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149B -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 - Google Patents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149B
TWI698149B TW107144300A TW107144300A TWI698149B TW I698149 B TWI698149 B TW I698149B TW 107144300 A TW107144300 A TW 107144300A TW 107144300 A TW107144300 A TW 107144300A TW I698149 B TWI698149 B TW I6981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ircuit
communication
target time
time information
rad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059A (zh
Inventor
蘇世昌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1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通信設備的方法,該通信設備能夠在不同的時間段期間分別支援不同的無線電通信標準,該通信設備包括:被配置為支援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的第一通信電路以及被配置為支援第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第二通信電路,第二無線電通信標準不同於第一個無線電通信標準。該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通信電路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目標時間資訊,用於通知同級通信電路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Description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 制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通信系統,特別有關於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新型資料傳輸/交換機制。
本申請要求於2017年12月10日遞交的申請號為62/596,896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的優先權,在此合併參考上述申請案的全部內容。
一般而言,通信設備可以具有共址(co-located)的多無線電模組(例如,WLAN、藍牙、LTE)以支援不同的通信標準。這種多無線電設備中的常規WLAN收發器需要以時分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模式與共址的無線電模組進行操作,以避免相互無線電信號干擾。傳統的WLAN收發器通常採用的方案是在正常(normal)模式和無線電非活動(inactive)操作模式之間切換來支援這種TDD操作模式。在無線電非活動模式中,WLAN收發器不能與同級(peer)WLAN無線電電路交換訊框。通常,WLAN收發器採用省電協定以在正常模式和無線電非活動模式之間切換。WLAN收發器設置訊框報頭(frame header)中的功率管理(power management,PM)位元,以向同級存取點指示其當前的省電模式。PM位元被設置為“1”時,指示WLAN收發器處於省電模式,並且被設置為“0”時,指示WLAN收發器處於正常模式。存取點應當檢查來自相關WLAN收發器的PM位元,以與相關的WLAN收發器保持節能模式同 步。同級存取點不應在省電模式下啟動與WLAN收發器的訊框交換。在WLAN收發器切換到省電模式之前,WLAN收發器需要爭用通道資源,以便發送訊框以將省電模式改變資訊通知給該傳統同級存取點。
然而,WLAN標準採用CSMA/CA回退(back-off)方案,其不能保證在這種情況下通道資源被成功地分配給傳統WLAN收發器,傳統WLAN收發器當需要切換省電模式時,可能無法及時發送省電模式改變通知到傳統同級存取點。這導致WALN收發器和同級存取點之間的省電模式同步丟失以及在TDD模式下操作的多無線電模組的不良訊框交換性能。
此外,更嚴重的是,新的WLAN標準(例如IEEE802.11n/ac)支援封包聚合(A-MPDU),在單個傳輸中傳輸更大的訊框大小以提高效率。較大的訊框需要較長的傳輸時間。當從傳統同級存取點發送到傳統WLAN收發器的資料封包/訊框的傳輸時間太長而與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BT/LTE TDD階段部分地重疊時,將不可避免地引入無線電干擾。或者,存取點可以發送短訊框(例如,小尺寸A-MPDU聚合訊框或非聚合訊框)以減少與遠端同級的共址BT/LTE無線電模組操作階段重疊的可能性。這些短訊框導致WLAN通信的資料交換性能顯著降低。不可能僅採用傳統WLAN收發器和傳統同級存取點來同時避免干擾和提高性能。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通信設備、相應方法以及例如同級存取點的同級通信設備,以提供用於時分雙工通信的新穎資料傳輸/交換機制以解決上述問題,其中該通信設備具有以時分雙工模式操作的共址多無線電模組。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設備,其能夠分別在不同時 間段期間以時分模式操作支援不同的無線電通信標準。通信設備包括第一通信電路和第二通信電路。第一通信電路被配置為支援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第二通信電路被配置為支援與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不同的第二無線電通信標準。第一通信電路被配置為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目標時間資訊,用於通知同級通信電路該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根據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能夠在不同時間段期間分別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通信設備的方法。該通信設備包括被配置為支援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的第一通信電路以及被配置為支援第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第二通信電路,第二無線電通信標準與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不同。該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通信電路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目標時間資訊,用於通知同級通信電路該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根據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系統中的存取點設備,其能夠支援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存取點設備包括收發器。收發器被配置為從同級通信電路接收目標時間資訊,並且用於根據目標時間資訊動態地確定在同級通信電路的正常模式期間發送的聚合封包的資料長度。目標時間資訊用於指示同級通信電路何時將從正常模式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在閱讀了在各個附圖和附圖中示出的優選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之後,本發明的這些和其他目的無疑將對本領域習知技藝者變得顯而易見。
