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190B -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190B
TWI690190B TW107124126A TW107124126A TWI690190B TW I690190 B TWI690190 B TW I690190B TW 107124126 A TW107124126 A TW 107124126A TW 107124126 A TW107124126 A TW 107124126A TW I690190 B TWI690190 B TW I6901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identification code
virtual account
im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116A (zh
Inventor
潘人豪
陳村銘
吳憲
Original Assignee
潘人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潘人豪 filed Critical 潘人豪
Priority to TW107124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01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19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係包括複數台終端裝置與一通訊伺服器,其中,該通訊伺服器內設有一用戶資料庫,該用戶資料庫儲存有複數筆資料表,且每一筆資料表至少包括一通訊識別碼(IMID)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當各該終端裝置分別啟動一即時通訊軟體後,其能分別傳送一通訊訊息至該通訊伺服器,且該通訊訊息會包括對方的虛擬帳號(Mycode),又,該通訊伺服器能根據該虛擬帳號(Mycode),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進而取得對應的通訊識別碼(IMID),以建立聊天管道,如此,使用者便能根據不同人際關係的聯絡對象,給予不同的虛擬帳號(Mycode),以將隱私權的管理權限大幅掌握於自身手中。

Description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通訊方法,尤指一種能夠建立一或多個虛擬帳號(Mycode),且僅以該虛擬帳號(Mycode)作為對外的聯絡窗口的通訊方法,令使用者能夠將各該虛擬帳號(Mycode)分配給不同的聯絡對象,並得以隨時更換、刪除該虛擬帳號(Mycode)。
按,隨著智慧型手機興起,及無線網路技術的精進,現今人們除了以通話方式聯絡之外,透過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方式交流感情,幾乎成為未來的趨勢,根據「comScore」之資料內容可知,在2016年時,台灣使用「即時通訊」的人數已超過750萬人,意即,人們對於「即時通訊」的依賴性與日俱增,此一情況,不僅令即時通訊軟體踏入百家爭鳴的時代,更是造成即時通訊軟體不斷推陳出新,期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然而,申請人發現,雖然即時通訊軟體擁有諸多便利性,但是,由於現有的即時通訊軟體普遍採用單一的固定帳號,且僅能透過該固定帳號與他人進行通訊,因此,其隱私性極為不足,難以杜絕惡意騷擾的情況,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註冊了「LINE」,且取得固定帳號為"ABC"後,該使用者往後便只能以"ABC"與他人聯絡,除非該使用者重新註冊新的固定 帳號,但如此一來,將會導致該使用者原有的對話紀錄、好友、相片,甚至是購買的貼圖均全部消失,或是必須透過繁複的設定程序,進行資料轉移。又,在僅有單一固定帳號"ABC"的情況下,更是容易造成下列問題:(1)【無法分類聯絡對象】:在工作上,有些人會以「LINE」做為聯絡途徑,主要在於,「LINE」採用網路途徑進行通話,能夠節省電話費,但是,目前的「LINE」限定一支電話號碼僅能綁定一個固定帳號,因此,當使用者將客戶加入「LINE」的聯絡清單後,當使用者於工作告一段落的情況下(尤其是,短期客戶),使用者並沒有任何方式能夠有效地刪除該客戶(目前「LINE」的刪除方式,僅限於己方,對方仍會擁有己方的固定帳號),造成使用者的「LINE」之聯絡清單中混雜了客戶、家人與朋友等不同人際關係的聯絡對象,此外,當該客戶又持續傳訊時,使用者亦難以拉下臉面拒絕或斥責;(2)【隱私性不足】:現有的即時通訊軟體均是單一認證資料(如: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對應單一「固定帳號」,因此,他人只要得知了該固定帳號"ABC",便能夠主動將己方加為好友,並進行騷擾傳訊,甚至能夠藉由該固定帳號"ABC"而取得使用者真實的聯絡方式;(3)【難以杜絕騷擾】:部分年輕人習慣以即時通訊軟體作為交友途徑,但不見得願意在第一次交談後,仍保持後續的聯絡關係,但是,在僅有單一固定帳號的情況下,除非重新註冊新的帳號,否則,幾乎難以有效杜絕對方的惡意騷擾,畢竟,網路的便利性,亦造成網路隱私(Internet privacy)的低保護性,導致他人在有心的搜索下,仍能夠取得該固定帳號的相關資訊。
綜上所述,由於現有的即時通訊軟體均是採用"公開"的「固定帳號」進行交換與通訊,而受限於單一「固定帳號」均是綁定單一認證資料(如: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勢必會存在著隱私上的諸多風險,但要人們完全放棄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顯然極為困難,亦不切實際,雖然有使用者會嘗試申請多個固定帳號,以能區分不同的聯絡對象(如:客戶、家人、社團朋友...等),但此舉極為麻煩,尤其是,大多數的通訊軟體普遍需綁定手機號碼或身份證號碼,意即,使用者需準備多支行動電話或是需借用他人的身份證號碼,更是造成取得多個固定帳號的難度,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嶄新的即時通訊軟體,以供使用者能夠有效區分各種人際關係的聯絡對象,進而達到管理隱私權之效果,有效避免他人因掌握了「固定帳號」,而造成使用者失去更多隱私性之情事,即成為本發明在此亟欲達成之重要課題。
