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371B - 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的網路啟始重選擇 - Google Patents
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的網路啟始重選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4371B TWI684371B TW107110062A TW107110062A TWI684371B TW I684371 B TWI684371 B TW I684371B TW 107110062 A TW107110062 A TW 107110062A TW 107110062 A TW107110062 A TW 107110062A TW I684371 B TWI684371 B TW I68437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wireless device
- network node
- new
- downlink data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42 quality metric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90074 Homo sapiens Small nuclear protein PRAC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4766 Small nuclear protein PRAC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旦gNB TX波束與無線裝置RX波束由於無線裝置之移動/旋轉而開始變得不對準,便引入一網路啟始過程以更新一SS-BPL。當gNB量測並判定應執行該SS-BPL之一重建時,該gNB將一觸發信號發射至該無線裝置以更新該SS-BPL。在一項實施例中,該觸發信號可啟始由該無線裝置進行之一新SS區塊量測,且啟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發射(例如,一PRACH發射)以將新的較佳SS區塊及因此一新SS-BPL指示給該gNB。在另一實施例中,該gNB為該無線裝置判定一新SS區塊且在來自gNB之一訊息中將由該gNB選定之一SS區塊直接指示給無線裝置以在後續發射中用於SS-BPL。
Description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網路,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基於空間準共位假定而選擇/重選擇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
在由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開發之第5代(5G)或下一代無線電(NR)系統中,空間準共位(QCL)已作為一新概念而被引入。若兩個所接收到參考信號之接收空間特性相同或類似,則可以說自一發射器(例如,基地台)發射之該兩個參考信號在一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備(UE)或無線終端)處係空間準共位的。因此,一空間QCL使兩個參考信號關於潛在空間特性相關聯。空間特性可係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主到達角(AoA)、信號之接收角分散、空間相關性或擷取空間特性之任何其他參數或定義。此等空間特性可定義一波束方向。
術語「天線埠」有時與術語「參考信號」同義地使用及/或替代術語「參考信號」而使用以闡述一發射,尤其係在空間QCL之內容脈絡中。因此,兩個參考信號有時被等效地標示為兩個不同天線埠。亦即,一QCL假定可使兩個天線埠而非兩個參考信號相關聯:若自一5G或NR節點B(gNB)發射之兩個天線埠在無線裝置處係空間準共位的,則無線裝置可利
用此關係且使用相同接收(RX)波束成形權重來接收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兩者。
當無線裝置使用類比波束成形時,空間QCL之使用尤為重要,此乃因無線裝置必須在接收信號之前獲悉在何處引導該類比波束。在數位波束成形中,無線裝置不必在接收信號之前獲悉所接收信號之方向,此乃因無線裝置可在基頻階段應用各種預編碼權重以對信號進行解碼。因此,已針對NR提出,去往無線裝置之gNB信號(亦即,一特定先前所發射通道狀態資訊(CSI)-參考信號(RS)資源或CSI-RS天線埠)分別與實體下行鏈路通道(PDSCH)發射及PDSCH解調變參考信號(DMRS)發射係空間準共位的。在具有此資訊之情況下,無線裝置可使用與其在接收先前CSI-RS資源或天線埠時所使用之類比波束相同之類比波束來用於PDSCH接收。換言之,關於潛在空間特性,一空間QCL假定形成於下行鏈路(DL)CSI-RS或CSI-RS天線埠分別與PDSCH或PDSCH DMRS發射之間。
空間QCL框架亦可擴展至適用於自無線裝置之發射。在此情形中,自無線裝置發射之信號與無線裝置所接收到之一信號之一先前接收係空間準共位的。因此,潛在QCL假定使無線裝置所接收到之DL信號與自無線裝置發送之一上行鏈路(UL)信號關於潛在空間特性相關。若無線裝置將此假定用於發射,則意味著無線裝置正在以與先前用於接收一信號之RX波束相同或類似之一類比TX波束發射一上行鏈路信號。在此情形中,自gNB發射之第一RS被稱為在無線裝置處與自無線裝置發射至gNB之一第二RS空間準共位。此空間QCL假定在gNB使用類比波束成形之情形中係有用的,此乃因gNB由此獲悉自哪一方向預期來自無線裝置之一發射,且可因此在實際接收之前調整其波束方向。
在3GPP NR標準化中,已為一波束故障恢復機制提供支援以自一波束故障中恢復過來。在一項實例中,波束故障恢復過程係:一旦無線裝置(例如)藉由基於對一參考信號(例如,CSI-RS)之量測而推測出無線裝置與gNB之間的鏈路品質不足以接收PDCCH而偵測到無線裝置不可達,無線裝置便會啟始之一層1/層2(L1/L2)機制。無線裝置量測自gNB接收到之CSI-RS之一信號強度且將所需SINR考慮在內而推測PDCCH品質以可靠地偵測PDCCH。
在無線裝置偵測到一波束故障事件之後,無線裝置自gNB收聽同步信號(SS)區塊發射(通常,SS區塊係以一波束掃描方式被發射)以判定一較佳gNB TX波束。然後,無線裝置以與其用於接收SS區塊RX波束相同(較佳)之TX波束來發射一波束恢復信號(例如,類似於經由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發射之一前導信號)。波束恢復信號通知網路已發生一波束故障。
如上文所闡述,在PRACH或波束恢復過程期間,gNB與無線裝置一起建立在本文中被標示為SS-BPL之一第一波束對鏈路。為了使用此BPL來接收或發射信號,無線裝置假定與先前較佳且所偵測到之SS區塊之空間QCL關聯。
上文所闡述之波束故障恢復過程之一問題係,在無線裝置變得不可達時才會被啟始。另一缺點係恢復過程由無線裝置啟始,且因此不能由網路預測到。由於無線裝置使用與無線裝置進行初始系統存取嘗試時可能相同之PRACH資源,因此波束故障恢復機制需要與嘗試初始存取之其他無線裝置競爭,此在高負荷情境中可能成為一問題且可能導致可存取性關鍵效能指示符(KPI)之降級。另一問題係在波束故障恢復過程之後如何重建
一新SS-BPL。
本發明之一目標係解決先前技術中之問題中之至少一者。此目標係由獨立技術方案達成。在附屬技術方案中闡述有利實施例。
根據一項態樣,提供一種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一網路節點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一無線裝置。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判定自該無線裝置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及基於該上行鏈路信號之該品質而啟始一重選擇過程以根據該空間QCL假定而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節點。該網路節點包括:介面電路,其用於將信號發射至由該網路節點服務之一無線裝置且自該無線裝置接收信號;及一處理電路,其經組態以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該無線裝置。該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態以:判定自該無線裝置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且基於該上行鏈路信號之該品質而啟始一重選擇過程以根據該空間QCL假定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一無線裝置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的步驟。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自該網路節點接收一觸發信號;及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無線裝置。該無線裝置包括:一介面電路,其用於將信號發射至一網路節點且自該一網路節點接收信號;及一處理電路,其經組態以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該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態以自該網路節點接收一觸發信號;且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無線裝置。該無線裝置經組態以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該無線裝置進一步經組態以自該網路節點接收一觸發信號;且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更新該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本發明亦關於包括軟體程式碼或指令之部分之電腦程式,以便在由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之一網路節點中或在一無線裝置中之一處理電路操作時實施如上文所闡述之方法。該等電腦程式可儲存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本發明亦關於含有該等電腦程式之載體,其中該等載體係一電子信號、光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一者。
