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319B -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319B
TWI635319B TW106119980A TW106119980A TWI635319B TW I635319 B TWI635319 B TW I635319B TW 106119980 A TW106119980 A TW 106119980A TW 106119980 A TW106119980 A TW 106119980A TW I635319 B TWI635319 B TW I6353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scanning laser
processing module
light
reality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458A (zh
Inventor
蔡培倫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3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4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2Walk-in-place systems for allowing a user to walk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while constraining him to a given position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虛擬實境系統,包含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以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其中各掃描雷射發生器分別包含移動裝置,且掃描雷射發生器可分別發出掃描雷射光源以於空間中形成光室。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包含複數個光感測器以及處理模組,其中處理模組可根據各光感測器所接收到的掃描雷射光源來判斷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位置,並根據此位置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藉此,可確保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位於光室中,並使光感測器維持感測掃描雷射光源的精確度。

Description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虛擬實境系統,並且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令虛擬實境空間擴大並維持感測器精確度之虛擬實境系統及其方法。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簡稱虛擬技術,也稱虛擬環境,其係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感覺仿佛身歷其境,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使用者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複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影像傳回產生臨場感。此技術整合了電腦圖形、電腦仿真、人工智慧、感應、顯示及網路並列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電腦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目前已有數種不同的虛擬實境系統面世,這些虛擬實境系統通常都具有頭戴式的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運動控制器以及動作或位置偵測器。請參閱圖一,圖一係繪示先前技術之一種虛擬實境系統(HTC Vive)的示意圖,此系統可在電腦平台上運行,其虛擬實境空間係由至少兩個掃描雷射發生器10產生,而使用者可頭戴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12並且手持運動控制器14於虛擬實境空間中活動。詳言之,兩掃描雷射發生器10可相對設置,並且分別產生掃描雷射光源,而掃描雷射光源在空間中的重疊範圍 形成光室(lighthouse)。頭戴式的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12及運動控制器14上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多個光感測器,當處於光室中時,上述光感測器可用來偵測掃描雷射光源。根據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12及運動控制器14上各個光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掃描雷射光源的時間差,電腦上或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12上的計算或處理模組可計算出配戴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12及運動控制器14之使用者的位置以及動作、姿勢等,並能進一步根據使用者位置、動作、姿勢來產生對應的虛擬實境影像。
掃描雷射發生器10的掃描雷射光源通常具有一有效距離,光感測器於此有效距離中可收到良好的感測精確度。一般而言,兩個相對的掃描雷射發生器10之間可相隔5~10公尺,進而形成對角線距離5~10公尺的光室,對一般家庭空間而言乃是一個適合的大小。然而,當使用者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間時,此光室基於光感測器的感測精確度限制而無法向外延伸,令使用者僅能在有限的空間下體驗虛擬實境而無法獲得更完整的體驗。
因此,有必要研發一種能根據使用空間大小延伸虛擬實境空間的虛擬實境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虛擬實境系統。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虛擬實境系統包含至少兩個掃描雷射發生器以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掃描雷射發生器可分別包含移動裝置,並且可分別發出掃描雷射光源以於空間中形成光室。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光感測器以及連接光感測器的處理模組,其中光感測器可用來接收掃描雷射光源,處理模組可以根據各光感測器所接收到的掃描雷射光源判斷虛擬實 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第一位置,並根據此第一位置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藉此,即使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移動,仍可令其位置維持於光室中,以擴大虛擬實境影像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當上述處理模組判斷出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第一位置與光室的邊界間的距離小於一閾值時,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控制移動裝置,使其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第一位置與光室邊界間之距離大於該閾值。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控制移動裝置,使其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光室中之一預設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處理模組根據光感測器所接收到之掃描雷射光源以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第一位置,控制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產生虛擬實境影像,其中,處理模組可進一步包含校正程序,並可根據此校正程序以及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之距離校正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位於虛擬實境影像中之一第二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進一步包含頭戴式顯示器與控制器,而處理模組可控制頭戴式顯示器產生虛擬實境影像。控制器可與頭戴式顯示器連接,上述光感測器可以分別設置在頭戴式顯示器與控制器之上。