對於重視網路隱私(Internet privacy)的人來說,互聯網被冠以了「數位化的圓形監獄」之惡稱,但其便利性卻又令人難以割捨,有鑑於此,發明人憑藉著多年來的研發經驗,在進行多次的研究與測試後,終於設計出本發明之一種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以有效保護使用者的個人隱私,令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決定是否提供聊天對象更多的個人資訊。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係應用至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終端裝置、至少一第二終端裝置及一通訊伺服器,其中,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 分別安裝有一即時通訊軟體,當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分別啟動該即時通訊軟體後,其能透過該即時通訊軟體與該通訊伺服器建立連線,該通訊伺服器設有一用戶資料庫,該用戶資料庫儲存有複數筆資料表,每一筆資料表至少包括一通訊識別碼(IMID)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當該通訊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第一通訊訊息後,其會讀取該第一通訊訊息所包含的一傳送方資料、一接收方資料與一檔案資料,嗣,該通訊伺服器能根據該接收方資料中所包括的虛擬帳號(Mycode),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該虛擬帳號(Mycode)的資料表,以取得對應第二終端裝置的唯一識別碼(UID),並將該檔案資料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如此,使用者能夠以虛擬帳號(Mycode)作為對外的聯絡窗口,且能根據自身需求,增加或刪除虛擬帳號(Mycode),故能方便使用者區分聯絡對象,以有效保障使用者之個人隱私性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習知〕
〔本發明〕
1‧‧‧網路系統
10‧‧‧網際網路
11‧‧‧第一終端裝置
111、121‧‧‧即時通訊軟體
12‧‧‧第二終端裝置
13‧‧‧通訊伺服器
131‧‧‧用戶資料庫
14、34‧‧‧資料表
141、341‧‧‧通訊識別碼(IMID)
142、342‧‧‧虛擬帳號(Mycode)
201~204‧‧‧步驟
340‧‧‧唯一識別碼(UID)
H1‧‧‧探索對象畫面
H11‧‧‧第一虛擬選項
H12‧‧‧第二虛擬選項
H2‧‧‧輸入咪碼畫面
H21‧‧‧第一輸入框
H22‧‧‧第三虛擬選項
H3‧‧‧聊天畫面
H31‧‧‧對話區域
H32‧‧‧輸入區域
第1圖係本發明之網路系統的架構示意圖;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資料表內容示意圖;第3圖係本發明之「探索對象」畫面的示意圖;第4圖係本發明之「輸入咪碼」畫面的示意圖;第5圖係本發明之聊天畫面的示意圖;第6圖係本發明之流程示意圖;及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資料表內容示意圖。
本發明係一種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其技術概念是使用者能夠採用「可更換的虛擬帳號」作為對外的聯絡媒介,避免以往採用"公開"「固定帳號」所會衍生的問題,因此,使用者能夠以多個不同的「虛擬帳號」來區分不同的通訊族群(如:客戶、家人、朋友...等),意即,本發明之各個「虛擬帳號」均會指向同一個身分的使用者,故,使用者在不需重新申請「固定帳號」的情況下,便能夠任意地增加、更換與淘汰「虛擬帳號」,以提供使用者自由度更高、隱私性更佳且管理更方便的使用經驗。
請參閱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方法係應用至一網路系統1上,該網路系統1包括一第一終端裝置11、至少一第二終端裝置12及一通訊伺服器13,在一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裝置11能為智慧型手機,其上安裝有一即時通訊軟體111,例如:Skype、Line、M+、Whatsapp、Mimitalks...等,又,各該第二終端裝置12則能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型電腦...等,其上亦分別安裝有即時通訊軟體121,當該第一終端裝置11與第二終端裝置12分別啟動對應之即時通訊軟體111、121後,其能分別連接至一網際網路10,以透過該即時通訊軟體111、121與該通訊伺服器13建立連線,進而能彼此相互傳送訊息。在此特別聲明者,前述第一終端裝置11、第二終端裝置12等名詞,乃是為了後續實施例中,能方便區分與說明傳送方與接收方的身份,熟悉本領域的技藝人士,當能瞭解後續本案說明,而不會對前述名詞產生歧異,合先陳明。
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通訊伺服器13內設有一用戶資料庫131,該用戶資料庫131儲存有複數筆資料表14,每一筆資料表14包括一通訊識別碼(IMID)141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142,其中,該通訊伺服器13能根據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而確實將訊息傳送至該第一終端裝置11或第二終端裝置12,因此,只要是能達成前述結果,均屬於本發明所稱之「通訊識別碼(IMID)141」。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能如同習知「固定帳號」的性質,而為使用者所註冊之帳號、手機號碼或手機唯一碼(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簡稱IMEI)...等,以能代表各該資料表14所對應的使用者身份,但不以此為限。
