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4956B -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4956B
TWI614956B TW106133778A TW106133778A TWI614956B TW I614956 B TWI614956 B TW I614956B TW 106133778 A TW106133778 A TW 106133778A TW 106133778 A TW106133778 A TW 106133778A TW I614956 B TWI614956 B TW I6149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ins
wires
power connector
slo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6504A (zh
Inventor
蔡東霖
侯智仁
陳長祥
黃進權
戴忠邦
Original Assignee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3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4956B/zh
Priority to US15/867,528 priority patent/US1016435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9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6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5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38Back panels or connecting means therefor; Terminals; Coding means to avoid wrong insertion
    • H05K7/1457Power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92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s, e.g. power supply or data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源連接器,包含外罩、隔板、複數第一及第二針腳、複數第一及第二線材與填充物。外罩具有容置槽、複數第一及第二插接槽。第一及第二插接槽連接容置槽。隔板位於容置槽中而將容置槽區分為多個第一及第二線槽。第一及第二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分別垂直第一及第二線槽的延伸方向。第一與第二針腳分別部分位於第一及第二插接槽,部分位於第一及第二線槽。第一及第二線材分別位於第一及第二線槽,並分別電性連接第一及第二針腳。填充物與外罩的材質相異,填充物填充於容置槽以封裝並阻隔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

Description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特別是一種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一般來說,電腦設備包含了伺服器與個人電腦等。其中,以伺服器為例,伺服器中的各電子裝置間通常是透過帶線的連接器來傳輸訊號與電流等。然而,當連接器串接於各電子裝置時,連接器的線材通常會散落於伺服器中而阻擋了散熱氣流流通,進而降低了伺服器的散熱效率。此外,個人電腦中的電子零組件,例如:電源供應器、中央處理器、顯示卡等亦是採用設有連接器之線材來串接。而連接器的好處在於無需工具即可快速地將線材組接於各電子組件上或自各電子組件上拆下。
以連接於電源供應器上的電源連接器為例。常見的電源連接器的製造過程為,在電源連接器的外殼內設置材質相同且一體成型的隔牆,以區隔出多個隔間。這些隔間可供連接端子放置以透過隔牆之阻隔來避免各連接端子產生短路。然而,隔間式設計普遍存在的問題為,雖然縮小隔間有助於縮小電源連接器的體積,但卻會影響組裝人員放置連接端子的便利性。反之,擴大隔間雖然有助於提升組裝人員放置連接端子的便利性,但卻會使得電源連接器的體積難以有效縮小。電源連接器的體積難以有效縮小卻又會連帶影響電腦設備薄型化的程度,此實有違現今電腦設備薄型化的需求。因此,如何兼顧電源連接器之組裝便利性及薄形化的需求,將會是研發人員所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發明揭露一種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藉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難以兼顧電源連接器之組裝便利性及薄形化需求的問題。
本發明所揭露的電源連接器,包含外罩、隔板、複數第一針腳、複數第二針腳、複數第一線材、複數第二線材及填充物。外罩具有容置槽、複數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連接容置槽。隔板位於容置槽中而將容置槽區分為多個第一線槽及多個第二線槽。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分別垂直第一線槽及第二線槽的延伸方向。第一針腳與第二針腳各具有相對之一插接段及一接線段。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的插接分別於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之接線段分別位於第一線槽及第二線槽。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分別位於第一線槽及第二線槽,並分別電性連接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的接線段。填充物與外罩的材質相異,填充物填充於容置槽以封裝並阻隔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由於電源連接器中的隔間與外罩並非為一體成型之結構,而是以材質與外罩相異的填充物填入外罩,以藉由填充物來封裝與阻隔各線材。也就是說,各線材的隔間是在針腳與線材皆擺放完成後才透過填充物形成,而非由預先存在於外罩內之隔牆所形成。由於在組裝時並無隔牆之限制,故有足夠之空間便於組裝人員來擺放與組裝緊密配置的各針腳與各線材,進而可兼顧電源連接器之組裝便利性及薄形化需求。
