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5563B - 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5563B
TWI675563B TW106140353A TW106140353A TWI675563B TW I675563 B TWI675563 B TW I675563B TW 106140353 A TW106140353 A TW 106140353A TW 106140353 A TW106140353 A TW 106140353A TW I675563 B TWI675563 B TW I6755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unit
processor
data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0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6922A (zh
Inventor
楊德洲
黃希雯
Original Assignee
捷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捷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捷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0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55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6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563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電路板、處理器、第一通訊單元、第二通訊單元、第一天線單元及第二天線單元。第一天線單元及第二天線單元分別配置於電路板外訊號遮蔽物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第一通訊單元以及第二通訊單元分別用以將第一天線單元所接收之第一無線訊號以及第二天線單元所接收之第二無線訊號轉換為第一資料訊號以及第二資料訊號,並傳送至處理器,處理器據以產生處理訊號供判斷訊號源係位於訊號遮蔽物之第一側或第二側。

Description

通訊設備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通訊設備,且特別是有關於訊號定位的通訊設備。
傳統上要藉由射頻(Radio Frequency,RF)訊號定位一個訊號源極為困難,原因在於射頻訊號的多重路徑干涉及衰減。因而導致無法接收到關聯於訊號源的準確資料,而造成訊號源位置的判斷錯誤。
為了接收到關聯於訊號源更準確的資料,需要多個通訊設備設置在空間中不同的位置,並將多個通訊設備分別接收到的關聯於訊號源的資料統一傳送至一遠端處理器,以供判斷訊號的粗略位置。然而,若在一個空間中設置多個通訊設備,會導致定位訊號源的成本相應的提高。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成本低且訊號定位準確的通訊設備成為現今一個重要的議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揭示內容提供之一種通訊設備,其包含電路板、處理器、第一天線單元、第二天線單元、 第一通訊單元以及第二通訊單元。處理器配置於電路板上。第一天線單元配置於電路板外之訊號遮蔽物之第一側,並用以接收與訊號源對應之第一無線訊號。第二天線單元配置於電路板外相對於訊號遮蔽物之第一側之第二側,並用以接收與訊號源對應之第二無線訊號。第一通訊單元耦接至處理器以及第一天線單元,並配置於電路板上,其中第一通訊單元用以將第一天線單元所接收之第一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第一無線訊號之強度的第一資料訊號,且用以將第一資料訊號傳送至處理器。第二通訊單元耦接至處理器以及第二天線單元,並配置於電路板上,其中第二通訊單元用以將第二天線單元所接收之第二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第二無線訊號之強度的第二資料訊號,且用以將第二資料訊號傳送至處理器。其中處理器用以對第一資料訊號以及第二資料訊號進行處理,並據以產生處理訊號供判斷訊號源係位於訊號遮蔽物之第一側或第二側。
本揭示內容之另一實施方式關於一種通訊設備,其包含電路板、處理器、多個天線單元以及多個通訊單元。處理器配置於電路板上。多個天線單元分別配置於電路板外之訊號遮蔽物之一側,並用以接收與訊號源對應之多個無線訊號。多個通訊單元配置於電路板上且耦接至處理器,並透過多條訊號線耦接至多個天線單元,其中多個通訊單元用以將多個天線單元所接收之多個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多個無線訊號之強度的多個資料訊號,且用以將多個資料訊號傳送至處理器。其中處理器用以依據上述多個資料訊號產生處理訊號供判斷訊號源係位於訊號遮蔽物之哪一側。
本揭示內容之另一實施方式關於一種通訊設備,其包含電路板、處理器、多個天線單元以及多個通訊單元。處理器配置於電路板上。多個天線單元配置於電路板外之訊號遮蔽物之多側,並用以接收與訊號源對應之多個無線訊號。多個通訊單元配置於電路板上且耦接至處理器,並透過多條訊號線耦接至多個天線單元,其中多個通訊單元用以將多個天線單元所接收之多個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多個無線訊號之強度的多個資料訊號,且用以將多個資料訊號傳送至處理器。其中處理器用以對上述多個通訊單元所傳送之多個資料訊號進行處理,並據以產生處理訊號供判斷訊號源係位於相對於訊號遮蔽物之一個方位。
綜上所述,本揭示內容經由上述通訊設備可以在不增加通訊設備部屬密度的情況下,判斷訊號源之相對位置,並且經由上述通訊設備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訊號源能被偵測到的範圍,並準確定位之。
100、300‧‧‧通訊設備
110、112、114、310、312、314、316、318‧‧‧通訊單元
120、320‧‧‧處理器
130、132、134、330、332、334、336、338‧‧‧天線單元
140、340‧‧‧資料傳輸線
150、350‧‧‧電路板
160、360‧‧‧通訊裝置
210、510‧‧‧訊號遮蔽物
600‧‧‧空間
S1、S2、S3、S4‧‧‧無線訊號
D1、D2、D3、D4‧‧‧資料訊號
為讓本揭示內容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通訊設備的示意圖;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1圖中通訊設備的配置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通訊設備的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3圖中通訊設備的配置示意圖;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3圖中通訊設備的配置示意圖;以及第6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3圖中通訊設備於一空間中的配置示意圖。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之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所附之圖式及以下所述各種實施例。另一方面,眾所週知的元件與步驟並未描述於實施例中,以避免對本揭示內容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關於以下各種實施例中所使用之「耦接」或「連接」,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接觸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接觸或電性接觸,亦可指二個或多個元件相互動作。