100:通信設備
105:第一通信電路
110:第二通信電路
101:同級通信設備
102:BT/LTE設備
115:控制電路
101A:收發器
305~340:步驟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設備的框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在通信系統的不同TDD階段下操作的通信設備的示例的示意圖。
第3圖是第1圖的通信設備的操作的流程圖。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於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的解決方案,其中通信設備具有至少第一通信電路和第二通信電路,其中第一和第二通信電路在不同的時間段/時槽分別支援不同的無線電通信標準。例如,第一通信電路可以是支援WLAN通信標準(例如,IEEE 802.11a/b/g/n/ac)的通信電路。第二通信電路可以是支援藍牙(Bluetooth,BT)或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標準的通信電路。也就是說,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通信電路例如可以是基於競爭的(contention-based)通信電路,其需要與其他通信電路爭用通道資源以便發送訊框/封包,並且第二通信電路可以是非基於競爭的(non-contention-based)通信電路,其被設置為在相應的分配時間段/時槽期間發送封包/訊框,並且不需要爭用通道資源;但是,這不是限制。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設備100的框圖。通信設備100包括分別支援WLAN通信標準的第一通信電路105和支援BT/LTE通信標準的第二通信電路110。例如,第一通信電路105可以是WLAN通信電路/收發器,其被設置為與其他無線站設備爭用無線通道資源。第一通信電路105可以被設置為與同級(peer)通信設備101通信,同級通信設備101可例如包括收發器101A的存取點。
第二通信電路110例如可以是採用BT/LTE通信標準(但不限於此)的電路/收發器,其被設置為在分配的時槽中發送/接收資料。第二通信電路110不需要競爭通道資源,並且例如可以被設置為與BT/LTE設備102通信。
也就是說,這種TDD通信系統是WLAN和BT/LTE共存的通信系統,其中通信設備100支援WLAN通信和BT/LTE通信標準兩者。
由於發送功率可能對共址的無線電接收信號造成嚴重干擾,因此將採用TDD(時分雙工)操作模式來避免這種干擾。控制電路115可以被設置為交替地在諸如2.5毫秒(但不限於)的第一時間段/時槽期間啟動/停用 (activate/deactivate)第一通信電路105和在諸如1.25毫秒的第二時間段/時槽期 間啟動/停用第二通信電路110,其中第二時間段/時槽與第一時間段/時槽不同。
例如,當第二通信電路110(例如,BT/LTE收發器)被控制電路115啟動以接收和/或發送BT/LTE資料訊框/封包時,控制電路115可以通過控制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無線電非活動模式(即,省電模式),停用諸如WLAN收發器的第一通信電路105。相反,當控制電路115通過控制第一通信電路105從無線電非活動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來啟動第一通信電路105時,控制電路115停用第二通信電路110。
應當注意,諸如收發器的傳統WLAN通信電路可能需要與其他WLAN收發器爭用通道資源。如果傳統WLAN收發器決定進入省電模式,則該WLAN收發器需要爭用通道資源,以便將這種省電模式改變資訊通知傳統同級存取點。然而,不能保證傳統WLAN收發器可以及時地分配到通道資源,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傳統WLAN收發器不能成功完成發送給傳統同級存取點的省電模式改變通知。因此,通信設備的資料交換性能/效率將降低。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為了顯著改善通信設備100的資料交換性能/效率以及避免嚴重干擾,通信設備100被設置為控制第一通信電路105發送包含有目標時間資訊的訊框,以通知同級存取點101:第一通信電路105現在處於正常模式,能夠與存取點101進行訊框交換直到目標時間,並且將在目標時間時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省電)模式。因此,同級存取點101可以基於目標時間資訊來排程最佳的訊框交換序列。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通信系統的不同TDD階段下操作的通信設備100的示例的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在第一時間段/時槽(即,TDD WLAN階段)期間,控制電路115被設置為啟動第一通信電路105並且停用第二通信電路110。相反,在第二時間段/時槽期間(即,在TDD BT/LTE階段),控制電路 115被設置為啟動第二通信電路110並且停用第一通信電路105。
在TDD WLAN階段期間,第一通信電路105被設置為在正常模式下操作,並且將目標時間資訊發送給同級存取點101以通知該同級存取點101第一通信電路105何時將進入無線電非活動(省電)模式。例如,當第一通信電路105從無線電非活動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時,可以立即發送這種目標時間資訊。或者,可以在正常模式下觸發這種目標時間資訊的發送,以更新目標時間資訊。但是這並非是本發明的限制。
第一通信電路105例如被設置為向同級存取點101發送諸如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Null的特定控制/資料/管理訊框或者發送動作訊框(action frame)(但不限於此),其中目標時間資訊包含在QoS Null訊框的QoS控制欄位或者動作訊框主體中的資訊元素內。例如,第一通信電路105可以採用並設置QoS Null訊框中的QoS控制欄位的位元7,以通知同級存取點101這是目標時間資訊的通知。第一通信電路105可以使用並發送QoS Null訊框中的QoS控制欄位的位元8~15,以攜帶目標時間資訊的值;這並不意味著對本發明的限制。
另外,目標時間資訊可以攜帶絕對時間資訊(absolute time information)或偏移時間資訊(offset time information)。例如,通過信標訊框(beacon frame)週期性地交換定時資訊,可以實現同級存取點101和第一通信電路105之間的定時同步(timing synchronization)。在同一BSS中,定時同步功能(timing synchronization function,TSF)可用於保持所有設備的計時器同步。目標時間資訊可以是對於同一BSS的TSF的相對偏移值,或者可以是該TSF的絕對值。
