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608B -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 Google Patents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608B
TWI590608B TW104125651A TW104125651A TWI590608B TW I590608 B TWI590608 B TW I590608B TW 104125651 A TW104125651 A TW 104125651A TW 104125651 A TW104125651 A TW 104125651A TW I590608 B TWI590608 B TW I5906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device
training field
training
field
connec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5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3292A (en
Inventor
慶華 李
陳曉剛
牛華寧
羅伯特 史戴西
朱源
心甜 林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3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3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6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發明領域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用於無線通訊之系統及方法,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無線通訊網路中之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發明背景
Wi-Fi網路效能為具有大量使用者的環境(諸如,公共場所中的熱點)中的重要因素。對可用頻譜之有效使用及對Wi-Fi環境中之干擾之較好管理可改良Wi-Fi效能。為了解決增加無線通訊系統所需之頻寬要求的問題,可使用不同方案以允許多個使用者裝置藉由共用通道資源同時達成高資料輸送量來與單一存取點通訊。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表示已作為用於下一代通訊系統之風行技術而出現的一個此類方案。MIMO技術已用於諸如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標準之若干新興的無線通訊標準中。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訊通信期間中培訓一或多個通訊通道之方法,其包含:藉由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及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之一第一計算裝置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以及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
100‧‧‧平行培訓系統
120、122、124、126‧‧‧使用者裝置
130‧‧‧網路
140‧‧‧存取點
230‧‧‧處理器
232‧‧‧天線
235‧‧‧通訊處理器
240‧‧‧記憶體
245‧‧‧作業系統(O/S)
250‧‧‧應用程式
255‧‧‧平行通道培訓模組(「PCT」)
302、402‧‧‧前導碼
304、308‧‧‧培訓欄位/培訓符號
306‧‧‧培訓欄位/第一通道培訓符號
310‧‧‧培訓欄位/培訓符號/培訓信號
404‧‧‧高效率多使用者培訓(HE-MTF)欄位
500‧‧‧用於通道培訓系統之說明性程序
502、504、506、508‧‧‧區塊
圖1(a)描繪用於無線通訊網路之下行鏈路封包格式;圖1(b)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例實施例的說明性平行通道培訓系統之組件的示意圖之說明性實例;圖2描繪包括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例實施例的說明性平行通道培訓系統之各種硬體及軟體組件的示意性方塊圖;圖3描繪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例實施例之包括一或多個前導碼的說明性標頭; 圖4A描繪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例實施例之包括一或多個前導碼的說明性標頭;圖4B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說明性平行通道培訓系統之流程圖;及圖5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用於通道培訓系統之說明性程序的流程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描述及圖式充分說明特定實施例,以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該等實施例。其他實施例可併入有結構性改變、邏輯改變、電改變、程序改變及其他改變。一些實施例之部分及特徵可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之部分及特徵中或取代其他實施例之部分及特徵。各請求項中所闡述之實施例涵蓋彼等請求項之所有可用等效物。