於本文中,除非內文中對於冠詞有所特別限定,否則『一』與『該』可泛指單一個或多個。將進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詞彙,指明其所記載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與/或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額外的其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與/或其中之群組。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內容的通訊設備是為了掃描追蹤藍芽訊號而設計的,但並不限於此,任何射頻訊號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舉例而言,射頻訊號可以是在頻率為433MHz、920MHz或3.1GHz等頻段上傳送的訊號。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內容的環境是架構於配置有即時定位系統(Real-time location system,RTLS)的一室內空間中,並且包含至少一訊號源及至少一通訊設備,其中通訊設備用以和訊號源進行無線通訊,以偵測訊號強度大小,並據以判斷此訊號源之位置。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通訊設備100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設備100包含兩個通訊單元110、處理器120、兩個天線單元130、兩條資料傳輸線140以及電路板150,其中通訊單元110各自耦接至處理器120,且經由對應的資料傳輸線140連接至對應的天線單元130。如第1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兩個通訊單元110以及處理器120整合於電路板150之上,而兩個天線單元130分別設置於電路板150外之不同位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兩個天線單元130分別用以連續地偵測一個訊號源,且將接收到的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之電訊號,並經由對應的資料傳輸線140傳送至對應的通訊單元110。於一些實施例中,兩個天線單元130連續地偵測一個訊號源,且將接收到的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之電訊號,並經由對應的資料傳輸線140同步將對應的電訊號傳送至通訊單元110。
於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天線單元130分別指向不同的方向,舉例而言,天線單元132指向第一方向,天線單元134指向不同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於一些實施例中,天線單元130可以由指向性天線所實現,但不限於此,其他各種適用於實現天線單元130的電路元件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兩個通訊單元110各自用以接收來自對應的天線單元130的電訊號,並將此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之強度的資料訊號,並將資料訊號傳送至處理器120。於一些實施例中,無線訊號的訊號強度可以是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資料傳輸率(Data Rate),但不限於此,各種可以代表無線訊號強度的參數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依據接收到的資料訊號對應的RSSI,經由查表獲取訊號源的位置。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依據天線單元132和天線單元134所接收到的RSSI判斷訊號源更接近那個天線單元。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依據天線單元132和天線單元134所分別接收到的RSSI的比例,判斷訊號源位於天線單元132和天線單元134之間之一相對位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單元110可以由通訊晶片實現,但不限於此,其他各種適用於實現通訊單元110的電路元件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用以接收來自兩個 通訊單元110的兩個資料訊號,並對這兩個資料訊號進行處理產生處理訊號,且將此處理訊號經由無線傳輸或有線傳輸的方式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用以接收來自兩個通訊單元110的兩個資料訊號,並比較兩個資料訊號分別對應的訊號強度,再依據兩個資料訊號中對應較大訊號強度的一者產生處理訊號,並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用以接收來自兩個通訊單元110的兩個資料訊號,並進行冗餘訊息分析(redundant information analysis)以產生處理訊號,且將處理訊號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以增強處理訊號對應的資料的可靠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可以由具有通訊功能的微處理器所實現,但不限於此,其他各種適用於實現處理器120的通訊晶片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用以彙整來自兩個通訊單元110的兩個資料訊號,並產生對應之處理訊號,伺服器(未繪示)用以接收來自處理器120的處理訊號,並對處理訊號進行分析,後續伺服器(未繪示)再依據處理訊號判斷訊號源更鄰近於哪一個天線單元130。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20用以比較來自兩個通訊單元110的兩個資料訊號,並依據兩個資料訊號中對應較大訊號強度的一者產生處理訊號,以判斷訊號源更鄰近於哪一個天線單元130。
於一些實施例中,伺服器(未繪示)可以由設置在遠端的電腦裝置所實現,但不限於此,其他各種適用於實現伺 服器的具有運算功能及通訊功能的裝置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1圖中通訊設備100的配置示意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電路板150以及設置在電路板150上的通訊單元112、通訊單元114和處理器120可整合作為一通訊裝置160,或包含於通訊裝置160中。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天線單元132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外側,天線單元134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內側,其中通訊裝置160耦接至天線單元132以及天線單元134,並耦接至一伺服器(未繪示)。
