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789B -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 Google Patents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789B
TWI630789B TW106105226A TW106105226A TWI630789B TW I630789 B TWI630789 B TW I630789B TW 106105226 A TW106105226 A TW 106105226A TW 106105226 A TW106105226 A TW 106105226A TW I630789 B TWI630789 B TW I6307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guide
sub
incident surface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2459A (zh
Inventor
韋安琪
施至柔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中央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中央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中央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05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078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7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2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4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其側聚光追日裝置包括 有:一頻譜分離元件;一集光元件;以及一分波導光板,或是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中頻譜分離元件將射入之電磁波分離成為頻率範圍相異的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後射出。分波導光板則是一種平板式透光板體,並將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分別導引至第一射出面及第二射出面射出。藉由本發明之實施,可將不同頻率範圍的電磁波訊號自分波導光板之不同側面輸出,有效分離連續頻譜之光源;對於傾斜入射的太陽光能夠主動調整回復其出光效率,不必增設追日設備並耗用大量的電能去進行追日;另一方面,元件平板化更可以使裝置厚度及體積縮小並減少整體太陽能裝置的設置成本。

Description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頻譜分離元件與分波導光板的側聚光追日裝置及一種分波導光板。
太陽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及清潔無汙染的環保優勢,無論在人類生活、工業生產、商業附加、或國防軍事上都具有相當廣大的應用範疇。在太陽能的集中或使用上,除了可以單純產生電能之外,對太陽光能的分光應用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例如分離出可見光可應用於發電或綠色能源之直接照明,分離出紅外光則可以進行加熱、儲熱或取暖之用。
由於太陽與地球恆久持續進行著相對的運動,因此有效的太陽能之擷取皆須進行追日,以期能隨時取得最大的日照,使太陽能的接收量可以達到最高。
然而習知的太陽能擷取之技術、裝置或系統之中所設置的追日裝置多為機械結構,藉由機構部件的旋轉或移動來達成追日與指向太陽。惟其皆難免體積龐大以致建置成本高,尚且又需使用龐大的電能來驅動而必然的導致實際太陽能擷取之效率降低的缺點;以太陽能發電的應用 來說,追日裝置的機械結構就需耗用一大部份轉換自太陽能的電能而使剩下可資使用的電能大幅減少。
有鑒於此,若能提出一種新穎與進步的側聚光追日裝置,不需額外加裝追日機構,僅使用光學元件的位移或轉動即能獲取最大的日照,不但可以大幅減小體積並節省成本;又因採用平板式架構,可使裝置厚度及體積縮小以減少設置成本並增加應用領域;再者,分波導光板又能使不同頻率範圍的電磁波束自不同側面輸出,提升分離連續頻譜之光源的效率,不僅可應用於太陽能開發,使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在促進開發綠色能源的同時,亦能善盡拯救人類賴以維生的地球之責任。
本發明為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側聚光追日裝置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一集光元件;以及一分波導光板,或是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分波導光板則是一種平板式透光板體,並將電磁波分離之頻率範圍相異的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分別導引至第一射出面及第二射出面射出。藉由本發明之實施,可將不同頻率範圍的電磁波訊號自分波導光板之不同側面輸出,有效分離連續頻譜之光源;對於傾斜入射的太陽光能夠主動調整回復其出光效率,不必增設追日設備並耗用大量的電能去進行追日;另一方面,元件平板化更可以使裝置厚度及體積縮小並減少整體太陽能裝置的設置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 件,面對頻譜分離元件設置,並分別反射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頻譜分離元件及集光元件間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分波導光板與集光元件並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件,面對頻譜分離元件設置,並分別反射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頻譜分離元件及集光元件間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分波導光板與集光元件並旋轉一角度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件,與頻譜分離元件相鄰設置,使頻譜分離元件位於集光元件之一側,並將穿透集光元件之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分別聚焦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集光元件之另一側的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分波導光板與集光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又再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入光曲面,入光曲面將射入之一電磁波反射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分波導光板與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復又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入光曲面,入光曲面將射入之一電磁波反射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分波導光板與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旋轉一角度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又再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曲面入射面及與曲面入射面相對之一出光面,該頻譜分離元件並將射入曲面入射面之一電磁波分離成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後自出光面射出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與出光面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分波導光板與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 