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0128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0128B
TWI640128B TW106100328A TW106100328A TWI640128B TW I640128 B TWI640128 B TW I640128B TW 106100328 A TW106100328 A TW 106100328A TW 106100328 A TW106100328 A TW 106100328A TW I640128 B TWI640128 B TW I6401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slot
sig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6616A (zh
Inventor
李光弼
鄭帷廷
林彥輝
林思作
Original Assignee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0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01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6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0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0128B/zh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開設有開槽及斷點,所述斷點與所述開槽貫通,並與所述開槽共同將所述殼體至少劃分為間隔設置之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用以作為所述電子裝置之天線結構,以接收與/或發射無線訊號,所述電子裝置還利用所述斷點執行一預設功能。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之進步,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等電子裝置不斷朝向功能多樣化、輕薄化、以及資料傳輸更快、更有效率等趨勢發展。然而其相對可容納天線之空間亦就越來越小,且隨著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術之不斷發展,天線之頻寬不斷增加。因此,如何於有限之空間內設計出具有較寬頻寬之天線,並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具有額外之功能,是天線設計面臨之一項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子裝置。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開設有開槽及斷點,所述斷點與所述開槽貫通,並與所述開槽共同將所述殼體至少劃分為間隔設置之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用以作為所述電子裝置之天線結構,以接收與/或發射無線訊號,所述電子裝置還利用所述斷點執行一預設功能。
上述電子裝置藉由設置所述殼體,且利用所述殼體上之開槽以及斷點將所述殼體劃分為相應之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共同作為所述電子裝置之天線結構,以使得所述電子裝置有效實現寬頻設計。另外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還藉由所述斷點實現間隔設置,進而作為等效電容之兩電極,以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可執行虛擬按鍵功能。
100‧‧‧電子裝置
101‧‧‧顯示單元
11‧‧‧殼體
111‧‧‧前框
112‧‧‧背板
113‧‧‧邊框
114‧‧‧容置空間
115‧‧‧末端部
116‧‧‧第一側部
117‧‧‧第二側部
118‧‧‧開槽
119‧‧‧第一縫隙
120‧‧‧第二縫隙
121‧‧‧斷點
A1‧‧‧第一部分
A2‧‧‧第二部分
E1‧‧‧第一輻射部
E2‧‧‧第二輻射部
12‧‧‧第一饋入源
13‧‧‧第二饋入源
14‧‧‧第一接地部
15‧‧‧第二接地部
16‧‧‧切換電路
161‧‧‧切換單元
163‧‧‧切換元件
17‧‧‧感應單元
18‧‧‧處理單元
19‧‧‧訊號隔離單元
191‧‧‧第一隔離模組
193‧‧‧第二隔離模組
20‧‧‧發光元件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電子裝置另一角度下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電子裝置中切換電路之電路圖。
圖4為圖1所示電子裝置中第一訊號之傳輸路徑圖。
圖5為圖1所示電子裝置中第二訊號之傳輸路徑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之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之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之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之實施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之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於本發明保護之範圍。
需要說明之是,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直接於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亦可存在居中之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是接觸連接,例如,可是導線連接之方式,亦可是非接觸式連接,例如,可是非接觸式耦合之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之所有之技術與科學術語與屬於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之含義相同。本文中於本發明之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僅是為描述具體之實施例之目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之所列項目的任意之與所有之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之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於不衝突之情況下,下述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之特徵可相互組合。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100, 其可為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等。該電子裝置100包括殼體11、第一饋入源12、第二饋入源13、第一接地部14以及第二接地部15。
