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4851B - 鞋墊 - Google Patents

鞋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4851B
TWI674851B TW107131899A TW107131899A TWI674851B TW I674851 B TWI674851 B TW I674851B TW 107131899 A TW107131899 A TW 107131899A TW 107131899 A TW107131899 A TW 107131899A TW I674851 B TWI674851 B TW I6748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insole
arc
arch
correspond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4458A (zh
Inventor
林登龍
陳建呈
劉城光
林琮文
Original Assignee
研值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研值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研值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851B/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鞋墊,用以對應設置於個體的足部下。鞋墊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前足的第一部份;配置以對應足部之中足第二部份;配置以對應足部之後足的第三部份;對應足部之外側縱弓之弧度的第一弧度;對應足部之內側縱弓之弧度的第二弧度;對應足部之蹠骨橫弓之弧度的第三弧度;以及對應足部之後側橫弓之弧度的第四弧度。

Description

鞋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鞋墊,特別是關於一種配置有骨孔洞與足跟杯以減少足部負擔之鞋墊。
無論是運動或參與旅行,甚至僅是進行日常活動,人們經常需要穿著鞋子行走。而在行走過程中,足部除了需要負擔整個身體的體重,還要藉由足部與地面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使身體移動。因此,足部會承受極大的負載。倘若足部無法獲得良好的支撐力與彈力,則可能造成足部痠痛、足部過度內旋(supination)或外旋(pronation)、足部疲勞、踝關節受損等眾多問題。
除了選擇適合的鞋子外,也能夠使用容易取得、可清洗且不受鞋型限制而能夠替換的鞋墊,來幫助足部分擔負重。其中,目前市售的鞋墊經常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作為主要材料。EVA的剛性(stiffness)不足,無法有效支撐足部骨骼。同時,EVA的回彈性質不佳,使用者配戴EVA鞋墊行走時,在步態週期(gait cycle)中的步態推進期(push off)會損耗大量的能量,造成使用者足部容易疲勞的問題。
此外,市售的鞋墊無法完全地服貼足部,因此當使用者進行各項活動時,鞋墊容易位移,進而造成更嚴重的足部傷害。再者,由於服貼度不足,使用者之中足(mid-foot)部分難以有效地與鞋墊接觸,而使得負載集中於使用者的前足(fore-foot)趾骨區與後足(rear-foot)。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鞋墊,藉由同時改善鞋墊佈置與鞋墊材料,達到減少足部負擔、提升支撐力並減緩足部痠痛之目的。其中,為了改善鞋墊佈置,因此對應外側縱弓 (lateral arch)、內側縱弓 (medial arch)、蹠骨橫弓 (metatarsal arch)與後側橫弓 (transverse arch)之四個足弓設有四個不同的弧度、對應跟骨 (calcaneus bone)設有骨孔洞(hole-in heel)以及對應脂肪墊 (heel fat pad)設有足跟杯 (heel cup),來減少足部負擔。
本發明之目的係為提供一種鞋墊,用以對應設置於個體的足部下。鞋墊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前足(fore-foot)的第一部份;配置以對應足部之中足(mid-foot)第二部份;以及配置以對應足部之後足(rear-foot)的第三部份。其中,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係沿著一方向依序設置,以使第二部份設置於第一部份與第三部份之間,且連接第一部份與第三部份。其中,鞋墊沿著所述方向之一側具有第一弧度,第一弧度對應足部之外側縱弓(lateral arch)之弧度,且第一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外側縱弓的位置。其中,鞋墊沿著所述方向之另一側具有第二弧度,第二弧度對應足部之內側縱弓(medial arch)之弧度,且第二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內側縱弓的位置。其中,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之間具有第三弧度,第三弧度對應足部之蹠骨橫弓(metatarsal arch)之弧度,且第三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蹠骨橫弓的位置。其中,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之間具有第四弧度,第四弧度對應足部之後側橫弓(transverse arch)之弧度,且第四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後側橫弓的位置。其中,鞋墊的長度大於或者等於足部的長度的70%。
