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971B - 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9971B TWI669971B TW106142905A TW106142905A TWI669971B TW I669971 B TWI669971 B TW I669971B TW 106142905 A TW106142905 A TW 106142905A TW 106142905 A TW106142905 A TW 106142905A TW I669971 B TWI669971 B TW I66997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signal strength
- threshold
- mobile communication
- measure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基站、無線區域網路之存取點、及行動通訊裝置的行動通訊系統。基站傳送第一量測設定包括第一與第二門檻值,且第一門檻值大於第二門檻值。存取點配置有服務存取點識別碼與相鄰存取點識別碼。行動通訊裝置根據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存取點,根據第一量測設定及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第一訊號強度,根據第一量測設定及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第一訊號強度小於第一門檻值且第二訊號強度大於第二門檻值時,傳送第一量測報告至基站。
Description
本申請主要關於異質網路流量整合之技術,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整合了電信網路以及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流量控制技術,能夠以有效利用無線資源的方式讓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即時回報無線區域網路的訊號強度或品質變好。
近年來,由於大眾對普適(ubiquitous)運算與網路之需求大幅增長,於是各種無線技術紛紛問世,例如: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以及電信網路技術,其中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一般又可稱為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術,而電信網路技術包括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技術、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術、全球增強型數據傳輸(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技術、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術、分碼多工存取-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CDMA-2000)技術、分時同步分碼多工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術、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技術、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術、長期演進強化(LTE Advanced,LTE-A)技術、以及分時長期演進(Time-Division LTE,TD-LTE)技術等。
為了使用者的使用彈性及便利性,現今多數的使用者裝置普遍具備兩個無線通訊模組,以同時支援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以及電信網路技術。而為了增進使用者裝置的傳輸效能並降低電信營運商的網路營運與管理成本,第三代合作計劃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一種整合異質網路流量之技術,以長期演進技術及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為例,稱之為LWA(LTE-WLAN Aggregation,LWA)技術,使用者裝置在經過電信網路端的配置之後,就能夠同時使用長期演進技術以及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來傳輸資料,如第1圖所示。
根據第三代合作計劃組織所制定的第13/14版標準規格書,電信網路端必須仰賴使用者裝置量測無線環境的訊號強度或品質並回報,才能因應無線環境的訊號變化而動態調整LWA的配置。標準規格書所制定的回報機制包括週期性回報以及事件觸發回報兩種型態,其中的週期性回報只能定期進行回報,無法反映出無線環境訊號的即時變化,且定期回報無可避免地佔用無線資源,對無線資源的使用效率而言將造成負面影響。
另外,事件觸發回報則受限於標準規格書所制定的特定事件類型,而這些事件類型並無法反映出服務(serving)無 線區域網路的訊號強度或品質提升的狀況。因此,電信網路端就無法動態調整LWA的配置以提高無線區域網路的流量,整體而言,便無法有效提升傳輸效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出一種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以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能夠即時偵測並回報服務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有所提升的狀況,讓電信網路端得以動態調整LWA的流量控制設定,從而提升整體傳輸效能。
本申請之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行動通訊系統,包括一基站、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Access Point,AP)、以及一行動通訊裝置。上述基站係用以傳送一第一量測設定,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一門檻值與一第二門檻值,且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上述存取點配置有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erving AP ID)與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neighboring AP ID)。上述行動通訊裝置係用以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上述存取點,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本申請之第二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適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包括一基站、一無線區域網路之 一存取點配置有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與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以及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上述存取點之一行動通訊裝置。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由上述基站傳送一第一量測設定到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一門檻值與一第二門檻值,且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本申請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行動通訊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收發器、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及一控制器。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係用以執行與一基站之間之無線傳輸與接收。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係用以根據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其中上述存取點還配置有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上述控制器係用以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一第二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其中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