本發明之另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虛擬實境方法。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虛擬實境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驟:至少兩個掃描雷射發生 器可分別發出掃描雷射光源,以於空間中形成光室;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以其上之複數個光感測器接收掃描雷射;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處理模組根據光感測器光感測器所接收到的掃描雷射,控制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產生虛擬實境影像,並判斷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第一位置;處理模組根據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第一位置,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上的移動裝置,使其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藉此,即使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移動,仍可令其位置維持於光室中,以擴大虛擬實境影像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虛擬實境方法中處理模組根據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第一位置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之步驟進一步包含:處理模組判斷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第一位置與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是否小於一閾值;以及,若判斷小於閾值,處理模組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其第一位置與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大於閾值。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虛擬實境方法中處理模組根據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光室中之第一位置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之步驟進一步包含:處理模組判斷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第一位置是否位於光室中之一預設區域之外;以及,若判斷結果為是,處理模組控制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其第一位置位於預設區域之中。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上述虛擬實境方法進一步包含:處理模組根據移動裝置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的距離校正虛擬實境 影像產生器位於該虛擬實境影像中之第二位置。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以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10‧‧‧掃描雷射發生器
12‧‧‧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
14‧‧‧運動控制器
2‧‧‧虛擬實境系統
20‧‧‧掃描雷射發生器
22‧‧‧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
200‧‧‧移動裝置
220‧‧‧頭戴式顯示器
222‧‧‧控制器
2200‧‧‧處理模組
S‧‧‧掃描雷射光源
R‧‧‧光室
V‧‧‧閾值
P‧‧‧預設區域
S30~S38‧‧‧流程步驟
S360~S366‧‧‧流程步驟
圖一係繪示先前技術之一種虛擬實境系統(HTC Vive)的示意圖。
圖二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系統的示意圖。
圖三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系統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間的相對關係,並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之移動的示意圖。
圖四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系統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間的相對關係,並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之移動的示意圖。
圖五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六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七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請參閱圖二,圖二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 實境系統2的示意圖。如圖二所示,虛擬實境系統2包含至少兩個掃描雷射發生器20以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其中,掃描雷射發生器20可發出掃描雷射光源S,而至少兩個掃描雷射發生器20所發出的掃描雷射光源S於空間中可形成光室R。實務中,可利用兩個互相相對的掃描雷射發生器產生掃描雷射光源,掃描雷射光源互相交錯而形成光室,因此兩個掃描雷射發生器分別位於光室之一對角線的兩個頂點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可包含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前者可由使用者配戴於頭上以提供使用者虛擬實境影像,後者則可由使用者所握持。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的表面上可設置多個光感測器,當使用者配戴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且位於光室R之中時,光感測器可用來接收掃描雷射光源S。
頭戴式顯示器220中具有處理模組2200,用來連接頭戴式顯示器220上的各個光感測器以及控制器222,藉此得到頭戴式顯示器220之各光感測器所感測到之掃描雷射光源S的時間,並從控制器222處得到控制器222上之各光感測器所感測到之掃描雷射光源S的時間。依據各光感測器所感測到之掃描雷射光源S的時間,處理模組2200可以計算出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位於光室R中之第一位置,亦即,配戴了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之使用者位於光室R中之第一位置,同時處理模組2200也可以根據各光感測器所感測到之掃描雷射光源S的時間計算出使用者的姿勢。處理模組2200根據計算出的使用者的第一位置及姿勢,控制頭戴式顯示器220產生並提供虛擬實境影像給使用者。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處理模組2200位於頭戴式顯示器220中,並透過無線傳輸技術與控制器222溝通以從控制器222接收其光感測器之數據,然而,於實務中並不限定於上述的連接架構。舉例而 言,處理模組也可以設置在外部的電子處理裝置中,例如設置在電腦中,透過有線或無線傳輸技術方式從頭戴式顯示器及控制器處接收其光感測器之數據。
於本具體實施例中,各掃描雷射發生器20進一步包含了移動裝置200,例如以馬達驅動的輪胎或履帶組,而此移動裝置200也可透過無線傳輸技術與處理模組2200溝通,並受處理模組220之控制而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處理模組2200可控制各掃描雷射發生器20之移動裝置200沿同一方向同一速度前進,因此,光室R可維持原形狀而朝一方向移動。
當使用者穿戴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時並於光室R內進行各種動作時,處理模組2200可判斷使用者的姿勢及第一位置,藉以提供使用者虛擬實境影像,令使用者可在虛擬實境影像中互動,而使用者在虛擬實境影像中則位於一第二位置,一般而言,第二位置係與第一位置具有一對應關係。於實務中,光感測器與掃描雷射發生器間之相對位置較近則判斷姿勢與位置的精確度較高,因此虛擬實境影像的精確度也較高。在多個掃描雷射發生器形成光室之狀況下,光感測器於光室中之一特定區域,例如光室的中央,具有較高的精確度;相對地,當光感測器接近光室邊緣時其感測的精確度會降低,導致虛擬實境影像失真或者是無法配合使用者的姿勢或動作。