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160可以由一具有通訊功能的電子裝置所實現,但不限於此,其他各種適用於實現通訊裝置160的電路元件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遮蔽物210用以使得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上的天線單元產生指向性,舉例而言,如第2圖所示,訊號遮蔽物210使得天線單元132產生向第2圖左方傳遞的波束,並且使得天線單元134產生向第2圖右方傳遞的波束。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遮蔽物210可以是一扇門或是出入通道上方之橫樑,但不限於此,任何具有兩個側面,且可能阻隔訊號傳輸的物體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舉例來說,如第2圖所示,天線單元132配置於一出入通道之外側,天線單元134配置於出入通道之內側。於操作上,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天線單元132以及天線單元134各自對一訊號源進行連續偵測,並將分別偵測得到的無線訊號 S1和無線訊號S2轉換為對應的電訊號並傳送至通訊裝置160。接著,通訊裝置160中的通訊單元112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1,並傳送至處理器120。通訊裝置160中的通訊單元114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2,並傳送至處理器120。然後,通訊裝置160中的處理器120用以比較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和資料訊號D2對應的訊號強度,並依據具有較大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產生處理訊號,並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伺服器再依據處理訊號判斷訊號源位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內側或外側。舉例而言,若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大於資料訊號D2對應的訊號強度,處理器120產生對應於資料訊號D1的處理訊號至伺服器,伺服器判斷訊號源位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外側。
經由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以利用分別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外側的天線單元132和內側的天線單元134同時偵測一訊號源,並計算其對應之訊號強度即可判斷訊號源是位於訊號遮蔽物210外側亦或是訊號遮蔽物210內側。如此一來,便可以藉由將兩個天線單元130配置於不同位置而偵測得到不同無線訊號強度,以判斷訊號源更鄰近於哪個天線單元130,達到對訊號源在空間中定位之目的。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通訊設備300的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設備300包含四個通訊單元310、處理器320、四個天線單元330、四條資料傳輸線340以及電路板350,其中通訊單元310 各自耦接至處理器320,且經由對應的資料傳輸線340連接至對應的天線單元330。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四個通訊單元310以及處理器320整合於電路板350之上,而四個天線單元330分別設置於電路板350外之不同位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3圖中的通訊單元310、處理器320、天線單元330、資料傳輸線340以及電路板350之功能及用途與第1圖中之通訊設備100的通訊單元110、處理器120、天線單元130、資料傳輸線140以及電路板150相同。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3圖中通訊設備300的配置示意圖。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電路板350以及設置在電路板350上的通訊單元312、通訊單元314、通訊單元316、通訊單元318和處理器320可整合作為一通訊裝置360,或包含於通訊裝置360中。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天線單元330包含天線單元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及天線單元338,天線單元332和天線單元334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外側,天線單元336和天線單元338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內側,其中通訊裝置360耦接至天線單元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以及天線單元338,並耦接至一伺服器(未繪示)。
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遮蔽物210用以使得設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上的天線單元產生指向性,舉例而言,如第4圖所示,訊號遮蔽物210使得天線單元332和天線單元334產生向第4圖左方傳遞的波束,並且使得天線單元336和天線單元338產生向第4圖右方傳遞的波束。
舉例來說,如第4圖所示,天線單元332和天線單元334配置於一出入通道之內側,天線單元336和天線單元338配置於出入通道之外側。於第4圖的實施例中,通訊設備300僅在訊號遮蔽物210的內側和外側分別設置兩個天線單元330,但並不限於此,於訊號遮蔽物210的同一側設置各種數量的天線單元330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操作上,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天線單元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以及天線單元338各自對一訊號源進行連續偵測,並將分別偵測到的無線訊號S1、無線訊號S2、無線訊號S3以及無線訊號S4轉換為對應的電訊號並傳送至通訊裝置360。接著,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2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1,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4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2,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6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3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3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3,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8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4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4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4,並傳送至處理器320。