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每一個通訊識別碼(IMID)141能夠對應一個以上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其中,該虛擬帳號(Mycode)142係作為對外的聯絡窗口,舉例而言,通訊識別碼(IMID)141為「W11」的使用者,其擁有三個虛擬帳號(Mycode)142「@A1、@A2、@A3」,因此,使用者能夠將虛擬帳號(Mycode)142「@A1」給予家人,將虛擬帳號(Mycode)142「@A2」給予朋友,將虛擬帳號(Mycode)142「@A3」給予客戶,以能分類聯絡對象,進而達到管理自身隱私權的功效,意即,對於客戶來說,其僅能得知亦僅能利用虛擬帳號(Mycode)142「@A3」來與使用者聯絡(彼此透過即時通訊軟體),之後,當使用者與客戶結束合作後,其能夠直接刪除虛擬帳號(Mycode)142「@A3」,如此,客戶便無法再度聯絡上使用者,且因虛擬帳號(Mycode)142「@A3」已經被使用者刪除,他人亦無法利用虛擬帳號(Mycode)142「@A3」而添加使用者為好友。
另,使用者能夠透過下列兩種方法來取得虛擬帳號 (Mycode)142,第一種方法係由「雲端產生」,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使用者能夠操作該第一終端裝置11產生一索求虛擬帳號訊息,且該索求虛擬帳號訊息至少包括對應該第一終端裝置11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之後,該第一終端裝置11將該索求虛擬帳號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後,該通訊伺服器13會根據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14,嗣,該通訊伺服器13能夠以亂數或其它方式,產生對應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同時,該通訊伺服器13尚能夠依該索求虛擬帳號訊息中的索求數量,產生一個或複數個虛擬帳號(Mycode)142(如:@A1、@A2、@A3),又,該通訊伺服器13除了將前述產生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儲存至資料表14之外,還會將前述產生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11,以供使用者能夠將各該虛擬帳號(Mycode)142作為對外的聯絡窗口。
承上,第二種方法則是由「終端裝置產生」,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使用者能夠操作該第一終端裝置11產生一建立虛擬帳號訊息,且該建立虛擬帳號訊息包括該第一終端裝置11對應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與至少一個虛擬帳號(Mycode)142,其中,使用者能夠自行設定虛擬帳號(Mycode)142(如:@B1、@B2)或是由該即時通訊軟體111隨機產生虛擬帳號(Mycode)142(如:@C1),又,該第一終端裝置11會將該建立虛擬帳號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該通訊伺服器13會根據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14,嗣,該通訊伺服器13會將前述虛擬帳號(Mycode)142儲存至對應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的資料表14中,如此,該通訊伺服器13接收到對應各該虛擬帳號 (Mycode)142的訊息後,便能夠得知其對應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並將訊息傳送至對應的第一終端裝置11或第二終端裝置12。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裝置11的使用者(後稱甲方)能夠以後續兩種途徑,與其他第二終端裝置12的使用者(後稱乙方)建立聊天管道,第一種途徑是「探索對象」,第二種途徑則是「輸入咪碼」,後續將會詳細說明前述兩種途徑的相關流程,在此特別一提者,前述兩種途徑的名稱,能夠依業者的需求而自行變更與調整,並不以此為限。關於第一種途徑「探索對象」,參閱第1~3圖所示,其中,第3圖係為該即時通訊軟體111之「探索對象」畫面H1,又,甲方能夠選擇該「探索對象」畫面H1之一第一虛擬選項H11(如第3圖之「開始」),之後,該即時通訊軟體111能產生一探索訊息,並將該探索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又,該通訊伺服器13除了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11所傳來之探索訊息外,亦會接收到其它第二終端裝置12所傳來之探索訊息,此時,該通訊伺服器13能夠隨機匹配該第一終端裝置11與其中一個第二終端裝置12,並將該第一終端裝置11與第二終端裝置12所各自對應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如:@A1、@C1)傳送予雙方,以使該第一終端裝置11與第二終端裝置12的使用者能相互聊天傳訊(即,建立聊天管道)。
