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580B - 無線網路上之多模態通信優先權 - Google Patents
無線網路上之多模態通信優先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0580B TWI610580B TW102117060A TW102117060A TWI610580B TW I610580 B TWI610580 B TW I610580B TW 102117060 A TW102117060 A TW 102117060A TW 102117060 A TW102117060 A TW 102117060A TW I610580 B TWI610580 B TW I61058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server
- application
- bandwidth
- us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會議建立期間賦能頻寬之事先預留。經由在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站處之目錄資料庫之同步,及在演進封包核心(EPC)處對已多模態通信賦能之節點的使用,基於請求使用者設定檔、所請求之模態、使用者之位置,及類似因素,以靜態或動態方式向通信對話分配頻寬,以使得在通信對話期間維持理想的服務品質(QoS)。服務提供商(SP)藉由預留高於需要之頻寬邊限的頻寬邊限來提供差分QoS。SP使用頻寬邊限以包括額外之錯誤校正機制。動態頻寬分配將UC裝置之位置及漫遊狀態計入因素。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3月15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611,177號之優先權及歸檔日期之益處。本臨時申請案在此以引用之方式全部併入本文。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網路上的多模態通信優先權。
作為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系統之替代,蜂巢式電話網路已於過去數十年中激增,在此網路中,使用行動電話之使用者在幾乎任何位置存取一或更多個網路。IP電話(VOIP)之電話技術的廣泛使用亦在近期得到發展,該技術使用有線及無線網路上的網際網路協定(IP)。憑藉此等不同類型之通信網路與能夠利用該等網路之各種特徵之裝置的可用性,增強型通信系統集合不同之通信網路,從而提供諸如結合各種通信模式之迄今為止不可使用之功能(例如,可將即時訊息傳遞、語音/視訊通信、資料/應用程式共享、白板,及其他形式之通信與
用戶之在線狀態及可用性資訊結合)。
此技術亦被稱為統一通信(UC)。伺服器網路管理能夠處理各種不同之功能及通信之終端裝置,同時促進更為新式之統一通信網路裝置與其他網路(例如,PSTN、蜂巢網路等)之間的通信。除了向用戶提供增強型能力(例如向呼叫者提供用於各種狀態分類、備用聯繫人、日曆資訊,及類似特徵的指令)以外,一些UC系統還可包括協作特徵,該等特徵令使用者能夠在建立及修改各種類型之文件時共享及協作,且可將內容與提供不同種類之通信及協作能力的多模態通信系統整合。此等整合系統有時稱為統一通信及協作(Unified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UC&C)系統。
提供多模態通信之增強型通信系統以與資料交換網路類似之方式(有時以相同方式)作業,在該方式中,指定伺服器及伺服器之備用提供服務(例如,呼叫之路由)。對話啟動協定(SIP)係在此等系統之元件之間的常用通信協定。終端裝置之間的通信亦使用無線網路而得以日益促進,該等無線網路包括但不限於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及蜂巢式網路。隨著諸如音訊、視訊,及應用程式共享之即時協作的使用量之增多,無線網路上的負擔增大。企業級統一通信通常與高服務品質(QoS)相關連,該高品質服務包括為語音及視訊分配適當頻寬。頻寬優先化為服務提供商創建了挑戰,即在唯一可用之連接為諸如3G或4G網路之無線WAN(WWAN)之情況下,向提供商之客戶保證多模態通信
服務。
提供本發明內容用於以簡化形式介紹概念之選擇,該等概念在下文之【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本發明內容並非意欲專門識別本文所主張之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亦並非意欲幫助決定本文所主張之標的之範疇。
實施例係針對於在會議建立期間賦能頻寬之事先預留。經由在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站上之目錄資料庫的同步,及在演進封包核心(EPC)處對多模態通信賦能之節點的使用,頻寬可基於請求使用者設定檔、所請求之模態、使用者位置及類似因素靜態或動態分配給通信對話,以使得在通信對話期間維持理想的服務品質(QoS)。服務提供商(SP)亦可能能夠藉由預留高於需要之頻寬邊限的頻寬邊限而提供差分QoS,諸如,頻寬頻寬為財務公司提供接近100%的可靠度之連接。頻寬邊限可由SP使用以包括額外之錯誤校正機制。動態頻寬分配將UC裝置之位置及漫遊狀態計入因素。
經由閱讀以下詳細描述及查看關連之圖式,該等及其他特徵及優點將顯而易見。應瞭解,前述之一般描述及以下之詳細描述皆為說明性的,且並非限制本文所主張之態樣。
100‧‧‧圖
102‧‧‧聯合伺服器
104‧‧‧遠端使用者
106‧‧‧蜂巢式網路
108‧‧‧蜂巢式電話
110‧‧‧電話
112‧‧‧PSTN
114‧‧‧邊緣伺服器
116‧‧‧反向協定代理伺服器
118‧‧‧防火牆
120‧‧‧網路伺服器
122‧‧‧目錄伺服器
124‧‧‧網路會議伺服器
126‧‧‧應用程式共享伺服器
128‧‧‧PBX
130‧‧‧終端裝置
132‧‧‧終端裝置
134‧‧‧終端裝置
136‧‧‧使用者服務伺服器
138‧‧‧調解伺服器
140‧‧‧IP-PSTN閘道
142‧‧‧訊息傳遞伺服器
144‧‧‧應用程式伺服器
146‧‧‧歸檔伺服器
234‧‧‧伺服器
236‧‧‧使用者
238‧‧‧用戶端裝置
239‧‧‧用戶端裝置
240‧‧‧多模態通信對話
242‧‧‧用戶端裝置
243‧‧‧用戶端裝置
244‧‧‧使用者
300‧‧‧圖
344‧‧‧行動終端裝置
346‧‧‧行動終端裝置
348‧‧‧行動終端裝置
350‧‧‧無線演進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
351‧‧‧長期演進使用者設備
352‧‧‧eNodeB
354‧‧‧eNodeB
356‧‧‧X2介面
358‧‧‧S1介面
360‧‧‧演進封包核心(EPC)
362‧‧‧行動性管理實體
363‧‧‧S6介面
364‧‧‧家庭用戶伺服器資料庫