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處理模組2200可控制各移動裝置200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使得光感測器維持高精確度。具體而言,處理模組2200根據所計算出之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及使用者位於光室R中之第一位置,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相對關係,並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 射發生器20之移動。
請一併參閱圖二及圖三,圖三係繪示圖二之虛擬實境系統2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相對關係,並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之移動的示意圖。如圖三所示,光室R之邊界朝內可設定一距離的閾值V,此閾值V實務中可儲存於處理模組中。使用者可配戴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於光室R中移動,當其第一位置與光室R之邊界間的距離小於閾值V時,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給掃描雷射發生器20之移動裝置200,使移動裝置200可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進而令光室R相對地移動直到第一位置與光室R之邊界的距離大於閾值V。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與光室R之右邊邊界的距離小於閾值V,因此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使移動裝置200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向右移動至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與光室R之右邊邊界的距離大於閾值V。藉此,可使光室R配合使用者的移動,實質上增加了虛擬實境的範圍並維持光感測器的精準度。
此外,請一併參閱圖二及圖四,圖四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系統2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相對關係,並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之移動的示意圖。如圖四所示,本具體實施例與上一具體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本具體實施例係於光室R中設定一個預設區域P,此預設區域P實務中可儲存於處理模組中,並且可為光感測器精準度較高的區域。使用者可配戴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於光室R中移動,當其第一位置與光室R之邊界間的距離小於閾值V時,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給掃描雷射發生器20之移動裝置200,使移動裝置200可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進而令光室R相對地移動直到第一位置位於預設區域 P中。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上方超出了預設區域P,因此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使移動裝置200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向上移動至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重新位於預設區域P中。藉此,可使光室R配合使用者的移動,實質上增加了虛擬實境的範圍並維持光感測器的精準度。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處理模組亦可於判斷出第一位置不在預設區域P內時,即發出控制訊號令光室R相對地移動直到第一位置位於預設區域P中,以經常性地維持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位於光感測器準確率高的預設區域P中。
此外,處理模組中也可同時儲存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閾值V以及預設區域P,並同時以閾值V及預設區域P來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相對關係以根據此關係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之移動。根據另一具體實施例,處理模組也可以先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之邊界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閾值V,當其距離小於閾值V時,處理模組可發出控制訊號使移動裝置200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至預設區域P中。
如前所述,處理模組可根據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及使用者的第一位置產生虛擬實境影像,且使用者位於虛擬實境影像中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有對應的關係。然而,於上述具體實施例中,由於光室R也進行了移動,因此在光室R進行移動後所計算出的第一位置將會與使用者在真實空間中移動後的位置不同,進而造成使用者在虛擬實境影像中的第二位置產生飄移。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處理模組中可進一步包含校正程序對第一位置進行校正。詳言之,光室R的移動,亦即掃描雷射發生器20的移動,係相對於使用者以及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因此校正程序 中僅須將計算後的第一位置扣除掃描雷射發生器20的移動方向與距離即可得到實際的第一位置。
請一併參閱圖五及圖二,圖五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五之方法係用於一虛擬實境系統中,此系統的架構可參考圖二,故於此不再贅述。如圖五所示,本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於步驟S30,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20分別發出掃描雷射光源S,以於空間中形成光室R;於步驟S32,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以設置於其上的複數個光感測器接收掃描雷射光源S;於步驟S34,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的處理模組2200根據光感測器接收到的掃描雷射光源S判斷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位於光室R中的第一位置,且根據此第一位置產生虛擬實境影像,於虛擬實境影像中,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位於一個與第一位置對應的第二位置;於步驟S36,處理模組2200根據第一位置分別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的移動裝置200帶動其進行移動;以及,於步驟S38,處理模組2200根據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的距離校正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位於虛擬實境影像中的第二位置。
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34之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22可包含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供一使用者配戴或握持,而光感測器則散布於頭戴式顯示器220以及控制器222之表面。根據各個光感測器接收到掃描雷射光源S的時間,處理模組2200可判斷使用者在光室R中的第一位置以及使用者目前的姿勢,進而控制頭戴式顯示器220提供使用者虛擬實境影像並使其能與虛擬實境影像互動。
於步驟S36中,處理模組2200可根據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 相對關係來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然而,於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後,由於光室R位置改變使其第一位置與光室R移動前之第一位置產生差異,導致第二位置產生飄移,因此需再經校正使第二位置不至於偏移。步驟S38實務中可將計算後之第一位置扣除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之距離而得到實際的第一位置,根據此實際的第一位置所產生的虛擬實境影像中之第二位置即對應到使用者實際的移動距離而不會產生飄移。