10‧‧‧網路節點/基地台
20‧‧‧無線裝置
25‧‧‧第一波束對鏈路/波束對鏈路
30‧‧‧第二波束對鏈路/波束對鏈路
100‧‧‧例示性方法/方法
110‧‧‧方塊
120‧‧‧方塊
130‧‧‧方塊
200‧‧‧例示性方法/方法
210‧‧‧方塊
220‧‧‧方塊
230‧‧‧方塊
700‧‧‧網路節點
710‧‧‧處理電路
715‧‧‧選擇單元
720‧‧‧品質判定單元
725‧‧‧重選擇單元
730‧‧‧記憶體
735‧‧‧電腦程式
740‧‧‧介面電路
745‧‧‧網路介面電路
800‧‧‧無線裝置
810‧‧‧處理電路
815‧‧‧選擇單元
820‧‧‧重選擇單元
830‧‧‧記憶體
835‧‧‧電腦程式
840‧‧‧介面電路
845‧‧‧射頻介面電路
850‧‧‧天線
在以下內容中,將參考圖中所圖解說明之例示性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其中:圖1圖解說明用於一gNB與一無線裝置之間的通信之波束對鏈路,圖2圖解說明使得無線裝置能夠偵測一較佳SS區塊之一波束掃描過程,
圖3圖解說明用以分別藉由一網路節點及一無線裝置來重對準一波束對鏈路以選擇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之一重選擇過程,圖4圖解說明用以分別藉由一網路節點及一無線裝置來重對準一波束對鏈路以選擇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之另一重選擇過程,圖5圖解說明由一網路節點實施以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之一例示性方法,圖6圖解說明由一無線裝置實施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之一例示性方法,圖7圖解說明經組態以回應於偵測到波束對不對準而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之一例示性網路節點,且圖8圖解說明經組態以回應於來自一伺服網路節點之一觸發信號而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之一例示性無線裝置。
在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中,一旦gNB TX波束與無線裝置RX波束由於無線裝置之移動/旋轉而開始變得不對準,便引入一網路啟始過程以更新SS-BPL。在初始存取之後,一SS-BPL得以建立,gNB選擇一發射器組態以發射資料信號(例如,PDCCH及/或PDSCH信號),且無線裝置選擇一對應接收器組態以接收該等資料信號。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分別判定發射波束及接收波束之空間方向且進行對準,此乃因gNB及無線裝置基於相同空間QCL假定而選擇其各別組態。當gNB量測且判定應執行SS-BPL之一重建時,gNB將一觸發信號發射至無線裝置以更新SS-BPL。在一項實施例中,觸發信號可啟始由無線裝置進行之一新SS區塊量測且啟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發射(例如,一PRACH發射)以將新的較佳SS區塊及因此一新
SS-BPL指示給gNB。在另一實施例中,gNB為無線裝置判定一新SS區塊且在來自gNB之一訊息中將由gNB選定之一SS區塊直接指示給無線裝置以在後續發射中用於SS-BPL。
無線裝置可假定與SS-BPL相關聯之SS區塊在無線裝置側上與後續信號接收(諸如,PDCCH發射及PDCCH解調變參考信號(DMRS))係空間QCL。無線裝置應發射後續信號(諸如,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及相關聯DMRS),使得此等所發射信號與SS區塊係空間QCL。
重選擇過程可係由無線裝置輔助且由gNB控制的,或完全由gNB控制。在無線裝置輔助且gNB控制型解決方案中,gNB藉由無線裝置觸發與波束故障恢復機制類似之行動。在沒有無線裝置輔助之gNB控制型解決方案中,gNB將無線裝置應使用哪一SS區塊作為SS-BPL直接且明確地指示給無線裝置。重建過程係由網路啟始,較佳地在波束鏈路故障之前發生。
SS-BPL重選擇過程提供以下益處/優勢:
‧至少用於發射共同或群組共同PDCCH之SS-BPL係始終可用的,因此無線裝置係始終可達的,甚至在其移動/旋轉時亦如此。不用等到鏈路發生故障,gNB可採取先發性行動來保持SS-BPL對準。此確保更強健系統效能且改良等待時間。
‧重選擇過程係由網路控制,使得重選擇命令可被安排在一適當時間處,從而為網路提供跨越若干經組態PRACH場景使PRACH負荷平滑之能力。
‧具有一網路控制型過程允許具備比一無線裝置啟始過程更大之無線電資源可預測性。
現在參考圖式,將在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下一代無線電(NR)無線通信網路之內容脈絡中闡述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及設備並不限於在NR網路中之使用,而亦可用於根據其中使用空間QCL假定之5G標準及其他標準操作之無線通信網路。
圖1圖解說明在一NR網路中一gNB 10與一無線裝置20之間的通信。gNB 10經由下行鏈路將一SS區塊發射至無線裝置20。無線裝置20按照一空間QCL假定經由上行鏈路發射與SS區塊相關聯之PRACH信號以形成一第一BPL 25。在一項實施例中,無線裝置20自兩個或多於兩個不同SS區塊當中偵測一較佳SS區塊且經由用於接收較佳SS區塊之相同波束將PRACH信號發射至gNB 10。在自無線裝置接收到PRACH信號之後,gNB 10獲悉較佳SS區塊及發射較佳SS區塊之波束。此後,gNB 10經由按照一第二空間QCL假定相關聯之PSCCH或PDSCH發射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以形成一第二BPL 30。gNB 10與無線裝置20應用相同之空間QCL假定。因此,無線裝置20預期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使用者資料或控制信號)將經由與用於發射PRACH信號相同之波束或沿相同之波束方向發射。
在一項實施例中,SS區塊包括一第一參考信號(RS)。SS區塊可由無線裝置20使用以達成若干目的,諸如初始存取、自一波束鏈路故障(例如,當前使用之波束對鏈路之阻隔)中恢復及用於小區之間的空閒模式移動性。在一項實施例中,SS區塊包括主要同步信號(PSS)、次要同步信號(SSS)、實體廣播通道(PBCH)且可能包括一第三級同步信號(TSS)。在一項實施例中,SS區塊橫跨4個正交頻分多工(OFDM)符號,然而SS區塊可橫跨更大數目個或更少數目個OFDM符號。
可沿不同波束成形方向發射多個SS區塊,且因此每一SS區塊皆可受益於一波束之天線增益。缺點係多個SS區塊需要4個OFDM符號之多倍以用於利用此等波束來覆蓋整個gNB區域。較窄波束提供每波束較佳覆蓋範圍,但代價係以較大額外負荷來發射SS區塊。因此,覆蓋範圍與額外負荷之間存在一折衷。通常,SS區塊波束比用於資料發射之波束寬。後者可係極窄的以提供極高天線增益以便在接收器處將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最大化。
返回參考圖1,無線裝置20將一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信號及/或一波束恢復信號(其可係PRACH信號之一形式)發射至gNB 10,以便使無線裝置與伺服小區建立同步性(例如,初始存取、空閒模式移動性等)或重建一波束對鏈路(亦即,波束恢復)。PRACH信號或恢復信號可被視為一第二RS。當無線裝置20發射PRACH或波束恢復信號(第二RS)時,應假定所發射PRACH/波束恢復信號在無線裝置側處與屬多個經波束成形SS區塊當中之一較佳且所偵測到SS區塊(第一RS)之所接收RS係空間QCL。因此,無線裝置20以與用於接收SS區塊之波束相同之波束來發射PRACH/波束恢復信號。此關係在網路側上引入可預測性,此乃因無線裝置20用於發射之波束係已知的,且gNB 10可使用與其用於發射SS區塊之發射(TX)波束相同之接收(RX)波束來接收PRACH。因此,對於每一SS區塊而言,存在相關聯PRACH資源。另一選擇係,可在較佳SS區塊內之PBCH中指示將使用哪一PRACH資源。