詞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的任何實施例未必理解為比其他實施例更佳或更有利。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通訊裝置」、「使用者裝置」、「通訊台」、「台」、「手持型裝置」、「行動裝置」、「無線裝置」及「使用者設備」(UE)係指無線通訊裝置,諸如蜂巢式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迷你筆記型電腦、無線終端機、膝上型電腦、超微型小區、高資料速率(HDR)用戶台、存取點、存取終端機或其他個人通訊系統(PCS)裝置。該裝置可係行動抑或固定的。
本文中所論述之一或多個實例實施例係關於用於平行通道培訓之系統、方法及裝置,其中可同時發送不同使用者裝置之通道培訓欄位及符號。每一培訓欄位可由一或多個符號組成。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包括IEEE 802.11系列標準之Wi-Fi網路。
在一個實施例中,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MU-MIMO)可提供IEEE 802.11系列標準之增強。藉由MU-MIMO,多個使用者裝置可同時由一或多個存取點伺服。IEEE 802.11標準中之一些(例如,IEEE 802.11ax)可使用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以提高存取點可傳輸之資料之量。如OFDM(正交分頻多工),OFDMA在多個副載波頻率上編碼資料一本質上將更多資料封裝至相同量之空間中。應理解,OFDMA為OFDM數位調變方案之多使用者版本。在OFDMA中藉由將副載波之子集指派至個別使用者裝置來達成多重存取,其可允許自若干使用者裝置之同時資料速率傳輸。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存取點與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建立一或多個資料串流(亦被稱作通訊串流或通訊通道)之後,該存取點可使用資料封包在下行鏈路方向上通訊。下行鏈路方向可為自存取點傳輸至使用者裝置之資料的方向。上行鏈路方向可為自使用者裝置傳輸回至存取點之資料的方向。可為一或多個標頭之一部分的一或多個前導碼可在資料封包之前。此等前導碼可用以允許網路上之使用者裝置偵測來自存取點之新傳入資料封包。前導碼可為用 於網路通訊中以使兩個或兩個以上計算裝置之間的時序同步的信號。前導碼之長度可影響傳輸資料所採用之時間,該時間又可增加資料封包附加項。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道或串流培訓可用以允許接收使用者裝置恰當地與傳輸裝置(例如,存取點)同步。舉例而言,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存取點可傳輸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中之一或多個通道培訓符號以培訓使用者裝置以恰當地彼此通訊。藉由使用前導碼中的可在自傳輸器(例如,存取點)發送之資料封包之前的一或多個培訓欄位來建立通道培訓。所包括之培訓符號的數目可影響培訓通道所採用的時間,其至少部分基於待與使用者裝置建立之通道的數目。舉例而言,在IEEE 802.11ax中,使用OFDM符號表示計算裝置之間的資料可具有增加之OFDM符號持續時間,其又可增大培訓通道所採用的時間且因此增加附加項。對於小及中等封包尤係如此情形,此係因為(例如)存取點可花費類似量之附加項而無關於封包之大小。作為實例,若存取點伺服八個使用者裝置,其中每一使用者裝置單一通訊串流,則其可採用八個通道培訓符號之持續時間來培訓該等八個使用者裝置。應理解,以上描述僅為實例,且對附加項之其他影響可歸因於資料串流之額外培訓而產生。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藉由修改培訓符號自傳輸裝置傳輸至接收裝置之方式來達成用於減少用於MU-MIMO系統之通道培訓附加項的機制。舉例而言,可同時將培訓 符號發送至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使得信號彼此不干擾。此情形可導致將通道培訓附加項減少至低達使用者裝置的數目分之一及/或通訊通道或培訓符號的數目分之一(例如,在IEEE 802.11ax之狀況,低達八分之一)。舉例而言,若存取點伺服八個使用者裝置(對於每一使用者裝置,具有單一資料串流),則同時將通道培訓符號發送至每一使用者裝置可將附加項減少至低達八分之一,此係因為有可能在一個持續時間內發送通道培訓符號。