上述的步驟S36,於實務中可根據第一位置與光室R間的相對關係來決定是否移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以及移動的方向和距離。請參閱圖六,圖六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六所示,本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於執行其步驟S34後,進一步包含:步驟S360,處理模組2200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的邊界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閾值V;以及,於步驟S362,當判斷出第一位置與光室R的邊界間的距離小於閾值V,處理模組2200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至第一位置與光室R之邊界間的距離大於閾值V。本具體實施例之方法的其他步驟與上一具體實施例相對應的步驟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閾值V於實務中可儲存於處理模組2200中,並且其數值大小可由使用者自行設定。處理模組2200實務中可令所有的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沿著同方向及同樣速度進行移動,使得光室R於移動中不至於變形,以避免進而影響到光室R中第一位置之計算與判斷。
除了上述的閾值V,實務中還可根據不同的條件來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之移動。請參閱圖七,圖七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圖七所示,本具體實施例之虛擬實境 方法於執行其步驟S34後,進一步包含:步驟S364,處理模組2200判斷第一位置是否位於光室R中之一預設區域外;以及,於步驟S366,當判斷出第一位置位於預設區域外時,處理模組2200控制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至第一位置位於預設區域內。本具體實施例之方法的其他步驟與上一具體實施例相對應的步驟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預設位置於實務中可儲存於處理模組2200中,並且其大小與位置可由使用者自行設定。若將預設位置設定在光感測器精準度較高的位置,本具體實施例之方法可持續地維持虛擬實境影像的精確度。
此外,根據另一具體實施例,於上述方法的步驟S34後也可先進行處理模組2200判斷第一位置與光室R的邊界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閾值V之步驟。當判斷出其距離小於閾值V時,則接著進行處理模組發出控制訊號使移動裝置200帶動掃描雷射發生器20移動至預設區域P中的步驟。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虛擬實境系統與虛擬實境方法在具有較大可利用空間時,能有效地延伸虛擬實境影像的最大空間,可令使用者不因光室的大小限制其移動。此外,透過校正程序也可讓使用者感覺不到虛擬實境影像有不連續的異動。藉此,使用者可獲得更完整的虛擬實境體驗。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Claims (10)

  1. 一種虛擬實境系統,包含: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掃描雷射發生器分別包含一移動裝置,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分別發出一掃描雷射光源以於一空間中形成一光室;以及一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包含複數個光感測器以及連接該等光感測器之一處理模組,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等光感測器接收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所發出之該掃描雷射光源來判斷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該光室中之一第一位置,並根據該第一位置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虛擬實境系統,其中當該處理模組判斷出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該第一位置與該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小於一閾值時,該處理模組發出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虛擬實境系統,其中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該第一位置與該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大於該閾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虛擬實境系統,其中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光室中之一預設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虛擬實境系統,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光感測器接收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所發出之該掃描雷射光源以及該第一位置,控制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產生一虛擬實境影像,並且該處理模組進一步包含一校正程序,該處理模組根據校正程序以及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之距離,校正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位於該虛擬實境影像中之一第二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虛擬實境系統,其中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進一步包含一頭戴式顯示器以及一控制器,該處理模組控制該頭戴式顯示器產生該虛擬實境影像,該控制器與該頭戴式顯示器連接,並且該等光感測器分別設置於該頭戴式顯示器與該控制器上。
  7. 一種虛擬實境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分別發出一掃描雷射光源以於一空間中形成一光室;一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以設置於其上之複數個光感測器接收該掃描雷射光源;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之一處理模組根據該等光感測器所接收之該掃描雷射光源判斷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於該光室中之一第一位置,並根據該第一位置控制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產生一虛擬實境影像;以及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位置控制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上之一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虛擬實境方法,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位置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之步驟,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處理模組判斷該第一位置與該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是否小於一閾值;以及若判斷出該第一位置與該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小於該閾值,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該第一位置與該光室之邊界間的距離大於該閾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虛擬實境方法,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位置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進行移動之步驟,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處理模組判斷該第一位置是否位於該光室中之一預設區域之外;以及若判斷出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光室中之該預設區域之外,該處理模組控制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光室中之該預設區域之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虛擬實境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等移動裝置帶動該至少二掃描雷射發生器移動之距離校正該虛擬實境影像產生器位於該虛擬實境影像中的一第二位置。