所述殼體11可為所述電子裝置100之外殼。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1為金屬材料製成。所述殼體11包括前框111、背板112以及邊框113。所述前框111、背板112以及邊框113可是一體成型。所述前框111、背板112以及邊框113構成所述電子裝置100之外殼。所述前框111上設置有一開口(圖未標),用於容置所述電子裝置100之顯示單元101。可理解,所述顯示單元101具有一顯示平面,該顯示平面裸露於該開口,且該顯示平面與所述背板112大致平行設置。
所述背板112與所述前框111相對設置。所述邊框113夾設於所述前框111與所述背板112之間,且分別環繞所述前框111及所述背板112之周緣設置,以與所述顯示單元101、所述前框111以及背板112共同圍成一容置空間114。所述容置空間114用以容置所述電子裝置100之電路板、處理單元等電子元件或電路模組於其內。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邊框113至少包括末端部115、第一側部116以及第二側部117。所述末端部115可是所述電子裝置100之頂端或底端。所述末端部115連接所述前框111與所述背板112。所述第一側部116與所述第二側部117相對設置,兩者分別設置於所述末端部115之兩端,優選垂直設置。所述第一側部116與所述第二側部117亦連接所述前框111與所述背板112。
所述邊框113上還開設有開槽118。所述前框111上開設有第一縫隙119、第二縫隙120以及斷點121。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18佈設於所述末端部115上,且分別延伸至所述第一側部116及第二側部117。
所述第一縫隙119、第二縫隙120以及斷點121均與所述開槽118連通,並延伸至隔斷所述前框111。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縫隙119開設於所 述前框111上,且與所述開槽118佈設於所述第一側部116之末端連通。所述第二縫隙120開設於所述前框111上,且與所述開槽118佈設於所述第二側部117之末端連通。如此,所述開槽118、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共同將所述殼體11分隔成相互間隔設置之第一部分A1及第二部分A2。其中,所述殼體11中由所述開槽118、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共同圍成之部分構成所述第一部分A1,所述殼體11剩餘之部分則構成所述第二部分A2。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A1構成所述電子裝置100之天線結構,用以接收與/或發射無線電波以傳遞、交換無線訊號。所述第二部分A2接地。
可理解,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18開設於所述邊框113靠近所述背板111之一端,並延伸至所述前框111之邊緣,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A1完全由部分所述前框112構成。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18之開設位置亦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例如,所述開槽118開設於所述邊框113靠近所述背板112之一端,並朝所述前框111所在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A1由部分所述前框111及部分所述邊框113構成。
可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18亦可僅設置於所述末端部115,而未延伸至所述第一側部116及第二側部117中之任何一個,或者所述開槽118設置於所述末端部115,且僅沿延伸至所述第一側部116及第二側部117中之其中之一。如此,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之位置亦可根據所述開槽118之位置進行調整。例如,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可均開設於所述前框111對應所述末端部115之位置。例如,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中之一個可開設於所述前框111對應所述末端部115之位置,而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中之另一個可開設於所述前框111對應所述第一側部116或第二側部117之位置。顯然,所述開槽118之形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於所述邊框112上之位置均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僅需 保證所述開槽118、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可共同將所述殼體11劃分為間隔設置之第一部分A1及第二部分A2即可。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斷點121開設於所述第一部分A1上。所述斷點121開設於所述第一縫隙119及第二縫隙120之間。所述斷點121與所述開槽118連通,並延伸至隔斷所述第一部分A1。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斷點121鄰近所述第二側部117設置,如此所述斷點121將所述第一部分A1劃分出兩部分,即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其中,所述斷點121一側之前框111直至其延伸至所述前框111設置有第一縫隙119之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輻射部E1。所述斷點121另一側之前框111直至其延伸至所述前框111設置有第二縫隙120之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輻射部E2。
可理解,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斷點121開設之位置並非對應到所述第一部分A1之中間,因此所述第一輻射部E1之長度大於所述第二輻射部E2之長度。另外,所述開槽118、所述第一縫隙119、第二縫隙120以及斷點121內均填充有絕緣材料(例如塑膠、橡膠、玻璃、木材、陶瓷等,但不以此為限),進而區隔所述第一輻射部E1、第二輻射部E2與其餘之所述殼體11。
所述第一饋入源12與所述第一輻射部E1電連接,用以為所述第一輻射部E1饋入電流。所述第二饋入源13與所述第二輻射部E2電連接,用以為所述第二輻射部E2饋入電流。所述第一接地部14設置於所述第一輻射部E1靠近所述第一縫隙119之位置。所述第一接地部14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電子裝置100之接地系統,以為所述第一輻射部E1提供接地。所述第二接地部15設置於所述第二輻射部E2靠近所述第二縫隙120之位置。所述第二接地部15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電子裝置100之接地系統,以為所述第二輻射部E2提供接地。
