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493B -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香吸嚐味源單元及霧化單元 - Google Patents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香吸嚐味源單元及霧化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8493B TWI618493B TW105113442A TW105113442A TWI618493B TW I618493 B TWI618493 B TW I618493B TW 105113442 A TW105113442 A TW 105113442A TW 105113442 A TW105113442 A TW 105113442A TW I618493 B TWI618493 B TW I6184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rce
- flow path
- acid
- aerosol
-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igarettes,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Of Fil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香味吸嚐器10,係具有氣溶膠流路140與酸流路150,其中氣溶膠流路140係將透過霧化部111R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而酸流路150係以不通過霧化部111R之方式將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氣溶膠流路140至少包含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140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香吸嚐味源單元以及霧化單元,其中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具有霧化單元,該霧化單元具有不伴隨燃燒而可將氣溶膠(aerosol)源予以霧化的霧化部,而香吸嚐味源單元係以可連接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方式構成。
以往,不伴隨燃燒而用以抽吸香味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為人所熟知。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具有不伴隨燃燒而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以及被設置在比霧化單元更靠近吸入口側之菸草源(例如,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0-50659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5041555號
第1特徵係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具備:霧化單元,係具有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香吸嚐味源,係被設置在比前述霧化單元更靠近吸入口側;酸產生源,係釋出酸;氣溶膠流路,係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以及酸流路,係以不通過前述霧化部之方式將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而前述氣溶膠流路至少包含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
第2特徵係第1特徵中,前述酸流路係以不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引導酸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第3特徵係在第1特徵或第2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源係於前述酸產生源的下游,在與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相通之路徑上,被設置在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之間。
第4特徵係在第3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源係在前述酸產生源之下游中在與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相通之所有的路徑中,被設置在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之間。
第5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
第6特徵係在第5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且在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係具有鹼性之pH。
第7特徵係在第1特徵中,前述酸流路係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第8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7特徵之任一者中,前述氣溶膠流路係除了前述第1流路之外,還包含與前述第1流路不同之第2流路。
第9特徵係在第8特徵中,前述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係比前述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
第10特徵係在第8特徵或第9特徵之任一者中,前述酸流路與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共通。
第11特徵係在第10特徵中,前述酸產生源係設置在前述第2流路。
第12特徵係在第8特徵至第11特徵之任一者中,前述第1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與前述霧化部不同之其他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
第13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0特徵之任一者中,在前述酸產生源之上游並未存在前述霧化部。
第14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3特徵之任一者中,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具備第1通氣孔以及第2通氣孔,其中第1通氣孔係用以將空氣導入到前述霧化單元,而第2通氣孔係與前述第1通氣孔另外設置,而將空氣導入到前述酸產生源。
第15特徵係在第14特徵中,非燃燒型香味
吸嚐器具備:具有前述香吸嚐味源及收容前述香吸嚐味源的單元主體之香吸嚐味源單元,而前述單元主體係構成為可被連接在構成前述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吸嚐器主體,而前述吸嚐器主體具有前述第2通氣孔,且前述單元主體具有設置有前述酸產生源之空氣流路,而前述吸嚐器主體及前述單元主體之至少一方係具有用以使前述第2通氣孔與前述空氣流路相通之方式,具體指定前述吸嚐器主體與前述單元主體的相對位置之定位功能。
第16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5特徵之任一者中,具備一種混合腔體,其係用以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從前述酸產生源所釋出的酸予以混合。
第17特徵係一種香吸嚐味源單元,其具備香吸嚐味源與單元主體,該單元主體係構成為可被連接在構成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吸嚐器主體,且收容前述香吸嚐味源,而在前述單元主體被連接在前述吸嚐器主體之狀態下,係形成有將從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所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且形成有以不通過前述霧化單元之方式將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而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氣溶膠流路至少包含第1流路,該第1流路係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
第18特徵係在第17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
源為菸草源。
第19特徵係在第18特徵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且在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係具有鹼性之pH。
第20特徵係在第17特徵至第19特徵中之任一者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酸流路為以不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第21特徵係在第17特徵至第20特徵的任一者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氣溶膠流路係除了前述第1流路,亦包含與前述第1流路不同之第2流路。
第22特徵係在第21特徵中,前述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係比前述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
第23特徵係在第21特徵或第22特徵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酸流路係與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共通。
第24特徵係在第23特徵中,前述酸產生源係設置在前述第2流路。
第25特徵係在第21特徵至第24特徵之任一者中,前述第1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與前述霧化部不同之其他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
第26特徵係在第17特徵至第23特徵之任一者中,在前述單元主體被連接在前述吸嚐器主體之狀態下,於前述酸產生源的上游未存在有前述霧化部。
第27特徵係在第17特徵至第26特徵之任一者中,具備一種混合腔體,係用以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及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予以混合。
第28特徵係一種霧化單元,係具備霧化部、酸產生源以及連接部,其中霧化部係將不含尼古丁成分之氣溶膠源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予以霧化,而酸產生源係將酸予以釋出,連接部係以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被引導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將前述香吸嚐味源連接到前述霧化部的下游,而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係以不通過前述霧化部之方式被引導到吸入口側。
