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0724B -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 Google Patents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0724B
TWI710724B TW108146794A TW108146794A TWI710724B TW I710724 B TWI710724 B TW I710724B TW 108146794 A TW108146794 A TW 108146794A TW 108146794 A TW108146794 A TW 108146794A TW I710724 B TWI710724 B TW I7107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olenoid valve
pressure
delivery devic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4865A (zh
Inventor
蔡睿紘
林志傑
林秋梅
林孟賢
賀佳欣
Original Assignee
生物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生物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生物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6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072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7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4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865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磁閥,及具有該電磁閥之可遞送化妝品組合物、生物性物質(DNA或RNA或蛋白質等)及藥物之投遞器,其包括: 一噴嘴、一送料機構、一蓄壓艙及一啟動元件;其中該電磁閥具一電磁開關,形成一閥軸之一前腔和一後腔間之一壓力差,而促使該閥軸移動,以執行一閥門開關之動作,使得投遞器內之氣體壓力被精確控制,而達成遞送化妝品組合物、生物性物質及藥物之目的該﷽﷽﷽﷽﷽﷽﷽﷽﷽﷽﷽﷽﷽﷽。此外,本發明亦關於一種具有一防拆保險之上述投遞器。

Description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磁閥控制之投遞器,經由該電磁閥對氣體壓力之精確控制,而使該投遞器能精確和輕易達成無針投遞藥物、生物性物質或保養品組合物至患者皮下之功效。
隨著醫學美容(cosmetology)技術之進展以及各式醫療技術之演進,已發展出各式各樣之美容及美妝產品組合物、抗老化產品等,但能將該等產品安全遞送至目標物(如患者之皮膚)之方法甚為有限。一般坊間商業上可購得之電動按摩器具,其僅是將該等美容及美妝產品組合物、抗老化產品或具醫療效果之藥物,以按摩之方式塗抹在患部上之皮膚,然後期待皮膚能自行吸收;然而其所得到之效果卻極其有限,也往往浪費該等昂貴之美容及美妝產品組合物、抗老化產品或具醫療效果之藥物。雖然後來亦有開發出一些霧化器產品,其號稱能將欲遞送之美容及美妝產品組合物霧化,而增加皮膚吸收之效果,但其僅是簡單之將欲遞送之物霧化,其效果亦無法被接受。
雖然市面上亦有提供基因槍裝置,可用來遞送生物性物質,但其缺點為噪音太大,且其震波所產生之高速高壓氣體很容易殺死細胞,不容易控制其強度,因此有其危險性,不適合用於遞送藥物、生物性物質或保養品組合物至患者皮下。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新穎之電磁閥,及由該電磁閥控制之投遞器,以構造簡單使體積及壓損較小之新穎電磁閥控制氣體開關,而輕易達成無針投遞藥物或保養品至患者皮下之功效;且本發明之電磁閥控制之投遞器,操縱簡單、安全、節省成本、無需麻藥,即可投遞藥品或保養品至患者皮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閥,及具有該電磁閥之可遞送化妝品組合物、生物性物質(DNA或RNA或蛋白質等)及藥物之投遞器,其包括: 一噴嘴、一送料機構、一蓄壓艙及一啟動元件,或進一步包括一防拆保險;該噴嘴後上方係與該送料機構連接,及其後端係與該蓄壓艙連接;該送料機構之下方係分別與該噴嘴及該蓄壓艙連接;該蓄壓艙前端係分別與該送料機構及該噴嘴連接;該電磁閥前端係與該蓄壓艙連接;及該防拆保險係設置於該蓄壓艙下方之一握把結構,以提供該握把結構上之該啟動元件之保險功能。