gNB 10沿下行鏈路方向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無線裝置20。下行鏈路資料信號可包括攜載使用者資料之資料信號或攜載控制資訊之資料信號。下行鏈路資料信號可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或
PDSCH來發射。在一項實施例中,假定經由一PDCCH或PDSCH之資料信號之發射應與較佳SS區塊之發射係空間共位的。此所假定空間共位關係在SS區塊與資料信號之間形成一第二波束對鏈路30。
利用用於PRACH、PDCCH及PDSCH之BPL 25、30及空間QCL假定,gNB 10與無線裝置20可在無明確信令之情況下自動地建立一粗略波束對鏈路(BPL)關係,該關係可用於達成若干目的(諸如,在共同搜尋空間或群組共同搜尋空間中自gNB 10接收PDCCH發射)直至有進一步通知為止。
在一項實施例中,安排中資訊可由gNB 10經由共同搜尋空間PDCCH發射以安排去往無線裝置20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SCH)發射,安排中資訊含有用於一無線裝置20特有搜尋空間及用於CSI-RS資源之組態的組態資訊以用於CSI及/或波束管理量測。為了接收攜載此組態資訊之PDSCH,無線裝置20可假定與PDSCH(第二RS)相關聯之DMRS與先前所偵測到SS區塊(第一RS)係空間QCL的,使得其可對其RX波束進行組態以用於接收。因此,無線裝置20應在接收共同搜尋空間PDCCH時,以與在其接收較佳SS區塊時其調諧RX波束相同之方式來調諧其類比波束。
使用不同QCL假定之一不同波束對鏈路(BPL)可用於接收裝置特有搜尋空間中之PDCCH。在此情形中,裝置特有搜尋空間中之PDCCH可用於達成安排攜載使用者資料之PDSCH發射及PUSCH發射之目的。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gNB 10及無線裝置20各自具有在一空間QCL假定下的用於一DL SS區塊及一UL PRACH信號之一已建立BPL。BPL係在gNB 10已接收到PRACH信號時被建立。BPL包含gNB 10的用於DL發射(發射波束)及UL接收(接收波束)之一波束以及無線裝置20的用於UL發射(發射波束)及DL接收(接收波束)之一波束。換言之,無線裝置20及gNB
10之發射波束及接收波束分別相同或類似。在此方面,一發射或接收波束可與無線裝置20或gNB 10所使用以分別發送或接收此波束之一特定發射器組態或接收器組態相關聯。一發射器組態可以發射波束成形權重為特徵,且一接收器組態可以接收波束成形權重為特徵。注意,發射波束成形權重定義用於經由波束發射一信號之一預編碼器。相比而言,處理一所接收信號可不使用一預編碼器。
圖2圖解說明在一項實施例中如何建立BPL之一項實例。gNB 10週期性地發射一系列(叢集)L SS區塊,其中在3GPP NR中已確定每一SS區塊由PSS、SSS、PBCH及可能一TSS組成。SS區塊將可能橫跨4個OFDM符號,然而此在3GPP NR中未被確定。可沿不同波束成形方向發射多個SS區塊,且因此每一SS區塊皆可受益於一波束之天線增益。換言之,gNB 10使用不同L波束來適時地發送不同L SS區塊。SS區塊與發射波束之間的映射係一個一對一映射。由於gNB 10對每一SS區塊施加波束成形,因此其知曉每一所使用發射波束與對應SS區塊之間的關聯。結果係多個SS區塊需要4個OFDM符號之多倍以用於利用此等波束來覆蓋整個gNB 10區域。波束愈窄,每波束之覆蓋範圍愈好,但來自發射SS區塊之額外負荷卻愈大。因此,在覆蓋範圍與額外負荷之間存在一折衷。
無線裝置20使用經波束掃描SS區塊發射來執行初始系統存取,如圖1之左側所展示。無線裝置20基於(例如)所量測信號強度而選擇一較佳SS波束。無線裝置20應假定,用於初始存取之PRACH信號與屬較佳且所偵測到SS區塊之RS係空間準共位的。此意味著無線裝置20與其用於接收較佳SS區塊之波束相同之波束來發射PRACH信號。然後,網路可使用與其用於發射無線裝置20所偵測到之SS區塊之波束相同之波束來接收PRACH。
在此RACH/波束恢復過程及相關聯QCL假定下,gNB 10與無線裝置20因此建立一粗略波束對鏈路(BPL),該粗略波束對鏈路自現在起可用於達成若干目的(諸如,接收自gNB 10或TRP發射之共同搜尋空間或群組共同搜尋空間PDCCH)直至有進一步通知為止。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無線裝置20假定與先前較佳且所偵測到SS區塊係QCL相關聯的一波束對鏈路(BPL),無線裝置20已針對先前較佳且所偵測到SS區塊而發射一相關聯PRACH資源。使用QCL建立的與一SS區塊相關之此BPL被稱為SS-BPL。
SS區塊波束係靜態的。靜態SS區塊波束之一問題係,當無線裝置20移動或當通道發生變化時較佳SS區塊變得過期。因此,與SS-BPL相關聯之gNB TX/RX波束及無線裝置20 RX/TX波束可由於無線裝置20移動、旋轉或通道阻隔而變得不對準。若不對準(亦即,指向誤差)係顯著的,則無線裝置20處之信號接收可發生降級。更槽糕的是,可能出現一波束鏈路故障,在此情形中網路不能使PDCCH到達無線裝置20。
由於無線裝置20移動及/或旋轉,因此與SS-BPL相關聯之gNB 10TX/RX波束及無線裝置20 RX/TX波束可變得不對準(指向誤差)。若無線裝置20與gNB 10之間的通道被至少部分地阻隔,則可發生此不對準。在此等情形中,無線裝置20處之信號接收可隨著指向誤差增大而開始降級。在本發明中,此問題由用以重選擇(重對準)SS-BPL(已更新或已重對準BPL)之一網路啟始過程解決。該過程可係無線裝置輔助且gNB 10控制,或完全由gNB 10控制。
在波束故障恢復過程中,無線裝置20在連結至SS-BPL之一資源中發射一類PRAC信號。此意味著,無線裝置20將使用與其用於接收較佳SS區
塊之RX波束相同之TX波束來達成此PRACH發射,且然後gNB 10獲悉使用哪一RX波束來接收波束故障信號,此乃因每一PRACH資源連結至一SS區塊,而SS區塊係以來自gNB 10之一特定已知TX波束發射。與以下實施例相比,波束故障恢復之觸發係由無線裝置20啟始。
圖3揭示一網路控制且無線裝置20輔助之實施例。gNB 10偵測到BPL正變得不對準(步驟1),且將一觸發信號發送至無線裝置20(步驟2)以觸發類似於波束故障恢復機制及初始存取過程之一重選擇過程。觸發信號可以一PDCCH命令或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來發送。在此重選擇過程中,gNB 10以如先前所闡述之一波束掃描方式發射SS區塊(步驟3)。回應於觸發信號,無線裝置20偵測一較佳SS區塊(步驟4)且經由PRACH發射與一前導信號相似之一重選擇信號(步驟5)。PRACH或一類PRACH信號可已由較高層(諸如,RRC信令)組態。在一項實施例中,每一PRACH資源與一SS區塊相關聯,因此當接收到PRACH資源時,網路可獲悉無線裝置20現在偏好哪一SS區塊。
在一個替代方案(Alt1)中,無線裝置20可連續地量測多個SS區塊以監測所接收到之功率或品質,且將使用較佳SS區塊(亦即,其信號以最高信號強度被接收到之SS區塊)以導出在無線裝置20被gNB 10觸發處時使用之PRACH資源。
在一第二替代方案(Alt2)中,無線裝置20在自gNB 10接收到觸發時將對多個SS區塊啟始一系列量測,判定一新的較佳SS區塊,且在一所定義時間處,對應於較佳SS區塊而發射PRACH資源中之PRACH。在重選擇信號經由PRACH被發射之後,無線裝置20及gNB 10分別更新用於判定接收器組態及發射器組態(方塊6及7)之SS-BPL。最終結果係SS-BPL重對準
(步驟8)。
然後,gNB 10在其上偵測到波束恢復信號之任何RX波束變成與已恢復SS-BPL相關聯之新gNB 10TX/RX波束。同樣地,無線裝置20記住其接收SS之波束,且此波束變成與SS-BPL相關聯之新無線裝置20 RX/TX波束。透過此程序,SS-BPL得以重建。
圖4揭示一網路控制且沒有無線裝置輔助之實施例。gNB 10偵測到SS-BPL係不對準的,且發射如先前所闡述之觸發信號以觸發重選擇過程(步驟1及步驟2)。在此實施例中,gNB 10基於對來自無線裝置之上行鏈路信號之量測而判定較佳SS區塊,並將無線裝置20應使用哪一新SS區塊作為SS-BPL來替代當前SS區塊直接且明確地指示給無線裝置20。可使用層1信令(諸如,PDCCH或PDSCH信令)或使用更高層信令(諸如,RRC信令)來執行此指示。在圖4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gNB 10在觸發信號中將一SS區塊索引發送至無線裝置20。gNB 10更新SS-BPL以使用新的較佳SS區塊(步驟4)。回應於觸發信號,無線裝置20量測所指示SS區塊以更新SS-BPL(步驟5及步驟6)且重組態或調諧其RX波束。亦即,無線裝置假定在無線裝置側上所指示SS區塊與(例如)後續PDCCH發射係空間準共位的。最終結果係SS-BPL之一重對準(步驟7)。
當在以下情形時此操作模式在以下情形中有用:自無線裝置20至gNB 10之上行鏈路信號用於量測,使得gNB 10可獲悉每一潛在SS-BPL之品質,其中可將一命令直接發送至無線裝置20以切換至另一SS區塊來作為SS-BPL。一UL信號之一項實例可係一探測參考信號(SRS)。藉由嘗試與用於發射SS區塊之波束相匹配之一組接收波束,gNB 10可基於(例如)信號強度而判定哪一潛在SS-BPL係較佳的。
與由無線裝置20啟始之習用波束故障過程相比,根據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之重選擇過程係由網路在發生波束鏈路故障之前啟始。此確保了SS-BPL之連續可用性及品質。注意,網路控制型波束重選擇與無線裝置啟始型波束重選擇並不相互排斥;其等可一起使用。換言之,除了波束鏈路故障恢復過程之外,所闡述邏輯亦可用於無線裝置20及gNB 10中之新BPL之選擇,其中波束鏈路故障恢復過程係一「安全網」以防突然發生在足夠長時間中不可由gNB 10偵測到以採取先發性行動之波束鏈路故障。
