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844B -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3844B TWI703844B TW107142687A TW107142687A TWI703844B TW I703844 B TWI703844 B TW I703844B TW 107142687 A TW107142687 A TW 107142687A TW 107142687 A TW107142687 A TW 107142687A TW I703844 B TWI703844 B TW I70384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group
- terminal device
- data transmission
- terminal devices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在此方法中,將終端設備區分到第一及第二子群組。第一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二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與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且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而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第一終端設備符合替換條件,將第二子群組中的第二終端設備替換此第一終端設備,使第一子群組包括挑選的第二終端設備,而此被替換的第一終端設備依照系統運作情境,由第一子群組轉換至第二子群組或無法繼續傳輸。藉此,能有效延長系統整體使用時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傳輸管理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低功率廣域(Low Power Wide Area,LPWA)是一種用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中並以低傳輸速率進行長距離通訊的無線通訊網路。低功率廣域的行動終端設備針對功率消耗更有特殊設計,以達到長達十年的續航力壽命。然而,在實際運作上,這些終端設備仍面臨以下挑戰:壽命隨操作模式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某些應用(例如物件追蹤或環境感測)的每日回報次數過多;電池容量有限且儲電能力隨環境變化而逐漸劣化;安裝或更換施工費用遠大於行動終端設備的成本費用。如表(1)所示,在不同操作模式與不同使用環境下,終端裝置使用壽命差異極大。舉例來說,終端設備操作在耦合損失(coupling loss)為144分貝(dB)環境下,
一天回報50位元組(bytes)資料一次,終端設備可以維持36年;若兩小時回報50位元組資料一次,終端設備的使用年限將減少為22.4年;假使回報資料增加到每兩小時回報200位元組一次,則終端設備使用年限進一步降低18.2年。另一角度而言,回報資料固定為兩小時回報200位元組一次,當操作環境耦合損失由144dB惡化到154dB甚至是164dB,終端設備的使用年限將自18.2年快速逐次降低為5.9年甚至是1.5年。明顯地,這樣的實驗結果與低功率廣域行動終端設備所要求標準需求的10年有顯著的差距。倘若再進一步考慮部分使用情境的回報次數需高於每日24次,則使用年限恐再下降。
另一方面,考量低功率廣域行動終端設備的使用情境,除了室內使用外,其也可能應用於室外或是野外等部分惡劣環境。而電池係由化學品組成,高溫、紫外線、溫濕度變化大等因
素都會加速電池劣化,並大幅降低電池儲電能力。此外,由於受環境影響,電池壽命難以在佈建時就準確預估。
一旦終端設備因電源因素無法正常工作,為了維持感測系統正常運作,必須重新安裝或更新通訊終端。除了考量環境因素會造成施工難度增加外,部分操作環境需中斷現行服務,才能完成重新安裝或更新終端設備。相對於施工費用,低功率廣域行動終端設備的成本低上許多。
由此可知,雖然低功率廣域行動通訊標準針對行動終端設備提供特別設計節能機制,但在實際應用上,仍會因不同操作模式與不同使用環境,而減短行動終端設備的使用壽命或不易準確估計其使用壽命。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其提供兩種子群組,並能替換其中的終端設備,從而提升系統整體的運作壽命,進而減少系統維護費用。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其包括至少兩台終端設備、及伺服器。伺服器將這些終端設備區分到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第一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二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與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至伺服器,且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第二子群組的資
料傳輸模式。而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第一終端設備符合替換條件,伺服器將第二子群組中的第二終端設備替換此第一終端設備,使第一子群組包括挑選的第二終端設備,而此被替換的第一終端設備依照系統運作情境,由第一子群組轉換至第二子群組或無法繼續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終端設備區分到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第一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二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的至少一者。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與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且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而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第一終端設備符合替換條件,將第二子群組中的第二終端設備替換此第一終端設備,使第一子群組包括挑選的第二終端設備,而此被替換的第一終端設備依照系統運作情境,由第一子群組轉換至第二子群組或無法繼續傳輸。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將特定目標或應用的終端設備歸類至相同群組,單一群組又區分成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這兩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以不同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給伺服器。例如,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的長傳頻率較高或上傳資料大小較大。而當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無法繼續正常傳輸資料,伺服器將指派第二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替換。藉此,能有效延長系統整體使用壽命。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資料傳輸協調系統
