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2579B -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2579B
TWI652579B TW106129461A TW106129461A TWI652579B TW I652579 B TWI652579 B TW I652579B TW 106129461 A TW106129461 A TW 106129461A TW 106129461 A TW106129461 A TW 106129461A TW I652579 B TWI652579 B TW I6525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verification code
port
control circuit
exter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3397A (zh
Inventor
士揚 施
林俊亨
Original Assignee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9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2579B/zh
Priority to CN201710951536.5A priority patent/CN10770441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2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25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3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3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81Live connection to bus, e.g. hot-plug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Abstract

電子裝置以及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電子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連接埠以及控制電路。連接埠具有配置通道腳位以及電源腳位。控制電路耦接至連接埠,用以檢測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連接埠有無連接外接裝置。當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連接埠連接外接裝置時,控制電路提供電子裝置的第一驗證碼,以及透過連接埠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控制電路比較第一驗證碼與第二驗證碼以決定是否停止電源腳位的傳輸。

Description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以及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偵測連接錯誤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Type-C),又稱為USB-C,是一種新型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傳輸介面。USB-C是可以支援電源、視頻和數據傳輸的單一形式連接埠解決方案。當兩個電子裝置透過USB-C相互連接時,這兩個電子裝置的其中一個可以經由USB-C供電給這兩個電子裝置的另外一個。
然而,在電子裝置具有多個USB-C連接埠的情況下,使用者可能會將同一條USB-C纜線的兩端分別插入同一台電子裝置的不同USB-C連接埠,亦即同一台電子裝置可能會發生自連接(self-connect)。當電子裝置的不同USB-C連接埠發生自連接時,在USB電力傳輸(USB Power Delivery,USB PD)的路徑上,電子裝置經由一個USB-C連接埠所輸出的電力會經由外部USB-C電纜而被送回相同電子裝置的另一個USB-C連接埠,亦即形成供應端與受電端的迴路(Source-Sink Loop)。電子裝置所輸出的電力經由外部USB-C電纜而供電給相同電子裝置自身,不但會造成沒有意義的電力損失,而且會因為電力損失所造成的溫度提昇而衍生出安全性問題。因此,相同電子裝置的電源供應端與受電端的迴路,是期望被避免。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以及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用以偵測自連接。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連接埠以及控制電路。連接埠具有配置通道腳位以及電源腳位。控制電路耦接至連接埠用以檢測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連接埠有無連接外接裝置。當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連接埠連接外接裝置時,控制電路提供電子裝置的第一驗證碼,以及透過連接埠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控制電路比較第一驗證碼與第二驗證碼以決定是否停止電源腳位的傳輸。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檢測連接埠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連接埠是否連接外接裝置;提供電子裝置的第一驗證碼;當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連接埠連接到外接裝置時,透過連接埠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以及比較第一驗證碼與第二驗證碼以決定是否停止連接埠的電源腳位的傳輸。
基於上述,本發明諸實施例所述的電子裝置與控制方法,其控制電路可以提供該電子裝置的第一驗證碼。當電子裝置的連接埠連接外接裝置時,控制電路可以透過連接埠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控制電路可以比較第一驗證碼與第二驗證碼,藉此自動偵測是否發生自連接的狀況。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案說明書全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耦接(或連接)」一詞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或連接)於第二裝置,則應該被解釋成該第一裝置可以直接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者該第一裝置可以透過其他裝置或某種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連接至該第二裝置。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步驟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不同實施例中使用相同標號或使用相同用語的元件/構件/步驟可以相互參照相關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一種電子裝置100的電路方塊(circuit block)示意圖。依照設計需求,電子裝置100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行動電話、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集線器(hub)、行動電源、充電器或是其他具有電力傳輸(power delivery)功能的電子裝置。
