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8166B -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8166B
TWI678166B TW107116391A TW107116391A TWI678166B TW I678166 B TWI678166 B TW I678166B TW 107116391 A TW107116391 A TW 107116391A TW 107116391 A TW107116391 A TW 107116391A TW I678166 B TWI678166 B TW I6781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internal
sole
aperture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8848A (zh
Inventor
M 克羅斯托瑞
Tory M. Cross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Nike Innovate C.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43,14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5462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Nike Innovate C.V.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8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8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1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鞋類物件具有由包圍孔隙之部件形成之一拉脹鞋底結構。該等部件可具有一梯形幾何形狀。鄰接部件經鉸鏈連接,使得其等可在該鞋底結構之平面中相對於彼此旋轉。當施加拉力時,該旋轉允許該拉脹鞋底結構擴張。

Description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本發明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可用於運動或休閒活動(諸如,跑步、慢跑、訓練、登山、步行、排球、手球、網球、曲棍球、籃球及其他類似活動)之鞋類物件。
鞋類物件通常可經描述為具有兩個主要元件:用於圍封穿著者之腳部之一鞋面及附接至鞋面之一鞋底結構。鞋面大體上在腳部之腳趾及腳背區域上方,沿著腳部之內側及外側且圍繞腳跟後部延伸。鞋面通常包含一腳踝開口來允許一穿著者將其腳部插入至鞋類物件中。鞋面可併入一緊固系統(諸如一鞋帶系統、一鉤環系統或其他系統)用於將鞋面緊固在一穿著者之腳部上方。鞋面亦可包含一鞋舌,該鞋舌在緊固系統下方延伸以增強鞋面之可調整性且提高鞋類之舒適度。
鞋底結構附接至鞋面之一下部分且定位於鞋面與地面之間。一般而言,鞋底結構可包含一內底、一中底及一外底。內底與穿著者之腳部或襪子緊密接觸,且為穿著者之腳部之鞋底提供一舒適感。當穿著者步行、跑步、跳躍或參加其他活動時,中底大體上減弱歸因於地面作用力之衝擊或其他應力。中底可由減弱地面衝擊力之一聚合物發 泡體材料形成,諸如聚胺基甲酸酯(PU)、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或乙基醋酸乙烯酯(EVA)。在一些情況下,中底可併入進一步減弱並分散地面衝擊力之經密封及流體填充之囊袋。外底可由一耐用及耐磨材料製成,且其可攜帶一踏面(tread)圖案以抵靠地面或場地表面提供牽引。針對一些活動,外底亦可使用防滑釘、鞋釘或其他突出部來接合地面或場地表面且因此提供額外牽引。
本[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專利之標的之一概述,且不旨在識別本標的之基本元件或關鍵元件,亦不旨在用以判定所主張實施例之範疇。鑒於下文[實施方式]及圖式可自下文闡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確定本專利之適當範疇。
在一態樣中,一種鞋底結構包括一群組之部件,其等被劃分成一第一群組及一第二群組。該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群組之連接部分、一群組之內部孔隙及一群組之周邊孔隙。該第一群組包括在一第一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一內部部件之一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在一第二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二內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一周邊孔隙。該第二內部部件在一第三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二外部部件。該第二群組包括在第四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三內部部件之一第三外部部件。該第三內部部件在一第五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四內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二周邊孔隙。該第四內部部件在一第六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四外部部件。該第一群組在連接該第一外部部件與該第三外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三周邊孔隙之一第七連接部分處、在連接該第一內部部件與該第三內部部件之一第八連接部分處、在連接該第二內部部件與該第四內 部部件之一第九連接部分處及在連接該第二外部部件與該第四外部部件且形成一第四周邊孔隙之一第十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二群組。該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三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劃定(circumscribe)定向於一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一內部孔隙。該第二內部部件、該第二外部部件、該第四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外部部件劃定定向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二內部孔隙。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二內部部件、該第三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內部部件劃定定向於一第二方向上之一第三內部孔隙。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方向。該第三內部孔隙具有定向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一孔隙對角線及定向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一第二孔隙對角線。該結構具有大於該第一孔隙對角線之一厚度。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鞋類物件包含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之一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群組之部件,其等被分成一第一群組及一第二群組。該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群組之連接部分、一群組之內部孔隙及一群組之周邊孔隙。該第一群組包括在一第一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一內部部件之一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在一第二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二內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一周邊孔隙。該第二內部部件在一第三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二外部部件。該第二群組包括在一第四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三內部部件之一第三外部部件。該第三內部部件在一第五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四內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二周邊孔隙。該第四內部部件在一第六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四外部部件。該第一群組在連接該第一外部部件與該第三外部部件且形成一第三周邊孔隙之一第七連接部分處、在連接該第一內部部件與該第三內部部件之一第八連接部分處、在連接該第二內部部件與該第四內部部件之一 第九連接部分處及在連接該第二外部部件與該第四外部部件且形成一第四周邊孔隙之一第十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二群組。該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三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劃定定向於一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一內部孔隙。該第二內部部件、該第二外部部件、該第四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外部部件劃定定向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二內部孔隙。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二內部部件、該第三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內部部件劃定定向於一第二方向上之一第三內部孔隙。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方向。當在一第三方向上施加一拉力時,該第一內部孔隙之一第一面積增大,該第三方向係在由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形成之平面中。當在該第三方向上施加該拉力時,該第二內部孔隙之一第二面積增大。當在該第三方向上施加該拉力時,該第三內部孔隙之一第三面積增大。
