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350B -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350B
TWI703350B TW108137565A TW108137565A TWI703350B TW I703350 B TWI703350 B TW I703350B TW 108137565 A TW108137565 A TW 108137565A TW 108137565 A TW108137565 A TW 108137565A TW I703350 B TWI703350 B TW I7033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crolenses
microlens array
transmitting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941A (zh
Inventor
林志雄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音飛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音飛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音飛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899,1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1003375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3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94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wafer level op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0Systems using moiré frin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Abstract

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包括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第一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一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多個第一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第二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多個第二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第二入光面面對第一出光面,其中第一微透鏡陣列與第二微透鏡陣列對應形成一摩爾紋效應以產生成像放大效果。

Description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鏡頭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隨著多媒體技術之飛速發展,許多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數位相機等)都會搭載有光學鏡頭,例如光學鏡頭可為廣角鏡頭、魚眼鏡頭或變焦鏡頭等,以支援攝影、網路視訊或臉部辨識等功能。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光學鏡頭通常是由多片光學透鏡所組成,例如光學透鏡為凹透鏡或凸透鏡等,導致光學鏡頭的厚度無法進一步薄形化,舉例來說,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之光學透鏡的厚度大多都超過5mm,數位相機的光學鏡頭的厚度大多都超過50mm,從而不利於電子裝置之薄形化發展。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包括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第一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一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多個第一微透鏡設置於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一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第二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多個 第二微透鏡設置於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二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第二入光面面對第一出光面,其中第一微透鏡陣列與第二微透鏡陣列對應形成一摩爾紋效應以產生成像放大效果。
於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包括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第一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一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多個第一微透鏡設置於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一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且多個第一微透鏡具有第一排列周期。第二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多個第二微透鏡設置於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二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且多個第二微透鏡具有第二排列周期。其中第二入光面鄰近並面對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微透鏡陣列對應於第一微透鏡陣列,且第一排列周期不同於第二排列周期。
於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包括第一載具、第二載具及驅動件。第一載具承載有第一透光薄膜,第一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一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多個第一微透鏡設置於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一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第二載具承載有第二透光薄膜,第二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及相對的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多個第二微透鏡設置於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或其組合,多個第二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其中,第二入光面鄰近並面對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微透鏡陣列對應於第一微透鏡陣列。驅動件連接於第二載具,驅動件能驅動第二載具 以驅使第二透光薄膜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進行相對運動。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通過在第一透光薄膜設置第一微透鏡陣列以及在第二透光薄膜設置第二微透鏡陣列,使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之間進行相對運動或具有不同排列周期之微透鏡陣列時,第一微透鏡陣列與第二微透鏡陣列之間可產生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從而達到影像放大的效果。藉此,薄膜光學鏡頭裝置整體設計能夠大幅薄形化,例如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的厚度可分別在5μm~1000μm而大幅小於目前市面上的光學鏡頭的厚度,上述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的厚度範圍僅為舉例,實際上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的厚度視薄膜光學鏡頭裝置應用的產品而定。
1、2、3、4、5: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10:第一載具
101:第一透空部
11、11A、11B:第一透光薄膜