然後,通訊裝置360中的處理器320用以比較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和資料訊號D2對應的訊號強度,以及比較資料訊號D3對應的訊號強度和資料訊號D4對應的訊號強度,並依據資料訊號D1和資料訊號D2具有較大訊號強度的一 者以及資料訊號D3和資料訊號D4具有較大訊號強度的一者產生處理訊號,並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伺服器再依據處理訊號判斷訊號源位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內側或外側。舉例而言,若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大於資料訊號D2對應的訊號強度,資料訊號D4對應的訊號強度大於資料訊號D3對應的訊號強度,又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大於資料訊號D4對應的訊號強度,處理器320產生對應於資料訊號D1的處理訊號至伺服器,伺服器判斷訊號源位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外側。
藉由上述天線單元330的配置方式,即多個天線單元330配置在訊號遮蔽物210之同一側,可以有效的提高訊號遮蔽物210的同一側所接收到的訊號的準確度。其原因在於,多個天線單元330比單一天線單元330能接收到更多個不同的無線訊號,以降低雜訊對訊號源的干擾,並且可以避免接收到的無線訊號受到多重路徑衰減(Multipath fading)的影響。舉例而言,若用藍芽傳輸訊號封包遺失的機率為10-1,且訊號一秒送兩次,則訊號遮蔽物210外側設置的天線單元332和天線單元334同時產生封包遺失(packet loss)的機率為10-4,遠低於在訊號遮蔽物210外側僅設置一個天線單元132(如第2圖所示)掃不到訊號的機率10-2。如此一來,便可以藉由將多天線單元130配置於訊號遮蔽物210之同一側得到不同無線訊號強度,以得到能代表訊號遮蔽物210之同一側的無線訊號強度,並基於內側和外側的無線訊號強度差異,達到準確定位空間中之訊號源的目的。
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 第3圖中通訊設備300的配置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設備300中的天線單元332設置於一個具有四個側面的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一側,天線單元334設置於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二側,天線單元336設置於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三側,天線單元338設置於訊號遮蔽物510之第四側,其中通訊裝置360之耦接至天線單元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以及天線單元338,並耦接至一伺服器(未繪示)。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5圖中之天線單元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天線單元338、通訊單元312、通訊單元314、通訊單元316以及通訊單元318之功能和用途和第4圖中相對應的元件相同。
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遮蔽物510用以使得設置於訊號遮蔽物510之上的天線單元產生指向性,舉例而言,如第5圖所示,訊號遮蔽物510使得天線單元332產生向第5圖上方傳遞的波束;使得天線單元334產生向第5圖左方傳遞的波束;使得天線單元336產生向第5圖下方傳遞的波束;使得天線單元338產生向第5圖右方傳遞的波束。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遮蔽物510可以是一個具有四個側面的大柱子或四方柱,但不限於此,任何具有四個側面,且可能阻隔訊號傳輸的物體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舉例來說,如第5圖所示,天線單元332配置於一四方柱之第一側,天線單元334設置於一四方柱之第二側,天線單元336設置於一四方柱之第三側,天線單元338設置於一四方柱之第四側。於操作上,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天線單元 332、天線單元334、天線單元336以及天線單元338各自對一訊號源進行連續偵測,並將分別偵測到的無線訊號S1、無線訊號S2、無線訊號S3以及無線訊號S4轉換為對應的電訊號並傳送至通訊裝置360。接著,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2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1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1,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4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2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2,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6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3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3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3,並傳送至處理器320,通訊裝置360中的通訊單元318將對應於無線訊號S4的電訊號轉換為對應於無線訊號S4的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D4,並傳送至處理器320。
通訊裝置360中的處理器320用以比較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資料訊號D2對應的訊號強度、資料訊號D3對應的訊號強度以及資料訊號D4對應的訊號強度,並依據具有較大訊號強度的資料訊號產生處理訊號,並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伺服器再依據處理訊號判斷訊號源位於相對於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或第四側之方位。舉例而言,若資料訊號D1對應的訊號強度最大,處理器320產生對應於資料訊號D1的處理訊號至伺服器,伺服器判斷訊號源位於相對於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一側之方位。
藉由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以利用分別設置於訊號遮蔽物510四個側面的天線單元330偵測一 訊號源,並計算其對應之訊號強度即可判斷訊號源是位於相對於訊號遮蔽物510之哪一個方位。如此一來,便可以藉由將四個天線單元330配置於四方柱的四個不同側面分別偵測得到不同無線訊號強度,以判斷訊號源更鄰近於哪個天線單元330,達到對訊號源在空間中定位之目的。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320用以依據接收到的四個資料訊號產生對應於四個資料訊號的訊號強度比,計算訊號源係位於相對於訊號遮蔽物510之一方位。舉例而言,四個資料訊號對應的訊號強度比為1:1:100:100,則處理器320可以據以判斷訊號源相對於訊號遮蔽物510之方位為訊號遮蔽物510之第三側和訊號遮蔽物510之第四側之夾角。如此一來,便可以藉由將四個天線單元330配置於四方柱的四個不同側面分別偵測得到不同無線訊號強度,以判斷訊號源位於相對於四方柱之位置,達到對訊號源在空間中定位之目的。