其中該構造簡單和壓損較小之新穎電磁閥機構包括:一電磁開關、一閥本體、一閥蓋、一閥軸、一復位彈簧、一第一橡膠環、一第二橡膠環及一第三橡膠環;該閥本體與閥蓋沿軸心固鎖相連,並於閥本體與閥蓋相連處設置第一橡膠環以確保不使氣體洩漏,閥本體沿軸心線設置一軸孔提供復位彈簧及閥軸作動之空間;閥軸上設置一第二橡膠環及一第三橡膠環,第二橡膠環為防止閥門處氣體洩漏,第三橡膠環使得軸孔可分隔前腔及後腔之壓力;其後腔底部設置之復位彈簧將閥軸推向閥門以關閉出氣。
該電磁閥結構具一流體入口、閥門、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排氣孔,該流體入口與該前腔及第一流道連通,第二流道與後腔連通,排氣孔與大氣連通;電磁開關與該閥本體固鎖相連,該電磁閥開關受控於電磁開關,電磁開關關閉時,使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連通,故使前腔及後腔氣體壓力平衡,因後腔較前腔多一復位彈簧之彈簧力,使閥軸抵住閥門,電磁閥關閉;電磁開關開啟時,使第二流道和排氣孔連通,後腔之壓力與大氣連通,使得後腔氣體壓力卸除,當前腔壓力大於復位彈簧之彈簧力時電磁閥開啟;該電磁閥利用該電磁開關,形成該閥軸之一前腔和一後腔間之一壓力差,設計上該壓力差需大於該復位彈簧之設計彈簧力量,而促使該閥軸移動,以執行該閥門開關之動作。
該電磁閥內部流體路徑設計上避免過多轉折,使流體形成流暢之流體路徑,可減少流體經流電磁閥之壓力損失,簡易機構設計僅需少量部件,使得本發明之電磁閥可使用於各種應用,如本發明之投遞器或可攜式基因槍等。此外,該流暢之流體路徑,無轉角設計,使得本發明之閥門較傳統之閥門容易清理,因此可避免欲被遞送之化妝品組合物、生物性物質及藥物之間之交互汙染。
此外,該電磁閥氣體流量係由該流體路徑上之有效斷面面積與閥門開口尺寸控制,有效斷面面積即電磁閥內部流體路徑之最小斷面面積,其中該供氣系統可為氮氣供氣系統或氦氣供氣系統。
該蓄壓艙係經由該電磁閥控制,當該閥門開啟時則被供應一氣體至該蓄壓艙中直至該氣體建立一壓力,該壓力再將由該送料機構釋出之該化妝品組合物、該生物性物質或該藥物加速,而使該生物性物質或該藥物經由該噴嘴送達一目標物;其中該壓力係等同於該電磁閥之流體出口之壓力(即閥門開啟時,閥門處之壓力);其中該氣體為一氮氣或一氦氣。
本發明投遞器所遞送之該生物性物質係選自於一核酸物質、一蛋白質、一病毒顆粒、一肉毒桿菌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而該藥物係為一經皮吸收之藥物。﷽﷽﷽﷽﷽﷽﷽﷽﷽﷽﷽﷽﷽﷽﷽﷽;該化妝品組合物係選自於醇類、酯類、複合多醣體、堅果油及維生素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為進一步闡明本發明,茲以下列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實施例一
如第1圖所示,其繪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投遞器100之本體結構部分。該投遞器100至少包括一噴嘴(nozzle)101、一送料機構102、一蓄壓艙103、一握把結構104、一啟動元件105、一防拆保險106、一後端接頭107及一電磁閥108。該後端接頭107經電磁閥108連接一氣體來源(如一高壓氣瓶),經由電磁閥108控制並提供一氣體(如氮氣或氦氣)流入(如箭頭所示之方向)蓄壓艙103,隨後該氣體於蓄壓艙103之空間內,建立一較高之預定壓力後,藉由該壓力將由送料機構102所釋出之化妝品組合物、 生物性物質(DNA或RNA或蛋白質等)或藥物加速,最後經由噴嘴101遞送至目標物材料為堅固耐用之。蓄壓艙103所使用之材料為堅固耐用之輕質金屬,如鋁合金、鋁鎂合金等。送料機構102及噴嘴101所使用之材料則為生物相容性金屬,如不鏽鋼及其合金、鈷合金和鈦合金等。上述遞送機制之作動,係經由握把結構104上之啟動元件105所啟動,而握把結構104上之防拆保險106則賦予保險之功能,防止誤觸啟動元件105所產生之不必要之遞送。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遞送之化妝品組合物、生物性物質或藥物可使用不含攜帶顆粒之液體溶液或含攜帶顆粒之液體溶液,並利用一適當之壓力將液體溶液均勻加速至所需之速度,而減少對目標物(如皮膚細胞)之損害。
本發明投遞器中之送料機構102,可設計成可定時和定量釋出欲被遞送之液體溶液,使得本發明投遞器能更準確遞送一定劑量之液體溶液至目標物。
實施例二 本發明之電磁閥工作原理
如第2圖所示,本發明為構造簡單和壓損較小之電磁閥200,由一電磁開關205來驅動,電磁開關205關閉時使第一流道201a及第二流道201b連通,使得閥軸204之前腔204a中之壓力與閥軸204之後腔204b氣體壓力相等,因此閥軸204前後腔之氣體壓力平衡,所以閥軸204靜止不動,而使閥門210關閉。當電磁開關205開啟時使第二流道201b及排氣孔201c連通,此時閥軸204之後腔204b中之壓力通過第二流道201b由排氣孔201c卸壓,使得閥軸204之前腔204a中之氣體壓力大於閥軸204之後腔204b中之氣體壓力,因此閥軸204利用此壓力差向後運動,最後電磁閥200中之閥門210被打開,所以氣體流通,即氣體源中之氣體流入第1圖中之蓄壓艙103。