12:第一入光面
121、121’:第一微透鏡
MLA1、MLA1’:第一微透鏡陣列
L1:第一排列周期
122:第三微透鏡
123:第四微透鏡
13:第一出光面
15:第三透光薄膜
MLA3:第三微透鏡陣列
L3:第三排列周期
MLA4:第四微透鏡陣列
L4:第四排列周期
16:表面
161:微透鏡
MLA5:微透鏡陣列
17:第四透光薄膜
18:表面
181:微透鏡
MLA6:微透鏡陣列
20:第二載具
201:第二透空部
21、21A、21B:第二透光薄膜
22:第二入光面
23:第二出光面
231、231’:第二微透鏡
MLA2:第二微透鏡陣列
L2:第二排列周期
30:驅動件
40:光感測器
41:收光區
O:外部物體
L:物光
It:微小影像
It1:第一微小影像
It2:第二微小影像
It3:第三微小影像
Im:摩爾紋放大影像
Im1: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
Im2: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
Im3:第三摩爾紋放大影像
D1、D2、D3:距離
θ:特定角度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θ3:第三角度
[圖1]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一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配置圖。
[圖5]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一實施例之成像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一實施例之光路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另一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圖8]係圖7對應之成像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一透光薄膜與第二透光薄膜又一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圖10]係圖9對應之第一成像示意圖。
[圖11]係圖9對應之第二成像示意圖。
[圖12]係圖9對應之第三成像示意圖。
[圖13]係圖9對應之第四成像示意圖。
[圖14]係圖9對應之第五成像示意圖。
[圖15]係圖9對應之第六成像示意圖。
[圖16]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17]係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又一實施例之平面圖。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可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或照明裝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包括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其中第一透光薄膜11設有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二透光薄膜21設有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可對應形成一摩爾紋效應以產生成像或光線放大效果,舉例來說,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可通過排列周期 不同、保持特定距離、夾設特定角度或進行相對運動等多種方式產生上述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此分別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3所示,第一透光薄膜11為透光材料所製成之薄膜,例如透光材料可為聚碳酸酯(PC)或壓克力塑膠(PMMA)。第一透光薄膜11的厚度可為但不限於5μm~1000μm之間,且第一透光薄膜11包括相對的二個表面(第一入光面12與第一出光面13),第一入光面12用以接收外部傳來之光線(例如物光),且第一入光面12設有複數個第一微透鏡121,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二維排列於第一入光面12上而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Micro-lens Array,MLA)。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亦可設置於第一出光面13、或者第一入光面12與第一出光面13皆設有多個第一微透鏡121。
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各第一微透鏡121的尺寸可介於2μm~2000μm之間;各第一微透鏡121的材質為透明材質,例如熔融石英(Fused Silica)、光學玻璃(Optical Glass)或透明塑料(Transparent Plastic)等;各第一微透鏡121可為柱狀透鏡、凸透鏡或凹透鏡等各式光學透鏡,例如在圖3之實施例中,各第一微透鏡121的形狀為凸透鏡而凸出第一入光面12;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具有第一排列周期L1,其中第一排列周期L1可指的是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之間的間隔距離,或者第一排列周期L1亦可指的是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每行或每列中的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之間的間隔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排列周期L1可介於2μm~2000μm之間,但此並不侷限;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可與第 一透光薄膜11一體製造成型,或者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亦可通過其他加工方式形成於第一入光面12,例如加工方式可為網版印刷、浮雕鑄造、光阻迴流、微射出成型或熱壓成型(hot embossing)等。
如圖3所示,第二透光薄膜21同樣為透光材料所製成之薄膜,例如透光材料為聚碳酸酯(PC)或壓克力塑膠(PMMA),且第二透光薄膜21可為但不限於5μm~1000μm之間。第二透光薄膜21包括相對的二個表面(第二入光面22與第二出光面23),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彼此疊置且第二入光面22鄰近並面對面第一透光薄膜11的第一出光面13。第二透光薄膜21的第二出光面23也設有複數個第二微透鏡231,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二維排列於第二出光面23上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Micro-lens Array,MLA)。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亦可設置於第二入光面22、或者第二入光面22與第二出光面23皆設有多個第二微透鏡231。
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各第二微透鏡231的尺寸可介於2μm~2000μm之間;各第二微透鏡231的材質為透明材質,例如熔融石英(Fused Silica)、光學玻璃(Optical Glass)或透明塑料(Transparent Plastic)等;各第二微透鏡231可為柱狀透鏡、凸透鏡或凹透鏡等各式光學透鏡,例如在圖3之實施例中,各第二微透鏡231的形狀為凸透鏡而凸出第二出光面23;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多個第二微透鏡231具有第二排列周期L2,其中第二排列周期L2可指的是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之間的間隔距離,或者第二排列周期L2亦可指的是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每行或每列中之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之間 的間隔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排列周期L2可介於2μm~2000μm之間,但此並不侷限;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多個第二微透鏡231可與第二透光薄膜21一體製造成型,或者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亦可通過其他加工方式形成於第二出光面23,例如加工方式可為網版印刷、浮雕鑄造、光阻迴流、微射出成型或熱壓成型(hot embossing)等。上述關於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的厚度範圍、各第一微透鏡121與各第二微透鏡231的尺寸範圍、第一排列周期L1與第二排列周期L2的排列周期範圍僅為舉例,實際上並不以此為限,上述各範圍視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所應用的產品而定。