此外,由於各針腳與各線材是透過相異材質之外罩與填充物來固定,故可藉由外罩與填充物之相異特性來提升電源連接器之組裝強度,進而降低各針腳與線材誤觸之機率。
再者,由於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分別垂直第一線槽及第二線槽的延伸方向。藉此,使插接方向與線材的延伸方向垂直,而可縮小電源連接器連接對接連接器後所凸出的體積,而有助於電子裝置之薄型化。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了解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閱圖1至圖5。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未注入填充物的分解圖。圖3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未注入填充物之另一視角的分解圖。圖4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插設於一對接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圖1之電源連接器的外罩的剖面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源連接器1a包含一外罩10、一隔板20、複數第一針腳30與複數第二針腳40、複數第一線材50與複數第二線材60及一填充物70。
外罩10例如為液晶塑膠(LCP)或尼龍等工程塑膠,外罩10包含一底板101、一環形側板102、複數個插接柱體103a、103b、複數第一插接槽105及複數第二插接槽106。
底板101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1011及一下表面1012。
環形側板102凸出於底板101的上表面1011,且環形側板102與底板101共同形成一容置槽104。環形側板102的其中一側具有一側表面1021及位於側表面1021之複數個穿設孔1022。
這些插接柱體103a、103b凸出於底板101的下表面1012。這些第一插接槽105與這些第二插接槽106分別貫穿插接柱體103a、103b及底板101。即這些第一插接槽105與這些第二插接槽106的一端連通容置槽104,且另一端分別於這些插接柱體103a、103b遠離底板101的一端形成一開口107a、107b。
此外,這些插接柱體103a分別具有形成這些第一插接槽105的一內壁面1031a,及位於這些內壁面1031a的一散熱凹槽1032a。同理,這些插接柱體103b分別具有形成這些第二插接槽106的一內壁面1031b,及位於這些內壁面1031b的一散熱凹槽1032b。這些散熱凹槽1032a、1032b遠離這些開口107a、107b的一側分別具有一限位面1033a、1033b。這些限位面1033a、1033b分別面向這些開口107a、107b,即這些限位面1033a、1033b的法線分別穿過這些開口107a、107b。
隔板20的材質例如與外罩10相同。位於容置槽104中而將容置槽104區分為多個第一線槽1041及多個第二線槽1042。這些第一線槽1041相對這些第二線槽1042靠近底板101。這些第一插接槽105之延伸方向垂直這些第一線槽1041之延伸方向,且這些第二插接槽106之延伸方向垂直這些第二線槽1042之延伸方向。也就是說,電源連接器1a於使用時的插接方向D1與線槽1041、1042的延伸方向D2互相垂直。
隔板20具有一第一表面201、一第二表面202及多個定位槽203。第一表面201面向第一線槽1041。第二表面202背對於第一表面201。即第二表面202面向第二線槽1042。這些定位槽203位於第二表面202,用以定位位於第二線槽1042的線材。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槽也可以同時位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用以同時定位位於第一線槽與第二線槽中的線材。
請一併參閱圖2、圖4與圖5,每一第一針腳30具有一插接段301、一銜接段302、一接線段303、一定位結構304及一卡合部305。每一第一針腳30的銜接段302連接於插接段301與接線段303之間,且銜接段302垂直於接線段303。這些插接段301分別位於這些第一插接槽105中,且這些接線段303則分別位於這些第一線槽1041中。這些定位結構304分別位於這些接線段303上。這些卡合部305則分別位於這些銜接段302與這些插接段301的連接處。
每一插接段301包含二插接片部3011,且二插接片部3011相對且相隔設置而形成一散熱通道306。這些散熱通道306分別連通這些散熱凹槽1032a。
每一定位結構304例如包含二凸柱3041。二凸柱3041實質上互相平行,且相隔一距離而使二凸柱4041間形成一定位空間3042。
每一卡合部305例如為一凸塊。這些卡合部305分別位於這些散熱凹槽1032a中,並用以分別抵靠於這些散熱凹槽1032a的這些限位面1033a,以令這些第一針腳30分別固定於這些第一插接槽105與這些第一線槽1041中。
每一第二針腳40具有一插接段401、一銜接段402、一接線段403、一定位結構404及一卡合部405。每一第二針腳40的銜接段402連接於插接段401與接線段403之間,且銜接段402垂直於接線段403。這些插接段401分別位於這些第一插接槽105中,這些接線段403則分別位於這些第一線槽1041中。這些定位結構404分別位於這些接線段403上。這些卡合部405則分別位於這些銜接段402與這些插接段401的連接處。
每一插接段401包含二插接片部4011,且二插接片部4011相對且相隔設置而形成一散熱通道406。這些散熱通道406分別連通這些散熱凹槽1032b。
每一定位結構404例如包含二凸柱4041。二凸柱4041實質上互相平行,且相隔一距離而使二凸柱4041間形成一定位空間4042。
