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7419B - 成型裝置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型裝置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7419B
TWI677419B TW107107927A TW107107927A TWI677419B TW I677419 B TWI677419 B TW I677419B TW 107107927 A TW107107927 A TW 107107927A TW 107107927 A TW107107927 A TW 107107927A TW I677419 B TWI677419 B TW I6774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edge
chuck
force
suction c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7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8345A (zh
Inventor
張瑞堂
Jui Ta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filed Critical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7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74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8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7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7419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型裝置,包含工作模具設於晶圓上方;真空吸盤設於晶圓下方,藉由真空吸力以夾持晶圓,該真空吸盤包含內吸盤與外吸盤,可各自作軸向移動,該外吸盤圍繞該內吸盤;及離膜環,設於晶圓的邊緣上方。

Description

成型裝置與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成型(molding)製程,特別是關於一種晶圓的成型裝置與方法。
壓印(replication)為成型(molding)製程的一種,藉由將模具(master或mold)的光學表面轉移至晶圓(或工作件)的表面以製造光學元件。
當壓印製程結束時,晶圓必須與模具分離。分離(demolding)階段通常係藉由施加壓力於晶圓的邊緣來達成。對於厚度為0.25毫米的8吋晶圓,其邊緣通常為0.8~3.6毫米。由於晶圓表面的不平衡(disequilibrium),晶圓於分離階段容易造成彎曲甚至破裂。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穎的機制,用以避免晶圓於分離階段造成破裂。
鑑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出一種成型裝置,其真空吸盤包含內吸盤與外吸盤。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二階段方法以分離晶圓。本實施例的成型裝置與方法可有效分離晶圓而不會造成晶圓的破裂。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成型裝置包含工作模具、真空吸盤及離膜環。工作模具設於晶圓上方。真空吸盤設於晶圓下方,藉由真空吸力以夾持晶圓。真空吸盤包含內吸盤與外吸盤,可各自作軸向移動,該外吸盤圍繞該內吸盤。離膜環設於晶圓的邊緣上方。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內吸盤與外吸盤於成型製程時,對晶圓的底面分別施以內真空吸力與外真空吸力,因而夾持晶圓,該外吸盤圍繞該內吸盤。當晶圓結束成型製程時,外吸盤下降因而釋放晶圓的邊緣。對晶圓的邊緣施以向下壓制力,因而分離晶圓的邊緣與工作模具。內吸盤下降但仍藉由內真空吸力以夾持晶圓,且同時持續對晶圓的邊緣施以壓制力。當內吸盤到達預設位置時,則停止內吸盤的移動。
100‧‧‧成型裝置
10‧‧‧支架
11‧‧‧工作模具
12‧‧‧晶圓
13‧‧‧真空吸盤
13A‧‧‧內吸盤
131A‧‧‧盤
132A‧‧‧內支柱
13B‧‧‧外吸盤
131B‧‧‧環
132B‧‧‧外支柱
14‧‧‧離膜環
15‧‧‧齒狀件
16‧‧‧充氣管
17A‧‧‧第一中間元件
17B‧‧‧第二中間元件
41‧‧‧真空吸盤夾持晶圓
42‧‧‧下降外吸盤且施力於晶圓的邊緣
43‧‧‧下降內吸盤且施力於晶圓的邊緣
44‧‧‧內吸盤停止
第一A圖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成型裝置的立體圖。
