (en) * 2010-04-21 2014-04-02 Sprue Safety Products Ltd. Smoke detector
CN203673611U (zh) * 2013-12-05 2014-06-25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WO2015166161A2 (fr) * 2014-04-28 2015-11-05 Legrand France Module d'appareillage électrique a encliqueter dans une boite électrique
TWM508745U (zh) * 2015-04-01 2015-09-11 Zhang Gui Xiu 易判斷斷線位置的火警探測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764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010B (zh) 卡合裝置
TW201725365A (zh) 光感測器
JP2018509625A5 (zh)
US20140361660A1 (en) Transducing apparatus
CN109708774B (zh) 一种垫片结构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
CN112712665B (zh) 卡合装置
CN207366083U (zh) 一种用于固定红外热像仪的可调节吸附机构
CN209459790U (zh) 一种垫片结构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
TW200712437A (en) Displacement measuring device and shape inspec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82392B (zh) Tilt detector
CN204679147U (zh) 一种新型针锥状液位检测电容式接近开关
CN204214495U (zh) 一种防爆智能型流动传感器
CN205079862U (zh) 基于智能手机的led光照度检测装置
JP2013206533A5 (zh)
CN101639965A (zh) 一种吊料斗断料自动报警装置
CN206177374U (zh) 一种卫生级流动传感器探头
CN206269925U (zh) 红外探测器
CN114576530B (zh) 一种火星探测用回拍测量传感器
CN202024825U (zh)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CN214104097U (zh) 电子式墙壁挂钩
CN210346944U (zh) 一种压合单元温度检测装置
CN208847349U (zh) 一种流水线用防潮红外传感器
CN209945874U (zh) 一种建筑安全检测用压力检测装置
CN210322019U (zh) 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红外测温探头
TW200710395A (en) Omni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ens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