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904B -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904B
TWI679904B TW107123744A TW107123744A TWI679904B TW I679904 B TWI679904 B TW I679904B TW 107123744 A TW107123744 A TW 107123744A TW 107123744 A TW107123744 A TW 107123744A TW I679904 B TWI679904 B TW I6799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brid automatic
automatic repeat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request proc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9664A (zh
Inventor
吳志祥
Chih-Hsiang Wu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Htc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Htc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9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9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藉由使用相同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在關聯於一載波或一細胞的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或接收,以及藉由使用不同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在關聯於不同的載波或細胞的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或接收。

Description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及方法,尤指一種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近期發展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新無線系統被視為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提供高傳送速率、低延遲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在新無線系統中,無線存取網路包含有複數個新無線基地台(base station,BS)(即第五代基地台(gNB)),以及與複數個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通訊裝置,用來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包含有一儲存裝置;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儲存裝置。該儲存裝置用來儲存, 以及該處理電路被配置來執行儲存於該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從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命令(command),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流程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及分配(assign)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允量(grant);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entity)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一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associate)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命令,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上鏈路允量;以及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二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至少一處理電路
210‧‧‧至少一儲存裝置
214‧‧‧程式代碼
220‧‧‧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
30、40、50、60‧‧‧流程
300、302、304、306、308、310、400、402、404、406、408、410、500、502、504、506、508、510、600、602、604、606、608、610‧‧‧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可簡略地由網路端和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透過執照頻帶(licensed band)及/或非執照頻帶(unlicensed band)的一或多個載波,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相互進行通訊。透過屬於多個基地台(base stations,BSs)的複數個細胞(cells)(例如複數個載波),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同時相互進行通訊。上述細胞可被運作在相同或不同的雙工模式中,即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或彈性雙工(flexible duplexing)。
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的架構。網路端包含有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及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無線存取網路可包含有至少一基地台。無線存取網路可為新無線(new radio,NR)無線存取網路(NR-RAN)(又稱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無線存取網路或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新無線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NR-RAN)或第六代(sixth generation,6G)無線存取網路。核心網路可為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或第五代核心網路。
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車輛、船及飛機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2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電路200、至少一儲存裝置210以及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214,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通過至少一儲存裝置210讀取及執行程式代碼214。舉例來說,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碟(hard disk)、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揮發性儲存裝置(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非暫態電腦可讀取介質(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體介質(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於此。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可包含有至少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至少一處理電路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例如資料、訊息及/或封包)。
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為了簡化實施例的說明,用戶端被用來表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
第3圖中的一流程30,用於一用戶端。流程3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命令(command),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流程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及分配(assign)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一第一上 鏈路(uplink,UL)允量(grant)。
步驟304: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entity)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一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用戶端關聯(associate)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306: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命令,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上鏈路允量。
步驟308: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二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用戶端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31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屬於一第一載波或一第一細胞(cell)。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NDI),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一傳輸是新的傳輸(或初始(initial)傳輸)或重傳。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二傳輸是新的傳輸(或初始傳輸)或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根據第一命令、第一參數集(numerology)及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傳送第一傳輸,以及根據第二命令、第二參數集 及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傳送第二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命令包含有第一欄位(field),第一欄位明確指示第一參數集,以及根據第一欄位,用戶端使用用於第一傳輸的第一參數集。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命令包含有第二欄位,第二欄位明確指示第二參數集,以及根據第二欄位,用戶端使用用於第二傳輸的第二參數集。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至少一廣播(broadcast)訊息或至少一專用(dedicated)訊息,用戶端被網路端設定在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使用用於傳輸的第一參數集及在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使用用於傳輸的第二參數集。至少一廣播訊息被廣播到複數個用戶端。至少一專用訊息被傳送用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被網路端設定在第三頻寬部分中使用用於傳輸的第一參數集及在第四頻寬部分中使用用於傳輸的第二參數集。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可在第三頻寬部分中,以及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可在第四頻寬部分中。