本申請之第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適用於一行動通訊裝置,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連接至一基站,且根據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上述存取點還配置有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一第二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其中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
關於本申請其他附加的特徵與優點,此領域之熟習技術人士,在不脫離本申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根據本案實施方法中所揭露之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以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而得到。
100‧‧‧無線通訊環境
110‧‧‧行動通訊裝置
120‧‧‧電信網路
121‧‧‧存取網路
1211‧‧‧基站
122‧‧‧核心網路
130‧‧‧無線區域網路
131‧‧‧存取點
10、20‧‧‧無線收發器
11、21‧‧‧射頻裝置
12、22‧‧‧基頻處理裝置
13、23‧‧‧天線
30‧‧‧控制器
40‧‧‧儲存裝置
50‧‧‧顯示裝置
60‧‧‧輸入輸出裝置
S410~S480、S510~S550-a、S550-b、S610~S650-a、S650-b‧‧‧ 步驟
第1圖係顯示LWA之運作示意圖。
第2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之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
第3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110之示意圖。
第4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啟用LWA之訊息序列圖。
第5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之訊息序列圖。
第6A~6B圖係根據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之訊息序列圖。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實施本申請之較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申請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請之保護範圍,當可理解的是,使用於本說明書中的「包含」、「包括」等詞,係用以表示存在特定的技術特徵、數值、方法步驟、作業處理、元件以及/或組件,但並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術特徵、數值、方法步驟、作業處理、元件、組件,或以上的任意組合。
第2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之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無線通訊環境100包括行動通訊裝置110、電信網路120、以及無線區域網路130。
行動通訊裝置110可為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筆記型電腦、或任何電子計算裝置,只要其可支援電信網路120所使用之電信網路技術以及無線區域網路130所使用之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一般來說,行動通訊裝置110又可稱為使用者裝置或行動台(Mobile Station,MS)。行動通訊裝置110可選擇性地連接至電信網路120以及無線區域網路130的其中之一,或者,可同時連接至電信網路120以及無線區域網路130以LWA技術進行傳輸。
電信網路120可為長期演進系統、長期演進強化系統、或分時長期演進系統,端視所使用的電信網路技術而定。進一步說明,電信網路120包括存取網路121與核心網路122,其中存取網路121係用以處理無線電訊號、支援終端無線電協定、 以及連接行動通訊裝置110與核心網路122,而核心網路122係用以執行行動管理、網路端的驗證、以及與公眾網路(例如:網際網路)的介接。
明確來說,存取網路121可為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TRAN,E-UTRAN),其至少包括一基站1211,例如:進化式無線基站(evolved NB,eNB)。核心網路122可為演進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其包括了:本籍用戶伺服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S-GW)、以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P-GW)。
當可以理解的是,長期演進系統、長期演進強化系統、或分時長期演進系統僅係用以作為電信網路120之一範例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請之保護範圍。舉例來說,電信網路120亦可為長期演進系統的未來演進版本。
無線區域網路130可由使用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之存取點131所建立。明確來說,存取點131可透過乙太網纜線連接至有線區域網路,且可連接至網際網路,並透過網際網路連接至核心網路122;或者,存取點131亦可透過有線網路直接連接到存取網路121或核心網路122。舉例來說,如果電信網路120為長期演進系統/長期演進強化系統/分時長期演進系統,存取點131可透過網際網路連接到存取網路121中的基站1211、或核心網路122中的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可用以於無線區域網路130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接收、暫存、以及傳送 資料。
存取點131可被配置兩個存取點識別碼,其中每個存取點識別碼可以是指服務組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或基礎服務組識別碼(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進一步說明,兩個存取點識別碼之一者可被設置為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erving AP ID),也就是實際上由行動通訊裝置110連接到無線區域網路130的依據,而兩個存取點識別碼之另一者則可被設置為相鄰存取點識別碼(neighboring AP ID),作為本申請的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所用,相關細節將於後續第5~6圖說明。
第3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110之示意圖。行動通訊裝置110包括無線收發器10與20、控制器30、儲存裝置40、顯示裝置50、以及輸入輸出裝置60。無線收發器10係用以提供與服務網路120之間的無線傳輸與接收功能,其包括了射頻(Radio Frequency,RF)裝置11、基頻處理裝置12、以及天線13。無線收發器20係用以提供與無線區域網路130之間的無線傳輸與接收功能,其包括了射頻裝置21、基頻處理裝置22、以及天線23。
基頻處理裝置12、22係用以執行基頻信號處理,包括類比數位轉換(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ADC)/數位類比轉換(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gain)調整、調變與解調變、以及編碼/解碼等。射頻裝置11、21可分別自天線13、23接收射頻無線信號,並將射頻無線信號轉換為基頻信號以交由基頻處理裝置12、22進一步處理,或分別自基頻處理裝置 12、22接收基頻信號,並將基頻信號轉換為射頻無線信號以透過天線13、23進行傳送。射頻裝置11、21亦可包括多個硬體裝置以執行上述射頻轉換,舉例來說,射頻裝置11、21可包括一混頻器(mixer)以將基頻信號乘上無線技術所使用之射頻中之一震盪載波,例如:無線區域網路技術所使用之2.4吉赫(GHz)、3.6吉赫、4.9吉赫、或5吉赫,或長期演進技術/長期演進強化技術/分時長期演進技術所使用之900兆赫(MHz)、2100兆赫、或2.6吉赫,端視所使用的無線技術而定。
