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5415B - Dehumidifier - Google Patents

Dehumidifi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5415B
TWI665415B TW104142625A TW104142625A TWI665415B TW I665415 B TWI665415 B TW I665415B TW 104142625 A TW104142625 A TW 104142625A TW 104142625 A TW104142625 A TW 104142625A TW I665415 B TWI665415 B TW I6654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er
dehumidification rotor
sent
stage de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1284A (zh
Inventor
金偉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西部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281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92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0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9302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西部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西部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1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4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5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refrigeration (cond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吸附式除濕機,即使是再生溫度僅僅為65度的低溫再生操作條件下,也可以得到低露點乾燥空氣。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採用兩級除濕轉輪,室外新風首先通過第一冷卻器經過冷卻降溫除濕後,被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第二冷卻器對其冷卻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通過第二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乾燥空氣被送風到第一加熱器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溫度之後送風到需要低露點乾燥空氣的乾燥房。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被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出口處,與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的空氣混合後,經過對混合空氣冷卻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了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第二加熱器加熱、然後送風到第三加熱器加熱到所需溫度後,作為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空氣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經過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第四加熱器加熱後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通過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分流成兩部分,一部分空氣通過分流風管返回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 出口,與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出口空氣相混合。剩餘的部分空氣經過另一個分流風管送風到第一冷卻器入口、與室外新風相混合後進入第一冷卻器。

Description

除濕裝置
本發明屬於吸附轉輪式除濕機,尤其有關一種可以利用熱泵排熱作為再生熱源的,低溫再生低露點節能型除濕機。
近年,隨著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容器需要量的增加,其生產量也在不斷擴大。鋰離子電池的原材料之一,金屬鋰極易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不僅降低鋰離子電池的品質,而且是一種不安全隱患。因此,鋰離子電池生產線一般需要維持在低露點乾燥狀態。維持生產線處於乾燥狀態的方法有:採用氮氣置換法;採用矽膠等吸附轉輪對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附除去,制取乾燥空氣的方法。
隨著鋰離子電池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其生產規模逐漸增大。採用矽膠等吸附轉輪對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附除去制取乾燥空氣的方法逐步替代採用氮氣置換法成為主要的除濕方法。