TW106119980A 2017-04-24 2017-06-15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TWI635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270346.7 2017-04-24
CN201710270346.7A CN106959762B (zh) 2017-04-24 2017-04-24 虚拟现实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5319B true TWI635319B (zh) 2018-09-11
TW201839458A TW201839458A (zh) 2018-11-01

Family

ID=5948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980A TWI635319B (zh) 2017-04-24 2017-06-15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9762B (zh)
TW (1) TWI635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4886B2 (en) * 2018-05-18 2020-02-04 Valve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for optical position tracking devices
CN109144349A (zh) * 2018-08-07 2019-01-04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一种虚拟、增强或混合现实头显运动方向识别方法及系统
US20200285056A1 (en) * 2019-03-05 2020-09-10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head-mounted displays
US11493764B2 (en) * 2020-06-04 2022-11-0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isplaying real-world scen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726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组件系统
TW201621556A (zh) * 2014-12-04 2016-06-16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虛擬實境系統以及虛擬實境系統之操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TW201633104A (zh) * 2015-03-06 2016-09-16 新力電腦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顯示器之追蹤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243B (zh) * 2010-11-05 2012-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互动系统及其位置偏移补偿方法
KR20150026336A (ko) * 2013-09-02 2015-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컨텐트 출력 방법
CN105807258B (zh) * 2016-05-25 2018-11-20 赵锦秋 三维定位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726A (zh) * 2014-04-10 2014-06-25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组件系统
TW201621556A (zh) * 2014-12-04 2016-06-16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虛擬實境系統以及虛擬實境系統之操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TW201633104A (zh) * 2015-03-06 2016-09-16 新力電腦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顯示器之追蹤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9762B (zh) 2019-12-31
TW201839458A (zh) 2018-11-01
CN106959762A (zh)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319B (zh) 虛擬實境系統及方法
US11215711B2 (en) Using photometric stereo for 3D environment modeling
CN106780601B (zh) 一种空间位置追踪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7004279B (zh) 自然用户界面相机校准
JP5049228B2 (ja) 対話画像システム、対話装置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US9704267B2 (en) Interactive conte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315287B2 (en) Generating pose information for a person in a physical environment
CN110362193B (zh) 用手或眼睛跟踪辅助的目标跟踪方法及系统
US10416769B2 (en) Physical haptic feedback system with spatial warping
EP2670496B1 (e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environment model in gameplay
CN107408314B (zh) 混合现实系统
US10235807B2 (en) Building holographic content using holographic tools
US20140168261A1 (en) Direct interaction system mixed reality environments
US1062896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tended reality device training data creation
TW201722657A (zh) 使用來自一機器人之攝影機的攝影機影像之經偵測邊緣以及從一環境的3d模型推得的經偵測邊緣來定位該環境中的機器人
CN104380347A (zh) 视频处理设备、视频处理方法和视频处理系统
CN111546338A (zh) 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以及存储介质
US11526172B2 (en) Mobile objec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bile object control method
CN113748576A (zh) 用于产生结构光图案的可寻址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阵列
KR20220031142A (ko) 적외선 이미징을 사용한 색상 식별
US10607368B1 (en) Coded tracking for head-mounted displays
KR102565444B1 (ko) 객체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20013728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infrared emitter brightness optimization based on image saturation
CN116848495A (zh) 用于选择虚拟对象以进行扩展现实交互的设备、方法、系统和介质
TWI463474B (zh) 影像調整系統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