此外,復請參閱第1~3圖所示,在「探索對象」的流程中,該通訊伺服器13能夠以下列方式,將虛擬帳號(Mycode)142傳送予雙方:(i)使用者能夠先自行設定應用於「探索對象」的虛擬帳號(Mycode)142,以供通訊伺服器13直接將前述設定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傳送給對方;(ii)該通訊伺服器13直接將排列在前的虛擬帳號(Mycode)142,作為預設使 用於「探索對象」上,並傳送給對方;(iii)該通訊伺服器13自動產生新的虛擬帳號(Mycode)142,並傳送給對方。
惟,為了能夠使隨機匹配的對象更貼近甲方需求,復請參閱第1~3圖所示,在該第一實施例中,甲方能夠在選擇該第一虛擬選項H11之前,先設定一個以上的限定條件(如第3圖之複數個第二虛擬選項H12),該限定條件能為性別、語系、居住地...等,前述個人資料能夠被記錄於資料表14或其它資料表中,之後,該通訊伺服器13便會篩選出符合前述限定條件的使用者,並進行隨機匹配。或者,為了使甲方擁有自主選擇聊天對象的能力,在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中,該通訊伺服器13接收到第一終端裝置11傳來之探索訊息後,能夠將其它已傳送探索訊息之第二終端裝置12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傳送予第一終端裝置11,以供甲方能自行選擇其中一個聊天對象,並彼此建立聊天管道。
關於第二種途徑「輸入咪碼」,請參閱第1~2及4圖所示,其中,第4圖係為該即時通訊軟體111之「輸入咪碼」畫面H2,又,甲方能夠在該「輸入咪碼」畫面H2之一第一輸入框H21中,填入欲聊天之乙方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如:@D1,在該實施例中即稱為"咪碼"),其中,甲方取得乙方之虛擬帳號(Mycode)142的方式,除了由乙方自行告知以外,尚能夠為乙方張貼於論壇、臉書(Facebook)、聊天室、電子佈告欄(BBS)...等,甚至是利用簡訊、交友網站或其它方式提供予甲方。當甲方輸入完乙方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後,能夠選擇該「輸入咪碼」畫面H2中的一第三虛擬選項H22(如第4圖之「開始」),之後,該即時通訊軟體111能產生一建立聊天訊息,並將該建立聊天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之後,該通訊伺服 器13能根據該建立聊天訊息的內容,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取得甲方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W11)與乙方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Z11),嗣,該通訊伺服器13會將甲方的虛擬帳號(Mycode)142(如:@A1)傳送予乙方(第二終端裝置12),以使該第一終端裝置11與第二終端裝置12的使用者能相互聊天傳訊(即,建立聊天管道)。
再者,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在該實例中,當甲方與乙方建立聊天管道後,首先,甲方能夠透過該第一終端裝置11,在該即時通訊軟體111上顯示與乙方之聊天畫面H3,請參閱第5圖所示,該聊天畫面H3至少包括一對話區域H31與一輸入區域H32,該對話區域H31能夠顯示出甲方與乙方兩者的對話內容、位置資料或圖片...等,該輸入區域H32則能供使用者輸入文字,或是傳輸圖片、影片、位置資料...等,又,甲方能夠操作該第一終端裝置11在該對話區域H31中輸入一段文字(例如:好久不見!),嗣,該第一終端裝置11會產生一第一通訊訊息,並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在此特別一提者,隨著不同即時通訊軟體111、121之種類,每一個即時通訊軟體111、121之聊天畫面H3亦隨之不同,但是,只要其能夠根據使用者之操作而產生第一通訊訊息,即為本發明所述之即時通訊軟體111、121。
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該通訊伺服器13接收到該第一通訊訊息後,會先讀取該第一通訊訊息的內容,在該實施例中,該第一通訊訊息會包括一傳送方資料(如:甲方之虛擬帳號(Mycode)142「@A1」)、一接收方資料(如:乙方之虛擬帳號(Mycode)142「@D1」)與一檔案資料(即,文字檔「好久不見!」),又,該通訊伺服器13會根據該接收方資料之虛擬帳號(Mycode)142,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搜尋出虛擬帳號(Mycode)142為「@D1」 的乙方資料表14,進而能取得乙方資料表14中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Z11」,之後,該通訊伺服器13便能根據該通訊識別碼(IMID)141「Z11」,而將該檔案資料(即,文字檔「好久不見!」)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12,以在第二終端裝置12之聊天畫面上顯示出甲方的訊息(即,「好久不見!」);同理,第二終端裝置12亦能夠藉由前述流程,將檔案資料(如:文字檔「最近如何?」或照片傳送予第一終端裝置11)。
承上,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由於即時通訊軟體111、121在同一時間,僅能與一人建立聊天管道(即,一對一聊天),因此,第二終端裝置12(即,乙方)接收到該檔案資料後,便能顯示於當前的聊天畫面上,但是,在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中,若即時通訊軟體111、121允許雙方建立複數聊天管道(即,一對多聊天),則該通訊伺服器13會將該第一終端裝置11的虛擬帳號(Mycode)142(「@A1」)及該檔案資料(「好久不見!」)一併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12,以使該第二終端裝置12能根據該虛擬帳號(Mycode)142(「@A1」),而將該檔案資料(「好久不見!」)顯示於其與甲方的聊天畫面上,惟,在一對一聊天的模式中,該通訊伺服器13仍能夠將甲方的虛擬帳號(Mycode)142(「@A1」)連同檔案資料一併傳送予第二終端裝置12,合先敘明。