當電磁開關205關閉時,使第一流道201a與第二流道201b連通,此時閥軸204之後腔204b之壓力與閥軸204之前腔204a之壓力相等,但復位彈簧203之彈簧力和閥軸204之後腔204b之壓力大於閥軸204之前腔204a之壓力,故將閥軸204推向前,進而關閉閥門210,因此氣體斷流,即氣體無法流入第1圖中之蓄壓艙103。
由以上之說明可知,本發明之電磁閥優於一般之電磁閥之特點包括: 1. 流暢式流體路徑設計,可避免流體經過電磁閥時之壓力損失。 2. 簡易式機構設計,使得電磁閥組成料件較少且組裝簡便,更有利於配合不同產品之客製化生產,如本發明之投遞器。 3. 電磁開關205之功能為氣流引導,故需選擇符合功能需求之電磁開關搭配使用。
如第10 圖所示,符合功能需求之電磁開關1000機構包括:一開關主體1001、一線圈1002、一動鐵芯1003、一復位彈簧1004、一第一氣密環1008、一第二氣密環1009、一第三氣密環1010及一第四氣密環1011;該電磁開關本體沿軸心線設置一軸孔提供復位彈簧1004、動鐵芯1003作動之空間;動鐵芯1003上設置一第一氣密環1008、一第二氣密環1009、一第三氣密環1010及一第四氣密環1011,為確保不使氣體洩漏。當線圈1002通電時產生電磁力,使動鐵芯1003克服彈簧力,因此第二流道1006與排氣孔1007連通;當線圈1002斷電時電磁力消失,動鐵芯1003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復位,因此第一流道1005與第二流道1006連通。
實施例3
如第3圖所示,本發明之防拆保險300包括一公端301和一母端302,公端301和母端302利用緊配合條件,使得兩者被緊密結合,此外於公端處可另外鎖上一螺絲,避免公端301和母端302彼此脫離。於公端301和母端302間設置一卡楯303(如O型扣環)。結合後之防拆保險300,有一可移動之距離D,當於公端301處往下推時,其移動距離D至一定位,此時卡楯303會卡住啟動元件105(第1圖),使啟動元件105無法被按壓;當於公端301處往上推時,其移動距離D至一定位,此時卡楯303會離開啟動元件105(第1圖),使啟動元件105可被按壓。
防拆保險300之公端301和母端302之銜接處G,其表面有一經設計之齒紋,以增加兩端結合之摩擦力。若欲強行使用工具分離公端301和母端302,該齒紋隨即會被破壞,無法再將兩端結合,而由此達成本發明防拆保險300之防拆功能。
其他電磁閥樣品穩定流量與壓差測量表1 受測電磁閥
受測電磁閥 本發明之電磁閥樣品 比較實施例 1之電磁閥 比較實施例 2之電磁閥
使用電壓 DC 6V DC 12 V DC 12 V
有效段面積直徑(mm) 8 6 5
比較實施例1=SMC(商品名),比較實施例2=CKD(商品名)
測量穩定流量 使用工具:浮子式流量計、氮氣、氣體調壓閥及氣管。
測量方法說明: 安裝方式如第8圖所示,在氮氣瓶上安裝氣體調壓閥,並連接氣管至浮子式流量計,在流量計另一端接上氣管並連接受測之電磁閥,完成測量前安裝作業。 開啟氮氣瓶,觸發受測電磁閥,並將氣體調壓閥出氣端壓力設定在15 psi,觀察流量計之浮子穩定於哪一刻度。
水位高度差測試 使用工具:氮氣、氣體調壓閥、氣管、連通管及捲尺(用於記錄水位高度)。
測量方法說明: 安裝方式如第9圖所示,安裝完成後,開啟氮氣氣瓶、觸發受測電磁閥,逐漸將氣體調壓閥出氣端壓力調至 5 psi,記錄兩端水位高度差。
測試結果: 表2 穩定流量量測數據
受測電磁閥 本發明之電磁閥樣品 比較實施例 1之電磁閥 比較實施例 2之電磁閥
使用氣體 氮氣 氮氣 氮氣
浮子式流量計出口端壓力(psi) 15 15 15
浮子式流量計標示流量(L/min) 300 260 250
換算實際流量(L/min) 187.3 162.5 156.3
表3 水位高度差量測數據
受測電磁閥 本發明之電磁閥 比較實施例 1(SMC) 比較實施例 2(CKD)
使用氣體 氮氣 氮氣 氮氣
設置壓力(psi) 5 5 5
出口水位高(mm) 678 980 1291
入口水位高(mm) 660 328 13
水位高度差(mm) 18 652 1278
結論 經測試,發現比較本發明之電磁閥在流量方面有最佳表現;且水位高度差量測數據中得知壓力損失在受測電磁閥中為最小。
投遞器施打膜聯蛋白 A2(Anx A2)
表4 實驗組別
壓力試驗(psi) 50 50 60 70 80
距離(cm) 0.5 0.5 0.5 0.5 0.5
劑量 20μl PBS 5μg/20μl Anx A2 5μg/20μl Anx A2 5μg/20μl Anx A2 5μg/20μl Anx A2
