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989B - 鍵盤裝置 - Google Patents

鍵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989B
TWI691989B TW108137149A TW108137149A TWI691989B TW I691989 B TWI691989 B TW I691989B TW 108137149 A TW108137149 A TW 108137149A TW 108137149 A TW108137149 A TW 108137149A TW I691989 B TWI691989 B TW I6919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opposite side
hole
curved
curved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7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7774A (zh
Inventor
李柏欣
鄭企宏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7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1989B/zh
Priority to US16/829,663 priority patent/US1088607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9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7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777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9/00Layers
    • H01H2209/01Increasing rigidity; Anti-cre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44Injection mou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44Injection moulding
    • H01H2229/048Insertion mould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基板、限位連接件、鍵帽及升降連接件。基板具有頂面與底面,頂面設有組裝區,組裝區內包括有貫穿孔與彎形側牆,彎形側牆直立設置於頂面上,彎形側牆包括頂緣與底緣,底緣鄰接於貫穿孔之孔緣,且彎形側牆面朝向貫穿孔之一側形成有內凹槽。限位連接件設置於組裝區上,限位連接件包括內固定部及外固定部,內固定部容設於貫穿孔內,內固定部更具有凸伸部,凸伸部容設於內凹槽內,外固定部包覆於彎形側牆外部、並與內固定部彼此連結固定。鍵帽設置於基板之組裝區上。升降連接件連接於鍵帽與組裝區之間,且升降連接件組接於限位連接件。

Description

鍵盤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鍵盤裝置。
鍵盤為目前電子裝置十分常見的輸入裝置之一,舉凡日常生活中常接觸之電腦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或者工業上的大型控制設備或加工設備,多會使用鍵盤進行操作或文字輸入。
一般來說,鍵盤具有底板與設置於底板上之多個鍵帽,各鍵帽與底板之間通常設置有連接件(例如剪刀式連接件),使各鍵帽受壓時能透過連接件的導引相對於底板進行升降運動。
然而,目前上述連接件大多都是組裝於底板上一體彎折之卡勾,隨著現今底板的輕量化與薄型化發展,導致卡勾的結構強度也隨之降低,而容易發生受力變形甚至斷裂等情形。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包括基板、限位連接件、鍵帽及升降連接件。基板具有相對的頂面與底面,頂面設有組裝區,組裝區內包括有貫穿孔與彎形側牆,貫穿孔貫通頂面與底面,彎形側牆直立設置於頂面上,彎形側牆包括相對的頂緣與底緣,底緣鄰接於貫穿孔之孔緣,彎形側牆面朝向貫穿孔之一側形成有內凹槽。限位連接件設置於組裝區上,限位連接件包括內固定部及外固定部,內固定部對應容設於貫穿孔內,內固定部更具有凸伸部,凸伸部對應容設於內凹槽內,外固定部包覆於彎形側牆外部、並與內固定部彼此連結固定。鍵帽設置於基板之組裝區上。升降連接件連接於鍵帽與組裝區之間,且升降連接件組接於限位連接件。
綜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鍵盤裝置,透過限位連接件為獨立構件並安裝固定於基板上的貫穿孔與彎形側牆,可達到大幅提高限位連接件的結構強度,且相較於過去由基板彎折之卡勾來說,基板的厚度可進一步縮減而不影響限位連接件的結構強度,使鍵盤裝置整體能夠更薄型與輕量化,且限位連接件也能具有更佳的拉拔力。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彎形側牆呈彎曲狀,可大幅增加彎形側牆整體之降伏強度(或稱強韌度),使彎形側牆受到限位連接件的作用力時不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形變限度等情形。此外,透過彎形側牆呈彎曲狀也可同時自然形成內凹槽,以供限位連接件對應容設固定,提高限位連接件與基板的固定強度,且防止限位連接件發生搖晃的情形。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圖1為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分解立體圖,圖3為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之鍵盤裝置1包括基板10、多個限位連接件(如圖2所示,在此包括二限位連接件20與二限位連接件20A,但此並不侷限)、多個鍵帽30及多個升降連接件40。在一些實施例中,鍵盤裝置1可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例如鍵盤裝置1可作為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的輸入裝置,以供使用者操作而產生相應之訊號。