鞋類物件包含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當穿鞋者參加使該鞋類物件經受增大縱向或橫向拉力之一活動(諸如跑步、轉彎、跳躍或加速)時,該鞋類物件因此提供改良牽引,以及吸收對場地表面之一些衝擊。儘管以下描述僅討論有限數目個鞋件類型,然實施例可適用於諸多體育及休閒活動,其包含網球及其他球類運動、步行、慢跑、跑步、徒步旅行、手球、訓練、跑步機上之跑步或步行,以及團隊運動(諸如籃球、排球、長曲棍球、曲棍球及足球)。
一般技術者將在研究以下圖式及詳細描述之後明白或變得明白實施例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希望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含於[實施方式]及[發明內容]內,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且受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鞋類物件
100‧‧‧鞋面
102‧‧‧腳趾區
104‧‧‧前足區
106‧‧‧中足區
108‧‧‧腳跟區
110‧‧‧鞋底結構
112‧‧‧腳趾區
114‧‧‧前足區
116‧‧‧中足區
118‧‧‧腳跟區
120‧‧‧腳踝開口
122‧‧‧內部腔
124‧‧‧鞋帶
126‧‧‧鞋舌
130‧‧‧頂部鞋底表面
132‧‧‧底部鞋底表面
134‧‧‧側鞋底表面
150‧‧‧部件長度
152‧‧‧部件寬度
200‧‧‧拉脹材料
210‧‧‧鞋底部件或部件
212‧‧‧第一縱向群組
214‧‧‧第二縱向群組
220‧‧‧內部孔隙
222‧‧‧第一內部孔隙
223‧‧‧第一面積
224‧‧‧第二內部孔隙
225‧‧‧第二面積
226‧‧‧第三內部孔隙
227‧‧‧第三面積
230‧‧‧連接部分
232‧‧‧第一連接部分
234‧‧‧第二連接部分
236‧‧‧第三連接部分
238‧‧‧第四連接部分
240‧‧‧第五連接部分
242‧‧‧第六連接部分
244‧‧‧第七連接部分
246‧‧‧第八連接部分
248‧‧‧第九連接部分
250‧‧‧第十連接部分
252‧‧‧第一部件邊緣
253‧‧‧第二部件邊緣
254‧‧‧第三部件邊緣
255‧‧‧第四部件邊緣
256‧‧‧第一部件角
257‧‧‧第二部件角
258‧‧‧第三部件角
259‧‧‧第四部件角
260‧‧‧第一外部部件
262‧‧‧第一內部部件
264‧‧‧第二內部部件
266‧‧‧第二外部部件
268‧‧‧第三外部部件
270‧‧‧第三內部部件
272‧‧‧第四內部部件
274‧‧‧第四外部部件
280‧‧‧第一方向
282‧‧‧第二方向
290‧‧‧周邊孔隙
292‧‧‧第一周邊孔隙
293‧‧‧角
294‧‧‧第二周邊孔隙
296‧‧‧第三周邊孔隙
298‧‧‧第四周邊孔隙
310‧‧‧第一旋轉方向
312‧‧‧第二旋轉方向
320‧‧‧第一構形
330‧‧‧第二構形
340‧‧‧第三構形
350‧‧‧第四構形
360‧‧‧第一分離距離
362‧‧‧第二分離距離
364‧‧‧第三分離距離
366‧‧‧第四分離距離
370‧‧‧群組長度/初始或第一長度
372‧‧‧群組寬度/初始或第一寬度
374‧‧‧長度
376‧‧‧寬度
390‧‧‧拉力
410‧‧‧第一孔隙邊緣
412‧‧‧第二孔隙邊緣
414‧‧‧第三孔隙邊緣
416‧‧‧第四孔隙邊緣
418‧‧‧第一孔隙角
420‧‧‧第二孔隙角
422‧‧‧第三孔隙角
424‧‧‧第四孔隙角
426‧‧‧第一孔隙對角線
428‧‧‧第二孔隙對角線
450‧‧‧頂部表面
451‧‧‧底部表面
452‧‧‧第一側表面
453‧‧‧第二側表面
454‧‧‧第三側表面
455‧‧‧第四側表面
460‧‧‧厚度
500‧‧‧部件
512‧‧‧第一縱向群組
514‧‧‧第二縱向群組
520‧‧‧第一外部部件
522‧‧‧第一內部部件
523‧‧‧第二內部部件
524‧‧‧第二外部部件
526‧‧‧第三外部部件
528‧‧‧第三內部部件
529‧‧‧第四內部部件
530‧‧‧第四外部部件
540‧‧‧連接部分
541‧‧‧第一連接部分
542‧‧‧第二連接部分
543‧‧‧第三連接部分
544‧‧‧第四連接部分
545‧‧‧第五連接部分
546‧‧‧第六連接部分
547‧‧‧第七連接部分
548‧‧‧第八連接部分
549‧‧‧第九連接部分
550‧‧‧第十連接部分
560‧‧‧內部孔隙
562‧‧‧第一內部孔隙
563‧‧‧第二內部孔隙
564‧‧‧第三內部孔隙
565‧‧‧第一方向
566‧‧‧第二方向
570‧‧‧周邊孔隙
572‧‧‧第一周邊孔隙
574‧‧‧第二周邊孔隙
576‧‧‧第三周邊孔隙
578‧‧‧第四周邊孔隙
582‧‧‧第一面積
584‧‧‧第二面積
586‧‧‧第三面積
600‧‧‧第一部件邊緣
602‧‧‧第二部件邊緣
604‧‧‧第三部件邊緣
606‧‧‧第四部件邊緣
608‧‧‧第一部件角
610‧‧‧第二部件角
612‧‧‧第三部件角
614‧‧‧第四部件角
630‧‧‧第一旋轉方向
632‧‧‧第二旋轉方向
730‧‧‧頂部小刻面或表面
732‧‧‧底部表面
734‧‧‧第一側表面
736‧‧‧第二側表面
738‧‧‧第三側表面
740‧‧‧第四側表面
760‧‧‧厚度
800‧‧‧拉力
900‧‧‧物件
910‧‧‧鞋底結構
912‧‧‧部件
914‧‧‧第一內部部件
916‧‧‧第二內部部件
918‧‧‧第三內部部件
920‧‧‧第四內部部件
922‧‧‧內部孔隙
924‧‧‧第一周邊孔隙
926‧‧‧第二周邊孔隙
928‧‧‧第一厚度
930‧‧‧地面
932‧‧‧壓縮力
934‧‧‧第二厚度
970‧‧‧長度
972‧‧‧長度
可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來更好地理解實施例。圖式中之組件未必按比例,而是側重於繪示實施例之原理。再者,在圖中,相同參考元件符號標示所有不同圖式中之對應部分。
圖1係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等角視圖。
圖2係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等角視圖。
圖3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4展示在各種拉力狀態中之圖2之鞋底結構之部分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序列。
圖5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
圖6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
圖7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
圖8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
圖9係一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之一示意圖。
圖10係呈一非壓縮構形之一鞋底結構之一示意圖。
圖11係呈一壓縮構形之一鞋底結構之一示意圖。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係在___公開之標題為「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之交叉美國專利公開案第___號(現為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30,002號且在2013年9月18日申請)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案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為簡潔起見,本文中之[實施方式]描述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但本申請案中之揭示內容可應用於包括本文中所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某些特徵之任何鞋類物件。特定言之,雖然下列[實施方式]描述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但是應理解,其他實施例可呈其他運動或休閒鞋類物件之形式。
為方便及簡潔起見,可藉由使用方向性形容詞(諸如,頂部、底部、內側、外側、向前、向後等等)而在本文中描述一鞋類物件之實施例之各種特徵。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此等方向性形容詞係指如通常由一穿著者穿著之鞋類物件在穿著者站立於地面上時之定向。如貫穿本[實施方式]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縱向」可係指沿鞋件之一長度延伸之一方向。在一些情況下,縱向方向可自鞋類物件之一前足區延伸至一腳跟區。又,如貫穿本[實施方式]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橫向」可係指沿鞋類物件之一寬度延伸之一方向。換言之,橫向方向可在鞋類物件之一外側與一內側之間延伸。術語「近端」可係指(例如)當穿著一鞋類物件時更接近一腳部之部分之該鞋類物件之一部分。類似地,術語「遠端」可係指當穿著一鞋類物件時更遠離一腳部之一部分之該鞋類物件之一部分。此等方向性形容詞之使用及鞋類物件或鞋類物件之組件在圖式中之描繪絕不應理解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術語「頂部」、「上部分」、「上表面」及其他類似術語係指一物體在一垂直方向上實質上最遠離地面之部分,且術語「底部」、「底部表面」、「下」及其他類似術語係指一物體在一垂直方向上實質上最接近地面之部分。
為本發明之目的,前述方向性術語在參考一鞋類物件使用時應係指當位於一直立位置中時之鞋類物件,其中鞋底面向地面,即,如該鞋類物件在由站立於一實質上水平面上之一穿著者穿著時所定位般。
圖1係可在若干運動或休閒活動(諸如,跑步、步行、訓練、網球、排球、網球及壁球)中使用之一鞋類物件(物件)10之一側視透視圖之一部分之一示意圖。為參考目的,鞋類物件10之鞋面100可大體上描述為具有一腳趾區102、一前足區104、一中足區106及一腳跟區108。同樣地,物件10包含鞋底結構110,其可通常經描述為具有一腳趾區112、一前足區114、一中足區116及一腳跟區118。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10可進一步特性化為具有一頂部鞋底表面130、與頂部鞋底表面130相對之一底部鞋底表面132及安置於頂部鞋底表面130與底部鞋底表面132之間的側鞋底表面134。
圖1中所展示之物件10之鞋面100可由任何習知或非習知材料製成,諸如皮革、織造織物或非織造織物或合成皮革。鞋面100具有在鞋面100中允許一穿著者將他或她的腳部插入至鞋面100之內部腔122中之一腳踝開口120。接著,該穿著者可使用鞋帶124閉合鞋舌126上方之鞋面100以將物件10緊固於他或她的腳部上方。鞋面100亦具有藉由任何習知方法(諸如,縫合、裝訂、膠合、熔合或焊接)或用於將一鞋底結構附接至一鞋面之其他已知方法附接至鞋面100之鞋底結構110。
術語「鞋底結構」(亦簡稱為「鞋底」)在本文中應係指為一穿著者之腳部提供支撐且攜帶與地面或場地表面直接接觸之表面之任何 組合,諸如一單一鞋底;一外底及一內底之一組合;一外底、一中底及一內底之一組合;及一外覆蓋層、一外底、一中底及一內底之一組合。