10‧‧‧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100‧‧‧吸嚐器主體
100X‧‧‧筒體
110‧‧‧第1單元
110C‧‧‧混合腔體
110D‧‧‧隔開部
110E‧‧‧隔開部
111Q‧‧‧芯
111R‧‧‧霧化部
110X‧‧‧第1筒體
111‧‧‧霧化單元
111A‧‧‧第1霧化單元
111B‧‧‧第2霧化單元
111E‧‧‧隔開部
111P‧‧‧貯存器
112‧‧‧酸產生源
120‧‧‧第2單元
120A、120B‧‧‧氣孔
120X‧‧‧第2筒體
132‧‧‧香味源
140‧‧‧氣溶膠流路
140A‧‧‧第1流路
140B‧‧‧第2流路
145‧‧‧分岐部分
150‧‧‧酸流路
200‧‧‧匣子
200X‧‧‧匣子主體
201‧‧‧內體
202‧‧‧外體
203‧‧‧肋狀物
204‧‧‧空隙
210‧‧‧香吸嚐味源
220‧‧‧網眼
230‧‧‧濾嘴
第1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的圖。
第2圖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氣溶膠流路之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第1變更例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的圖。
第4圖係用以說明第2變更例之匣子(cartridge)200的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第2變更例之匣子200的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第2變更例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
流路150的圖。
第7圖係用以說明第3變更例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的圖。
第8圖係用以說明第4變更例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的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第5變更例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的圖。
第10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1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2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3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4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5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6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7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18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的概念圖。
第19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20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21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第22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念圖。
以下,就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此外,在以下之圖示的記載中,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示相同或類似的符號。但是,圖式是示意性的,應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可能與實際的不同。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照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當然在圖式相互之間亦包含彼此的尺寸之關係與比率不同之部分。
[實施形態之概要]
在上述先前技術之下,發明者等精心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將酸追加到藉由通過菸草源捕捉香吸嚐味成分之氣溶膠,可提高香吸嚐味。另一方面,如上述專利文獻2,僅是單純將酸加到氣溶膠源時,構成霧化單元之構件(例如,電熱線)會因酸而惡化。
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具備:霧
化單元,係具有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香吸嚐味源,係設置在比前述霧化單元更靠近吸入口側;酸產生源,係釋出酸;氣溶膠流路,係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以及酸流路,係將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以不通過前述霧化部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而前述氣溶膠流路至少包含以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
[第1實施形態]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以下,就第1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加以說明。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的圖。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係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用以抽吸香吸嚐味成分之器具,其具有沿著從非吸入口端朝吸入口端的方向之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形狀。此外,以下,應留意係將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簡單稱為香味吸嚐器10。
如第1圖所示,香味吸嚐器10具有吸嚐器主體100與匣子200。
吸嚐器主體100構成香味吸嚐器10的主體,且具有可連接匣子200之形狀。吸嚐器主體100具有第1單元110與第2單元120。具體而言,吸嚐器主體100具有筒體100X,而匣子200被連接在筒體100X的吸入口端。
第1單元110具有構成筒體100X的一部分
之第1筒體110X。第1單元110具有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以及釋出酸之酸產生源112。霧化單元111及酸產生源112係收容在第1筒體110X。
在第1實施形態中,霧化單元111具有貯存器(reservoir)111P與芯(wick)111Q以及霧化部111R。貯存器111P係保持氣溶膠源。例如,貯存器111P係由樹脂網狀物等的材料所構成的多孔質體。芯111Q係吸取被保持在貯存器111P之氣溶膠源。例如,芯111Q係由玻璃繊維所構成。霧化部111R係將被芯111Q吸取之氣溶膠源予以霧化。霧化部111R係例如由以預定間距被捲繞在芯111Q之電熱線所構成。
氣溶膠源為二元醇等液體。二元醇係甘油、丙二醇、1,3-丙二醇、山梨醇、或該等之組合。氣溶膠源亦可不含有尼古丁成分。氣溶膠源係例如上所述,藉由以樹脂網等材料所構成之孔質體所保持。孔質體亦可由非菸草材料所構成,亦可由菸草材料所構成。此外,氣溶膠源亦可包含含有香吸嚐味成分之香吸嚐味源。或者,氣溶膠源亦可不包含含有香吸嚐味成分之香吸嚐味源。不含有香吸嚐味源之氣溶膠源較佳為具有大致中性之pH。大致中性係指7±1之pH。藉此,抑制因從酸產生源112放出之酸及香吸嚐味源210所具有之鹼性成分而對霧化部111R造成之損傷,同時可獲得伴隨後述之酸的混合所致之香吸嚐味的提升之効果。
在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霧化單元111而言,例示透過加熱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加熱類型的單元。但是,霧化單元111亦可為利用超音波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超音波類型的單元。
酸產生源112係釋出酸。作為酸而言,可使用無機酸(磷酸等)、飽和脂肪族系酸、不飽和脂肪族系酸、飽和脂環式酸、不飽和脂環式酸,芳香族酸(包含雜環芳香族)、有機酸(多元羧酸、羥酸、烷氧基酸、酮酸、含氧酸(oxo acid)、硫代酸(thio acid)、胺基酸等),或使用上述的組合。例如,酸為3-甲基-2-側氧基戊酸、丙酮酸、2-側氧基戊酸、4-甲基-2-側氧基戊酸、3-甲基-2-側氧基丁酸、2-側氧基辛酸、4-側氧基戊酸、2,3,4,5-四羥基己二酸(半乳糖二酸(galactaric acid)、2,3-二羥基苯甲酸、2,5-二羥基苯甲酸(龍膽酸(gentisic acid))、3,5-二羥基苯甲酸、4-乙醯胺苯甲酸、或為上述組合。
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酸產生源112所釋出之酸係藉由透過抽吸所產生之空氣流而揮發,且具有可被輸送到吸入口側之蒸氣壓。酸產生源112例如最好含有揮發性的酸(例如,在20℃時具有0.1kPa以上的蒸氣壓之酸等),而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酸產生源112亦可在常溫下包含有非揮發性的酸或難揮發性的酸(例如,在20℃時具有未達0.1kPa的蒸氣壓之酸)以及加熱手段,並藉由加熱使酸揮發。此外,在使用常溫中為非揮發性的酸或難揮發性的酸之事例中,氣溶膠通過酸產生源112時,酸產生源
112亦可不包含加熱手段(例如,如後述之第13圖、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之態様)。於酸產生源112中亦可添加薄荷醇等香料。
在第1實施形態中,應留意酸產生源112在相對於預定方向A之垂直方向,係與霧化單元111並排而配置。
第2單元120具有構成筒體100X的一部分之第2筒體120X。第2單元120係具有驅動香味吸嚐器10之電源以及控制香味吸嚐器10的控制電路之電裝單元。電源與控制電路係收容在第2筒體120X。電源例如為鋰離子電池。控制電路例如由CPU及記憶體所構成。在第1實施形態中,第2單元120具有通氣孔120A。如第2圖所示,從通氣孔120A導入之空氣係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及酸產生源112。
匣子200係以可被連接在構成香味吸嚐器10之吸嚐器主體100之方式所構成之香吸嚐味源單元的一例。匣子200係在從吸入口吸入之氣體(以下,空氣)的流路上被設置在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入口側。換言之,匣子200並無需在物理空間上設置於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入口側,而只要在將從霧化單元111所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上被設置在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入口側即可。亦即,在第1實施形態上,「吸入口側」可視為與氣溶膠的流動之「下游」同義,而「非吸入口側」可視為與氣溶膠的流動之「上游」同義。
