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4770B - 互動式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互動式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4770B
TWI624770B TW105131278A TW105131278A TWI624770B TW I624770 B TWI624770 B TW I624770B TW 105131278 A TW105131278 A TW 105131278A TW 105131278 A TW105131278 A TW 105131278A TW I624770 B TWI624770 B TW I6247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image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1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1369A (zh
Inventor
喬舒華 海爾皮恩
穆瑞羅 喬辰
Original Assignee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filed Critical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Publication of TW201721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7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image, e.g. averaging, sub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50Depth or shape recovery
    • G06T7/55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 G06T7/586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from multiple light sources, e.g. photometric stere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80Analysis of captured images to determine intrinsic or extrinsic camera parameters, i.e. camera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48Infrared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互動式顯示器之一成像裝置包括至少一影像投射器來將一影像投射至一顯示區域上。該成像裝置更包括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來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影像、以及若干感測器來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

Description

互動式顯示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互動式顯示器。
發明背景 一白板或乾抹除板為用來建立非永久、可抹除之任何光滑表面。某些白板包括對照從,例如,乾抹除麥克筆產生之有色標示的一白色光滑表面。白板允許其表面上快速標示與標示之抹除。白板數量於1990中期快速增加、並已變為許多辦公室、會議室、學校教室、以及其他工作環境中的配備。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互動式顯示系統,包含有:相鄰至少一個顯示區域安裝之至少一個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包含: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至少一個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的多個紅外線感測器。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白板可用來作為辦公室、會議室、學校教室、與其他工作環境中刺激合作與構想產生的工具。該等白板類型可參照為可定義為一使用者可以一寫入裝置來標示之任何表面的“沉默”或“被動式”白板,但該白板不包括電子裝置。該等裝置與下文所述之數位白板不同。
白板有包括無法數位擷取合作會議期間呈現在該白板上的內容之重大缺點。能夠在整個合作會議中數位擷取呈現在一白板上的資訊可允許一使用者在該合作會議後適當往回參考該資訊、並允許未出席該合作會議之個人來受告知有關其討論之內容。
此外,白板本身為不可運送。因此,其寫入之資訊即使保留時,仍無法與不位於該相同設施之其他個人共享。另外,合作期間該白板上討論與寫入之構想的演變也會遺失,使得僅具有最後狀態的團隊成員使用,例如,相機或其他影像擷取裝置來記錄。此方法中,白板可適當運作來作為程序工具,但為不佳的存檔或恢復工具。甚至此外,使用者從一白板抹除資訊來挪出更多空間時,該抹除資訊僅遺失而已。
數位白板為其功能性由一連接的計算裝置來提高之白板。於一範例中,一投射器將一計算裝置的桌面投射至使用者使用一支筆、手指、光筆、或其他裝置來控制該計算裝置之該白板表面上。數位白板可數位擷取所有內容。使用具有包含偵測與追蹤使用者動作之數百個感測器與特別標示器的數位標示器或特別白板之超大型顯示器已提供該等數位白板數位擷取資訊的方法。某些範例中,該使用者移動該專門白板之表面的專門標示器時,數位白板可使用具有包含追蹤該等專門數位標示器之移動的數百個感測器與專門標示器之專門數位標示器、或專門白板的超大型電子顯示器。數位白板之其他範例中,透明片可用於一白板之頂部上。該等透明片可滾過該白板表面使得人們寫字、該透明片移動時,使用一光學掃描器來保持舊內容存檔,例如,以便其於該等滾筒上方移動時讀取內容。
然而,該等專門標示器由於包含其中之電子元件、墨水耗盡故相當昂貴,且相當不方便或不易拿起與使用。此外,該等數位白板技術的類型非常昂貴、難處理,且其加值對使用者而言很難實現。此僅允許最富裕實體與個人來擁有該等系統類型。再者,該等昂貴裝置通常一般保持未使用。此方式中,由於市場性、成本、與市場中使用準位,數位白板無法與一被動式白板抗衡。
本文所述之範例提供一互動式顯示器一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可安裝在與一被動式白板並列之一牆上,諸如,例如,該被動式白板上方、或直接在該被動式白板上。此允許亦提供比,例如,從位在該白板之一使用者後方的牆上或另一遠端位置之一影像投射系統來投射影像的系統還容易校正之一較容易安裝的系統。
該成像裝置包括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一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的若干感測器。於一範例中,該成像裝置安裝在該顯示區域所在之一表面上。該成像裝置可發送往返一策展裝置之資料。該策展裝置可用來處理該成像裝置之影像。
本文所述之範例亦提供一互動式顯示系統。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包括相鄰至少一個顯示區域安裝之若干成像裝置。該等成像裝置的每一個包括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的若干感測器。於一範例中,該顯示區域為一白板。此範例中,該白板為一被動式白板。該等成像裝置包含用以照明該顯示區域之若干光照明裝置。
於一範例中,感測器之數量包括多個感測器。該等多個感測器偵測該物件相對該顯示區域之表面的深度、該物件之位置、該物件之類型、或其組合。於一範例中,成像裝置之數量包括多個成像裝置。此範例中,該等多個成像裝置形成一成像裝置陣列,而該成像裝置陣列之感測器從彼此相對之陣列中的成像裝置之定位定義的若干不同透視圖來處理影像。
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資料同步裝置。該資料同步裝置將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之影像同步、以及將每一成像裝置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投射的影像同步。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可進一步包括將該資料同步裝置處理之資料存檔之一資料儲存裝置。將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之影像同步包括將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之影像連結以移除該顯示區域之阻隔部分。
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包括至少兩個影像擷取裝置。一第一影像擷取裝置相對一第二影像擷取裝置可包括一相當高的解析影像擷取裝置。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可使用該第一影像擷取裝置來擷取該顯示區域之影像、以及可使用該第二影像擷取裝置來偵測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前方之物件位置。於一範例中,該互動式顯示系統處理該等感測器取得之資料以識別相對另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一身體部分。
本文所述之範例亦提供一互動式顯示器之一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含有將其具體化之電腦可用程式碼的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當該電腦可用程式碼由一處理器所執行時,將以相鄰至少一個顯示區域安裝之多個成像裝置的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來偵測該顯示區域之一表面上的若干標示。該等標示從多個透視圖來擷取。該等擷取影像數位連結一起以形成一單一影像。此外,該等擷取影像可作時間編碼以保存該顯示區域上之該等標示的演變。
該電腦程式產品可進一步包括電腦可用程式碼,當其由該處理器所執行時,可使該等成像裝置將一光序列投射至該顯示區域上。該等成像裝置可基於該光序列來校正,以說明該等成像裝置相對該顯示區域之一表面的角度、以及該等成像裝置與該顯示區域之表面的距離造成之失真。