當電流自所述第一饋入源12進入後,電流將流入所述第一輻射部 E1,並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部14接地,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E1激發一第一模態以產生第一頻段之輻射訊號。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態為一低中頻模態。另外,當電流自所述第二饋入源13進入後,電流將流入所述第二輻射部E2,並藉由所述第二接地部15接地,進而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E2激發一第二模態以產生第二頻段之輻射訊號。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模態為一高頻模態。所述第一頻段之頻率低於所述第二頻段之頻率。
可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為調節所述第一頻段之頻寬,即使得所述電子裝置100具有較佳之低中頻頻寬,所述電子裝置100還可包括切換電路16。所述切換電路16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接地。
請一併參閱圖3,所述切換電路16包括切換單元161及至少一切換元件163。所述切換單元161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所述切換元件163可為電感、電容、或者電感與電容之組合。所述切換元件163之間相互並聯,且其一端電連接至所述切換單元161,另一端接地。如此,藉由控制所述切換單元161之切換,可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E1切換至不同之切換元件163。由於每一個切換元件163具有不同之阻抗,因此藉由所述切換單元161之切換,可調整所述第一輻射部E1之第一模態所產生之第一頻段。
可理解,於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均由金屬材料製成,且兩者藉由所述斷點121而間隔設置。因此,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可等同於兩電極,並產生相應之電場,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之間形成相應之感應電容。而當物體,例如使用者手指遮蔽所述斷點121時,所述物體將遮斷該電場之電力線,進而改變該兩電極之間之感應電容。如此,藉由感應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之間之等效電容之變化,可使得所述斷點121作為虛擬按鍵,用以觸發相應之功能。
具體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感應單元17以及處理單元18。所述感應單元17與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電連接,用以感應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之間之等效電容之變化,並根據該等效電容之變化輸出相應之感應訊號。所述處理單元18與所述感應單元17電連接,用於接收所述感應單元17傳送過來之感應訊號,並根據該感應訊號執行相應之功能。
可理解,當所述第一部分A1中之第一輻射部E1與第二輻射部E2作為所述電子裝置100之天線結構時,其可用於接收與/或發射第一訊號。而當所述第一部分A1中之第一輻射部E1與第二輻射部E2作為等效電容之兩電極時,所述感應單元17可藉由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接收與/或發射第二訊號。所述第二訊號可使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產生所述電場與感應電容。可理解,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訊號為一射頻訊號,即所述第一頻段及第二頻段之訊號,所述第二訊號為低頻脈衝訊號。所述第二訊號之頻率小於所述第一訊號之頻率。所述電子裝置100還包括訊號隔離單元19(請參圖4及圖5),用於防止所述第一訊號及第二訊號相互干擾。
具體於本實施例中,所述訊號隔離單元19包括兩個第一隔離模組191及兩個第二隔離模組193。其中一個第一隔離模組191之一端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部14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感應單元17。另外一個第一隔離模組191之一端藉由所述第二接地部15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感應單元17。其中一個第二隔離模組193之一端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部14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電子裝置100之接地系統,即接地。另外一個第二隔離模組193之一端藉由所述第二接地部15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電子裝置100之接地系統,即接地。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離模組191可讓所述第二訊號藉由並阻斷所述第一訊號,而所述第二隔離模組193可讓所述第一訊號藉由並阻斷所述第二訊號。例如所述第一隔離模組191可是低通濾波器,所述第二隔離模組193可是高通濾波器。
請一併參閱圖4,當所述電子裝置100利用所述殼體11接收與/或發射第一訊號,即射頻訊號時,所述第一訊號中第一頻段之輻射訊號依次流經所述第一饋入源12、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所述第一接地部14。此時,所述第一隔離模組191相當於開路端,所述第一訊號中第一頻段之輻射訊號藉由所述第二隔離模組193接地,即阻斷第二訊號,並讓所述第一訊號中第一頻段之輻射訊號藉由,以形成第一路徑P1,並防止所述第二訊號對所述第一頻段之訊號進行干擾。同時,第一訊號中第二頻段之輻射訊號依次流經所述第二饋入源13、所述第二輻射部E2及所述第二接地部15。此時,所述第一隔離模組191相當於開路端,所述第一訊號中第二頻段之輻射訊號藉由所述第二隔離模組193接地,即阻斷第二訊號,並讓所述第一訊號中第二頻段之輻射訊號藉由,以形成第二路徑P2,並防止所述第二訊號對所述第二頻段之訊號進行干擾。
請一併參閱圖5,當所述電子裝置100利用所述殼體11接收與/或發射第二訊號,即低頻脈衝訊號時,所述感應單元17、第一隔離模組191、第一接地部14、第一輻射部E1、所述第二輻射部E2、第二接地部15以及另外一個第一隔離模組191共同形成第三路徑P3,以使得所述感應單元17藉由所述第三路徑P3接收與/或發射所述第二訊號。同時所述兩個第二隔離模組193形成開路,即防止所述第一訊號對所述第二訊號進行干擾。
