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3354B -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3354B
TWI633354B TW106123852A TW106123852A TWI633354B TW I633354 B TWI633354 B TW I633354B TW 106123852 A TW106123852 A TW 106123852A TW 106123852 A TW106123852 A TW 106123852A TW I633354 B TWI633354 B TW I6333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light
transmitting portion
lens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3095A (zh
Inventor
張明順
蔡諄樺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3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33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3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3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354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雙色模造鏡筒及至少一透鏡。雙色模造鏡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且透光部的外緣面包含凹槽結構。光線吸收部與透光部連接,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鏡筒區。透鏡設置於鏡筒區之內。藉此,有助於維持成像鏡頭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及成像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鏡頭及成像鏡頭模組。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的電子產品的興起,光學系統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光學系統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光學系統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隨著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逐漸普遍的趨勢,其種類與用途也越加廣泛,特別是許多可攜式電子產品已配備有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除一般照相攝影的功能之外,更可應用於諸如內視鏡的醫療器材。因此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 規格越趨嚴格,以同時滿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質、防水及製造便利等要求。
然而,傳統的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難以同時滿足這些嚴格的要求,故當今市場上亟欲發展一種能同時滿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質、防水及製造便利的成像鏡頭模組。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含有透光部的雙色模造鏡筒,有助於維持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雙色模造鏡筒及至少一透鏡。雙色模造鏡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且透光部的外緣面包含凹槽結構。光線吸收部與透光部連接,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鏡筒區。透鏡設置於鏡筒區之內。藉此,有助於減少部件數量及提升成像品質。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鏡筒區的內緣面可與透鏡的外緣面連接。鏡筒區的內緣面可與透光部的外緣面連接。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2mm<CT<0.90mm。雙色模造鏡筒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雙色模造鏡筒可具有防水功 能。光線吸收部可供紅外光通過,波長8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的穿透率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T>75%。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為非球面。成像鏡頭可更包含遮光片,其連接鏡筒區。遮光片的開孔可為成像鏡頭的光圈。遮光片的開孔的直徑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2mm<d<0.15mm。遮光片可設置於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與透鏡之間。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遮光區,遮光區的開孔的直徑小於透光部的外緣面的直徑。遮光區的開孔可為成像鏡頭的光圈。透鏡的外緣面可包含凹槽結構。藉此,有助於修正光學像差,並維持模具的設計裕度與製造性。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光線吸收部之內。藉此,有助於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根據前段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可為內視鏡,以發揮其適用於醫療器材的優點。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雙色模造鏡筒及電子感光元件。雙色模造鏡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且透光部的外緣面包含凹槽結構。光線吸收部與透光部連接,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成像元件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元件區之內。藉此,有助於降低部件組裝累積的公差及提升成像品質。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遮光片,其連接光線吸收部,且遮光片的開孔為成像鏡頭模組的光圈。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鏡筒區,鏡筒區的內緣面與透光部的外緣面連接。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為非球面。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至少一透鏡,其設置於鏡筒區之內。透鏡的外緣面可包含凹槽結構。光線吸收部可更包含遮光區,遮光區的開孔的直徑小於透光部的外緣面的直徑。遮光區的開孔可為成像鏡頭模組的光圈。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雙色模造鏡筒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藉此,有助於修正光學像差,並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小型化與製造性。
依據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藉此,有助於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根據前段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可為內視鏡,以發揮其適用於醫療器材的優點。
60、70、80、90‧‧‧電子裝置
11、21、31、41、51、61、71、81、91‧‧‧成像鏡頭模組
12、22、32、42、52‧‧‧電子感光元件
13、23、33、43、53‧‧‧保護玻璃
14、24、34、44、54‧‧‧成像面
100、200、300、400‧‧‧成像鏡頭
101、201、301、401、501‧‧‧雙色模造鏡筒
110、210、310、410、510‧‧‧透光部
113、213、313、413、513‧‧‧外緣面
318、418、518‧‧‧凹槽結構
120、220、320、420、520‧‧‧光學有效區
121、221、321、421、5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光線吸收部
140、240、340、540‧‧‧遮光區
149、249、349、549‧‧‧開孔
150、250、350、450、550‧‧‧鏡筒區
154、254、354、454、554‧‧‧內緣面
160、260、360、460、560‧‧‧成像元件區
180、280、380、480‧‧‧透鏡
181、281、381、481‧‧‧物側表面
182、282、382、482‧‧‧像側表面
183、283、383、483‧‧‧外緣面
388、488‧‧‧凹槽結構
190、390、490、590‧‧‧遮光片
199、399、499、599‧‧‧開孔
CT‧‧‧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d‧‧‧遮光片的開孔的直徑
L‧‧‧雙色模造鏡筒平行光軸的長度
OT‧‧‧透光部的光學有效區於光軸上的厚度