該電腦程式產品可進一步包括電腦可用程式碼,當其由該處理器所執行時,可識別若干該等成像裝置來作為是與一單一顯示區域相關聯、以及指定多個該等成像裝置來作為一陣列。若干成像裝置陣列可識別來作為是與若干不同顯示區域相關聯。此外,從一第一成像裝置陣列取得之擷取資料可從一顯示區域傳送至一第二成像裝置陣列,來由該第二成像裝置陣列顯示在一第二顯示區域上。
如本規格說明與該等後附請求項中使用,該術語“沉默白板”或“被動式白板”表示可廣泛理解為一使用者可以一寫入裝置來標示之任何表面,但其中該白板不包括電子裝置。
甚至此外,如本規格說明與該等後附請求項中使用,該術語“若干”或類似語言表示可廣泛理解為包括1至無限大之任何正數,零並非一數字,而是缺少一數量。
下列說明中,為了解釋,將列舉若干特定細節來提供對本系統與方法之完全了解。然而,很明顯地對業界熟於此技者而言,該等設備、系統、與方法在無該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仍可加以實作。該規格說明中參照為“一範例”或類似語言表示連接該範例說明之一特定特徵、架構、或特性係包括在上述內容,但可不包括在其他範例中。
現來到該等圖形,圖1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相鄰一顯示區域(150)安裝之一成像裝置(102)的圖形。本申請案中,該白板可參照為一顯示區域。該顯示區域(150)可為一“被動式”白板。此範例中,該被動式白板為可寫入之任何表面,諸如包括非永久標示之一光滑、白色表面的一乾抹除板。於一範例中,被動式白板可由具有放置其上之一聚酯或丙烯酸塗料的照明晶片板所組成。然而,另一範例中,該顯示區域(150)可為可形成抹除標示之任何表面,諸如一上塗料牆或其他表面。尚有另一範例中,該顯示區域(150)可為移動之任何表面,諸如具有附接其上之輪子及/或外框的一白板。
該成像裝置(102)連結該顯示區域(150)使用時,可將該顯示區域(150)之其他的“被動式”表面修改為一互動式、數位合作空間。因此,由於相鄰一顯示區域(150)安裝至少一個成像裝置(102),故該顯示區域(150)可變為一數位白板,而不需購買一數位白板之費用。此範例中,一現存被動式白板可以至少一個該等成像裝置(102)來修整以提供使用者互動性、有關該顯示區域(150)之資訊的數位擷取與呈現、以及本文所述之其他功能。
圖2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之成像裝置(102)的側視圖。該成像裝置(102)可包括一藝廊光形成因素,而該成像裝置(102)包括類似在藝廊出現之懸掛燈配件的一形成因素。雖然本文所述之成像裝置(102)的範例包括該藝廊光形成因素,但該成像裝置(102)可包括任何形成因素。此外,雖然該成像裝置(102)於本文描繪為安裝在一顯示區域(150),諸如一被動式白板上方,但替代或除了該顯示區域(150)上方外,該成像裝置(102)可安裝在該顯示區域(150)側面上或下方。該等組態中,該成像裝置(102)可用來增強具有新內容之顯示區域(150)、擷取該現存內容之解析度、或執行本文所述之若干其他功能。
該成像裝置(102)可包括一成像頭(201)、一支撐臂(202)、以及一壁架(203)。該成像頭(201)包括將如下所述之若干成像元件。該支撐臂(202)可相對該壁架(203)來支撐該成像頭(201)。於一範例中,該支撐臂(202)包括位於其末端之接合元件,諸如,例如,電阻鉸鏈(206-1、206-2)。該等接合元件允許該支撐臂(202)相對該壁架(203)來移動該成像頭(201)以便將該成像頭(201)放置在與該成像裝置(102)安裝的牆壁上之一所需距離、將該成像頭(201)放置在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一所需角度、或其組合。
該壁架(203)可包括若干電氣連接,包括,例如,針對資料電信技術之連接器、針對一電氣電源之連接器、或其組合。例如,針對資料電信技術之該等連接器可包括任何有線或無線電信技術,諸如光纖、銅線、任何無線區域網路(WLAN)通訊裝置、或其組合。
該等電信技術可使用基於,例如,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標準,諸如,例如,如圖2中USB連接器(204)描繪之USB 3.0標準的標準或協定。另一範例中,該等電信技術可使用針對無線通訊之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1標準。尚有另一範例中,該等電信技術可使用IEEE 802.3(乙太網路)標準。此外,尚有另一範例中,該等電信技術可使用電力線通訊(PLC)系統,其於亦同時用於如,例如,該IEEE 1901標準定義之AC電力傳輸的一導體上承載資料。尚有另一範例中,該等電信技術可使用如該藍芽特別興趣群定義之藍芽無線通訊標準。尚有另一可使用之電信技術包括IEEE 1394標準(火線)。該等電信技術、其他電信技術與標準、或其組合可用來於多個成像裝置(102)之間、每一包括至少一個成像裝置(102)之多個分開的成像裝置系統之間、或該等裝置與系統之組合間,將資料從一單一成像裝置(102)轉移至另一計算裝置。於一範例中,決定一電信技術來用於本文所述之範例中時,一使用者之所需資料轉移速度可被列入考量。
該等有線或無線通訊通道使用之電信技術包括基於,例如,USB標準、IEEE 802.11標準、IEEE 802.3(乙太網路)標準、IEEE 1901標準、藍芽無線通訊標準、IEEE 1394標準(火線)、其他電信技術與標準、或其組合之標準或協定。於一範例中,多個成像裝置(102)通訊上可彼此並列、串列耦接,諸如一菊鍊組態、或其一組合。例如,多個成像裝置(102)可使用利用該IEEE 1394標準(火線)與該USB3標準兩者之有線通訊通道來作並列菊鍊。
如上所述,該壁架(203)可包括提供一電氣電源之若干連接器、或針對資料電信技術之一連接器組合、針對一電氣電源之連接器。如圖2描繪,該壁架(203)可包括一AC電源插座(205)。另一範例中,且如上所述,該AC電源插座(205)可包括一PLC系統,其於亦同時用於如該IEEE 1901標準定義之AC電力傳輸的一導體上承載資料。
圖3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之成像裝置(102)的一成像頭(201)之圖形。該成像裝置(102)之成像頭(201)包括一裝置面板(301) ,其包括諸如,例如,用來將一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302)的影像投射與擷取裝置之數量。於一範例中,該影像投射器(302)為將靜止或移動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之任何的光學裝置。於一範例中,該影像投射器(302)可為基於使用數位微鏡裝置之微機電技術的一數位光處理(DLP)系統。
另一範例中,影像投射器(302)可為包括含有發射,例如,紅色、綠色、與藍色波長光之若干發光二極體(LED)模組的一光源之一微微投射器。從該等LED發射之光線可行經包括視準透鏡與放大透鏡之若干透鏡、以及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之若干極化光束分光器(PBS)。本文所述之範例中,該影像投射器(302)可包括從該影像投射器(302)投射之影像受反射的一鏡子,來取得該顯示區域(150)上之投射影像放大、以及提供該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該投射影像可對準該顯示區域(150)之表面上的一種方法。
該成像頭(201)亦可包括若干影像擷取裝置(303-1、303-2、303-3、303-4,本文集合參照為303)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之至少一個影像。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可包括數位相機。於一範例中,四個影像擷取裝置(303-1、303-2、303-3、303-4)包括在該成像頭(201)中。此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的其中兩個,諸如影像擷取裝置303-2、303-3可用來作為一第一裝置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之影像。另一對影像擷取裝置(303),諸如影像擷取裝置303-1與303-4可用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之影像。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可使用若干電荷耦合裝置(CCD)數位影像感測器、若干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MOS)數位影像感測器、或其一組合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之影像。
於一範例中,若干影像擷取裝置(303)可為低解析度影像擷取裝置,而若干影像擷取裝置(303)可為高解析度影像擷取裝置。此範例中,該等低解析度影像擷取裝置可用來快速偵測動作,並可結合本文所述之若干紅外線感測器來使用以便偵測出現在該顯示區域(150)前方之一使用者的手或其他身體部位。本範例之高解析度影像擷取裝置可用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上寫入或另外顯示之資訊,以確保所有資訊被精確擷取。
此外,如上所述,該成像頭(201)亦可包括若干感測器(305-1、305-2、305-3、305-4,本文集合參照為305)來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與該等感測器(305)為相同的裝置。此範例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與該等感測器(305)之組合至少可執行本文所述有關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與該等感測器(305)兩者的功能。此外,於一範例中,該等感測器(305)為紅外線感測器。此範例中,該等感測器(305)可用來偵測一物件相對一成像頭(201)之深度、以及該物件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位置。此範例中,該等紅外線感測器(305)投射紅外線輻射並包括一紅外線相機來追蹤該物件之三維度移動。於一範例中,該等紅外線感測器(305)包括組合一單色CMOS感測器之一紅外線雷射投射器。該單色CMOS感測器可擷取3D視訊或靜止影像。
因此,本文所述之範例中,專門的筆或光筆裝置不與該成像裝置(102)與該顯示區域(150)結合使用。如先前所述,諸如一專門的筆或光筆裝置之專門硬體相當昂貴,且相對其費用通常為未使用。本文所述之範例可藉由不需購買或使用該類專門的硬體來大幅降低與一互動式白板系統相關聯之費用。本文所述之範例可被修整為一被動式白板而不需購買一專門白板或專門的筆或光筆裝置。