(1) 以 PBS 配置濃度 5 μg/20μl 膜聯蛋白 A2 之溶液。 (2) 將 C57BL/6 老鼠秤重並固定,於鼠蹊部以針筒施打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5%,劑量為 0.2 ml/20g。 (3) 將老鼠腹部剃毛,並以原子筆於胸腹部畫十字表投遞器之施打範圍。 (4) 依照表4之實驗組別進行施打後,再以 CO 2進行犧牲。 (5) 以原子筆畫之線條取下皮膚及肌肉,用夾片固定防止蜷曲後,浸泡至 30%酒精進行脫水,並逐步增加酒精濃度經直至純酒精為止。 (6) 以石蠟包埋作組織切片,並進行組織免疫染色,最後以光學顯微鏡觀察。
表5 膜聯蛋白A2施打結果
投遞器施打5μg/20μl膜聯蛋白A2
施打氣壓(psi) 50 60 70 80
真皮層到達與否 + + + +
深度 (mm) 0.15 0.17 0.16 0.15
第4圖顯示投遞器在20至100 psi之壓力條件下,皆可以將膜聯蛋白A2 投遞至真皮層,其投遞深度並不受壓力條件改變之影響,其中於 50、60 或 70 psi 之投遞壓力條件下, 其呈現之投遞效果最佳,80 psi 之壓力條件則膜聯蛋白 A2 之表現量減少 (表5)。
投遞器隨著壓力條件之改變 (20至100 psi之間),皆能將藥物(膜聯蛋白A2)投遞至真皮層,尤其是50至70 psi之間之效果最佳,故最佳為以選擇壓力條件50至70 psi之間進行藥物遞送。
投遞器 施打 pCMV -ß -galactosidase DNA
測試方法: (1) 以ddH 2O配製金粒包覆1 µg pCMV-ß-galactosidase vector溶液。 (2) 將C57BL/6小鼠小鼠秤重並固定,於鼠蹊部以針筒施打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5%,劑量為0.2 ml/20g。 (3) 將老鼠腹部進行剃毛,透過投遞器對小鼠於50 psi壓力下施打20 µl pCMV-ß-galactosidase vector溶液和金粒包覆pCMV-ß-galactosidase vector 溶液。 (4) 於48小時後,將老鼠進行犧牲,並取下老鼠腹部皮膚進行石蠟切片。
測試結果: 第5圖顯示(A) 400 倍視野之切片結果。(B) 200 倍視野之切片結果。藍色部位則是經過染色後其代表β-半乳糖苷酶(ß-galactosidase)基因表現之區域。
該結果顯示基因投遞於48小時之後,ß-galactosidase基因表現於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證明本發明之投遞器進行基因投遞,其最深深度可以達到真皮層。因此,此結果亦顯示本發明之投遞器應用於基因治療或DNA疫苗接種方面,亦可以有效產生反應。
投遞器施打 人類生長激素
測試方法: (1) 以生理食鹽水配製40 µg/10 µl之生長激素溶液。 (2) 將C57BL/6小鼠小鼠秤重並固定,於鼠蹊部以針筒施打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5%,劑量為0.2 ml/20g。 (3) 將老鼠腹部進行剃毛,透過本發明之投遞器對小鼠於60 psi壓力下施打200 µl人類生長激素(100 µl之劑量設定條件,施打2次),或透過傳統注射器進行注射。 (4) 於第 2、4、8 小時後,對老鼠進行抽血。 (5) 透過ELISA kits分析其第2、4、8小時之血液中生長激素變化水平。
測試結果: 第6圖顯示無論是透過本發明之投遞器或傳統式注射器施打生長激素,皆可以促使血液中之生長激素濃度水平上升許多;但也顯示於傳統式注射器的注射條件下,其血液中生長激素之濃度水平於第2小時即上升起來,濃度略高於本發明之投遞器投遞組別。即使如此,在第 4、8 小時之結果卻顯示本發明之投遞器投遞組別之血液生長激素濃度明顯高於傳統式注射器之組別,甚至隨著時間之增加,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本發明之投遞器之遞送效果,基本上係優於傳統式注射器。
Luciferase 蛋白 (螢光素酶蛋白 ) 投遞結構破壞性測試
測試方法: (1) 將2.4 ng/μl luciferase蛋白溶液透過含有1 mg/ml BSA之1x裂解緩衝溶液 (lysis buffer) 稀釋成濃度0.01 ng/μl。 (2) 100μl luciferase 蛋白溶液透過本發明之投遞器分別以40至80 psi 投遞至50mL 離心管中。而控制組則是未經過本發明之投遞器投遞之稀釋luciferase蛋白溶液。 (3) 每個組別各取50μl與50μl BGLAR進行均勻混合,並進一步測量其冷光值。 (4) 破壞百分率計算公式,其公式如下: 破壞百分率(%)=(控制組(control) 之 RLU 值-基因槍施打回收液體之 RLU 值)/ 控制組(control) 之 RLU 值×100%。
測試結果: 表 6
  80 psi 70 psi 60 psi 50 psi 40psi CTL
RLU 580344 592264 585612 594123 593484 588904