控制器30可為通用處理器、微處理器(Micro-Control Unit,MCU)、應用處理器、或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用以提供資料處理及運算之功能、控制無線收發器10、20之運作、向儲存裝置40進行資料之儲存或讀取、傳送訊框資料(如:顯示文字資訊、圖像、影像等)至顯示裝置50、以及從輸入輸出裝置60接收使用者指令。特別是,控制器30藉由協調無線收發器10與20、儲存裝置40、顯示裝置50、以及輸入輸出裝置60之間的作業,以執行本申請所述的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
該領域之熟習技藝人士當可理解,控制器30中的電路邏輯通常可包括多個電晶體,用以控制該電路邏輯之運作以提供所需之功能及作業。更進一步的,電晶體的特定結構及其之間的連結關係通常是由編譯器所決定,例如:暫存器轉移語言(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RTL)編譯器可由處理器所運作,將類似組合語言碼的指令檔(script)編譯成適用於設計或製造該電路邏輯所需之形式。
儲存裝置40為非暫態(non-transitory)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記憶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等)、磁性儲存裝置(例如:磁帶或硬碟)、光學儲存裝置(例如:唯讀光碟(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上述媒體之任意組合,用以儲存電腦可讀取及執行之指令或程式碼(包括:應用/通訊協定之程式碼)、以及/或本申請所述的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的程式碼。
顯示裝置50可為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或電子紙顯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等,用以提供顯示之功能。或者,顯示裝置40還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觸控偵測器,用以偵測導電物件(如:手指、觸控筆)的靠近或接觸。
輸入輸出裝置60可包括一或多個按鈕、鍵盤、滑鼠、觸碰板、視訊鏡頭、麥克風、以及/或喇叭等,用以作為人機介面(Man-Machine Interface,MMI)提供與使用者的互動並接收使用者指令。
當可理解的是,第3圖所示之元件僅係用以作為範例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請之保護範圍。舉例來說,行動通訊裝置110還可包括其他元件,例如:電源供應器(如:可攜式/可替換的充電電池)、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統等。電源供應器可以提供電力予無線收發器10與20、控制器30、儲存裝置40、顯示 裝置50、以及輸入輸出裝置60之運作並使得行動通訊裝置110具備可攜性。全球定位系統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110之位置資訊,以用於行動定位服務/應用。
第4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啟用LWA之訊息序列圖。在此實施例,電信網路120係以長期演進系統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申請不在此限。
首先,在行動通訊裝置110連上了電信網路120之後,由存取網路121傳送包括了量測設定的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給行動通訊裝置110(步驟S410),明確來說,量測設定可包括需要量測的無線區域網路的相關設定,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可儲存於量測物件(Measurement Object,MO)的資訊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中)、量測回報的類型(可儲存於回報設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RC)的資訊元素中)、事件觸發回報的事件類型及對應門檻值(可儲存於回報設定的資訊元素中)、以及量測物件與回報設定之間的連結關係(可儲存於量測標識(Measurement Identity,MI)的資訊元素中)。
量測回報的類型可以是週期性回報、或事件觸發回報。事件觸發回報的事件類型可以是用於啟用LWA的事件W1、用於LWA啟用後切換存取點的事件W2、或用於關閉LWA的事件W3,其中事件W1有相應之一門檻值THRact,事件W2有相應之二門檻值THRserv(用於服務存取點)、THRneighb(用於相鄰存取點),事件W3有相應之一門檻值THRdeact。
舉例來說,由於LWA尚未啟用,所以步驟S410中 所述量測設定可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serving)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事件W1、以及門檻值THRact。
接續步驟S410,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420),以表示收到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並接受其中的量測設定。
接續步驟S420,行動通訊裝置110針對量測設定所指定的無線區域網路進行量測(步驟S430),一般來說,是去量測與讀取指定的存取點的廣播封包(beacon),以取得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例如: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通道使用率(channel utilization)、或連接終端數量(station count)。
接續步驟S430,當量測到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大於事件W1的門檻值THRact時,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量測回報(Measurement Report)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440),明確來說,量測回報訊息帶有量測結果,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
接續步驟S440,存取網路121傳送包括了LWA啟用設定的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給行動通訊裝置110(步驟S450),明確來說,LWA啟用設定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啟用後的量測設定(例如:量測回報的類型、以及/或事件觸發回報的事件類型及對應門檻值)。
舉例來說,在步驟S450,LWA啟用設定可包括:對存取點131建立連線之指示(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存取點識 別碼SSID1/BSSID1)、以及量測設定(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事件W3、以及門檻值THRdeact)。
接續步驟S450,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完成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460),以表示收到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並接受其中的量測設定。
接續步驟S460,行動通訊裝置110針對LWA啟用設定所指定的無線區域網路(即存取點131)進行連線(步驟S470)。完成連線後,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無線區網連線狀態回報(WLAN Connection Status Report)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480),告知已成功連線到無線區域網路。
針對LWA的流量控制,存取網路121可先建立無線區網門檻表、以及LWA流量控制表,其中無線區網門檻表係用以將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的可能數值範圍劃分為N個區間,LWA流量控制表則用以紀錄每個區間對應的流量控制參數。