第6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第3圖中通訊設備300於一空間600中的配置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空間600包含五個具有四個側面的訊號遮蔽物510以及分別配置於訊號遮蔽物510上的通訊設備300。
於一些實施例中,空間600可以是一個密閉的無塵室,但不限於此,任何室內空間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320用以同步接收來自各個通訊設備300的多個資料訊號,並對這多個資料訊號進行 整合產生處理訊號,並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伺服器(未繪示)根據處理訊號所包含的對應於各個天線單元330所接收到的無線訊號的訊號強度大小,進行全場域的運算得到訊號源之實際位置。於一些實施例中,全場域的運算的方法包含全場域定位法、三角定位法、樓層定位法以及區域內分區定位法,但不限於此,任何用以定位訊號源的方法皆在本揭示內容所保護的範圍內。
藉由上述之通訊設備300的配置方式,不論訊號源位於空間600中之任何位置或甚至角落,皆可以被至少一個通訊設備300所包含之天線單元330所偵測,因而計算得到訊號源之實際位置。如此一來,藉由第6圖所示之多個通訊設備300的配置方式,訊號源可以被準確的定位。
於上述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天線單元設置於具有兩個側面或四個側面的訊號遮蔽物之側面,但不限於此,多個天線單元可以設置於任何會阻隔訊號穿透的物體,並依據物體具有的不同側面數配置相應數量的天線單元於每一個側面上。
於實際應用中,通訊設備可以操作於工廠或醫院內,以定位人員、原物料、半成品或成品,其中人員的衣物上有嵌入的訊號源,且原料物、半成品和成品上有黏貼的訊號源,以讓通訊設備和這些訊號源經由天線單元進行通訊,並據以定位之。
綜上所述,本揭示內容經由上述通訊設備可以在不增加通訊設備部屬密度的情況下,判斷訊號源之相對位置,並且經由上述通訊設備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訊號源能被 偵測到的範圍,並準確定位之。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於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3)

  1.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一電路板;一處理器,配置於該電路板上;一第一天線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外之一訊號遮蔽物之一第一側,並用以接收與一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二天線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外相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之一第二側,並用以接收與該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一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一天線單元,並配置於該電路板上,其中該第一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一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一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一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一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以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二天線單元,並配置於該電路板上,其中該第二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二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二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二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二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進行冗餘訊息分析,並據以產生一處理訊號,且將該處理訊號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依據該處理訊號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 更用以比較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分別對應之強度,並依據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中對應最大強度之一者產生該處理訊號,以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設備,更包含:一第三天線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外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並用以接收與該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三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三天線單元,並配置於該電路板上,其中該第三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三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三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三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三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三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第一資料訊號、該第二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三資料訊號進行處理,並據以產生該處理訊號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通訊設備,更包含:一第四天線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外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二側,並用以接收與該訊號源對應之一第四無線訊號;以及一第四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四天線單元,並配置於該電路板上,其中該第四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 四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四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四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四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四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第一資料訊號、該第二資料訊號、該第三資料訊號以及該第四資料訊號進行處理,並據以產生該處理訊號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