每一卡合部405例如為一凸塊。這些卡合部405用以抵靠於散熱凹槽1032b的限位面1033b,以令第二針腳40固定於第二插接槽106與第二線槽1042中。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散熱通道306、406分別連通這些散熱凹槽1032a、1032b,這些散熱凹槽1032a、1032b連通開口107a、107b。如此一來,於電連接期間所產生的熱即可由散熱通道306、406與散熱凹槽1032a、1032b更快被排除。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針腳30與第二針腳40的材質例如為高導銅。高導銅因含銅量較高,而具有較佳的導電性能。高導銅例如為C1070、OFE (C1010) ETP (C1100)、C1100-P、C1201或C1221合金。採用高導銅的功效容後一併說明。
每一第一線材50具有一連接端501。這些第一線材50分別穿設環形側板102的部分穿設孔1022,而使這些第一線材50位於第一線槽1041。第一線材50的連接端501例如透過焊接的方式設置於第一針腳30的接線段303上二凸柱3041所形成的定位空間3042中,而使第一線材50與第一針腳30電性連接。
每一第二線材60具有一連接端601。這些第二線材60分別穿設環形側板102另一部分的穿設孔1022,而使這些第二線材60部分位於第二線槽1042。第二線材60的連接端601設置於第二針腳40的接線段403上的二凸柱4041所形成的定位空間4042中,而使第二線材60與第二針腳40電性連接。此外,第二線材60更固定於隔板20的定位槽204上,穩定第二線材60的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線材50的連接端501的端面5011與側表面1021的距離及第二線材60的連接端601的端面6011與側表面1021的距離相異。也就是說,第一線材50與第一針腳30的連接處以及第二線材60與第二針腳40的連接處前後錯置。二連接端501、601前後錯置的目的在於,若連接至電源相異兩極的第一線材50與第二線材60連接端501、601的線頭脫落時,因錯置之設計可拉長兩連接端501、601之距離,而可進一步降低脫落之線頭相接觸而造成短路的機率。
填充物70填充於第一線槽1041與第二線槽1042中,用以封裝並阻隔第一線材50與第二線材60。採用填充物70的功效容後一併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填充物70的材質與外罩10的材質相異,且外罩10以及隔板20的硬度皆大於填充物70的硬度。舉例來說,填充物70可例如為聚氯乙烯(PVC)等熱塑性塑膠。
請再參閱圖4,在本實施例中,因插接槽105、106之延伸方向垂直線槽1041、1042之延伸方向,且針腳30、40的銜接段302、402垂直於接線段303、403,使得電源連接器1a插設於對接連接器8時,電源連接器1a在插接方向上的長度遠小於針腳30、40的總長度,如此一來,除了有助於電腦設備之薄型化外,連接器的線材更能夠伏貼於電子裝置上,以避免散落之線材阻擋了散熱空間而降低散熱效率。
詳細來說,以傳統電源連接器為例,因為傳統連接端子無垂直彎折的設計,故傳統電源連接器在插設方向上的長度約等於連接端子的總長度。此外,又因為傳統電源連接器的連接端子受到電流規格之限制而有預定的長度下限,並無法經由縮短連接端子的長度來減少電源連接器在插設方向上的長度。
然而,以本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1a為例,雖然針腳30、40同樣有預定的長度下限,但因針腳30、40有垂直彎折的設計,即接線段303、403相對銜接段302、402彎折,故本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1a在插接方向D1上的長度約縮短為插接段301、401與銜接段302、402的長度合。也就是說,與傳統的相比,本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1a在插接方向D1上的長度少了接線段303、403的長度。
再者,本實施例採用高導銅製的針腳30、40能更進一步縮小電源連接器1a之體積或提升電源連接器1a所能承受之電流規格。詳細來說,相較於傳統含銅比例約為70%(例如:黃銅)的針腳,本實施例之高導銅製的針腳因含銅量較高,在相同的體積下能夠有更高的電流負荷能力。舉例來說,相同的體積下,高導銅製的針腳30、40的電流負荷能力自7安培(A)提升9安培(B)。或是,在同樣7安培(A)的電流負荷能力下,高導銅製的針腳30、40的長度即可有效縮短,以進一步縮短電源連接器1a凸出於對接連接器8的長度。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結構304、404包含二凸柱3041、4041,並將線材的連接端501、601分別定位於二凸柱3041、4041間的定位空間3042、4042,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結構也可以是卡合槽等其他固定線材的結構。
以下說明電源連接器的組裝方式。請參閱圖6至圖9。圖6至圖9為圖1之電源連接器的組裝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首先,如圖6所示,先將複數個第一針腳30分別設置於一外罩10的複數個第一插接槽105中,再將複數個第一線材50分別設置於外罩10的複數個第一線槽1041內,使該些第一線材50與其第一針腳30電性連接。
接著,如圖7所示,疊置一隔板20於這些第一線材50的上方。
接著,如圖8所示,將複數個第二針腳40分別設置於外罩10的複數個第二插接槽106中,以及將複數個第二線材60分別設置於外罩10的複數個第二線槽1042內,且該些第二線材60對應於隔板20的多個定位槽204,使該些第二線材60與其第二針腳40電性連接。
最後,如圖9所示,注入一熔點低於外罩10熔點的填充物70於第一線槽1041與第二線槽1042中。填充物70被固化後,第一線材50與第二線材60被固化的填充物70封填於外罩10中。
在本實施例中,電源連接器1a的組裝流程係先將針腳30、40與線材50、60置入外罩10中,再以硬度較外罩10小且具流動特性的填充物70來封裝與阻隔各線材50、60。此組裝流程的好處在於,組裝人員在放置針腳30、40與線材50、60時無隔牆限制,故有足夠之空間便於組裝人員來擺放與組裝緊密配置的各針腳30、40與各線材50、60,因此,可兼顧電源連接器1a之組裝便利性。