圖3及圖4之實施例中之過程係由網路(舉例而言,由在PDCCH共同搜尋空間中發射一PDCCH命令之gNB 10)觸發。PDCCH命令通知無線裝置20開始如上文所闡述之重選擇程序。gNB 10可使用各種方法來偵測到SS-BPL正變得不對準,例如基於可被假定為與SS-block空間準共位之UL信號之接收。
圖3及圖4之實施例中之過程開始於gNB 10偵測到SS-BPL開始降級至低於一特定臨限值。舉例而言,可基於被假定為與SS區塊空間準共位之UL信號而量測SS-BPL。舉例而言,此UL信號可係PUCCH(及其相關聯之DMRS)(分別係短PUCCH或長PUCCH)。gNB 10可使用參考信號來估計SS-BPL(例如,SINR)之一品質度量,且隨時間追蹤此品質度量以偵測品質是否開始下降至低於臨限值。一短PUCCH係指在時槽之末端處在一時槽(由在時域中7或14個符號且在頻域中12的倍數個載波形成)中發射且攜載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之一小有效負載的一UL控制通道。一長PUCCH係關於在時槽中經由多個OFDM符號發射且攜載一較大UCI有效負載之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在鏈路變得嚴重降級之前,gNB 10明確地發信號指示無線裝置20開
始重選擇過程。舉例而言,重選擇指示可係透過在PDCCH共同搜尋空間中發射之一PDCCH中之一PDCCH命令。此在圖1之右側以及圖3及圖4中加以圖解說明。
舉例而言,在圖3之實施例中,當無線裝置20接收到PDCCH命令時,其在上文所闡述之初始存取過程中執行類似於PRACH發射之一程序。具體而言,無線裝置20基於(例如)所量測信號強度而選擇一較佳SS區塊波束,或者若無線裝置20已具有此等量測(如與圖3之實施例相關之替代方案(Alt1)),則其依據可用量測而選擇一較佳SS區塊。此波束很可能不同於先前波束,此乃因所量測鏈路品質正開始降級。無線裝置20發射一「重選擇信號」,例如僅與由網路指示之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RNTI)相關聯之一類PRACH信號。無線裝置20使用與其用於接收較佳SS區塊之波束相同之波束來發射重選擇信號。然後,gNB 10可使用與其用於發射無線裝置20所偵測到之SS區塊之波束相同之波束來接收重選擇信號。當網路偵測到來自無線裝置20之重選擇信號時,其獲悉哪一無線裝置20發射了該重選擇信號,且因此其能夠追蹤到彼無線裝置20之已更新(已重對準)SS-BPL。以此方式,SS-BPL至少對於共同或群組共同PDCCH之發射而言係始終可用的。因此,無線裝置20係始終可達的,甚至在其移動/旋轉時亦如此。在共同空間PDCCH上之此可用性確保強健系統效能,且與僅依賴於只有在波束對鏈路發生故障時才被執行之一波束恢復過程相比改良等待時間。
圖5圖解說明由一gNB 10或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其他網路節點實施之一例示性方法100。gNB 10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無線裝置20(方塊110)。此後,網路節點10判定自無線裝置2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方
塊120)。基於上行鏈路信號之品質,gNB 10根據空間QCL假定而啟始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下行鏈路資料信號(方塊130)。
在一項實施例中,gNB 10藉由以下方式選擇初始發射器組態:將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沿不同空間方向發送至無線裝置,經由一隨機存取通道而自無線裝置接收一隨機存取信號,該隨機存取信號指示一較佳同步信號,且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初始發射器組態。
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100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觸發信號而自無線裝置接收一重選擇信號,該重選擇信號指示一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及基於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
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100進一步包括:量測由無線裝置經由一上行鏈路通道發射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及基於對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量測而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
圖6圖解說明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一無線裝置20實施之一例示性方法200。無線裝置20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方塊210)。在選擇初始接收器組態之後,無線裝置20自網路節點接收一觸發信號(方塊220)。回應於觸發信號,無線裝置20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在一項實施例中,無線裝置20藉由以下方式選擇初始接收器組態:接收由網路節點沿不同空間方向發射之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選擇該等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中之一較佳信號,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初始接收器組態;且經由一隨機存取通道將一隨機存取信號
發送至網路節點,該隨機存取信號指示較佳同步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200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觸發信號而偵測由網路節點沿不同空間方向發射之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中之一新的較佳信號;及基於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發射與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之發射係準共位之空間QCL假定而選擇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200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觸發信號而自網路節點接收一新的較佳同步信號之一指示;偵測網路節點所指示之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及基於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發射與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之發射係準共位之空間QCL假定而選擇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網路節點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圖7圖解說明經組態以實施本文中所闡述之重選擇過程之一網路節點700之主要功能組件。網路節點700包括一處理電路710、一記憶體730及一介面電路740。介面電路740包含一波束成形器電路745,網路介面電路745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750,用以達成與核心網路中之其他網路節點之通信及與無線接取網路(RAN)中之基地台10之通信。
處理電路710控制網路節點700之操作。處理電路710可包括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硬體、韌體或上述各項之一組合。處理電路710可包含:一選擇單元715,其用以選擇初始發射器組態;一品質判定單元720,其用以量測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及一重選擇單元725,其用以在如本文中所闡述之重選擇過程期間重選擇發射器組態。處理電路710經組態以執行如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及過程,包含圖2至圖4中所展示之方法。
記憶體730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以用於儲存處理電路