T‧‧‧波長8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的穿透率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成像鏡頭的平面爆炸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爆炸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另一立體爆炸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成像鏡頭的平面爆炸圖;第4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中成像鏡頭的平面爆炸圖;第5C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爆炸圖;第5D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另一立體爆炸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7A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第7A圖中成像鏡頭的平面爆炸圖;第7C圖繪示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爆炸圖;第8圖繪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9A圖繪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第9A圖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平面爆炸圖;第10圖繪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11圖繪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繪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13圖繪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的示意圖。由第1A圖可知,成像鏡頭100包含雙色模造鏡筒101及至少一透鏡180。
雙色模造鏡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線吸收部130,即是經過兩次射出成型或兩次模造後而製成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線吸收部130的雙色模造鏡筒101。
透光部110包含光學有效區120,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120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其中,「光學有效區」一詞是指成像光線通過的區域,光學有效區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平面或是具有屈光度的表面,遮住此區域會影響成像。
光線吸收部130與透光部110連接,光線吸收部1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1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第一實施例中,透光部110連接光線吸收部130朝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一端,光線吸收部13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11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1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1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再者,光線吸收部130包含鏡筒區150。透鏡180設置於鏡筒區150的內部。藉此,有助於維持成像鏡頭100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
詳細來說,傳統因為部件分開製造時不可避免的個體公差,導致部件組裝後接合處出現縫隙,而雙色模造鏡筒101是二次射出成型製成,所以不容易讓使用環境的外 來流體物質滲入雙色模造鏡筒101,不易降低成像鏡頭100的品質可靠度,因此,雙色模造鏡筒101可具有防水功能。藉此,有助於成像鏡頭100應用於醫療器材,如內視鏡。
請參照第1B圖,其繪示第1A圖中成像鏡頭100的平面爆炸圖。由第1B圖可知,雙色模造鏡筒101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100的小型化與製造性。
透光部110及光線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成像鏡頭100的機構設計的複雜度,並降低生產成本。
透光部110的光學有效區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100的小型化與製造性。此外,透光部110的光學有效區120的物側表面12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122的近光軸處皆為平面,由此可定義出光學有效區120的範圍,且在成像鏡頭100縮小體積時可維持特定的光學規格,所述光學規格可以是視角,但並不以此為限。
光線吸收部130可供紅外光通過,波長8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130的穿透率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T>75%。藉此,有助於檢測光線吸收部130成型物料的均質性,以方便施作光線吸收部130的複屈折。
由第1A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30的鏡筒區150的內緣面154可與透鏡180的外緣面183連接,即是透鏡180設置於鏡筒區150之內。藉此,可簡化成像鏡頭100的組裝。 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鏡筒區之內可再組裝其他的透鏡,藉以發揮成像鏡頭作為前鏡頭的功能。
由第1B圖可知,透鏡18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2mm<CT<0.90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100的小型化與製造性。此外,透鏡180的物側表面18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182的近光軸處皆為凸面。
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30可更包含遮光區140,遮光區140的開孔1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110的外緣面113的直徑。藉此,可適當增加成像鏡頭100的體積,使量產的成像鏡頭100兼顧小型化及尺寸穩定性。
成像鏡頭100可更包含遮光片1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130的鏡筒區150。藉此,有效遮擋透鏡180中傳遞的雜散光。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90設置在鏡筒區150之內。
遮光片190可設置於透光部110的光學有效區120與透鏡180之間。藉此,可更加有效遮擋透鏡180中傳遞的雜散光。
請參照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的立體爆炸圖,及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的另一立體爆炸圖。由第1B圖、第1C圖及第1D圖可知,遮光片190的開孔199可為成像鏡頭100的光圈。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100的機構設計的複雜度,有利於達成小型化的需求。
由第1B圖可知,遮光片190的開孔199的直徑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2mm<d<0.15mm。藉此,可有效控制成像鏡頭100的進光量,維持其光學規格與影像品質之間的平衡。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B圖所繪示。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1的示意圖。由第2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11包含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100及電子感光元件12,其中電子感光元件12設置於成像鏡頭100的雙色模造鏡筒101的光線吸收部130之內。藉此,有助於維持成像鏡頭模組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
請一併參照第2圖及前述第一實施例,成像鏡頭模組11包含雙色模造鏡筒101及電子感光元件12。雙色模造鏡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線吸收部130。透光部110包含光學有效區120。光線吸收部130與透光部110連接,光線吸收部1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1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130包含成像元件區160。電子感光元件12設置於成像元件區160之內。藉此,有助於維持成像 鏡頭模組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第二實施例中,電子感光元件12包含保護玻璃13及成像面14,其中保護玻璃13較成像面14接近被攝物(圖未揭示)。
詳細來說,由第1B圖可知,雙色模造鏡筒101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11的小型化與製造性。