此外,本案透過軟、硬相異材質之外罩10與填充物70來封裝針腳30、40與線材50、60的好處在於,在填入填充物70前,可先讓針腳30、40與線材50、60預定位於材質較硬的外罩10中,以提升針腳30、40與線材50、60的組裝精度,進而更進一步地提升電源連接器1a之組裝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組裝順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先一併放置第一針腳與第二針腳後,再將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分別與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連接。
請參閱圖10,圖10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電源連接器1b的隔板20’更包含一充填孔204。如此一來,隔板20’即可全面地隔絕第一線槽1041與第二線槽1042。在注入填充物70的時候,填充物70可由充填孔204進入第二線槽1042。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由於電源連接器中的隔間與外罩並非為一體成型之結構,而是以材質與外罩相異的填充物填入外罩,以藉由填充物來封裝與阻隔各線材。也就是說,各線材的隔間是在針腳與線材皆擺放完成後才透過填充物形成,而非由預先存在於外罩內之隔牆所形成。由於在組裝時並無隔牆之限制,故有足夠之空間便於組裝人員來擺放與組裝緊密配置的各針腳與各線材,進而可兼顧電源連接器之組裝便利性及薄型化需求。
此外,透過軟、硬相異材質之外罩與填充物來封裝針腳與線材的好處在於,在填入填充物前,可先讓針腳與線材預定位於材質較硬的外罩中,以提升針腳與線材的組裝精度,進而更進一步地提升電源連接器之組裝品質。
再者,由於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分別垂直第一線槽及第二線槽的延伸方向。且針腳的銜接段垂直於接線段,使得電源連接器插設於對接連接器時,除了有助於電腦設備之薄型化外,連接器的線材更能夠伏貼於電子裝置上,以避免散落之線材阻擋了散熱空間而降低散熱效率。
除此之外,二線材之連接端前後錯置,若連接至電源相異兩極的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連接端的線頭脫落,錯置之設計可拉長兩連接端之距離,而可進一步降低脫落之線頭相接觸而造成短路的機率。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a、1b‧‧‧電源連接器
10‧‧‧外罩
101‧‧‧底板
1011‧‧‧上表面
1012‧‧‧下表面
102‧‧‧環形側板
1021‧‧‧側表面
1022‧‧‧穿設孔
103a、103b‧‧‧插接柱體
1031a、1031b‧‧‧內壁面
1032a、1032b‧‧‧散熱凹槽
1033a、1033b‧‧‧限位面
104‧‧‧容置槽
1041‧‧‧第一線槽
1042‧‧‧第二線槽
105‧‧‧第一插接槽
106‧‧‧第二插接槽
107‧‧‧開口
20、20’‧‧‧隔板
201‧‧‧第一表面
202‧‧‧第二表面
203‧‧‧定位槽
204‧‧‧充填孔
30‧‧‧第一針腳
301‧‧‧插接段
3011‧‧‧插接片部
302‧‧‧銜接段
303‧‧‧接線段
304‧‧‧定位結構
3041‧‧‧定位柱
3042‧‧‧定位空間
305‧‧‧卡合部
306‧‧‧散熱通道
40‧‧‧第二針腳
401‧‧‧插接段
4011‧‧‧插接片部
402‧‧‧銜接段
403‧‧‧接線段
404‧‧‧定位結構
4041‧‧‧定位柱
4042‧‧‧定位空間
405‧‧‧卡合部
406‧‧‧散熱通道
50‧‧‧第一線材
501‧‧‧連接端
5011‧‧‧端面
60‧‧‧第二線材
601‧‧‧連接端
6011‧‧‧端面
70‧‧‧填充物
8‧‧‧對接連接器
D1‧‧‧插接方向
D2‧‧‧延伸方向
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未注入填充物的分解圖。 圖3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未注入填充物之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圖4為圖1的電源連接器插設於一對接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1之電源連接器的外罩的剖面示意圖。 圖6至圖9為圖1之電源連接器的組裝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源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
101‧‧‧底板
1011‧‧‧上表面
1012‧‧‧下表面
103a、103b‧‧‧插接柱體
1031a、1031b‧‧‧內壁面
1032a、1032b‧‧‧散熱凹槽
1033a、1033b‧‧‧限位面
105‧‧‧第一插接槽
106‧‧‧第二插接槽
107a、107b‧‧‧開口
20‧‧‧隔板
301‧‧‧插接段
302‧‧‧銜接段
303‧‧‧接線段
305‧‧‧卡合部
306‧‧‧散熱通道
401‧‧‧插接段
402‧‧‧銜接段
403‧‧‧接線段
405‧‧‧卡合部
406‧‧‧散熱通道
50‧‧‧第一線材
501‧‧‧連接端
60‧‧‧第二線材
601‧‧‧連接端
70‧‧‧填充物
8‧‧‧對接連接器
D1‧‧‧插接方向