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至少一個連接埠(例如圖1所示連接埠110_1與110_2)以及控制電路120。依照設計需求,控制電路120可以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類似裝置,或是這些裝置的組合。控制電路120可以提供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控制電路120耦接於連接埠110_1與連接埠110_2。依照設計需求,連接埠110_1與/或連接埠110_2可以是USB連接埠或是其他具有電力傳輸功能的連接埠。連接埠110_1與/或連接埠110_2各具有配置通道腳位與電源腳位。依照設計需求,連接埠110_1與/或連接埠110_2可能還被配置了其他腳位。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電子裝置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5所示控制方法可適用於圖1所示電子裝置100,但不限於此。請參照圖1與圖5,在步驟S410中,控制電路120可以檢測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連接埠110_1有無連接外接裝置(例如圖1所示外接裝置60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接裝置600的功能與操作可以參照電子裝置100的相關說明來類推。在步驟S420中,控制電路120可以提供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
當外接裝置600連接至連接埠110_1時,電子裝置100可以經由配置通道腳位來和外接裝置600相互交換組態資訊,依照組態資訊,電子裝置100和外接裝置600可以自動進行協議,而決定誰扮演電力傳輸的供應端,而誰扮演電力傳輸的受電端。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以扮演電力傳輸的供應端,而外接裝置600可以扮演電力傳輸的受電端,亦即電子裝置100可以供電給外接裝置600。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外接裝置600可以扮演電力傳輸的供應端,而電子裝置100可以扮演電力傳輸的受電端,亦即外接裝置600可以供電給電子裝置100。
以此類推,控制電路120可以判斷連接埠110_2有無連接外接裝置(例如圖1所示外接裝置50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接裝置500的功能與操作可以參照電子裝置100的相關說明來類推。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連接埠110_2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組態資訊,電子裝置100可以供電給外接裝置500。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外接裝置500可以供電給電子裝置100。
除此之外,在步驟S430中,當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連接埠110_1已經連接了外接裝置600時,控制電路120可以透過連接埠110_1接收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
在步驟S440中,控制電路120可以比較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與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以決定是否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傳輸。控制電路120對連接埠110_2的操作可以參照連接埠110_1的相關說明來類推,故不再贅述。
以圖1所示情境為例,因為第二驗證碼IDC2不同於第一驗證碼IDC1(表示外接裝置600與電子裝置100不是同一個裝置),因此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傳輸不會被停止。以此類推,當連接埠110_2已經連接了外接裝置500時,控制電路120可以透過連接埠110_2接收外接裝置500的驗證碼IDC3。因為驗證碼IDC1不同於驗證碼IDC3(表示外接裝置500與電子裝置100不是同一個裝置),因此控制電路120不會停止連接埠110_2的電源腳位的傳輸。
在其他應用情境中,外接裝置600可能沒有第二驗證碼IDC2。當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判斷外接裝置600沒有第二驗證碼IDC2時,表示外接裝置600與電子裝置100不是同一個裝置,因此控制電路120不會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可以被事先內建於控制電路120,而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亦可以被事先內建於外接裝置600。第一驗證碼IDC1是電子裝置100的唯一識別碼(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亦即其他裝置(例如外接裝置500與600)的驗證碼不會相同於電子裝置100的驗證碼IDC1。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可以被臨時產生,而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亦可以被臨時產生。舉例來說,控制電路120可以配置一個擬隨機數產生器(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而且外接裝置600亦可以配置一個擬隨機數產生器。當外接裝置600連接至連接埠110_1時,控制電路120的擬隨機數產生器可以產生一個擬隨機數作為所述第一驗證碼IDC1,而外接裝置600的擬隨機數產生器可以產生一個擬隨機數作為所述第二驗證碼IDC2。理想上,第一驗證碼IDC1(擬隨機數)必定不同於第二驗證碼IDC2(擬隨機數)。所述擬隨機數產生器可以是習知的擬隨機數產生器或是其他擬隨機數產生電路/元件。
圖2是說明圖1所示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self-connect)的情境示意圖。圖2所示情境是,假設使用者將同一條纜線(例如USB-C纜線10)的兩端分別插入同一台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110_1與連接埠110_2,亦即同一台電子裝置100發生了自連接的情況。為方便說明,在此假設在自連接的情況,連接埠110_1扮演下行資料連接埠(Downstream-Facing Port,亦即電力傳輸的供應端),而連接埠110_2扮演上行資料連接埠(Upstream-Facing Port,亦即電力傳輸的受電端)。
依照設計需求,電力傳輸的供應端的電子裝置可以執行圖5所示方法,以及/或者電力傳輸的受電端的電子裝置可以執行圖5所示方法。在此假設扮演電力傳輸的供應端的電子裝置可以執行圖5所示方法。請參照圖2,當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的情況下,因為連接埠110_2是電力傳輸的受電端,因此控制電路120會經由連接埠110_2而將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提供給「第一外接裝置」。因為連接埠110_1是電力傳輸的供應端,因此控制電路120會經由連接埠110_1取得「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因為「第一外接裝置」、「第二外接裝置」都是相同的控制電路120,因此「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當然相同於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因此,當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判斷第一驗證碼IDC1與來自於連接埠110_1的第二驗證碼(「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相同時,控制電路120可以判斷電子裝置100與「第二外接裝置」是同一個電子裝置。此時,控制電路12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傳輸,直到連接埠110_1斷開「第二外接裝置」(例如USB-C纜線10從連接埠110_1拔除,或者USB-C纜線10從連接埠110_2拔除)。