然而,若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請求一個以上通道,則培訓符號可需要額外符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MU-MIMO系統之下行鏈路方向(DL MU-MIMO)上,存取點可獲得來自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之通道狀態資訊(CSI)回饋。藉由利用該CSI,存取點可減輕不同使用者裝置之信號之間的干擾(例如,串擾)。因此,理想地,每一使用者裝置應僅在DL MU-MIMO中接收其自身的信號。換言之,存取點可建立隔離的空間通道以將信號發送至不同使用者裝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CSI可用以傳達通訊鏈路之特性。舉例而言,存取點及使用者裝置可利用CSI資訊判定其間的信號傳播。因此,有可能經由空間通道而非採取頻率-時間域中之正交資源來同時(或在相同頻率-時間資源上)發送所有使用者之通道培訓信號,此係因為該等信號歸因於CSI資訊之使用而彼此不干擾。此情形可將通道培訓附加項減少至低達八分之一。應理解,在無線通訊中,CSI係指通訊鏈路之已知通道特性。此資訊可描述信號自傳輸器傳播 至接收器之方式,且表示(例如)根據距離之分散、衰落及功率衰減之組合效應。CSI可使得有可能使傳輸適應當前通道條件,此對於達成多天線系統中(例如,MU-MIMO系統中)具有高資料速率之可靠通訊可為重要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通訊通道之間的串擾可藉由傳輸額外培訓欄位來減輕。
空間通道的術語波束成形或空間濾波為感測器陣列中用於定向信號傳輸或接收之信號處理技術。可在傳輸端及接收端兩者處使用波束成形以便達成空間選擇性。空間選擇性為對自不同方向到達接收計算裝置之多路徑波的選擇。應理解,波束成形可用於無線電或聲波。波束成形可見於諸如雷達、聲納、地震學、無線通訊、無線電天文學、聲學及生物醫學之應用中。
圖1(a)描繪遵循IEEE標準中之一者(例如,IEEE 802.11 ac)的說明性下行鏈路封包格式。由於每一串流之培訓符號佔用頻率-時間域中之正交或相異資源,因此附加項隨串流之數目而線性地增加。舉例而言,若存取點伺服八個使用者裝置,其中每一使用者裝置單一通訊串流,則其可採用八個通道培訓符號之持續時間來培訓八個使用者裝置。在彼狀況下,8個串流可採用多達128μs。關於小或中等封包,此附加項大小可增大。通常,如圖1(a)中所展示之IEEE 802.11a/g系統的下行鏈路資料封包可含有可與舊版標準(諸如,802.11a/g)相容之舊版前導碼。下行鏈路資料封包亦可含有極高輸送量(VHT)前導碼,其包括具有某一持續 時間之數個時槽且可含有可遵循一或多個IEEE標準(例如,802.11 ac)之各種欄位。如圖1(a)中所展示,在IEEE 802.11ac中之封包格式的VHT前導碼下方,存在可用於通道培訓之數個VHT長培訓欄位符號(VHT-LTF1...VHT-LTFN),其中N=1、2、...、8。培訓符號中之每一者可具有大約4μs之持續時間。每一資料串流可與一連串培訓符號相關聯。另外,每一資料串流(亦被稱作通道)之培訓符號係在正交資源上發送,該等正交資源可在時間、頻率及/或碼序列域中分離,可用以達成培訓符號序列之間的正交性。通常,P矩陣為複雜方陣,其中每一原理子式>0。矩陣A之子式通常為藉由移除矩陣A之列或行中之一或多者而自A裁剪的某一較小方陣之行列式。藉由僅自方陣移除一列及一行而獲得之子式(第一子式)為運算矩陣輔因子所需的,該等矩陣輔因子又可用於計算方陣之行列式及逆兩者。諸如P矩陣之正交矩陣可應用至用於使用者裝置之給定群組的培訓符號,此應用可導致分離培訓符號且可較易於將一個培訓符號與另一培訓符號區別。可選擇諸如IEEE 802.11ac之P矩陣之子矩陣的正交矩陣,該P矩陣之大小為M個元素×N個元素,其中MN。舉例而言,該等符號之間的干擾可藉由利用已使用P矩陣轉換之培訓符號序列的正交性特徵來減輕。
圖1(b)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說明性平行培訓系統100之組件的說明性示意圖。平行培訓系統100可將通道培訓附加項減少至低達八分之一。舉例而 言,說明性平行培訓系統100可包含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一或多個網路(例如,網路130)及一或多個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40)。一或多個說明性使用者裝置120可藉由一或多個使用者(例如,使用者110)操作,如圖1(b)中所描繪。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處理器驅動式使用者裝置,包括(但不限於)桌上型計算裝置、膝上型計算裝置、伺服器、路由器、交換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無線裝置(例如,手鐲、錶、眼鏡、戒指等),等等。