如圖1中所展示且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之鞋底結構110具有一拉脹結構。於___公開之標題為「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之交叉美國專利申請案第___號(現為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30,022號且於2013年9月18日申請)中描述具有由一拉脹結構製成之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在下文中稱為'022申請案。
如'002申請案中所描述,拉脹材料具有一負帕松(Poisson)比,使得其等在一第一方向上受拉時,其等之尺寸在該第一方向及正交於或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兩者上增大。一拉脹材料之此性質繪示於圖2至圖9中。
圖2係具有未受拉之一拉脹結構之鞋底結構110之一部分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等角視圖。如在放大圖中所展示,拉脹材料200之部分包含一群組之部件,為方便起見亦簡稱為鞋底部件或部件210。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在其等頂點處藉由連接部分230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鞋底結構110在任何方向上不受拉時,部件210可具有群組長度370及群組寬度372(即,該群組之部件210共同具有群組長度370及群組寬度372)。
為了清楚的目的,該等實施例論述部件210之一子集及其等相對構形。但是,將理解此等特定部件僅意在表示,且鞋底結構110由配置成類似圖案之許多其他部件構成。此外,鞋底結構110之部件210可 大致平鋪成由具有實質上類似於部件210之一構形之部件之較小集合構成之一規則圖案。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進一步劃定成子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特性化為具有一第一群組及一第二群組。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210經特性化為具有第一縱向群組212及第二縱向群組214。即,第一縱向群組212之部件可共用沿鞋底結構110之第一方向280之一共同縱向位置且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可共用沿鞋底結構110之第一方向280之一共同縱向位置。應理解,為清楚起見,使用將部件劃分成縱向群組且部件之其他劃分亦可行。例如,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部件210可經特性化為具有一第一橫向群組及一第二橫向群組,其等經定向使得各群組之部件共用沿鞋底結構110之第二方向282之一共同橫向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280可正交於第二方向282。
在該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212可包括第一外部部件260、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二內部部件264及第二外部部件26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縱向群組214可包括第三外部部件268、第三內部部件270、第四內部部件272及第四外部部件274。
一些實施例可包含用於使該群組之部件彼此結合之預備件。換言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部分230可與來自第一縱向群組212、第二縱向群組214或兩個縱向群組之個別部件相關聯以使該等個別部件在一共同頂點處結合。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分232可結合第一外部部件260及第一內部部件262。此外,第二連接部分234可使第一內部部件262與第二內部部件264結合。此外,第三連接部分 236可使第二內部部件264與第二外部部件266結合。此外,第四連接部分238可使第三外部部件268與第三內部部件270結合。此外,第五連接部分240可使第三內部部件270與第四內部部件272結合。此外,第六連接部分242可使第四內部部件272與第四外部部件274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些連接部分230可使屬於第一縱向群組212及第二縱向群組214之個別部件結合。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七連接部分244可使第一外部部件260與第三外部部件268結合。此外,第八連接部分246可使第一內部部件262與第三內部部件270結合。此外,第九連接部分248可使第二內部部件264與第四內部部件272結合。此外,第十連接部分250可使第二外部部件266與第四外部部件274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212之部件之間、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之間及第一縱向群組212與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之間的連接可界定一群組之內部孔隙220(亦簡稱為內部孔隙220)。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孔隙22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280縱向地定向之第一內部孔隙222、亦沿第一方向280縱向地定向之第二內部孔隙224及沿第二方向282橫向地定向之第三內部孔隙226。
參考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260、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三外部部件268及第三內部部件270可基於其等位置、幾何形狀及共同頂點而界定並劃定第一內部孔隙222。此外,第二內部部件264、第二外部部件266、第四內部部件272及第四外部部件274可界定並劃定第二內部孔隙224。此外,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二內部部件264、第三內部部件270及第四內部部件272可界定並劃定第三內部孔 隙226。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孔隙222及第二內部孔隙224可具有相同大小及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具有不同於第一內部孔隙222及第二內部孔隙224之一大小但類似於第一內部孔隙222及第二內部孔隙224之一形狀。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內部孔隙222、第二內部孔隙224及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具有相同大小及形狀。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內部孔隙222、第二內部孔隙224、及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具有不同大小及形狀。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具有大於第一內部孔隙222及第二內部孔隙224之一大小,如圖2中所展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212之部件之間的連接、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之間的連接及第一縱向群組212與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之間的連接可進一步界定一群組之周邊孔隙290(亦簡稱為周邊孔隙290)。周邊孔隙290可安置於部件之間一共同連接部分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孔隙290之特徵可為例如藉由在一單一頂點(連接部分)處連接之兩個邊緣形成周邊孔隙290時之一角度。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周邊孔隙290可基於不同幾何形狀而呈現其他形狀。應理解,周邊孔隙290不旨在界定沿鞋底結構110之一周邊之一位置,而是僅僅旨在傳達關於其等相對於部件210及內部孔隙220之位置之一描述性術語。
參考圖2,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二內部部件264及第二連接部分234可界定第一周邊孔隙292。此外,第三內部部件270、第四內部部件272及第五連接部分240可界定第二周邊孔 隙294。此外,第一外部部件260、第三外部部件268及第七連接部分244可界定第三周邊孔隙296。此外,第二外部部件266、第四外部部件274及第十連接部分250可界定第四周邊孔隙298。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孔隙290可全部具有均勻大小及形狀。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周邊孔隙290可具有不同大小及不同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具有一實質上四邊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形狀可呈梯形之形式。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210之形狀係具有實質上平行相對邊緣之矩形。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形狀可為具有實質上平行相對邊緣(其等之長度亦實質上相等)之正方形。在又其他實施例中,部件210之形狀可具有任何其他多邊形或非多邊形幾何形狀(例如,由波狀邊緣構成之幾何形狀)。
如在圖2中以及在圖3至圖4中可見,該等實施例包括可在其等頂點處連接至其他鞋底部件210之鞋底部件210(例如,第一內部部件262)。即,各鞋底部件之邊或邊緣可為自由的,或與鄰近鞋底部件210分離。更明確言之,一鞋底部件之各邊緣可由一孔隙之一部分(內部或周邊)定界。
圖3繪示圖2之鞋底結構110之一部分之一隔離視圖。特定言之,圖3繪示與包括鞋底結構110之其他部件210隔離之部件210。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包含複數個邊緣及內角。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260可由第一部件邊緣252、第二部件邊緣253、第三部件邊緣254及第四部件邊緣255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260亦可包含第一部件角256、第二部件角257、第三部件角258及第四部件角259。