如圖3所示,第一透光薄膜11之第一入光面12上的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對應於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出光面23上之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的尺寸大小相同且同軸設置,構成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彼此同軸對應。
如圖5所示,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彼此疊置後可直接夾設一特定角度θ,使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或者第二透光薄膜21亦可通過機械驅動的方式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旋轉而彼此夾設上述特定角度θ,使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此詳述如下。
如圖1至圖3所示,第一透光薄膜11可承載於第一載具10,其中第一載具10為任何可承載第一透光薄膜11之載體,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載具10為環狀載體而具有第一透空部101,第一透光薄膜11設置 於第一透空部101中,但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載具10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條狀或方形)之載體。第二透光薄膜21亦可承載於第二載具20,第二載具20為任何可承載第二透光薄膜21之載體,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載具20為環狀載體而具有第二透空部201,第二透光薄膜21設置於第二透空部201中,但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載具20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條狀或方形)之載體。
再如圖1所示,第二載具20連接於一驅動件30,驅動件30用以驅動第二載具20運作以驅使第二透光薄膜21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進行一相對運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件30可包括一驅動馬達且驅動件30與第二載具20之間可設有相應的傳動機構,例如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蝸輪蝸桿機構或凸輪機構並且與驅動馬達連結,以通過驅動馬達與傳動機構驅動第二載具20運作以驅使第二透光薄膜21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進行旋轉運動、遠離運動或靠近運動等相對運動。
本發明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之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之間可通過進行相對運動,使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產生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從而達到影像放大的效果,此進一步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1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包括一光感測器40,光感測器40具有一收光區41,光感測器40是以收光區41朝向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出光面23設置。上述光感測器40具體上可為感光元件,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主動像素傳感器(CMOS Active pixel sensor)。
承上,在本實施例中,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多個第一微透鏡121的尺寸大小及第一排列周期L1是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多個第二微透鏡231的尺寸大小及第二排列周期L2相同。藉此,構成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分別對應於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多個第二微透鏡231。
如圖1至圖6所示,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在影像拍攝或擷取過程中,外部物體O所產生之物光L可從第一透光薄膜11之第一入光面12進入第一透光薄膜11中,由於第一入光面12設有複數個第一微透鏡121,因此,第一透光薄膜11之第一出光面13會形成多個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多個倒立微小影像It,且多個倒立微小影像It分別對應於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如圖1、圖5及圖6所示,經由驅動件30驅動第二載具20驅使第二透光薄膜21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進行旋轉一特定角度θ(例如0.1°、1°或2°)後,可使第一透光薄膜11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產生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使物光L由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入光面22入光並從第二出光面23出光而傳遞至光感測器40之收光區41時,可通過摩爾紋效應將其中一個第一微透鏡121所產生之倒立微小影像It放大並成像於光感測器40,從而於光感測器40上形成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摩爾紋放大影像Im,也就是說,上述摩爾紋放大影像Im是指物光L由第一入光面12進入第一透光薄膜11、並經由摩爾紋效應後從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出光面23出光至光感測器40之收光區41而產生 對應於外部物體O的放大影像。
藉此,本發明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整體設計能夠大幅薄形化,例如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的厚度可分別在100μm~1000μm而大幅小於目前市面上的光學鏡頭的厚度,且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能通過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的摩爾紋效應保持既有影像拍攝與擷取功能。
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之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2之第一透光薄膜11A上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的多個第一微透鏡121的第一排列周期L1不同於第二透光薄膜21A上之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的多個第二微透鏡231的第二排列周期L2,在此第二排列周期L2是大於第一排列周期L1。藉此,如圖8所示,由於第一排列周期L1不同於第二排列周期L2,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不需進行相對運動即可產生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從而產生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固定倍率的摩爾紋放大影像Im於光感測器40上,達到省略驅動件30的設置而節省成本。
再如圖7與圖8所示,本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2亦可通過驅動件30驅動第二載具20驅使第二透光薄膜21A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A進行旋轉運動、遠離運動或靠近運動等相對運動,從而使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產生不同之摩爾紋效應,而於光感測器40上形成不同倍率之摩爾紋放大影像Im。