舉例來說,若以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為例,則無線區網門檻表可表示如表格1所示。
其中INFP是指正無窮大,THRLN可以是指負無窮大INFN或事件W3的門檻值THRdeact,而第i個區間則可根據i的值定義如下:當1<i≦N,該區間則介於門檻值THRLi~THRL(i-1);當i=1,該區間則介於門檻值THRL1~INFP。相應地,LWA流量控制表可表示如表格2所示。
在一實施例,流量控制參數可以是指無線區域網路的最大傳輸率,如以下表格3所示(表格3為N=4的情況)。
在另一實施例,流量控制參數可以是指電信網路與無線區域網路的傳輸率比例,如以下表格4所示(表格4為N=6的情況,其中-75為事件W3的門檻值THRdeact)。
須注意的是,上述比例係以電信網路的最高傳輸率為基準,舉例來說,若電信網路的最高傳輸率為104Mbit/s,那麼當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落入第1個區間時,則可決定將無線區域網路的傳輸率設為312Mbit/s。
第5圖係根據本申請一實施例所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之訊息序列圖。在此實施例,所述情境是發生在LWA啟用之後,也就是行動通訊裝置110已同時連接到電信網路120及存取點131,且電信網路120係動態根據服務無線區域網路的當前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而一次給單一區間的量測設定。
首先,存取網路121根據前一次收到的量測回報訊息(如:步驟S440所述之量測回報訊息),決定其中的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落在無線區網門檻表的哪個區間,並根據該區間決定事件W2、W3的門檻值(步驟S510)。
接著,存取網路121傳送包括了量測設定的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給行動通訊裝置110(步驟S520),明確來說,量測設定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量測回報的類型、以及事件觸發回報的事件類型及對應門檻值。
舉例來說,若步驟S520是啟動LWA之後首次傳送 的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那麼步驟S520中所述量測設定可包括兩組設定,假設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落是在Li區間,則第一組設定(由MI1把MO1與指示W2的回報設定連結在一起)可包括:存取點131的相鄰(neighbor)存取點識別碼SSID2/BSSID2、事件W2、以及門檻值INFP(即前述用於服務存取點的THRserv)、THRL(i-1)(即前述用於相鄰存取點的THRneighb);第二組設定(由MI2把MO2與指示W3的回報設定連結在一起)可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事件W3、以及門檻值THRLi。
在另一實施例,假設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落是在L1區間,則行動通訊裝置110只需要偵測下限,所以只會有一組設定,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事件W3、以及門檻值THRL1。在又一實施例,假設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落是在LN區間,則行動通訊裝置110只需要偵測上限,所以只會有一組設定,包括:存取點131的相鄰存取點識別碼SSID2/BSSID2、事件W2、以及門檻值INFP、THRL(N-1)。
接續步驟S520,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完成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530),以表示收到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並接受其中的量測設定。
接續步驟S530,行動通訊裝置110針對量測設定所指定的無線區域網路進行量測(步驟S540),一般來說,是去量測與讀取指定的存取點的廣播封包,以取得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例如: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信噪比、通道使用率、或連接終 端數量。
接續步驟S540,當量測到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小於事件W2的門檻值INFP、且量測到存取點識別碼SSID2/BSSID2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大於事件W2的門檻值THRL(i-1)時,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量測回報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550-a),舉例來說,量測回報訊息帶有量測標識1的資訊元素,其中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
接續步驟S540,當量測到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小於事件W3的門檻值THRLi時,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量測回報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550-b),舉例來說,量測回報訊息帶有量測標識2的資訊元素,其中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
需注意的是,步驟S550-a與S550-b係於方法流程中擇一執行,明確來說,是以量測到的指定存取點識別碼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是否滿足事件W2或W3而定。
進一步說明,雖未繪示,在步驟S550-a/S550-b之後,存取網路121可根據量測報告訊息中的量測結果調整LWA的流量控制設定,也就是說,調整存取點13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以及/或調整存取網路12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在一較佳實施例,當流程執行的是步驟S550-a,表示服務存取點13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轉好,則存取網路121可調升存取點13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此外, 當服務存取點13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轉好時,則表示服務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所落入的區間需要往上調整(如:從Li區間調整為Li-1區間),而存取網路121可進一步根據無線區網門檻表、以及LWA流量控制表決定對應區間的門檻值,並再次透過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傳送新的量測設定給行動通訊裝置110。在另一實施例,當流程執行的是步驟S550-b,則存取網路121可決定量測到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是否小於門檻值THRLi,若是,則表示服務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所落入的區間需要往下調整(如:從Li區間調整為Li+1區間),而存取網路121可進一步根據無線區網門檻表、以及LWA流量控制表決定對應區間的門檻值,並再次透過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傳送新的量測設定給行動通訊裝置110。
第6A~6B圖係根據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之訊息序列圖。在此實施例,所述情境是發生在LWA啟用之後,也就是行動通訊裝置110已同時連接到電信網路120及存取點131,且電信網路120係一次性地把代表無線區域網路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的所有區間的量測設定都透過單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傳送給行動通訊裝置110。