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又再提供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曲面入射面及與曲面入射面相對之一出光面,頻譜分離元件並將射入曲面入射面之電磁波分離成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後自出光面射出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與出光面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分波導光板與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旋轉一角度使第一聚焦區域及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及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本發明又再提供一種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與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以及與入光面相鄰之複數側面,其中微小結構係將入射自入光面之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分別導引至相異之二側面並射出。
藉由本發明之實施,至少可以達到下列進步功效:
一、對於傾斜入射的太陽光能夠主動調整回復其出光效率,不必增設追日設備並耗用大量的電能去進行追日。
二、可避免因為入射光波與出射光波共光軸所導致的效率降低。
三、平板式架構,使裝置厚度及體積縮小,減少設置成本並便於與其他產品結合擴充應用範圍。
四、不同頻率範圍的電磁波訊號自分波導光板之不同側面輸出,可提升分離連續頻譜之光源的效率。
五、複數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可以相互聯接,形成陣列式側 聚光追日裝置,以擴大收光面積,並提升收光效率。
為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因此將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
100‧‧‧側聚光追日裝置
200‧‧‧側聚光追日裝置
300‧‧‧側聚光追日裝置
400‧‧‧側聚光追日裝置
500‧‧‧側聚光追日裝置
600‧‧‧側聚光追日裝置
700‧‧‧側聚光追日裝置
800‧‧‧電磁波
810‧‧‧第一波束
820‧‧‧第二波束
900‧‧‧分波導光板
10‧‧‧頻譜分離元件
10’‧‧‧頻譜分離元件
10”‧‧‧頻譜分離元件
11‧‧‧曲面入射面
12‧‧‧出光面
13‧‧‧光相位變化結構
15‧‧‧入光曲面
20‧‧‧集光元件
20’‧‧‧集光元件
30‧‧‧分波導光板
31‧‧‧第一射出面
32‧‧‧第二射出面
40‧‧‧第一聚焦區域
50‧‧‧第二聚焦區域
60‧‧‧微小結構
A‧‧‧側面
B‧‧‧入光面
D‧‧‧位移量
Θ‧‧‧角度
Φ‧‧‧夾角
[第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分波導光板之剖視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再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再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復又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之剖視示意圖。
[第9A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自入射面上視的分波導光板之示意圖。
[第9B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自入射面上視的分波導光板之示意圖。
[第9C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一種自入射面上視的分波導光板之示意圖。
[第9D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再一種自入射面上視的分波導光板之示意圖。
[第9E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再一種自入射面上視的分波導光板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2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3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再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4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再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5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復又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6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又另一種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組合為頻譜分離模組之示意圖。
[第17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分波導光板之立體示意圖。
請參考如第1圖所示,為實施例之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100,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10;一集光元件20;以及一分波導光板30。
如第1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100之頻譜分離元件10係將通過之電磁波800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810及一第二波束820,也就是將射入之電磁波800分離成為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後射出。
同樣如第1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100之集光元件20,係面對頻譜分離元件10設置,集光元件20並分別反射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一第一聚焦區域40及一第二聚焦區域50。
所述之集光元件20則係可以為一曲面反射鏡。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100之分波導光板30,則係為設置於頻譜分離元件10及集光元件20間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分波導光板30並具有一入光面B及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60。
實施例中,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則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D,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該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射出。
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之相對移動一位移量D,通常在與側聚光追日裝置100連結的太陽能裝置或系統(圖未示)偵測到接收的太 陽能減少時,控制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進行相對移動,使接收的太陽能增強。