710用於操作所需之電腦程式碼及資料。記憶體730可包括用於儲存資料之任何有形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包含電子資料儲存裝置、磁性資料儲存裝置、光學資料儲存裝置、電磁資料儲存裝置或半導體資料儲存裝置。記憶體730儲存一電腦程式735,電腦程式735包括對處理電路710進行組態以實施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及過程之可執行指令。通常,電腦程式指令及組態資訊儲存於一非揮發性記憶體中,諸如一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在操作期間所產生之臨時資料可儲存於一揮發性記憶體中,諸如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於對如本文中所闡述之處理電路710進行組態之一電腦程式735可儲存於一抽取式記憶體中,諸如一可攜式光碟、可攜式數位視訊光碟或其他抽取式媒體。電腦程式735亦可包含於一載體中,諸如一電子信號、光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圖8圖解說明經組態以實施如本文中所闡述之組態方法之無線裝置800之主要功能組件。無線裝置800包括一處理電路810、一記憶體830及一介面電路840。介面電路840包含耦合至一或多個天線850之一射頻(RF)介面電路845。RF介面電路845包括經由一無線通信通道與基地台10進行通信所需之射頻(RF)組件。通常,RF組件包含經調試以用於根據3G、4G或5G標準或其他無線電接取技術(RAT)進行通信之一發射器及接收器。
處理電路810處理發射至無線裝置800或由無線裝置800接收到之信號。此處理包含對所發射信號進行編碼及調變以及對所接收到信號進行解調變及解碼。處理電路810可包括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硬體、韌體或上述各項之一組合。在一項實施例中,處理電路810可包含:一選擇單元815,其用以選擇初始發射器組態;及一重選擇單元820,其用以回應於
如本文中所闡述之一觸發信號而重選擇發射器組態。處理電路810經組態以執行如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及過程。記憶體830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以用於儲存處理電路810操作所需之電腦程式碼及資料。記憶體830可包括用於儲存資料之任何有形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包含電子資料儲存裝置、磁性資料儲存裝置、光學資料儲存裝置、電磁資料儲存裝置或半導體資料儲存裝置。記憶體830儲存一電腦程式835,電腦程式835包括對處理電路810進行組態以實施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及過程(包含根據圖2、圖3及圖5之方法)之可執行指令。通常,電腦程式指令及組態資訊儲存於一非揮發性記憶體中,諸如一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在操作期間所產生之臨時資料可儲存於一揮發性記憶體中,諸如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於對如本文中所闡述之處理電路810進行組態之電腦程式835可儲存於一抽取式記憶體中,諸如一可攜式光碟、可攜式數位視訊光碟或其他抽取式媒體。電腦程式835亦可包含於一載體中,諸如一電子信號、光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100‧‧‧例示性方法/方法
110‧‧‧方塊
120‧‧‧方塊
130‧‧‧方塊
Claims (44)
- 一種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一網路節點(10、700)實施之方法(100),該方法包括: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110)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一無線裝置(20、300); 判定(120)自該無線裝置(20、30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及 基於該上行鏈路信號之該品質而啟始(130)一重選擇過程以根據該空間QCL假定而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1之方法(100),其中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該無線裝置(20、800)包括: 將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沿不同空間方向發送至該無線裝置(20、800); 經由一隨機存取通道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一隨機存取信號,該隨機存取信號指示一較佳同步信號;及 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初始發射器組態。
- 如請求項2之方法(100),其中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初始發射器組態包括:選擇該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使得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該發射與該較佳同步信號之發射係準共位的。
- 如請求項2或3之方法(100),其中該下行鏈路同步信號包括一同步信號SS區塊。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100),其中判定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包括:判定由該無線裝置(20、800)經由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射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之一品質。
- 如請求項5之方法(100),其中該等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信號包括由該無線裝置經由該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射之解調變參考信號DMRS。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100),其中判定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包括判定一信號強度、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及誤差率中之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100),其中啟始該重選擇過程包括將一觸發信號發送至該無線裝置(20、800)。
- 如請求項8之方法(100),其中發送該觸發信號包括經由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該觸發信號。
- 如請求項8之方法(100),其中發送該觸發信號包括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發送該觸發信號。
- 如請求項8之方法(100),其進一步包括: 回應於觸發信號而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一重選擇信號,該重選擇信號指示一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及 基於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100),其中該重選擇信號包括由該無線裝置(20、800)經由一隨機存取通道發射之一隨機存取信號。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100),其中基於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新發射器組態包括:選擇該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使得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該等發射與該新的較佳同步信號之該發射係準共位的。
- 如請求項8之方法(100),其進一步包括: 量測由該無線裝置(20、800)經由一上行鏈路通道發射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及 基於對該等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該等量測而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
- 如請求項14之方法(100),其中量測由該無線裝置經由一上行鏈路通道發射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量測由該無線裝置(20、800)發射之探測參考信號SRS。