在此假設扮演電力傳輸的受電端的電子裝置可以執行圖5所示方法。請參照圖2,當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的情況下,因為連接埠110_1是電力傳輸的供應端,因此控制電路120會經由連接埠110_1而將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提供給「第一外接裝置」。因為連接埠110_2是電力傳輸的受電端,因此控制電路120會經由連接埠110_2取得「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因為「第一外接裝置」、「第二外接裝置」都是相同的控制電路120,因此「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當然相同於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因此,當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判斷第一驗證碼IDC1與來自於連接埠110_2的第二驗證碼(「第二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相同時,控制電路120可以判斷電子裝置100與「第二外接裝置」是同一個電子裝置。此時,控制電路12停止連接埠110_2的電源腳位的傳輸,直到連接埠110_2斷開「第二外接裝置」(例如USB-C纜線10從連接埠110_2拔除,或者USB-C纜線10從連接埠110_1拔除)。
依照設計需求,在傳輸/交換驗證碼之前,電子裝置100可以進行其他通訊操作。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圖1所示外接裝置600連接至電子裝置100時,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還可透過連接埠110_1取得外接裝置600的供應商識別碼(Vendor Defined Message)。控制電路120可以判斷外接裝置600的供應商識別碼與電子裝置100本身的供應商識別碼是否相同。如果外接裝置600的供應商識別碼與電子裝置100本身的供應商識別碼不相同,表示外接裝置600可能不支援本實施例所述「傳輸/交換驗證碼」的相關功能,因此電子裝置100不會進行圖5所述相關操作。反之,如果外接裝置600的供應商識別碼與電子裝置100本身的供應商識別碼是相同的,表示外接裝置600可以支援本實施例所述「傳輸/交換驗證碼」的相關功能,因此電子裝置100可以對外接裝置600進行圖5所述相關操作,進而判斷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110_1有無發生「自連接」。控制電路120對連接埠110_2的操作可以參照連接埠110_1的相關說明來類推,故不再贅述。
於圖2所示情境中,當連接埠110_1經由USB-C纜線10連接到連接埠110_2時,控制電路120會認為連接埠110_1已經連接了一個「外接裝置」,而控制電路120會認為連接埠110_2已經連接了另一個「外接裝置」。此時,控制電路120尚沒有發現這兩個「外接裝置」其實就是電子裝置100自己。控制電路120可以經由連接埠110_1取得「外接裝置」的供應商識別碼,其實是經由連接埠110_1與USB-C纜線10取得電子裝置100自己的供應商識別碼。當「外接裝置」的供應商識別碼相同於電子裝置100自己的供應商識別碼時,控制電路120可以透過連接埠110_1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其實是經由連接埠110_1與USB-C纜線10接收電子裝置100自己的第一驗證碼IDC1。當控制電路120判斷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與「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相同時,控制電路120可以判斷電子裝置100與「外接裝置」是同一個電子裝置,因此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會進入斷開等待狀態(Disconnect.Wait state),以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電力傳輸。因此,在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時,控制電路120可以即時地停止發生自連接的連接埠110_1的電力傳輸,以便降低無意義的電力消耗。上述斷開等待狀態非為現行USB-C標準所規範的操作狀態,將在以下進行相關說明。
依照設計需求,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的狀況時,控制電路120在所述斷開等待狀態中除了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電力傳輸外,控制電路120還可以停止連接埠110_1中的資料腳位(例如USB連接埠的D+腳位與D-腳位,TX+/-腳位,RX+/-腳位)的資料傳輸。
依照設計需求,在又一些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的狀況時,控制電路120在所述斷開等待狀態中除了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電力傳輸外,控制電路120還可以停止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資料傳輸。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發生自連接的狀況時,控制電路120在所述斷開等待狀態中除了停止連接埠110_1的電源腳位的電力傳輸外,控制電路120還可以停止連接埠110_1中資料腳位的資料傳輸外,以及停止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資料傳輸。
當電子裝置100在所述斷開等待狀態下,控制電路120可以持續監視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連接狀態,以獲知連接埠110_1有無斷開「外接裝置」。當控制電路120依照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判斷連接埠110_1與外接裝置500斷開時,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離開所述斷開等待狀態,並進入未裝等待狀態(Unattached.Wait state)。所述未裝等待狀態可以是USB標準所規範的操作狀態,故不再贅述。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了圖1所示電子裝置100的電路方塊示意圖。於圖3所示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以是USB集線器。圖3所示電子裝置100還包括連接埠110_3。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110_3可以是上行資料連接埠(Upstream-Facing Port, UFP),用以連接至主機(host,未繪示)。連接埠110_1與/或連接埠110_2可以是下行資料連接埠(Downstream-Facing Port, DFP)。
在上述諸實施例中,第一驗證碼IDC1可以被存放在任何類型的儲存電路/元件中。舉例來說,圖4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了圖1所示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於圖4所示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以是USB集線器。圖4所示電子裝置100還包括連接埠110_3與儲存電路130。儲存電路130可以儲存第一驗證碼IDC1。所述儲存電路130可以是任何型態的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熟知的資料儲存裝置。