在圖1(b)之實例中,三個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可經排程以在頻帶(例如,20MHz頻帶)中傳輸及接收資料。在將IEEE 802.11ax標準用作實例之情況下,可在與用於使用者裝置122及使用者裝置124之頻率子頻帶不同的頻率子頻帶中伺服使用者裝置126。可藉由存取點140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在相同頻率子頻帶中伺服使用者裝置122及使用者裝置124。假設在此實例中,使用者裝置122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一個資料串流(例如,空間通道1),使用者裝置124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兩個資料串流(例如,展示為空間通道2及3),且使用者裝置126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一個資料串流(例如,空間通道4)。藉由使用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之CSI,存取點140可形成四個資料串流(以空間通道之形式),一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2,兩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4且一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6。
在一些實施例中,平行培訓系統100可藉由同時傳輸通道培訓欄位以便最小化用於順序地(亦即,一者在另一者之後)發送此等四個通道培訓欄位之時間延遲來平行地培訓四個空間通道,此可移除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之間的串擾。
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及存取點140中之任一者可經組配以經由一或多個通訊網路(例如,網路130)彼此通訊及與平行培訓系統100之任何其他組件通訊。通訊網路中之任一者可包括(但不限於)不同類型之合適通訊網路中的任一者或組合,諸如廣播網路、纜線網路、公用網路(例如,網際網路)、私用網路、無線網路、蜂巢式網路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私用及/或公用網路。另外,通訊網路(例如,網路130)中之任一者可具有與其相關聯之任何合適的通訊範圍,且可包括(例如)全球網路(例如,網際網路)、都會區域網路(MAN)、廣域網路(WAN)、區域網路(LAN)或個人區域網路(PAN)。此外,通訊網路(例如,網路130)中之任一者可包括可攜載網路訊務之任何類型之媒體,包括(但不限於)同軸纜線、雙絞線、光纖、混合光纖同軸(HFC)媒體、微波陸地收發器、射頻通訊媒體、白色空間(white space)通訊媒體、超高頻通訊媒體、衛星通訊媒體或其任何組合。
使用者裝置120可與一或多個存取點140通訊。存取點140可經組配以能夠存取一或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140可提供對預定義區域之無線信號涵蓋。使用者裝置120 可無線地或經由一或多個網路130與存取點140通訊。存取點140可為無線存取點、路由器、伺服器、另一行動裝置,或可無線地與使用者裝置120通訊以使使用者裝置120能夠存取諸如網際網路之網路的任何裝置。
使用者裝置120及存取點140中之任一者可包括一或多個各別通訊天線。通訊天線可為對應於由使用者裝置120及存取點140使用之通訊協定的任何合適類型之天線。合適通訊天線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Wi-Fi天線、與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系列標準相容之天線、定向天線、非定向天線、偶極天線、摺疊式偶極天線、平片天線、MIMO天線或其類似者。通訊天線可通訊地耦接至無線電組件以將信號(諸如,通訊信號)傳輸至使用者裝置120及/或接收來自使用者裝置120之信號(諸如,通訊信號)。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0及150)及存取點140中之任一者可包括用於在對應於由使用者裝置120及存取點140中之任一者利用以彼此通訊之通訊協定的頻寬及/或通道中傳輸及/或接收射頻(RF)信號的任何合適之無線電及/或收發器。無線電組件可包括用以根據預先建立之傳輸協定調變及/或解調變通訊信號的硬體及/或軟體。無線電組件可進一步具有用以經由如由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標準而標準化之一或多個Wi-Fi及/或直接Wi-Fi協定通訊的硬體及/或軟體指令。在某些實例實施例中,與通訊天線合作之無線電組件可經組配以經由2.4GHz通道(例如,802.11b、802.11g、802.11n及802.11ax)、5GHz通道(例 如,802.11n、802.11ac及802.11ax)或60GHZ通道(例如,802.11ad)或任何其他802.11類型通道(例如,802.11ax)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非Wi-Fi協定可用於裝置之間的通訊,諸如藍芽、專用短程通訊(DSRC)、超高頻(UHF)、白色頻帶頻率(例如,白色空間)或其他經封包化無線電通訊。無線電組件可包括適合於經由通訊協定通訊之任何已知接收器及基頻。無線電組件可進一步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NA)、額外信號放大器、類比至數位(A/D)轉換器、一或多個緩衝器及數位基頻。