UE#1~UE#11:終端設備
AS:伺服器
S210~S230、S301~S315、S401~S415、S501~S515、S601~S616、S701~S716:步驟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終端設備機制的信令流程圖。
圖4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終端設備循環機制的信令流程圖。
圖5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多終端設備機制的信令流程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喚醒及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機制的信令流程圖。
圖7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喚醒及傳呼(paging)機制的信令流程圖。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1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資料傳輸協調系統1至少包括終端設備UE#1~UE#11、及伺服器AS。需說明的是,圖中終端設備
UE#1~UE#11的數量僅是用於方便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其數量大於一即可。
終端設備UE#1~UE#11可能有多種實施態樣,例如可包含(但不限於)移動站、先進移動站(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電話裝置、客戶駐地設備(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無線感測器等。
伺服器AS可能有多種實施態樣,例如是(但不限於)家用演進型節點B(Home Evolved Node B,HeNB)、eNB、次世代節點B(gNB)、進階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中繼器(relay)、轉發器(repeater)、及/或基於衛星的通信基地台;伺服器AS亦可能是連接前述任一收發器的伺服器(例如,電腦主機、各類型伺服器、工作站等),透過連接的收發器轉譯對於終端設備UE#1~UE#11的控制指令,且此收發器傳送到對應終端設備UE#1~UE#11並確認接收與執行等網路動作皆符合例如是3GPP通訊介面標準。
假設終端設備UE#1~UE#11皆受伺服器AS服務。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UE#1~UE#11係基於長距離(LoRa)技術、窄頻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Sigfox、用於機器類型通訊長期演進增進(LTE Advance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LTE-MTC)等低功率廣域網路(LPWAN)通訊技術與伺服器AS直接或間接通訊。於其他實施例中,終端設備UE#1~UE#11亦可能採用Wi-Fi、第三代(3G)或更後世代行動通訊
等通訊技術與伺服器AS通訊。
為了方便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流程,以下將舉諸多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資料傳輸協調系統1之運作流程。下文中,將搭配資料傳輸協調系統1中各裝置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方法。本發明實施例方法的各個流程可依照實施情形而隨之調整,且並不僅限於此。
圖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2,伺服器AS將針對相同或相似目標物或應用(例如,PM 2.5偵測、電表量測、濕度偵測等)、及/或具有相同或相似硬體規格(例如,電池、通訊技術等)的終端設備UE#1~UE#11歸類至相同群組。假設圖1中的終端設備UE#1~UE#11都屬於相同群組。而針對一個群組內的所有終端設備UE#1~UE#11,伺服器AS會將這些終端設備UE#1~UE#11區分到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步驟S210)。具體而言,第一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UE#1~UE#11的至少一者,第二子群組包括這些終端設備UE#1~UE#11的至少一者。例如,終端設備UE#1歸類至第一子群組,而終端設備UE#2~UE#11歸類至第二子群組,第一子群組與第二子群組交集為空集合。伺服器AS可隨機或依據挑選規則(例如,電池狀態、接收訊號狀態(例如,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訊號品質等)、回應延遲時間、識別資訊(例如,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等)而選擇任一台或更多
台終端設備UE#1~UE#11至第一子群組中,而其餘終端設備UE#1~UE#11則被指派到第二子群組。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UE#11與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UE#11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至伺服器AS,且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例如,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是正常模式,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是低功率模式,且正常模式的喚醒次數、喚醒時間、及/或傳送資料大小等參數高於低功率模式,使得正常模式的功率消耗高於低功率模式。需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各種傳輸模式的相關組態設定,且應用本發明實施例者可依據實際需求而自行調整。這些終端設備UE#1~UE#11可依據其對應的子群組並經伺服器AS指示,而設定成對應的資料傳輸模式,並以對應資料傳輸模式操作。
接著,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至少一台第一終端設備符合替換條件,伺服器AS將第二子群組中的至少一台第二終端設備替換此第一終端設備(步驟S230),使第一子群組包括這些第二終端設備。具體而言,為了方便說明,此處第一終端設備是指屬於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且第二終端設備是指原屬於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並經伺服器AS挑選來替換第一終端設備。此替換條件相關於無法繼續傳輸或是其他系統運作情境(例如,電量低於門檻值、斷電、第一子群組中的當前總連線數不符合特定群組數量、或任何故障情況)。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上傳整體資料量可能
比第二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更多。若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中有任何異常情況,則需要立即或隨後遞補第二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以維持一定的上傳資料量。
