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193B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9193B TWI689193B TW108110714A TW108110714A TWI689193B TW I689193 B TWI689193 B TW I689193B TW 108110714 A TW108110714 A TW 108110714A TW 108110714 A TW108110714 A TW 108110714A TW I689193 B TWI689193 B TW I6891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ownlink
- transceiver
- uplink
-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基地台傳送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之一下行接收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裝置。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基地台基於一下行資訊,產生一第一下行訊號及一第二下行訊號。第一下行訊號夾帶下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下行訊號夾帶下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基地台更藉由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下行訊號至使用者裝置,以及藉由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下行訊號至使用者裝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具體而言,基地台提供複數服務源,以供上下行多工傳輸。此外,使用者裝置可選擇該等服務源中至少其中之一傳送上行訊號至基地台,以增加傳輸可靠性及降低傳輸延遲。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成長,無線通訊的各種應用已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中,且人們對於無線通訊的需求亦日益增加。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目前普遍稱為5G行動通訊系統)提出了新服務型態,例如:低延遲高可靠性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傳統的傳輸機制主要為提高資料吞吐量(throughput)或避免訊號干擾可透過不同的蜂巢單元(cell)(例如:不同基地台或單一基地台中不同的傳收單元)來進行下行資料傳送。然而,這些下行資料的傳輸主要是由不同的蜂巢單元傳送夾帶屬於不同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的資料訊號來增加傳輸量。另一方面,為了增加資料傳送可靠度,傳統的傳輸機制可使用不同的傳收單元來傳送完全相同的資料訊號波形,以增加接收
端的功率增益,但此法無法藉由多傳收單元通過通道編碼帶來額外的編碼增益。換言之,這些傳統的傳輸機制皆無法讓接收端(即,使用者裝置)在有限的延遲時間內完成一具有多樣性增益的高可靠度傳輸區塊接收,故無法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此外,傳統的傳輸機制上下行的控制訊號傳輸皆僅在單一蜂巢單元與使用者裝置之間,故無法增加控制訊號傳輸的可靠度。有鑑於此,本領域亟需一種傳輸機制,以提供使用者裝置高可靠性、低延遲的通訊,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傳輸機制,其使基地台提供複數服務源,以透過該等服務源對傳輸區塊進行上下行多工傳輸,故可使得使用者裝置在有限的延遲時間內完成一可靠的傳輸區塊之傳送及接收,以滿足URLLC服務或其他需要低延遲的服務的要求。再者,本發明之傳輸機制亦可供使用者裝置選擇該等服務源中至少其中之一傳送上行訊號至基地台,以增加上行傳輸可靠性並降低上行傳輸延遲。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產生一下行接收指示訊息,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透過該收發器,傳輸該下行接收指示訊息至該使用者裝置;基於一下行資訊,產生一第一下行訊號及一第二下行訊號,其中,該第一下行訊號夾帶該下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下行訊號夾帶該下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透過該收
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傳送該第一下行訊號至一使用者裝置;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傳送該第二下行訊號至該使用者裝置。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執行下列操作:產生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透過該收發器,傳輸該上行傳送指示訊息至該使用者裝置;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接收一第一上行訊號。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且用以執行下列操作:自一基地台接收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一服務源;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第一服務源,傳送一第一上行訊號至該基地台。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1‧‧‧基地台
2‧‧‧使用者裝置
11‧‧‧收發器
13‧‧‧處理器
21‧‧‧收發器
23‧‧‧處理器
1C‧‧‧集中單元
1D1、1D2、1D3、1D4‧‧‧分布單元
1R1、1R2、1R3、1R4‧‧‧遠端射頻單元
U1、U2‧‧‧傳收單元
102‧‧‧下行接收指示訊息
104‧‧‧上行傳送指示訊息
DLS1‧‧‧第一下行訊號
DLS2‧‧‧第二下行訊號
ULS1‧‧‧第一上行訊號
ULS2‧‧‧第二上行訊號
BW‧‧‧頻寬範圍
CC1-CCn‧‧‧組成載波
BWP1-BWP4‧‧‧頻寬部分
CCE0-CCE7‧‧‧控制通道單元
C1‧‧‧第一控制資源集合
C2‧‧‧第二控制資源集合
AL8CD1、AL8CD2‧‧‧候選
PRS‧‧‧週期性無線電資源
第1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之一實施架構;第2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之另一實施架構;
第3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傳送下行接收指示訊息102至使用者裝置2之一實施情境;第4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透過不同傳收單元傳送下行訊號之一實施情境;第5圖描繪5G行動通訊系統之頻寬範圍BW之配置;第6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透過不同頻寬部分傳送下行訊號之一實施情境;第7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使用一第一控制資源集合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傳送第一下行控制訊號,以及使用一第二控制資源集合C2中之控制通道單元傳送第二下行控制訊號;第8圖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傳送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至使用者裝置2之一實施情境;第9圖描繪本發明使用者裝置2因應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觸發傳送的時間點,選擇服務源;第10圖描繪本發明使用者裝置2透過不同傳收單元傳送上行訊號之一實施情境;第11圖為本發明使用者裝置2透過不同頻寬部分傳送上行訊號之一實施情境;第12圖為本發明之基地台1之示意圖;以及第13圖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2之示意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
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如第1-2圖所示,其分別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之二不同實施架構。基地台1適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其可為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目前廣稱為5G行動通訊系統),或任一基於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術的行動通訊系統。以下敘述係以5G行動通訊系統作為說明,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知識者可瞭解如何將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延伸適用於其他基於OFDMA技術的行動通訊系統,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基地台1於5G行動通訊系統中通常被稱作為「gNB」。於第1圖所繪示之實施架構中,基地台1可進一步被分離為兩種主要裝置,即基地台1可包含一個集中單元(Central Unit;CU)(例如:集中單元1C)及一個或多個與集中單元連接之分布單元(Distributed Unit;DU)(例如:分布單元1D1、分布單元1D2、分布單元1D3、分布單元1D4)。在此實施架構中,各分布單元更包含射頻單元(Radio Unit),亦即分布單元中已整合射頻的功能。集中單元與分布單元間可透過光纖連接(但不限於此)。為簡化說明,第1圖僅繪示四個分布單元作為例示,故分布單元的數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此外,於第2圖所繪示之實施架構中,基地台1可進一步被分