如圖1與圖2所示,舉例來說,鍵盤裝置1可為一電腦鍵盤,基板10上可設有一薄膜電路板17、多個按鍵,多個按鍵可包括多個字母鍵、多個數字鍵、空白鍵(Space key)、輸入鍵(Enter key)及大寫鎖定鍵(Caps Lock key)等等,且各按鍵包括鍵帽30並且排列設置於薄膜電路板17上,各升降連接件40連接於基板10與各鍵帽30之間以導引鍵帽30進行升降(如圖2所示,在本例中僅以一組鍵帽30與升降連接件40示意),當各鍵帽30受壓時可朝薄膜電路板17下降而觸發產生訊號,當各鍵帽30被釋放時,可上升回復至未受壓的位置。
如圖1與圖2所示,基板10可為金屬(例如鐵、鋁或合金等)或塑料材質所製成之硬質板體。基板10具有相對的底面11與頂面12,頂面12上設有多個組裝區13,所述組裝區13為基板10上供鍵帽30及升降連接件40對應組裝的區域。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薄膜電路板17設有至少一個破孔171(在此為二個破孔171),所述組裝區13為基板10之頂面12對應於破孔171而未被薄膜電路板17覆蓋的區域(如圖2虛線框圍的區域)。
請對照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的組裝區13內設有供各限位連接件20安裝之貫穿孔14、彎形側牆15及相對側牆16,以及供各限位連接件20A安裝之貫穿孔14A、彎形側牆15A及相對側牆16A。其中圖3之二限位連接件20與二限位連接件20A是以透視的方式呈現,以清楚顯現上述貫穿孔14、14A、彎形側牆15、15A及相對側牆16、16A之具體位置與形狀。所述二限位連接件20與二限位連接件20A用以供升降連接件40組接,例如本實施例之各升降連接件40為剪刀式連接件並具有多個軸桿41,升降連接件40以多個軸桿41分別樞設於限位連接件20、20A與鍵帽30底部,用以導引鍵帽30升降作動,然而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各升降連接件40亦可為其他類型之連接件(例如蝶式連接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限位連接件20、20A可有多種型態以供升降連接件40組接。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限位連接件20呈U型而具有樞接槽201(在此樞接槽201斷面呈水滴狀並凹設於限位連接件20的頂部,但此並不侷限),升降連接件40之部分軸桿41可對應樞設於樞接槽201,使升降連接件40受壓時,軸桿41能相對於限位連接件20轉動。各限位連接件20A呈L型而具有直立部202與勾部203,其中直立部202凸出基板10的頂面12,勾部203橫向延伸自直立部202的頂端,升降連接件40之部分軸桿41可設置於勾部203的底部,使升降連接件40受壓時,軸桿41能相對於限位連接件20A轉動並且沿著勾部203的延伸方向滑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限位連接件20可分別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或熱熔接等方式安裝固定於貫穿孔14、彎形側牆15及相對側牆16。上述各限位連接件20A亦可分別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或熱熔接等方式安裝固定於貫穿孔14A、彎形側牆15A及相對側牆16A。藉此,透過本發明實施例之限位連接件20、20A為一體成型之結構,可達到大幅提高結構強度,且相較於過去由基板10彎折之卡勾來說,基板10的厚度可進一步縮減而不影響限位連接件20、20A與基板10之間的結構強度,使鍵盤裝置1整體能夠更薄型與輕量化,限位連接件20、20A也能具有更佳的拉拔力。以下分別配合圖式說明限位連接件20、20A固定於基板10之具體結構。
關於限位連接件20與基板10之固定結構,請對照圖3、圖5、圖5A與圖5B所示,其中圖5為圖3之限位連接件20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5A為圖5之限位連接件20處沿著線段5A-5A的剖視圖,圖5B為圖5之限位連接件20處沿著線段5B-5B的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之組裝區13所設之貫穿孔14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貫穿孔14是沿Z軸方向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直立設置於頂面12上。在此,彎形側牆15包括相對的頂緣151與底緣152,底緣152鄰接於貫穿孔14之孔緣,相對側牆16包括相對的頂部161與底部162,底部162鄰接於貫穿孔14之孔緣,舉例來說,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可透過對基板10進行沖壓加工或抽引加工等方式,使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由貫穿孔14之孔緣的相對側向上彎折形成而凸出基板10的頂面12並呈直立狀態。