值得說明的是,伺服器AS判斷替換條件、及挑選第二終端設備的方式有很多種,以下將介紹五種機制。
圖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終端設備機制的信令流程圖。請參照圖3,假設終端設備UE#1~UE#11皆附接(attached)上伺服器AS。伺服器AS依據目標物/應用或硬體規格而將這些終端設備UE#1~UE#11歸類至相同群組(步驟S301)。伺服器AS依據預設挑選規則或隨機挑選,而將群組中的那些終端設備UE#1~UE#11區分到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步驟S30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子群組是正常工作子群組,第二子群組是低功率子群組。伺服器AS例如是將終端設備UE#1指派到第一子群組,而群組中的其他終端設備UE#2~UE#11則被指派到第二子群組。伺服器AS會分別對兩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UE#1~UE#11以對應的資料傳輸模式進行設定(步驟S303、S304)。資料傳輸模式可以是,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2~UE#11滿足長時間感測需求(例如,休眠時間大於門檻值、傳送資料量小於門檻值等,但仍會喚醒而上傳資料),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則維持正常工作(相較於第二子群組功率消耗可能較高)。接著,第一子群組及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UE#11將以設定的資料傳輸模式運作(即,對應資料傳輸模式所指定的喚醒、休眠時機/時間及上傳至伺服器AS
的資料量)(步驟S305、S306)。
第一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可判斷自身所剩電量是否小於特定門檻值,以作為是否符合替換條件的判斷依據(步驟S307)。若終端設備UE#1偵測到自身所剩電量小於特定門檻值,則將傳送低電量通知給伺服器AS,或者伺服器AS得知終端設備UE#1逾時未有回應(因伺服器AS得知所有終端設備UE#1~UE#11的對應資料傳輸模式,故得知各終端設備UE#1~UE#11是否未在特定時段上傳資料)(即,符合替換條件(低電量或逾時未回應))(步驟S308)。
若伺服器AS收到終端設備UE#1的低電量通知或發現接收封包逾時,則先判斷第二子群組中是否尚有終端設備UE#2~UE#11(步驟S309)。若尚有終端設備UE#2~UE#11,伺服器AS將根據特定挑選規則(例如,電池狀態、訊號品質、回應延遲時間等)或隨機自第二子群組中挑選一台終端設備UE#2~UE#11移至第二子群組並替換終端設備UE#1(步驟S312)直到第二子群組中已無任何終端設備。
假設終端設備UE#2被挑選替換終端設備#1,待終端設備#2喚醒後,伺服器AS會指定終端設備UE#2屬於第一子群組,並指派第一子群組對應的資料傳輸模式相關組態給終端設備UE#2,使終端設備UE#2能與終端設備UE#1替換(步驟S313),而終端設備UE#2喚醒後即接受第一子群組對應的資料傳輸模式相關組態並完成設定(步驟S314)。接著,伺服器AS自群組中剔除
/移除終端設備UE#1(步驟S315)。若終端設備UE#2未成功設定成第一子群組對應的資料傳輸模式,伺服器AS則會自第二子群組中另外挑選其他終端設備UE#3~UE#11。此外,流程會返回步驟S307且遞迴進行,直到第二子群組中已無任何終端設備UE#1~UE#11。
圖4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終端設備循環機制的信令流程圖。請參照圖4,步驟S401、S402、S404、S407、S408、S409及S415的說明可參照圖3中針對步驟S301~S309及S315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與圖3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伺服器AS會依據順序清單依序輪流挑選第二子群組中的至少一者至第一子群組並輪流回到第二子群組(步驟S403)。例如,順序清單是終端設備UE#1、終端設備UE#2、終端設備UE#3…依此類推(即代號順序)。終端設備UE#1會經特定週期、特定傳輸量、或經指示而轉換成第二子群組,且同時終端設備UE#2將被指派到第一子群組。接著,終端設備UE#2回到第二子群組,而終端設備UE#2被指派到第一子群組…依此類推。而任一台有轉換子群組的終端設備UE#1~UE#11將依據伺服器AS指示而變換對應資料傳輸模式。
此外,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第一終端設備符合替換條件(低電量或逾時未回應等),伺服器AS將改變此順序清單(步驟S410)。例如,當前位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UE#1發送低電量通知(步驟S408),則伺服器AS會自順序清單中移除終端設備UE#1,並依據例如是最少設定網路連線動作的數量來調整順序清單的數量、交換頻率、及/或交換週期等參數。
圖5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多終端設備機制的信令流程圖。請參照圖5,步驟S501~S506、S509、及S513~S515的說明可參照圖3中針對步驟S301~S306、S307、S309及S313~S315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與圖3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大於一台終端設備UE#1~UE#11被指派到第一子群組(步驟S502)(本實施例以終端設備UE#1、UE#2為例),且伺服器AS可判斷第一子群組中當前總連線數是否符合特定群組數量(步驟S502指派的總數量,即,第一子群組包括此特定群組數量的終端設備)(步驟S507)或逾時未回應,以決定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是否符合替換條件(即,當前總連線數與逾時未回應,且無須等待終端設備UE#1發送的告警)。若前總連線數不符合(或低於特定群組數量)或逾時未回應,則伺服器AS才會自第二子群組中挑選一台或更多台終端設備UE#3~UE#11到第一子群組(步驟S512)並替換符合替換條件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本實施例是挑選終端設備UE#3)。
圖6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喚醒及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機制的信令流程圖。請參照圖6,步驟S601~S607、S613、S614及S615的說明可參照圖3中針對步驟S301~S307及S313、S314及S315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與圖3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本實施例是終端設備UE#1)符合替換條件(例如,電量低於門檻值、功能故障等),此終端設備UE#1對伺服器AS及其他終端設備UE#2~UE#11發送廣播訊息(本實施例是電力事件,於其他實施例可以是其他故障告