- 如請求項15之方法(100),其中選擇該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包括: 基於對該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該量測而判定一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及 選擇該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使得該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該發射與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之該發射係準共位的。
- 如請求項14之方法(100),其進一步包括將新的較佳同步信號之一指示發送至該無線裝置(20、800)。
- 如請求項17之方法(100),其中將該新的較佳同步信號之該指示發送至該無線裝置(20、800)包括在觸發信號中發送該指示。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100),其中該選擇該初始發射器組態及選擇該新發射器組態包括選擇用於產生一發射波束以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波束成形權重。
-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節點(10、700),其包括: 介面電路(740),其用於將信號發射至由該網路節點(10、700)服務之一無線裝置(20、800)且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信號;及 一處理電路(710),其經組態以: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該無線裝置(20、800); 判定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且 基於該上行鏈路信號之該品質而啟始一重選擇過程以根據該空間QCL假定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節點(10、700),其經組態以: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發射器組態以用於將下行鏈路資料信號發射至一無線裝置(20、800); 判定自該無線裝置(20、800)接收到之一上行鏈路信號之一品質;且 基於該上行鏈路信號之該品質而啟始一重選擇過程以根據該空間QCL假定選擇一新發射器組態以用於發射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21之網路節點(10、700),其經組態以執行如請求項2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
- 一種包括可執行指令之電腦程式,該等可執行指令在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之一網路節點(10、700)中之一處理電路(740)執行時致使該網路節點(10、700)執行如請求項1至19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 一種含有一如請求項23之電腦程式之載體,其中該載體係一電子信號、光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一者。
- 一種含有包括可執行指令之一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等可執行指令在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之一網路節點(10、700)中之一處理電路(710)執行時致使該網路節點(10、700)執行如請求項1至19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 一種由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一無線裝置(20、800)實施之方法(200),該方法包括: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210)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220)一觸發信號;及 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230)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200),其中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去往該無線裝置(20、800)之下行鏈路資料信號包括: 在該無線裝置(20、800)處接收由該網路節點(10、700)沿不同空間方向發射之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 選擇該等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中之一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 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初始接收器組態;及 經由一隨機存取通道將一隨機存取信號發送至該網路節點(10、700),該隨機存取信號指示該較佳同步信號。
- 如請求項27之方法(200),其中基於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而選擇該初始接收器組態包括:基於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發射與該較佳同步信號之發射係準共位之該QCL假定而選擇該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27或28之方法(200),其中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由該網路節點(10、700)發射之一同步信號SS區塊。
-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200),其中接收該觸發信號包括經由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該觸發信號。
-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200),其中接收該觸發信號包括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接收該觸發信號。
-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200),其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該觸發信號: 偵測由該網路節點(10、700)沿不同空間方向發射之兩個或多於兩個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中之一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且 基於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該等發射與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之該發射係準共位之該空間QCL假定而選擇該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32之方法(200),其進一步包括: 將一重選擇信號發射至該網路節點(10、700),該重選擇信號將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指示給該網路節點(10、700)。
- 如請求項33之方法(200),其中將該重選擇信號發射至該網路節點(10、700)包括經由隨機存取通道發射該重選擇信號。
-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200),其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該觸發信號: 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一新的較佳同步信號之一指示; 偵測由該網路節點(10、700)指示之該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且 基於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發射與該新的較佳下行鏈路同步信號之發射係準共位之該空間QCL假定而選擇該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35之方法(200),其中該新的較佳同步信號包括由該網路節點(10、700)發射之一同步信號SS區塊。
- 如請求項34之方法(200),其進一步包括將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發射至該網路節點(10、700)以使得該網路節點(10、700)能夠判定一新發射器組態。