一些實施例可具有與一尺寸(諸如,一長度或一寬度)相關聯之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件邊緣253及第四部件邊緣255可與沿一縱向或第一方向280之一部件長度150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252及第三部件邊緣254可與沿一橫向或第二方向282之一部件寬度152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長度及部件寬度可相等。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部件長度可大於部件寬度。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寬度152大於部件長度15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260之形狀可包含內角。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260可包含第一部件角256、第二部件角257、第三部件角258及第四部件角259。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部件角可彼此不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全部該等部件角可相等。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角可實質上為90度。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僅對角(即,非連續)可相等。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外部部件260之矩形形狀,第一部件角256、第二部件角257、第三部件角258及第四部件角259係實質上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具有平行之相對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252及第三部件邊緣254可實質上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252及第三部件邊緣254在長度上可實質上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件邊緣253及第四部件邊緣255可實質上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件邊緣253及第四部件邊緣255在長度上可實質上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件邊緣253在長度上可不等於第一部件邊緣252。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252及第三部件邊緣254可實質上不平行。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件 邊緣252及第三部件邊緣254在長度上可實質上不相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可具有實質上筆直之邊緣。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部件具有可為非線性、波狀、圓形或波浪形之邊緣。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252、第二部件邊緣253、第三部件邊緣254及第四部件邊緣255係實質上筆直以形成一矩形多邊形。
一些實施例可包含當施加一力至部件210時允許部件210在一或多個方向上相對於彼此旋轉之預備件。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部分230可藉由用作一鉸鏈而使第一縱向群組212及第二縱向群組214之部件能夠繞一共同連接部分沿鞋底結構110之一平面旋轉(或樞轉)。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之旋轉可為鞋底結構110提供拉脹性質。
圖4繪示部件210處於沿第二方向282之一力下之一構形序列之一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施加一力時,部件210之幾何形狀及配置可提供拉脹性質至鞋底結構110。
如圖4中所繪示,在一例示性初始或第一構形320中,部件210經展示為不受拉,或換言之處在一靜止狀態中。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可共同具有一初始或第一長度370及一初始或第一寬度372。此外,周邊孔隙290可在此靜止狀態期間具有一初始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靜止狀態期間,使圍封或劃定內部孔隙220之部件210結合之連接部分230可彼此分離達特定距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分234及第五連接部分240可分離達第一分離距離360。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八連接部分246及第九連接部分248可分離達第二分離距離362。
在一第二構形330中,部件210經展示為處於拉力390下,從而引 起內部孔隙220歸因於拉脹結構而擴張。此繼而引起連接部分230之間的距離取決於部件210之幾何形狀及定向而增大或減小。
在一第三構形340中,隨著拉力390繼續沿第二方向282增大,內部孔隙220進一步擴張。在一些實施例中,用作鉸鏈之連接部分230使部件210能夠在一第一旋轉方向310或一相反第二旋轉方向312上旋轉,因此引起部件210之長度及寬度增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分232可使第一外部部件260能夠在一第一旋轉方向310上旋轉朝向第一內部部件26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旋轉方向310可與一順時針方向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分232可使第一內部部件262能夠在一第二旋轉方向312上旋轉朝向第一外部部件26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旋轉方向312可與一逆時針方向或與第一旋轉方向310相反之一方向相關聯。剩餘部件210亦可繞鄰接連接部分230旋轉。將理解,雖然一部件在第一旋轉方向310或第二旋轉方向312上旋轉遠離,但是共用共同連接部分之其他部件將在相反旋轉方向上旋轉。
在一最後或第四構形350中,由於沿第二方向282之拉力390,部件210已旋轉且內部孔隙220已擴張。歸因於部件210之幾何構形及其等經由連接部分230之互連,拉力390使部件210自第一構形320之其等初始靜止階段變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拉力390導致部件210具有一不同長度374及寬度376。另外,部件210沿第一旋轉方向310或第二旋轉方向312之旋轉使內部孔隙220之大小及形狀增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拉力390已改變連接部分230之間的距離。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四構形350中,第二連接部分234及第五連 接部分240現分離達第三分離距離36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構形350之第三分離距離364可大於第一構形320之第一分離距離360。此外,在第四構形350中,第八連接部分246及第九連接部分248現分離達第四分離距離36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分離距離366可小於第一構形320之第二分離距離362。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210由於拉力390而變換時,內部孔隙220亦變換成不同於其等在靜止狀態期間之初始形狀及大小之一形狀及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孔隙220可在部件210歸因於拉力390而旋轉時呈現一菱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旋轉可擴張與內部孔隙220相關聯之一橫截面積(面積)。在一項實施例中,當沿第二方向282跨部件210施加拉力390時,第一內部孔隙222之第一面積223增大,如(例如)在圖4中所見。相應地,沿第二方向282跨部件210施加之拉力390增大第二內部孔隙224之第二面積225。此外,沿第二方向282跨部件210施加之拉力390增大第三內部孔隙226之第三面積227。應理解,歸因於拉脹結構,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280跨部件210施加之拉力亦可導致與內部孔隙220相關聯之面積之擴張。應進一步理解,在由第一方向280及第二方向282形成之一平面中之任何方向上施加之拉力390可增大內部孔隙之面積。在一實施例中,在由第一方向280及第二方向282形成之平面中之一第三方向上施加之拉力增大第一面積223、第二面積225、及第三面積227。如圖4所示,第三內部孔隙226大於第一內部孔隙222,且其中該第三內部孔隙226大於該第二內部孔隙224。
參考圖5,其係呈圖4之第四構形350之一些部件210之一放大部 分示意圖,由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二內部部件264、第三內部部件270及第四內部部件272圍封之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包含第一孔隙邊緣410、第二孔隙邊緣412、第三孔隙邊緣414及第四孔隙邊緣41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孔隙邊緣410及相對第三孔隙邊緣414可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孔隙邊緣410及第三孔隙邊緣414在長度上可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孔隙邊緣412及相對第四孔隙邊緣416可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孔隙邊緣412及第四孔隙邊緣416在長度上可相等。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一孔隙邊緣及其對應相對孔隙邊緣可不平行。在又其他實施例中,一孔隙邊緣及其相對孔隙邊緣在長度上可不相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包含對角,其等實質上彼此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包含一第一孔隙角418、一第二孔隙角420、一第三孔隙角422及一第四孔隙角424。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孔隙角418及相對第三孔隙角422可相等。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孔隙角420及相對第四孔隙角424可相等。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孔隙角418及第三孔隙角422可不相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之形狀可包含結合相對孔隙角之頂點之若干對角線。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226可包含第一孔隙對角線426及第二孔隙對角線428。第一孔隙對角線426可連接並對分第一孔隙角418及第三孔隙角422。第二孔隙對角線428可連接並對分第二孔隙角420及第四孔隙角42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孔隙對角線426與第二孔隙對角線428垂直。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孔隙對角線426不與第二孔隙對角線428垂直。在至少一些實施例 中,第一孔隙對角線426長於第二孔隙對角線428。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孔隙對角線428可長於第一孔隙對角線426。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210旋轉時,拉力390亦可使周邊孔隙290自其等在靜止階段期間之初始大小及形狀變換至一不同大小及形狀。如圖5中所展示,第一周邊孔隙292可在沿第二方向282施加拉力390時增大。因此,在第四構形350中,第一周邊孔隙292可更寬或具有大於第一構形320中之初始角之一角293。