離為三種主要裝置,即基地台1可包含一個集中單元(例如:集中單元1C)、一個或多個與集中單元連接之分布單元(例如:分布單元1D1、分布單元1D2、分布單元1D3、分布單元1D4)及一個或多個與分布單元連接之遠端射頻單元(Remote Radio Unit;RRU)(例如:遠端射頻單元1R1、遠端射頻單元1R2)。同樣地,分布單元與遠端射頻單元間可透過光纖連接(但不限於此)。須說明者,由於圖式版面的大小的限制,第2圖僅繪示與分布單元1D1連接之二個遠端射頻單元1R1、遠端射頻單元1R2以及與分布單元1D4連接之二個遠端射頻單元1R3、遠端射頻單元1R4作為例示;然而,實際上亦存在與其他分布單元連接之遠端射頻單元,且遠端射頻單元的數量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第3圖係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之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與使用者裝置2間之訊號傳輸之一實施情境。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可分別為不同的分布單元(例如:第一圖之分布單元1D1、分布單元1D2),或者可分別為不同的遠端射頻單元(例如:第二圖之遠端射頻單元1R1、遠端射頻單元1R2)。須說明者,為簡化說明,於第3圖中僅繪示2個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然而,基地台1之傳收單元之數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基於以下敘述瞭解基地台1在任何數量的傳收單元下的運作。
使用者裝置2可一智慧型手機、一平板電腦或任一符合行動通訊系統之規範的通訊裝置,例如:一支援一低延遲高可靠性通訊(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服務之使用者裝置,但不限於此。當使用者裝置2與基地台1處於一般連線狀態時,基地台1係透過該等傳
收單元其中之一(例如:傳收單元U1)與使用者裝置2通訊。
為了在有限的延遲時間內完成一可靠的傳輸區塊接收,基地台1提供複數服務源,以藉由該等服務源進行上下行多工傳輸。當基地台1有一下行資訊欲以多工方式傳送給使用者裝置2時,於進行下行多工傳輸前,基地台1產生一下行接收指示訊息(downlink reception indication message)102,並透過傳收單元U1,傳送下行接收指示訊息102至使用者裝置2。下行接收指示訊息102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服務源配置指示該等服務源,以讓使用者裝置2得知有哪些服務源、各服務源之下行資源位置及其對應的解調參考訊號端口(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DMRS Port)。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指示使用者裝置2如何透過些這服務源進行下行訊號之多工接收,即如何結合來自於不同服務源之下行訊號。
隨後,基地台1基於下行資訊,產生一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一第二下行訊號DLS2。第一下行訊號DLS1夾帶下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夾帶該下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舉例而言,下行資訊可為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或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當下行資訊為傳輸區塊時,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為傳送於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的下行資料訊號,而當下行資訊為下行控制資訊時,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為傳送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下行控制訊號。
接著,基地台1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傳送第
一下行訊號DLS1至使用者裝置2,以及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至使用者裝置2。舉例而言,如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傳收單元(例如: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故基地台1可藉由傳收單元U1,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至使用者裝置2,以及藉由傳收單元U2,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至使用者裝置2。在此情況下,基地台1可藉由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以不同的頻域資源分別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會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的頻域資源及該第二下行訊號DLS2的頻域資源,以供使用者裝置2接收來自不同頻域資源的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
再者,基地台1亦可基於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分處不同的空間位置,以波束成形技術,讓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使用不同的波束分別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藉以達到空間多工。在此情況下,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會包含第一下行訊號DLS1的傳輸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狀態及該第二下行訊號DLS2的傳輸配置指示狀態,以供使用者裝置2以相應的波束接收來自不同方位的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
此外,傳收單元U1與傳收單元U2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時頻域資源。為了縮短傳輸延遲,可使用一個時槽(slot)內的不同時域資源來傳送,此時,基地台1藉由傳收單元U1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之時間區間與藉由傳收單元U2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之時間區間彼此不重疊。換言之,基地台1使用不同的空間位置來提供下行分時多工(TDM)傳輸。
此外,如第5圖所示,5G行動通訊系統之頻寬範圍BW可劃
分為多個組成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1-CCn,n為一正整數。各組成載波可更被劃分為多個頻寬部分(例如:頻寬部分BWP1、頻寬部分BWP2、頻寬部分BWP3、頻寬部分BWP4)。因此,本發明之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故基地台1可藉由不同的頻寬部分分別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
舉例而言,如第6圖所示,基地台1透過傳收單元U1,藉由頻寬部分BWP2,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至使用者裝置2,以及藉由頻寬部分BWP4,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至使用者裝置2。為了降低傳輸延遲,頻寬部分BWP2中用以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之無線電資源與頻寬部分BWP4中用以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之無線電資源兩者間可於時域上產生一偏移,如此使用者裝置2便可透過切換至不同的頻寬部分來接收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
如同前述,下行資訊可為傳輸區塊(TB),或下行控制資訊(DCI)。當下行資訊可為傳輸區塊時,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可對應至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舉例而言,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載有不同的冗餘版本,例如:第一下行訊號DLS1載有編號0的冗餘版本(即,RV0),以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載有編號1之冗餘版本(即,RV1)。再舉例而言,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載有相同的冗餘版本,例如:第一下行訊號DLS1載有編號0的冗餘版本(即,RV0),以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亦可載有編號0之冗餘版本(即,RV0)。據此,本發明可藉由結合多個傳輸源的冗餘版本獲得額外的編碼增益。
再者,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使用相同
或不同的調變編碼方法(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因此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會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傳送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該第二下行訊號DLS2被傳送之一第二時間區間,以供使用者裝置2進行接收。第一時間區間與第二時間區間可落於一時槽(slot)內,以滿足低延遲的需求。