警)(步驟S608)。而喚醒後且接收到此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UE#2~UE#11可對伺服器AS或其收發器執行隨機存取程序(步驟S609)。伺服器AS會確認是否無喚醒的終端設備(步驟S610)(可基於是否收到隨機存取訊息決定)。伺服器AS將第二子群組中完成此隨機存取程序(例如,伺服器AS或其連接收發器發送隨機存取回應的目標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作為替換的終端設備(本實施例是終端設備UE#2)(若超過一台終端設備完成則會再依據特定挑選規則(例如,電池狀態、訊號品質等)來挑選),以替換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UE#1(步驟S612)。而逾時未等到隨機存取回應或廣播訊息的其餘終端設備UE#3~UE#11將維持在第二子群組中(步驟S616)。
圖7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喚醒及傳呼(paging)機制的信令流程圖。請參照圖7,步驟S701~S707、S713、S714及S715的說明可參照圖3中針對步驟S301~S307及S313、S314及S315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與圖3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反應於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本實施例是終端設備UE#1)符合替換條件(例如,電量低於門檻值、功能故障等),此終端設備UE#1對伺服器AS及其他終端設備UE#2~UE#11發送廣播訊息(本實施例是電力事件,於其他實施例可以是其他故障告警)(步驟S708)。反應於接收到廣播訊息,伺服器AS確認是否有可傳呼的終端設備(步驟S711)。如果有可傳呼的終端設備,伺服器AS或其連接收發器會對第二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UE#2~UE#11發送傳呼訊息(步驟
S710)。而喚醒後且接收到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UE#2~UE#11會等待接收來自伺服器AS或其連接收發器的傳呼訊息後執行存取程序(步驟S709)。接著,伺服器AS將第二子群組中完成存取程序的終端設備作為替換的終端設備(本實施例是終端設備UE#2)(若超過一台終端設備完成則會再依據特定挑選規則(例如,電池狀態、訊號品質等)來挑選),以替換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UE#1(步驟S712)。而逾時未等到廣播訊息、傳呼訊息或存取回應的其餘終端設備UE#3~UE#11將維持在第二子群組中(步驟S716)。
需說明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終端設備數量、替換數量、各子群組中的群組數量、及替換條件皆僅是用於範例說明,且應用者可依據實際需求而自行變更。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針對特定目標物或應用的終端設備區分成兩個子群組,且這些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以不同資料傳輸模式來上傳資料到伺服器。若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有任何異常情況(即,符合替換條件),則伺服器會自第二子群組中挑選出一台或更多台終端設備到第一子群組,且被替換的終端設備依照系統運作情境,由第一子群組轉換至第二子群組或無法繼續運作。藉此,能有效提升系統整體的使用時間。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10~S230:步驟
Claims (10)
- 一種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包括:至少二終端設備;以及一伺服器,將該至少二終端設備區分到一第一子群組及一第二子群組,其中該第一子群組包括該至少二終端設備中的至少一者,且該第二子群組包括該至少二終端設備中的至少一者,該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與該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至該伺服器,且該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該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而反應於該第一子群組中的一第一終端設備符合一替換條件,該伺服器將該第二子群組中的一第二終端設備替換該第一終端設備,使該第一子群組包括挑選的該第二終端設備,反應於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該第一終端設備對其他該終端設備發送一廣播訊息,反應於接收到該廣播訊息,接收到該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執行一存取(Access)程序,且該伺服器將該第二子群組中完成該存取程序的終端設備作為該第二終端設備,以替換該第一終端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取得一順序清單,該順序清單照順序記錄該至少二終端設備,該伺服器依據該順序清單依序輪流挑選該第二子群組中的 至少一者至該第一子群組並輪流回到該第二子群組,而反應於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該伺服器將該第一終端設備自該順序清單中移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其中該第一子群組包括一群組數量的終端設備,且該群組數量大於一,而該伺服器判斷該第一子群組中當前總連線數不符合該群組數量,以決定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其中該存取程序是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其中接收到該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更待接收來自該伺服器的一傳呼(paging)訊息後執行該存取程序。
- 一種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包括:將至少二終端設備區分到一第一子群組及一第二子群組,其中該第一子群組包括該至少二終端設備中的至少一者,且該第二子群組包括該至少二終端設備中的至少一者,該第一子群組中的終端設備與該第二子群組的終端設備以不同的資料傳輸模式上傳資料,且該第一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對應功率消耗高於該第二子群組的資料傳輸模式;以及反應於該第一子群組中的一第一終端設備符合一替換條件,將該第二子群組中的一第二終端設備替換該第一終端設備,使該第一子群組包括挑選的該第二終端設備,其中 反應於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透過該第一終端設備對其他該終端設備發送一廣播訊息;反應於接收到該廣播訊息,透過接收到該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執行一存取(Access)程序;以及將該第二子群組中完成該存取程序的終端設備作為該第二終端設備,以替換該第一終端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其中將至少二終端設備區分到該第一子群組及該第二子群組的步驟之後,更包括:取得一順序清單,其中該順序清單照順序記錄該至少二終端設備;依據該順序清單依序輪流挑選該第二子群組中的至少一者至該第一子群組並輪流回到該第二子群組,而反應於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的步驟之後,更包括:將該第一終端設備自該順序清單中移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其中該第一子群組包括一群組數量的終端設備,且該群組數量大於一,而將至少二終端設備區分到該第一子群組及該第二子群組的步驟之後,更包括:判斷該第一子群組中當前總連線數不符合該群組數量,以決定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其中該存取程序是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協調方法,其中反應於該第一終端設備符合該替換條件的步驟之後,更包括:透過接收到該廣播訊息的終端設備待接收一傳呼(paging)訊息後執行該存取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42687A TWI703844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42687A TWI703844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1325A TW202021325A (zh) | 2020-06-01 |