具體而言,匣子200具有匣子主體200X與
香吸嚐味源210與網眼220以及濾嘴230。
匣子主體200X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筒狀形狀。匣子主體200X收容香吸嚐味源210。
香吸嚐味源210係在從吸入口被吸入之空氣的流路上被設置在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入口側。香吸嚐味源210將香吸嚐味成分供應給從氣溶膠源產生之氣溶膠。換言之,透過香吸嚐味源210被供應給氣溶膠之香味被輸送到吸入口。
在第1實施形態中,香吸嚐味源210係由對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供應香吸嚐味成分的原料片所構成。於香吸嚐味成分方面,例如亦含有尼古丁成分等。原料片之大小最好為0.2mm以上1.2mm以下。再者,原料片的大小最好在0.2mm以上0.7mm以下。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大小愈小,比表面積愈增大,故容易從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釋放香吸嚐味成分。因此,於將所希望量之香吸嚐味成分供應給氣溶膠時,可抑制原料片的量。作為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而言,可使用將菸絲、菸草原料形成為粒狀之成形體。但是,香吸嚐味源210亦可為將菸草原料形成為薄板狀之成形體。再者,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只要包含有香吸嚐味成分即可,並非須由香菸原料所構成。亦可將薄荷腦等之香料供應給香吸嚐味源210。
在此,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例如可藉由使用以JIS Z 8801為基準之不鏽鋼篩網,且以JIS Z
8815為基準進行篩選而得到。例如,藉由使用具有0.71mm的孔徑寬度之不鏽鋼篩網,且利用乾燥式且為機械式的振盪法經過20分鐘將原料片予以篩選,而得到通過具有0.71mm的孔徑寬度之不鏽鋼篩網的原料片。接著,藉由使用具有o.212mm之孔徑寬度的不鏽鋼篩網,且利用乾燥式且為機械式的振盪法經過20分鐘將原料片予以篩選,而去除通過具有0.212mm的孔徑寬度之不鏽鋼篩網的原料片。亦即,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係通過規定上限之不鏽鋼篩網(孔徑寬度=0.71mm),而不通過規定下限之不鏽鋼篩網(孔徑寬度=0.212mm)的原料片。因此,實施形態中,構成香吸嚐味源210的原料片之大小的下限係由規定下限之不鏽鋼篩網的孔徑寬度所定義。此外,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大小之上限係依規定上限之不鏽鋼篩網的孔徑寬度而定義。
在第1實施形態中,香吸嚐味源210為添加有鹼性物質之菸草源(例如包含尼古丁成分之香吸嚐味源之一例)。在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之pH較佳為比大於7,更佳為8以上。藉此,可藉由氣溶膠有効率地取出從菸草源產生之香吸嚐味成分。藉此,在將所希望量之香吸嚐味成分供給至氣溶膠時,可抑制菸草源之量。另一方面,在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之pH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0以下。藉此,可抑制對於香味吸引器10(例如匣子200或吸嚐器主體100)之損傷(腐蝕等)。
此外,應留意從香吸嚐味源210產生之香吸嚐味成分透過氣溶膠被搬送,而不必對香吸嚐味源210本身加熱。
網眼220係相對於香吸嚐味源210在非吸入口側以塞住匣子主體200X的開口之方式而設置,而濾嘴230係相對於香吸嚐味源210在吸入口側上以塞住匣子主體200X的開口之方式而設置。網眼220具有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不會通過之程度的粗糙度。網眼220的粗糙度例如具有0.077mm以上0.198mm以下之孔徑寬度。濾嘴230由具有通氣性之物質所構成。濾嘴230例如最好是醋酸纖維濾嘴。濾嘴230具有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不會通過之程度的粗糙度。
(氣溶膠流路及酸流路)
以下,就第1實施形態之氣溶膠流路及酸流路加以說明。第2圖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氣溶膠流路及酸流路的圖。具體而言,第2圖係表示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的狀態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2圖所示,香味吸嚐器10具有氣溶膠流路140以及酸流路150。
氣溶膠流路140係將從霧化單元111產生的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換言之,在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狀態下,形成將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140。
在第1實施形態中,氣溶膠流路140係由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所構成。
酸流路150係將從酸產生源112釋出的酸以不會通過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換言之,在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狀態下,形成將從酸產生源112產生的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在第2圖所示之例中,酸流路150係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在第1實施形態下,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及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在匣子200被混合。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在匣子200內具有共通之流路。
在第1實施形態下,香吸嚐味源210係在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上,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詳細而言,香吸嚐味源210係於酸產生源112的下游在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所有的路徑上,最好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在此,應留意在與酸產生源112及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係不僅為從上游被引導到下游之氣體會通過,亦是從下游被引導到上游之氣體亦可能通過之路徑。
再者,所謂「流路」係指在抽吸動作中從上游被引導到下游之氣體通過之空間,而「路徑」亦可視
為連結2處所之物理性的空間。此外,在作為「流路」的定義而使用「通過」或「不通過」之用語的事例中,應留意「從零件A產生或釋出之氣體通過零件B」之用語係指從上游被引導到下游之氣體通過零件B之意思,而零件B係指設置在零件A的下游之意思。另一方面,應留意「從零件A產生或釋出之氣體不通過零件B」之用語係指從上游被引導到下游之氣體不會通過零件B之意思,且意味著零件B係沒設置在零件A的下游。例如,所謂「將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以不通過霧化部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係指霧化部沒存在於酸產生源的下游側之意思,且意味著霧化部配置在酸產生源的上游側,或與酸產生源並排地配置之意思。
亦即,在第2圖所示之例中,應留意在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後,即使產生從下游到上游之空氣流,從酸產生源112所釋出的酸亦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再者,應留意從酸產生源112所釋出之酸即使擴散,從酸產生源112所釋出的酸亦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
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匣子主體200X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狀態下,形成有將從不伴隨燃燒而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所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140之至少一部分,且形成有將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以不通過霧化部111R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的酸流路150之至少一部分。換言之,氣溶膠
流路140之至少一部分及酸流路150之至少一部分係由匣子主體200X所形成。
在此,應留意構成酸流路150之構件(例如,筒體100X、匣子主體200X及網眼220等)係由具有耐酸性之構件所構成。
(作用及效果)
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以不通過霧化部111R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故可一邊抑制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的惡化,且一邊可提高香吸嚐味。
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與酸產生源112及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所有的路徑)上,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設置香吸嚐味源210。因此,從酸產生源112產生的酸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而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難以產生惡化。並且,由於香吸嚐味源210為菸草源(於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的水而得之水溶液係具有鹼性的pH),故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被香吸嚐味源210中和,因而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而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的不易產生惡化。
在第1實施形態中,香吸嚐味源210為菸草源(於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的水而得之水溶液係具有鹼性的pH)。因此,可透過氣溶膠將從菸草源產生之香吸嚐味成分有效地予以取出,且可降低氣溶膠源之消耗量的損失。由於可有效地取出香吸嚐味成分,故於得到所希望量之香吸嚐味成分時,可抑制所需之菸草源的量。