圖4所示控制電路120包括擬隨機數產生器121。所述擬隨機數產生器121可以是習知的擬隨機數產生器或是其他擬隨機數產生電路/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被開機並進行初始化時,所述擬隨機數產生器121可以產生一個擬隨機數作為所述第一驗證碼IDC1。控制電路120可以提供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並且將第一驗證碼IDC1存入儲存電路130。當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110_1的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出連接埠110_1連接到外接裝置600時,控制電路120可以從儲存電路130讀取第一驗證碼IDC1,以及透過連接埠110_1接收來自於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因此,控制電路120可以將外接裝置600的第二驗證碼IDC2與電子裝置100本身的第一驗證碼IDC1進行比較。
綜上所述,當連接埠連接外接裝置時,本發明諸實施例所述電子裝置100可以藉由控制電路120提供電子裝置100的第一驗證碼IDC1,以及透過連接埠接收外接裝置的第二驗證碼。控制電路120可以比較第一驗證碼IDC1與第二驗證碼,藉此自動偵測是否發生自連接的狀況。當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判斷第一驗證碼IDC1與第二驗證碼相同時,電子裝置100的控制電路120會進入斷開等待狀態,藉以停止此連接埠的電源腳位的傳輸。因此,本發明諸實施例所述電子裝置100可以避免因自連接的迴路所造成的無意義電力損失,以及避免因為自連接所引發溫度提昇而衍生出的安全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應用情境中,控制電路120及/或擬隨機數產生器121的相關功能可以利用一般的編程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s,例如C或C++)、硬體描述語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s,例如Verilog HDL或VHDL)或其他合適的編程語言來實現為軟體、韌體或硬體。可執行所述相關功能的編程語言可以被佈置為任何已知的計算機可存取媒體(computer-accessible medias),例如磁帶(magnetic tapes)、半導體(semiconductors)記憶體、磁盤(magnetic disks)或光盤(compact disks,例如CD-ROM或DVD-ROM),或者可通過互聯網(Internet)、有線通信(wired communication)、無線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或其它通信介質傳送所述編程語言。所述編程語言可以被存放在計算機的可存取媒體中,以便於由計算機的處理器來存取/執行所述軟體(或韌體)的編程碼(programming codes)。對於硬體實現,在一或多個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及/或其他處理單元中的各種邏輯區塊、模組和電路可以被用於實現或執行本文實施例所述功能。另外,本發明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來實現。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USB-C纜線
100‧‧‧電子裝置
110_1、110_2、110_3‧‧‧連接埠
120‧‧‧控制電路
121‧‧‧擬隨機數產生器
130‧‧‧儲存電路
500、600‧‧‧外接裝置
IDC1、IDC2、IDC3‧‧‧驗證碼
S410~S440‧‧‧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一種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circuit block)示意圖。 圖2是說明圖1所示電子裝置發生自連接(self-connect)的情境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了圖1所示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了圖1所示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至少二連接埠,各具有一配置通道腳位以及一電源腳位;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至該些連接埠,用以檢測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對應的該連接埠有無連接一外接裝置,其中當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對應的該連接埠連接該外接裝置時,該控制電路提供該電子裝置的一第一驗證碼,該控制電路透過對應的該連接埠接收該外接裝置的一第二驗證碼,該控制電路比較該第一驗證碼與該第二驗證碼以決定是否停止該電源腳位的傳輸,其中當該控制電路判斷該第一驗證碼與該第二驗證碼相同時,該控制電路進入一斷開等待狀態以停止對應的該連接埠的該電源腳位的傳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儲存電路,用以儲存該第一驗證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包括一擬隨機數產生器,用以產生該第一驗證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對應的該連接埠連接該外接裝置時,該控制電路判斷該外接裝置的一供應商識別碼與該電子裝置的一供應商識別碼是否相同;以及當該外接裝置的該供應商識別碼相同於該電子裝置的該供應商識別碼時,該控制電路透過對應的該連接埠接收該外接裝置的該第二驗證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控制電路依照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判斷對應的該連接埠斷開該外接裝置時,該控制電路離開該斷開等待狀態並進入一未裝等待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對應的該連接埠還具有至少一資料腳位,當該控制電路進入該斷開等待狀態時,該控制電路還停止該資料腳位的傳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控制電路進入該斷開等待狀態時,該控制電路還停止該配置通道腳位的資料傳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些連接埠包括一通用串列匯流排連接埠。
  9. 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檢測各至少二連接埠的一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來判斷對應的該連接埠是否連接一外接裝置;提供該電子裝置的一第一驗證碼;當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對應的該連接埠連接到該外接裝置時,透過對應的該連接埠接收該外接裝置的一第二驗證碼;以及比較該第一驗證碼與該第二驗證碼以決定是否停止該連接埠的一電源腳位的傳輸,當該第一驗證碼與該第二驗證碼相同時,進入一斷開等待狀態以停止對應的該連接埠的該電源腳位的傳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提供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一驗證碼的步驟包括:由一擬隨機數產生器產生該第一驗證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接收該外接裝置的該第二驗證碼的步驟包括:透過對應的該連接埠接收該外接裝置的一供應商識別碼;判斷該外接裝置的該供應商識別碼與該電子裝置的一供應商識別碼是否相同;以及當該外接裝置的該供應商識別碼相同於該電子裝置的該供應商識別碼時,透過對應的該連接埠接收該外接裝置的該第二驗證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決定是否停止對應的該連接埠的該電源腳位的傳輸的步驟包括:當該配置通道腳位的狀態表示對應的該連接埠斷開該外接裝置時,離開該斷開等待狀態並進入一未裝等待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對應的該連接埠還具有至少一資料腳位,而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當進入該斷開等待狀態時,停止該資料腳位的傳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控制方法,還包括:當進入該斷開等待狀態時,停止該配置通道腳位的資料傳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些連接埠包括一通用串列匯流排連接埠。