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三頻寬部分可為相同的頻寬部分或不同的頻寬部分。第二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可為相同的頻寬部分或不同的頻寬部分。第一頻寬部分、第二頻寬部分、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可屬於第一載波或第一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三命令,其中第三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的第三上鏈路允量。第三命令可指示用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傳輸之後的第三傳輸。也就是說,根據第一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用戶端辨識(identify)要使用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根據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用戶端傳送第三傳輸到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用戶端清除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器。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重傳,用戶端傳送第一傳輸的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四命令,其中第四命令包含有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四實體資源區塊的第四上鏈路允量。第四命令可指示用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傳輸之後的第四傳輸。也就是說,跟據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用戶端辨識要使用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根據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用戶端傳送第四傳輸到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第四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用戶端清除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器。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重傳,用戶端傳送第二傳輸的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五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五命令,其中第五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第五上鏈路允量。根據不同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第六頻寬部分的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上,用戶端可傳送第五傳輸到基地台,其中用戶端關聯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 程編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五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具有用於基地台試圖接收的新的傳輸的數值。上述實施例解決了根據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用戶端錯誤地傳輸第五傳輸為第一傳輸的重傳的問題。
在一實施例中,第五頻寬部分及第六頻寬部分屬於不同於第一載波的第二載波,或屬於不同於第一細胞的第二細胞。在一實施例中,第五頻寬部分屬於第二細胞,以及第六頻寬部分屬於第三細胞。第五頻寬部分及第六頻寬部分可為相同的頻寬部分或不同的頻寬部分。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決定使用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傳送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一載波或第一細胞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接收。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決定使用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傳送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二/第三載波或第二細胞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接收。
第4圖中的一流程40,用於圖1的一網路端的一基地台。流程4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一命令到一用戶端,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一上鏈路允量。
步驟404: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 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用戶端接收一第一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406: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二命令到該用戶端,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上鏈路允量。
步驟408: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用戶端接收一第二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41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包含有第一傳輸在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軟緩衝器(soft buffer)中,以及包含有第二傳輸在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軟緩衝器中。
在一實施例中,如流程30的實施例所述,在第一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三命令到用戶端。根據第三命令/第三上鏈路允量及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上,)基地台接收第三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當基地台接收第一傳輸及正確地解碼第一傳輸時,基地台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當基地台失敗解碼第一傳輸時,基地台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三傳輸是重傳。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時,基地台清除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軟緩衝器。當第三命 令指示第三傳輸是重輸時,基地台利用第一傳輸存儲重傳在第一軟緩衝器中,以及解碼第一傳輸的重傳及第一傳輸的結合(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結合(HARQ combining))。
在一實施例中,如流程30的實施例所述,在第二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四命令到用戶端。根據第四命令/第四上鏈路允量及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至少一第四實體資源區塊上,)基地台接收第四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當基地台接收第二傳輸及正確地解碼第二傳輸時,基地台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當基地台失敗解碼第二傳輸時,基地台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四傳輸是重傳。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時,基地台清除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軟緩衝器。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重輸時,基地台利用第二傳輸存儲重傳在第二軟緩衝器中,以及解碼第二傳輸的重傳及第二傳輸的結合(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如流程30的實施例所述,在第五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五命令到用戶端,其中第五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第五上鏈路允量。根據第五命令/(例如在第六頻寬部分的)第五上鏈路允量及不同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第五傳輸,其中基地台關聯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因此,在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軟緩衝器中,基地台正確地結合第五傳輸與第一傳輸或第一傳輸的重傳。
流程30的實施例可應用於流程40,於此不贅述。
第5圖中的一流程50,用於一用戶端。流程5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命令,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一下鏈路配置。
步驟504: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一傳輸,其中該用戶端關聯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506: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命令,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下鏈路配置。
步驟508: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傳輸,其中該用戶端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51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屬於一第一載波或一第一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包含有(例如儲存)第一傳輸在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軟緩衝器中,以及包含有(例如儲存)第二傳輸在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軟緩衝器中。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一傳輸是新的傳輸(或初始傳輸)或重傳。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二傳輸是新的傳輸(或初始傳輸)或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根據第一命令、第一參數集及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接收第一傳輸,以及根據第二命令、第二參數集及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接收第二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命令包含有第一欄位,第一欄位明確指示第一參數集,以及根據第一欄位,用戶端使用用於第一傳輸的第一參數集。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命令包含有第二欄位,第二欄位明確指示第二參數集,以及根據第二欄位,用戶端使用第二參數集,以接收第二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至少一廣播訊息或至少一專用訊息,用戶端被網路端設定使用第一參數集以在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例如在第一頻寬部分中)接收傳輸,以及被網路端設定使用第二參數集以在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例如在第二頻寬部分中)接收傳輸。