此外,基地台1亦可基於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機制來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進一步言,基地台1基於HARQ的機制,可先藉由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隨後,基於自使用者裝置2所接收之一確認訊息(HARQ-ACK),基地台1判斷第一下行訊號DLS1是否正確地被接收(即,是否可自第一下行訊號DLS1正確地解碼出下行資訊)。若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基地台1更於接收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通道品質資訊可藉由基地台1量測、接收使用者裝置2回報量測結果、或基於先前使用者裝置2之接收結果獲得。
另外,當下行資訊為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亦可對應至一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舉例而言,第一下行訊號DLS1可載有編號0之碼塊群組(即,CBG0),以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可載有編號1之碼塊群組(即,CBG1)故可針對個別群組進行獨立解碼。在此情況下,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此外,若基地台1基於HARQ的機制自使用者裝置2接收指示第
一下行訊號DLS1被錯誤地接收之確認訊息,則更根據通道品質資訊,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換言之,基地台1可基於通道品質資訊,選擇其他具有較好通道品質的服務源,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
另一方面,當下行資訊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時,第一下行訊號DLS1係一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一第二下行控制訊號。在此情況下,使用者裝置2可根據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結合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獲得下行控制資訊。
舉例而言,如第7圖所示,基地台1可調變並編碼一下行控制資訊,產生兩個控制資訊編碼(即,第一部份及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份與第二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編碼參數或不同編碼參數。隨後,基地台1使用一第一控制資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CCE0-CCE3傳送第一下行控制訊號,以夾帶第一部份,以及使用一第二控制資源集合C2中之控制通道單元CCE0-CCE3傳送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夾帶第二部分。當該等服務源為不同的傳收單元時,第一控制資源集合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與第二控制資源集合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可可配置成具有相同、部分重疊或不同的時頻域資源。
如此一來,基地台1如同使用聚合層級(Aggregation Level)為8的配置來傳送下行控制資訊,即第一控制資源集合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CCE0-CCE3與第二控制資源集合C2中之控制通道單元CCE0-CCE3等效於聚合層級為8的候選AL8CD1,以及第一控制資源集合C1中之控制通道單元
CCE4-CCE7與第二控制資源集合C2中之控制通道單元CCE4-CCE7可等效於聚合層級為8的候選AL8CD2。相較於習知技術將單一控制資訊傳送於單一控制資源集合之控制通道單元上,本發明透過不同服務源之控制資源集合的控制通道單元多工傳送下行控制資訊,可提供額外的多樣性增益(Diversity Gain),以增加可靠度。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如第8圖所示。於上行傳輸的情況下,使用者裝置2可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服務源來傳送上行訊號,以降低延遲。進一步言,基地台1產生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uplink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message)104,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類似地,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以告知使用者裝置有哪些服務源及其上行資源位置。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指示使用者裝置2如何透過些這服務源進行上行訊號之多工傳送。
使用者裝置2自基地台1接收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隨後,當使用者裝置2有上行資訊欲傳送時,則產生一第一上行訊號ULS1,以夾帶上行資訊。接著,使用者裝置2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一服務源,並藉由該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基地台1。因此,基地台1可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第一服務源,接收第一上行訊號ULS1。
如同先前所述,本發明之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傳收單元(例如: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或者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頻寬部分(在此即上行頻寬部分),故使用者裝置2可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其中之一,並藉由該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
舉例而言,服務源配置可指示各服務源之一週期性無線電資
源,且該等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係被配置成使其彼此間於一時間域上具有一偏移且具有不同的起始位置。如第9圖所示,第一服務源與第二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係彼此交錯在時域上具有偏移且具有不同起始位置。據此,使用者裝置2可因應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觸發傳送的時間點,根據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之該等起始位置,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可最快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之服務源,並於其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上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例如:以斜線表示之第二服務源之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
在一實施情境中,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可為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被配置傳送上行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Signal;UCI)的無線電資源,例如:被配置傳送排程要求(Scheduling Request;SR)的無線電資源。此外,於另一實施情境中,週期性無線電資源PRS亦可為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被配置傳送上行資料的上行非允諾(uplink grant-free)無線電資源。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如第8-9圖所示。於上行傳輸的情況下,使用者裝置2亦可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至少二服務源來傳送至少二上行訊號,以達到多工傳輸。如同前述說明,基地台1產生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其包含服務源配置及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以告知使用者裝置有哪些服務源及其上行資源位置。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指示使用者裝置2如何透過些這服務源進行上行訊號之多工傳送。
當基地台1允許使用者裝置2以多工方式傳送上行訊號時,使
用者裝置2可基於上行資訊,產生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隨後,使用者裝置2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一服務源及一第二服務源,分別藉由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第一上行訊號ULS1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