採用吸附轉輪的除濕裝置,通常需要高溫空氣對吸附轉輪進行再生。因此,需要盡可能地節省加熱高溫再生空氣所需的能量。
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技術,把從乾燥生產線、 或者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與第二級除濕轉輪之間,而且把從第二級除濕轉輪出來的乾燥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加熱後,作為第一級、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空氣。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再生空氣的溫度。比如即使是熱源溫度只有攝氏80度(以下溫度都用攝氏度表示)也可以作為再生空氣加熱熱源,具有較高的節能效果。
專利文獻2所示的技術是:為了利用80度以下的低溫熱源,採用了三級除濕轉輪。並把熱泵系統的蒸發器與除濕機的冷卻器、熱泵系統的冷凝器與除濕機的再生加熱器組合在一起使用,具有價高的節能效果。
【現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2-2501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2-159272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把供給到乾燥房的低露點乾燥空氣的一部分作為再生空氣使用,這樣即使是較低的再生空氣溫度,也可以得到低露點乾燥空氣,從而實現節能。但是,如果沒有可以利用的低溫蒸汽、熱水、熱風等加熱熱源,上述除濕機就需要額外的加熱熱源,無法實現節能。
上述專利文獻2所示的技術為低溫再生低露點吸附式除濕機。利用熱泵的冷凝器作為再生加熱器的輔助熱源, 實現了降低除濕機整體的耗能。也就是,需要在每一台前表冷氣之後設置一台熱泵系統的蒸發器,同時在每一台再生加熱器之前設置一台冷凝器。這樣雖然可以實現節能。但是,由於需要三段除濕轉輪,當然也就需要三台再生加熱器。因此,除濕機本身的能耗較高,而且除濕機本身的造價也很高。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用熱泵的蒸發器作為中間表冷器(第一級、第二級除濕轉輪之間的冷卻器),把熱泵的冷凝器作為再生加熱器的主要熱源,同時把熱泵的冷凝器作為後加熱器(用於調節供給到乾燥房的乾空氣溫度的加熱器)的熱源。不僅實現了節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除濕機制造成本。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採用兩級除濕轉輪,第一級除濕轉輪用密封膠條及殼體分隔成為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第二級除濕轉輪也同樣用密封膠條及殼體分隔成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室外新風首先通過第一冷卻器經過冷卻降溫除濕後,被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二冷卻器的熱泵的蒸發器、對其冷卻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通過第二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乾燥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一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溫度之後送風到需要低露點乾燥空氣的乾燥房。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被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出口處,與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的空氣混合後,經過熱泵的蒸發器對混合空氣冷卻 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了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作為第二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然後送風到第三加熱器加熱到所需溫度後,作為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空氣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經過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四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之後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通過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分流成兩部分,一部分空氣通過分流風管返回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出口,與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出口空氣相混合。剩餘的部分空氣經過另一個分流風管送風到第一冷卻器入口、與室外新風相混合後進入第一冷卻器。
由於本發明的除濕機所需要的再生溫度較低,再生空氣加熱熱源不僅可以利用電力驅動式熱泵(EHP)的排熱,也可以利用燃氣發動機驅動式熱泵(GHP)的排熱等多種熱源,即使是在發生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維持乾燥房處於低露點狀態。
也就是說,採用了本發明除濕機的鋰離子電池工廠,可以實現能源供應的多樣化,必須使用電力的生產步驟使用電力,除濕機的一部分能源可以利用天然氣等其他能源。從而緩解用電緊缺的問題。
由於本發明的除濕機所需再生溫度較低,因此可以利用各種低溫熱源,從而降低吸附式除濕機所需能耗最大的再生熱能消耗,實現節能降耗。