至少一廣播訊息被廣播到複數個用戶端。至少一專用訊息被傳送用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正確地解碼第一傳輸時,用戶端傳送第一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收訖回應(acknowledgement)到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失敗解碼第一傳輸時,用戶端傳送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未收訖回應(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到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正確地解碼第二傳輸時,用戶端傳送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收訖回應到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失敗解碼第二傳輸時,用戶端傳送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未收訖回應到基地台。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三命令,其中第三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三下鏈路配置。第三命令可指示用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傳輸之後的第三傳輸。也就是說,根據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用戶端辨識要使用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根據第三命令/第三下鏈路配置及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第一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三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用戶端清除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軟緩衝器。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重傳,用戶端利用第一傳輸儲存重傳在第一軟緩衝器中,以及解碼第一傳輸的重傳及第一傳輸的結合(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四命令,其中第四命令包含有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四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四下鏈路配置。第四命令可指示用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傳輸之後的第四傳輸。也就是說,根據第 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用戶端辨識要使用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根據第四命令/第四下鏈路配置及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第二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四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第四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用戶端清除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軟緩衝器。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重傳,用戶端利用第二傳輸儲存重傳在第二軟緩衝器中,以及解碼第二傳輸的重傳及第二傳輸的結合(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三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從基地台接收第五命令,其中第五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五下鏈路配置。根據第五命令/第五下鏈路配置及不同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上,在第三頻寬部分中,用戶端可從基地台接收第五傳輸,其中用戶端關聯第二混合自動重傳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五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具有用於基地台試圖傳送的新的傳輸的數值。上述實施例解決了當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時,用戶端錯誤地結合第五傳輸(即第一傳輸的重傳)與第一傳輸在第一軟緩衝器中。
第一頻寬部分、第二頻寬部分及第三頻寬部分是不同的頻寬部分,其可重疊或不可重疊。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頻寬部分屬於不同於第一載波的第二載波,或屬於不同於第一細胞的第二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決定使用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接收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一載波或第一細胞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接收。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決定使用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接收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二載波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接收。
第6圖中的一流程60,用於圖1的一網路端的一基地台。流程6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600:開始。
步驟602: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一命令到一用戶端,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一下鏈路配置。
步驟604: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用戶端傳送一第一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606:在一第二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二命令到該用戶端,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下鏈路配置。
步驟608: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用戶端傳送一第二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步驟61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正確地解碼第一傳輸時(例如在第一頻寬部分中或在關聯於第一頻寬部分的上鏈路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收訖回應。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失敗解碼第一傳輸時,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未收訖回應。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正確地解碼第二傳輸時(例如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檢查成功),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收訖回應。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失敗解碼第二傳輸時,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未收訖回應。
在一實施例中,如流程50的實施例所述,在第一頻寬部分中或在第二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三命令到用戶端。根據第三命令及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例如在第一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三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新的傳輸,基地台清除關聯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器。當第三命令指示第三傳輸是重傳,基地台傳送第一傳輸的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如流程50的實施例所述,在第一頻寬部分中或在第二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四命令到用戶端。根據第四命令及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例如在第二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四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第四命令包含有新資料指示符,新資料指示符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或重傳。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新的傳輸,基地台清除關聯於第二混合自動 重傳請求流程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器。當第四命令指示第四傳輸是重傳,基地台傳送第二傳輸的重傳。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三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傳送第五命令到用戶端,其中第五命令包含有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五下鏈路配置。根據不同於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第二混合自動重傳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上,在第四頻寬部分中,基地台可傳送第五傳輸到用戶端,其中基地台關聯第二混合自動重傳實體的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
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決定使用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傳送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一載波或第一細胞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傳送。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決定使用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傳送傳輸,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第二/第三載波或第二細胞的任一頻寬資訊中被傳送。