較佳地,所述鞋墊進一步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跟骨(calcaneus bone)的位置且貫穿設置於第三部份的一部分的骨孔洞。
較佳地,第三部分與骨孔洞相接之內緣的厚度小於第三部份之外緣的厚度。
較佳地,所述鞋墊進一步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脂肪墊(heel fat pad)的位置且設置於第三部份的足跟杯。
較佳地,足跟杯係圍繞骨孔洞設置。
較佳地,鞋墊之材料包含碳纖維材料。
較佳地,鞋墊包含由碳纖維材料構成的複數層碳纖維層,且複數層碳纖維層之整體具有擬等向性(quasi-isotropic property)。
較佳地,鞋墊之厚度為1mm~2.5mm之間 。
較佳地,鞋墊之遲滯曲線(hysteresis loop)之卸載能量(unloading energy)與負載能量(loading energy)的比值大於或者等於0.7。
本發明之鞋墊具有下述優點:
(1)由於本發明之鞋墊包含對應外側縱弓、內側縱弓、蹠骨橫弓與後側橫弓之四個足弓的四個弧度,因此鞋墊能夠完全地服貼足部,進而提供四個足弓穩定的支撐力,而使得足部得以做出適當的內旋及外旋的動作,以符合人類生物力學的需求。同時,本發明之鞋墊還包含蹠骨弓凸,進一步支撐蹠骨橫弓,以協助步態推進。
(2)由於本發明之鞋墊包含對應足部之跟骨的位置配置的骨孔洞,因此使用者的跟骨能夠以舒適的方式放置於骨孔洞中,來分散使用者運動時,跟骨所受之衝擊,進而避免跟骨與周邊的筋膜產生疼痛。
(3)由於本發明之鞋墊包含對應足部之脂肪墊的位置配置的足跟杯,因此能夠分散使用者運動時,脂肪墊受到的衝擊,進而避免跟骨與周邊的筋膜產生疼痛。此外,本發明之脂肪墊具有類似於人體脂肪墊之功能,因此能夠增進患有脂肪墊萎縮之使用者的行走舒適度。
(4)由於本發明之鞋墊材料包含碳纖維材料,其剛性高達EVA之6800倍。因此相較EVA,碳纖維材料能夠有效支撐足部骨骼。同時,由於碳纖維材料具有良好的回彈性質,因此在使用者行走時的步態推進期中,幾乎不會產生能量吸收所造成的能量耗損,進而維持行走的推力(propulsion),以增加步態週期中的步態推進力(gait propulsion force),而達到減緩足部疲勞之目的。同時,碳纖維還能有效地分散足底壓力、增加足部衝擊的吸收力、維持站立及行走時的高度平衡、維持踝關節的穩定並預防足部過度內旋或外旋。此外,還能夠提升彈性遲滯曲線(hysteresis loop)之卸載能量(unloading energy)與負載能量(loading energy)的比值,因此具有良好的能量儲存與回饋(energy storage and return)的特性。另外,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由於鞋墊之整體可由碳纖維材料製得,因此本發明之鞋墊整體皆具有良好的剛性,當使用者使用本發明之鞋墊時,足部不會產生由於異質材料拼接所造成的不平衡感。
為使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及實際實施後之效益更易於使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理解,將於下文中以實施例搭配圖式更詳細地說明。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以分別對應個體的足部之前足、中足與後足。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可沿著特定方向依序設置,以使第二部分設置於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部分可連接第一部份與第三部分。在一實施例中,特定方向可為X方向。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沿著X方向之一側具有對應該足部之外側縱弓(lateral arch)之弧度的第一弧度,且第一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外側縱弓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沿著X方向之另一側具有對應足部之內側縱弓(medial arch)之弧度的第二弧度,且第二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內側縱弓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之間可具有對應足部之蹠骨橫弓(metatarsal arch)之弧度的第三弧度,且第三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蹠骨橫弓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之間可具有對應足部之後側橫弓(transverse arch)之弧度的第四弧度,且第四弧度之位置對應足部之後側橫弓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鞋墊的長度大於或者等於足部的長度的70%,較佳地,大於或者等於足部的長度的75%。