可理解,所述電子裝置100藉由設置所述殼體11,且利用所述殼體11上之開槽118、第一縫隙119、第二縫隙120以及斷點121將所述殼體11劃分為相應之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 部E2共同作為所述電子裝置100之天線結構,以使得所述電子裝置100有效實現寬頻設計。另外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還藉由所述斷點121實現間隔設置,進而作為等效電容之兩電極,以使得所述電子裝置100可執行虛擬按鍵功能。
可理解,於其他實施例中,還可利用所述斷點121處之空間實現其他功能。具體地,所述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發光元件20,所述發光元件20設置於所述殼體11內,且對準所述斷點121,進而使得所述發光元件20發出之光線可藉由所述斷點121透出。當然,當所述斷點121內填充有絕緣材料時,為使所述發光元件20發出之光可從所述斷點121處透出,所述斷點121內填充之為透明之絕緣材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是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明精神內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本發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開設有開槽及斷點,所述斷點與所述開槽貫通,並與所述開槽共同將所述殼體至少劃分為間隔設置之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用以作為所述電子裝置之天線結構,以接收與/或發射無線訊號,所述電子裝置還利用所述斷點執行一預設功能,其中所述殼體上還開設有第一縫隙及第二縫隙,所述第一縫隙及第二縫隙均與所述開槽貫通,所述第一縫隙、所述第二縫隙以及所述開槽共同將所述殼體劃分為間隔設置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接地,所述斷點開設於所述第一部分,以將所述第一部分劃分為所述第一輻射部及所述第二輻射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開槽、第一縫隙、第二縫隙以及斷點內均填充有絕緣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前框、背板及邊框,所述邊框夾設於所述前框與所述背板之間,且分別環繞所述前框及所述背板之周緣設置,所述開槽開設於所述邊框,所述第一縫隙、第二縫隙及斷點均開設於所述前框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斷點一側之前框直至延伸至所述第一縫隙之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斷點另一側之前框直至延伸至所述第二縫隙之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第一饋入源、第二饋入源、第一接地部及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所述第二輻射部分別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部及所述第二接地部接地,所述第一饋入源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第二饋入源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當電流自所述第一饋入源進入後,將流經所述第一輻射部,並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部接地,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激發出第一模態以產生第一頻段之輻射訊號,當 電流自所述第二饋入源進入後,將流經所述第二輻射部,並藉由所述第二接地部接地,進而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激發出第二模態以產生第二頻段之輻射訊號,所述第一頻段之頻率低於所述第二頻段之頻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切換電路,所述切換電路包括切換單元及至少一切換元件,所述切換單元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至少一切換元件之間相互並聯,且所述至少一切換元件之一端均電連接至所述切換單元,所述至少一切換元件之另一端均接地,藉由控制所述切換單元之切換,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切換至不同之切換元件,進而調整所述第一頻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前框、背板以及所述邊框構成所述電子裝置之外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感應單元以及處理單元,所述感應單元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電連接,用以感應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之間之等效電容之變化,並根據該等效電容之變化輸出相應之感應訊號,所述處理單元與所述感應單元電連接,用於接收所述感應單元傳送過來之感應訊號,並根據該感應訊號執行所述預設之功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兩個第一隔離模組及兩個第二隔離模組,其中一個第一隔離模組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感應單元,另外一個第一隔離模組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感應單元,其中一個第二隔離模組之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另一端接地,另外一個第二隔離模組之一端藉由所述第二接地部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另一端接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所述電子裝置利 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接收與/或發射第一訊號時,所述兩個第一隔離模組阻斷所述第一訊號,而所述兩個第二隔離模組使得所述第一訊號藉由;當所述電子裝置利用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作為所述等效電容之兩電極,且所述感應單元收發第二訊號時,所述兩個第二隔離模組阻斷所述第二訊號,而所述兩個第一隔離模組使得所述第二訊號藉由,所述第二訊號使所述第一輻射部及第二輻射部產生電場與感應電容,所述第一訊號之頻率大於所述第二訊號之頻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設置於所述殼體內,且對應所述斷點,進而使得所述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藉由所述斷點透出。