圖2描繪存取點140,其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230、一或多個通訊處理器235、一或多個天線232及/或一或多個記憶體240。儘管圖2描繪存取點140,但類似硬體、軟體及模組可設想用於使用者裝置120。亦即,使用者裝置120亦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一或多個通訊處理器、一或多個天線及/或一或多個記憶體。另外,使用者裝置120可包括可發送/處理通道培訓欄位,交換CSI資訊以便建立適當空間通道且與存取點140同步的一或多個模組。
如本文中所描繪,處理器230可經組配以操作與由存取點140提供之服務相關聯的指令、應用程式及/或軟體。此等指令、應用程式及/或軟體(描繪為一或多個作業系統(O/S)245及/或一或多個應用程式250)可儲存於記憶體240上,且可由處理器230擷取及執行。替代地,由處理器230執行之指令、應用程式及/或軟體可儲存於任何合適位置(諸如,雲端或其他遠端位置)中。該等指令、應用程式及 /或軟體模組(諸如,O/S 245及/或應用程式250)可或可不對應於記憶體240中之實體位置及/或位址。換言之,模組中之每一者的內容可能彼此並不隔離且可實際上儲存於記憶體240上之至少部分交錯之位置中。
處理器230可包括(但不限於)中央處理單元(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複雜指令集電腦(CISC)或其任何組合。存取點140亦可包括用於控制處理器230與存取點140之其他組件中的一或多者之間的通訊的晶片組(未圖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存取點140可基於Intel®架構系統,且處理器230及晶片組可來自Intel®處理器及晶片組系列,諸如Intel® Atom®處理器系列。處理器230亦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作為一或多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特殊應用標準產品(ASSP)之部分以用於處置特定資料處理功能或任務。
一或多個天線232可為用於無線通訊之任何合適天線。在一些狀況下,一或多個天線232可與通訊處理器235、處理器230或存取點140之任何其他元件中的一者整合。一或多個天線232可為對應於由存取點140使用之通訊協定的任何合適類型之天線。合適通訊天線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Wi-Fi天線、與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系列標準相容之天線、定向天線、非定向天線、偶極天線、摺疊式偶極天線、平片天線、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或其類似者。通訊天線可通訊地耦接至無線電組件以將信號(諸如,通訊信號)傳輸至使用者裝置120及/或接收來 自使用者裝置120之信號(諸如,通訊信號)。
通訊處理器235可經組配以經由任何合適之通訊機制、鏈路、通道或標準與處理器230或存取點140之其他元件通訊,以傳輸及/或接收通訊信號。通訊處理器235可經組配以接收通訊信號且適當地調變或以其他方式變換該信號,且接著將信號提供至天線232以供經由無線通道(諸如,Wi-Fi)傳輸。通訊處理器235可經進一步組配以接收來自天線232之通訊信號且解調變或以其他方式變換所接收信號,且接著將經變換信號提供至處理器230以供進一步處理及/或儲存。在某些態樣中,通訊處理器235可使用多種調變方案、標準及通道實現通訊。在一些狀況下,通訊處理器235可為與處理器230分離之元件,且在其他狀況下,通訊處理器235可與處理器230整合。
記憶體240可包括一或多個依電性及/或非依電性記憶體裝置,包括(但不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動態RAM(DRAM)、靜態RAM(SRAM)、同步動態RAM(SDRAM)、雙資料速率(DDR)SDRAM(DDR-SDRAM)、RAM-BUS DRAM(RDRAM)、快閃記憶體裝置、電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非依電性RAM(NVRAM)、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可卸除式記憶體或其組合。
O/S 245可經組配以在處理器230及/或通訊處理器1235上實現一或多個應用程式250及/或平行通道培訓模組(「PCT」)255之操作。在一個態樣中,O/S 245可提供用於應用程式250以與存取點140之各種硬體元件介接、利用 及/或控制各種硬體元件的共同介面。作業系統之細節為所熟知的且在本文中將不顯著詳細地論述。實例作業系統可包括(但不限於)Google® Android®、Apple® iOS®、Microsoft® Windows Mobile®、Microsoft® Windows 7®或其類似者。