此外,如上所述,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可連結該等感測器(305)使用來決定與擷取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之視域中的物件之深度。結合該顯示區域(150)使用之其他物件中,諸如一白板,使用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與該等感測器(305)偵測之物件包括,例如,若干使用者的身體部分,諸如,手指、手、手臂與臉、以及標示或指向裝置,諸如麥克筆與光筆。
該成像頭(201)亦可包括若干照明源(304、304-1、304-2,本文集合參照為304)。該等照明源(304)可用來照明該顯示區域(150)的一部分。例如,若該顯示區域(150)所在之一房間中的周圍光線不足,則該等照明源(304)可用來照明該顯示區域(150)以便允許一使用者與一觀眾以一所需的照明準位來看見該白板。此外,若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與該等感測器(305)需要該顯示區域(150)之一較高照明準位來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以及該顯示區域(150)周圍之區域的影像,則該等照明源(304)可用來照明該顯示區域(150)與該周圍區域。而另外,該等照明源(304)提供之照明可受調整來允許該影像投射器(302)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之資訊被一使用者看見。
於一範例中,該等照明源(304)提供之照明準位可基於週遭照明相對該等成像裝置(102)與該顯示區域(150)之一測量來自動調整。此範例中,若該週遭照明達到一使用者選擇範圍以上或以下,則該等成像裝置(102)可調整該等照明源(304)之照明輸出。因此,該等成像裝置(102)可進一步包括一光計量裝置來偵測該週遭照明準位,並發信號至該等成像裝置(102)來提升或降低其分別照明源(304)之照明輸出。
該成像裝置(102)之成像頭(201)更可包括一網路配接器(306)來提供一成像裝置(102)陣列與諸如一策展裝置(圖5,502)之其他計算裝置間的網路連接與資料轉移。於一範例中,本文所述之成像裝置(102)可包括有限的處理資源。此範例中,該成像裝置(102)分別透過其個別的影像擷取裝置(303)與感測器(305)、以及該等影像投射器(302)來作為資料擷取與資料投射裝置。此範例中,該成像裝置(102)可包括足夠的處理資源,諸如該網路配接器(306)來將資料轉移提供至其他計算裝置,但可將該資料之處理留給,例如,該策展裝置(圖5,502)。
圖4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相鄰一顯示區域(150)安裝之圖1的成像裝置(102)之側視圖。如圖4描繪,其描繪一成像裝置(102)之擷取區域(401)。如圖4描繪,該成像裝置(102)可以允許該成像裝置(102)以一角度來擷取以及向下投射影像至該成像裝置(102)上之一彎曲轉送形成因素來相對該顯示區域(150)放置。該成像裝置(102)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布局可允許該成像裝置(102)來擷取與投射影像至該顯示區域(150)上而不妨礙該成像裝置(102)之使用、或阻擋該成像裝置(102)投射之影像。此可與從該使用者後方投射之一投射系統對照。此範例中,該使用者可僅藉由立於該投射影像之前方來阻擋該投射系統投射之表面的部分。
圖2描繪之電阻鉸鏈206-1、206-2可用來藉由將該成像頭(201)與支撐臂(202)移動至不同位置以便調整該擷取區域(401),並使該成像頭(201)具有一不同的透視圖。此方式中,該成像裝置(102)可被調整使得該顯示區域(150)之全部高度可由該成像頭(201)來檢視、以及使得該成像頭(201)能夠從該顯示區域(150)的全部來數位擷取影像、並將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的全部上。
於一範例中,連結該顯示區域(150)使用之每一成像裝置(102)可校正來確保該等成像裝置(102)從該顯示區域(150)適當擷取影像並將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於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校正可使用利用該等每一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來將水平與垂直線段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來執行。該等成像裝置(102)安裝或設定後、該等成像裝置(102)每次啟動後、在其他時間、或其組合時,該校正程序可於初始被不斷地執行。
於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偵測該顯示區域(150)與該周圍環境,諸如該顯示區域(150)附近之一外框、或該顯示區域(150)所在之一牆壁間的表面之改變。此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使用該表面改變之偵測來識別該顯示區域(150)之一邊界以確保該全部顯示區域(150)被該等成像裝置(102)所使用。另一範例中,一使用者可針對該顯示區域(150)之點至邊緣,而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偵測該等手勢來描繪該顯示區域(150)之邊緣的輪廓。
圖5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包括相鄰多個顯示區域(150-1、150-2)安裝之一成像裝置(102-1、102-2、102-3、102-4,本文集合參照為102)陣列(501)的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圖形。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透過一計算網路,可用於任何的資料處理情境中,包括單獨的硬體、行動應用程式、或其組合。此外,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可用於一計算網路、一公眾雲端網路、一私有雲端網路、一混合雲端網路、其他形式網路、或其組合。於一範例中,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提供之方法可由,例如,一第三團體提供來作為一網路上的一服務。此範例中,該服務可包括,例如,下列項目:主導若干應用程式之一軟體即服務(SaaS);主導一計算平台,包括,例如,作業系統、硬體、與儲存器、等等之一平台即服務(PaaS);主導諸如,例如,伺服器、儲存器構件、網路、與構件、等等之設備的一基礎建設即服務(IaaS);應用程式介面(API)即服務(APIaaS)、其他形式的網路服務、或其組合。本系統可於一或多個硬體平台上執行,而該系統中之模組可於一或多個平台間執行。該類模組可於各種不同形式的雲端技術與混合雲端技術上運作、或可提供來作為可於該雲端上或之外執行的一SaaS(軟體即服務)。另一範例中,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提供之方法可由一本地管理者來執行。
如圖5描繪,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包括四個分開的成像裝置(102)。然而,任何數量的成像裝置(102)皆可用於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中。該等成像裝置(102)通訊上可彼此耦接,且使用若干有線或無線通訊通道(504-1、504-2、504-3、505)來直接或間接連至一策展裝置(502)。如上所述,該等有線或無線通訊通道(504-1、504-2、504-3、505)使用之電信技術包括基於,例如,USB標準、IEEE 802.11標準、IEEE 802.3(乙太網路)標準、IEEE 1901標準、藍芽無線通訊標準、IEEE 1394標準(火線)、其他電信技術與標準、或其組合之標準或協定。於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通訊上可彼此並列、串列耦接,諸如一菊鍊組態、或其一組合。將電力提供至該等每一成像裝置(102)可以電力於該等成像裝置(102)間並列、串列遞送,諸如一菊鍊組態、或其一組合之一類似方法來達成。於一範例中,亦同時用於如,例如,該IEEE 1901標準定義之AC電力傳輸的一導體上承載資料之一PLC系統可用來於該等成像裝置(102)間、往返其間來同時發送資料與電力。
圖5描繪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中之多個顯示區域(150-1、150-2,本文集合參照為150)。雖然圖5中描繪兩個顯示區域(150),但任何數量的顯示區域(150)亦可用於一單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中。圖5之範例中,該第一顯示區域(150-1)相對小於該第二顯示區域(150-2)。此外,一單一成像裝置(102-1)與該第一顯示區域(150-1)相關聯,而多個成像裝置(102-2、102-3、102-4)與該第二顯示區域(150-2)相關聯。然而,成像裝置(102)相對該等多個顯示區域(150)之任何安排亦可用於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中。
於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相對該等顯示區域(150)放置使得其個別的擷取區域(401)彼此重疊。此方式中,寫入或顯示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所有資訊可由該等成像裝置(102)擷取而不會遺漏該等成像裝置(102)之擷取區域(401)間、或者擷取區域(401)間之間隙的資訊。於一範例中,一旦影像已由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擷取、或一旦影像由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投射,可執行一連結程序來使該等擷取或投射影像形成一單一影像。連結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擷取之若干影像的情況中,代表該等擷取影像之資料從該等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轉移至該策展裝置(502)後,該連結程序可由該策展裝置(502)來執行。如下文更詳細說明,一連結影像可於該策展裝置(502)之一顯示裝置上顯示至一使用者。