TW106129461A 2017-08-30 2017-08-30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652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9461A TWI652579B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10951536.5A CN107704414B (zh) 2017-08-30 2017-10-13 可检测自连接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9461A TWI652579B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2579B true TWI652579B (zh) 2019-03-01
TW201913397A TW201913397A (zh) 2019-04-01

Family

ID=6118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461A TWI652579B (zh) 2017-08-30 2017-08-30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4414B (zh)
TW (1) TWI65257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0270C (zh) * 2004-07-02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用户的合法性验证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1605037A (zh) * 2009-07-09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单板外设电源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203232424U (zh) * 2013-03-13 2013-10-09 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usb外设
TWI557568B (zh) * 2015-04-20 2016-11-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適用於usb連接器之組合式晶片
CN106844259A (zh) * 2016-12-07 2017-06-13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USBType‑C接口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6778311A (zh) * 2016-12-29 2017-05-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移动终端中文件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和检验设备
CN107145456B (zh) * 2017-04-10 2021-05-04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识别设备自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4414B (zh) 2020-02-07
CN107704414A (zh) 2018-02-16
TW201913397A (zh) 201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3752B (zh) 用於旁波帶通訊之系統及方法、以及實體非暫時性計算機可讀媒體
US1156789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ontrol of clock signaling on a bus
TWI676895B (zh) 擴充座組配技術
TWI505095B (zh) 在兩種匯流排標準之間的帶內動態切換技術
TWI721027B (zh) 用以提供在閒置狀態中之電力的方法與設備
TWI421670B (zh) 介面單元、介面連接系統方法及電源管理控制器
US575817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ding back socket power status information
US10802560B2 (en) Multi-power input port power control
US11231937B2 (en) Autonomous host de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port management
US20150355696A1 (en) Computer port control
US10509454B2 (en) Power companion status
EP3367538A1 (en) Smart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for high standby power system
TW202117494A (zh) Usb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US20190324511A1 (en) Controll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US1123206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ower supply policy exchange on a bus
JP5349953B2 (ja) 低電圧送受信器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986026B2 (ja) ホスト装置、ホスト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TW201734787A (zh) 電子裝置及其檢測方法
TWI515551B (zh) 電腦棒擴充系統以及其電量管理方法
TWI652579B (zh) 可偵測自連接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050571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On A Multi-Drop Interconnect
TWI647468B (zh) 測試電源轉用系統、電源轉用電路及測試電源轉用方法
US10795421B2 (en) Power 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nd external device
JP6352674B2 (ja) 拡張機器、機器検出回路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794120B2 (en) Manag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s in a serve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