366‧‧‧有效目錄伺服器
368‧‧‧服務閘道/封包資料網路閘道
370‧‧‧服務閘道
372‧‧‧S11介面
373‧‧‧S5/S8介面
374‧‧‧封包資料網路閘道
375‧‧‧封包資料介面SGI
376‧‧‧封包資料網路
378‧‧‧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
379‧‧‧S7介面
380‧‧‧RX+介面
382‧‧‧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
400‧‧‧圖
460‧‧‧EPC
464‧‧‧資料庫HSS
466‧‧‧目錄伺服器(AD)
478‧‧‧PCRF
479‧‧‧S7介面
480‧‧‧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區段
482‧‧‧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服務節點
484‧‧‧AD
486‧‧‧前端伺服器
488‧‧‧音訊/視訊多點會議單元伺服器
490‧‧‧目錄伺服器
492‧‧‧邊緣伺服器
494‧‧‧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500‧‧‧圖
560‧‧‧EPC
566‧‧‧有效目錄伺服器
578‧‧‧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
580‧‧‧有效目錄伺服器
582‧‧‧前端伺服器
583‧‧‧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584‧‧‧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
586‧‧‧有效目錄伺服器
588‧‧‧前端伺服器
589‧‧‧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590‧‧‧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
592‧‧‧有效目錄伺服器
594‧‧‧前端伺服器
595‧‧‧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610‧‧‧網路
611‧‧‧桌上型電腦
612‧‧‧膝上型電腦
613‧‧‧智慧型電話
614‧‧‧伺服器
616‧‧‧伺服器
618‧‧‧資料庫伺服器
619‧‧‧資料儲存
700‧‧‧計算裝置
702‧‧‧處理單元
704‧‧‧系統記憶體
705‧‧‧操作系統
706‧‧‧程式模組
708‧‧‧虛線
709‧‧‧可移除儲存器
710‧‧‧非可移除儲存器
712‧‧‧輸入裝置
714‧‧‧輸出裝置
718‧‧‧其他裝置
722‧‧‧UC&C應用程式
724‧‧‧控制模組
800‧‧‧過程
810‧‧‧操作
820‧‧‧操作
830‧‧‧操作
840‧‧‧可選操作
第1圖係圖示諸如UC系統之示例性增強型通信系統之圖,在該系統中,可實施實施例用於優先無線網路中
之多模態通信;第2圖係圖示用於提供多模態通信之基本示例性系統的示意圖;第3圖圖示依據無線網路及演進封包核心(EPC)區段中之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第4圖圖示依據在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及EPC區段中之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第5圖圖示依據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其中在EPC區段處之目錄伺服器可與多種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中之多個目錄伺服器同步;第6圖係簡化之網路環境,在該網路環境中可實施依據實施例之系統;第7圖係示例性計算作業環境之方塊圖,在該計算作業環境中可實施實施例;及第8圖圖示依據實施例在無線網路上優先多模態通信之過程之邏輯流程圖。
如前文之簡述,用於多模態通信之頻寬可在會議建立期間提前預留。經由在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站上之目錄資料庫的同步及在演進封包核心(EPC)處對多模態通信賦能之節點的使用,頻寬可基於請求使用者設定檔、所請求之模態、使用者位置及類似因素靜態或動態分配給通信對話,以使得在通信對話期間維持理想的服務品質(QoS)。
以下詳細描述中參考形成詳細描述之一部分的附圖,且在該等附圖中,特定實施例或實例係以圖示之方式顯示。在不違背本揭示案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可結合該等態樣,可利用其他態樣,且可進行結構變化。因此,以下詳細描述不應理解為限制意義,且本發明之範疇係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該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物所界定。
雖然實施例將在程式模組之一般情形下得以描述,該等程式模組與在計算裝置上之操作系統中執行之應用程式共同執行,但熟習該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態樣亦可結合其他程式模組實施。
一般而言,程式模組包括常用程式、程式、元件、資料結構及執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之其他類型的結構。而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理解,實施例可藉由其他電腦系統配置得以實施,該等電腦系統配置包括手持式裝置、多處理器系統、基於微處理器或可程式消費者電子產品、迷你電腦、大型電腦及類似計算裝置。實施例亦可在分散式計算環境中實施,在該等計算環境中,任務係由經由通信網路鏈接之遠端處理裝置執行。在分散式計算環境中,程式模組可位於本端及遠端記憶體儲存裝置兩者中。
實施例可作為電腦實施過程(方法)、計算系統或諸如電腦程式產品或電腦可讀取媒體之製品而實施。電腦程式產品可為電腦儲存媒體,該電腦儲存媒體可由電腦系統讀取並且編碼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含用於使電腦或計算系統執行一或更多個示例性過程之指令。電腦可讀取儲存媒
體為電腦可讀取記憶體裝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可例如經由揮發性電腦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硬驅動器,及快閃驅動器中之一或更多者實施。