在第1實施形態中,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不存在於酸產生源112的上游。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以不通過酸產生源112之方式將透過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所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氣溶膠不被酸產生源112所過濾,而可一邊抑制氣溶膠的損失,且一邊可提高香吸嚐味。
[第1變更例]
以下,使用第3圖就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更例加以說明。第3圖係表示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狀態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的剖面示意圖。以下,主要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1實施形態中,酸流路150係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相對地,在第1變更例中,酸流路150係如第3圖所示,以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之方式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再者,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不存在於酸產生源112的上游。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以不通過酸產生源112之方式而將透過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在此,酸流路150係與氣溶膠流路140在空間上被隔開。在此,所謂「空間上被隔開」,應留意係指在為了混合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及酸而設置之構成(在第3圖中,混合腔體110C)的上游側,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在空間上被分開之意思。
詳細而言,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係由設置在吸嚐器主體100之隔開部110D所隔開。上述匣子200係配置在氣溶膠流路140內。此外,應留意隔開部110D係在混合腔體110C的上游側隔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
在第1變更例中,藉由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及從酸產生源112所釋出的酸係於被設置在比匣子200更靠近下游之混合腔體110C被混合。亦即,混合腔體110C係被設置在比為了防止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脫落而設置之濾嘴230更靠近下游。再者,香吸嚐味源210在與酸產生源112及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上,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詳細而言,香吸嚐味源210最好在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所有的路徑上,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
亦即,在第3圖所示之例中,應留意在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後,即使產生從下游朝上游之空氣流,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
在此,應留意構成酸流路150之構件(例如,筒體100X及隔開部110D等)由具有耐酸性之構件所構成。
(作用及效果)
在第1變更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設置不通過
霧化部111R而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故可一邊抑制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的惡化,且一邊提高香吸嚐味。
在第1替代例中,酸流路150係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不會被香吸嚐味源210過濾而被引導到吸入口側,故可一邊抑制酸的損失,並一邊提高香吸嚐味。尤其是,於香吸嚐味源210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具有鹼性的pH時,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不被香吸嚐味源210中和而被引導到吸入口側,故可一邊更進一步抑制酸的損失,並一邊提高香吸嚐味。
在第1變更例中,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不存在於酸產生源112的上游。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不通過酸產生源112而將由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氣溶膠不被酸產生源112過濾,而可一邊抑制氣溶膠的損失,並一邊提高香吸嚐味。
[第2變更例]
以下,使用第4圖至第6圖就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更例加以說明。第4圖係第2變更例之匣子200的透視圖,第5圖係從吸入口側看第2變更例之匣子200的圖。第6圖係表示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的狀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之剖面示意圖。以下,主要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1實施形態中,氣溶膠流路
140係由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所構成。相對地,在第2變更例中,氣溶膠流路140係除了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之外,亦包含與第1流路不同的第2流路。此外,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不存在於酸產生源112的上游。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不通過酸產生源112而將由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所產生的氣溶膠引導至吸入口側之流路。
此外,酸流路150與氣溶膠流路140在空間上被隔開。在此,所謂「在空間上被隔開」,應留意係指在為了混和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酸而設置之構成(在第6圖中,混合腔體110C)的上游側,氣溶膠流路140與酸流路150在空間上分開。在第2變更例中,應留意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被隔開部110D隔開,且隔開部110D係在混合腔體110C之上游側隔開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
在第2變更例中,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最好比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在此,所謂「降低率」係指相對於「流入到流路之氣溶膠量(流入量)」之「在流路所損失之氣溶膠量(流入量-流出量)」的比率(亦即,(流入量-流出量)/流入量)。
詳細而言,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匣子200係具有內體201、外體202及肋狀物203,作為上述匣子主體200X。再者,在第4圖中,應留意省略有上述香吸
嚐味源210。
內體201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筒狀形狀。內體201收容香吸嚐味源210。於內體201的非吸入口側設置有網眼220,且於內體201之吸入口側設置有濾嘴230。
外體202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筒狀形狀。外體202收容內體201。外體202係藉由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肋狀物203被固定在內體201。於相互隣接的肋狀物203之間,形成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空隙204。
如第6圖所示,在使用第2變更例的匣子200之事例中,氣溶膠流路140包含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140A以及與第1流路140A不同之第2流路140B。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比第1流路140A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並且,通過第2流路140B被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量最好在通過第1流路140A被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量以上。
再者,第1流路140A係通過內體201的內側之流路,而第2流路140B為通過空隙204之流路。在第2變更例中,第2流路140B係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流路。此外,第2流路140B實質上係中空。
在第2變更例中,第1流路140A及第2流路140B雙方主要被形成在匣子主體200X內,且第1流路
140A與第2流路140B之分歧部分145被設置在匣子主體200X外。
在第2變更例中,藉由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係在被設置在比匣子200更靠近下游之混合腔體110C被混合。亦即,混合腔體110C係被設置在比為了防止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脫落而設置之濾嘴230更靠近下游。再者,香吸嚐味源210係於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中,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詳細而言,香吸嚐味源210在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中,最好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如第6圖所示,香吸嚐味源210係只要於酸產生源112的下游在與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主要的路徑(酸產生源112、混合腔體110C、內體201的內側、霧化單元111)中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即可。