第一B圖顯示第一A圖之成型裝置的剖面圖。
第二A圖顯示設於晶圓上方的離膜環的俯視示意圖。
第二B圖與第二C圖顯示齒狀件與充氣管的側視示意圖。
第三A圖至第三C圖顯示第一A圖之成型裝置的剖面圖,依序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晶圓的成型方法。
第四圖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晶圓的二階段成型方法的流程圖。
第五A圖顯示相應於第四圖步驟41與第三A圖施力於晶圓的示意圖。
第五B圖顯示相應於第四圖步驟42與第三B圖施力於晶圓的示意圖。
第一A圖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成型(molding)裝置100的立體圖,且第一B圖顯示第一A圖之成型裝置100的剖面圖。在本實施例中,成型裝置100可為壓印(replication)機,用以進行壓印製程,藉由將工作模具(working stamp或master)的光學表面轉移至晶圓12的表面以製造光學元件,其中工作模具11設於支架(holder)10內且位於晶圓12上方。
本實施例之成型裝置100可包含真空吸盤(vacuum chuck)13,其設於晶圓12下方,藉由真空吸力以夾持晶圓12。根據本實施例的特徵之一,真空吸盤13可包含至少二組成件:內吸盤13A及外吸盤13B,其中外吸盤13B圍繞內吸盤13A。內吸盤13A與外吸盤13B可各自作軸向(向上或向下)移動。本實施例的內吸盤13A可包含(圓形)盤131A,其具有平坦表面用以穩固夾持晶圓12,且包含內支柱132A,用以支撐盤131A。本實施例的外吸盤13B可包含環131B,其具有平坦表面用以穩固夾持晶圓12,且包含複數外支柱132B,用以支撐環131B。
本實施例之成型裝置100可包含離膜環(separating ring)14,設於晶圓12的邊緣上方。第二A圖顯示設於晶圓12上方的離膜環14的俯視示意圖。當晶圓12結束成型製程且即將與工作模具11分離時,離膜環14下移以施加(向下)壓制力於晶圓12,用以將晶圓12與工作模具11分離。如第一B圖與第二A圖所示,(設於離膜環14上方的)複數齒狀件15受到充氣管(inflating tube)16的壓迫,使得離膜環14下移,其中充氣管16設於齒狀件15的第一端下方。雖然第二A圖例示四個齒狀件15,然而齒狀件15的數目可大於四個。
第二B圖與第二C圖顯示齒狀件15與充氣管16的側視示意圖。如第二B圖所示,第一中間元件17A與第二中間元件17B由下而上設於充氣管16與齒狀件15之間。第一中間元件17A可為塑膠材質,第二中間元件17B可為鐵材質。如第二B圖所示的洩氣狀態,充氣管16被洩氣且齒狀件15未被壓迫。換句話說,被洩氣的充氣管16未經由第一中間元件17A與第二中間元件17B施力於齒狀件15的第一端(例如左端或外端)。如第二C圖所示的充氣狀態,充氣管16被充氣且齒狀件15被壓迫。換句話說,被充氣的充氣管16經由第一中間元件17A與第二中間元件17B施力於齒狀件15的第一端。齒狀件15作為槓桿,其樞軸(pivot)位於第一端與相對的第二端(例如右端或內端)之間。藉此,齒狀件15的第二端下移且施力於離膜環14。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異於齒狀件15與充氣管16的機制以下移離膜環14。
第三A圖至第三C圖顯示第一A圖之成型裝置100的剖面圖,依序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晶圓12的成型方法。第四圖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晶圓12的二階段(two-stage)成型方法400的流程圖,相應於第三A圖至第三C圖所例示的剖面圖。
參閱第三A圖,於步驟41,真空吸盤13包含內吸盤13A與外吸盤13B,於成型製程(例如壓印)時,對晶圓12的底面分別施以內真空吸力與外真空吸力,因而夾持晶圓12。第五A圖顯示相應於第四圖步驟41與第三A圖施力於晶圓12的示意圖。
參閱第三B圖,於步驟42(亦即第一階段),當晶圓12結束成型製程時,外吸盤13B下降因而釋放晶圓12的邊緣。於此同時(或者之後),離膜環14對晶圓12的邊緣施以(向下)壓制力,因而分離晶圓12邊緣與工作模具11。第五B圖顯示相應於第四圖步驟42與第三B圖施力於晶圓12的示意圖。
參閱第三C圖,於步驟43(亦即第二階段),內吸盤13A下降但仍藉由內真空吸力以夾持晶圓12,於此同時,離膜環14持續對晶圓12的邊緣施以(向下)壓制力。在本實施例中,內吸盤13A下降的速度(例如0.5毫米/秒)小於離膜環14的下降速度(例如1毫米/秒)。於步驟43與步驟42,施於晶圓12的力總和大致相等,如第五B圖所示。於步驟43,由於離膜環14持續對晶圓12的邊緣頂面施以(向下)壓制力,且內吸盤13A同時以內真空吸力夾持晶圓12,因而得以防止晶圓12因彎曲造成的破裂。最後,於步驟44,當內吸盤13A到達預設位置時,則停止內吸盤13A與離膜環14的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9)