在一實施例中,個體可為人類。在一實施例中,個體可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在一實施例中,個體可為脂肪墊萎縮之患者、足底筋膜炎患者等各種足部疾病之患者。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鞋墊可為鏡像對稱之成對的鞋墊,以同時用於使用者的左腳與右腳,或者,本發明之鞋墊可分別根據使用者的左腳與右腳的形狀,各自獨立地對應設置。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鞋墊可單獨用於使用者的左腳或右腳,以局部地減緩疼痛。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配置以對應蹠骨橫弓的蹠骨弓凸,以協助步態推進。在一實施例中,蹠骨弓凸可由碳纖維製得。其中,蹠骨弓凸之面積為1250平方公釐~2300平方公釐之間,當面積小於1250平方公釐時,會因為蹠骨橫弓支撐範圍不全而產生足部平衡不佳之不良功效,當面積大於2300平方公釐時,則造成蹠骨橫弓支撐範圍過廣而產生疼痛感之不良功效。其中,蹠骨弓凸之高於鞋墊之高度為8公釐~12公釐之間,當高度小於8公釐時,會產生蹠骨橫弓支撐不足之不良功效,當高度高於12公釐時,則產生蹠骨橫弓支撐過高而產生疼痛感之不良功效。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跟骨(calcaneus bone)的位置且貫穿設置於第三部份的一部份的骨孔洞,以分散個體運動時,足部之跟骨受到的衝擊。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部分與骨孔洞相接之內緣的厚度小於第三部份之外緣的厚度。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部份的厚度朝著第三部分與骨孔洞相接之內緣逐漸變薄。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脂肪墊(heel fat pad)的位置且設置於第三部份的足跟杯,以分散個體運動時,足部之脂肪墊受到的衝擊。在一實施例中,足跟杯可圍繞骨孔洞設置。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骨孔洞或足跟杯,或者同時包含骨孔洞與足跟杯。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之材料可包含碳纖維材料。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由碳纖維材料構成的複數層碳纖維層,且因為具有以特定角度及層數排列之複數層碳纖維層,因此係為複數層碳纖維層之整體具有擬等向性(quasi-isotropic property)。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包含8層碳纖維層,各層分別以碳纖維層之纖維排列方向0、45、135、180、180、135、45、與0度之角度堆疊,以使複數層碳纖維層之整體具有擬等向性。在一實施例中,鞋墊之材料可包含所屬技術領域中的通常知識者為習知的高分子材料。在一實施例中,鞋墊可為一體成型或者各自成型。
在一實施例中,鞋墊之厚度可為1mm~2.5mm之間,較佳地可為1.2 mm~2.2 mm之間,以使個體的足部承受負載時,能夠產生極佳的推進能力(propulsion ability),當鞋墊之厚度小於1mm時,會產生足部支撐性不足之不良效果,而當鞋墊之厚度大於2.5mm時,則會產生鞋墊剛性過高,而降低足步推進能力之不良效果。在一實施例中,鞋墊之遲滯曲線(hysteresis loop)之卸載能量(unloading energy)與負載能量(loading energy)的比值大於或者等於0.7,因此具有良好的能量儲存與回饋(energy storage and return)的特性。
為了便於說明,於後以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解釋。
參照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示意圖。
如圖所示,鞋墊1包含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與第三部分130。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與第三部分130依序連續設置,並彼此連接。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與第三部分130可依序連續沿著X方向設置。第一部分110對應前足之除了趾部以外的部位。第二部分120對應中足。第三部分130對應後足。同時,鞋墊1包含對應弧度及位置皆分別對應足部之外側縱弓、內側縱弓、蹠骨橫弓與後側橫弓之第一弧度A1、第二弧度A2、第三弧度A3與第四弧度A4,以使鞋墊能夠完全與使用者的足部貼合,而提供使用者的足部完整全面的支撐力。且因為鞋墊的表面曲度與幾何外型已服貼足部,因此使用者穿戴鞋墊時,鞋墊能夠自動符合(auto-fitting)使用者的足型,因此使用者無須使用任何黏著劑來固定鞋墊於鞋子上,也不會於使用過程中產生滑動位移的情況。同時,第二弧度A2能使中足區域有效地接觸鞋墊,增加整體接觸面積,分散前足趾骨區與後跟之壓力。