貫穿本說明書,術語「平臺」可為用於提供諸如音訊呼叫、視訊會議,及/或資料交換之多模態通信服務的軟體及硬體元件之組合。平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在複數個伺服器上執行之代管服務、在單個計算裝置上執行之應用程式,及類似系統。術語「伺服器」一般係指通常在網路環境中執行一或更多個軟體程式之計算裝置。但是,伺服器亦可作為在一或更多個計算裝置上執行之虛擬伺服器(軟體程式)實施,該一或更多個計算裝置在網路上被視為伺服器。關於該等技術及示例性實施例之更多細節可在下文中進行描述。
第1圖包括圖示諸如UC系統之示例性增強型通信系統之圖100,在該系統中,可實施實施例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上優先多模態通信。統一通信(UC)系統為新式通信系統之實例,該等通信系統具有可向用戶提供之廣泛的能力及服務。統一通信系統為即時通信系統,該即時通信系統促進電子郵件往來、即時訊息傳遞、在線狀態、音訊與視訊會議、網路會議,及類似之功能。
在諸如圖100中所示之一的統一通信(UC)系統中,使用者可經由多種終端裝置130、132、134通信,該等終端裝置為UC系統之用戶端裝置。每個用戶端裝置可能能夠執行用於語音通信、視訊通信、即時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共享、資料共享,及類似者之一或更多個通信應用程式。除該
等終端裝置之高級功能之外,該等終端裝置亦可促進經由諸如專用交換機(Private Branch Exchange;PBX)128至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112之外部連接之傳統電話呼叫。經由PSTN 112之進一步通信可經由蜂巢式網路塔106利用電話110或蜂巢式電話108得以建立。終端裝置130、終端裝置132、終端裝置134可包括任何類型之智慧型電話、蜂巢式電話、執行通信應用程式之任何計算裝置、智慧型汽車控制台,及具有額外功能之高級電話裝置。
圖100中所顯示之UC系統可包括執行不同任務之多個伺服器。例如,邊緣伺服器114可常駐於周邊網路並經由UC網路賦能與諸如遠端使用者104之其他使用者或聯合伺服器102之連接性(用於向遠端站提供連接)。應注意,聯合對話發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網路之間,但媒體可在依據實施例之系統中經由網際網路流動。此外,遠端使用者(或站)通常經由網際網路連接至UC系統。超文件傳送協定(HTTP)反向協定代理伺服器116亦可沿系統之防火牆118常駐。邊緣伺服器114可特定用於諸如存取、網路會議、音訊/視訊通信等功能。在防火牆118內,可常駐用於不同之功能的多個叢集。叢集可包括用於通信服務之網路伺服器120、目錄伺服器122、網路會議伺服器124,及音訊/視訊會議及/或應用程式共享伺服器126。依據所提供之通信模態及功能,較少或額外的叢集亦可包括在系統內。
特定伺服器之叢集可與暫存器池及使用者服務伺服器136通信。暫存器池及使用者服務伺服器136亦稱作
資料中心。UC系統可具有一或更多個資料中心,每個資料中心可位於不同站處。池中之暫存伺服器登錄終端裝置130、終端裝置132及終端裝置134,並且池中之暫存伺服器促進該等終端裝置經由系統之通信,該等暫存伺服器充當該等端點之本地伺服器。一或更多個使用者服務伺服器可提供在線狀態、備用監視,及類似管理功能。使用者服務伺服器136可包括暫存伺服器之叢集。暫存伺服器可充當彼此之備用暫存伺服器。
調解伺服器138調解發往及來自諸如PSTN或蜂巢式網路(例如經由PBX 128之呼叫)之其他類型之網路及IP-PSTN閘道140的訊號傳遞及媒體。調解伺服器138亦可充當對話啟動協定(SIP)使用者代理。在UC系統中,使用者可具有一或更多個識別,此識別不必限於電話號碼。識別可依據整合網路而採用任何形式,該形式諸如電話號碼、對話啟動協定(SIP)統一資源識別符(URI),或任何其他識別符。雖然任何協定皆可用於UC系統,但SIP為常用方法。SIP係用於建立、修改,及終止與一或更多個參與者之對話的應用程式層控制(訊號傳輸)協定。SIP可用於建立雙方、多方,或多播對話,該等對話包括網際網路電話呼叫、多媒體分配,及多媒體會議。SIP經設計以獨立於下方之傳輸層。
UC系統之額外元件可包括用於處理語音郵件及類似訊息之訊息傳遞伺服器142、用於特定應用程式之應用程式伺服器144,及歸檔伺服器146。該等伺服器中之每一伺服器可與資料中心暫存器池及使用者服務伺服器136通信。系
統之各種元件可使用諸如SIP、HTTP及類似協定之協定來通信。
儘管第1圖中之示例性系統係關於諸如暫存伺服器、調解伺服器、A/V伺服器及類似裝置之特定元件來描述,但實施例並非限定於該等元件或系統配置,且實施例可利用採用較少或額外元件之其他系統配置來實施。具有在無線網路上的多模態通信之優先性能力之增強型通信系統的功能亦可依據元件能力及系統配置而以不同方式分佈在系統之元件中。此外,實施例並非限定於統一通信系統。本文所論述之方法可應用於使用本文所述之原理的網路通信環境中之任何資料交換。
第2圖係圖示用於提供多模態通信之基本示例性系統的示意圖。儘管依據實施例之系統可能包括諸如第1圖中以圖式方式論述之多個伺服器、用戶端裝置及服務,但第2圖僅圖示與實施例相關之彼等伺服器、用戶端裝置及服務。
如前文所述,在諸如UC系統之增強型通信系統中,兩個或兩個以上之使用者之間的通信可藉由具有不同通信模式能力之多個裝置得以促進。在採用SIP以用於端點之間的通信的UC系統中,呼叫者可藉由向被叫方發送邀請(INVITE)來啟動通信對話。被叫方可能接受來自多個不同裝置或端點之邀請。儘管如此,可能並非所有該等裝置皆能夠處理所有形式或模態之通信。在依據實施例之系統中,INVITE可發送至能夠處理所請求模式之通信的裝置。
依據示例性場景,通信伺服器(例如伺服器234)
可促進向使用者提供通信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之用戶端應用程式與自動應用程式之間的通話。通話可以音訊模式開始(例如,使用者與自動服務中心談話)。稍後,在通話中,應用程式可請求使用者提供表格並按檔案傳送方式將該表格發送至該使用者之用戶端應用程式。用戶端應用程式可將檔案發送回來,此舉可經由負責檔案傳送及處理(協作)之另一伺服器促進。亦可在其他模式下促進通話,其中一些模式可在通話期間加入或終止。
依據實施例之系統之基本元件包括為使用者236執行通信應用程式之用戶端裝置238及用戶端裝置239、為使用者244執行不同版本之相同或不同通信應用程式之用戶端裝置242及用戶端裝置243,及伺服器234。用於使用者236及使用者244之通信應用程式促進使用者236與使用者244之間及使用者與伺服器234中之一或更多個伺服器上的自動應用程式之間(在一或更多個網路上)的多模態通信對話240。
通話內之每個模態可經由不同伺服器管理,該等伺服器諸如,用於檔案交換之檔案伺服器、用於管理音訊/視訊通信之A/V伺服器、用於管理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往來之電子郵件伺服器,等等。可用之其他模態為視訊會議、白板、檔案傳送,及類似功能。