因此,當接收由目標時間資訊指示的相對偏移值或絕對值時,同級存取點101可以知道第一通信電路105將從正常模式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的目標時間。也就是說,同級存取點101可以知道第一通信電路105何時將進入省 電模式。在接收到相對偏移值或絕對值之後,同級存取點101被設置為使用收發器101A將確認ACK發送回第一通信電路105,然後發送MPDU訊框或聚合的A-MPDU訊框至第一通信電路105。在該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收發器101A被設置為將聚合的A-MPDU訊框發送到第一通信電路105,其中通過聚合多個MPDU訊框來生成聚合的A-MPDU訊框,該多個MPDU訊框的整體訊框交換序列不超過TDD WLAN階段。例如,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可以被設置為聚合64個MPDU訊框作為聚合的A-MPDU訊框。通過參考從第一通信電路105發送的目標時間資訊,同級存取點101可以知道通信電路105的TDD WLAN階段的結束時間,並確定最佳A-MPDU訊框大小(例如,可以小於64個MPDU訊框),以在通信電路105的TDD WLAN階段結束之前成功完成A-MPDU訊框交換序列。
因此,通過向同級存取點101發送包含目標時間資訊的控制/資料/管理訊框,可以使同級存取點101在接收到目標時間資訊之後,適當地確定A-MPDU的大小(即,要聚合的MPDU訊框的數量),從而在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省電模式之前,第一通信電路105可以成功接收並確認A-MPDU訊框,因而顯著地改善WLAN通信的訊框交換效率以及避免WLAN和BT/LTE通信之間的干擾。
第一通信電路105被設置為在接收到聚合訊框A-MPDU之後將確認信號BA發送回同級存取點101。在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省電模式以及第二通信電路110被啟動之前,發送該確認信號BA。基於目標時間資訊,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可以適當地處理/確定/調整A-MPDU訊框的傳輸訊框大小,以使得確認信號BA能夠在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省電模式之前的正常模式期間後期或者最後時刻被成功發送。
然後,在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省電模式並且第二通信電路110被啟動之後,第二通信電路110可以被設置為經由BT/LTE通信標準與BT/LTE設備102 通信,在WLAN通信電路和BT/LTE通信電路之間沒有干擾。
與傳統資料傳輸方案相比,通過從第一通信電路105向同級存取點101發送目標時間資訊以通知同級存取點101第一通信電路105何時將停用(即,進入在省電模式),可以使同級存取點101向第一通信電路105適當地發送具有適當訊框大小的聚合封包。因此,可以避免干擾並且可以顯著提高WLAN輸送量(throughput)性能。也就是說,基於目標時間資訊的同級存取點101可以排程最優的訊框交換序列和/或排程最優的訊框大小。
此外,通信設備100可以被設置為決定何時向同級存取點101發送目標時間資訊。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5被設置為,當通信設備100進入WLAN通信的正常模式時,控制第一通信電路105立即向同級存取點101發送目標時間資訊。在其他實施例中,通信設備100可以被設置為在正常模式期間的不同時刻發送目標時間資訊。
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目標時間資訊可以由通信設備包含進動作訊框(action frame)中,動作訊框是用於觸發動作的一種管理訊框。這種修改也落入本發明的範圍內。
另外,為了使讀者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精神,第3圖示出了第1圖的通信設備100的操作的流程圖。只要能實現基本相同的結果,第3圖所示的流程圖的步驟無需按照所示的確切順序,並且也無需是連續的,也就是說,中間可以有其他步驟。步驟詳述如下:步驟305:開始;步驟310:控制電路115被設置為啟動第一通信電路105進入正常模式並停用第二通信電路110;步驟315:第一通信電路105向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發送包含在諸如IEEE 802.11 QoS Null或動作訊框的訊框內的目標時間資訊; 步驟320: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向第一通信電路105發送與IEEE 802.11 QoS Null或動作訊框對應的確認ACK; 步驟325: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確定聚合A-MPDU訊框的訊框大小,使得在第一通信電路105的目標時間之前結束整個訊框交換序列,並且收發器101A將A-MPDU訊框發送給第一通信電路105; 步驟330:第一通信電路105在接收到聚合A-MPDU訊框後,向同級存取點101的收發器101A發送對應于聚合A-MPDU訊框的確認信號BA; 步驟335:控制電路115停用第一通信電路105使其進入無線電非活動模式並啟動第二通信電路110;以及步驟340:結束。
本領域習知技藝者將容易地理解,可以在保留本發明的教導的同時對裝置和方法進行多種修改和更改。因此,上述公開內容應被解釋為僅受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和界限的限制。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通信設備
105:第一通信電路
110:第二通信電路
101:同級通信設備
102:BT/LTE設備
115:控制電路
101A:收發器

Claims (17)

  1. 一種多無線電通信系統的通信設備,所述多無線電通信系統能夠在不同的時間段期間分別支援不同的無線電通信標準,所述通信設備包括:第一通信電路,被配置為支援第一無線電通訊標準;以及第二通信電路,被配置為支援與所述第一無線電通訊標準不同的第二無線電通訊標準;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設置為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包含有目標時間資訊的一個訊框,用於通知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所述第一通信電路正處於正常模式,能夠與所述同級通信電路進行訊框交換直到所述目標時間,並且將在所述目標時間時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電路是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電路,所述第二通信電路是藍牙(BT)通信電路或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電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啟動進入正常模式時,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設置為發送所述目標時間資訊,以指示所述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進入所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使得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根據所述正常模式期間的所述目標時間資訊處理訊框的傳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承載在由所述第一通信電路發送的訊框的控制欄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訊框是QoS Null 訊框或動作訊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用於使所述同級通信電路動態地確定在所述正常模式期間發送的聚合訊框的大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是當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啟動進入正常模式時發送到所述同級通信電路的目標時間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用於通知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所述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從所述正常模式切換到所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9. 