連結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投射在該顯示區域(150)的一影像之情況中,該策展裝置(502)可將一影像分為該等影像投射器(302)給予之部段。此情況中,該連結可藉由將該影像分為該等部段以及使用該等影像投射器(302)來將該等部段連結一起來執行,以便於該顯示區域(150)上形成一完整影像。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投射器(302)執行之連結程序可使用與一共同顯示區域(150)無關,如諸如成像裝置(102-2、102-3、102-4)之若干其他成像裝置(102)的成像裝置(102),諸如成像裝置(102-1)之影像投射器(302)來執行。此範例中,顯示之影像的一部分可顯示於使用成像裝置(102-1)之顯示區域(150-1)上、以及使用成像裝置(102-2、102-3、102-4)之顯示區域(150-2)上。
如上所述,該策展裝置(502)可接收與傳送代表從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顯示區域(150)擷取以及投射其上之影像的資料。該策展裝置(502)亦處理進入該等成像裝置(102)以及從其接收之影像資料。有關該策展裝置(502)之更多細節將於下文說明。
於一範例中,一資料庫(503)或其他資料儲存裝置可位於與該策展裝置(502)相同的網路、並經由一網路連接(506)耦接至該策展裝置(502)。於一範例中,該資料庫(503)可位於與該策展裝置(502)相同的區域網路(LAN)。另一範例中,該資料庫(503)可位於該策展裝置(502)之LAN外側。該等範例中,儲存於該資料庫(503)上之資料可復原至圖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或可同時或非同時呈現於一不同的互動式顯示系統(500)。
儲存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上呈現之資料的能力亦允許一使用者從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切換至另一系統。某些情況中,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可位於一建築物之一會議室中,而由於已排程該房間或其他因素需使用該房間之另一群使用者,該目前使用者可能需要離開該特定會議室。該使用者會被迫離開該房間且需等待該房間由該群使用者空出、或移至另一房間。此情況中之資料庫(503)可允許該使用者來儲存呈現於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上之資料、且等待直到該房間中之互動式顯示系統(500)變為再次可用為止、或移至具有另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另一房間。該使用者呈現於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上之資料可復原至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或另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而不會遺失先前呈現之資訊。
上述情況為使用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的情況下會出現的範例。然而,其他情況中,該使用者會希望再造訪先前舉行之一合作討論會以完成該合作研究、加入該先前討論、或者更新他或她有關該先前合作會議之記憶。此情況中,從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擷取、代表該先前合作會議之資料可復原至該討論會互動式顯示系統(500)。
現將更詳細說明該策展裝置(502)。圖6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500)的一策展裝置(502)之方塊圖。於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不包括處理裝置使得其角色為資料投射與擷取。於上文所述之一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包括足以擷取與投射資料、以及將該資料轉移至該策展裝置(502)及從其接收資料之有限的處理資源。此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分別透過其分別的影像擷取裝置(303)與感測器(305)、以及該等影像投射器(302)來作為資料擷取與資料投射裝置。此外,此範例中,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包括足夠的處理資源,諸如該網路配接器(圖3,306)來將資料轉移提供至其他計算裝置,但可將該資料之處理留給,例如,該策展裝置(圖5,502)。
為了達到其所需之功能,該策展裝置(502)包括各種不同的硬體構件。該等硬體構件中可為若干處理器(601)、資料儲存裝置(602)、以及網路配接器(604)。該等硬體構件可透過使用若干匯流排及/或網路連接來互連。於一範例中,該等處理器(601)、資料儲存裝置(602)、以及該網路配接器(604)可經由一匯流排(605)來通訊上耦接。
該處理器(601)可包括該硬體架構來從該資料儲存裝置(602)擷取可執行碼以及執行該可執行碼。根據本文所述之該規格說明的方法,該可執行碼由該處理器(601)執行時,可使該處理器(601)來至少執行擷取影像之處理、投射影像之處理、影像連結的功能、以及其他功能。該執行碼之進程中,該處理器(601)可從若干該等剩餘硬體單元接收輸入並將輸出提供至該等單元。
該資料儲存裝置(602)可儲存諸如可由該處理器(601)或其他處理裝置執行之可執行程式碼的資料。如下將討論,該資料儲存裝置(602)可特別儲存代表該處理器(601)執行來至少實施本文所述之功能的若干應用程式之電腦碼。
該資料儲存裝置(602)可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記憶體模組,包括依電性與非依電性記憶體。例如,本範例之資料儲存裝置(602)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圖7,606)、唯讀記憶體(ROM)(圖7,607)、以及硬碟驅動機(HDD)記憶體(圖7,608)。亦可使用許多其他類型的記憶體,而本規格說明預期該資料儲存裝置(602)中可使用許多不同類型的記憶體,可適合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特別應用。某些範例中,該資料儲存裝置(602)中之不同類型的記憶體可用於不同的資料儲存需求。例如,某些範例中,該處理器(601)可從唯讀記憶體(ROM)(圖7,607)開機、維持該硬碟驅動機(HDD)記憶體(圖7,608)中之非依電性儲存器、以及執行儲存於該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圖7,606)中之程式碼。
該資料儲存裝置(602)可包括一電腦可讀媒體、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等等。例如,該資料儲存裝置(602)可為,但不侷限於,一電子、磁性、光學、電磁、紅外線、或半導體系統、設備、或裝置、或者上述任何適當的組合。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更特別範例可包括,例如,下列項目:具有若干線路之一電氣連接、一可攜式電腦磁碟、一硬碟、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一唯讀記憶體(ROM)、一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取記憶體)、一可攜式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一光學儲存裝置、一磁性儲存裝置、或上述任何適當的組合。本文件之脈絡中,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為包含、或儲存由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使用或與其連接之電腦可用程式碼的任何有形媒體。另一範例中,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為包含、或儲存由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使用或與其連接之一程式的任何非暫態媒體。
該策展裝置(502)中之網路配接器(604)可使該處理器(601)與該策展裝置(502)外部與內部之各種不同的其他硬體元件介接。例如,該網路配接器(604)允許該策展裝置(502)來將資料送至該等成像裝置(102)與從其接收資料。該網路配接器(604)可將一介面提供至例如,一網路中之其他計算裝置。因而可使資料能夠於該策展裝置(502)與位於該網路中的其他裝置之間傳輸。
該策展裝置(502)更包括用於執行擷取影像之處理、投射影像之處理、影像連結、與其它功能之若干模組。該策展裝置(502)中之各種不同模組包括可分開執行之可執行程式碼。此範例中,該等各種不同模組可儲存來作為分開的電腦程式碼。另一範例中,該策展裝置(502)中之各種不同模組可與若干電腦程式產品結合;每一電腦程式產品包括若干該等模組。
圖6之範例中,該策展裝置(502)可包括一資料轉移模組(610),其由該處理器(601)執行時,可將資料送至該等成像裝置(102)與從其接收資料、以及將指令提供至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各種不同元件來投射或擷取該轉移資料。因此,該資料轉移模組(610)由該處理器(601)執行時,可將資料與指令提供至該等成像裝置(102)使得該等成像裝置(102)可執行其本文所述之功能。
圖7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另一範例,圖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500)的一策展裝置(502)之方塊圖。相關圖6之相同編號的元件於圖7中表示類似元件。圖7之範例更包括周邊裝置配接器(603)。該周邊裝置配接器(603)將一介面提供至輸入/輸出裝置,諸如,例如,該顯示裝置(609)、一滑鼠、或一鍵盤。該周邊裝置配接器(603)亦可提供存取諸如一外部儲存裝置,諸如該資料庫(圖5,503)之其他外部裝置、若干網路裝置,諸如,例如,伺服器、交換器、與路由器、客戶端裝置、其他類型的計算裝置、以及其組合。