流程50的實施例可應用於流程60,於此不贅述。以下實施例可應用於流程30~60。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參數集及第二參數集被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例如15kHz、30kHz、60kHz或120kHz)及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CP)冗餘(CP overhead)定義。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參數集及第二參數集可相 同或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參數集及第二參數集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子載波間距。舉例來說,第一參數集及第二參數集具有相同或不同長度的循環字首。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廣播訊息包含有系統資訊區塊或主要區塊。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專用訊息包含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訊息、RRCSetup訊息及/或RRCResume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命令是在一個或多個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上的不同時機(occasion)中接收的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format)。每個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具有被用戶端的無線網路暫態識別(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擾亂的循環冗餘檢查(例如細胞無線網路暫態識別)。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被基地台設定同時在至少二頻寬部分中傳送及/或接收。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二頻寬部分屬於不同的載波或細胞。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只在一個頻寬部分中執行傳輸。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只在一個頻寬部分中執行接收。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頻寬部分可重疊或不可重疊。第一細胞可被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反硝化(denitrify)。第二細胞可被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反硝化。第三細胞可被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反硝化。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及/或變 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根據用戶端的實施例輕易地獲得網路端的新實施例,以及可根據網路端的實施例獲得用戶端的新實施例。前述的陳述、步驟及/或流程(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軟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電子系統、或上述裝置的組合,其中裝置可為通訊裝置20。上述流程中任一者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
根據以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及方法,用來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基地台及用戶端決定使用相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互相通訊(即傳送或接收),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一載波或一細胞的任一頻寬部分中被傳送。基地台及用戶端決定使用不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以互相通訊,以回應命令,命令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在屬於不同載波或不同細胞的任一頻寬部分中被傳送。因此,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問題可獲得解決。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Claims (11)

  1. 一種通訊裝置,用來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近期發展的一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中,在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中執行資料傳輸,包含有:一儲存裝置;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儲存裝置,其中該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以及該處理電路被配置來執行儲存於該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從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命令(command),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流程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及分配(assign)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允量(grant);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entity)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一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associate)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命令,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上鏈路允量;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二傳輸到該基地台,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三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三命令,其中該第三命令包含有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三上鏈路允量;以及根據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傳送一第三傳輸到該基地台。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根據一第一參數集(numerology)及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傳送該第一傳輸;以及根據一第二參數集及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傳送該第二傳輸。
  3. 一種基地台(base station,BS),用來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近期發展的一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中,在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中執行資料傳輸,包含有:一儲存裝置;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儲存裝置,其中該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以及該處理電路被配置來執行儲存於該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一命令(command)到一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流程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及分配(assign)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允量(grant);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entity)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一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associate)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二命令到該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上鏈路允量;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傳輸,其中該基地台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三頻寬部分中,傳送一第三命令到該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三命令包含有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三上鏈路允量;關聯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根據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三傳輸。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基地台包含有該第一傳輸在關聯於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一第一軟緩衝器(soft buffer)中,以及包含有該第二傳輸在關聯於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一第二軟緩衝器中。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在該第一頻寬部分中,在一實體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上,傳送一第四命令到該通訊裝置,其中該第四命令包含有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四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四上鏈路允量;以及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四傳輸。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在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在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上,傳送一第五命令到該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五命令包含有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五上鏈路允量;以及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五傳輸。