第3圖圖示依據無線網路及演進封包核心(EPC)區段中之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
如圖300所示,行動終端裝置344、行動終端裝置346及行動終端裝置348可利用長期演進使用者設備(Long
Term Evolution User Equipment;LTE-UE)351在無線演進UMT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350內通信。E-UTRAN 350可包括eNodeB 352及eNodeB 354,及硬體,該eNodeB 352及eNodeB 354及硬體可連接至行動電話網路,該行動電話網路允許與行動終端裝置344、行動終端裝置346及行動終端裝置348進行通信。eNodeB 352及eNodeB 354可類似於基地接收臺作用,並且eNodeB 352及eNodeB 354可藉由X2介面356彼此連接及經由一或更多個S1介面358連接至演進封包核心(EPC)360,如圖中所示。
在EPC 360內,一或更多個S1介面358可自eNodeB 352及eNodeB 354連接至行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362及服務閘道/封包資料網路閘道(S-GW/P-GW)368。MME 362可執行與用戶及對話管理相關之功能,並且MME 362可經由S6介面363連接至家庭用戶伺服器資料庫(Home Subscriber Server Database;HHS)364,該資料庫可儲存及更新資料並可建立安全資訊。然後,HHS 364可連接至有效目錄伺服器(AD)366。服務閘道/封包資料網路閘道(S-GW/P-GW)368可包括服務閘道(S-GW)370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GW)374。S-GW 370可經由S11介面372連接至MME 362,並且S-GW 370可經由S5/S8介面373維持eNodeB與P-GW之間的資料路徑。P-GW 374可為封包資料介面SGI 375朝向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376之端點,並且P-GW 374可支援策略執行特徵、封包過濾
及計費支援。P-GW 374亦可經由S7介面379連接至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378及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382。PCRF 378可管理策略執行,且PCRF 378亦可循環以經由RX+介面380連接至PDN 376。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382可經由S7介面379回饋至P-GW 374。
遙現正在作為將由諸如服務提供商(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等運營商提供的具有吸引力的服務而問世。在無線網路上提供此服務對行動UC使用者而言可能係有利的。儘管如此,因為較高之頻寬要求,在為此類型之服務供應頻寬時存在挑戰。
在依據實施例之系統中,無線網路上之頻寬(bandwidth;BW)分配可藉由EPC 360處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382以靜態或動態之方式實現,該節點促進與無線網路之eNodeB 352或eNodeB 354之間及與類似元件之間的通信,此舉賦能單個使用者行動終端裝置344、使用者行動終端裝置346及使用者行動終端裝置348之間經由基地台、路由器、存取點等的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頻寬分配亦可慮及諸如3G、4G、GPRS等之無線網路之類型,及諸如在Wi-Fi上之卸載能力。
第4圖圖示依據在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及EPC區段中之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
如圖400所示,第4圖中詳細描述之EPC區段460可與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區段480同步。該同步可在EPC
區段之有效目錄伺服器(AD)466與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區段之有效目錄伺服器(AD)484之間發生。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區段之AD 484可連接至前端伺服器486。然後,前端伺服器486可與音訊/視覺多點會議單元(audio/visual multipoint conferencing unit;A/V MCU)伺服器488及目錄伺服器490通信。目錄伺服器490可進一步與邊緣伺服器492通信。前端伺服器486、A/V MCU伺服器488、目錄伺服器490及邊緣伺服器492可包含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區段之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資料庫HSS 464及目錄伺服器(AD)466可依據與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相關聯之識別而得以一起同步。諸如SIP URI等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識別可在HSS與AD之間共享。此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識別(例如SIP URI)可綁定至HSS識別,諸如,國際行動用戶識別(IMSI)、企業網路識別(MSISDN)等。在此種情況下,AD/HSS可為獨立資料庫或單個資料庫。資料庫中樣本表格可如下所示:
當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用戶端嘗試經由無線巨集網路來向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登錄時,可在利用
EPC 460建立PDP上下文期間使用諸如IMSI、MSISDN之識別。來自EPC域的網路元件PCRF 478監視進入之PDP連接並針對HSS驗證識別(MSISDN、IMSI)。反過來,PCRF可在與資料庫比較之後,應用基於網路之策略以向諸如語音、視訊、應用程式共享等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模態分配特定頻寬/QoS。