由第2圖可知,透光部110及光線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成像鏡頭模組11的機構設計的複雜度,並降低生產成本。
由第1B圖可知,透光部110的光學有效區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11的小型化與製造性。
由第1B圖及第2圖可知,光線吸收部130可更包含鏡筒區150,成像鏡頭模組11可更包含至少一透鏡180,其設置於鏡筒區150之內。
光線吸收部130可更包含遮光區140,遮光區140的開孔1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110的外緣面113的直徑。藉此,可適當增加成像鏡頭模組11的體積,使量產的成像鏡頭模組11具有尺寸穩定性。
成像鏡頭模組11可更包含遮光片1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130的鏡筒區150,且遮光片190的開孔199為成像鏡頭模組11的光圈。藉此,有效遮擋透鏡180中傳遞的雜散光。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1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B圖所繪示。
關於成像鏡頭1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2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成像鏡頭200包含雙色模造鏡筒201及至少一透鏡280。
雙色模造鏡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線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學有效區220,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220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230與透光部210連接,且透光部210連接光線吸收部230朝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一端。光線吸收部23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21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2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2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再者,光線吸收部230包含鏡筒區250。透鏡280設置於鏡筒區250的內部。
詳細來說,雙色模造鏡筒2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210及光線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請參照第3B圖,其繪示第3A圖中成像鏡頭200的平面爆炸圖。由第3B圖可知,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藉此,有助於修正成像鏡頭200的光學像差。第三實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側表面221的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222的近光軸處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為非球面。藉此,可提高成像鏡頭200的影像解析能力。第三實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
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光線吸收部230可供紅外光通過,波長8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230的穿透率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T>75%。光線吸收部230的鏡筒區250的內緣面254與透鏡280的外緣面283連接,即是透鏡280設置於鏡筒區250之內。此外,透鏡280的物側表面28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282的近光軸處皆為凸面。
光線吸收部230更包含遮光區240,遮光區240的開孔2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210的外緣面213的直徑。
遮光區240的開孔249為成像鏡頭200的光圈。藉此,有助於減少成像鏡頭200的零件數量,並簡化其生產流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200參數CT、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並如第3B圖所繪示。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21的示意圖。由第4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21包含前述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200及電子感光元件22,其中電子感光元件22設置於成像鏡頭200的雙色模造鏡筒201的光線吸收部230之內。
請一併參照第4圖及前述第三實施例,成像鏡頭模組21包含雙色模造鏡筒201及電子感光元件22。雙色模造鏡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線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學有效區220。光線吸收部230與透光部210連接,光線吸收部2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2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230包含成像元件區260。電子感光元件22設置於成像元件區260之內,且電子感光元件22包含保護玻璃23及成像面24,其中保護玻璃23較成像面24接近被攝物(圖未揭示)。
詳細來說,由第3B圖及第4圖可知,透光部210及光線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藉此,有助於修正成像鏡頭模組21的光學像差。第四實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側表面221的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222的近光軸處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學有效區220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為非球面。藉此,可提高成像鏡頭模組21的影像解析能力。第四實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
光線吸收部230更包含鏡筒區250,成像鏡頭模組21更包含至少一透鏡280,其設置於鏡筒區250之內。
光線吸收部230更包含遮光區240,遮光區240的開孔2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210的外緣面213的直徑。
遮光區240的開孔249為成像鏡頭模組21的光圈。藉此,有助於減少成像鏡頭模組21的零件數量,並簡化其生產流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21參數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並如第3B圖所繪示。
關於成像鏡頭2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三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5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300的示意圖。由第5A圖可知,成像鏡頭300包含雙色模造鏡筒301及至少一透鏡380。
雙色模造鏡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線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學有效區320,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320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330與透光部310連接。光線吸收部33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31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3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3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再者,光線吸收部330包含鏡筒區350。透鏡380設置於鏡筒區350的內部。
此外,光線吸收部330的鏡筒區350的內緣面354與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連接。藉此,可維持雙色模造鏡筒301成型後的結構強度。
詳細來說,雙色模造鏡筒3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310及光線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請參照第5B圖,其繪示第5A圖中成像鏡頭300的平面爆炸圖。由第5B圖可知,透光部310的光學有效區320的物側表面32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322的近光軸處皆為平面。