D2‧‧‧延伸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電源連接器,包含:一外罩,具有一容置槽、複數個第一插接槽及複數個第二插接槽,該些第一插接槽及該些第二插接槽連接於該容置槽;一隔板,該隔板位於該容置槽中而將該容置槽區分為多個第一線槽及多個第二線槽,該些第一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垂直該些第一線槽之延伸方向,該些第二插接槽之延伸方向垂直該些第二線槽之延伸方向;複數個第一針腳及複數個第二針腳,該些第一針腳與該些第二針腳各具有相對之一插接段及一接線段,該些第一針腳的該些插接段及該些第二針腳的該些插接段分別位於該些第一插接槽及該些第二插接槽,該些第一針腳的該些接線段及該些第二針腳的該些接線段分別位於該些第一線槽及該些第二線槽;複數個第一線材及複數個第二線材,該些第一線材及該些第二線材分別位於該些第一線槽及該些第二線槽中,並分別電性連接該些第一針腳的該些接線段及該些第二針腳的該些接線段;以及一填充物,該填充物的材質與該外罩的材質相異,且該填充物填充於該容置槽,以封裝並阻隔該些第一線材與該些第二線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外罩的硬度大於該填充物的硬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外罩更包含一底板、一環形側板及複數個插接柱體,該環形側板與該些插接柱體分別凸出於該底板之相對兩側,且該環形側板與該底板共同形成該容置槽,該些第一線槽相對該些第二線槽靠近該底板,該些第一插接槽及該些第二插接槽分別貫穿於該些插接柱體與該底板,並於每一該些插接柱體遠離該底板的一端形成一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隔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多個定位槽,該第一表面面向該些第一線槽,該第二表面背對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面向該些第二線槽,該些定位槽位於該第二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隔板更具有至少一充填孔,該至少一充填孔貫穿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而連通該些第一線槽及該些第二線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環形側板具有一側表面及位於該側表面之複數個穿設孔,該些第一線材與該些第二線材分別具有一連接端,該些第一線材與該些第二線材分別穿設於該些穿設孔,且該些連接端分別連接於該些第一針腳與該些第二針腳的該些接線段,該些第一線材的該些連接端的端面與該側表面的距離及該些第二線材的該些連接端的端面與該側表面的距離相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些插接柱體具有形成該些第一插接槽及該些第二插接槽的壁面以及位於每一該些壁面上的一散熱凹槽,該些第一針腳與該些第二針腳之該些插接段各包含二插接片部,每一該些第一針腳及每一該些第二針腳之該二插接片部相對且相隔設置,每一該些第一針腳及每一該些第二針腳之該二插接片間形成一散熱通道,且該些散熱通道分別連通該些散熱凹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每一該些散熱凹槽遠離該開口的一側具有面向該開口的一限位面,該些第一針腳及該些第二針腳各更具有一銜接段及一卡合部,每一該些第一針腳與該些第二針腳之該銜接段連接於該二插接片部及該接線段之間,該些卡合部分別位於該些銜接段與該些插接片部的連接處,且該些卡合部分別抵靠於該些限位面,以令該些第一針腳及該些第二針腳可分別固定於該些第一插接槽及該些第二插接槽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針腳與該些第二針腳之該些接線段上各具有一定位結構,該些第一線材分別設置於該些第一針腳之該些定位結構,以及該些第二線材分別設置於該些第二針腳之該些定位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針腳及該些第二針腳的材質為高導銅。
  11. 一種電源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包含:將複數個第一針腳分別設置於一外罩的複數個第一插接槽中;將複數個第一線材分別設置於該外罩的複數個第一線槽中,並分別與該些第一針腳電性連接;疊置一隔板於該些第一線材上方;將複數個第二針腳分別設置於該外罩的複數個第二插接槽中;將複數個第二線材分別設置於該外罩的複數個第二線槽中,並分別與該些第二針腳電性連接;以及封裝該些第一線材與該些第二線材,包含:注入一熔點低於該外罩的熔點且材質異於該外罩的材質的一填充物於該第一線槽與該第二線槽;以及固化該填充物,以令該些第一線材與該些第二線材被封填於該外罩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源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其中將複數個第二線材分別設置於該外罩的複數個第二線槽中,並分別與該些第二針腳電性連接之步驟,包含將複數個第二線材分別設置於複數個第二線槽中,以及將該些第二線材分別對應於該隔板的多個定位槽,而使該些第二線材分別與該些第二針腳電性連接。
TW106133778A 2017-09-29 2017-09-29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TWI614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3778A TWI614956B (zh) 2017-09-29 2017-09-29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US15/867,528 US10164359B1 (en) 2017-09-29 2018-01-10 Power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3778A TWI614956B (zh) 2017-09-29 2017-09-29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4956B true TWI614956B (zh) 2018-02-11
TW201916504A TW201916504A (zh) 2019-04-16

Family

ID=6201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778A TWI614956B (zh) 2017-09-29 2017-09-29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4359B1 (zh)