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478係經即時指定以在多媒體網路中決定策略規則之節點。作為策略工具,PCRF在下一代網路中具有核心作用。與經添加至已有網路以強制執行策略之早期策略引擎不同,PCRF可為軟體及/或硬體元件,該元件以可縮放、可靠且集中之方式在網路核心處作業並有效存取用戶資料庫及諸如計費系統之其他特定功能。由於PCRF為即時作業,因此與傳統策略引擎相比,PCRF具有增加的戰略意義,且具有更廣闊之潛在作用。PCRF係網路架構之一部分,該網路架構即時聚合發往及來自網路、操作支援系統,及其他來源(例如入口網站)之資訊,支援規則之建立,並為每個網路在線用戶自動作出智慧型策略決定。此種網路可提供多項服務、服務品質(QoS)級別,及計費規則。
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服務節點482可為獨立節點,或為PCRF 478之部分。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通過每個封包(INVITE)並指示PCRF以基於上述因素而分配選定量之頻寬。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配可為動態的,例如,其中回應於使用者設定檔之改變,可修改所分配之頻寬。
前述功能可藉由應用相同原理而得以延伸,以提供動態之頻寬分配。PCRF 478或EPC域中任何其他相關節點(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服務節點482)可經修改以檢查進入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INVITE並基於INVITE之SDP內容而適當地分配頻寬。例如,對於視訊會議INVITE訊息,可由PCRF即時分配較高之頻寬。此外,頻寬分配可基於使用者設定檔(例如,可向位於企業中較高層級之使用者賦予高於一般使用者之較高頻寬,或可向在線會議中之主持人賦予高於一般參與者之較高頻寬)。
同樣,無論會議在何時在線安排,PCRF 478或EPC域中之任何其他相關節點(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服務節點482)可接收請求並修改HSS 464/AD 466中之表格以反應會議時間及其應用程式類型。以此方式,PCRF可基於應用程式之類型而為彼持續時間分配特定量之頻寬。此節點亦可查看會議位置並檢查彼位置是否具有充足之無線巨集網路覆蓋。基於位置及覆蓋類型,QoS/頻寬分配可動態改變。位置(或位置屬性)亦可為一或更多個使用者之漫遊狀態。
第5圖圖示依據一些實施例之系統的主要元件,其中在EPC區段處之目錄伺服器可與各種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中之多個目錄伺服器同步。
如圖500中所示,第5圖中詳細描述之位於EPC 560處之有效目錄伺服器(AD)566可在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578、584、590中分別與一或更多個有效目錄伺服器(AD)580、586及592同步。該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
信應用程式部署578、584、590亦可分別包括前端伺服器582、前端伺服器588及前端伺服器594,並分別包括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583、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589及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595。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可包括A/V MCU伺服器、目錄伺服器及/或邊緣伺服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EPC處之AD可藉由同步經集中維護之資料與各自部署中之單個AD而自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整合識別資訊,如圖式中所顯示。
此外,可自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修改AD中之用戶策略,且彼等更改可藉由常駐於EPC中之AD/HSS來反映。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中之一或更多個邊緣伺服器可常駐於周邊網路中,並經由一或更多個UC網路賦能與諸如遠端使用者或聯合伺服器(用於向遠端站提供連接)之其他使用者之連接。邊緣伺服器可特定用於諸如存取、網路會議、音訊/視訊通信等功能。
第1圖至第5圖中之示例性系統已利用特定裝置、應用程式,及互動而描述。實施例並非限定於依據該等示例性配置之系統。在無線網路上優先多模態通信之通信系統可在採用較少或額外元件及執行其他任務之配置中得以實施。此外,特定協定及/或介面可經由使用本文所述之原理,以類似之方式實施。
第6圖係示例性網路環境,在該網路環境中可實施實施例。在無線網路上優先多模態通信之系統可經由在諸如代管服務之一或更多個伺服器614上執行之軟體而實施。
平臺可經由一或更多個網路610而與諸如智慧型電話613、膝上型電腦612,或桌上型電腦611(「用戶端裝置」)之個人計算裝置上之用戶端應用程式通信。
在用戶端裝置611-613中任一裝置上執行之用戶端應用程式可促進經由藉由伺服器614執行或在單個伺服器616上執行之一或更多個應用程式之通信。在該等伺服器之一伺服器上執行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可促進多模態通信對話。UC控制點,例如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可基於諸如使用者設定檔、位置、所請求之模態等因素,以靜態或動態之方式為所請求之通信對話分配頻寬。應用程式可將通信對話之請求直接儲存在一或更多個資料儲存619中,或經由資料庫伺服器618儲存。
一或更多個網路610可包含伺服器、用戶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及通信媒體中之任何拓樸。依據實施例之系統可具有靜態或動態拓樸。一或更多個網路610可包括諸如企業網路之安全網路、諸如無線開放網路之不安全網路,或網際網路。一或更多個網路610亦可協調諸如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或蜂巢式網路之其他網路上之通信。此外,一或更多個網路610還可包括短距離無線網路,例如,藍芽網路或類似網路。一或更多個網路610在本文所述之節點之間提供通信。藉由舉例但非限定之方式,一或更多個網路610可包括諸如聲響、射頻(Radio Frequency;RF)、紅外線及其他無線媒體之無線媒體。