為能明確揭露前述流程,以下茲僅就本發明之通訊伺服器13的處理過程,進行說明,請參閱第1~6圖所示,該通訊伺服器13係會執行下列步驟:(201)該通訊伺服器13判斷是否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11傳來之一第一通訊訊息,若是,進入步驟(202),否則,返回步驟(201); (202)該通訊伺服器13根據該第一通訊訊息的接收方資料(即,虛擬帳號(Mycode)142),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搜尋出匹配該虛擬帳號(Mycode)142(即,虛擬帳號(Mycode)142所對應之第二終端裝置12)的資料表14,進入步驟(203);(203)該通訊伺服器13根據前述該第二終端裝置12的資料表14,取得對應該第二終端裝置12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進入步驟(204);(204)該通訊伺服器13會根據該第二終端裝置12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將該檔案資料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12。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僅藉由虛擬帳號(Mycode)142作為即時通訊軟體的對外聯絡窗口,且該「虛擬帳號」的數量能為複數個,故能達成下列功效:(1)使用者僅需將不同的虛擬帳號(Mycode)142,給予不同人際關係的對象(如:家人、客戶、網友、同學...等),便能夠輕易地區分各個聯絡對象,而不需如同習知方式一般,需額外準備多個固定帳號,令使用者能更加便利地管理自身隱私權;(2)使用者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任意地刪除虛擬帳號(Mycode)142,以避免受到他人的惡意騷擾,且第一實施例中,足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的通訊識別碼(IMID)141,除了自身(如:甲方)與通訊伺服器13外,並不會提供給他人(如乙方),進而大幅提高使用者的網路隱私性;及(3)對於初次聯絡(如第一實施例中提及的隨機配對方式)的聊天雙方來說,在初次聊天完畢後,若雙方未彼此留下其它聯絡方式(如:電話號碼、FB、IG...等),則使用者只要刪除對應的虛擬帳號(Mycode)142,便能夠 使對方無法主動找到自己,以確保彼此身份的隱私性,且能夠避免如習知通訊方式一般,因「固定帳號」洩露而衍生出諸多不便與惡意騷擾之情事。
前述第一實施例中,通訊識別碼(IMID)能相當於習知固定帳號,但是,為能提供使用者更高隱私性的即時通訊軟體使用經驗,在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該通訊識別碼(IMID)能夠由系統自行更換,仿佛使用者不停變換身份一般,茲說明如後,請參閱第1及7圖所示,該通訊伺服器13之用戶資料庫131中,係存有複數筆資料表34,每一筆該資料表34包括一唯一識別碼(UID)340、一通訊識別碼(IMID)341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342,其中,該通訊識別碼(IMID)341與虛擬帳號(Mycode)342的功能係如同第一實施例一般,通訊伺服器13是根據通訊識別碼(IMID)341來傳輸檔案資料,虛擬帳號(Mycode)342則是作為對外聯絡窗口,故在此不予贅述。又,該唯一識別碼(UID)340係代表即時通訊軟體111、121的唯一身份,茲說明如後,當使用者下載該即時通訊軟體111、121並完成安裝後,該即時通訊軟體111會與該通訊伺服器13進行連結,又,該通訊伺服器13會產生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並將該唯一識別碼(UID)340傳送予該即時通訊軟體111,同時,在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新增一筆資料表34,並將前述唯一識別碼(UID)340儲存至新增的資料表34中。
承上,復請參閱第1及7圖所示,當使用者刪除該即時通訊軟體111、121後,對應之第一、二終端裝置11、12便會刪除其內的唯一識別碼(UID)340,嗣,當使用者又重新下載即時通訊軟體111、121,並與該通訊伺服器13進行連結後,該通訊伺服器13會先檢查對應之第一、二終端裝置11、 12內是否有唯一識別碼(UID)340,若無,則該通訊伺服器13會產生並傳送新的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2),意即,本發明之唯一識別碼(UID)340僅用來辨識即時通訊軟體111、121,且不會與當前使用中之即時通訊軟體111、121的唯一識別碼(UID)340相重覆。
另,復請參閱第1及7圖所示,本發明之「自行更換通訊識別碼(IMID)341」的時機能夠有後續兩種,第一種時機是在"即時通訊軟體111登入後",當使用者(後稱甲方)操作該第一終端裝置11,且開啟該即時通訊軟體111後,該即時通訊軟體111能產生一登入訊息,並使該第一終端裝置11將該登入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其中,該登入訊息至少包括了甲方所對應之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嗣,該通訊伺服器13在驗證了該登入訊息之正確性後(即,完成登入),其會根據該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而自該用戶資料庫131中搜尋出匹配甲方的資料表34,並產生一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1),之後,該通訊伺服器13會將該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1)儲存至甲方(對應該