詳言之,上行資訊可為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或一上行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Signal;UCI)。當上行資訊為傳輸區塊時,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為傳送於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中的上行資料訊號,而當上行資訊為上行控制資訊時,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為傳送於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的上行控制訊號。
舉例而言,如第8圖所示,本發明之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傳收單元(例如: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故使用者裝置2可藉由傳收單元U1,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基地台1,以及藉由傳收單元U2,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基地台1。在此情況下,使用者裝置2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時頻域資源分別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傳收單元U1及傳收單元U2。
此外,使用者裝置2可使用一個時槽(slot)內的不同的時域資源,分別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傳收單元U1及傳收單元U2。當使用不同的時域資源的時候,使用者裝置2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傳收單元U1之時間區間與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傳收單元U2
之時間區間彼此不重疊。換言之,基地台1使用不同的空間位置來提供上行分時多工(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傳輸。
再者,使用者裝置2亦可基於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分處不同的空間位置,以波束成形技術,使用不同的波束分別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藉以達到空間多工。在此情況下,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之無線電資源可使用相同的時頻域資源,而基地台1之傳收單元U1、傳收單元U2亦以相應的波束接收來自不同方位的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
類似地,本發明之該等服務源可分別為不同的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故使用者裝置2亦可藉由不同的頻寬部分分別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舉例而言,如第11圖所示,使用者裝置2藉由頻寬部分BWP3,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基地台1之傳收單元U1,以及藉由頻寬部分BWP4,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基地台1之傳收單元U1。若使用者裝置2無法同時於不同頻寬部分上傳送上行訊號時,為了縮短傳輸延遲,則頻寬部分BWP3中用以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之無線電資源與頻寬部分BWP4中用以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之無線電資源兩者間於時域上具有一偏移,故使用者裝置2透過切換至不同的頻寬部分來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
如同前述,上行資訊可為傳輸區塊(TB),或上行控制資訊(UCI)。當上行資訊可為傳輸區塊時,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可對應至一相同或不同的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舉例而言,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可載有不同的冗餘版本,例如:第一上行
訊號ULS1可載有編號0之冗餘版本(即,RV0),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可載有編號1之冗餘版本(即,RV1)。再舉例而言,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可載有相同的冗餘版本,例如:第一上行訊號ULS1載有編號0的冗餘版本(即,RV0),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亦可載有編號0之冗餘版本(即,RV0)。據此,本發明可藉由結合多個傳輸源的冗餘版本獲得額外的編碼增益。
此外,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因此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會指示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之一第二時間區間。第一時間區間與第二時間區間可落於一時槽(slot)內,以滿足低延遲的需求。換言之,對於不同服務源,基地台1可配置於時域上具有相同或不同起始位置之無線電資源供使用者裝置2分別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
此外,使用者裝置2亦可基於HARQ的機制來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進一步言,使用者裝置2基於HARQ的機制,可先藉由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隨後,基於自基地台1所接收之一確認訊息,使用者裝置2判斷第一上行訊號ULS1是否正確地被接收。若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錯誤地接收,使用者裝置2更於接收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通道品質資訊可藉由基地台1量測、使用者裝置2量測回報或基於先前基地台1之接收結果,由基地台1產生後告知使用者裝置2。
另外,當下行資訊為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
亦可對應至一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舉例而言,第一上行訊號ULS1可載有編號0之碼塊群組(即,CBG0),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可載有編號1之碼塊群組(即,CBG1),故可因通道編碼而獲得額外的編碼增益。在此情況下,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此外,若使用者裝置2基於HARQ的機制自基地台1接收指示該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錯誤地接收之確認訊息,則更根據通道品質資訊,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重新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換言之,使用者裝置2可基於通道品質資訊,以其他具有較好通道品質的服務源,重新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
另一方面,當上行資訊為上行控制資訊(UCI)時,第一上行訊號ULS1係一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一第二上行控制訊號。在此情況下,基地台1可根據該上行傳輸參數設定,結合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以獲得上行控制資訊。
舉例而言,使用者裝置2可調變並編碼一上行控制資訊,產生兩個控制資訊編碼(即,第一部份及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份與第二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編碼參數或不同編碼參數。隨後,使用者裝置2使用第一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傳送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以夾帶第一部份,以及使用第二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傳送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以夾帶第二部分。第一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與第二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可配置成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符元長度(Symbol Length)。此外,當該等服務源為不同的傳收單元時,第一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與第二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可配置成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時
頻域資源。