一種多無線電通信系統的通信設備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多無線電通信系統包括被配置為支援第一無線電通訊標準的第一通信電路和被配置為支援第二無線電通訊標準的第二通信電路,所述第二無線電通訊標準與所述第一無線電通訊標準不同,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電路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包含有目標時間資訊的一個訊框,用於通知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所述第一通信電路正處於正常模式,能夠與所述同級通信電路進行訊框交換直到所述目標時間,並且將在所述目標時間時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電路是無 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電路,所述第二通信電路是藍牙(BT)通信電路或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電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電路向同級通信電路發送目標時間資訊的步驟包括:當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啟動進入正常模式時,發送所述目標時間資訊以指示所述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進入所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使得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根據所述正常模式期間的所述目標時間資訊處理訊框的傳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承載在由所述第一通信電路發送的訊框的控制欄位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訊框是QoS Null訊框或動作訊框。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用於使所述同級通信電路動態地確定在所述正常模式期間發送的聚合訊框的大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是當所述第一通信電路被啟動進入正常模式時發送到所述同級通信電路的目標時間資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用於通知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所述第一通信電路何時將從所述正常模式切換到所述無 線電非活動模式。
  17. 一種能夠支援第一無線電通信標準的通信設備,包括:收發器,被配置為從同級通信電路接收包含有目標時間資訊的一個訊框,並且根據所述目標時間資訊動態確定在所述同級通信電路的正常模式期間發送的聚合訊框的大小;其中,所述目標時間資訊用於指示所述同級通信電路正處於正常模式,能夠與所述通信設備進行訊框交換直到所述目標時間,並且將在所述目標時間時從所述正常模式切換到無線電非活動模式。
TW107144300A 2017-12-10 2018-12-10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 TWI698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96896P 2017-12-10 2017-12-10
US62/596,896 2017-12-10
US16/208,562 US20190182773A1 (en) 2017-12-10 2018-12-04 Dat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ime-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ifferent radio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US16/208,562 2018-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59A TW201927059A (zh) 2019-07-01
TWI698149B true TWI698149B (zh) 2020-07-01

Family

ID=6489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300A TWI698149B (zh) 2017-12-10 2018-12-10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82773A1 (zh)
EP (1) EP3496469B1 (zh)
JP (1) JP2019106702A (zh)
TW (1) TWI698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6355A1 (ko) * 2019-05-03 2020-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모니터링
KR20220002604A (ko) 2019-06-07 2022-01-06 닛뽕소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립자용 습식 코팅제
US20210204151A1 (en) * 2019-12-27 2021-07-01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 labelling of data for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o determine connection qual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4080A1 (en) * 2009-10-26 2011-11-10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ity coordination in multi-radio terminals
US20130155931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Broadcom Corporation Time domain coexistence of rf signals
US20140341099A1 (en) * 2013-05-15 2014-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ponse to ps-poll