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的資料表34中,並將該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1)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11,以供該第一終端裝置11能夠以該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1)進行後續通訊;同理,各該第二終端裝置12亦能透夠過前述方式,取得對應之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X11);如此,當使用者每一次開啟即時通訊軟體111後,便能夠取得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第一次開啟為W11、第二次開啟則為W12...等),惟,當使用者重新開啟即時通訊軟體111,並取得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後,其能夠覆蓋舊有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或者,在前一次使用者關閉該即時通訊軟體111後(關閉流程如後續說明),該 通訊伺服器13能夠主動地刪除當前資料表34中所儲存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
再者,復請參閱第1及7圖所示,第二種時機是在"即時通訊軟體111關閉後",當使用者操作該第一終端裝置11關閉該即時通訊軟體111後,該即時通訊軟體111會產生一關閉軟體訊息,並將該關閉軟體訊息傳送至該通訊伺服器13,其中,該關閉軟體訊息至少包括該第一終端裝置11所對應的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之後,該通訊伺服器13會根據該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而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34,並刪除該資料表34中所儲存之當前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1),且產生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2),嗣,該通訊伺服器13會將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2)儲存至對應該唯一識別碼(UID)340(如:K1)的資料表34中,再將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W12)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11;同理,各該第二終端裝置12亦能透夠過前述方式,取得對應之通訊識別碼(IMID)341(如:X11);如此,當使用者每一次關閉即時通訊軟體111後,便能夠取得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因此,使用者之後開啟即時通訊軟體111時,皆是以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進行後續通訊。
如此,藉由更換通訊識別碼(IMID)的流程及搭配虛擬帳號(Mycode)342,還能夠額外達成下列功效:(a)儘管有惡意使用者在前次聊天時,非法竊取通訊識別碼(IMID)341,但使用者每一次使用即時通訊軟體111,均是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因此,惡意使用者仍無法透過前次非法竊取的通訊識別碼(IMID)341,聯絡上使用者,大幅提高使用者的隱私性;及 (b)由於通訊識別碼(IMID)341會由網路系統1自動更換,而虛擬帳號(Mycode)342則能由使用者自行增刪,因此,本發明之即時通訊軟體111、121無法被輕易地鎖定使用者的真實身份,甚至連使用者的網路操作習慣與喜好都不易追蹤,此舉,能夠避免網路業者擁有使用者過多的個人資訊,亦能避免不肖業者將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出售予廣告商。
按,以上所述,僅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惟,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並不侷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發明之保護範疇。
201~204‧‧‧步驟

Claims (7)

  1. 一種透過虛擬帳號以隱藏真實身份之通訊方法,係應用至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終端裝置、至少一第二終端裝置及一通訊伺服器,其中,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分別安裝有一即時通訊軟體,當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分別啟動該即時通訊軟體後,其能透過該即時通訊軟體與該通訊伺服器建立連線,該通訊方法的特徵在於,該通訊伺服器設有一用戶資料庫,該用戶資料庫儲存有複數筆資料表,每一筆資料表至少包括一唯一識別碼(UID)、一通訊識別碼(IMID)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該方法係使該通訊伺服器執行下列步驟:接收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登入訊息後,根據該登入訊息中所包括之唯一識別碼(U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產生對應之通訊識別碼(IMID),並將該通訊識別碼(IMID)儲存至對應該唯一識別碼(UID)之前述資料表中;將該通訊識別碼(IMID)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第一通訊訊息,其中,該第一通訊訊息至少包括一傳送方資料、一接收方資料與一檔案資料,該接收方資料至少包括匹配其中一第二終端裝置的虛擬帳號(Mycode);根據該接收方資料,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該虛擬帳號(Mycode)的資料表;根據前述該虛擬帳號(Mycode)的資料表,取得對應該第二終端裝置的通訊識別碼(IMID);及根據該第二終端裝置的通訊識別碼(IMID),將該檔案資料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通訊伺服器尚包括下列步驟: 