再如圖3、圖5、圖5A與圖5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皆為彎曲牆且彼此保持間距而未相互連接,也就是說,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彼此間隔配置而於兩者之間形成避讓空間。對於限位連接件20來說,當限位連接件20安裝於貫穿孔14、彎形側牆15及相對側牆16後,限位連接件20之樞接槽201能位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之間的避讓空間中以供升降連接件40之軸桿41樞接。其中彎形側牆15面朝向貫穿孔14與相對側牆16的一側形成內凹槽153,且內凹槽153貫通彎形側牆15的頂緣151與底緣152(在此內凹槽153是沿Z軸方向貫通頂緣151與底緣152)。此外,本實施之彎形側牆15為弧形彎曲牆而構成內凹槽153呈弧形凹槽。相對側牆16朝向貫穿孔14與彎形側牆15的一側同樣形成內嵌槽163,且內嵌槽163貫通相對側牆16的頂部161與底部162(在此內凹槽153是沿Z軸方向貫通頂部161與底部162)。此外,本實施之相對側牆16同樣也為弧形彎曲牆而構成內嵌槽163呈弧形凹槽。然而,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亦可為其他彎曲形狀(例如U形或V形等等),且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的彎曲程度可相同或不同。
如圖3、圖5、圖5A與圖5B所示,各限位連接件20包括有內固定部21與外固定部25,其中內固定部21對應容設於貫穿孔14內以及設置於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之間,且內固定部21的相對側一體形成有二凸伸部22、23,二凸伸部22、23分別對應容設於彎形側牆15的內凹槽153與相對側牆16的內嵌槽163內,各限位連接件20的外固定部25則包覆於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外部並且與內固定部21彼此連結固定。如前所述,各限位連接件20整體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使限位連接件20的內固定部21與外固定部25呈一體連結型態。
藉此,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呈彎曲狀可大幅增加整體之降伏強度(或稱強韌度),使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受到限位連接件20的作用力時,例如限位連接件20因升降連接件40的作動而產生抵壓於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之作用力時(如圖5A中X軸方向的作用力),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不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形變限度等情形。此外,透過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呈彎曲狀也可同時形成內凹槽153與內嵌槽163,以供限位連接件20之二凸伸部22、23對應容設固定,達到提高限位連接件20與基板10的固定強度,且防止限位連接件20發生搖晃的情形。舉例來說,如圖5A所示,若限位連接件20受到Y軸方向的作用力時,由於限位連接件20之二凸伸部22、23對應容設固定於內凹槽153與內嵌槽163中,因此限位連接件20能夠進一步受到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於Y軸方向的限位而避免受力晃動。
再如圖3、圖5、圖5A與圖5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之組裝區13於鄰近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處更分別開設有二嵌合孔131、132,限位連接件20之外固定部25更包括二嵌入部251、252,二嵌入部251、252更對應容設於二嵌合孔131、132內並且與內固定部21彼此一體連結固定。藉此,使限位連接件20之外固定部25、嵌入部251及內固定部21能夠圍繞包覆彎形側牆15,限位連接件20之外固定部25、嵌入部252及內固定部21則圍繞包覆於相對側牆16,達到大幅增加限位連接件20對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的咬合力,從而提高限位連接件20的拉拔力。
此外,如圖3、圖5、圖5A與圖5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嵌合孔131、132更連通於貫穿孔14,且彎形側牆15之底緣152具有缺口154,相對側牆16的底部162具有缺口164,二缺口154、164分別連通於嵌合孔131、132。限位連接件20之外固定部25的二嵌入部251、252更容設於二缺口154、164中,以增加限位連接件20對彎形側牆15與相對側牆16的包覆體積,達到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的咬合力與拉拔力。
關於限位連接件20A與基板10之固定結構,請對照圖3、圖6、圖6A、圖6B及圖6C所示,其中圖6為圖3之限位連接件20A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6A為圖6之限位連接件20A處沿著線段6A-6A的剖視圖,圖6B為圖6之限位連接件20A處沿著線段6B-6B的剖視圖,圖6C為圖6之限位連接件20A處沿著線段6C-6C的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5之實施例的相同或相似處至少在於,基板10之組裝區13所設之貫穿孔14A同樣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直立設置於頂面12上並鄰接於貫穿孔14A之孔緣,舉例來說,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可透過對基板10進行沖壓加工或抽引加工等方式,使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由貫穿孔14A之孔緣的向上彎折形成而凸出基板10頂面12並呈直立狀態。