TW (1) TWI6149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207A (zh) * 2018-08-13 2019-01-08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TWI696320B (zh) * 2018-07-27 2020-06-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961B (zh) * 2019-12-18 2022-02-11 大陸商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1444406B2 (en) * 2020-09-14 2022-09-1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Weldable poka-yoke connec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8260U (zh) * 2014-01-10 2014-05-11 Giga Byte Tech Co Ltd 堆疊式排線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5481A (en) * 1966-04-01 1968-03-26 Bunker Ramo Cable connector
US3555493A (en) * 1968-03-25 1971-01-12 Molex Products Co Right ang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3251504B2 (ja) * 1996-07-25 2002-0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
US5911595A (en) * 1996-07-29 1999-06-15 Kern Engineering & Mfg. Co. Low profile angular connector device and method
US6159041A (en) * 1999-03-01 2000-12-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anel mount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8260U (zh) * 2014-01-10 2014-05-11 Giga Byte Tech Co Ltd 堆疊式排線連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320B (zh) * 2018-07-27 2020-06-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CN109167207A (zh) * 2018-08-13 2019-01-08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504A (zh) 2019-04-16
US10164359B1 (en)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4956B (zh) 電源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US201901166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heat sinks and additonal heat pipe connected therebetween
TWI574475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508403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070105962A (ko) 암수 일체형 소켓/어댑터
US201603667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fan module
CN105431938A (zh) 改善散热特性的半导体装置
TW201807895A (zh) 插頭連接器
US103052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and power contacts each with plural tail portions
TWM25130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036327B1 (ko) 접지 pin을 구비한 전기적 커넥터
CN109586090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3316455A (en) Flat-pack circuit modules assembly
CN107343376B (zh) 具有电子芯片和散热器的电子设备
CN213401578U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及电子互连系统
TW201824662A (zh) 電連接器
TWM537337U (zh) 電源連接裝置及導電匯流件
TWM536797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組合
EP0286440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2021158208A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
CN21864818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I755153B (zh) 電連接器
CN110504818B (zh) 一种点电源模块及电源组件
TWM451680U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218481827U (zh) 一种边缘计算设备及其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