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一透光薄膜11與第二透光薄膜21之 又一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與圖7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3的第一透光薄膜11B的第一入光面12設有多組不同排列周期之微透鏡陣列(在此為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第二透光薄膜21B之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可與上述第二透光薄膜21、21A相同,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之間可具有相同間隔距離。本實施例第一透光薄膜11B上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包括多排第一微透鏡121,各排第一微透鏡121是朝圖中X軸方向橫向排列(在此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是由第一橫排、第四橫排、第七橫排、第十橫排、第十三橫排及第十六橫排之多排第一微透鏡121構成);本實施例之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包括多排第三微透鏡122,各排第三微透鏡122也是朝圖中X軸方向橫向排列並與多排第一微透鏡121彼此交錯設置(在此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是由第二橫排、第五橫排、第八橫排、第十一橫排及第十四橫排之多排第三微透鏡122構成);本實施例之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包括多排第四微透鏡123,各排第四微透鏡123也是朝圖中X軸方向橫向排列並與多排第一微透鏡121與多排第三微透鏡122彼此交錯設置(在此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是由第三橫排、第六橫排、第九橫排、第十二橫排及第十五橫排之多排第四微透鏡123構成)。
上述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具有第一排列周期L1,在此第一排列周期L1指的是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之間的橫向間距。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多個第三微透鏡122具有第三排列周期L3,在此第三排列周期L3指的是多個第三微透鏡122之間的橫向間距。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之多個第四微透鏡123具有第四排列周期L4,在此第 四排列周期L4指的是多個第四微透鏡123之間的橫向間距。此外,上述第一排列周期L1、第三排列周期L3及第四排列周期L4不同,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排列周期L1大於第三排列周期L3,第三排列周期L3大於第四排列周期L4,使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能夠分別產生不同的光學效果(例如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可產生望遠鏡頭效果,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可產生標準鏡頭效果,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可產生顯微鏡頭效果)。
藉此,當驅動件30驅動第二載具20以驅使第二透光薄膜21B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進行相對運動時,第二透光薄膜21B之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能夠分別對應於不同排列周期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從而產生不同的光學放大效果,此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9至圖13所示,第二透光薄膜21B可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進行遠離運動或靠近運動以分別對應於不同排列周期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如圖10所示,當第二透光薄膜21B移動靠近第一透光薄膜11B,使第二透光薄膜21B之第二入光面22貼附於第一透光薄膜11B之第一出光面13時,可構成第二透光薄膜21B與第一透光薄膜11B之間為距離D1而對應於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焦點,此時,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可與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將其中一個第一微透鏡121產生之倒立第一微小影像It1放大並成像於光感測器40,而於光感測器40上形成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一放大倍率的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如圖11所示, 當第二透光薄膜21B移動遠離第一透光薄膜11B,使第二透光薄膜21B之第二入光面22與第一透光薄膜11B之第一出光面13為間隔距離D2而對應於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焦點時,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則變成與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將其中一個第三微透鏡122產生之倒立第二微小影像It2放大並成像於光感測器40,而於光感測器40上形成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二放大倍率的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由於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第一排列周期L1不同於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第三排列周期L3,因此會產生不同影像放大效果而使上述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之第一放大倍率不同於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之第二放大倍率,在此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大於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如圖12所示,當第二透光薄膜21B再移動遠離第一透光薄膜11B,使第二透光薄膜21B之第二入光面22與第一透光薄膜11B之第一出光面13為間隔距離D3而對應於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之焦點時,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則與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將其中一個第四微透鏡123產生之倒立第三微小影像It3放大並成像於光感測器40而產生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三放大倍率之第三摩爾紋放大影像Im3,由於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第一排列周期L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第三排列周期L3以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之第四排列周期L4皆不相同,因此會產生不同影像放大效果,使上述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之第一放大倍率、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之第二放大倍率以及第三摩爾紋放大影像Im3之第三放大倍率皆不相同,在此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大於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大於第三摩爾紋放大影像Im3。藉 此,本實施例通過在第一透光薄膜11B的第一入光面12設有多組不同排列周期之微透鏡陣列,可在同一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產生不同倍率之光學放大效果(例如望遠、標準或顯微效果)。