TW106100328A 2017-01-05 2017-01-05 電子裝置 TWI640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328A TWI640128B (zh) 2017-01-05 2017-01-05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328A TWI640128B (zh) 2017-01-05 2017-01-05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616A TW201826616A (zh) 2018-07-16
TWI640128B true TWI640128B (zh) 2018-11-01

Family

ID=6364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328A TWI640128B (zh) 2017-01-05 2017-01-05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012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7857A (zh) * 2011-08-02 2013-02-16 Jieng Tai Internat Electric Corp 天線裝置與訊號處理裝置
US20140333494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Pegatron Corporation Antenna module with proximity sensing function
CN204289710U (zh) * 2014-11-17 2015-04-22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金属边框天线
US20150207210A1 (en) * 2014-01-22 2015-07-23 Matti Martiskainen Dual Branch Common Conductor Antenna
TW201628261A (zh) * 2015-01-29 2016-08-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US9509042B1 (en) * 2015-08-05 2016-11-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feed passive antenna for a metal back co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7857A (zh) * 2011-08-02 2013-02-16 Jieng Tai Internat Electric Corp 天線裝置與訊號處理裝置
US20140333494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Pegatron Corporation Antenna module with proximity sensing function
US20150207210A1 (en) * 2014-01-22 2015-07-23 Matti Martiskainen Dual Branch Common Conductor Antenna
CN204289710U (zh) * 2014-11-17 2015-04-22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金属边框天线
TW201628261A (zh) * 2015-01-29 2016-08-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US9509042B1 (en) * 2015-08-05 2016-11-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feed passive antenna for a metal back c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616A (zh) 201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1791B (zh) 电子装置
TWI64561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61606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JP6820021B2 (ja) ウェアラブル無線デバイスの結合された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TWI650900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91117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CN107645042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201801385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CN110828979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7645053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8258389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JP201718879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637557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201712945A (zh) 天線模組及應用該天線模組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08365866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TWI640128B (zh) 電子裝置
TWI668912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10459860B (zh) 后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689135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12886211B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8768433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TWI689133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78023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40130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544683B (zh) 通訊裝置及其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