TWI703844B true TWI703844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17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2687A TWI703844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03844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154321A1 (en) * | 2007-06-08 | 2008-12-1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ower management electronic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CN104115077A (zh) * | 2011-12-16 | 2014-10-22 | 施耐德电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机代管电气架构 |
-
2018
- 2018-11-29 TW TW107142687A patent/TWI70384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154321A1 (en) * | 2007-06-08 | 2008-12-1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ower management electronic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CN104115077A (zh) * | 2011-12-16 | 2014-10-22 | 施耐德电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机代管电气架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1325A (zh) | 2020-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163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2M devices | |
US2019004544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ways On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5672046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4009099B (zh) | 在RRC_Idle/Inactive中用于新空口(NR)用户设备(UE)功率节省的增强的寻呼时机(PO)监测 | |
CN107113639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接入点操作的方法 | |
US20230262520A1 (en) | Adaptive beam manage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3078704A (zh) | 一种管理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2111483A1 (ja) | 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2083109B (zh) | 一种离线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409334B (zh) | 终端、终端操作方法、传输协调器设备、基站以及传输协调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 |
CN104335656A (zh) | 用于d2d系统的干扰管理 | |
WO2018082400A1 (zh) | 一种设备唤醒方法和设备 | |
KR20160123255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커버리지 클래스를 기반으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006358B1 (en) | Reconfigurabl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terminal devices of different data transmission modes | |
CN110798880A (zh) | 室内分布系统上下电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TWI703844B (zh) | 資料傳輸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 |
KR102029041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아이들 모드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615210B (zh) | 用于经由第三方实体的用户设备电力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
JP6703938B2 (ja) | 信号送信方法、信号送信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
CN109831815B (zh) | 数据传输协调系统及其方法 | |
US20240155559A1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aging | |
WO2022179420A1 (zh)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 |
EP3925324B1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s relating to uplink transmissions | |
EP3200540B1 (en) | Interference adjust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JP5915795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