再如圖3、圖6、圖6A、圖6B及圖6C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5之實施例的差異處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是共同圍繞形成一環型牆,其中彎形側牆15A面朝向貫穿孔14A與相對側牆16A的一側形成內凹槽153A,相對側牆16A朝向貫穿孔14A與彎形側牆15A的一側同樣形成內嵌槽163A,且內凹槽153A與內嵌槽163A共同形成立向貫通孔(在此內凹槽153A與內嵌槽163A是沿Z軸方向貫通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
再如圖3、圖6、圖6A、圖6B及圖6C所示,各限位連接件20A的直立部202包括有內固定部21A與外固定部25A(請對照圖2與圖6B所示,直立部202係包覆彎形側牆15A),其中內固定部21A對應容設於貫穿孔14A內,且內固定部21A的相對側具有二凸伸部22A、23A,二凸伸部22A、23A分別對應容設於彎形側牆15A的內凹槽153A與相對側牆16A的內嵌槽163A內,限位連接件20A的外固定部25A則包覆於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外部並且與內固定部21A彼此一體連結固定。藉此,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呈彎曲狀同樣可大幅增加整體之降伏強度(或稱強韌度)而不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形變限度等情形,且限位連接件20A之二凸伸部22A、23A分別容設於彎形側牆15A的內凹槽153A與相對側牆16A的內嵌槽163A內,可提高限位連接件20A與基板10的固定強度,且防止限位連接件20A發生搖晃的情形。
再如圖3、圖6、圖6A、圖6B及圖6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之組裝區13於鄰近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處更分別開設有二嵌合孔131A、132A,限位連接件20A之外固定部25A更包括二嵌入部251A、252A,二嵌入部251A、252A更對應容設於二嵌合孔131A、132A內並且與內固定部21A彼此一體連結固定。藉此,限位連接件20A之外固定部25A、嵌合孔131A及內固定部21A能夠圍繞包覆彎形側牆15A,外固定部25A、嵌合孔132A及內固定部21A則圍繞包覆相對側牆16A,達到大幅增加限位連接件20A對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的咬合力,從而提高限位連接件20A的拉拔力。
此外,如圖3、圖6、圖6A、圖6B及圖6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嵌合孔131A、132A更連通於貫穿孔14A,且彎形側牆15A具有缺口154A,相對側牆16A具有缺口164A,二缺口154A、164A分別連通於嵌合孔131A、132A。限位連接件20A之外固定部25A的二嵌入部251A、252A更分別容設於二缺口154A、164A中,以增加限位連接件20A對彎形側牆15A與相對側牆16A的包覆體積,達到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A的咬合力與拉拔力。
如圖6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限位連接件20A的彎形側牆15A朝向貫穿孔14A之一側更設有一凸緣155而形成階梯狀表面,使限位連接件20A之部分的內固定部21A能夠嵌合固定於凸緣155下方而受到凸緣155加強限位,達到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A的拉拔力。此外,本實施例之凸緣155可為一環狀凸緣並延伸至相對側牆16A朝向貫穿孔14A之一側,以提高內固定部21A嵌合固定於凸緣155下方的面積,但此並不侷限。
如圖6D所示,為圖6C另一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圖6C之實施例的至少一差異在於,限位連接件20A之彎形側牆15A的內凹槽153A與相對側牆16A的內嵌槽163A皆具有推拔斜度。舉例來說,內凹槽153A與內嵌槽163A所共同形成的立向貫通孔可呈錐狀通孔而具有推拔斜度,使限位連接件20A之內固定部21A能夠受到內凹槽153A與內嵌槽163A的推拔斜度加強限位,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A的拉拔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鍵盤裝置1亦可僅包括一種限位連接件,例如基板10的組裝區13僅安裝有上述多個限位連接件20或多個限位連接件20A,上述圖2與圖3之實施例中同時包括有兩種限位連接件(限位連接件20與限位連接件20A)僅為舉例,此並不侷限。
請參閱圖4所示,為本發明鍵盤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基板10的組裝區13上設有二限位連接件20B與二限位連接件20C,基板10的組裝區13內設有供各限位連接件20B安裝之貫穿孔14B、彎形側牆15B及相對側牆16B,以及供各限位連接件20C安裝之貫穿孔14C、彎形側牆15C及相對側牆16C,其中圖4之二限位連接件20B與二限位連接件20C以透視的方式呈現,以清楚顯現上述貫穿孔14B、14C、彎形側牆15B、15C及相對側牆16B、16C之具體位置與形狀。上述限位連接件20B、20C可有多種型態以供升降連接件40 (繪示於圖2) 組接。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限位連接件20B呈U型,各限位連接件20C呈L型,但不以此為限。限位連接件20B、20C兩者之結構分別相似於前述之限位連接件20、20A,故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限位連接件20B可分別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或熱熔接等方式安裝固定於貫穿孔14B、彎形側牆15B及相對側牆16B,上述各限位連接件20C亦可分別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或熱熔接等方式安裝固定於貫穿孔14C、彎形側牆15C及相對側牆16C。過往由基板10彎折之卡勾在基板10的厚度進一步縮減後,其結構強度會隨之降低,透過本發明實施例之限位連接件20B、20C為一體成型之結構,可達到大幅提高結構強度,且相較於過去透過由基板10彎折之卡勾來說,基板10的厚度可進一步縮減而不影響與升降連接件40樞接之限位連接件20B、20C的結構強度,使鍵盤裝置1整體能夠更薄型與輕量化,限位連接件20B、20C也能具有更佳的拉拔力。以下分別配合圖式說明限位連接件20B、20C固定於基板10之具體結構。