在步態週期的足跟著地期 (heel strike phase)至站立中期 (mid-stance phase)期間中,第一弧度A1、第二弧度A2與第四弧度A4使得鞋墊具有避震緩衝 (shock absorption)、中足支撐 (mid-foot support)、維持步態姿勢 (gait posture)與維持骨骼位置 (bone position)的功能。而在步態週期的站立中期 (mid-stance phase)至推進期 (push-off)期間中,第一弧度A1、第二弧度A2與第三弧度A3使得鞋墊具有回彈推進的功能,達到能量儲存與回饋,以減少肌肉的耗能,因此可使行走或運動過程中更為省力。
如圖所示,鞋墊1進一步包含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跟骨的位置且貫穿設置於第三部份的一部份的骨孔洞140、配置以對應足部之脂肪墊的位置且設置於第三部份的足跟杯150與用於支撐蹠骨橫弓,以協助步態推進的蹠骨弓凸160。其中,沿著X方向,蹠骨弓凸160的中心與第三部分130的遠離第一部分110之方向的邊緣之間的距離可為128~172公釐,當小於128公釐或大於172公釐時,可能產生蹠骨橫弓難以正確的放置於蹠骨弓凸160上,而造成使用者足部不適的問題。
參照第2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骨孔洞示意圖。
如圖所示,骨孔洞140係配置以對應使用者的跟骨141的位置且貫穿設置於第三部分130的一部分,以分散跟骨141之壓力。第三部份130的厚度朝著第三部份130與骨孔洞140相接之內緣遞減,讓第三部份130與骨孔洞140相接之內緣的厚度小於第三部份130之外緣的厚度,以使足部具有足夠的空間放置。骨孔洞140之面積係對應跟骨141的面積來調整,其中,骨孔洞140的孔洞面積可為610~1200平方公釐,當小於610平方公釐時,可能產生跟骨與脂肪肉墊放置空間不足之不良效果,當大於1200平方公釐時,則可能產生跟骨與脂肪肉墊放置空間過大,而無法維持脂肪肉墊形狀,進而導致足部步行跟骨部位緩衝不足之不良效果。骨孔洞140之形狀係對應跟骨141的形狀來調整。在一實施例中,骨孔洞140的形狀可為水滴形狀。其中,沿著X方向,骨 孔洞140的中心與第三部分130的遠離第一部分110之方向的邊緣之間的距離可為36~50公釐,當小於36公釐或大於50公釐時,可能產生跟骨141難以正確的放置於骨孔洞140,而造成使用者足部不適的問題。
參照第3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足跟杯示意圖。
如圖所示,足跟杯150係配置以對應使用者的跟骨141的周圍的脂肪墊151的位置且設置於第三部分130上,以分散脂肪墊151受到的衝擊。足跟杯150環繞骨孔洞設置,並以高度h1包覆足後跟,且以高度h2強化分散衝擊的能力,因此能夠有效地分散衝擊。其中,高度h1可為1.8~2.5公分,當高度h1小於1.8公分時,可能產生內側縱弓支撐不足的足部過度內旋之不良效果,而當高度大於2.5公分時,則可能產生內側縱弓支撐過高的足部過度外旋之不良效果。其中,高度h2可為0.7~1.1公分,當高度h2小於0.7公分時,可能產生外側縱弓支撐不足的足部過度外旋之不良效果,而當高度大於1.1公分時,則可能產生外側縱弓支撐過高的足部過度內旋之不良效果。
參照第4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使用示意圖。第4圖(a)係為左側視圖、第4圖(b)係為俯視圖,且第4圖(c)係為右側視圖。
如第4圖(a)所示,由於鞋墊具有對應外側縱弓的第一弧度A1,因此從鞋墊左側觀察時,第一弧度A1具有對應於地面之假想線G的高度H1,以使足部藉由第一弧度A1支撐中足。一般而言,H1可為0.7~1.1公分。當使用者係為高足弓時,H1可為1.1~1.3公分。當使用者係為低足弓時,H1可為0.5~0.7公分。因此,高度H1可根據使用者之足弓高度調整,所以本發明之鞋墊能廣泛應用於具有各式足弓之使用者。
如第4圖(c)所示,由於鞋墊具有對應內側縱弓的第二弧度A2,因此從鞋墊右側觀察時,第二弧度A2具有對應於地面之假想線G的高度H2,以使足部藉由第二弧度A2支撐中足。一般而言,H2可為1.8~2.5公分。當使用者係為高足弓時,H2可為2.5~2.7公分。當使用者係為低足弓時,H2可為1.6~1.8公分。因此,高度H2可根據使用者之足弓高度調整,所以本發明之鞋墊能廣泛應用於具有各式足弓之使用者。
如第4圖(b)所示,鞋墊的第一部分110對應足部的前足之除了趾部以外的部位。鞋墊的第二部分120對應足部的中足。鞋墊的第三部分130對應足部的後足。且鞋墊的長度L2大於或等於足部的長度L1的75%,以提供除了趾部以外的整體足部的支撐力。
參照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材料示意圖。
接續上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選用碳纖維材料作為鞋墊材料。如第5圖所示,鞋墊可包含8層碳纖維,各層分別以碳纖維層之纖維排列方向的0、45、135、180、180、135、45、與0度之角度堆疊,以使碳纖維材料具有擬等向性,亦即藉由此種設置,使碳纖維材料整體表現出來之面內(in-plane)彈性性質具有等向性,在各方向之楊氏模數E皆均等。因此,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鞋墊可不受纖維排列方向限制,均勻地提供彈力。
接續上述,進行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性質分析。同時,選用EVA作為比較例。
參照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應力與應變曲線圖。