  572920 599680 589887 603567 591478 615552
  598728 572088 590007 571448 592655 575064
  583997.3333 588010.6667 588502 589712.6667 592539 593173.33
破壞率(%) 1.546934005     0.87034706       0.787516      0.583416          0.106939
表6顯示luciferase活性之破壞率於40 psi至80 psi時,隨著壓力之增加,對投遞物質之破壞率也隨之增加,但於80 psi時之破壞率仍僅為 1.55%。故根據本發明之投遞器於壓力範圍40至80 psi下進行操作,對投遞物質之破壞性係不大。
Luciferase 蛋白投遞後之半衰期測試
測試方法: (1)  以 ddH 2O 配製金粒包覆 1 µg pGL3-Luciferase vector 溶液,以及 1、3、10 μg pGL3-Luciferase vector溶液。 (2)  將 C57BL/6小鼠秤重並固定,於鼠蹊部以針筒施打水合氯醛 (chloral hydrate) 5%,劑量為 0.2 ml/20g。 (3)  將老鼠腹部進行剃毛,透過本發明之投遞器對C57BL/6小鼠於 60 psi (Naked DNA)  壓力下施打20 µl pGL3-basic vector溶液和金粒包覆 pGL3-Luciferase vector溶液,以及各濃度之pGL3-Luciferase vector 溶液。 (4) 於24、48、72、96、120、144、168 小時的時候,對老鼠進行抽血,並分離出血清。 (5)  以 BGLAR 試劑組(BGLAR kits) 分析血液中 Luciferase 的表現量。
測試結果: 第7圖顯示透過本發明之投遞器投遞金粒包覆基因或裸露基因入老鼠體內後,金粒包覆方式投遞或裸露方式投遞之luciferase基因於24小時內即達到最高表現量。金粒包覆之投遞方式下,此時其表現量高於裸露基因投遞方式之組別。但換成時間依賴性之模式下進行觀察,結果卻顯示裸露基因方式之投遞下,其活性卻比金粒包覆投遞方式之活性高,甚至於168小時仍具有活性。因此,此結果顯示出以本發明之投遞器投遞 DNA 疫苗,裸露投遞方式比金粒包覆投遞方式之半衰期長。
綜上所述之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方案之範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之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之範圍內。
100:投遞器 101:噴嘴 102:送料機構 103:蓄壓艙 104:握把結構 105:啟動元件 106:防拆保險 107:後端接頭 108:電磁閥 200:電磁閥 201:閥本體 201a:第一流道 201b:第二流道 201c:排氣孔 202:閥蓋 203:復位彈簧 204:閥軸 204a:前腔 204b:後腔 205:電磁開關 206:第一橡膠環 207:第二橡膠環 208:第三橡膠環 209:流體入口 210:閥門 211:軸心線 300:防拆保險 301:公端 302:母端 303:卡楯 401:氣體鋼瓶 402:受測電磁閥 403:氣流方向 404:連通管 405:氣體調壓閥 406:浮子式流量計 1000:電磁開關 1001:開關主體 1002:線圈 1003:動鐵芯 1004:復位彈簧 1005:第一流道 1006:第二流道 1007:排氣孔 1008:第一氣密環 1009:第二氣密環 1010:第三氣密環 1011:第四氣密環 D:可移動之距離 G:銜接處
第1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投遞器本體結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電磁閥剖面示意圖,圖(A)為電磁閥關閉狀態-第一流道位置剖面、(B)為電磁閥關閉狀態-第二流道位置剖面,圖(C) 為電磁閥開啟狀態-第一流道位置剖面、圖(D) 為電磁閥開啟狀態-第二流道位置剖面。 第3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防拆保險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以本發明之投遞器遞送膜聯蛋白 A2至老鼠皮膚組織後,進行組織免疫染色,並以光學顯微鏡觀察之結果(視野倍率為 400X)。 第5圖係繪示以本發明之投遞器遞送pCMV- ß -galactosidase DNA至老鼠皮膚組織後,進行組織免疫染色,並以光學顯微鏡觀察之結果(A 之視野倍率為400X,B之視野倍率為400X)。 第6圖係繪示以本發明之投遞器遞送人類生長激素至老鼠體內之測試結果;其中CTL:控制組,I.D.:皮下注射,Bio-Jet:投遞器。 第7圖係繪示以本發明之投遞器遞送Lucferase蛋白至老鼠體內之半衰期測試結果。 第8圖係繪示電磁閥樣品穩定流量測量之安裝方式。 第9圖係繪示電磁閥樣品壓差測量之安裝方式。 第10圖係繪示本發明電磁開關作動之示意圖;圖(A):電磁開關關閉示意圖,圖(B):電磁開關關閉示意圖,圖(C):電磁開關開啟示意圖;圖(D)電磁開關開啟示意圖。