一些實施例可包含提供具有一菱形幾何形狀之部件210之預備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部件可為正稜柱(right prism)。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210具有由一群組之小刻面或表面定界之一矩形稜柱幾何形狀。
參考圖6,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內部部件264及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具有矩形稜柱幾何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內部部件264及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在與第九連接部分248相關聯之共同頂點處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內部部件264及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安置於第二內部孔隙224(部分展示)與第三內部孔隙2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具有形成鞋底結構110之頂部表面之部分之頂部表面45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具有與頂部表面450相對之一對應底部表面451,其形成鞋底結構110之底部表面之部分且經定向朝向一地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具有經定向面向第三內部孔隙226之第一側表面45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內部部件272可具有經定向朝向第二內部孔隙224之第二側表面45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452可安置成與第三側 表面454相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側表面454可安置成遠離第三內部孔隙22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453可安置成與第四側表面455相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側表面455可經定向朝向第二周邊孔隙294。將理解,第一側表面452、第二側表面453、第三側表面454、及第四側表面455安置且延伸於頂部表面450與對應底部表面451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210(及鞋底結構110)可與一厚度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460可經特性化為一部件之一頂部表面與一底部表面之間的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460可小於或等於一部件之長度。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460可小於或等於一部件之寬度。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460可小於第三內部孔隙226之第一孔隙對角線426。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當部件210未受拉時,厚度460可大於第二連接部分234與第五連接部分240之間的第一分離距離360。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460可大於較小大小的部件邊緣之大小之一半。例如,厚度460可大於第二部件邊緣253之大小之一半,即,厚度460大於第一外部部件260之一較小邊緣之一大小之一半。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460可在自0.10mm至50.0mm之範圍內。在一實施例中,厚度可為至少5.0mm。
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460可係均勻的,因為部件210在其等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具有均勻距離。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460可係可變的,因為一些部件210相對於其他部件210具有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之更大距離。可變厚度可允許鞋底結構110之不同可撓性程度。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210(及鞋底結構110)具有一均 勻厚度460,因為部件210之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的距離針對該群組之部件210實質上相同,如圖6中所繪示。
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配置於鞋底結構110之一外底或底部表面上之內部孔隙220匹配鞋底結構110之頂部表面之內部孔隙220。換言之,當部件210旋轉時,內部孔隙220在頂部鞋底表面130與底部鞋底表面132兩者上擴張(即,敞開)且延伸穿過厚度460。在一些實施例中,延伸穿過鞋底結構110之此等孔隙可被稱為「通孔」孔隙。例如,當第一外部部件260、第一內部部件262、第三外部部件268及第三內部部件270旋轉時,第一內部孔隙222在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上擴張。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210旋轉時,周邊孔隙290在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兩者上擴張。當部件210不旋轉(即,未受拉)時,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上之內部孔隙220及周邊孔隙290未完全敞開,如(例如)圖3中所展示。
圖7至圖9繪示具有一正方形幾何形狀之一群組之部件(部件)500之另一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可視作用於一鞋類物件10之鞋底結構110之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被劃分成一第一群組及一第二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可藉由連接部分540連接至其他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一正方形幾何形狀之部件500可具有具有實質上相等長度之邊緣。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可圍封一群組之內部孔隙560(亦簡稱為內部孔隙560)。下文將進一步詳細解釋此等特徵之各者。
參考圖7,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500經特性化為具有第一縱向群組512及第二縱向群組514。第一縱向群組512可包含藉由第一連接部分541連接至第一內部部件522之第一外部部件520。第一內部部件522可藉由第二連接部分542連接至第二內部部件523。第二內部部件523可藉由第三連接部分543連接至第二外部部件524。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縱向群組514可由藉由一連接部分彼此連接之若干部件500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縱向群組514可包含藉由第四連接部分544連接至第三內部部件528之第三外部部件526。第三內部部件528可藉由第五連接部分545連接至第四內部部件529。第四內部部件529可藉由第六連接部分546連接至第四外部部件53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512之部件可使用連接部分540而與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連接。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520藉由第七連接部分547而連接至第三外部部件526。第一內部部件522可藉由第八連接部分548而連接至第三內部部件528。第二內部部件523可藉由第九連接部分549而連接至第四內部部件529。第二外部部件524可藉由第十連接部分550而連接至第四外部部件53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512之部件之間、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之間及第一縱向群組512與第二縱向群組514兩者之部件之間的連接可界定一群組之內部孔隙(內部孔隙)560。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部部件520、第一內部部件522、第三外部部件526、第三內部部件528以及第一連接部分541、第四連接部分544、第七連接部分547及第八連接部分548可界定並劃定第一內部孔隙56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孔隙562可沿第一方向565定向。