  1. 一種成型裝置,包含:一工作模具,設於晶圓上方;一真空吸盤,設於該晶圓下方,藉由真空吸力以夾持該晶圓,該真空吸盤包含一內吸盤與一外吸盤,可各自作軸向移動,該外吸盤圍繞該內吸盤;一離膜環,設於該晶圓的邊緣上方;複數齒狀件,設於該離膜環的上方,用以壓制該離膜環下移;及複數充氣管,分別設於該些齒狀件的第一端的下方;其中於充氣狀態時,被充氣的該充氣管施力於該齒狀件的第一端,使得該齒狀件的第二端下移而施力於該離膜環。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型裝置,其中該內吸盤包含:一盤,具平坦表面以夾持該晶圓;及一內支柱,用以支撐該盤。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型裝置,其中該外吸盤包含:一環,具平坦表面以夾持該晶圓;及複數外支柱,用以支撐該環。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型裝置,其中當該晶圓結束成型製程時,該離膜環下移以施加壓制力於該晶圓,用以將該晶圓與該工作模具分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型裝置,更包含:第一中間元件與第二中間元件,由下而上設於該充氣管與該齒狀件之間。
  6. 一種成型方法,包含:內吸盤與外吸盤於成型製程時,對晶圓的底面分別施以內真空吸力與外真空吸力,因而夾持該晶圓,該外吸盤圍繞該內吸盤;當該晶圓結束成型製程時,該外吸盤下降因而釋放該晶圓的邊緣;對該晶圓的邊緣施以向下壓制力,因而分離該晶圓的邊緣與工作模具;該內吸盤下降但仍藉由內真空吸力以夾持該晶圓,且同時持續對該晶圓的邊緣施以壓制力;及當該內吸盤到達預設位置時,則停止該內吸盤的移動。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型方法,其中該內吸盤下降的速度小於該晶圓的邊緣的下降速度。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型方法,其中施於該晶圓的邊緣的壓制力係由一離膜環所提供,該離膜環設於該晶圓的邊緣上方。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成型方法,更包含:使用複數齒狀件,設於該離膜環的上方;使用複數充氣管,分別設於該些齒狀件的第一端的下方;其中於充氣狀態時,被充氣的該充氣管施力於該齒狀件的第一端,使得該齒狀件的第二端下移,因而施力於該離膜環。
TW107107927A 2018-03-08 2018-03-08 成型裝置與方法 TWI677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7927A TWI677419B (zh) 2018-03-08 2018-03-08 成型裝置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7927A TWI677419B (zh) 2018-03-08 2018-03-08 成型裝置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345A TW201938345A (zh) 2019-10-01
TWI677419B true TWI677419B (zh) 2019-11-21

Family

ID=69023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7927A TWI677419B (zh) 2018-03-08 2018-03-08 成型裝置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74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42317A (zh) * 2015-04-30 2016-12-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壓印裝置,基板運送裝置,壓印方法以及製造物件的方法
JP2017139268A (ja) * 2016-02-01 2017-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201736076A (zh) * 2016-04-08 2017-10-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硬化物圖型之形成方法、加工基板之製造方法、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轉印模具之製造方法、及轉印前處理塗佈用材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42317A (zh) * 2015-04-30 2016-12-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壓印裝置,基板運送裝置,壓印方法以及製造物件的方法
JP2017139268A (ja) * 2016-02-01 2017-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201736076A (zh) * 2016-04-08 2017-10-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硬化物圖型之形成方法、加工基板之製造方法、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轉印模具之製造方法、及轉印前處理塗佈用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345A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7361B2 (en) Imprint lithography with improved substrate/mold separation
JP6848012B2 (ja) 基板のボンディ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JP6050103B2 (ja) 真空加熱加圧封止成形装置及び真空加熱加圧封止成形方法
JP7080551B2 (ja) 被加工物の加工方法
CN1876394B (zh) 分离装置和方法
TWI728144B (zh) 剝離方法及剝離裝置
TWI424277B (zh) Vacuum press forming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JP2018117113A (ja) 位置決め装置
JP4143623B2 (ja) テープ貼付装置
JP2016149547A (ja) モールド、インプリント装置、並びに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677419B (zh) 成型裝置與方法
TWI824579B (zh) 用於凸印一奈米結構之方法及裝置
CN110323169B (zh) 成型装置与方法
TWI636520B (zh) 晶圓加工機之二次整平設備
TWI637454B (zh) 晶片分離裝置與晶片分離方法
TW201936357A (zh) 模座、模具用模套單元、壓縮成形用模具及壓縮成形裝置
US20190255758A1 (en) M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8078258A5 (ja) 装置、方法、及び物品製造方法
JP2007230112A (ja) 離型装置
JPS60191620A (ja) プレス型
KR102455166B1 (ko) 진공척 및 진공척의 구동방법
US20200341372A1 (en) Repl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a structure on a substrate
TWI734625B (zh) 多段式晶片標記方法及其裝置
JP4515041B2 (ja) ウェーハシートのエキスパンド装置
KR101898691B1 (ko) 글래스 몰딩 프레스용 몰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글래스 패턴 성형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