而且,由於所需再生溫度低,可以有效地利用工廠內的各種餘熱/廢熱,不僅可以降低運行成本,而且可以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如果能夠實現工廠生產過程所需能源的多樣化,除了使用電力,還可以利用天然氣等,這樣可以緩解用電緊張,保證工廠順利生產。另一方面,降低了除濕機所需再生溫度,可以有效地利用工廠的低溫餘熱/廢熱,或者是利用太陽能熱源等等,實現節能。
本發明的除濕機由於再生熱源主要是使用熱泵的冷凝器排熱,而且,供給到乾燥房的送風乾空氣溫度調節用加熱器所需熱源也利用了熱泵冷凝器的排熱。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除濕機的節能效果,而且使除濕機在鋰離子電池生產工廠內設置的自由度變大,不必受高溫熱源的限制。
1‧‧‧第一級除濕轉輪
2‧‧‧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
3‧‧‧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
4‧‧‧第二級除濕轉輪
5‧‧‧第二級除濕轉輪處理區
6‧‧‧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
7‧‧‧第一冷卻器
8‧‧‧第二冷卻器(中間冷卻器)
9‧‧‧處理風機
10‧‧‧第一加熱器(後加熱器)
11‧‧‧乾燥房
12‧‧‧第二加熱器
13‧‧‧第三加熱器
14‧‧‧第四加熱器
15‧‧‧再生風機
16‧‧‧製冷壓縮機
17‧‧‧冷凝器
18‧‧‧膨脹閥
19、20、21、22‧‧‧風量調節閥
23‧‧‧溫度感測器
24‧‧‧電磁閥
【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的流程示意圖。
【圖2】圖2是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為了實現降低除濕轉輪再生所需溫度,有效地利用各種餘熱、廢熱等多種低溫能源,本發明的吸附除濕機採用了兩級除濕轉輪,第一級除濕轉輪用密封膠條及殼體分隔成為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第二級除濕轉輪也同樣用密封膠條及殼體分隔成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室外新風首先通過第一冷卻器經過冷卻降溫除濕後,被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處 理區,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二冷卻器的熱泵的蒸發器、對其冷卻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通過第二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乾燥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一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溫度之後送風到需要低露點乾燥空氣的乾燥房。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被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出口處,與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的空氣混合後,經過熱泵的蒸發器對混合空氣冷卻降溫後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了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作為第二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然後送風到第三加熱器加熱到所需溫度後,作為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空氣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經過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四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之後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通過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分流成兩部分,一部分空氣通過分流風管返回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出口,與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出口空氣相混合。剩餘的部分空氣經過另一個分流風管送風到第一冷卻器入口、與室外新風相混合。應當理解,以上的說明,僅僅是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流程過程更加清楚明白,並不是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的流程示意圖。圖中數字1是第一級除濕轉輪,第一級除濕轉輪被分割成處理區2、再生區3兩個區域,4是第二級除濕轉輪,第二級除濕轉輪也 被分割成處理區5和再生區6兩個區域。
7是第一冷卻器,冷卻器是用來冷卻室外新風OA的,通過第一冷卻器把室外新風冷卻降溫到其露點溫度以下、使其所含的水蒸氣發生凝結變成冷凝水排出到除濕機裝置外面,從而達到對室外新風進行降溫、除濕的預處理目的。經過第一冷卻器冷卻除濕後的空氣依靠處理風機9的吸引力被送風到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經過處理區2之後的空氣與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RA混合後,依次進入第二冷卻器8(也稱為中間冷卻器)、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處理區5之後,被送風到第一加熱器10(也稱為後加熱器),通過第一加熱器對其加熱、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溫度後供給到需要低露點乾空氣的乾燥房11。