依一類似方式,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內部孔隙563可由第二內部部件523、第二外部部件524、第四內部部件529及第四外部部件530以及第三連接部分543、第六連接部分546、第九連接部分549及第十連接部分550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內部孔隙563可在相同於第一內部孔隙562之方向上定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564可由第一內部部件522、第二內部部件523、第三內部部件528及第四內部部件529以及第二連接部分542、第五連接部分545、第八連接部分548及第九連接部分549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內部孔隙564可沿一第二方向566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方向566可正交於第一方向565。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縱向群組512之部件之間、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之間及第一縱向群組512與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之間的連接可進一步界定周邊孔隙570。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周邊孔隙572可安置於第一內部部件522與第二內部部件523之間。第二周邊孔隙574可安置於第三內部部件528與第四內部部件529之間。第三周邊孔隙576可安置於第一外部部件520與第三外部部件526之間。第四周邊孔隙578可安置於第二外部部件524與第四外部部件530之間。
圖8繪示其中內部孔隙560及周邊孔隙570擴張之已旋轉之部件500之一例示性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可包含複數個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外部部件526可包含第一部件邊緣600、第二部件邊緣602、第三部件邊緣604及第四部件邊緣606。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可具有含不同幾何形狀之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可具有實質上筆直之邊緣。在一些其他實施例 中,一部件具有可為非線性、波狀、圓形或波浪形之邊緣。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600、第二部件邊緣602、第三部件邊緣604及第四部件邊緣606係實質上筆直,從而形成具有一正方形幾何形狀之一多邊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可具有在長度上實質上相等之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可具有彼此平行之非連續邊緣。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件邊緣600、第二部件邊緣602、第三部件邊緣604及第四部件邊緣606在長度上實質上相等。此外,第一部件邊緣600及第三部件邊緣604、第二部件邊緣602及第四部件邊緣606實質上平行,因此提供一實質上正方形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部件之形狀可包含內角。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外部部件526可進一步由第一部件角608、第二部件角610、第三部件角612及第四部件角614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件角608、第二部件角610、第三部件角612及第四部件角614可實質上相等。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件角608、第二部件角610、第三部件角612及第四部件角614相對於彼此可具有不同角量測。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件角608、第二部件角610、第三部件角612及第四部件角614皆係實質上90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施加一拉力時,第一縱向群組512之部件之間、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之間及第一縱向群組512與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之間的連接部分540允許部件500在一或多個方向上相對於彼此旋轉。換言之,連接部分540藉由用作一鉸鏈而允許部件500繞一共同連接部分沿鞋底結構110之一平面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在第二方向566上施加拉力800時,部件500可在一順時針或第一旋轉方向630上旋轉,如圖8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可在一逆時針或第二旋轉方向632上旋轉,亦如圖8中所繪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在第一旋轉方向630及第二旋轉方向632上繞一共同連接部分之旋轉為一鞋底結構提供拉脹性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500旋轉時,內部孔隙560亦自其等在其等靜止狀態期間之初始形狀及大小變換至一不同形狀及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500旋轉時,內部孔隙560可呈現一菱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旋轉可擴張內部孔隙560及與內部孔隙560相關聯之一橫截面積。在一實施例中,當沿第二方向566跨部件500施加拉力800時,第一內部孔隙562之第一面積582增大,如(例如)圖8中所見。相應地,沿第二方向566跨部件500施加之拉力800增大第二內部孔隙563之第二面積584。此外,沿第二方向566跨部件500施加之拉力800增大第三內部孔隙564之第三面積586。將理解,歸因於拉脹結構,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565跨部件500施加之拉力亦可導致與內部孔隙560相關聯之面積之擴張。
一些實施例可具有允許第一縱向群組512及第二縱向群組514之部件500具有一稜柱形幾何形狀之預備件。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500具有由一群組之小刻面或表面定界之一立方幾何形狀。
圖9展示完全擴張之一些部件500之一放大部分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522及第三內部部件528可在與第八連接部分548相關聯之頂點處結合。此外,第一內部部件522及第三內部部件528可安置於第一內部孔隙562(部分展示)與第三內部孔隙56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522可具有一頂部小刻面或表面730(其形成鞋底結構110之頂部表面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522可具有與頂部表面730相對之一對應底部表面732(其形成鞋底結構110之底部表面之部分且經定向朝向一地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522可具有安置成面向第三內部孔隙564之一第一側表面73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部部件522可具有安置成面向第一內部孔隙562之一第二側表面73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734可安置成與第三側表面738相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736可安置成與第四側表面740相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側表面74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周邊孔隙572。將理解,第一側表面734、第二側表面736、第三側表面738及第四側表面740安置且延伸於頂部表面730與對應底部表面732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500(及鞋底結構110)可與一厚度760相關聯。厚度760可經特性化為在一部件之一頂部表面與一底部表面之間的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760可小於或等於一部件之長度。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760可小於或等於一部件之寬度。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760可大於一部件之長度。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760可大於一部件之寬度。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500之厚度760小於該部件之寬度及該部件之長度,如圖9中所展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760可係均勻的,因為部件500在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具有均勻距離。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厚度760可係可變的,因為一些部件500相較於其他部件500具有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的更大距離。該可變厚度可允許鞋底結構110之不同可撓性 程度。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部件500(及鞋底結構110)具有一均勻厚度760,因為頂部表面與底部表面之間的距離針對該群組之部件500實質上相同,如圖9中所繪示。