該顯示裝置(609)可提供來允許該策展裝置(502)之一使用者與該策展裝置(502)之功能互動並執行。該周邊裝置配接器(603)亦可於該處理器(601)與該顯示裝置(609)、一印表機、或其他媒體輸出裝置之間建立一介面。該策展裝置(502)由該處理器(601)執行時,可於該顯示裝置(609)上顯示若干圖形使用者介面(GUI),該等介面與代表儲存於該資料儲存裝置(602)之若干應用程式的可執行程式碼相關聯。該等GUI可包括可執行碼部分,包括顯示從該顯示區域(150)擷取以及投射其上之資料的可執行碼。此外,經由於該顯示裝置(609)之GUI上標示若干互動式手勢,一使用者可透過使用該策展裝置(502),來指導該等成像裝置(102)將資料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並擷取該顯示區域(150)上顯示之資料的影像。於其他的顯示裝置(609)中,顯示裝置(609)之範例包括一電腦螢幕、一膝上型電腦螢幕、一行動裝置螢幕、一個人數位助理(PDA)螢幕、以及一平板電腦螢幕。
除了上述資料轉移模組(610)外,該策展裝置(502)可包括若干額外的模組。例如,該策展裝置(502)可包括一連結模組(611),其由該處理器(101)執行時,可使該等擷取或投射影像來形成一單一影像。該連結模組(611)可藉由將該擷取的靜止與視訊影像作時間編碼以保存該顯示區域(150)上之該等標示的演變來作為一資料同步裝置。
特別是,在連結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擷取之若干影像的情況中,該連結模組(611)可接收代表該等擷取影像之資料,並將該等多個擷取影像與重疊視域組合以產生一分段的高解析度影像。於一範例中,該連結模組(611)可連結擷取的靜止影像以及擷取的視訊影像。
此外,連結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投射在該顯示區域(150)上的一影像之情況中,該連結模組(611)可將儲存在,例如,該資料儲存裝置(602)上之一影像分為該等影像投射器(302)給予的部段。此情況中,該連結模組(611)將該影像分為該等部段並使用該等影像投射器(302)來將該等部段連結一起,以便於該顯示區域(150)上形成一完整影像。於一範例中,該等影像投射器(302)執行之連結程序可使用與一共同顯示區域(150)無關,如諸如成像裝置(102-2、102-3、102-4)之若干其他成像裝置(102)的成像裝置(102),諸如成像裝置(102-1)之影像投射器(302)來執行。此範例中,顯示之影像的一部分可顯示於使用成像裝置(102-1)之顯示區域(150-1)上、以及使用成像裝置(102-2、102-3、102-4)之顯示區域(150-2)上。於一範例中,該連結模組(611)可連結投射的靜止影像以及投射的視訊影像。此外,於一範例中,一連結影像可於該策展裝置(502)之顯示裝置(609)上顯示至一使用者,來允許一使用者來確認哪些影像被擷取或投射。再者,連結視訊影像之情況中,該連結模組(611)可同步該等多個成像裝置(102)擷取之視訊內容。
該策展裝置(502)更可包括一房間切換模組(612),其由該處理器(101)執行時,可允許一第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上擷取與投射之資料傳輸至另一系統。該房間切換模組(612)由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執行時,可節省定義於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第一顯示區域(150)上投射以及從其擷取之資訊的房間資料,以及將該房間資料儲存於,例如,該策展裝置(502)之資料儲存裝置(602)及/或該記憶體(圖5,503)上。該房間資料之後可復原至該第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或另一互動式顯示系統(500)。如上所述,若有需要此可允許一使用者來切換一建築物中之實體房間、或再造訪一先前合作會議以及更新他或她於該合作會議期間討論之主題的回憶。
該策展裝置(502)更可包括一使用者辨識模組(613),其由該處理器(101)執行時,可允許該等感測器(圖3,305)來識別相對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另一使用者的一第一使用者。該使用者辨識模組(613)由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執行時,可偵測若干使用者的身體部分,諸如手指、手、手臂與臉。根據該等身體部分之偵測,該使用者辨識模組(613)可使用指紋識別程序、臉部辨識程序、或其他使用者識別程序來識別相對其他使用者之該第一使用者。於一範例中,該使用者辨識模組(613)可用來作為安全性裝置以允許授權的個人存取與使用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而限制或拒絕未授權的個人存取與使用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
該策展裝置(502)更可包括一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其由該處理器(101)執行時,可校正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中之若干成像裝置(102)。該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由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執行時,可校正該等成像裝置(102)來確保該等成像裝置(102)從該顯示區域(150)適當擷取影像並將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如上所述,該等成像裝置(102)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校正可由該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執行,以指導該等成像裝置(102)使用該等每一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來將水平與垂直線段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來執行。該等成像裝置(102)安裝或設定後、該等成像裝置(102)每次啟動後、在其他時間、或其組合時,該校正程序可於初始被不斷地執行。
於一範例中,該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可指導該等成像裝置(102)來偵測該顯示區域(150)與該周圍環境,諸如該顯示區域(150)附近之一外框、或該顯示區域(150)所在之一牆壁間的表面之改變。此範例中,該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指導使用該等成像裝置(102)來偵測該表面的改變以識別該顯示區域(150)之一邊界。此可確保該整個顯示區域(150)由該等成像裝置(102)使用。另一範例中,一使用者可針對該顯示區域(150)之點至邊緣,而該影像裝置校正模組(614)可使用該等成像裝置(102)來偵測該等手勢以便描繪該顯示區域(150)之邊緣的輪廓。
該策展裝置(502)更可包括一影像透視模組(615),其由該處理器(101)執行時,由於該等成像裝置(102)有關該顯示區域(150)之透視圖,故可調整從該顯示區域(150)擷取或投射其上之影像。該影像透視模組(615)由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執行時,可個別說明該等成像裝置(102)之透視圖,並作為從該顯示區域(150)擷取與投射其上之一影像陣列。
例如,圖8A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102)擷取的一影像(801)之圖形,其描繪該顯示區域(150)上畫出之一外型(802)以及由於該成像裝置(102)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定位造成的外型(802)失真。圖8B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另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102)擷取的一影像(804)之圖形,其描繪該顯示區域(150)上畫出之一外型(802)以及由於該成像裝置(102)相對該顯示區域(150)之定位造成的外型(802)失真。圖8A與8B描繪一使用者的手部(803),而圖8B的情況中,一使用者的手部(803)持有諸如一乾抹除麥克筆之一標示裝置(805)。
圖8A與8B中,如類似圖1中描繪,從該等影像(801、804)擷取之該成像裝置(102)的透視圖位於該顯示區域(150)上方。從該透視圖中,該外型(802)為失真,而其初始畫成具有從相對角落畫出並在中間交叉的線段之一近似正方形的外型,而非出現為具有從相對角落畫出並在中間交叉、但相對該外型(802)之外側線段明顯具有不同角度的線段之一近似梯形的外型。該影像透視模組(615)儲存有關寫入該顯示區域(150)上之資訊的資料時,可考量該成像裝置(102)的透視圖。
於一範例中,該影像透視模組(615)說明該等成像裝置(102)之透視圖、並調整擷取影像與投射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影像,來補償由於該等成像裝置(102)之透視圖的失真。代表該補償的擷取影像之資料可儲存在,例如,該策展裝置(502)之資料儲存裝置(602)、及/或該資料庫(503)。代表該補償的擷取影像之資料之後可顯示在一分開的顯示系統上,諸如該策展裝置(502)之顯示裝置(圖7,609)或從一非失真透視圖來呈現資訊之另一顯示系統。
此外,該影像透視模組(615)說明該等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時,該等成像裝置(102)之透視圖。許多情況中,一使用者欲呈現在一顯示區域(150)上之資料初始可呈現如同該資訊從一非失真透視圖來取得或建立。此範例中,該影像透視模組(615)說明該等成像裝置(102)之透視圖、並準備該資訊經由該等顯示裝置(609)之影像投射器(302)來投射。
該策展裝置(502)更可包括一動態內容模組(616),其由該處理器(601)執行時,可分析來自該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該感測器(305)之擷取影像,以決定是否有額外內容可相對該等影像中擷取之資訊來顯示、並以動態內容或加強的真實內容來加強該資訊。該動態內容模組(616)由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執行時,可例如,採用一寫入的通用資源定位器(URL)或其他的網際網路相關識別符,並將來自該URL之資訊投射在該顯示區域(150)上。該資訊可包括,例如,該URL代表之網頁。