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包含凹槽結構318,其為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往光學有效區320內縮的結構。藉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機台的模具設計裕度,並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線吸收部330可供紅外光通過,波長8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330的穿透率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T>75%。光線吸收部330的鏡筒區350的內緣面354與透鏡380的外緣面383連接,即是透鏡380設置於鏡筒區350之內。此外,透鏡380的物側表面38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382的近光軸處皆為凸面。
透鏡380的外緣面383包含凹槽結構388,其為透鏡380的外緣面383往光軸內縮的結構。藉此,可維持透鏡380的成型機台的單一性,以減少生產成本。
光線吸收部330更包含遮光區340,遮光區340的開孔3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的直徑。
成像鏡頭300更包含遮光片3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330的鏡筒區350且設置在鏡筒區350之內。遮光片390設置於透光部310的光學有效區320與透鏡380之間。
請參照第5C圖及第5D圖,第5C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立體爆炸圖,及第5D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另一立體爆炸圖。由第5B圖、第5C圖及第5D圖可知,遮光片390的開孔399為成像鏡頭300的光圈。遮光片390的開孔399的直徑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d<0.15mm。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300參數CT、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並如第5B圖所繪示。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31的示意圖。由第6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31包含前述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300及電子感光元件32,其中電子感光元件32設置於成像鏡頭300的雙色模造鏡筒301的光線吸收部330之內。
請一併參照第6圖及前述第五實施例,成像鏡頭模組31包含雙色模造鏡筒301及電子感光元件32。雙色模造鏡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線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學有效區320。光線吸收部330與透光部310連接,光線吸收部3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3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330包含成像元件區360。電子感光元件32設置於成像元件區360之內,且電子感光元件32包含保護玻璃33及成像面34,其中保護玻璃33較成像面34接近被攝物(圖未揭示)。
詳細來說,由第5B圖及第6圖可知,透光部310及光線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包含凹槽結構318。藉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機台的模具設計裕度,並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線吸收部330更包含鏡筒區350,鏡筒區350的內緣面354與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連接。藉此,可維持雙色模造鏡筒301成型後的結構強度。
成像鏡頭模組31更包含至少一透鏡380,其設置於鏡筒區350之內。
透鏡380的外緣面383包含凹槽結構388。藉此,可維持透鏡380的成型機台的單一性,以減少生產成本。
光線吸收部330更包含遮光區340,遮光區340的開孔3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310的外緣面313的直徑。
成像鏡頭模組31更包含遮光片3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330的鏡筒區350,且遮光片390的開孔399為成像鏡頭模組31的光圈。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31參數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並如第5B圖所繪示。
關於成像鏡頭3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五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頭400的示意圖。由第7A圖可知,成像鏡頭400包含雙色模造鏡筒401及至少一透鏡480。
雙色模造鏡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線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學有效區420,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420並於成像面(圖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430與透光部410連接。光線吸收部43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41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4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4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再者,光線吸收部430包含鏡筒區450。透鏡480設置於鏡筒區450的內部。此外,光線吸收部430的鏡筒區450的內緣面454與透光部410的外緣面413連接。
詳細來說,雙色模造鏡筒4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410及光線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請參照第7B圖,其繪示第7A圖中成像鏡頭400的平面爆炸圖。由第7B圖可知,透光部410的光學有效區420的像側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側表面421的近光軸處為平面,像側表面422的近光軸處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側表面422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緣面413包含凹槽結構418。
由第7A圖及第7B圖可知,光線吸收部430可供紅外光通過,波長450nm的入射光在光線吸收部430的穿 透率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T>75%。光線吸收部430的鏡筒區450的內緣面454與透鏡480的外緣面483連接,即是透鏡480設置於鏡筒區450之內。此外,透鏡480的物側表面48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482的近光軸處皆為凸面。再者,透鏡480的外緣面483包含凹槽結構488。
成像鏡頭400更包含遮光片4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430的鏡筒區450且設置在鏡筒區450之內。遮光片490設置於透光部410的光學有效區420與透鏡480之間。
請參照第7C圖,其繪示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400的立體爆炸圖。由第7B圖及第7C圖可知,遮光片490的開孔499為成像鏡頭400的光圈。遮光片490的開孔499的直徑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d<0.15mm。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頭400參數CT、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並如第7B圖所繪示。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41的示意圖。由第8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41包含前述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頭400及電子感光元件42,其中電子感光元件42設置於成像鏡頭400的雙色模造鏡筒401的光線吸收部430之內。
請一併參照第8圖及前述第七實施例,成像鏡頭模組41包含雙色模造鏡筒401及電子感光元件42。雙色模造鏡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線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學有效區420。光線吸收部430與透光部410連接,光線吸收部4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4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430包含成像元件區460。電子感光元件42設置於成像元件區460之內,且電子感光元件42包含保護玻璃43及成像面44,其中保護玻璃43較成像面44接近被攝物(圖未揭示)。