  7. 一種通訊裝置,用來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近期發展的一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中,在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中執行資料傳輸,包含有:一儲存裝置;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儲存裝置,其中該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以及該處理電路被配置來執行儲存於該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在一第一頻寬部分中,從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接收一第一命令(command),其中該第一命令包含有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流程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及分配(assign)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一第一下鏈路(downlink,DL)配置(assignment);根據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entity)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一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一傳輸,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associate)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命令,其中該第二命令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二下鏈路配置;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在該至少一第二實體資源區塊上,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二傳輸,其中該通訊裝置關聯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在一第三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三命令,其中該第三命令包含有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三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三下鏈路配置;關聯一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到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以及根據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三傳輸。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儲存(store)該第一傳輸在關聯於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一第一軟緩衝器(soft buffer)中;以及儲存該第二傳輸在關聯於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的一第二軟緩衝器中。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根據一第一參數集(numerology)及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接收該第一傳輸;以及根據一第二參數集及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接收該第二傳輸。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在該第一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四命令,其中該第四命令包含有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四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四下鏈路配置;以及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四傳輸。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在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五命令,其中該第五命令包含有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編號及分配至少一第五實體資源區塊的一第五下鏈路配置;以及根據該第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實體的該第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流程,從該基地台接收一第五傳輸。
TW107123744A 2017-07-09 2018-07-09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TWI679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30282P 2017-07-09 2017-07-09
US62/530,282 2017-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664A TW201909664A (zh) 2019-03-01
TWI679904B true TWI679904B (zh) 2019-12-11

Family

ID=6290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744A TWI679904B (zh) 2017-07-09 2018-07-09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7685B2 (zh)
EP (1) EP3429111B1 (zh)
CN (1) CN109218002B (zh)
TW (1) TWI679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7365B2 (en) * 2017-08-01 2020-06-1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bandwidth parts
CN109729590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启动小区的功率消耗的方法和设备
US11310723B2 (en) * 2018-09-26 2022-04-19 Ofinno, Llc Bandwidth part and uplink carrier switching
WO2021056562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1852A1 (en) * 2008-07-03 2010-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US20110075624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20150365931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rq procedure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lte cells on unlicensed spectr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4202B2 (en) * 2008-08-08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HARQ for uplink grants receiv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38711B2 (en) * 2013-10-21 2016-05-1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handover for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CN106301733B (zh) * 2015-06-26 2020-1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8027928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ne or More Numer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1852A1 (en) * 2008-07-03 2010-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US20110075624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20150365931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rq procedure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lte cells on unlicensed spectru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RAN WG2 Ad Hoc R2-1700091 Asynchronous HARQ Procedure in NR Spokane, USA, 17th-19th January,20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14556A1 (en) 2019-01-10
EP3429111B1 (en) 2021-08-25
CN109218002A (zh) 2019-01-15
TW201909664A (zh) 2019-03-01
EP3429111A1 (en) 2019-01-16
CN109218002B (zh) 2021-01-05
US10757685B2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4654B2 (en) Defining sub-subchannel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separately provided frequency and time resources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CN10574361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6147308B2 (ja) 免許不要帯域における伝送を扱う装置及び方法
TWI693844B (zh) 處理排程請求的裝置及方法
US20190313438A1 (en) Methods to support ul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nr system
US20210136683A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ermi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9881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TWI679904B (zh) 在頻寬部分中執行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JP6726767B2 (ja) ページング検出ウィンドウ
US201501958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
EP3408962A1 (en) Descriptor channel designs for uplink channel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20230039648A1 (en) Transport Block Repetition with Multiple Uplink Configured Grant Configurations
CN112119658A (zh) 用于服务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A2879382A1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 candidates and number of blind detection time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W202002555A (zh) 處理在頻寬部分中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裝置及方法
TWI607635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頻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運作的裝置及方法
US11672014B2 (en) Transmission of a short contention resolution identifier
TW201806346A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的裝置及方法
TWI698145B (zh) 處理用於邏輯通道的排程請求的裝置及方法
CN110547038B (zh) 通信系统
WO2018059082A1 (zh) 一种定时改变方法、装置及定时改变系统
WO2024065486A1 (zh) Harq-ack码本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35659A (ko) 비면허 대역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설정된 자원을 위한 채널엑세스우선순위클래스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