100:投遞器
101:噴嘴
102:送料機構
103:蓄壓艙
104:握把結構
105:啟動元件
106:防拆保險
107:後端接頭
108:電磁閥

Claims (13)

  1. 一種電磁閥,其包括一電磁開關、一閥本體、一閥蓋、一閥門、一閥軸、一復位彈簧、一第一橡膠環、一第二橡膠環及一第三橡膠環,其中該電磁閥係利用該電磁開關,形成該閥軸之一前腔和一後腔間之一壓力差,而促使該閥軸移動,以執行該閥門開關之作動。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磁閥,其中該電磁閥被設計成具有一流體入口,該流體入口至該閥門具流暢之流體路徑,無轉角設計,可減少流體流經該電磁閥之壓力損失。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磁閥,其中該電磁閥所需之流體流量係由一有效斷面面積控制,因此可依所需求之流體流量配置該有效斷面面積,並依該閥軸作動所需之空間,配置該電磁閥之體積聯通,其中該有效斷面面積係該電磁閥內部流體路徑之最小斷面面積。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磁閥,其中該電磁閥之該電磁開關具有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排氣孔,當該電磁開關關閉時,該第一流道與該第二流道連通,該閥軸之該前腔中之壓力等於該後腔中之壓力,因此該閥軸保持不動,而該閥門關閉;當該電磁開關開啟時,該第二流道與該排氣孔連通,而該閥軸之該後腔中之壓力經由該第二流道而從該排氣孔卸荷,此時該閥軸之該前腔中之壓力大於該後腔中之壓力,因此該閥軸向後移動,而該閥門開啟。
  5. 一種具有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磁閥之投遞器,其包括: 一噴嘴、一送料機構、一蓄壓艙及一啟動元件;其中該噴嘴後上方係與該送料機構連接,及其後端係與該蓄壓艙連接;該送料機構之下方係分別與該噴嘴及該蓄壓艙連接;該蓄壓艙前端係分別與該送料機構及該噴嘴連接;該電磁閥前端係與該蓄壓艙後端連接;該啟動元件係設置於該蓄壓艙下方之一握把結構。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蓄壓艙係經由該電磁閥控制,而被供應一氣體至該蓄壓艙中直至該氣體建立一壓力,該壓力再將由該送料機構釋出之一化妝品組合物、一生物性物質或一藥物加速,而使該化妝品組合物、該生物性物質或該藥物經由該噴嘴送達一目標物。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氣體為一氮氣或一氦氣。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生物性物質係選自於一核酸物質、一蛋白質、一病毒顆粒、一肉毒桿菌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藥物係為一經皮吸收之藥物。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化妝品組合物係選自於醇類、酯類、複合多醣體、堅果油及維生素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11. 一種具有一防拆保險之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防拆保險係設置於該蓄壓艙下方之該握把結構,以提供該握把結構上之該啟動元件之保險功能。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該防拆保險包括一公端和一母端,該公端和該母端具有一銜接處,該銜接處表面有一經設計之齒紋,以增加該公端和該母端結合之摩擦力,使該防拆保險無法不經由破壞而被拆除。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投遞器,其中於該公端和該母端間設置一卡楯,當該公端被推往該母端移動時,該卡楯會卡住該啟動元件,使該啟動元件無法被按壓;當該公端被推離該母端移動時,此時該卡楯離開該啟動元件,使該啟動元件可被按壓。