從乾燥房11返回來的回風RA被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的出口處,與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的空氣相互混合、混合後的空氣經過第二冷卻器8冷卻後,進入處理風機9的吸入口。也就是說,處理風機9設置在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出口空氣與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RA混合之後的位置,從而使第一級除濕轉輪1處理區2出口空氣與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RA混合的空氣被吸入到處理風機的吸入口。
從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處理區5出來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作為第二加熱器12以及第三加熱器13、被加熱到所需溫度後,作為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空氣,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區6。經過第二級除濕 轉輪4再生區6之後的空氣與從第一級除濕轉輪1再生區3出口空氣的一部分混合後送風到第四加熱器14,空氣被加熱後導入到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再生區3。從第一級除濕轉輪1再生區3出來的空氣進入再生風機15的吸入口,再生風機15出口空氣分流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風管與第二級除濕轉輪4再生區6出口空氣相混合,剩餘的部分通過另外的風管導入到第一冷卻器7的入口處、與室外新風OA相混合。風量調節閥19通常處於關閉狀態,無需向除濕機裝置外排氣。如果需要也可打開風量調節閥19將一部分空氣排出到除濕機裝置外面。
而且發明的除濕機整體可以分割成,由第一級除濕轉輪1、第一冷卻器7、再生風機15所構成的部分作為前段除濕裝置A,和由第二級除濕轉輪4、第二冷卻器8、處理風機9、第一加熱器10、第二加熱器12、第三加熱器13、第四加熱器14、製冷壓縮機16、冷凝器17所構成的部分作為後段除濕裝置B兩個部分。除濕機中搭載的熱泵冷凍機的構成部件、冷媒配管如下所述:經製冷壓縮機16壓縮後的高溫高壓冷媒經分支冷媒配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首先被輸送到作為冷凝器使用的第四加熱器14,從第四加熱器14出來的冷媒再被送到同樣作為冷凝器的第二加熱器12,從第二加熱器12出來的冷媒進入到冷凝器17完全冷凝為高壓常溫液體後,經膨脹閥18絕熱膨脹後進入作為蒸發器的第二冷卻器8,蒸發後的低溫冷媒蒸氣重新進入到製冷壓縮機16的入口。剩餘的冷媒經過另外的冷媒配管,首先被輸送到作為冷凝器的第一加熱器10,從第一加熱器10出來的冷媒與前一部分冷媒匯合後進入到冷凝器 17,完全冷凝為高壓常溫液體後,經膨脹閥18絕熱膨脹後進入作為蒸發器的第二冷卻器8,蒸發後的低溫冷媒蒸氣重新進入到製冷壓縮機16的入口。而且,通過設置在第一加熱器10出口處的溫度感測器23檢測通過第一加熱器10之後的乾空氣溫度,並將溫度信號傳送到自控系統,通過調節電磁閥24的開度、調節通過第一加熱器10的冷媒流量,從而精確控制向乾燥房11供給的低露點乾空氣SA的溫度。由於製冷機的冷媒配管全部集中在後段除濕裝置B內,除濕機在運送、吊裝等過程中可以分割成A、B兩個部分,極大地降低了運送安裝要求、同時可以降低除濕機制造成本。根據需要,再生風機15也可以設置在後段除濕裝置B的內部。
下面對上述發明的除濕機的運轉過程進行說明。以下說明中的資料是試作樣機的實測資料。室外新風空氣OA首先經過第一冷卻器7進行冷卻除濕,比如室外空氣為夏季,溫度35度、絕對濕度21.43g/kg,實驗結果:第一冷卻器7出口溫度7度、絕對濕度下降到5.90g/kg。
空氣通過處理風機9的吸引被送到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在通過除濕轉輪的過程中,空氣中所含水分被除濕轉輪1的吸附劑所吸附,濕度降低到1.8g/kg,乾空氣與從乾燥房11返回的空氣RA相混合,經作為第二冷卻器8的熱泵的蒸發器冷卻降溫。從乾燥房11返回的空氣的濕度為0.079g/kg,與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處理區2出口空氣混合後,經過第二冷卻器8冷卻後、再經過處理風機9之後其溫度達到10度,濕度為0.516g/kg。
處理風機9出口空氣被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處理區5,在通過除濕轉輪4處理區5時,空氣中的水分被除濕轉輪4的吸附劑所吸附,自身變成低露點乾燥空氣。乾燥空氣的實測值,溫度14度、絕對濕度0.007g/kg、露點溫度-60度。低露點乾燥空氣再經過作為第一加熱器10的熱泵的冷凝器加熱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要的21度,最後作為送風乾空氣供給到乾燥房11。
從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處理區5出來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作為第二加熱器12的熱泵的冷凝器,被加熱、溫度上升到48度。再經過第三加熱器13加熱到65度後,作為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空氣,送風到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區6。經過此熱再生空氣的通風,第二級除濕轉輪4所吸附的水分被脫附下來、除濕轉輪得到再生。由於水分在脫附的過程中需要吸收脫附熱,再生區6出口空氣溫度下降到40.9度。而其絕對濕度卻因為脫附了除濕轉輪中所吸附的水分上升到3.06g/kg。