如第6圖所示,傳統常見的鞋墊材料為EVA,但EVA的剛性不足(07443/0.6=1.2),與碳纖維材料的剛性(1143/0.14=8164)相比,碳纖維材料之剛性為EVA材料的6800倍。因此,碳纖維材料能夠有效支撐足部骨骼。此外,EVA的回彈能力不佳,使用者於足部施加之大部分能量會被吸收,導致在步態推進期內,會耗損更多的能量,導致使用者容易產生疲勞。然而,碳纖維的回彈能力優異,幾乎沒有能量吸收耗損,因此在步態推進期內,能夠產生推力。
參照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有限元素軟體模擬示意圖。第7圖(a)係為足跟著地期至站立中期期間之示意圖,且第7圖(b)係為站立中期至推進期期間之示意圖。
如第7圖所示,步態週期的足跟著地期至站立中期期間,鞋墊會受到使用者體重所造成的負載 (loading),而在鞋墊中足內側會產生最大的變形量與應力。而在站立中期至推進期時,鞋墊則處於無負載(unloading)狀態,此時鞋墊會回彈並給予推進力。是故,反覆的步態行為會使鞋墊產生重複的負載-無負載(loading-unloading)現象,稱為彈性的遲滯(hysteresis)現象,並可以遲滯曲線(hysteresis loop)表示。其中,El =ΔE+Eu ,El 表示負載時鞋墊材料產生的能量,Eu 表示無負載時鞋墊釋放的能量,ΔE表示鞋墊吸收(損耗)的能量,能量以曲線產生的單位面積表示,而推進能力則以Eu /El x100%表示,因此當Eu /El 之數值越大,推進能力相應越佳。
參照第8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推進力測試示意圖。
如圖所示,利用夾具801固定鞋墊1,並針對鞋墊1之內側施加力量800,以使鞋墊1處於負載狀態810與無負載狀態820,分析具有厚度D之鞋墊1的推進力,其結果如第9圖至第15圖所示。
參照第9圖,其係為本發明之比較例之推進力分析圖,其中EVA之厚度為0.5mm。參照第10圖至第15圖,其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厚度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之推進力分析圖。
如第9圖所示,利用積分計算面積,可知單位面積之Eu 係為450.29、ΔE係為971.27、El 係為1421.56(971.27+450.29=1421.56)以及Eu /El x100%係為31.6%。依此類推,計算第10圖至第15圖之數值,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當碳纖維材料的厚度D介於1.2mm~2.2mm之間時,推進能力為76%~95.8%,遠高於傳統EVA材料之32.6%。同時,碳纖維材料的El 極佳,約為30496~83186,遠高於傳統EVA材料之1421,因此本發明之鞋墊使用之碳纖維材料具有極佳的能量儲存與回饋。
參照第16圖至第21圖,其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俯視立體圖、仰視立體圖、俯視圖、仰視圖、左側視圖以及右側視圖。如圖所示,可知本發明之鞋墊2確實具有能夠對應四個足弓的第一弧度、第二弧度、第三弧度以及第四弧度,且確實具備對應跟骨的骨孔洞140、對應蹠骨橫弓的蹠骨弓凸160以及對應脂肪墊的足跟杯150。
雖然本發明已以上述實施例及實例具體描述本發明之鞋墊,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的是,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技術原理及精神下,對實施例作修改與變化。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申請專利範圍所述。
1、2‧‧‧鞋墊
110‧‧‧第一部分
120‧‧‧第二部分
130‧‧‧第三部分
140‧‧‧骨孔洞
141‧‧‧跟骨
150‧‧‧足跟杯
151‧‧‧脂肪墊
160‧‧‧蹠骨弓凸
800‧‧‧力量
801‧‧‧夾具
810‧‧‧負載狀態
820‧‧‧無負載狀態
A1‧‧‧第一弧度
A2‧‧‧第二弧度
A3‧‧‧第三弧度
A4‧‧‧第四弧度
D‧‧‧厚度
h1、h2、H1、H2‧‧‧高度
G‧‧‧假想線
L1、L2‧‧‧長度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骨孔洞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足跟杯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使用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材料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應力與應變曲線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有限元素軟體模擬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推進力測試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比較例之推進力分析圖。
第10圖至第15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厚度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之推進力分析圖。
第16圖與第17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俯視立體圖以及仰視立體圖。