首先,存取網路121根據無線區網門檻表、以及/或LWA流量控制表中的區間設定,決定每個區間對應的事件W2、W3的門檻值(步驟S610)。
接著,存取網路121傳送包括了量測設定的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給行動通訊裝置110(步驟S620),明確來 說,量測設定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量測回報的類型、以及事件觸發回報的事件類型及對應門檻值。
舉例來說,步驟S620中所述量測設定包括了針對每個門檻值THRL1~THRL(N-1)各有兩組設定,以門檻值THRL1為例進行說明,第一組設定(由MI1把MO1與指示W2的回報設定連結在一起)可包括:存取點131的相鄰存取點識別碼SSID2/BSSID2、事件W2、以及門檻值INFP、THRL1;第二組設定(由MI2把MO2與指示W3的回報設定連結在一起)可包括:存取點131的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事件W3、以及門檻值THRL1。
接續步驟S620,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完成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630),以表示收到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設訊息並接受其中的量測設定。
接續步驟S630,行動通訊裝置110針對量測設定所指定的無線區域網路進行量測(步驟S640),一般來說,是去量測與讀取指定的存取點的廣播封包,以取得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例如: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信噪比、通道使用率、或連接終端數量。
接續步驟S640,當量測到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滿足了某門檻值的事件W2(如:以門檻值THRL1為例,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的通道/訊號強度小於事件W2的門檻值INFP、且存取點識別碼SSID2/BSSID2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大於事件W2的門檻值THRL1),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量測回報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650-a),舉例來說,量測回報訊息帶有 量測標識j(如:被滿足的是門檻值THRL1的W2事件,則j=1)的資訊元素,其中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
接續步驟S640,當量測到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滿足了某門檻值的事件W3(如:以門檻值THRL1為例,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小於事件W3的門檻值THRL1),行動通訊裝置110傳送量測回報訊息給存取網路121(步驟S650-b),舉例來說,量測回報訊息帶有量測標識k(如:被滿足的是門檻值THRL1的W3事件,則k=2)的資訊元素,其中包括:無線區域網路的存取點識別碼、以及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
需注意的是,步驟S650-a與S650-b係於方法流程中擇一執行,明確來說,是以量測到的指定存取點識別碼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是否滿足任一門檻值的事件W2或W3而定。
進一步說明,雖未繪示,在步驟S650-a/S650-b之後,存取網路121可根據量測報告訊息中的量測結果調整LWA的流量控制設定,也就是說,調整存取點13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以及/或調整存取網路12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在一較佳實施例,當流程執行的是步驟S650-a,表示服務存取點13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轉好,則存取網路121可調升存取點13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另一方面,當流程執行的是步驟S650-b,表示服務存取點131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變差,則存取網路121可調降存取點131與行動通訊裝置110之間的流量大小。
根據第5~6圖之實施例,當可理解的是,存取點識別碼SSID1/BSSID1與SSID2/BSSID2皆係關連到相同的存取點,本申請針對服務存取點配置雙重存取點識別碼,並搭配現有的事件W2觸發量測回報,則可即時偵測並回報服務存取點的通道/訊號強度或品質有所提升的狀況。如此一來,電信網路端就可以即時地調整LWA的流量控制設定以提升整體傳輸效能。
本申請雖以各種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僅為範例參考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請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申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申請之範圍,本申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詞係用來修飾權利要求中的元件,並非用來表示之間具有優先權順序,先行關係,或者是一個元件先於另一個元件,或者是執行方法步驟時的時間先後順序,僅用來區別具有相同名字的元件。
Claims (34)
- 一種行動通訊系統,包括:一基站,用以傳送一第一量測設定,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一門檻值與一第二門檻值,且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Access Point,AP),配置有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serving AP ID)與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neighboring AP ID);以及一行動通訊裝置,用以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上述存取點,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以及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 站還傳送一第二量測設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以及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還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四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四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站還根據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調整上述存取點與上述行動通訊裝置之間的流量大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站還根據上述第二量測報告調整上述存取點與上述行動通訊裝置之間的流量大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 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站還傳送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還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通訊系統,其中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以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分別為一服務組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或一基礎服務組識別碼(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上述第一訊號強度以及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分別為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 