從第二除濕轉輪4再生區6出口出來的空氣,與再生風機15出口分支出來的一部分空氣相混合,溫度變成34.5度,絕對濕度為5.19g/kg。
空氣經過作為第四加熱器14的熱泵的冷凝器加熱後,溫度上升到50度。50度的熱空氣作為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再生空氣被送風到再生區3,空氣通過第一級除濕轉輪的過程中,將吸附在除濕轉輪1中的水分脫附下來,除濕轉輪1得到再生。再生區3出口空氣通過再生風機15,將其中一部分通 過分支風管送回到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區6的出口處、與再生區6出口空氣相混合。從再生風機9出口出來的剩餘的一部分空氣被送風到第一冷卻器7的入口、與導入的室外新風OA相混合。而且,除濕機在冬季氣候條件下使用時,可以把風量調節閥19打開,將此溫度、濕度都高於室外新風的空氣排出到除濕機裝置外面,以降低第一冷卻器7的冷卻負荷,實現進一步節能。如果除濕機安裝時沒有設置再生空氣排風風管,空氣可以直接排放到除濕機設置的房間內。這樣可以對房間起到加熱、加濕的作用,降低除濕機設置房間的取暖成本。此外,還可以在導入室外新風的風管及再生風機的出口處分別設置溫度、濕度感測器,通過對兩股空氣的溫度、濕度進行監測和比較,通過自動控制程式,對風量調節閥19與20的開度進行自動調節。
如上所述,第一級除濕轉輪1的再生空氣溫度僅為50度,第二級除濕轉輪4的再生溫度僅為65度,發明的上述除濕機就可以提供露點溫度為-60度的低露點乾燥空氣。對於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而言,供給-60度露點溫度的乾燥空氣已經足以滿足生產要求。
本發明的除濕機,如上所述第一冷卻器8採用了熱泵的蒸發器,第一加熱器10、第二加熱器12、第四加熱器14則分別採用了熱泵的冷凝器。試作的樣機測試結果,與沒有採用熱泵排熱的現行除濕機相比,冷卻器的負荷降低了2.1kW,加熱器負荷則降低了8.58kW。如果工廠內有其他高溫廢熱、蒸汽、溫水等可以作為第三加熱器的熱源,則可以進一 步降低除濕機所需能耗、提高除濕機的節能效果。
此外,由於本發明的除濕機可以不用設置再生空氣排風風管,或者只要設置一個相對很小的風管即可。可以降低除濕機裝置的安裝成本。
圖2是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由於除濕機裝置的過程與圖1所示基本相同,重複部分的說明加以省略。在圖1的實施例中,作為第四加熱器14的冷凝器,與作為第二加熱器12的冷凝器中流通的冷媒是串聯起來的,然後與作為第一加熱器10的冷凝器中流通的冷媒形成並聯狀態。而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作為第一加熱器10的冷凝器中的冷媒與作為第二加熱器12的冷凝器中的冷媒的流動狀況處於並聯狀態,然後與作為第四加熱器14的冷凝器中的冷媒流動形成串聯狀態。如果因為除濕機的設置場所等原因,無法採用圖1所示的實施方案時,可以採用圖2所示的另一種實施方案。
本發明的除濕機中所配置的冷凍機的冷媒流程,由於作為後加熱器的第一加熱器10的冷凝器,與作為再生加熱器的第四加熱器的冷凝器以及第二加熱器的冷凝器之間冷媒的流動處於並聯狀態,所以即使是對流向作為後加熱器的第一加熱器的冷媒流量進行控制,也不會影響到冷凍機系統的正常運轉。而且,圖1中所示的冷媒流程中,冷媒首先通過處於串聯狀態的第四加熱器14,離開第四加熱器14的冷媒流向第二加熱器12。如果特殊需要,也可以先流向第二加熱器12,然後再流向第四加熱器。如果是所要求的除濕機出口乾空氣露點溫度較低,或者是室外空氣濕度較高,也可以在第一級除濕 轉輪1的再生入口處再追加一台輔助加熱器。
本發明採用了兩級除濕轉輪的除濕機,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低露點乾燥空氣製造過程的能耗、降低運行成本。另一方面,鋰離子電池生產工程為了降低鋰離子電池的製造成本,盡可能要實現大規模化生產。大規模生產工廠所需要的低露點乾燥空氣風量必然增大,因此所需要的除濕機的總長度有可能超過10米。
這樣總長度超過10米的除濕機在向使用者工廠運送的時候需要超大型卡車,或者在客戶工廠現場吊裝、安裝的時候也會有很大困難,不僅造成運輸、安裝成本過高,而且還有可能因為吊裝通道等的限制,除濕機無法整體搬進現場。這樣就需要把除濕機分割成兩個以上的部分進行運輸,搬進現場之後再組裝成一個整體。如果冷凍機的冷媒配管跨越了分割部位,就需要把冷媒配管切斷,現場安裝好除濕機之後,還要對冷媒配管進行連接、焊接。冷媒配管的抽真空、洩露檢查等等作業都要在安裝現場進行。不僅增加施工難度、加大施工工期,還要增加除濕機設備安裝成本。
本發明的除濕機如圖1、以及圖2所示,可以把除濕機整體按照圖中的點劃線所劃分的那樣,分割成前段除濕裝置A與後段除濕裝置B,兩個部分可以分開來運輸、搬進現場。由於本發明的熱泵冷凍機的熱回收利用所需冷媒配管全部都集中的後段除濕裝置B的內部,除濕機分割運輸、現場安裝時不有關冷媒配管問題。所以,不僅可以縮短除濕機整體的安裝時間,而且由於無需冷媒配管焊接、洩露檢查等等工事,因此 可以大大降低安裝成本。此外,由於不需要再生空氣排向室外的風管,同樣可以降低設備安裝成本。
另一方面,由於本發明的除濕機所需再生溫度只有65度前後,除濕機的密封膠條等等零部件的耐熱等級可以大大降低。不需要高價的材料,也是降低其製造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
【產業上應用的可能性】
由於可以低成本地製造、供應低露點乾燥空氣,所以不僅可以應用在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也可以應用到比如製藥行業、新材料研發過程等等各種生產、研發過程。

Claims (5)