亦即,在第6圖所示之例中,應留意於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之後,即使產生從下游朝上游之空氣流,從酸產生源112產生的酸亦難以直接被引導到霧化單元111。
(作用及效果)
在第2替代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設置以不通過霧化部111R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故可一邊抑制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的惡化,且一邊提高香
吸嚐味。
在第2變更例中,設置有與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140A不同之第2流路140B,且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比第1流路140A之氣溶膠的降低率還小。如此一來,可一邊藉著通過第1流路140A之氣溶膠從香吸嚐味源210取出所希望量的香吸嚐味成分,一邊藉由通過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而有效地補充氣溶膠的不足。因此,可降低氣溶膠源的消耗量及霧化所需之能量的損失。
在第2變更例中,第2流路140B係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在第2流路140B中氣溶膠不會被香吸嚐味源210過濾,故可抑制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的降低,而可有效地補充氣溶膠的不足。此外,藉由通過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抑制助長香吸嚐味源210的惡化的事態之同時,並可降低氣溶膠源的消費量之損失。
在第2變更例中,第2流路140B實質上為中空。因此,可更進一步抑制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的降低,且可有效地補充氣溶膠的不足。
在第2替代例中,通過第2流路140B被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量係在通過第1流路140A被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量以上。因此,可一邊抑制香吸嚐味源210的惡化,一邊將充分的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
在第2變更例中,在酸產生源112的上游不
存在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不通過酸產生源112而將透過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產生的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氣溶膠不被酸產生源112過濾,而可一邊抑制氣溶膠的損失,且可提高香吸嚐味。
在第2變更例中,香吸嚐味源210係由對從霧化單元111產生的氣溶膠供應香吸嚐味成分之原料片所構成。藉此方式,比起將菸草原料形成為片狀與碎片狀之組成體,其比表面積增大,故從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容易釋放香吸嚐味成分。因此,於透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將所希望量之香吸嚐味成分供應給氣溶膠時,可抑制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體積,且可抑制收容香吸嚐味源210之構件(在此為匣子主體200X)的大小。
並且,比起將菸草原料形成為片狀與碎片狀之組成體而使用比表面積大的原料片時,香吸嚐味源210容易惡化,而如上述,藉由設置與通過香吸嚐味源210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140A不同之第2流路140B,來抑制香吸嚐味源210的惡化。亦即,透過比表面積大的原料片及第2流路140B之採用,可一邊抑制香吸嚐味源210的惡化,一邊抑制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體積,且可抑制收容香吸嚐味源210之構件(在此為匣子主體200X)的大小。
[第3變更例]
以下,使用第7圖就第1實施形態的第3變更例加以
說明。第7圖係表示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的狀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之剖面示意圖。以下,主要針對與第2變更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2變更例中,酸流路150係與第2流路140B另外設置。相對地,在第3變更例中,酸流路150與第2流路140B的至少一部分相同。但是,在第3變更例中,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最好比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還小。氣溶膠降低率亦可局部(亦即在設置有酸產生源之空隙中)性地比第1流路140A還大,而第2流路140B之整體的氣溶膠降低率最好比第1流路140A之降低率還小。
詳細而言,在第3變更例中,酸產生源112係如第7圖所示,在相對於預定方向A的垂直方向中不與霧化單元111並排配置,而被設置在霧化單元111的下游。在第3變更例中,酸產生源112被配置在上述匣子200的空隙204內(亦即,第2流路140B)。
複數個空隙204被設置在匣子200時,可在複數個空隙204的全部配置酸產生源112,亦可在複數個空隙204的一部分配置酸產生源112。
亦即,將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整個酸流路150係與由空隙204所構成之第2流路140B之至少一部分相同。換言之,空隙204係作為酸流路150而發揮功能,並亦作為第2流路140B而發揮功能。
在第3變更例中,在匣子主體200X被連接
在吸嚐器主體100之狀態下,將從不伴隨燃燒而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140之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且將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以不通過霧化部111R之方式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之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在第3變更例中,氣溶膠流路140之至少一部分及整個酸流路150係藉由匣子主體200X而形成。
在第3變更例中,藉由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係於被設置在比匣子200更靠近下游之混合腔體110C中混合。亦即,混合腔體110C係被設置在比為了防止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脫落而設置之濾嘴230更靠近下游。
(作用及效果)
在第3變更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由於設置不通過霧化部111R而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故可一邊抑制構成霧化單元111之構件的惡化,且可提高香吸嚐味。
在第3變更例中,在與預定方向A之垂直方向中不必與霧化單元111並排配置酸產生源112。因此,採用形成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引導酸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的構成(參照第3圖)時,在相對於預定方向A之垂直方向中不需與匣子200隣接之無用空間(dead space)。亦即,藉由削減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之無用空間,至少,
在相對於預定方向A之垂直剖面中可謀求香味吸嚐器10的小型化。
在第3變更例中,香吸嚐味源210及酸產生源112被包含在以可被連接在構成香味吸嚐器10之吸嚐器主體100的方式所構成之匣子200。因此,容易進行酸產生源112的裝卸或交換。酸產生源112及整個酸流路150收納在匣子200內,而比起霧化單元111,匣子200的交換頻度高,故緩和與酸接觸之構件所要求之耐酸性的條件。此外,可供應以香吸嚐味源210與酸之最適當的(配合喜好)組合作為套組而包含之一個匣子200。
在此,如第3變更例,在使氣溶膠通氣於酸產生源112之態樣中,包含在酸產生源112之酸係較佳為可溶解於氣溶膠,且在常溫下為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的酸(例如在20℃下具有未達0.1kPa之蒸氣壓的酸)。藉此,抑制酸往香吸嚐味源210或霧化部111R之移動,同時可藉由使用氣溶膠作為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之酸的載體,而供給充分之酸。
[第4變更例]
以下,使用第8圖就第1實施形態的第4變更例加以說明。第8圖係表示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的狀態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之剖面示意圖。以下,主要針對與第3變更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3變更例中,香味吸嚐器10中,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被引導到酸產生源
112。相對地,在第4變更例中,香味吸嚐器10係如第8圖所示具有通氣孔120B,而從通氣孔120B被導入之空氣被引導到酸產生源112。引導空氣到酸產生源112之通氣孔120B係與引導空氣到霧化單元111之通氣孔120A另外設置。通氣孔120B例如在與空氣流路的上游/下游無關之空間性地配置之意義下,被設置在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入口側。
在第4變更例中,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不存在於酸產生源112的上游。換言之,氣溶膠流路140係不通過酸產生源112而將透過霧化單元111(霧化部111R)所產生的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酸流路150係與氣溶膠流路140在空間上被隔開。在此,所謂「在空間上被隔開」,應留意係指在為了混和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酸而設置之構成(在第8圖中為混合腔體110C)的上游側,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在空間上被分開之意思。
在此,以從通氣孔120B被導入之空氣不與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混合之方式,從通氣孔120B被導入之空氣的流路係與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藉由隔開部110E被隔開。應留意隔開部110E在混合腔體110C之上游側上將氣溶膠流路140及酸流路150予以隔開。應留意與通氣孔120B不相通之空隙204亦可形成上述第2流路140B。或亦可將酸產生源112設置在與通氣孔120B不相通之空隙204。