詳細來說,由第7B圖及第8圖可知,透光部410及光線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透光部410的光學有效區420的像側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側表面421的近光軸處為平面,像側表面422的近光軸處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側表面422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緣面413包含凹槽結構418。
光線吸收部430更包含鏡筒區450,鏡筒區450的內緣面454與透光部410的外緣面413連接。
成像鏡頭模組41更包含至少一透鏡480,其設置於鏡筒區450之內。再者,透鏡480的外緣面483包含凹槽結構488。
成像鏡頭模組41更包含遮光片4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430的鏡筒區450,且遮光片490的開孔499為成像鏡頭模組41的光圈。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八,其表列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41參數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並如第7B圖所繪示。
關於成像鏡頭4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七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第9A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1的示意圖。由第9A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51包含雙色模造鏡筒501及電子感光元件52。
雙色模造鏡筒501包含透光部510及光線吸收部530。透光部510包含光學有效區520,光線通過光學有效區520並於成像面54形成影像。
光線吸收部530與透光部510連接,光線吸收部5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5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第九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530的塑膠材質具有吸收可見光線性質,其顏色為黑色,透光部510的塑膠材質具有可見光線穿透性質,其顏色為透明無色,故光線吸收部53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510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再者,光線吸收部530包含成像元件區560,電子感光元件52設置於成像元件區560之內。藉此,有助於維持成像鏡頭模組5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第九實施例中,電子感光 元件52包含保護玻璃53及成像面54,其中保護玻璃53較成像面54接近被攝物(圖未揭示)。
詳細來說,透光部510及光線吸收部5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製成。
請參照第9B圖,其繪示第9A圖中成像鏡頭模組51的平面爆炸圖。由第9A圖及第9B圖可知,透光部510的光學有效區520的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第九實施例中,透光部510的光學有效區520的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側表面521的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522的近光軸處皆為凸面。
再者,透光部510的光學有效區520的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為非球面。第九實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510的外緣面513可包含凹槽結構518。
光線吸收部530可更包含鏡筒區550,鏡筒區550的內緣面554與透光部510的外緣面513連接。
光線吸收部530可更包含遮光區540,遮光區540的開孔549的直徑小於透光部510的外緣面513的直徑。
成像鏡頭模組51可更包含遮光片590,其連接光線吸收部530的鏡筒區550,且遮光片590的開孔599為成像鏡頭模組51的光圈。第九實施例中,遮光片590設置於被攝物與光學有效區520的物側表面521之間。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九,其表列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1參數L及OT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並如第9B圖所繪示。
<第十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0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的示意圖。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係一內視鏡,電子裝置6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61。藉此,有助於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再者,以發揮其適用於醫療器材的優點。 此外,成像鏡頭模組61可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圖未揭示)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光線吸收部(圖未揭示)之內。較佳地,電子裝置6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十一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1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的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7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71。
<第十二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2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的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8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81。
<第十三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3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90的示意圖。第十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90係一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電子裝置9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91。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30)

  1.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雙色模造鏡筒,其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學有效區,且該透光部的一外緣面包含一凹槽結構;及一光線吸收部,其與該透光部連接,該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該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該光線吸收部包含一鏡筒區,該鏡筒區的一內緣面與該透光部的該外緣面連接;以及至少一透鏡,其設置於該鏡筒區之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鏡筒區的該內緣面與該透鏡的一外緣面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光部的該光學有效區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0.12mm<CT<0.90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鏡筒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鏡筒具有防水功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可供一紅外光通過,波長850nm的一入射光在該光線吸收部的穿透率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T>7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光部的該光學有效區的一物側表面及一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表面為非球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更包含:一遮光片,其連接該鏡筒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的一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的該開孔的直徑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d<0.15mm。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設置於該透光部的該光學有效區與該透鏡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的一開孔的直徑小於該透光部的該外緣面的直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區的該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透鏡的一外緣面包含一凹槽結構。