  1. 一種吸附式除濕機,其特徵在於:採用兩級除濕轉輪,第一級除濕轉輪用密封材料及殼體分隔成為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第二級除濕轉輪也同樣用密封材料及殼體分隔成再生區與處理區兩個區域,室外新風首先通過第一冷卻器經過冷卻降溫除濕後,被送風到上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二冷卻器的熱泵的蒸發器、對其冷卻降溫後,送風到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通過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處理區之後的乾燥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一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將其溫度調節到所需溫度之後送風到需要低露點乾燥空氣的乾燥房,從乾燥房返回的回風空氣被導入到上述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出口處,與經過上述第一級除濕轉輪處理區的空氣混合後,經過熱泵的蒸發器對混合空氣冷卻降溫後送風到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經過了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處理區的乾空氣的一部分經過分支風管,送風到作為第二加熱器使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然後送風到第三加熱器加熱到所需溫度後,作為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空氣送風到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經過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被送風到作為第四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對其進行加熱之後送風到上述第一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通過上述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之後的空氣分流成兩部分,一部分空氣通過分流風管返回到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的再生區出口,與上述第二級除濕轉輪再生區出口空氣相混合,剩餘的部分空氣經過另一個分流風管送風到上述第一冷卻器入口、與室外新風相混合後進入上述第一冷卻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吸附式除濕機,其中,作為第四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與上述的作為第二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是處於串聯狀態,而上述的作為第一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與上述的第四加熱器和第二加熱器所形成的串聯流程形成並聯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吸附式除濕機,其中,上述的作為第一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與作為第二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處於並聯狀態,而上述作為第四加熱器的熱泵的冷凝器中流過的冷媒與上述第二加熱器和第一加熱器所形成的冷媒並聯回路形成串聯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的吸附式除濕機,其中,上述通過了第一級除濕轉輪再生區的再生空氣,通過風量調節閥排放到除濕機裝置外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的吸附式除濕機,其中,通過了上述第一加熱器之後的乾燥空氣的溫度通過設置在上述第一加熱器出口風管中的溫度感測器進行檢測,並將溫度信號傳送到自動控制系統,對流過作為上述第一加熱器的冷凝器的冷媒流量進行調解,以達到使供給到乾燥房的低露點乾燥空氣溫度恆定。
TW104142625A 2015-02-17 2015-12-18 Dehumidifier TWI665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8124 2015-02-17
JP2015028124A JP6059266B2 (ja) 2015-02-17 2015-02-17 除湿装置
JP2015140905A JP6059302B1 (ja) 2015-07-15 2015-07-15 除湿装置
JP2015-140905 2015-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284A TW201631284A (zh) 2016-09-01
TWI665415B true TWI665415B (zh) 2019-07-11

Family

ID=5701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625A TWI665415B (zh) 2015-02-17 2015-12-18 Dehumidifi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90048A (zh)
TW (1) TWI665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5310A (zh) * 2017-03-03 2017-05-24 西部技研环保节能设备(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热泵排热作为热源的节能吸附式除湿机系统
CN109780634A (zh) * 2017-11-14 2019-05-21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空调
CN110375396A (zh) * 2019-08-13 2019-10-25 河南中瑞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深度除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75395A (zh) * 2019-08-13 2019-10-25 河南中瑞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用复合式深度除湿系统