TW108146794A 2019-12-19 2019-12-19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TWI710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6794A TWI710724B (zh) 2019-12-19 2019-12-19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6794A TWI710724B (zh) 2019-12-19 2019-12-19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0724B true TWI710724B (zh) 2020-11-21
TW202124865A TW202124865A (zh) 2021-07-01

Family

ID=7420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794A TWI710724B (zh) 2019-12-19 2019-12-19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072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8981A (en) * 2003-02-03 2004-10-0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gas accelerated gene gun
TWI226905B (en) * 2001-10-19 2005-01-2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accelerated particle gene gun
TW200905063A (en) * 2007-04-10 2009-02-01 Illinois Tool Works Pneumatically self-regulating valve
TW200909579A (en) * 2007-08-27 2009-03-0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accelerated gene delivery device and barrel structure thereof
TW201139674A (en) * 2007-08-27 2011-11-16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accelerated gene delivery device and barrel structure thereof
CN205287124U (zh) * 2016-01-09 2016-06-08 太原市缔美源商贸有限公司 低压气流加速式基因枪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905B (en) * 2001-10-19 2005-01-2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accelerated particle gene gun
TW200418981A (en) * 2003-02-03 2004-10-0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gas accelerated gene gun
TW200905063A (en) * 2007-04-10 2009-02-01 Illinois Tool Works Pneumatically self-regulating valve
TW200909579A (en) * 2007-08-27 2009-03-01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accelerated gene delivery device and barrel structure thereof
TW201139674A (en) * 2007-08-27 2011-11-16 Bioware Technology Co Ltd Low pressure accelerated gene delivery device and barrel structure thereof
CN205287124U (zh) * 2016-01-09 2016-06-08 太原市缔美源商贸有限公司 低压气流加速式基因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865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lim et al. Gold nanoparticles induce apoptosis 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US5630796A (en) Method of delivering powder transdermally with needless injector