如此一來,基地台1可結合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以獲得上行控制資訊。相較於習知技術將單一上行控制資訊傳送於單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上,本發明透過不同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傳送上行控制資訊,可提供額外的多樣性增益,以增加可靠度。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如第12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基地台1之示意圖。基地台1包含一收發器11以及一處理器13。處理器13電性連接至收發器11。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基地台1之其它元件,例如:儲存器、殼體、電源模組等與本發明較不相關的元件,皆於圖中省略而未繪示。
處理器13係包含設置於集中單元中及設置於各分布單元中的處理器。收發器11係包含設置於各已整合射頻單元之分布單元中之收發器或設置於各遠端射頻單元中之收發器,亦即包含設置於各傳收單元的收發器。處理器13可為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之其他計算裝置等各種組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基於前述實施例可瞭解「透過收發器11傳送及接收訊號」係指根據不同的實施情境,由相應之傳收單元的收發器傳送及接收訊號,以及「處理器13處理訊號、訊息、資訊」係指根據不同的實施情境,由相應之集中單元或分布單元的處理器處理訊號、訊息、資訊。
首先,對應至第一實施例,當有下行資訊欲傳送給使用者裝置2時,處理器13產生一下行接收指示訊息102,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傳送下行接收指示訊息102至使用者裝置2。隨後,處理器13基於下行資
訊,產生一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一第二下行訊號DLS2。第一下行訊號DLS1夾帶下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夾帶下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接著,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至使用者裝置2,以及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至使用者裝置2。
於一實施例中,下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冗餘版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可對應相同或不同的冗餘版本。
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透過收發器11自使用者裝置2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錯誤地接收。處理器13更於接收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收發器11,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下行訊號DLS2。
於一實施例中,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更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傳送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被傳送之一第二時間區間。第一時間區間與第二時間區間可落於一時槽(slot)內。
於一實施例中,該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更包含該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傳送之一第一傳輸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狀態及該第二下行訊號DLS2被傳送之第二傳輸配置指示狀態。
於一實施例中,下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碼塊群組。第一下行訊號DLS1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
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透過收發器11自使用者裝置2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第一下行訊號DLS1被錯誤地接收。處理器13更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收發器11,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下行訊號DLS1。
於一實施例中,收發器11設置於複數傳收單元中,以及等服務源分別為該等傳收單元。
於一實施例中,該等服務源係為不同的頻寬部分。
於一實施例中,下行資訊係一下行控制資訊。第一下行訊號DLS1係一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下行訊號DLS2係一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使該使用者裝置2根據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結合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獲得下行控制資訊。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亦請參考第12圖。不同於第四實施例之基地台1係對應至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係對應至第二實施例。首先,處理器13產生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接著,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傳輸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至使用者裝置2。隨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接收一第一上行訊號ULS1。
於一實施例中,服務源配置更指示各服務源之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處理器13係配置該等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使其彼此間於一時間域上具有一偏移且具有不同的起始位置。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透過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接收一第二上行訊號ULS2。於一實施
例中,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使用者裝置2基於一上行資訊所產生。第一上行訊號ULS1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之一實施例中,上行資訊係一上行控制資訊,第一上行訊號ULS1係一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一第二上行控制訊號。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係相關聯,即使用者裝置2可調變並編碼上行控制資訊,產生兩個控制資訊編碼(即,第一部份及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份與第二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編碼參數或不同編碼參數。處理器13更根據上行傳輸參數設定,結合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以獲得上行控制資訊。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如第13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2之示意圖。使用者裝置2包含一收發器21以及一處理器23。處理器23電性連接至收發器21。同樣地,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使用者裝置2之其它元件,例如:儲存器、殼體、電源模組等與本發明較不相關的元件,皆於圖中省略而未繪示。處理器23可為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之其他計算裝置。
首先,對應至第二實施例,處理器23自一基地台1接收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104,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處理器23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一服務源,並透過收發器21,藉由第一服務源,傳送一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基地台1。
於一實施例中,服務源配置更指示各服務源之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該等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係被配置成使其彼此間於一