  17.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該光線吸收部之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為一內視鏡。
  19.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雙色模造鏡筒,其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學有效區,且該透光部的一外緣面包含一凹槽結構;及一光線吸收部,其與該透光部連接,該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該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該光線吸收部包含一成像元件區及一鏡筒區,該鏡筒區的一內緣面與該透光部的該外緣面連接;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元件區之內。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遮光片,其連接該光線吸收部,且該遮光片的一開孔為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光部的該光學有效區的一物側表面及一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表面為非球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至少一透鏡,其設置於該鏡筒區之內。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該透鏡的一外緣面包含一凹槽結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光線吸收部更包含: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的一開孔的直徑小於該透光部的該外緣面的直徑。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區的該開孔為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光部的該光學有效區於光軸上的厚度為OT,其滿足下列條件:0.10mm<OT<0.90mm。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雙色模造鏡筒平行光軸的長度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1.0mm<L<7.5mm。
  29.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為一內視鏡。
TW106123852A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3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852A TWI633354B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852A TWI633354B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3095A TW201743095A (zh) 2017-12-16
TWI633354B true TWI633354B (zh) 2018-08-21

Family

ID=6123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852A TWI633354B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33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9274A (zh) * 2019-11-26 2021-05-28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
US11365860B2 (en) * 2020-05-18 2022-06-21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09349U (zh) * 2010-01-26 2010-10-20 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超微型防水医疗内窥镜头机构
EP1986420B1 (en) * 2007-04-26 2012-05-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mage pickup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pickup unit
US20140098208A1 (en) * 2011-06-13 2014-04-10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932095A (zh) * 2015-06-15 2015-09-23 特殊光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用于内窥影像摄取的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6420B1 (en) * 2007-04-26 2012-05-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mage pickup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pickup unit
CN201609349U (zh) * 2010-01-26 2010-10-20 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超微型防水医疗内窥镜头机构
US20140098208A1 (en) * 2011-06-13 2014-04-10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932095A (zh) * 2015-06-15 2015-09-23 特殊光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用于内窥影像摄取的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3095A (zh) 2017-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6438B2 (en)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TWI52534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9463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4153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US9551857B2 (en) Wide angle lens assembly
TWI431312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2156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TWI421560B (zh) 光學透鏡組
TWI45473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68725B (zh) 結像鏡頭
TWI447470B (zh) 光學鏡頭
TWI51231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0772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US925036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TWI402555B (zh) 攝影用光學系統
TWI494635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KR101309423B1 (ko) 초광각 렌즈 모듈
TWI471593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2793B (zh)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US7639433B1 (en) Fixed-focus lens
TWI596396B (zh)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9458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633354B (zh)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KR102150717B1 (ko) 촬상 렌즈
TWI629526B (zh)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