關於限位連接件20B與基板10之固定結構請對照圖4、圖7、圖7A與圖7B所示,其中圖7為圖4之限位連接件20B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7A為圖7之限位連接件20B處沿著線段7A-7A的剖視圖,圖7B為圖7之限位連接件20B處沿著線段7B-7B的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5之實施例的相同或相似處至少在於,基板10之組裝區13所設之貫穿孔14B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貫穿孔14B是沿Z軸方向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直立設置於頂面12上,舉例來說,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可透過對基板10進行沖壓加工或抽引加工等方式,使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由貫穿孔14B之孔緣的相對側向上彎折形成而凸出基板10頂面12並呈直立狀態。
再如圖4、圖7、圖7A與圖7B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5之實施例的差異處至少在於,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皆為U形彎曲牆且彼此保持間距,構成彎形側牆15B面朝向貫穿孔14B與相對側牆16B的一側形成U形的內凹槽153B,相對側牆16B朝向貫穿孔14B與彎形側牆15B的一側同樣形成U形的內嵌槽163B。然而,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亦可為其他彎曲形狀,且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的彎曲程度可相同或不同。
如圖4、圖7、圖7A與圖7B所示,各限位連接件20B包括有內固定部21B與外固定部25B,其中內固定部21B對應容設於貫穿孔14B內,且內固定部21B的相對側具有二凸伸部22B、23B,二凸伸部22B、23B分別對應容設於彎形側牆15B的內凹槽153B與相對側牆16B的內嵌槽163B內,限位連接件20B的外固定部25B則包覆於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外部並且與內固定部21B彼此連結固定。藉此,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彎形側牆15B與相對側牆16B呈U形彎曲狀同樣可大幅增加整體之降伏強度(或稱強韌度)而不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形變限度等情形,且限位連接件20B之二凸伸部22B、23B分別容設於彎形側牆15B的內凹槽153B與相對側牆16B的內嵌槽163B內,可提高限位連接件20B與基板10的固定強度,且防止限位連接件20B發生搖晃的情形。
再如圖7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限位連接件20B之彎形側牆15B的內凹槽153B與相對側牆16B的內嵌槽163B更具有推拔斜度,使限位連接件20B之內固定部21B能夠受到內凹槽153B與內嵌槽163B的推拔斜度加強限位,達到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B的拉拔力。
關於限位連接件20C與基板10之固定結構請對照圖4、圖8、圖8A與圖8B所示,其中圖8為圖4之限位連接件20C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8A為圖8之限位連接件20C處沿著線段8A-8A的剖視圖,圖8B為圖8之限位連接件20C處沿著線段8B-8B的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圖7之實施例的相同或相似處至少在於,基板10之組裝區13所設之貫穿孔14C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貫穿孔14是沿Z軸方向貫通基板10的底面11與頂面12),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直立設置於頂面12上,舉例來說,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可透過對基板10進行沖壓加工或抽引加工等方式,使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由貫穿孔14C之孔緣的相對側向上彎折形成而凸出基板10的頂面12並呈直立狀態。
再如圖4、圖8、圖8A與圖8B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7之實施例的差異處至少在於,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皆為弧形彎曲牆且彼此保持間距,其中彎形側牆15C面朝向貫穿孔14C與相對側牆16C的一側形成弧形內凹槽153C。相對側牆16C朝向貫穿孔14C與彎形側牆15C的一側同樣形成弧形內嵌槽163C。然而,本實施例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亦可為其他彎曲形狀,且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的彎曲程度可相同或不同。