第18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俯視圖。
第19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仰視圖。
第20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左側視圖。
第21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鞋墊右側視圖。

Claims (7)

  1. 一種鞋墊,用以對應設置於一個體的一足部下,該鞋墊包含:一第一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前足(fore-foot);一第二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中足(mid-foot);以及一第三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後足(rear-foot);其中,該第一部份、該第二部份及該第三部份係沿著一方向依序設置,以使該第二部份設置於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三部份之間,且連接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三部份;其中,該鞋墊沿著該方向之一側具有一第一弧度,該第一弧度對應該足部之外側縱弓(later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一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外側縱弓的位置;其中,該鞋墊沿著該方向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二弧度,該第二弧度對應該足部之內側縱弓(medi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二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內側縱弓的位置;其中,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二部份之間具有一第三弧度,該第三弧度對應該足部之蹠骨橫弓(metatars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三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蹠骨橫弓的位置;其中,該第二部份與該第三部份之間具有一第四弧度,該第四弧度對應該足部之後側橫弓(transverse arch)之弧度,且該第四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後側橫弓的位置;其中,該鞋墊的長度大於或者等於該足部的長度的70%;以及 其中,該鞋墊包含由一碳纖維材料構成的複數層碳纖維層,且該複數層碳纖維層之整體具有擬等向性(quasi-isotropic property)。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墊,其進一步包含:一骨孔洞,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跟骨(calcaneus bone)的位置且貫穿設置於該第三部份的一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鞋墊,其中該第三部份與該骨孔洞相接之內緣的厚度小於該第三部份之外緣的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鞋墊,其進一步包含:一足跟杯,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脂肪墊(heel fat pad)的位置且設置於該第三部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鞋墊,其中該足跟杯係圍繞該骨孔洞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墊,其中該鞋墊之厚度為1mm~2.5mm之間。
  7. 一種鞋墊,用以對應設置於一個體的一足部下,該鞋墊包含:一第一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前足(fore-foot);一第二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中足(mid-foot);以及一第三部份,配置以對應該足部之後足(rear-foot);其中,該第一部份、該第二部份及該第三部份係沿著一方向依序設置,以使該第二部份設置於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三部份之間,且連接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三部份;其中,該鞋墊沿著該方向之一側具有一第一弧度,該第一弧度 