而位移量D之大小可以選擇為介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入光面B的長度之0-0.5倍之間。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就分波導光板30而言,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係分別為與入射面B相鄰之不同側面。另外,微小結構60係可以設置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內,介於入射面B及其相對的表面之間,或是設置於與入射面B相對的表面上。
接著,請參考如第2圖所示,亦為實施例之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200,其同樣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10;一集光元件20;以及一分波導光板30。
側聚光追日裝置200之頻譜分離元件10、集光元件20、及分波導光板30之技術特徵與側聚光追日裝置100之頻譜分離元件10、集光元件20、及分波導光板30相同。其差異在於側聚光追日裝置200之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係相對旋轉一角度Θ,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一第一射出面31及一第二射出面32射出,並使與側聚光追日裝置200連結的太陽能裝置或系統(圖未示)接收的太陽能增強。
而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相對旋轉的角度Θ之大小,則可以選擇為0-60度之間。
接下來,請參考如第4圖所示,為實施例之另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300,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10;一集光元件20’;以及一分波導光板30。
如第4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200之集光元件20’,則係與頻譜分離元件10相鄰設置使頻譜分離元件10位於集光元件20’之一側,集光元件20’並將穿透集光元件20’之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分別聚焦至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
所述之集光元件20’係可以為一雙凸透鏡、一平凸透鏡、一凹凸透鏡、或複數透鏡組成之組合式聚焦元件。
如第4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300之分波導光板30,則係為設置於集光元件20’之另一側的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B及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微小結構60。
側聚光追日裝置300之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D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射出。位移量D之大小,則可以選擇為介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入光面B的長度之0-0.5倍之間。
同樣的,如第4圖所示,就分波導光板30而言,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係分別為與入射面B相鄰之不同側面。
另外,微小結構60亦係可以設置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內,介於入射面B及其相對的表面之間,或是設置於與入射面B相對的表面上。
接下來,請參考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為實施例之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及側聚光追日裝置500,皆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10’;以及一分波導光板30。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及側聚光追日裝置500之頻譜分離元件10’,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13之入光曲 面15,入光曲面15將入射之電磁波800分離成為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並反射至一第一聚焦區域40及一第二聚焦區域50。
其中,光相位變化結構13可以為週期性微小刻痕結構、非週期性微小刻痕結構、週期性折射率變化結構或非週期性折射率變化結構,例如菲涅爾透鏡、光折變材料形成之折射率變化結構、全像片等。又,光相位變化結構13可與頻譜分離元件10’一體成型,或是以膜層的型式附著於頻譜分離元件10’的入光曲面15。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及側聚光追日裝置500之分波導光板30,則亦是設置於包括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的位置之平板式導波體,並具有一入光面B及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微小結構60。
如第5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400中分波導光板30與頻譜分離元件10’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D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一第二射出面32射出。
而如第6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500中,分波導光板30與頻譜分離元件10’則係相對旋轉一角度Θ,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一第二射出面32射出。
同樣的,此述位移量D之大小,可以為介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入光面B的長度之0-0.5倍之間;而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相對旋轉的角度Θ之大小,則可以為0-60度之間。
接著請參考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為實施例之側聚光追日裝置600及側聚光追日裝置700,皆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10”;以及一分波導光板30。
頻譜分離元件10”之曲面入射面11的基面401與出光面12係相傾斜一夾角Φ,而其中夾角Φ係可以選擇介於0度至90度之間。所述之基面401則為曲面入射面11之中心點上與曲面入射面11相切之平面。
如第7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600之分波導光板30,係為與頻譜分離元件10”之出光面12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其具有一入光面B及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微小結構60,其中分波導光板30與頻譜分離元件10”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D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射出。
而如第8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700之分波導光板30,係為與頻譜分離元件10”之出光面12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並具有一入光面B及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微小結構60,分波導光板30與頻譜分離元件10”並係相對旋轉一角度Θ,使第一聚焦區域40及第二聚焦區域50分別位於微小結構60上之相異位置,微小結構60並分別導引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至分波導光板30之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射出。