如圖4、圖8、圖8A與圖8B所示,限位連接件20C包括有內固定部21C與外固定部25C,其中內固定部21C對應容設於貫穿孔14C內,且內固定部21C的相對側具有二凸伸部22C、23C,二凸伸部22C、23C分別對應容設於彎形側牆15C的內凹槽153C與相對側牆16C的內嵌槽163C內,限位連接件20C的外固定部25C則包覆於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外部並且與內固定部21C彼此連結固定。藉此,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彎形側牆15C與相對側牆16C呈彎曲狀同樣可大幅增加整體之降伏強度(或稱強韌度)而不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形變限度等情形,且限位連接件20C之二凸伸部22C、23C容設於彎形側牆15C的內凹槽153C與相對側牆16C的內嵌槽163C內,可提高限位連接件20C與基板10的固定強度,且防止限位連接件20C發生搖晃的情形。
再如圖8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限位連接件20C之彎形側牆15C的內凹槽153C與相對側牆16C的內嵌槽163C更具有推拔斜度,使限位連接件20C之內固定部21C能夠受到內凹槽153C與內嵌槽163C的推拔斜度加強限位,達到進一步提高限位連接件20C的拉拔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鍵盤裝置1亦可僅包括單一種限位連接件20B或限位連接件20C,上述圖4之實施例中同時包括有兩種限位連接件(限位連接件20B與限位連接件20C)僅為舉例,此並不侷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的組裝區13內亦可僅設有上述各實施例之彎形側牆15、15A~15C而不具有相對側牆16、16A~16C。例如圖9所示,基板10的組裝區13內可僅設有多個彎形側牆15、15A~15C以分別供上述限位連接件20、20A~20C安裝。或者,上述各實施例中之相對側牆16、16A~16C亦可為平直側牆,例如圖10所示,基板10的組裝區13內設有多個彎形側牆15、15A~15C與多個相對側牆16、16A~16C,其中,多個彎形側牆15、15A~15C呈彎曲狀,多個相對側牆16、16A~16C則為平直側牆而呈非彎曲型態。於相對側牆16、16A~16C為平直側牆的實施例中,相對側牆16、16A~16C則未形成內嵌槽163、163A~163C,內固定部21、21A~21C仍設置於彎形側牆15、15A~15C與相對側牆16、16A~16C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實施例之彎形側牆15、15A~15C與相對側牆16、16A~16C可為相同結構(例如彎曲程度與形狀相同),且彎形側牆15、15A~15C與相對側牆16、16A~16C彼此可對稱設置(例如對稱設置於貫穿孔14、14A~14C的相對側)。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鍵盤裝置 10:基板 11:底面 12:頂面 13:組裝區 131、131A:嵌合孔 132、132A:嵌合孔 14、14A~14C:貫穿孔 15、15A~15C:彎形側牆 151:頂緣 152:底緣 153、153A~153C:內凹槽 154、154A:缺口 155:凸緣 16、16A~16C:相對側牆 161:頂部 162:底部 163、163A~163C:內嵌槽 164、164A:缺口 17:薄膜電路板 171:破孔 20、20A~20C:限位連接件 201:樞接槽 202:直立部 203:勾部 21、21A~21C:內固定部 22、22A~22C:凸伸部 23、23A~23C:凸伸部 25、25A~25C:外固定部 251、251A:嵌入部 252、252A:嵌入部 30:鍵帽 40:升降連接件 41:軸桿
[圖1]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3]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圖4]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圖5] 係圖3之一限位連接件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5A] 係圖5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5A-5A的剖視圖。 [圖5B] 係圖5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5B-5B的剖視圖。 [圖6] 係圖3之另一限位連接件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6A] 係圖6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6A-6A的剖視圖。 [圖6B] 係圖6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6B-6B的剖視圖。 [圖6C] 係圖6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6C-6C的剖視圖。 [圖6D] 係圖6C另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7] 係圖4之一限位連接件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7A] 係圖7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7A-7A的剖視圖。 [圖7B] 係圖7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7B-7B的剖視圖。 [圖8] 係圖4之另一限位連接件處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8A] 係圖8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8A-8A的剖視圖。 [圖8B] 係圖8之限位連接件處沿著線段8B-8B的剖視圖。 [圖9]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圖10] 係本發明鍵盤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10:基板