另一範例中,一使用者可於該顯示區域(150)上畫一影像,而該動態內容模組(616)可將該畫出影像辨識為可由來自另一來源之內容來加強之一影像。此範例中,若該使用者例如,於該顯示區域(150)上畫出一商標,則該動態內容模組(616)可指導該等成像裝置(102)來投射額外資訊,諸如包含有關由該商標代表之商品或服務的更多資訊之一網頁。大量的動態內容與加強的真實情境可透過使用該動態內容模組(616)來實現。
再次來到該等圖形,圖9A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102)擷取的一影像(901)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102)陣列(圖5,501)中之一第一成像裝置(102)的一第一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一外型(802)。圖9B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102)擷取的一影像(902)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102)陣列(圖5,501)中之一第二成像裝置(102)的一第二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一外型(802)。圖9C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102)擷取的一影像(903)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102)陣列(圖5,501)中之一第三成像裝置(102)的一第三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一外型(802)。現將連結圖10來說明圖9A到圖9C中描繪的不同透視圖。圖10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使用圖5之策展裝置來顯示一影像連結程序的流程圖(1000)。該程序(1000)可藉由在該顯示區域(150)上之一表面上偵測(方塊1001)若干標示,諸如該外型(802)來開始。此可使用,例如,該等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該策展裝置(502)之資料轉移模組(610)、以及該互動式顯示系統(500)之其他元件來執行。
該等標示(802)可從多個透視圖,諸如圖9A、9B、9C中分別描繪的來擷取(方塊1002)。圖9A之透視圖類似圖8A與8B從該顯示區域(150)之頂部向下、且直接於該等標示(亦即,外型(802))上方描繪。圖9B與9C之透視圖類似圖9A但從該顯示區域(150)之頂部向下、分別從該等標示(亦即,外型(802))之左與右邊描繪。因此,圖9A至10之範例中,三個影像由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圖5,500)之陣列(501)中的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擷取裝置(303)及/或感測器(305)來擷取。
該程序(1000)可藉由將該等擷取影像數位連結一起(方塊1003)以形成本文所述之一單一影像來繼續。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102)擷取之影像可連結來移除該顯示區域之阻擋部分。圖9A至9C之範例中,該使用者的手部(803)與該標示裝置(805)於該三個不同透視圖中阻擋該外型(802)之部分。藉由將該等影像連結一起,該使用者的手部(803)與該標示裝置(805)可被有效移除,而取得該外型(802)之一完整圖形。
此外,於一範例中,該等擷取影像可作時間編碼(方塊1004)以保存該合作會議完成之該顯示區域(150)上的該等標示(亦即,外型(802))的演變。某些情況中,如使用者可希望有部分呈現在該合作會議之紀念資訊。連接方塊1003與1004說明之程序可由該策展裝置(502)之連結模組(611)來執行。
圖11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顯示一成像裝置校正程序(1100)的流程圖(1100)。該等成像裝置(102)有關互相與該顯示區域(150)之校正可允許擷取以及投射該顯示區域(150)上之影像來準直並需要較少有關連結之處理(圖10,1000)。該程序可藉由使(方塊1101)該等成像裝置(102)將一光序列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來開始。於一範例中,該光序列可包括使用該等每一成像裝置(102)之影像投射器(302)來將水平與垂直線段投射至該顯示區域(150)上。
該程序(1100)可以基於該光序列來校正(方塊1102)該等成像裝置來繼續,以說明該等成像裝置相對該顯示區域之一表面的角度以及該等成像裝置與該顯示區域之表面的距離造成之失真。該校正亦包括考量該等每一成像裝置(102)之視域及其重疊。該等成像裝置(102)安裝或設定後、該等成像裝置(102)每次啟動後,該校正程序可於初始被不斷地執行。
圖12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顯示一房間切換程序的流程圖(1200)。該程序可藉由以該房間切換模組(612)來識別(方塊1201)若干該等成像裝置(102)來作為是與一單一顯示區域(150)相關聯開始。多個該等成像裝置(102)可由該房間切換模組(612)指定(方塊1202)來作為一成像裝置(102)陣列(501)。
該程序可藉由識別(方塊1203)若干成像裝置(102)陣列(501)來作為是與若干不同顯示區域(150)相關聯來繼續。由於該房間切換模組(612),從一第一成像裝置陣列取得之擷取資料可從一顯示區域(150)傳送(方塊1204)至一第二成像裝置(102)陣列(501),來由該第二成像裝置(102)陣列(501)顯示於一第二顯示區域(150)上。
本系統與方法之觀點可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範例,於本文中參照方法、裝置(系統) 與電腦程式產品之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來說明。該等流程圖與方塊圖之每一方塊、以及該等流程圖與方塊圖中之方塊組合,可由電腦可用程式碼來執行。該電腦可用程式碼可提供至一通用電腦、專用電腦、或其他可規畫資料處理裝置之一處理器來產生一機器,使得該電腦可用程式碼經由,例如,該策展裝置(502)之處理器(601)、或其他可規畫資料處理裝置來執行時,可實施該流程圖及/或方塊圖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之功能或動作。於一範例中,該電腦可用程式碼可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具體化;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為該電腦程式產品的一部分。於一範例中,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為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
本文所述之範例可用於包括集思廣益合作、與簡報會議之許多設定中。此外,本文所述之範例可用於娛樂事業中之草擬、審查、與組織記事板。此外,本文所述之範例可用於工程與架構領域來以一互動式方式呈現三維度圖形,以允許旋轉、調焦、與截割圖形。公眾空間中之互動式宣傳亦可從本文所述之範例來獲益。
甚至另外,例如,本文所述之範例可用於教育中以提供新的教學經驗、購買的內容、以及附加品至教科書。此外,本文所述之範例可用於可達成團隊合作、計畫管理、投影片播放、計畫會議、從一雲端儲存庫擷取文件以及文件註解之一辦公室設定中。本文所述之範例甚至可用於家人可享受之互動式電視經驗、藝術、以及遊戲的一家庭環境中。
該等規格說明與圖形說明一互動式顯示器之一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包括,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一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的若干感測器。一互動式顯示器之成像裝置可具有若干好處,包括容易安裝與操作之一低成本、方便使用的系統。
上述說明已呈現來繪示與說明上述原則之範例。該說明並不意欲為窮舉或將該等原則限制在揭示之任何精確型式中。有鑑於上述教示,其可有許多修改與變化型態。
101、601‧‧‧處理器
102、102-1、102-2、102-3、102-4‧‧‧成像裝置
150‧‧‧顯示區域
150-1‧‧‧第一顯示區域
150-2‧‧‧第二顯示區域
201‧‧‧成像頭
202‧‧‧支撐臂
203‧‧‧壁架
204‧‧‧USB連接器
205‧‧‧交流電源插座
206-1、206-2‧‧‧電阻鉸鏈
301‧‧‧裝置面板
302‧‧‧影像投射器
303、303-1、303-2、303-3、303-4‧‧‧影像擷取裝置
304、304-1、304-2‧‧‧照明源
305、305-1、305-2、305-3、305-4‧‧‧感測器
306、604‧‧‧網路配接器
401‧‧‧擷取區域
500‧‧‧互動式顯示系統
501‧‧‧陣列
502‧‧‧策展裝置
503‧‧‧資料庫
504-1、504-2、504-3、505‧‧‧通訊通道
506‧‧‧網路連接
602‧‧‧資料儲存裝置
603‧‧‧周邊裝置配接器
605‧‧‧匯流排
606‧‧‧隨機存取記憶體
607‧‧‧唯讀記憶體
608‧‧‧硬碟驅動記憶體
609‧‧‧顯示裝置
610‧‧‧資料轉移模組
611‧‧‧連結模組
612‧‧‧房間切換模組
613‧‧‧使用者辨識模組
614‧‧‧影像裝置校正模組
615‧‧‧影像透視模組
616‧‧‧動態內容模組
801、804、901、902、903‧‧‧影像
802‧‧‧外型、標示
803‧‧‧手部
805‧‧‧標示裝置
1000、1100‧‧‧程序
1001、1002、1003、1004、1101、1102、1201、1202、1203、1204‧‧‧方塊
1100、1200‧‧‧流程圖
該等附圖繪示本文所述之原則的各種不同範例、且為該規格說明之一部分。該等繪示範例僅給定來作為舉例解說、且不限制該等請求項之範疇。
圖1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相鄰一顯示區域安裝之一成像裝置的圖形。
圖2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之成像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之成像裝置的一成像頭之圖形。