可採用眾多其他配置之計算裝置、應用程式、資
料源,及資料分佈系統以提供UC感知網路。此外,第6圖中所述之網路環境僅以說明為目的。實施例並非限定於示例性應用程式、模組或過程。
第7圖及關連論述意欲為適合之計算環境提供簡明、全面的描述,可在該計算環境中實施實施例。參看第7圖,該圖顯示依據實施例之用於應用程式的示例性計算作業環境(例如,計算裝置700)之方塊圖。在基本配置中,計算裝置700可為依據實施例執行UC應用程式之任何計算裝置,並且計算裝置700可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單元702及系統記憶體704。計算裝置700亦可包括複數個協作執行程式之處理單元。依據精確配置及計算裝置之類型,系統記憶體704可為揮發性(例如RAM)、非揮發性(例如ROM、快閃記憶體等)或該兩者之一些組合。系統記憶體704通常包括適合於控制平臺之作業的操作系統705,例如Redmond,Washington之微軟公司出品的WINDOWS ®操作系統。系統記憶體704亦可包括一或更多個軟體應用程式,該等應用程式諸如程式模組706、UC&C應用程式722,及控制模組724。
UC&C應用程式722可促進UC網路之用戶之間的多模態通信及協作。在一些實施例中,與控制模組724協調之UC&C應用程式722可經由在EPC處已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基於諸如使用者設定檔、位置、所請求之模態等因素,以靜態或動態之方式向所請求之通信對話分配頻寬。UC&C應用程式722及控制模組724可為獨立應用程式或代管服務之整合模組。此基本配置係在第7圖中藉由虛
線708內之彼等元件來圖示。
計算裝置700可具有額外特徵或功能。舉例而言,計算裝置700亦可包括額外資料儲存裝置(可移除及/或非可移除),諸如(例如),磁碟、光碟,或磁帶。此種額外儲存係在第7圖中藉由可移除儲存器709及非可移除儲存器710圖示。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可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除及非可移除媒體,該等媒體以任何方法或技術實施以用於儲存資訊,諸如,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系統記憶體704、可移除儲存器709及非可移除儲存器710皆為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之實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RAM、ROM、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化通用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帶、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可用於儲存所需資訊且可由計算裝置700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任何此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可為計算裝置700之一部分。計算裝置700亦可具有一或更多個輸入裝置712,諸如,鍵盤、滑鼠、光筆、語音輸入裝置、觸控輸入裝置、用於偵測手勢之光學捕獲裝置,及類似輸入裝置。亦可一或更多個包括輸出裝置714,諸如,顯示器、揚聲器、印表機,及其他類型之輸出裝置。該等裝置在本技術中眾所熟知,且該等裝置在本文無需詳細論述。
計算裝置700亦可含有通信連接716,該等連接允許裝置與其他裝置718諸如在分散式計算環境、衛星鏈路、蜂巢式鏈路、短距離網路,及類似機制中之有線或無線網路
上通信。其他裝置718可包括執行通信應用程式的一或更多個電腦裝置、網路伺服器及類似裝置。一或更多個通信連接716為通信媒體之一個實例。通信媒體可在該通信媒體中包括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藉由舉例而並非限制之方式,通信媒體包括諸如有線網路或直線連接之有線媒體,及諸如聲響、射頻、紅外線及其他無線媒體之無線媒體。
示例性實施例亦包括方法。該等方法可以任何數量之方式實施,包括本文件內所述之結構。一種該方式為藉由本文件內所述之類型之裝置的機器作業。
另一可選方式為:方法之各個操作中之一或更多個操作與執行一些操作之一或更多個人工操作員共同執行。該等人工作業人員無需彼此搭配,但每個人僅能在實施程式之一部分之一台機器上作業。
第8圖圖示依據實施例在無線網路上提供優先多模態通信之過程之邏輯流程圖。過程800可在UC網路之EPC區段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的節點上實施。通信對話可包括音訊呼叫、應用程式共享對話、資料共享對話、白板共享對話,及/或視訊會議。
過程800開始於操作810,在該操作中,接收到通信對話之INVITE或請求。節點可依據與來自AD之請求者相關連之INVITE及資訊決定使用者設定檔、使用者位置及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
在操作820處,節點可藉由基於上文決定之因素
來指示PCRF以協調頻寬分配。所請求之通信對話可利用所分配之頻寬在操作830處於無線網路上得以促進,以維持理想的QoS。在可選操作840處,所分配之頻寬可回應於上述因素中之任一因素(位置、使用者設定檔等)的改變而動態修改。由此,通信可依據連接成本及通信裝置之位置,經由多個設定檔得以賦能,其中每個設定檔之特性在於:當根據一些實施例跨越不同服務提供商漫遊時所提供之不同QoS及受控體驗。受控體驗之特性可在於:跨越不同服務提供商的通信體驗一致性及具有採用不同設定檔的降低之QoS的成本最佳化中之一或更多者。多個設定檔可經由跨越漫遊合作夥伴之全球有效目錄在線狀態而管理。
在過程800中所包括之操作以說明為目的。UC感知通信系統可藉由含有較少或額外步驟之類似過程而實施,以及使用本文所述之原理以不同操作次序而實施。
上述說明書、實例及資料提供對實施例之組成的製造及使用的完整描述。儘管本發明之標的係以特定於結構特徵及/或方法動作之語言描述,但應瞭解,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之本發明之標的不必限於上述之特定特徵或行為。相反,將上述之特定特徵或行為揭示為實施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之示例性形式。
800‧‧‧過程
810‧‧‧操作
820‧‧‧操作
830‧‧‧操作
840‧‧‧可選操作
Claims (14)