一種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適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包括一基站、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配置有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與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以及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上述存取點之一行動通訊裝置,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包括:由上述基站傳送一第一量測設定到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一門檻值與一第二門檻值,且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 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一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由上述基站傳送一第二量測設定到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 度;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四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四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由上述基站根據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調整上述存取點與上述行動通訊裝置之間的流量大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由上述基站根據上述第二量測報告調整上述存取點與上述行動通訊裝置之間的流量大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上述事 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由上述基站還傳送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到上述行動通訊裝置;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由上述行動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以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分別為一服務組識別碼、或一基礎服務組識別碼,上述第一訊號強度以及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分別為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
- 一種行動通訊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收發器,用以執行與一基站之間之無線傳輸與接收; 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用以根據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其中上述存取點還配置有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以及一控制器,用以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一第二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其中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控制器還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上述第一門檻值與上述第二門檻值之一第一量測設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以及上述控制器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控制器還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一 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透過上述第二無線收發器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四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四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其中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上述控制器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上述控制器還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控制器還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 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行動通訊裝置,其中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以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分別為一服務組識別碼、或一基礎服務組識別碼,上述第一訊號強度以及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分別為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
- 一種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適用於一行動通訊裝置,上述行動通訊裝置連接至一基站,且根據一服務存取點識別碼連接到一無線區域網路之一存取點,上述存取點還配置有一相鄰存取點識別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包括:根據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一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二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一第二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其中上述第一門檻值大於上述第二門檻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上述第一門檻值與上述第二門檻值之一第一量測設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且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一第三門檻值與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其中上述第三門檻值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四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且上述第四訊號強度大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三門檻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量測設定還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上述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當上述第一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傳送上述第一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還包括:從上述基站接收包括一第四門檻值之一第二量測設定;根據上述第二量測設定及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對上述存取點進行量測以取得一第三訊號強度;以及當上述第三訊號強度小於上述第四門檻值時,透過上述第一無線收發器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至上述基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其中上述服務存取點識別碼以及上述相鄰存取點識別碼分別為一服務組識別碼、或一基礎服務組識別碼,上述第一訊號強度以及上述第二訊號強度分別為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43368.5A CN109495926A (zh) | 2017-09-12 | 2017-12-27 | 移动通信装置与系统、及事件触发的测量回报方法 |