時間域上具有一偏移且具有不同的起始位置。處理器23更根據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之該等起始位置,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第一服務源。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23更基於一上行資訊,產生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處理器23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二服務源,並透過收發器21,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第一上行訊號ULS1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夾帶上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換言之,處理器23透過收發器21分別藉由第一服務源及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上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冗餘版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可對應至相同或不同的冗餘版本。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23更透過收發器21自基地台1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錯誤地接收。處理器23更於接收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收發器21,藉由第二服務源,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更指示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之一第二時間區間。第一時間區間與第二時間區間可落於一時槽(slot)內。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該上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碼塊群組。第一上行訊號ULS1及第二上行訊號ULS2係可同時地被傳送,或者先後被傳送。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23更透過收發器21自基地台1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第一上行訊號ULS1被錯誤地接收。處理器23更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收發器21,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基地台1具有複數傳收單元,以及該等服務源分別為該等傳收單元。第一服務源係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傳收單元U1及第二服務源係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傳收單元U2。收發器21係使用一第一波束,傳送第一上行訊號ULS1至第一傳收單元U1,並使用一第二波束,傳送第二上行訊號ULS2至第二傳收單元U2。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該等服務源係為不同的頻寬部分。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基地台提供複數服務源,以透過該等服務源對傳輸區塊進行上下行多工傳輸,故可使得使用者裝置在有限的延遲時間內完成一可靠的傳輸區塊之傳送及接收,以滿足URLLC服務或其他需要低延遲的服務的要求。再者,本發明之傳輸機制亦可供使用者裝置選擇該等服務源中至少其中之一傳送上行訊號至基地台,以增加上行傳輸可靠性並降低上行傳輸延遲。此外,本發明透過不同服務源之控制通道單元的控制通道單元多工傳送下行控制資訊,以及透過不同服務源之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傳送上行控制資訊,可為上下行的控制訊號傳輸提供額外的多樣性增益,以增加可靠度。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
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U1、U2‧‧‧傳收單元
DLS1‧‧‧第一下行訊號
DLS2‧‧‧第二下行訊號
Claims (24)
-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執行下列操作:產生一下行接收指示訊息(downlink reception indication message),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下行接收指示訊息至一使用者裝置;基於一下行資訊,產生一第一下行訊號及一第二下行訊號,其中,該第一下行訊號夾帶該下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下行訊號夾帶該下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傳送該第一下行訊號至該使用者裝置;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傳送該第二下行訊號至該使用者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下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使用者裝置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該第一下行訊號被錯誤地接收,以及該處理器更於接收該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第二服務源,傳送該第二下行訊號。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更指示該第一下行訊號被傳送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該第二下行訊號被傳送之一第二時間區間,以及該第一時間區間與該第二時間區間落於一時槽(slot)內。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下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更包含該第一下行訊號被傳送之一第一傳輸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狀態及該第二下行訊號被傳送之第二傳輸配置指示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下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使用者裝置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該第一下行訊號被錯誤地接收,以及該處理器更於接收該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該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傳送該第一下行訊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收發器設置於複數傳收單元(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以及該等服務源分別為該等傳收單元。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等服務源係為不同的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下行資訊係一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以及該第一下行訊號係一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該第二下行訊號係一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使該使用者裝置根據該下 行訊號結合參數設定,結合該第一下行控制訊號及該第二下行控制訊號,以獲得該下行控制資訊。
-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執行下列操作:產生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uplink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message),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透過該收發器,傳輸該上行傳送指示訊息至一使用者裝置;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服務源,接收一第一上行訊號。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服務源,接收一第二上行訊號;其中,該第一上行訊號及該第二上行訊號係該使用者裝置基於一上行資訊所產生,該第一上行訊號夾帶該上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上行訊號夾帶該上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上行資訊係一上行控制資訊,該第一上行訊號係一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該第二上行訊號係一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且該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該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係相關聯,以及該處理器更根據該上行傳輸參數設定,結合該第一上行控制訊號及該第二上行控制訊號,以獲得該上行控制資訊。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服務源配置更指示各該服務源之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該處理器係配置該等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使其彼此間於一時間域上具有一偏移且具有不同的起始位置。