- 一種在一計算裝置上執行以用於促進一無線網路上之統一通信(UC)對話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接收一通信對話之一請求;決定該請求之一對話描述協定(SDP)內容;決定與該通信對話相關連之一使用者設定檔及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向該通信對話分配一頻寬,以便在該通信對話期間維持基於該請求之該SDP內容、該使用者設定檔及該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的一服務品質(QoS)級別;促進在該無線網路上之該通信對話;偵測在該請求之該SDP內容、該使用者設定檔及該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中之一或更多者中的一編輯;以及回應於偵測到該編輯,修改該頻寬的分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決定一請求用戶之一位置屬性;以及分配該頻寬,以便該QoS級別係進一步基於該用戶之該位置屬性。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位置屬性包括一漫遊位置屬性及一非漫遊屬性中之一者。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一演進封包核心(EPC)處經由一或更多個介面自該無線網路內之一或更多個節點接收該通信對話之請求。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一或更多個節點連接至該EPC內之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及一服務閘道/封包資料網路閘道(S-GW/P-GW)。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一或更多個節點與該無線網路內之終端裝置直接通信。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無線網路內之該等終端裝置包括一智慧型電話、一蜂巢式電話、執行一通信應用程式之一計算裝置、一智慧型汽車控制台及具有添加功能之高級電話裝置中之一或更多者。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信對話為來自以下一組中之至少一者:一音訊呼叫、一應用程式共享對話、一資料共享對話、一白板共享對話、一視訊會議,及一協作交換。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無線網路包括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一廣域網路(WAN)及一蜂巢式網路中之一或更多者。
- 一種用於促進一無線網路上之統一通信(UC)對話的計算裝置,該計算裝置包含:一記憶體;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耦接至該記憶體,該處理器結合儲存在該記憶體中之指令執行一統一通信及協作(UC&C)應用程式,其中該UC&C應用程式經配置以:接收一通信對話之一請求;決定該請求之一對話描述協定(SDP)內容;決定與該通信對話相關連之一使用者設定檔及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向該通信對話分配一頻寬,以便在該通信對話期間維持基於該請求之該SDP內容、該使用者設定檔及該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的一服務品質(QoS)級別;促進在該無線網路上之該通信對話;偵測在該請求之該SDP內容、該使用者設定檔及該一或更多個所請求之模態中之一或更多者中的一編輯;以及回應於偵測到該編輯,修改該頻寬的分配。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計算裝置為在一演進封包核心(EPC)處之一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計算裝置,其中該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賦能之節點為一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節點之一部分及一獨立節點中之一者。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計算裝置,其中該UC&C應用程式經配置以同步在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處之一或更多個目錄資料庫。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計算裝置,其中該一或更多個多模態通信應用程式部署包括:一有效目錄、一前端伺服器,及通信應用程式伺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801,922 | 2013-03-13 | ||
US13/801,922 US9351308B2 (en) | 2012-03-15 | 2013-03-13 |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priority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6597A TW201436597A (zh) | 2014-09-16 |
TWI610580B true TWI610580B (zh) | 2018-01-01 |
Family
ID=5194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7060A TWI610580B (zh) | 2013-03-13 | 2013-05-14 | 無線網路上之多模態通信優先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10580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0357A1 (en) * | 1998-08-10 | 2000-02-24 | Nokia Networks Oy |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050147072A1 (en) * | 2003-11-04 | 2005-07-07 | Mahendran Arungundram 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cy control enhanc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175160A1 (en) * | 2004-02-10 | 2005-08-11 | Call Geni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personal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