在第4變更例中,藉由從霧化單元111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及從酸產生源112釋出之酸於被設置在比匣子200更靠近下游之混合腔體110C來混合。亦即,混合腔體110C被設置在比為了防止構成香吸嚐味源210之原料片的脫落而設置之濾嘴230更靠近下游。再者,香吸嚐味源210係於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上,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詳細而言,香吸嚐味源210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路徑上,最好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如第8圖所示,香吸嚐味源210亦可於酸產生源120之下游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相通之主要的路徑(酸產生源112、混合腔體110C、內體201的內側、霧化單元111)中被設置在酸產生源112與霧化單元111之間。
亦即,在第8圖所示之例中,應留意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後,即使產生從下游到上游之空氣流,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亦不易被直接引導到霧化單元111。
此外,在第4變更例中,以從通氣孔120B被導入之空氣被引導到設置有酸產生源112之空隙204(空氣流路)之方式,將匣子200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時,通氣孔120B必須與空隙204相通。因此,匣子200及吸嚐器主體100之至少一方最好以通氣孔120B與空隙204(空氣流路)相通之方式,具有用以界定吸嚐器主體100與匣子200之相對位置的定位功能。此種定位功能之一例係如以下所
示。
在此,匣子以吸嚐器主體之長軸方向(預定方向A)作為旋轉軸而可進行旋轉之方式被安裝吸嚐器主體時,匣子及吸嚐器主體的一方,具有以旋轉軸為中心而設置成環狀之流路(連貫成環狀之流路或配置為環狀之複數個流路),且匣子及吸嚐器主體之另一方,較佳為相對於被設置在一方之流路於徑向上對應的位置具有流路。藉此方式,即便在以吸嚐器主體之長軸方向(預定方向A)為中心之圓周方向上,未注意吸嚐器主體與匣子之相對位置而將匣子連接在吸嚐器主體,通氣孔亦可與流路相通。
或在以預定方向A為中心之圓周方向上,為了唯一界定吸嚐器主體與匣子之相對位置,於構成吸嚐器主體之筒體的內面設置有導肋,且亦可在匣子主體的外面設置導溝。相反地,亦可於構成吸嚐器主體之筒體的內面設置有導溝,且於匣子主體的外面設置導肋。導溝及導肋最好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形狀。
或者,考量構成吸嚐器主體之筒體具有多角形狀或楕圓形狀的空洞,且匣子具有多角柱形狀或楕圓柱狀形狀之事例。在此種事例中,構成吸嚐器主體之筒體最好具有將吸嚐器主體與匣子之相對位置唯一具體指定之形狀。或吸嚐器主體及匣子亦可具有用以唯一具體指定吸嚐器主體與匣子的相對位置之導肋與導溝。
或如吸嚐器主體及匣子亦可具有用以唯一界定吸嚐器主體及匣子的相對位置之記號。
(作用及效果)
在第4變更例中,除了第2變更例及第3變更例的效果之外,可得到以下所示之效果。具體而言,酸流路150係不通過香吸嚐味源210而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因此,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不被香吸嚐味源210過濾而被引導到吸入口側,故可一邊抑制酸的損失,且可提高香吸嚐味。尤其是,於香吸嚐味源210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之水溶液具有鹼性的pH時,從酸產生源112產生之酸不被香吸嚐味源210中和而被引導到吸入口側,故可一邊更進一步抑制酸的損失,且一邊可提高香吸嚐味。
[第5變更例]
以下,使用第9圖就第1實施形態的第5變更例加以說明。第9圖係表示在匣子200被連接在吸嚐器主體100的狀態下之香味吸嚐器10的內部構造之剖面示意圖。以下,只要針對與第3變更例的不同點加以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3變更例中,香味吸嚐器10具有單數個單元作為不伴隨燃燒而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相對地,在第5變更例中,香味吸嚐器10係如第9圖所示,具有第1霧化單元111A及第2霧化單元111B以作為不伴隨燃燒而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在此,從第1霧化單元111A及第2霧化單元111B產生之氣溶膠亦可在被引導到匣子200前被混合。
此外,在第3圖中,僅就第1流路140A及第2流路140B的配置而顯示有一例,且就第1霧化單元
111A及第2霧化單元111B的配置亦僅是顯示有一例。因此,第1霧化單元111A及第2霧化單元111B的配置當然不限定於第9圖所示之一例。再者,第1霧化單元111A的數目及第2霧化單元111B的數目亦為任意的數目。
在第5變更例中,第1霧化單元111A所霧化之氣溶膠源亦可與第2霧化單元111B所霧化之氣溶膠源不同。例如,第1霧化單元111A所霧化之氣溶膠源係由產生容易從香吸嚐味源210取出香吸嚐味成分之氣溶膠的物質所構成,而第2霧化單元111B所霧化之氣溶膠源亦可由產生含有香料之氣溶膠之物質所構成。但是,第1霧化單元111A所霧化之氣溶膠源亦可為與第2霧化單元111B所霧化之氣溶膠源相同。
在此,酸產生源112係與第3變更例相同,被配置在上述匣子200之空隙204內(亦即,第2流路140B)。
複數個空隙204被設置在匣子200時,可在在所有的複數個空隙204配置酸產生源112,亦可在複數個空隙204的一部分配置酸產生源112。
亦即,將從酸產生源112所釋出的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150之整體係與由空隙204所構成之第2流路140B共通。換言之,空隙204係作為酸流路150而發揮功能,亦作為第2流路140B而發揮功能。
在此,如第5變更例,在使氣溶膠通氣於酸產生源112之態樣中,包含在酸產生源112之酸係較佳為可溶解於氣溶膠,且在常溫下為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的酸
(例如在20℃下具有未達0.1kPa之蒸氣壓的酸)。藉此,抑制酸往香吸嚐味源210或霧化部111R之移動,同時可藉由使用氣溶膠作為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之酸的載體,而供給充分之酸。
[實施形態的彙總]
以下,就實施形態的彙總加以說明。第10圖至第17圖係用以說明被設置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各零件(酸產生源、霧化部、香吸嚐味源及混合腔體等)與連結各零件之流路的位置關係之概念圖。如第10圖至第22圖所示,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至少具備酸產生源、霧化部及香吸嚐味源,且具有以不通過霧化部之方式將從酸產生源所釋出的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此外,在第10圖至第22圖中,香吸嚐味源係為例如菸草源(於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係具有鹼性之pH)。
第1,就第1實施形態(第2圖)之概念,一邊參照第10圖一邊加以說明。如第10圖所示,從酸產生源釋出的酸以及從霧化部產生的氣溶膠被引導到香吸嚐味源。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香吸嚐味源被混合。換言之,香吸嚐味源兼具混合酸及香吸嚐味成分之混合腔體。
第2,就第1變更例(第3圖)的概念,一邊參照第11圖一邊加以說明。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被引導到混合腔體。從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通過香吸嚐味源被引導到混合腔體。混合腔體例如設置在吸入口構件。酸及由氣
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
第3,就第2變更例(第6圖)的概念,一邊參照第12圖一邊加以說明。從酸產生源釋出的酸被引導到混合腔體。從霧化部產生的氣溶膠通過香吸嚐味源被引導到混合腔體之同時,亦不通過香吸嚐味源而被引導到混合腔體。混合腔體例如被設置在吸入口構件。具有香吸嚐味源之匣子(香吸嚐味源單元)係除了具有通過香吸嚐味源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之外,亦具有不通過香吸嚐味源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2流路。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
第4,就第3變更例(第7圖)的概念,一邊參照第13圖一邊加以說明。從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通過酸產生源被引導到混合腔體,並通過香吸嚐味源被引導到混合腔體。酸產生源、香吸嚐味源及混合腔體構成匣子(香吸嚐味源單元)。匣子除了具有通過香吸嚐味源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以外,亦可具有不通過香吸嚐味源而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2流路。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
第5,就第4變更例(第8圖)之概念,一邊參照第14圖一邊加以說明。從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通過香吸嚐味源被引導到混合腔體。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被引導到混合腔體。酸產生源、香吸嚐味源及混合腔體構成匣子(香吸嚐味源單元)。在此,用以導入空氣到酸產生源之通氣孔係與用以導入空氣到霧化部之通氣孔不同。匣子係除
了具有通過香吸嚐味源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之外,亦可具有不通過香吸嚐味源而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2流路。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
如上述,就各實施形態之概念作了說明,而設置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各零件與將各零件連結之流路的位置關係不限定於此。例如,實施形態亦可包含以下所示之形態。
例如,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霧化部、酸產生源及香吸嚐味源亦可從上游朝下游以串聯方式排列。例如,上述構成係如第15圖所示,亦可從上游朝下游依霧化部、酸產生源、香吸嚐味源之順序以串聯方式而排列。此外,在第15圖所示之例中,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香吸嚐味源被混合。換言之,香吸嚐味源係兼具混合酸及氣溶膠之混合腔體。或如第16圖所示,亦可從上游朝下游依霧化部、香吸嚐味源、酸產生源之順序以串聯方式並排。再者,在第16圖所示之例中,酸及由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係在酸產生源混合。換言之,酸產生源兼具混合酸及氣溶膠之混合腔體之功能。
或如第17圖所示,從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及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亦可在混合腔體被混合後,被引導到香吸嚐味源。