JP2007526325A (ja) ラクトバチルス(Lactobacillus)抽出物による皮膚の処置方法
Yang et al. Nuclear factor kappa-B-and activator protein-1-mediated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compound K in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Hashem et al.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alleviate oxidative stress and decreases Nrf-2/HO-1 in D-GALN/LPS induced hepatotoxicity
AU740579B2 (en) Syringe and capsule therefor
US20190298780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with recombinant microorganisms
TWI710724B (zh) 電磁閥、具有電磁閥之投遞器及具有電磁閥與防拆保險之投遞器
EP3299023A1 (en) Low-oxygen-trea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use thereof
US20220395531A1 (en) Aerosoliz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mitochondria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3619168A (zh) 用于治疗白血病的组合物、方法和药盒
EP1956894B1 (en)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utilizing stinging cells/capsules for conditioning a tissue prior to delivery of an active agent
TWI580440B (zh) 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to Cosmetics
Song et al. Immunomodulation and delivery of macrophages using nano-smooth drug-loaded magnetic microrobots for dual targeting cancer therapy
EP1444999B1 (en) Low pressure gas accelerated gene gun
CN212616516U (zh) 电磁阀、具有电磁阀的投递器及具有电磁阀与防拆保险的投递器
Delgado‑Venegas et al. Modulating effects of the probiotic Lactococcus lactis on the hepatic fibrotic process induced by CCl 4 in Wistar rats
Prow et al. Nanoparticle-delivered biosensor f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diabetes
Lee et al. Fe2+: Fe3+ Molar Ratio Influences the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Maghemite (γ-Fe2O3) Nanoparticles in an Atopic Dermatitis Model
CN112972701B (zh) 一种多肽/基因共递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KR102300455B1 (ko) 약물동역학이 적용된 생체모사조직칩
WO2023224112A1 (ja) 液状医薬組成物
Shankar A Critical Review of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JP5922864B2 (ja) 時間−脈管内圧制御に基づく細胞内薬物送達システム及び細胞内薬物送達方法
Wang Predictive Fuzzy Neural Network Based Effect of Heat Shock Protein on Prognosis of Tumor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