US20160323820A1 (en) * 2015-05-01 2016-11-03 Apple Inc. Implicit power management mode and state trans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882B2 (en) * 2003-07-30 2012-01-3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Intelligent downstream traffic delivery to multi-protocol stations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4364210B2 (ja) * 2006-04-28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00040033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rdg) for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ies subject to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US8630272B2 (en) * 2008-12-30 2014-01-1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radio controller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located transceivers
CN102783245B (zh) * 2010-03-01 2015-06-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EP2638644B1 (en) * 2010-11-08 2018-07-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multi-radio environment
US9503245B1 (en) * 2012-12-20 2016-11-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tilized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456951B2 (ja) * 2013-08-04 2019-01-2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US9179472B2 (en) * 2013-11-14 2015-1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aggregation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transceivers of a host device
US9992661B2 (en) * 2014-09-24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ighbor aware network logical channels
US10517001B2 (en) * 2016-05-07 2019-12-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ingle radio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US10880917B2 (en) * 2018-06-11 2020-12-29 Apple Inc. TDD single Tx switched UL solu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4080A1 (en) * 2009-10-26 2011-11-10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ity coordination in multi-radio terminals
US20130155931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Broadcom Corporation Time domain coexistence of rf signals
US20140341099A1 (en) * 2013-05-15 2014-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ponse to ps-poll
US20160323820A1 (en) * 2015-05-01 2016-11-03 Apple Inc. Implicit power management mode and state trans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82773A1 (en) 2019-06-13
EP3496469B1 (en) 2020-12-02
JP2019106702A (ja) 2019-06-27
EP3496469A1 (en) 2019-06-12
TW201927059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7776B1 (en) Access point response to ps-poll
JP5420613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931917B2 (ja) Lte/wi−fi共存
JP4670638B2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U2421924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энергосбережения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9621474B2 (en) Buffer relay management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632209A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awa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multi-radios
US1033461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tilized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29202B2 (en) In-devic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WI698149B (zh) 支援不同無線電通信標準的時分雙工通信系統的資料傳輸機制
US20230199641A1 (en) Low latency solutions for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r-twt) during multi-link operation (mlo)
US11595972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optimization using transmission slot availability mask
CN112788791A (zh) 多链路信道存取方法
CN114424671A (zh) 聚合多个无线通信信道实现灵活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30270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KR20240020661A (ko) Emlsr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에서 링크의 변경 방법 및장치
CN115211185A (zh) 动态收发器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