如此,應留意只要為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不通過霧化部而被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構成,即可作種種變
更。
再者,如第5變更例(第9圖)所示,針對非燃燒型香味吸引器具有複數個霧化部(第1霧化部及第2霧化部)之情形,參照第18圖至第22圖加以說明。
例如第18圖所示,由複數個霧化部所產生之氣溶膠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之後,分別導入至酸產生源及香吸嚐味源之各者。包含由酸產生源所釋放出之酸的氣溶膠及包含由香吸嚐味源所捕捉之香吸嚐味的氣溶膠係在混合腔體被混合。在該種情形下,供酸產生源通過之流路係為不通過香吸嚐味源之第2流路。在該種情形下,第2流路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較佳為比供香吸嚐味源通過之第1流路的氣溶膠之降低率小。
或者,如第19圖所示,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酸產生源。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香吸嚐味源。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係不供香吸嚐味源通過之第2流路,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係不供香吸嚐味源通過之第1流路。在上述之情形下,第2流路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較佳為比第1流路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小。
或者,如第20圖所示,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酸產生源。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香吸嚐味源。從第2
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係包含通過香吸嚐味源之第1流路及不通過香吸嚐味源之第2流路A。另外,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亦為不通過香吸嚐味源之第2流路B。在上述之情形下,第2流路A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較佳為比第1流路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小。第2流路B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亦可比第1流路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小。
或者,如第21圖所示,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2霧化部並不會與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酸產生源。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並不會與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混合,而導入至香吸嚐味源。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係包含通過香吸嚐味源之流路(以下稱為流路A)及不通過香吸嚐味源之流路(以下稱為流路B)。在上述之情形下,流路B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較佳為比流路A中之氣溶膠的降低率小。
或者,如第22圖所示,實施形態亦可為第20圖及第21圖之組合。具體而言,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係包含通過酸產生源之流路及不通過酸產生源之流路,從第2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亦可包含通過香吸嚐味源通過之流路及不通過香吸嚐味源之流路。
此外,在第18圖至第22圖中,酸產生源及香吸嚐味源亦可構成香吸嚐味單元。在該種情形下,從第1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為第2流路之一例,從第2
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為第1流路之一例。
在此,在使氣溶膠通氣至酸產生源之態樣(第13圖、第15圖、第16圖、及第18圖至第22圖)中,包含在酸產生源之酸係較佳為可溶解在氣溶膠,且為在常溫下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之酸(例如在20℃下具有未達0.1kPa之蒸氣壓的酸)。藉此,抑制酸往香吸嚐味源或霧化部之移動,同時可藉由使用氣溶膠作為非揮發性或難揮發性之酸的載體,而供給充分之酸。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透過上述實施形態作了說明,形成此揭示的一部分之論述及圖示不應理解為限定本發明。從此揭示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清楚得知種種替代實施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在實施形態中,匣子200不包含霧化單元111,但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例如,匣子200亦可與霧化單元111一起構成1個單元。
在實施形態中,香吸嚐味源210被包含在以可連接在構成香味吸嚐器10之吸嚐器主體100之方式而構成之匣子200。但是,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例如,不使用匣子200,而吸嚐器主體100亦可收容香吸嚐味源210。
在實施形態中,就利用匣子200的空隙204形成第2流路140B的一部分之事例(第2變更例至第5變更例)作了說明。但是,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具體而言,第2流路140B的一部分亦可在匣子200之匣子主體200X
的外側面上由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溝來構成。再者,最好第2流路140B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係比第1流路140A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朝著氣溶膠流路的下游,第2流路140B進出匣子200之次數並沒限定。
在實施形態中,第1流路140A與第2流路140B之分歧部分145係設置在匣子主體200X外。但是,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分歧部分145亦可被設置在匣子主體200X內。
在實施形態中沒特別說明,霧化單元111亦可構成為對於吸嚐器主體100可裝卸或可交換。相同地,酸產生源112對吸嚐器主體100而言亦可依可裝卸或可交換之方式來構成。霧化單元111及酸產生源112由1個單元所構成,而對吸嚐器主體100而言亦可依可裝卸或可交換之方式來構成。亦即,霧化單元111、酸產生源112及香吸嚐味源210亦可作為對於電裝單元(第2單元120)為可交換之單元而各別設置。或是,霧化單元111、酸產生源112及香吸嚐味源210中至少包含2個以上的構成之單元,係亦可設置成對於電裝單元(第2單元120)為可交換之單元。
在實施形態中沒特別說明,具有霧化部111R及酸產生源112之第1單元110亦可構成為對於電裝單元(第2單元120)可裝卸或可交換之霧化單元。在此種事例中,第1單元110係具有連接部,該連接部係以從霧化部111R產生之氣溶膠會被引導到香吸嚐味源210(匣子200)
之方式,將香吸嚐味源210(匣子200)連接到霧化部111R的下游。連接部例如為第1筒體110X,該第1筒體110X係收容霧化部111R及酸產生源112,並連接有匣子200。
在第5變更例中,針對第1霧化單元111A及第2霧化單元111B被設置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之事例作了例示。但是,第5變更例並不限定於此。具體而言,取代第2霧化單元111B,亦可設置產生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或在第2霧化單元111B與第1變更例相同地被設置之狀態下,亦可將產生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設置在第2流路140B。
在第3變更例及第5變更例中,於被設置在匣子200之複數個空隙204中,在沒設置有酸產生源112之空隙204上皆沒設置任何東西。但是,第3變更例及第5變更例不限定於此。具體而言,於沒設置有酸產生源112之空隙204上,亦可將產生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設置在第2流路140B。或於設置有酸產生源112之空隙204,設置產生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
產生上述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的種類最好與匣子200所具有之香吸嚐味源210的種類不同。例如,產生薄荷等的香味之香吸嚐味源最好由非菸草材料所構成。
依據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及香吸嚐味源單元,係一邊抑制構成霧化單元之構件
的惡化,一邊提高香吸嚐味。
Claims (28)
- 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包括:霧化單元,係具有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香吸嚐味源,係被設置在比前述霧化單元更靠近吸入口側;酸產生源,係釋出酸;氣溶膠流路,係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以及酸流路,係以不通過前述霧化部之方式將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前述氣溶膠流路至少包含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引導氣溶膠到吸入口側之第1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酸流路係以不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引導酸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係於前述酸產生源的下游中在與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相通之路徑中,被設置在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係於前述酸產生源之下游中在與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相通之所有的路徑 中,被設置在前述酸產生源與前述霧化單元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且在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係具有鹼性之pH。