圖4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相鄰一顯示區域安裝之圖1的成像裝置之側視圖。
圖5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包括相鄰多個顯示區域安裝之一成像裝置陣列的一互動式顯示系統之圖形。
圖6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的一策展裝置之方塊圖。
圖7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另一範例,圖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的一策展裝置之方塊圖。
圖8A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擷取的一影像之圖形,其描繪該顯示區域上畫出之一外型以及由於該成像裝置相對該顯示區域之定位造成的外型失真。
圖8B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另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擷取的一影像之圖形,其描繪該顯示區域上畫出之一外型以及由於該成像裝置相對該顯示區域之定位造成的外型失真。
圖9A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擷取的一影像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陣列中之一第一成像裝置的一第一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上之一外型。
圖9B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擷取的一影像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陣列中之一第二成像裝置的一第二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上之一外型。
圖9C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圖1至圖5之成像裝置擷取的一影像之圖形,其描繪從該成像裝置陣列中之一第三成像裝置的一第三透視圖畫在該顯示區域上之一外型。
圖10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使用圖5之策展裝置來顯示一影像連結程序的流程圖。
圖11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顯示一成像裝置校正程序的流程圖。
圖12為一根據本文所述之原則的一範例,顯示一房間切換程序的流程圖。
該等圖式中,相同參考數字指定類似、但不需為相同的元件。

Claims (13)

  1. 一種互動式顯示系統,包含有:相鄰至少一個顯示區域安裝之至少一個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包含: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該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至少一個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偵測該等影像擷取裝置之視域中的一物件之存在的多個紅外線感測器;其中該等多個紅外線感測器偵測該物件相對於該顯示區域之表面的深度、該物件之位置、該物件之類型、或其組合。
  2.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區域為一白板,而其中該白板為一被動式白板。
  3.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該成像裝置包含用以照明該顯示區域之若干光照明裝置。
  4.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成像裝置係包含多個成像裝置,該等多個成像裝置形成一成像裝置陣列,以及其中該成像裝置陣列之紅外線感測器從彼此相對之陣列中的成像裝置之定位所定義的若干不同透視觀點來處理影像。
  5. 如請求項4之互動式顯示系統,更包含一資料同步化裝置來進行:將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所擷取之影像同步化;以及將每一成像裝置之該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所投射的影像同步化。
  6. 如請求項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更包含用以將該資料同步化裝置所處理之資料存檔之一資料儲存裝置。
  7.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該等影像擷取裝置包含至少兩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一第一影像擷取裝置相對於一第二影像擷取裝置,包含一相對較高解析度影像擷取裝置,以及其中該互動式顯示系統使用該第一影像擷取裝置來擷取該顯示區域之影像,以及使用該第二影像擷取裝置來偵測該互動式顯示系統前方之物件的位置。
  8.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該互動式顯示系統處理由該等感測器所取得之資料,以識別相對於另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一身體部分。
  9. 如請求項5之互動式顯示系統,其中將由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所擷取之影像同步化,包含將由該等多個影像擷取裝置所擷取之影像連結以移除該顯示區域之阻隔部分。
  10. 一種用於互動式顯示器之成像裝置,包含有: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一顯示區域上之至少一個影像投射器;用以擷取該顯示區域之至少一個影像的若干影像擷取裝置;以及用以決定一物件相對於該顯示區域之表面的深度之若干紅外線感測器,其中該成像裝置安裝於該顯示區域所在之一表面上;以及其中該成像裝置發送資料往返一策展裝置,該策展裝置用來處理用於該成像裝置之影像。
  11. 一種用於互動式顯示器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含:一包含有由其具體化之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用程式碼在由一處理器所執行時,將進行以下動作:以相鄰至少一個顯示區域安裝之多個成像裝置的至少一個影像擷取裝置來進行以下動作:偵測該顯示區域之一表面上的若干標示;從多個透視觀點來擷取該等標示;將所擷取影像數位連結一起以形成一單一影像;以及將該等擷取影像作時間編碼以保存該顯示區域上之該等標示的演變。
  12. 如請求項11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由該處理器執行時將進行以下動作之電腦可用程式碼:使該等成像裝置將一光序列投射至該顯示區域上;以及基於該光序列來校準該等成像裝置,以因應該等成像裝置相對於該顯示區域之一表面的角度以及該等成像裝置與該顯示區域之該表面的距離所造成之失真。
  13. 如請求項11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由該處理器執行時將進行以下動作之電腦可用程式碼:識別若干個該等成像裝置來作為是與一單一顯示區域相關聯;指定多個該等成像裝置來作為一陣列;識別若干成像裝置陣列來作為是與若干不同顯示區域相關聯;將從一第一成像裝置陣列所取得之擷取資料從一顯示區域傳送至一第二成像裝置陣列,供由該第二成像裝置陣列顯示在一第二顯示區域上。
TW105131278A 2015-09-30 2016-09-29 互動式顯示器 TWI624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PCT/US15/53191 2015-09-30
PCT/US2015/053191 WO2017058199A1 (en) 2015-09-30 2015-09-30 Interactive displ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369A TW201721369A (zh) 2017-06-16
TWI624770B true TWI624770B (zh) 2018-05-21

Family

ID=5842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278A TWI624770B (zh) 2015-09-30 2016-09-29 互動式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9009B2 (zh)
EP (1) EP3341826B1 (zh)
CN (1) CN108475103A (zh)
TW (1) TWI624770B (zh)
WO (1) WO20170581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26389A1 (en) * 2018-07-19 2020-01-23 Suzhou Maxpad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whiteboard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writing and projection storage
CN108646951A (zh) * 2018-07-19 2018-10-12 苏州腾邦科技有限公司 可同时书写和投影储存的电子白板
CN109271066A (zh) * 2018-08-30 2019-01-25 苏州腾邦科技有限公司 可同时书写和录播的电子白板
CN110879731A (zh) * 2018-09-05 2020-03-13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镜子开启方法及存储设备
US11032482B2 (en) * 2019-08-05 2021-06-08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 screen brightness and camera exposure adjustment for remote multimedia collaboration sessions