同樣的,位移量D之大小,可以為介於分波導光板30之入光面B的長度之0-0.5倍之間;而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相對旋轉的角度Θ之大小,則可以為0-60度之間。
進一步如第9A圖至第9E圖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100、側聚光追日裝置200、側聚光追日裝置300、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側聚光追日裝置500、側聚光追日裝置600、或側聚光追日裝置700之分波導光板30,係可以具有分別與分波導光板30的入射面B相鄰之至少三個側面A,且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分別為該些側面A之一。
如第9A圖至第9E圖所示,分別為各種形狀之平板式導波體的分波導光板30之實施例自入射面B之上視圖。形成分波導光板30的平板式導波體,可以為三角形、四邊形、梯形、多邊形、幾何圖形,或甚至是不規則之形狀。
再者,於側聚光追日裝置100、側聚光追日裝置200、側聚光追日裝置300、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側聚光追日裝置500、側聚光追日裝置600、或側聚光追日裝置700之實施例中,分離自入射電磁波800之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之關係,皆可以為第一波束810之頻率大於一截止頻率、第二波束820之頻率小於同一截止頻率,而對應於此截止頻率之波長則可以介於700~900奈米之間。
而在實際應用時,亦可以選擇截止頻率,使諸如太陽光之電磁波800分離出的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分別為可見光波長範圍之波束與紅外線波長範圍之波束。
接下來,請參考如第17圖所示,為實施例之一種分波導光板900,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並具有一入光面B、與入光面B相對設置之微小結構60、以及與入光面B相鄰之複數側面A,其中微小結構60係將入射自入光面B之一第一波束810及一第二波束820分別導引至相異之二側面A並 射出,也就是如前述的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分別自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的側面A射出。
於實施例中,分波導光板900之微結構60可為中空的結構、塗佈薄膜材料之結構、或是填充有光學材料之結構,而所填充之光學材料係與分波導光板之材質相異且可以控制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的穿透光量。
總而言之,如各實施例所示,側聚光追日裝置100、側聚光追日裝置200、側聚光追日裝置300、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側聚光追日裝置500、側聚光追日裝置600、或側聚光追日裝置700都具有平板式導波體的分波導光板30,不但可以將射入的第一波束810及第二波束820分別自第一射出面31及第二射出面32的側面A射出,且因採用平板式架構,可使裝置厚度及體積縮小並且減少設置成本。
此外,使不同頻率範圍的電磁波訊號自分波導光板之不同側面輸出,可提升分離連續頻譜之光源的效率,並且避免因為入射光波與出射光波共光軸所導致的效率降低問題。
藉由分波導光板30與集光元件20、集光元件20’、頻譜分離元件10’、或頻譜分離元件10”之間的相對旋轉一角度Θ或移動一位移量D,更能對於傾斜入射的太陽光能夠主動調整回復其出光效率,不必增設追日設備並耗用大量的追日用電能,即能進行精準的追日,使太陽光的運用達到更高的效率。
更有甚者,如第10圖至第16圖所示,可以組合複數個側聚光追日裝置100、側聚光追日裝置200、側聚光追日裝置300、側聚光追日裝置400、側聚光追日裝置500、側聚光追日裝置600、或側聚光追日裝置 700成陣列狀排列,成為一種頻譜分離模組,於應用時更可以大幅增加整體之收光面積與側面之出光量。
惟上述各實施例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而完成之等效修飾或修改,仍應包含在以下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Claims (16)

  1.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件,面對該頻譜分離元件設置,並分別反射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該頻譜分離元件及該集光元件間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集光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2.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件,面對該頻譜分離元件設置,並分別反射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該頻譜分離元件及該集光元件間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集光元件係相對旋轉一角度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 中該集光元件係為一曲面反射鏡。
  4. 一種頻譜分離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係將通過之一電磁波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一集光元件,與該頻譜分離元件相鄰設置,使該頻譜分離元件位於該集光元件之一側,並將穿透該集光元件之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分別聚焦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設置於該集光元件之另一側的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集光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頻譜分離裝置,其中該集光元件係為一雙凸透鏡、一平凸透鏡、一凹凸透鏡、或是由複數透鏡組成之一組合式聚焦元件。
  6.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入光曲面,該入光曲面將射入之一電磁波反射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7.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入光曲面,該入光曲面將射入之一電磁波反射分離成為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旋轉一角度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8.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曲面入射面及與該曲面入射面相對之一出光面,該頻譜分離元件並將射入該曲面入射面之一電磁波分離成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後自該出光面射出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與該出光面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移動一位移量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9. 