CN11243228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除湿一体机、通风除湿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0567059A (zh) * 2019-10-14 2019-12-13 钹特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储能转轮除湿机
CN112797511B (zh) * 2020-12-25 2022-05-17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46879B (zh) * 2021-10-12 2023-04-07 苏州兆和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设备热回收控湿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回收控湿系统
CN114852309B (zh) * 2022-03-17 2023-09-12 集美大学 一种船舶传染性疾病防控送风系统及方法
CN116007306B (zh) * 2022-03-29 2023-09-19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太阳能与转轮除湿分级补能的高寒区热泵干燥系统
CN115307918B (zh) * 2022-10-12 2023-03-24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动式发动机的试车试验系统
CN117570528A (zh) * 2024-01-16 2024-02-20 江苏嘉盛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两级热泵的节能型转轮除湿系统的调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0150A (ja) * 2011-06-01 2012-12-20 Seibu Giken Co Ltd 除湿装置
JP2014091103A (ja) * 2012-11-06 2014-05-19 Seibu Giken Co Ltd 省エネ型小容積の低湿度作業装置
TW201424959A (zh) * 2012-11-13 2014-07-01 Seibu Giken Kk 手模式操作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4450U (zh) * 2013-08-30 2014-02-2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4147743U (zh) * 2013-12-26 2015-02-11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低温再生型吸附式除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0150A (ja) * 2011-06-01 2012-12-20 Seibu Giken Co Ltd 除湿装置
JP2014091103A (ja) * 2012-11-06 2014-05-19 Seibu Giken Co Ltd 省エネ型小容積の低湿度作業装置
TW201424959A (zh) * 2012-11-13 2014-07-01 Seibu Giken Kk 手模式操作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284A (zh) 2016-09-01
CN105890048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415B (zh) Dehumidifier
CN106196346B (zh) 一种节能型低露点转轮除湿机
CN106091175B (zh) 低露点干燥室用低温再生干燥除湿系统
WO2015165313A1 (zh) 一种吸附除湿工艺方法及装置
KR101102915B1 (ko) 폐열이용 드라이룸 데시칸트제습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205717779U (zh) 适于调湿机组的可拆卸模块化框架
CN102506475A (zh) 冷凝废热驱动的基于固体除湿的热湿独立控制的热泵系统
JP6059266B2 (ja) 除湿装置
CN204147743U (zh) 低温再生型吸附式除湿装置
CN203764096U (zh) 吸附式除湿装置
CN105805868B (zh) 再生回热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JP554277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27606A (zh) 使用涡流管冷却及再生的转轮除湿系统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WO2020238793A1 (zh)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059302B1 (ja) 除湿装置
CN114791134B (zh) 一种回收显热且多方位节能型双转轮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CN112742060B (zh) 悬索桥一体化冷凝与转轮协同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984649A (zh) 转轮除湿设备的再生系统以及转轮除湿设备
CN202442422U (zh) 一种节能型双级除湿机
CN212204822U (zh) 一种循环式转轮除湿装置
CN205957318U (zh) 多功能型列间空调装置
CN211476149U (zh) 转轮除湿设备的再生系统以及转轮除湿设备
CN114777227A (zh) 一种多方式再生加热节能的转轮除湿机
JP2015188860A (ja) 乾式減湿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2586524A (zh) 高炉鼓风转轮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