US20080200195A1 (en) * | 2004-05-28 | 2008-08-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ulti-Mode Control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20080205348A1 (en) * | 2007-01-26 | 2008-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pp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downlink virtual resource blocks |
US20090203379A1 (en) * | 2008-02-07 | 2009-08-13 | Jeyhan Karaoguz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on-based prearranged hand-off |
US20120030331A1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processing policy profile restrictions |
-
2013
- 2013-05-14 TW TW102117060A patent/TWI6105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0357A1 (en) * | 1998-08-10 | 2000-02-24 | Nokia Networks Oy |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050147072A1 (en) * | 2003-11-04 | 2005-07-07 | Mahendran Arungundram 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cy control enhanc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175160A1 (en) * | 2004-02-10 | 2005-08-11 | Call Geni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personal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
US20080200195A1 (en) * | 2004-05-28 | 2008-08-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ulti-Mode Control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20080205348A1 (en) * | 2007-01-26 | 2008-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pp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downlink virtual resource blocks |
US20090203379A1 (en) * | 2008-02-07 | 2009-08-13 | Jeyhan Karaoguz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on-based prearranged hand-off |
US20120030331A1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processing policy profile restric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6597A (zh) | 2014-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0631B (zh) | 無線網路上的多模態通信優先性 | |
AU2016202485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cure media-based conferencing | |
US953813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load balancing in a conferencing session | |
US9118654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pliance monitoring in secure media-based conferencing | |
US20110154222A1 (en) | Extensible mechanism for conveying feature capabilities in conversation systems | |
US20110302247A1 (en) | Contextual information dependent modality selection | |
US2016034477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edia communication conversation service | |
WO2012163076A1 (zh) | 一种预约会议的方法及系统 | |
JP6371472B2 (ja) | セキュアなメディアベース会議における多要素認証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2013523017A (ja) | 集中管理された通知を介するマルチモーダルカンバセーションの状態および転送 | |
TWI610580B (zh) | 無線網路上之多模態通信優先權 | |
EP3191977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pliance monitoring in secure media-based conferencing | |
US10142283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real-time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