-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200),其中該選擇該初始接收器組態及選擇該新接收器組態包括:選擇用於產生一接收波束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波束成形權重。
-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無線裝置(20、800),其包括: 一介面電路(840),其用於將信號發射至一網路節點(10、700)且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信號;及 一處理電路(810),其經組態以: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一觸發信號;且 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選擇一新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無線裝置(20、800),其經組態以: 基於一空間準共位(QCL)假定而選擇一初始接收器組態以用於自一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自該網路節點(10、700)接收一觸發信號;且 回應於該觸發信號而執行一重選擇過程以更新該接收器組態以用於接收該等下行鏈路資料信號。
- 如請求項40之無線裝置(20、800),其經組態以執行如請求項27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
- 一種包括可執行指令之電腦程式,該等可執行指令在由一無線裝置(20、800)中之一處理電路(810)執行時致使該無線裝置(20、800)執行如請求項26至38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 一種含有一如請求項42之電腦程式之載體,其中該載體係一電子信號、光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一者。
- 一種含有包括可執行指令之一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等可執行指令在由一無線裝置(20、800)中之一處理電路(810)執行時致使該無線裝置(20、800)執行如請求項26至38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76671P | 2017-03-24 | 2017-03-24 | |
US62/476,671 | 2017-03-24 | ||
??PCT/EP2018/054125 | 2018-02-20 | ||
PCT/EP2018/054125 WO2018172001A1 (en) | 2017-03-24 | 2018-02-20 | Network initiated reselection of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nfigurations |
WOPCT/EP2018/054125 | 2018-02-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40221A TW201840221A (zh) | 2018-11-01 |
TWI684371B true TWI684371B (zh) | 2020-02-01 |
Family
ID=61249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0062A TWI684371B (zh) | 2017-03-24 | 2018-03-23 | 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的網路啟始重選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33744B2 (zh) |
EP (1) | EP3602807B1 (zh) |
JP (1) | JP7078638B2 (zh) |
CN (1) | CN110622429A (zh) |
BR (1) | BR112019019661A2 (zh) |
TW (1) | TWI684371B (zh) |
WO (1) | WO2018172001A1 (zh) |
ZA (1) | ZA2019059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02808A1 (en) * | 2017-03-24 | 2020-0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nfigurations for a wireless device |
US10925062B2 (en) * | 2017-03-31 | 2021-02-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in high frequency multi-carrier operations with spatial quasi co-locations |
EP3780858B1 (en) * | 2018-04-05 | 2024-07-31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
WO2019221543A1 (ko) * | 2018-05-18 | 2019-1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886995B2 (en) * | 2018-11-02 | 2021-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management signaling |
WO2020087483A1 (en) | 2018-11-02 | 2020-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si measurement with different qcl configuration for a same csi-rs resource |
CN111148268B (zh) * | 2018-11-02 | 2022-02-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20220022053A1 (en) * | 2018-12-06 | 2022-01-20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
US11405269B2 (en) * | 2019-12-20 | 2022-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weep configuration for full duplex capability |
US11968736B2 (en) * | 2020-02-21 | 2024-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US11956184B2 (en) * | 2020-06-05 | 2024-04-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fallback for full-duplex beam pair |
WO2024033109A1 (en) * | 2022-08-10 | 2024-02-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eception mode adaptation for multi receiver chain capable device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0580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Quasi co-located antenna por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WO2014112938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utonomous quasi co-location status redefinition by receiver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ownlink |
US20160337056A1 (en) * | 2013-12-13 | 2016-1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for respectively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report on quality of transmitted bea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286960A1 (en) * | 2012-04-30 | 2013-10-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