  5.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一電路板;一處理器,配置於該電路板上;複數個天線單元,分別配置於該電路板外之一訊號遮蔽物之一側,並用以接收與一訊號源對應之複數個無線訊號;以及複數個通訊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上且耦接至該處理器,並透過複數條訊號線耦接至該些天線單元,其中該些通訊單元用以將該些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些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些無線訊號之強度的複數個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些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些資料訊號進行冗餘訊息分析,並據以產生一處理訊號,且將該處理訊號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依據該處理訊號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哪一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些天線 單元包含一第一天線單元以及一第二天線單元,該第一天線單元係配置於一出入通道之內側,該第二天線單元係配置於該出入通道之外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通訊設備,該處理器更用以比較該些資料訊號分別對應之強度,並依據該些資料訊號中對應最大強度之一者產生該處理訊號,以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出入通道之內側或該出入通道之外側。
  8.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一電路板;一處理器,配置於該電路板上;複數個天線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外之一訊號遮蔽物之複數側,並用以接收與一訊號源對應之複數個無線訊號;以及複數個通訊單元,配置於該電路板上且耦接至該處理器,並透過複數條訊號線耦接該些天線單元,其中該些通訊單元用以將該些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些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些無線訊號之強度的複數個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些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些通訊單元所傳送之該些資料訊號進行冗餘訊息分析,並據以產生一處理訊號,且將該處理訊號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依據該處理訊號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相對於該訊號遮蔽物之一方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些天線單元包含一第一天線單元、一第二天線單元、一第三天線單元以及一第四所,該第一天線單元係配置於一四方柱之一第一側,該第二天線單元係配置於該四方柱之一第二側,該第三天線單元係配置於該四方柱之一第三側,該第四天線單元係配置於該四方柱之一第四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比較該些資料訊號分別對應之強度,並依據該些資料訊號分別對應之強度的比較結果產生該處理訊號,以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相對於該四方柱之一方位。
  11.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一處理器;一第一天線單元,用以接收與一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二天線單元,用以接收與該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一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一天線單元,其中該第一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一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一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一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一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以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二天線單元,其中該第二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二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 第二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二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二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進行冗餘訊息分析,並據以產生一處理訊號,且將該處理訊號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依據該處理訊號判斷該訊號源之位置。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比較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分別對應之強度,並依據該第一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資料訊號中對應最大強度之一者產生該處理訊號,以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第一天線單元和該第二天線單元之間之一相對位置。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設備,更包含:一第三天線單元,用以接收與該訊號源對應之一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三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器以及該第三天線單元,其中該第三通訊單元用以將該第三天線單元所接收之該第三無線訊號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三無線訊號之強度的一第三資料訊號,且用以將該第三資料訊號傳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對該第一資料訊號、該第二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三資料訊號進行處理,並據以產生該處理訊號供判斷該訊號源係位於該第一天線單元、該第二天線單元該第三天線單元之間之一相對位置。