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配置於鞋底結構110之一外底或底部鞋底表面132上之內部孔隙560匹配鞋底結構110之頂部鞋底表面130之內部孔隙560。換言之,當部件500旋轉時(即,鞋底結構110在一拉緊狀態中),內部孔隙560在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兩者上擴張(即,敞開)。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孔隙可稱為「通孔」孔隙。例如,當第一外部部件520、第一內部部件522、第三外部部件526及第三內部部件528旋轉時,第一內部孔隙562在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上擴張。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500旋轉時,周邊孔隙570在鞋底結構110之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兩者上擴張。當部件500不旋轉時(即,未受拉時),在鞋底結構110之頂部鞋底表面130及底部鞋底表面132上之內部孔隙560及周邊孔隙570不完全敞開,如(例如)圖7中所展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含圖1至圖9中所繪示並描述之組件之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可在鞋底結構接觸一地面時改良緩衝效果。圖10及圖11繪示部件及孔隙可如何在所施加壓縮力下(通常在垂直方向上施加)改變。
如圖10中所展示,物件900具有含類似於圖2至圖6中所描述之組件之大小及形狀之部件912之鞋底結構910。為圖解之目的,圖10之放大圖展示與其他部件及孔隙隔離之若干部件及孔隙。特定言之,可見 未施加壓縮力之第一內部部件914、第二內部部件916、第三內部部件918及第四內部部件920。此外,內部孔隙922、第一周邊孔隙924及第二周邊孔隙926最初可敞開。換言之,部件912可呈一旋轉構形,如先前所解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未壓縮狀態期間,部件912可具有一第一厚度928。在一些實施例中,貫穿鞋底結構910,第一厚度928可係均勻的。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如先前所解釋,第一厚度928可變動。
參考圖11,當具有鞋底結構910之物件900接觸地面930時,在一垂直方向上施加壓縮力932。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縮力932將壓縮部件912使得部件912之厚度減小至第二厚度934,其實質上小於第一厚度928。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當部件912經歷壓縮時,其等可歸因於質量守恆(即,當材料尺寸在垂直方向上減小時,材料尺寸在水平方向上增大)而在水平方向上部分擴張。此可進一步引起一或多個孔隙之大小減小。例如,內部孔隙922之大小(例如,橫截面)可縮小。同樣地,第一周邊孔隙924及第二周邊孔隙926之大小亦可縮小。
當各個別鞋底部件在壓縮力下水平地擴張時,與一地面接觸之各鞋底部件之表面積可增大。例如,第四內部部件920在圖10之未壓縮狀態中之一長度970可增大至圖11之壓縮狀態中之一長度972。當一物件接觸地面且輕微壓縮時,此可允許增大與地面之牽引。例如,當施加該在垂直方向上施加之壓縮力932至該鞋底結構時,第一外部部件260、520之長度增大。
雖然已描述各種實施例,但該描述旨在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一般技術者應明白,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之更多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 可行的。除非明確限制,否則任何實施例之任何特徵可與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組合使用或替代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據此,實施例除依據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例之外,應不受限制。又,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作出各種修改及改變。

Claims (19)

  1. 一種鞋底結構,其用於一鞋類物件,該鞋底結構包括:一鞋底組件,其界定複數個延伸穿過該鞋底組件之一厚度之孔隙,該鞋底組件包含經由一群組之連接部分互連之第一及第二群組之鞋底部件,該等孔隙之各個藉由至少四個圍繞該孔隙之一周邊設置之鞋底部件所界定,其中該複數個孔隙及該等鞋底部件提供該鞋底組件具有一拉脹性質,如此使得當該鞋底組件在一第一方向被拉緊時,該鞋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及一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兩者上擴張;其中該第一群組之鞋底部件包括:一第一外部部件,其在一第一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一內部部件;一第二內部部件,其在一第二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一內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一周邊孔隙;及一第二外部部件,其在一第三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二內部部件;該第二群組之鞋底部件包括:一第三外部部件,其在一第四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三內部部件;一第四內部部件,其在一第五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三內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二周邊孔隙;及一第四外部部件,其在一第六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四內部部件;該群組之連接部分包含:一第七連接部分,其連接該第一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外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三周邊孔隙;一第八連接部分,其連接該第一內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一第九連接部分,其連接該第二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內部部件;及一第十連接部分,其連接該第二外部部件及該第四外部部件以形成一第四周邊孔隙,該第一內部與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與外部部件係配合地劃定定向於一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一內部孔隙;該第二內部與外部部件及該第四內部與外部部件係配合地劃定定向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二內部孔隙;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內部部件係配合地劃定定向於一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之一第三內部孔隙,該第三內部孔隙具有定向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一第一孔隙對角線及定向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一第二孔隙對角線;及其中該鞋底結構具有大於該第三內部孔隙之該第一孔隙對角線之一厚度。
  2.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外部部件包含一第一邊緣,其與小於該第一邊緣之一第二邊緣鄰接,且其中該鞋底結構之該厚度係大於該第一外部部件之該第二邊緣之一大小之一半。
  3.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及該第二群組之部件係可旋轉地在該等連接部分連接,如此使得該等部件在該結構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旋轉。
  4. 如請求項3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內部孔隙回應該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三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旋轉而擴張。
  5.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三內部孔隙大於該第一內部孔隙且其中該第三內部孔隙大於該第二內部孔隙。
  6. 一種鞋底結構,其用於具有包含一第一材料之一鞋面之一鞋類物件,該鞋底結構包括:一頂部鞋底表面、一底部鞋底表面及一位於該頂部鞋底表面與該底部鞋底表面之間之側鞋底表面,該頂部鞋底表面經組態以附接該鞋面,且該鞋底結構包括與該鞋面之該第一材料不同之一第二材料;一第一群組之部件,其具有在一第一連接部分處連接至一第一內部部件之一第一外部部件,在一第二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一內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一周邊孔隙之一第二內部部件,及在一第三連接部分處連接至該第二內部部件之一第二外部部件;一第二群組之部件,其具有在一第四連接部分連接至一第三內部部件之一第三外部部件,在一第五連接部分連接至該第三內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二周邊孔隙之一第四內部部件,及在一第六連接部分連接至該第四內部部件之一第四外部部件;一群組之連接部分,其具有連接該第一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外部部件以形成一第三周邊孔隙之一第七連接部分,連接該第一內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之該第八連接部分,連接該第二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內部部件之一第九連接部分,及連接該第二外部部件及該第四外部部件以形成一第四周邊孔隙之一第十連接部分,其中該第一內部及外部部件、該第三內部部件及第三外部部件劃定於一第一方向上伸長之一第一內部孔隙;其中該第二內部及外部部件、該第四內部部件及該第四外部部件劃定於該第一方向上伸長之一第二內部孔隙;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內部部件係配合地劃定於一第二方向上伸長之一第三內部孔隙;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內部孔隙係回應當在一第三方向上跨該群組之部件所施加之一拉力增大,該第三方向係在由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形成之一平面中;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內部部件之各個及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外部部件之各個具有一多邊形形狀,該部件寬度係大於該部件長度。