JP6198361B2 (ja) | 2013-06-25 | 2017-09-20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部分アンテナアレイに基づく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実行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JP6456961B2 (ja) | 2013-09-16 | 2019-01-2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データ受信のための複数ポイント協調方法及びこれを行う装置 |
EP3602939A1 (en) | 2017-03-24 | 2020-0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dicating a transmitter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
EP3602808A1 (en) | 2017-03-24 | 2020-0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nfigurations for a wireless device |
-
2018
- 2018-02-20 EP EP18706260.9A patent/EP36028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2-20 CN CN201880033937.5A patent/CN11062242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2-20 BR BR112019019661A patent/BR112019019661A2/pt unknown
- 2018-02-20 WO PCT/EP2018/054125 patent/WO201817200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2-20 JP JP2019552545A patent/JP70786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20 US US16/491,605 patent/US108337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3 TW TW107110062A patent/TWI684371B/zh active
-
2019
- 2019-09-10 ZA ZA2019/05976A patent/ZA201905976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0580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Quasi co-located antenna por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WO2014112938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utonomous quasi co-location status redefinition by receiver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ownlink |
US20160337056A1 (en) * | 2013-12-13 | 2016-1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for respectively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report on quality of transmitted beams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 on QCL for NR",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 R1-1700487, 16th - 20th January 2017 * |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 on QCL for NR",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 R1-1700487, 16th - 20th January 20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40221A (zh) | 2018-11-01 |
US20200059281A1 (en) | 2020-02-20 |
ZA201905976B (en) | 2021-01-27 |
EP3602807A1 (en) | 2020-02-05 |
JP7078638B2 (ja) | 2022-05-31 |
EP3602807B1 (en) | 2020-07-29 |
JP2020512761A (ja) | 2020-04-23 |
BR112019019661A2 (pt) | 2020-04-22 |
WO2018172001A1 (en) | 2018-09-27 |
CN110622429A (zh) | 2019-12-27 |
US10833744B2 (en) | 2020-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4371B (zh) | 發射器與接收器組態的網路啟始重選擇 | |
US1194364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sources to transmit a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 |
EP3721658B1 (en) | Link monitoring with self-backhaul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US11800377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574329B2 (en) | Radio link failure timers and constants based on radio link management and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
JP2021521750A (ja) | セカンダリセルビームリカバリ | |
EP3286974B1 (en) | Comm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based coordinated random access | |
JP2020528699A (ja) | 多重ビームシステムのビーム失敗復旧手続きをトリガーする方法および端末 | |
JP2019511178A (ja) | ミリ波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20180152232A1 (en) | Beam Switch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Where The Network Nodes Support A Plurality of Beams | |
US10757591B2 (en) | Radio network node,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596070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
WO2020070585A1 (en) | Timing advance for rach-less backhaul handover | |
AU2018330329A1 (en) | Methods of using dipivefrin | |
US20240204860A1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peater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11399325B2 (en) | High-gain beam handover | |
US11076348B2 (en) | Method of neighbor discovery and wireless inter-connection for cellular mesh network | |
KR10233850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개선된 동기화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40204859A1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peater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12127062B2 (en) | Timing advance for rach-less backhaul hand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