一種側聚光追日裝置,其包括有:一頻譜分離元件,其包括具有複數光相位變化結構之一曲面入射面及與該曲面入射面相對之一出光面,該頻譜分離元件並將射入該曲面入射面之一電磁波分離成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後自該出光面射出至一第一聚焦區域及一第二聚焦區域;以及 一分波導光板,其為與該出光面對應設置之平板式透光板體,並具有一入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其中該分波導光板與該頻譜分離元件係相對旋轉一角度,使該第一聚焦區域及該第二聚焦區域分別位於該微小結構上之相異位置,該微小結構並分別導引該第一波束及該第二波束至一第一射出面及一第二射出面射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或第6項或第8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中該位移量之大小係為該入光面長度之0-0.5倍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7項或第9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中該角度之大小係為0-60度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第4項或第6項或第7項或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中該分波導光板係具有分別與該入光面相鄰之至少三個側面,且該第一射出面及該第二射出面分別為一該側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第4項或第6項或第7項或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中該第一波束之頻率係大於一截止頻率且該第二波束之頻率係小於該截止頻率,又對應該截止頻率之波長係介於700~900奈米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第4項或第6項或第7項或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側聚光追日裝置,其中複數個該側聚光追日裝置排列組合為一頻譜分離模組。
  15. 一種分波導光板,其為平板式透光板體,具有一入光面、與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之一微小結構、以及與該入光面相鄰之複數側面,其中該微小結構係將入射自該入光面之一第一波束及一第二波束分別導引至相異之二該側面並射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分波導光板,其中該微小結構係為一塗佈薄膜材料之結構、一中空結構或是一填充與該分波導光板之材質相異的材料之結構。
TW106105226A 2017-02-17 2017-02-17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TWI630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5226A TWI630789B (zh) 2017-02-17 2017-02-17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5226A TWI630789B (zh) 2017-02-17 2017-02-17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0789B true TWI630789B (zh) 2018-07-21
TW201832459A TW201832459A (zh) 2018-09-01

Family

ID=6364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5226A TWI630789B (zh) 2017-02-17 2017-02-17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078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5506A (en) * 2010-04-16 2010-10-01 Fung Gin Da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un-tracking and light-concentrating heat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US20130001395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Google Inc. Ground Attachment System for Solar Tracking Device
TW201506335A (zh) * 2013-08-05 2015-02-16 Univ Nat Central 側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系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5506A (en) * 2010-04-16 2010-10-01 Fung Gin Da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un-tracking and light-concentrating heat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US20130001395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Google Inc. Ground Attachment System for Solar Tracking Device
TW201506335A (zh) * 2013-08-05 2015-02-16 Univ Nat Central 側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459A (zh) 201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27675A1 (en) Thin and flexible edge-lit waveguide illumination systems with complex surface topologies and light converting properties
US20110297229A1 (en) Integrated concentrating photovoltaics
JP2013502692A5 (zh)
JP5825582B2 (ja) 発光型太陽集光システム
US9602047B2 (en) Self-tracking solar concentrator device
US20150285959A1 (en) Solar radiation concentrators, methods of concentrating solar radi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concentrating prism lenses
CN110111683B (zh) 一种超薄单向透光屏幕及其设计方法
JP2019518236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収集素子に対して一様でない入射方向を有する入射光を捕捉及び伝送するための光学機械システム並びに対応する方法
CN105676340B (zh) 一种复合抛物反射微准直透镜的偏振复用导光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TWI630789B (zh) 側聚光追日裝置及分波導光板
TWI537533B (zh) 側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系統
WO2015098209A1 (ja) 集光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集光装置
TWI583123B (zh) 頻譜分離裝置
CN220792907U (zh) 吊顶电器
CN202583587U (zh) 集光装置
US20210336581A1 (en) Fresnel light-concentrating apparatus and light-concentrating solar system
US11496090B2 (en) Light-modulating device
KR20090030443A (ko) 집광렌즈
US10199527B2 (en) Solar concentrator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5141802A (zh) 紫外光透射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WO2014116498A1 (en) Solar waveguide concentrator
JP2010014826A (ja) 太陽レンズ
JP2009188139A (ja) 太陽レンズ
JP2013088690A (ja) 集光装置及び該集光装置を用いた光発電装置
Zhu et al. Optical design of a micro DLP projection system based on LEDs and an innovative light p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