對應該足部之外側縱弓(later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一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外側縱弓的位置;其中,該鞋墊沿著該方向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二弧度,該第二弧度對應該足部之內側縱弓(medi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二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內側縱弓的位置;其中,該第一部份與該第二部份之間具有一第三弧度,該第三弧度對應該足部之蹠骨橫弓(metatarsal arch)之弧度,且該第三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蹠骨橫弓的位置;其中,該第二部份與該第三部份之間具有一第四弧度,該第四弧度對應該足部之後側橫弓(transverse arch)之弧度,且該第四弧度之位置對應該足部之後側橫弓的位置;其中,該鞋墊的長度大於或者等於該足部的長度的70%;以及其中,該鞋墊之遲滯曲線(hysteresis loop)之卸載能量(unloading energy)與負載能量(loading energy)的比值大於或者等於0.7。
TW107131899A 2017-09-29 2018-09-11 鞋墊 TWI674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5620P 2017-09-29 2017-09-29
US62/565,620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458A TW201914458A (zh) 2019-04-16
TWI674851B true TWI674851B (zh) 2019-10-21

Family

ID=66992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1899A TWI674851B (zh) 2017-09-29 2018-09-11 鞋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485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3060U (en) * 2003-08-29 2004-09-11 Champ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Dynamic foot arch stabilizing protection pad
TW201034591A (en) * 2009-03-16 2010-10-01 Hsin-Wu Lin Shoe pad
TWM524645U (zh) * 2016-02-19 2016-07-01 Kai-Sheng Zhang 足跟穩定結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3060U (en) * 2003-08-29 2004-09-11 Champ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Dynamic foot arch stabilizing protection pad
TW201034591A (en) * 2009-03-16 2010-10-01 Hsin-Wu Lin Shoe pad
TWM524645U (zh) * 2016-02-19 2016-07-01 Kai-Sheng Zhang 足跟穩定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458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0784B2 (en) Shoe insole
US8069586B2 (en) Orthopedic foot appliance
EP3079638B1 (en) Outsole for orthopedic device
US9913508B2 (en) Foot balancing device
CN208318444U (zh) 一种用于扁平足的鞋垫
JP2010279697A (ja) 減圧デバイス
TWI674851B (zh) 鞋墊
US20160227874A1 (en) Foot stabilizing device
US20110289802A1 (en) Shoe appliance with an orthopedic device
TWM365165U (en) Insole structure
JP5970423B2 (ja) 足底用パッド
EP3053470A1 (en) Foot balancing device
CN207693063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高跟鞋
CN206964143U (zh) 一种老年人专用鞋垫
TWM488219U (zh) 用於鞋之裝置
US20170354201A1 (en) Insole
KR102239837B1 (ko) 인솔
CN211459007U (zh) 辅助矫正脚部问题的拖鞋
US20220233341A1 (en) Dynamic Metatarsal Roll Bar
KR102146576B1 (ko) 기능성 신발 인서트
KR101799947B1 (ko) 앞 굽이 높은 신발
TWM493371U (zh) 醫療用之鞋墊配置塊
TWM393188U (en) Insole
KR20100123277A (ko) 기능성 신발 밑창
KR20100123278A (ko) 기능성 구두 밑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