接收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索求虛擬帳號訊息後,根據該索求虛擬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通訊識別碼(IM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產生對應之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並將各該虛擬帳號(Mycode)儲存至對應該通訊識別碼(IMID)的前述資料表中;及將該虛擬帳號(Mycode)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通訊伺服器尚包括下列步驟:接收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建立虛擬帳號訊息後,根據該索求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通訊識別碼(IM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及將該建立虛擬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至少一個虛擬帳號(Mycode)儲存至對應該通訊識別碼(IMID)的前述資料表中。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在該通訊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關閉軟體訊息後,其會根據該關閉軟體訊息中所包括之唯一識別碼(U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並會刪除前述資料表中所儲存之當前通訊識別碼(IMID)。
  5. 一種透過虛擬帳號以隱藏真實身份之通訊方法,係應用至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終端裝置、至少一第二終端裝置及一通訊伺服器,其中,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分別安裝有一即時通訊軟體,當該第一終端裝置與該第二終端裝置分別啟動該即時通訊軟體後,其能透過該即時通訊軟體與該通訊伺服器建立連線,該通訊方法的特徵在於,該通訊伺服器設有一用戶資料庫,該用戶資料庫儲存有複數筆資料表,每一筆資料表至少包括一唯一識別碼(UID)、一通訊識別碼(IMID)與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該方法係使該通訊伺服器執行下列步驟: 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第一通訊訊息,其中,該第一通訊訊息至少包括一傳送方資料、一接收方資料與一檔案資料,該接收方資料至少包括匹配其中一第二終端裝置的虛擬帳號(Mycode);根據該接收方資料,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該虛擬帳號(Mycode)的資料表;根據前述該虛擬帳號(Mycode)的資料表,取得對應該第二終端裝置的通訊識別碼(IMID);根據該第二終端裝置的通訊識別碼(IMID),將該檔案資料傳送至該第二終端裝置;在該通訊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關閉軟體訊息後,其會根據該關閉軟體訊息中所包括之唯一識別碼(U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刪除前述匹配的資料表中所儲存之當前通訊識別碼(IMID),並產生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將前述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儲存至對應該唯一識別碼(UID)之前述匹配的資料表中;及將前述新的通訊識別碼(IMID)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通訊伺服器尚包括下列步驟:接收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索求虛擬帳號訊息後,根據該索求虛擬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通訊識別碼(IM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產生對應之至少一虛擬帳號(Mycode),並將各該虛擬帳號(Mycode)儲存至對應該通訊識別碼(IMID)的前述資料表中;及將該虛擬帳號(Mycode)傳送予該第一終端裝置。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通訊伺服器尚包括下列步驟:接收該第一終端裝置傳來之一建立虛擬帳號訊息後,根據該索求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通訊識別碼(IMID),自該用戶資料庫中搜尋出匹配的資料表;及將該建立虛擬帳號訊息中所包括之至少一個虛擬帳號(Mycode)儲存至對應該通訊識別碼(IMID)的前述資料表中。