CN113298886B (zh) * 2021-07-27 2021-10-08 光量信息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的标定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8963B2 (en) * 2002-05-28 2008-03-25 Reactrix Systems, Inc. Interactive video display system
TWM381829U (en) * 2010-01-14 2010-06-01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Display device of virtual reality
TW201419042A (zh) * 2012-10-10 2014-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多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5954B1 (en) * 1999-08-09 2006-03-21 Fuji Xerox Co., Ltd. Automatic video system using multiple cameras
CN101547332A (zh) 2008-03-26 2009-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US8350892B2 (en) 2008-05-20 2013-01-08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playback control apparatus, playback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8128241B2 (en) 2009-10-19 2012-03-06 Leslie C. Bishop Short-throw projector mounting system
CN102109929A (zh) 2009-12-28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系统
US8878821B2 (en) * 2010-04-29 2014-1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object location information and physical contact information
US20110298722A1 (en) 2010-06-04 2011-12-08 Smart Technologies Ulc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JP5488306B2 (ja) * 2010-07-29 2014-05-1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KR20120084252A (ko) * 2011-01-19 2012-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실시간 전송 스트림을 수신하는 수신 장치와 그 송신 장치 및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재생 방법
US9560314B2 (en) 2011-06-14 2017-01-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ractive and shared surfaces
JP2013038626A (ja) 2011-08-09 2013-02-21 Seiko Eps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A2862470C (en) 2012-01-11 2018-10-23 Smart Technologies Ulc Calibration of an interactive light curtain
EP2810247B1 (en) 2012-01-31 2018-04-25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reating a combined image
CN102843517B (zh) 2012-09-04 2017-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US9158185B2 (en) 2013-01-07 2015-10-13 Lumexis Corporation Personal interactive overhead projection 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
JP6398248B2 (ja) 2014-01-21 2018-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3809910B (zh) 2014-02-20 2017-05-31 深圳市威富多媒体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触控终端输入设备进行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8963B2 (en) * 2002-05-28 2008-03-25 Reactrix Systems, Inc. Interactive video display system
TWM381829U (en) * 2010-01-14 2010-06-01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Display device of virtual reality
TW201419042A (zh) * 2012-10-10 2014-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多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1826B1 (en) 2022-06-22
WO2017058199A1 (en) 2017-04-06
CN108475103A (zh) 2018-08-31
US10869009B2 (en) 2020-12-15
TW201721369A (zh) 2017-06-16
EP3341826A1 (en) 2018-07-04
EP3341826A4 (en) 2019-10-09
US20180278899A1 (en)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770B (zh) 互動式顯示器
US9584766B2 (en) Integrated interactive space
US9852336B2 (en)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in a network
CN112243583B (zh) 多端点混合现实会议
BR112014002186B1 (pt) sistema de projeção de captura, meio executável de processamento e método de colaboração em espaço de trabalho
US20150244976A1 (en) Telepresence experience
US20230394763A1 (en) Tangible object virtualization station
JP2005033756A (ja) 第1の位置から、第2の位置に配置されたターゲットへ注釈付けを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10217719A (ja) 装着型表示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42380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42728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9065972B1 (en) User face capture in projection-based systems
JP6503681B2 (ja)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投影のための時間的ピクセル位置データと通常の画像投影との時間多重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295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visual layering
CN104142760A (zh) 交互式投影设备及其交互笔的定位方法
CN111757074A (zh) 一种影像共享标注系统
CN111752376A (zh) 一种基于影像获取的标注系统
Simões et al. Creativity support in projection-based augmented environments
RU2783218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тображением виртуальных туров в много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м режиме
JP7472483B2 (ja) 超広角360度カメラの注視及び気付きを行なうシステム、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54822B (zh) 同步指示位置之簡報系統及其方法
Patnaik et al. VisTorch: Interacting with Situated Visualizations using Handheld Projectors
Grest Multi-user Systems
Hieda Digital video projection for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Hardy Toolkit support for interactive projected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