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酸流路係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7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氣溶膠流路係除了前述第1流路之外,還包含與前述第1流路不同之第2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係比前述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酸流路與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共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酸產生源係設置在前述第2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1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與前述霧化部不同之其他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7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霧化部不存在於前述酸產生源的上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7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包括:第1通氣孔,係用以將空氣導入到前述霧化單元;以及第2通氣孔,係與前述第1通氣孔另外設置,而將空氣導入到前述酸產生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包括:具備前述香吸嚐味源及收容前述香吸嚐味源的單元主體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前述單元主體係構成為可被連接在構成前述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吸嚐器主體,前述吸嚐器主體具有前述第2通氣孔,前述單元主體具有設置有前述酸產生源之空氣流路,前述吸嚐器主體及前述單元主體之至少一方係具有以使前述第2通氣孔與前述空氣流路相通之方式,具體指定前述吸嚐器主體與前述單元主體的相對位置之定位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7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包括:混合腔體,係用以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所捕捉之香吸嚐味成分及從前述 酸產生源所釋出的酸予以混合。
- 一種香吸嚐味源單元,係包括:香吸嚐味源;以及單元主體,係構成為可被連接在構成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吸嚐器主體,且收容前述香吸嚐味源,在前述單元主體被連接在前述吸嚐器主體之狀態下,係形成有將從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將氣溶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所產生之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氣溶膠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且形成有以不通過前述霧化單元之方式將從酸產生源釋出之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酸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氣溶膠流路至少包含第1流路,該第1流路係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將氣溶膠引導到吸入口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前述香吸嚐味源為菸草源,且在該菸草源添加重量比10倍之水而得的水溶液係具有鹼性之pH。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酸流路為以不通過前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將酸引導到吸入口側之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吸 嚐味源單元,其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氣溶膠流路係除了前述第1流路以外,亦包含與前述第1流路不同之第2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前述第2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係比前述第1流路之氣溶膠的降低率更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被設置在前述香吸嚐味源單元之前述酸流路係與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共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前述酸產生源係設置在前述第2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前述第1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前述第2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係從與前述霧化部不同之其他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的流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其中,在前述單元主體被連接在前述吸嚐器主體之狀態下,前述霧化部不存在於前述酸產生源的上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吸嚐味源單元,包括:混合腔體,係用以將從前述霧化單元產生之氣溶膠及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予以混 合。
- 一種霧化單元,係具備:霧化部,係將不含尼古丁成分之氣溶膠源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予以霧化;酸產生源,係將酸予以釋出;以及連接部,係以從前述霧化部產生之氣溶膠被引導到香吸嚐味源之方式,將前述香吸嚐味源連接到前述霧化部的下游,從前述酸產生源釋出之酸係以不通過前述霧化部之方式被引導到吸入口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63099 | 2015-05-01 | ||
JP2015063099 | 2015-05-01 | ||
??105102178 | 2016-01-25 | ||
TW105102178 | 2016-0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1780A TW201701780A (zh) | 2017-01-16 |
TWI618493B true TWI618493B (zh) | 2018-03-21 |
Family
ID=5840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13442A TWI618493B (zh) | 2015-05-01 | 2016-04-29 |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香吸嚐味源單元及霧化單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18493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32294A (en) * | 2007-11-30 | 2009-08-01 | Japan Tobacco Inc | Aerosol generating liquid for aerosol aspirator |
CN104244749A (zh) * | 2012-01-31 | 2014-12-24 | 奥驰亚客户服务公司 | 电子烟 |
-
2016
- 2016-04-29 TW TW105113442A patent/TWI61849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32294A (en) * | 2007-11-30 | 2009-08-01 | Japan Tobacco Inc | Aerosol generating liquid for aerosol aspirator |
CN104244749A (zh) * | 2012-01-31 | 2014-12-24 | 奥驰亚客户服务公司 | 电子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1780A (zh) | 2017-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03118B2 (ja) |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香喫味源ユニット及び霧化ユニット | |
JP6895021B2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US9730473B2 (en) | Non-burning type flavor inhaler and capsule unit | |
JP6637486B2 (ja) | 香味吸引器 | |
KR102255848B1 (ko) | 비연소형 향미 흡인기 | |
RU2729529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работки аэрозоля и изделие для выработки аэрозоля | |
TWI679942B (zh) | 香味吸嚐器 | |
JP6858254B2 (ja) | 末広形状煙排出管を有する電子タバコアトマイザー | |
KR101969566B1 (ko) | 전자 담배 흡입기능이 구비된 전기 가열형 담배 흡입장치 | |
EP3545777B1 (en) | Heating-type flavor inhaler | |
KR101600646B1 (ko) | 향미 전달 기구 | |
JP2019528784A (ja) | 保持器 | |
KR20180064469A (ko) | 흡입 가능 매체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 |
JP2021518742A (ja) |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 |
WO2016121143A1 (ja) |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香味源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2019533454A (ja) | エアロゾル供給物品 | |
KR20150144741A (ko) | 풍미가 향상된 전자 담배 | |
JP2023020970A (ja) | 調味部品及び電子霧化装置 | |
TWI618493B (zh) |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香吸嚐味源單元及霧化單元 | |
TWI581725B (zh) | 香味吸嚐器 | |
TWI627911B (zh) | 加熱型香味吸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