TW107124126A 2018-07-12 2018-07-12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TWI690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4126A TWI690190B (zh) 2018-07-12 2018-07-12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4126A TWI690190B (zh) 2018-07-12 2018-07-12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116A TW202007116A (zh) 2020-02-01
TWI690190B true TWI690190B (zh) 2020-04-01

Family

ID=7041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126A TWI690190B (zh) 2018-07-12 2018-07-12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01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151B (zh) * 2020-02-06 2021-08-01 徐培霖 應用通訊軟體官方帳號提供服務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9202A (zh) * 2005-03-02 2006-09-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帐号同时在一个客户端上实现imps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794284B (zh) * 2005-12-26 2010-09-15 上海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电子邮箱的单账户多用户名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9202A (zh) * 2005-03-02 2006-09-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帐号同时在一个客户端上实现imps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794284B (zh) * 2005-12-26 2010-09-15 上海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电子邮箱的单账户多用户名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116A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696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an ephemeral con tent message
US20190109835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unique hidden identifiers
US11343113B2 (en) Creation of enterprise group
US10193844B1 (en) Secure cloud-based messaging and storage
US9451082B2 (en) Soc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318925A1 (en) Integrating updates into a social-networking service
US98006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gging images in a social network
US20120191973A1 (en) Online presence of users
JP6437972B2 (ja) 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スシステム
EP3364330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an ephemeral content message
CN109088812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6936A (zh) 内容分享方法及装置
TWI690190B (zh) 能以虛擬帳號管理隱私權之通訊方法
Tomar et al. Maturity model for features of social messaging applications
US20230013744A1 (en) Connection of network members
KR20150145896A (ko) 폐쇄형 개인정보 보호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989174B1 (ko) 개인데이터 공유 장치 및 방법
CN105009543A (zh) 媒体项目的递送
KR20120122527A (ko) 스마트 컨퍼런스 관리 방법
KR20230011816A (ko) 개인 연락처 노출 방지를 위한 전자명함 서비스 시스템
KR20150103987A (ko) 통합 로그아웃 방법, 인증 처리 서버, 서비스 제공 서버 및 사용자 단말
GB2562478A (en) Privacy classification iso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and social circles
CN103248619A (zh) 通信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