11:底面
12:頂面
13:組裝區
14、14A:貫穿孔
15、15A:彎形側牆
16、16A:相對側牆
20、20A:限位連接件

Claims (13)

  1.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 一基板,具有相對的一頂面與一底面,該頂面設有一組裝區,該組裝區內包括有一貫穿孔與一彎形側牆,該貫穿孔貫通該頂面與該底面,該彎形側牆直立設置於該頂面上,該彎形側牆包括相對的一頂緣與一底緣,該底緣鄰接於該貫穿孔之孔緣,該彎形側牆面朝向該貫穿孔之一側形成有一內凹槽; 一限位連接件,設置於該組裝區上,該限位連接件包括一內固定部及一外固定部,該內固定部對應容設於該貫穿孔內,該內固定部更具有一凸伸部,該凸伸部對應容設於該內凹槽內,該外固定部包覆於該彎形側牆外部、並與該內固定部彼此連結固定; 一鍵帽,設置於該基板之該組裝區上;以及 一升降連接件,連接於該鍵帽與該組裝區之間,且該升降連接件組接於該限位連接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組裝區於鄰近該彎形側牆處更開設有一嵌合孔,該外固定部更包括一嵌入部,該嵌入部對應容設於該嵌合孔內、並與該內固定部彼此連結固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嵌合孔更連通於該貫穿孔。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彎形側牆之該底緣具有一缺口,該缺口連通於該嵌合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彎形側牆之該內凹槽具有一推拔斜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彎形側牆朝向該貫穿孔之一側更設有一凸緣。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彎形側牆為一弧形側牆或一U型側牆。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組裝區內更設有一相對側牆,該相對側牆直立設置於該頂面上,且該相對側牆與該彎形側牆分別位於該貫穿孔之相對側,該限位連接件之該內固定部固定於該相對側牆與該彎形側牆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相對側牆與該彎形側牆彼此間隔配置,該限位連接件包括一樞接槽,該樞接槽位於該相對側牆與該彎形側牆之間。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相對側牆為一平直側牆。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相對側牆為一彎曲牆,且相對側牆朝向該貫穿孔之一側形成一內嵌槽,該限位連接件之該內固定部更具有另一凸伸部,該另一凸伸部容設於該內嵌槽內。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相對側牆與該彎形側牆更共同圍繞形成一環型牆。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限位連接件呈L型並具有一直立部與一勾部,該直立部凸出該基板的該頂面並包括該內固定部與該外固定部,該勾部橫向延伸自該直立部的頂端。
TW108137149A 2019-10-15 2019-10-15 鍵盤裝置 TWI691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7149A TWI691989B (zh) 2019-10-15 2019-10-15 鍵盤裝置
US16/829,663 US10886079B1 (en) 2019-10-15 2020-03-25 Keyboar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7149A TWI691989B (zh) 2019-10-15 2019-10-15 鍵盤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1989B true TWI691989B (zh) 2020-04-21
TW202117774A TW202117774A (zh) 2021-05-01

Family

ID=7113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7149A TWI691989B (zh) 2019-10-15 2019-10-15 鍵盤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6079B1 (zh)
TW (1) TWI6919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999B (zh) * 2022-06-30 2023-08-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04979A1 (en) 2020-03-31 2021-09-3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upport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keyswitch structure therewit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7332B2 (en) * 2011-08-17 2015-02-17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Key switch structure