如圖13至圖15所示,第二透光薄膜21B亦可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進行旋轉運動以分別對應於不同排列周期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及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如圖13所示,當第二透光薄膜21B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旋轉一第一角度θ1(例如第一角度θ1為0.1°)時,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可與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形成上述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一放大倍率的第一摩爾紋放大影像Im1於光感測器40上。如圖14所示,當第二透光薄膜21B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旋轉一第二角度θ2(例如第二角度θ2為1°),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則與第三微透鏡陣列MLA3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形成上述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二放大倍率的第二摩爾紋放大影像Im2於光感測器40上。如圖15所示,當第二透光薄膜21B相對於第一透光薄膜11B旋轉一第三角度θ3(例如第三角度θ3為2°),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則改與第四微透鏡陣列MLA4之間產生摩爾紋效應,從而形成上述對應於外部物體O之第三放大倍率的第三摩爾紋放大影像Im3於光感測器40上。藉此,同樣可在同一薄膜光學鏡頭裝置1產生不同倍率之光學放大效果(例如望遠、標準或顯微效果)。
如圖16所示,為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平面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至圖6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4之第一透光薄膜11的第一入光面12與第一出光面13皆設有多 個第一微透鏡121、121’,且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二維排列於第一入光面12上,多個第一微透鏡121’二維排列於第一出光面13上並且與多個第一微透鏡121彼此對應而共同形成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第二透光薄膜21之第二入光面22與第二出光面23也皆設有多個第二微透鏡231、231’,且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二維排列於第二入光面22上,多個第二微透鏡231’二維排列於第二出光面23上並且與多個第二微透鏡231彼此對應而共同形成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藉此,本實施例之第一微透鏡陣列MLA1與第二微透鏡陣列MLA2之間同樣可通過上述排列周期不同、保持特定距離、夾設特定角度或進行相對運動等多種方式產生上述摩爾紋(moiré pattern)效應,在此則不多加贅述。
再如圖1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微透鏡121、121’以及多個第二微透鏡231、231’皆為凸透鏡。但此並不侷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透鏡121、121’與第二微透鏡231、231’亦可為凹透鏡、球面透鏡或非球面透鏡等不同類型之透鏡。或者,多個第一微透鏡121、121’以及多個第二微透鏡231、231’亦可各別為不同類型之透鏡。
如圖17所示,為本發明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又一實施例之平面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至圖6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5的第一載具10更承載有至少一片透光薄膜,在此第一載具10承載有第三透光薄膜15與第四透光薄膜17,第三透光薄膜15與第四透光薄膜17疊置於第一透光薄膜11上,第三透光薄膜15的表面16設有複數個微透鏡161(在此為凸透鏡,但亦可為其他光學透鏡),多個微透鏡161二維排列於表面16上形成微透鏡陣列MLA5。第四透光薄膜17的表面18設有 複數個微透鏡181(在此為凹透鏡,但亦可為其他光學透鏡),多個微透鏡181二維排列於表面18上形成微透鏡陣列MLA6,上述微透鏡陣列MLA5與微透鏡陣列MLA6排列周期可不相同、或者微透鏡陣列MLA5與微透鏡陣列MLA6在不同橫排上採用不同微透鏡(例如標準透鏡、放大透鏡或顯微透鏡),使第二透光薄膜21與第一透光薄膜11之間進行相對運動而產生摩爾紋效應後,可形成不同的光學放大效果。
1: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11:第一透光薄膜
12:第一入光面
121:第一微透鏡
MLA1:第一微透鏡陣列
L1:第一排列周期
13:第一出光面
21:第二透光薄膜
22:第二入光面
23:第二出光面
231:第二微透鏡
MLA2:第二微透鏡陣列
L2:第二排列周期

Claims (10)

  1. 一種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包括:一第一載具,承載有一第一透光薄膜,該第一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一微透鏡及相對的一第一入光面與一第一出光面,該些第一微透鏡設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一出光面或其組合,該些第一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一第一微透鏡陣列;一第二載具,承載有一第二透光薄膜,該第二透光薄膜包括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及相對的一第二入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該些第二微透鏡設置於該第二入光面、該第二出光面或其組合,該些第二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一第二微透鏡陣列,其中,該第二入光面鄰近並面對面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微透鏡陣列對應於該第一微透鏡陣列;以及一驅動件,連接於該第二載具,該驅動件能驅動該第二載具以驅使該第二透光薄膜相對於該第一透光薄膜進行一相對運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微透鏡陣列之該些第一微透鏡具有一第一排列周期,該第二微透鏡陣列之該些第二微透鏡具有一第二排列周期,該第一排列周期相同於該第二排列周期,且該相對運動為一旋轉運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微透鏡陣列之該些第一微透鏡具有一第一排列周期,該第二微透鏡陣列之該些第二微透鏡具有一第二排列周期,該第一排列周期不同於該第二排列周期。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相對運動為一旋轉運動。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相對運動為一遠離運動或一靠近運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薄膜更包括複數個第三微透鏡,該些第三微透鏡設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一出光面或其組合,該些第三微透鏡二維排列形成一第三微透鏡陣列,該些第一微透鏡具有一第一排列周期,該些第三微透鏡具有一第三排列周期,該第一排列周期不同於該第三排列周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相對運動為一旋轉運動。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相對運動為一遠離運動或一靠近運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載具更承載有一第三透光薄膜,該第三透光薄膜疊合於該第一透光薄膜上,該第三透光薄膜的一表面設有複數個微透鏡,該些微透鏡二維排列於該表面上形成一微透鏡陣列。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光學鏡頭裝置,更包括一光感測器,該光感測器具有一收光區,該光感測器係以該收光區朝向該第二透光薄膜之該第二出光面設置。
TW108137565A 2019-07-29 2019-10-17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TWI703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99,139 US20210033752A1 (en) 2019-07-29 2020-06-11 Thin film optical lens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9472.5A CN112305708B (zh) 2019-07-29 2019-07-29 薄膜光学镜头装置
CN201910689472.5 2019-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3350B true TWI703350B (zh) 2020-09-01