-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執行下列操作:自一基地台接收一上行傳送指示訊息(uplink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message),其包含一服務源配置及一上行傳輸參數設定,該服務源配置指示複數服務源;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一服務源;以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第一服務源,傳送一第一上行訊號至該基地台。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基於一上行資訊,產生該第一上行訊號及一第二上行訊號,以及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一第二服務源,並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第二服務源,傳送該第二上行訊號;其中,該第一上行訊號夾帶該上行資訊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上行訊號夾帶該上行資訊的一第二部分。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上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該第一上行訊號被錯誤地接收,以及該處 理器更於接收該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第二服務源,傳送該第二上行訊號。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上行傳輸參數設定更指示傳送該第一上行訊號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及傳送該第二上行訊號之一第二時間區間,以及該第一時間區間與該第二時間區間落於一時槽(slot)內。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上行資訊係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每一者對應至一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確認訊息,其指示該第一上行訊號被錯誤地接收,以及該處理器更於接收該確認訊息後,根據一通道品質資訊,透過該收發器,藉由該等服務源中之該第二服務源或另一服務源,傳送該第一上行訊號。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具有複數傳收單元,該等服務源分別為該等傳收單元,該第一服務源係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一傳收單元(TRP)及該第二服務源係該等服務源中之一第二傳收單元(TRP)以及該收發器係使用一第一波束,傳送該第一上行訊號至該第一傳收單元,並使用一第二波束,傳送該第二上行訊號至該第二傳收單元。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服務源係為不同的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服務源配置更指示各該服務源之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該等服務源之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係被配置成使其彼此間於一時間域上具有一偏移且具有不同的起始位置,該處理 器更根據該等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之該等起始位置,自該等服務源中,選擇該第一服務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651252P | 2018-04-01 | 2018-04-01 | |
US62/651,252 | 2018-04-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3225A TW201943225A (zh) | 2019-11-01 |
TWI689193B true TWI689193B (zh) | 2020-03-21 |
Family
ID=6805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0714A TWI689193B (zh) | 2018-04-01 | 2019-03-27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87962B2 (zh) |
CN (2) | CN114337975A (zh) |
TW (1) | TWI6891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37975A (zh) * | 2018-04-01 | 2022-04-12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用于行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及用户装置 |
US10998955B2 (en) * | 2019-03-06 | 2021-05-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based beam indication and signaling |
CN116458074A (zh) | 2020-08-07 | 2023-07-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多trp上基于单频网络的pdcch分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1977A (zh) * | 2010-11-08 | 2013-07-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多链路pdcp 子层进行多点hsdpa 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70332370A1 (en) * | 2016-05-13 | 2017-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for interruption due to carrier switching and carrier switching capability indication |
WO2017213461A1 (en) * | 2016-06-09 | 2017-1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
US20180091212A1 (en) * | 2016-09-29 | 2018-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23955B2 (en) * | 2005-08-22 | 2011-09-20 | Sony Corporation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ntro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68153B (zh) * | 2008-04-23 | 2012-02-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101641968B1 (ko) * | 2009-09-14 | 2016-07-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036533B2 (en) * | 2010-03-18 | 2015-05-19 | Acer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for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169753A2 (ko) * | 2011-06-06 | 2012-1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
EP2560448A1 (en) * | 2011-08-18 | 2013-02-20 | Fujitsu Limited | Scheduling request enabled uplink transmission |
US9144065B2 (en) * | 2011-12-16 | 2015-09-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
US20150071193A1 (en) * | 2012-03-07 | 2015-03-12 | Lg Electronics Inc.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CN103457710B (zh) * | 2012-06-01 | 2017-0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使能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4396326A (zh) * | 2012-09-21 | 2015-03-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
CN103179670B (zh) * | 2013-04-03 | 2016-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20160050667A1 (en) * | 2014-08-18 | 2016-02-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on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bands |
US10021677B2 (en) * | 2014-10-31 | 2018-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wo-stage PDCCH with DCI flag and DCI format size indicator |
US11202183B2 (en) * | 2015-06-25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uning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CN106559878B (zh) * | 2015-09-25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07612667A (zh) * | 2016-07-11 | 2018-01-19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用于行动通讯系统的大型基站、小型基站及用户装置 |