US15/857,287 US10382996B2 (en) | 2017-09-12 | 2017-12-28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ices, and method for an event-triggered measurement repor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57498P | 2017-09-12 | 2017-09-12 | |
US62/557,498 | 2017-09-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4327A TW201914327A (zh) | 2019-04-01 |
TWI669971B true TWI669971B (zh) | 2019-08-21 |
Family
ID=6699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42905A TWI669971B (zh) | 2017-09-12 | 2017-12-07 | 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6997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0924A1 (en) * | 2003-07-01 | 2005-02-10 | Masashi Yano | Handoff method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
US20160080958A1 (en) * | 2013-04-24 | 2016-03-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Logged measurements |
WO2016190902A1 (en) * | 2015-05-26 | 2016-12-0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Wlan mobility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
US20170026884A1 (en) * | 2013-07-23 | 2017-01-26 | Apple Inc. | Performing WiFi and Cellular Handover Using Device-Specific Thresholds |
-
2017
- 2017-12-07 TW TW106142905A patent/TWI66997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0924A1 (en) * | 2003-07-01 | 2005-02-10 | Masashi Yano | Handoff method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
US20160080958A1 (en) * | 2013-04-24 | 2016-03-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Logged measurements |
US20170026884A1 (en) * | 2013-07-23 | 2017-01-26 | Apple Inc. | Performing WiFi and Cellular Handover Using Device-Specific Thresholds |
WO2016190902A1 (en) * | 2015-05-26 | 2016-12-0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Wlan mobility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4327A (zh) | 2019-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3849B (zh) | 系統訊框編號及訊框時序差值測量之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 |
CN111031570B (zh) | 移动通讯装置及释放连线或资源的方法 | |
CN102833727B (zh) | 选择用户识别卡的方法与通讯装置 | |
EP3072333B1 (en) | Dynamically adjusting roaming parameters | |
US11032770B2 (en) | Wake-up-radio discovery frame | |
WO2021213217A1 (zh) | 一种放松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TW201438501A (zh) | 基地台、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適用之協助連線方法 | |
US10382996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ices, and method for an event-triggered measurement report | |
TW201927028A (zh) | 行動管理壅塞控制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
US20240163719A1 (en) | Network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7204005A (zh) | 基于l1/l2的移动性和基于l3的移动性的测量间隙共享 | |
US10320639B2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with a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WO202102692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1399335B2 (en) | Network operator assisted connectivity over a second network | |
TWI669971B (zh) | 行動通訊裝置與系統、及事件觸發之量測回報方法 | |
WO2022068527A1 (zh) |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0831225A (zh) |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706677B2 (en) | Handover process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20220386155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WO2019033328A1 (en) |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APPARATUS | |
WO2021031004A1 (zh) |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3115382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
WO2022233191A1 (zh) | 一种用于上报小区或载波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EP428075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EP4050952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