  7. 如請求項6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群組之部件中之至少一部件具有一頂部表面、與該頂部表面相對之一底部表面、安置成面向至少一內部孔隙之一第一表面、安置成面向至少一周邊孔隙之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三表面及與該第二表面相對之一第四表面。
  8. 如請求項7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及該第四表面安置於該頂部表面與該底部表面之間。
  9. 如請求項8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二連接部分及該第五連接部分在一第一構形中彼此間隔開一第一距離;且其中該第八連接部分及該第九連接部分在該第一構形中彼此間隔開一第二距離。
  10. 如請求項9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群組之部件之該等部件係經組態以相對於一鄰接部件在一第一旋轉方向上或在一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藉此界定一第二構形。
  11.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二連接部分及該第五連接部分在該第二構形中彼此間隔開一第三距離,且其中該第八連接部分及該第九連接部分在該第二構形中彼此間隔開一第四距離,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三距離,且該第四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
  12. 如請求項6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三內部孔隙大於該第一內部孔隙,且該第三內部孔隙大於該第二內部孔隙。
  13. 如請求項6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群組之部件係可轉動地在該等連接部分連接,使得該等部件在該結構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旋轉。
  14. 如請求項13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內部孔隙回應該第一外部部件、該第一內部部件、該第三外部部件及該第三內部部件旋轉而擴張。
  15. 如請求項6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外部部件包括一第一邊緣,其與小於該第一邊緣之一第二邊緣鄰接,且其中該鞋底結構之該厚度係大於該第一外部部件之該第二邊緣之一大小之一半。
  16. 一種鞋底結構,其用於一鞋類物件,該鞋底結構包含:一鞋底組件,其界定複數個延伸穿過該鞋底組件之一厚度之孔隙,該鞋底組件包含複數個鞋底部件,且其中該複數個孔隙之各個係由設置圍繞該孔隙之一周邊之四個鉸鏈耦接之鞋底部件所界定;及其中該複數個孔隙及該複數個鞋底部件提供該鞋底組件一拉脹性質,如此當該鞋底組件在一第一方向上被拉緊時,該鞋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及一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兩者上擴張。
  17. 如請求項16之鞋底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孔隙包括縱向地對準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一複數個孔隙及縱向地對準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二複數個孔隙。
  18. 如請求項17之鞋底結構,其中當鞋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上被拉緊時,該複數個孔隙之各個在一個別側向尺寸延展。
  19. 如請求項16之鞋底結構,其中當該鞋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上被拉緊時,該複數個鞋底部件之相鄰者係彼此相對旋轉。
TW107116391A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TWI678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43,145 2015-03-10
US14/643,145 US9554624B2 (en) 2013-09-18 2015-03-10 Footwear soles with auxetic materi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8848A TW201828848A (zh) 2018-08-16
TWI678166B true TWI678166B (zh) 2019-12-01

Family

ID=550731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70A TWI669078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TW107116391A TWI678166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70A TWI669078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67824B1 (zh)
CN (1) CN107427106B (zh)
TW (2) TWI669078B (zh)
WO (1) WO201614440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727B (zh) 2018-05-08 2023-02-03 彪马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生产鞋尤其运动鞋的鞋底的方法
ES2899617T3 (es) 2018-05-08 2022-03-14 Puma SE Suela de un zapato, en particular de un zapato deportivo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4117B2 (en) * 2005-11-29 2011-12-27 Haresh Lalvani Multi-directional and variably expanded sheet material surfa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5687B2 (en) * 2005-07-20 2009-06-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quential scan technique for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reduced power, time and/or cost
US20110059291A1 (en) * 2009-09-07 2011-03-10 Boyce Christopher M Structured materials with tailored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poisson's ratios including negative and zero poisson's ratios
US9629397B2 (en) * 2012-08-31 2017-04-25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s of apparel including auxetic materials
EP2969525A4 (en) * 2013-03-15 2016-11-16 Harvard College PORENARIA AUXETIC FILM
US10350851B2 (en) * 2013-07-23 2019-07-16 Anomaly Action Sports S.R.L. Composite element for protection devices of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USD716027S1 (en) * 2014-02-28 2014-10-28 Nike, Inc. Shoe outsole
US10064448B2 (en) * 2014-08-27 2018-09-04 Nike, Inc. Auxetic sole with upper cabl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4117B2 (en) * 2005-11-29 2011-12-27 Haresh Lalvani Multi-directional and variably expanded sheet material surfa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7824B1 (en) 2021-05-26
TW201632100A (zh) 2016-09-16
EP3267824A2 (en) 2018-01-17
CN107427106A (zh) 2017-12-01
TWI669078B (zh) 2019-08-21
TW201828848A (zh) 2018-08-16
WO2016144407A2 (en) 2016-09-15
CN107427106B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5471B2 (en) Footwear soles with auxetic structures
EP3250071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integrally formed auxetic structure
TWI620516B (zh) 拉脹結構及具有含拉脹結構之鞋底的鞋件
US9949530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auxetic structure
US9554620B2 (en) Auxetic soles with corresponding inner or outer liners
US9681708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a matrix layer
US7540097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a matrix layer
US9861158B2 (en) 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
TWI678166B (zh) 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