US9082564B2 (en) * 2010-06-28 2015-07-14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Key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narrow key switch structure
CN106971889A (zh) * 2017-03-31 2017-07-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8933054A (zh) * 2017-06-13 2018-1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9242A (ja) * 1998-09-22 2000-04-07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キースイッチ
JP3922854B2 (ja) * 1999-12-07 2007-05-3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TWM401162U (en) * 2010-11-11 2011-04-01 Inventec Corp Button module
JP6198565B2 (ja) * 2013-10-17 2017-09-2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2017224581A (ja) * 2016-06-19 2017-12-21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2564B2 (en) * 2010-06-28 2015-07-14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Key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narrow key switch structure
US8957332B2 (en) * 2011-08-17 2015-02-17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Key switch structure
CN106971889A (zh) * 2017-03-31 2017-07-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8933054A (zh) * 2017-06-13 2018-1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999B (zh) * 2022-06-30 2023-08-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774A (zh) 2021-05-01
US10886079B1 (en)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1989B (zh) 鍵盤裝置
TWI683331B (zh) 鍵盤裝置
US8834135B2 (en) Heat-dissipation fan
US80944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ve push button thereof
US7630192B2 (en) Universal type keyboard
US9208971B2 (en) Keyboard insert
US8902573B2 (en) Flat bottom keyboard
US8684647B2 (en) Operating member mounting structure
US20130205585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ircuit board
CN112687488B (zh) 键盘装置
TWI686829B (zh) 鍵盤
US6489555B1 (en) Elastic system for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o a compute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US11776774B2 (en) Keyboard
US8829377B2 (en)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US11189436B2 (en) Scissor-type connecting assembly of key structure
JP5654146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TW202040616A (zh) 按鍵結構
US7902473B2 (en) Key switch with exhaust structure
TWI698894B (zh) 鍵盤裝置
US202101668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5008003U (zh) 按键结构
JP7262352B2 (ja) 板状部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781664B (zh) 按鍵結構
KR20070121141A (ko) 전자제품의 커버
US201302855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anel assembly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