TW202104941A TW202104941A (zh) 2021-02-01

Family

ID=7364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7565A TWI703350B (zh) 2019-07-29 2019-10-17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33752A1 (zh)
CN (1) CN112305708B (zh)
TW (1) TWI703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0805B1 (ko) * 2020-06-09 2022-04-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램프 및 그 램프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9084A (en) * 1982-12-21 1985-10-22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Alignment and focusing system for a scanning mask aligner
US6124974A (en) * 1996-01-26 2000-09-26 Proxemics Lenslet array systems and methods
US6381071B1 (en) * 1999-09-30 2002-04-30 U.S. Philips Corporation Lenticular device
TW586022B (en) * 2002-02-26 2004-05-01 Slight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Moire lens
TW201017281A (en) * 2008-09-08 2010-05-01 Miraenanotech Co Ltd Optical sheet and composite sheet with moire fring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7845572B2 (en) * 2005-08-01 2010-12-07 Document Security Systems, Inc. Solid-color embedded security feature
US20120212828A1 (en) * 2009-08-12 2012-08-23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sheet
CN104834029A (zh) * 2015-04-16 2015-08-12 上海天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成像的微光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6197145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Chou Stephen Y Subwavelength structured lens,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1408A (en) * 1994-05-13 1996-12-0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lecting an optical beam
US6124975A (en) * 1998-09-18 2000-09-2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Lenticular sheet
US7319561B2 (en) * 2004-12-27 2008-01-15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Stereo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stereoimage display unit
US9945988B2 (en) * 2016-03-08 2018-04-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rray-based camera le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9084A (en) * 1982-12-21 1985-10-22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Alignment and focusing system for a scanning mask aligner
US6124974A (en) * 1996-01-26 2000-09-26 Proxemics Lenslet array systems and methods
US6381071B1 (en) * 1999-09-30 2002-04-30 U.S. Philips Corporation Lenticular device
TW586022B (en) * 2002-02-26 2004-05-01 Slight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Moire lens
US7845572B2 (en) * 2005-08-01 2010-12-07 Document Security Systems, Inc. Solid-color embedded security feature
TW201017281A (en) * 2008-09-08 2010-05-01 Miraenanotech Co Ltd Optical sheet and composite sheet with moire fring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120212828A1 (en) * 2009-08-12 2012-08-23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sheet
CN104834029A (zh) * 2015-04-16 2015-08-12 上海天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成像的微光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6197145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Chou Stephen Y Subwavelength structured lens,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5708A (zh) 2021-02-02
CN112305708B (zh) 2023-04-18
TW202104941A (zh) 2021-02-01
US20210033752A1 (en)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0928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485397B2 (en) Camer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s
US7924327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ortable equipment, and imaging sens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3007228B1 (en)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plenoptic lenses on photosensor substrates
TWI578016B (zh) 具有微機電系統影像聚焦致動器之光學系統
US9823453B2 (en) Catadioptric light-field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235706A (en) Image capture lens modules and packaged image capture devices
CN112394466B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695217B (zh)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03350B (zh)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62355B (zh)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11513324B2 (en) Camera module
TWI421612B (zh) 光學變焦系統
TWI739557B (zh) 摩爾紋成像裝置
CN112415642B (zh) 单透镜曲面复眼相机
JP2017138600A (ja) カメラ装置
US11923391B2 (en) Moiré pattern imaging device
TW202125022A (zh) 摩爾紋影像處理裝置
JP2001174218A (ja) マイクロ視覚セン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