TW106140353A 2017-11-21 2017-11-21 通訊設備 TWI675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0353A TWI675563B (zh) 2017-11-21 2017-11-21 通訊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0353A TWI675563B (zh) 2017-11-21 2017-11-21 通訊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6922A TW201926922A (zh) 2019-07-01
TWI675563B true TWI675563B (zh) 2019-10-21

Family

ID=6804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353A TWI675563B (zh) 2017-11-21 2017-11-21 通訊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556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0990A1 (en) * 2005-01-14 2008-11-27 Schaffzin Richard A Universal hands free key and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9129454B2 (en) * 2009-06-05 2015-09-08 Lear Corporation Passive ent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WO2017133915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a connection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0990A1 (en) * 2005-01-14 2008-11-27 Schaffzin Richard A Universal hands free key and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9129454B2 (en) * 2009-06-05 2015-09-08 Lear Corporation Passive ent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WO2017133915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a connection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6922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3347B2 (en) Dual-sided rada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TWI550301B (zh) 定位系統及方法
US8892125B2 (en) Receiver utilizing multiple radiation patterns to determine angular position
US8031121B2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 detec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374667B1 (en) Bluetooth low energy rapid room ent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7430792A (zh) 用于确定便携式钥匙装置相对于屏障是否位于有效区域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17403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using differential attenuation
US108840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irection of an RF transmitter
CN107428313A (zh) 用于确定便携式钥匙装置相对屏障是否位于有效区域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TWI675563B (zh) 通訊設備
US20040166881A1 (en) Phased array wireless 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0805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irection of an rf transmitter
JP6618319B2 (ja) 電子錠及び電子錠を有する扉並びにそれらを基準としたユーザー位置の特定方法
TWM574794U (zh) 通訊裝置
KR102186598B1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출입 관리 방법
CN113067847A (zh) 一种匹配式超宽带定位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EP3499323A2 (en)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system with enhanced radar based presence detection using radio rssi evaluation
CN105187075B (zh) 多功能医疗用床位呼叫系统
TW201914276A (zh) 通訊裝置
TW201539865A (zh) 動態選擇天線的電子裝置與方法
US1117536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irection of an RF transmitter
JP633046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7057538B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5514429B (zh) 天线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243766B (zh) 一种检测体温医疗用床位呼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