CN107809770B (zh) * | 2016-09-09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8633021B (zh) * | 2017-03-23 | 2024-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
CN116095854A (zh) * | 2017-06-27 | 2023-05-09 | 苹果公司 |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标识 |
CN107453857B (zh) * | 2017-08-14 | 2020-07-03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无调度上行传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
US11178012B2 (en) * | 2017-09-06 | 2021-11-16 | Apple Inc. | Configuration schemes for secondary cell, bandwidth part and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indexing |
US10716133B2 (en) * | 2017-09-08 | 2020-07-14 | Apple Inc. | Enhancement of performance of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
US11102765B2 (en) * | 2018-02-22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uplink grant-free/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US20190297603A1 (en) * | 2018-03-23 | 2019-09-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for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
CN114337975A (zh) * | 2018-04-01 | 2022-04-12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用于行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及用户装置 |
WO2019216599A1 (ko) * | 2018-05-11 | 2019-11-1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고신뢰 및 저지연 통신을 위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
BR112021017260A2 (pt) * | 2019-06-12 | 2021-12-2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para processar informações, dispositivo terminal, dispositivo de rede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
-
2019
- 2019-03-27 CN CN202210008843.0A patent/CN114337975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3-27 TW TW108110714A patent/TWI689193B/zh active
- 2019-03-27 CN CN201910237387.5A patent/CN11035106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31 US US16/371,033 patent/US11387962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26 US US17/159,139 patent/US2021021853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1977A (zh) * | 2010-11-08 | 2013-07-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多链路pdcp 子层进行多点hsdpa 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70332370A1 (en) * | 2016-05-13 | 2017-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for interruption due to carrier switching and carrier switching capability indication |
WO2017213461A1 (en) * | 2016-06-09 | 2017-1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
US20180091212A1 (en) * | 2016-09-29 | 2018-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51061B (zh) | 2022-02-18 |
CN114337975A (zh) | 2022-04-12 |
TW201943225A (zh) | 2019-11-01 |
US20190305909A1 (en) | 2019-10-03 |
CN110351061A (zh) | 2019-10-18 |
US20210218533A1 (en) | 2021-07-15 |
US11387962B2 (en)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7764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71024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9478971B (zh) | 用于报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的方法及其设备 | |
US1187056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706517B2 (en) | Position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RU2573230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остояния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 |
US1204155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05786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10932820B (zh) | 发送和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
CN111200871B (zh) |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TWI780133B (zh) | 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 |
CN114844608A (zh) | 多传输节点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TWI689193B (zh)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 |
US10972169B2 (en) | Method for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US11943065B2 (en) | Techniques for reliab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 |
KR20130134851A (ko) | 기지국간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005512B (zh) | 反馈信令的功率控制 | |
WO2018202193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20240023098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 |
EP4087167A1 (en) | Physica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 |
KR20240090794A (ko) | 전송 설정 지시 결정 방법, 장치, 단말 및 저장 매체(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KR20190117290A (ko)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스케줄링 및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EP4243312A2 (en) | Harq-ack handling with multiple pucch in multi-trp transmission in nr | |
US11108527B2 (en) | CQI codepoint reinterpretation | |
KR2022005179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승인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