O/S 245可經組配以在存取點140之處理器230及/或通訊處理器235上實現PCT 255之操作。
PCT 255可接收來自120之一或多個連接請求,其用於建立存取點140與使用者裝置120之間的一或多個空間通道/串流。
PCT 255可培訓傳輸器(例如,存取點140)與資料封包之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之間的空間通道,以允許接收器恰當地與傳輸器同步。舉例而言,存取點140可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在一或多個前導碼中發送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通道培訓欄位可允許資料封包之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以學習可在傳輸器與接收器之間建立的通道。
PCT 255可減少在培訓欄位至一或多個使用者裝置120之傳輸期間所使用的時槽之數目。如上文所解釋,通道培訓欄位通常順序地在傳輸器(例如,存取點140)與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之間傳輸(參見(例如)圖1(a))。亦即,每一資料串流之通道培訓信號可在正交資源上發送,該等正交資源可在時間、頻率及碼序列域中分離。舉例而言,若存取點140伺服8個使用者,其中各自具有單一資料 串流,則其可採用八個通道培訓符號之持續時間。然而,PCT 255可同時傳輸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因此,PCT 255可需要少至一個通道培訓符號之持續時間的持續時間,其至少部分基於每使用者之資料串流之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PCT 255可按分頻多工(FDM)及/或分碼多工(CDM)或分時多工(TDM)方式在一或多個前導碼中傳輸連同一或多個培訓欄位(例如,高效率培訓欄位(HE-LTF)等)之一或多個控制通道(CCH)欄位。因為可以可靠方式解碼CCH欄位且因此其在與培訓欄位(例如,HE-LTF)中之一或多者組合的情況下可提供額外培訓機會,所以可利用CCH欄位。CCH可攜載:標頭資訊,諸如用於各種標準(例如,IEEE 802.11a、IEEE 802.11n、IEEE 802.11ac等)之PHY前導碼的L-SIG;及控制訊息之控制資訊,諸如應答(ACK)。HE-LTF為包含多達八個OFDM培訓符號之長培訓欄位。在一個實例中,PCT 255可選擇奇數副載波以攜載一或多個CCH欄位且選擇偶數副載波以攜載HE-LTF欄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PCT 255可移除可具有在相同頻率子頻帶上建立之通道的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者裝置122及124)間的串擾。移除串擾可導致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者裝置122及124)中之每一者僅查看到意欲用於其之信號。舉例而言,在MU-MIMO之下行鏈路方向上,使用者裝置122及124之不同信號間的干擾可藉由存取點140使用CSI資訊來減輕。舉例而言,存取點140可在下行鏈路 波束成形中進行預先消除以移除使用者裝置120間的串擾,使得每一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2及124)可僅查看到其自身的信號。
儘管PCT 255可移除使用者裝置之空間通道間的串擾,但仍可存在一些殘餘串擾。PCT 255可移除可基於(例如)由不可靠CSI、網路條件及干擾引起的各種因素而存留的殘餘串擾。舉例而言,若使用者裝置120中之一者具有比接收資料串流之數目多幾個的天線且殘餘串擾不可忽略,則使用者裝置120可使用額外天線以用於減輕殘餘串擾。此情形可需要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協方差矩陣估計殘餘串擾之統計。應理解,協方差矩陣為用於機率與統計理論中之矩陣,其在矩陣之i,j位置中的元素為第i個元素與第j個元素之間的協方差。出於此目的,對於不同使用者,同時發送之培訓信號可不同。若培訓信號相同,則使用者可不能夠估計串擾。舉例而言,存取點140可針對不同使用者發送不同HE-LTF符號;或存取點140可針對不同使用者發送在不同副載波上之CCH欄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PCT 255可傳輸額外欄位以考量殘餘串擾。舉例而言,高效率多使用者培訓欄位(例如,HE-MTF)可用以將通道培訓信號自傳輸器(例如,存取點140)傳輸至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額外欄位可藉由發送額外培訓信號來考量殘餘串擾。
在一些實施例中,HE-MTF欄位可按分頻多工(FDM)方式將M個串流之培訓信號包括至N個符號中,其中 M>N(例如,M=2且N=1)。諸如存取點140之傳輸器可指示每一串流之副載波位置。副載波指示可在高效率信號欄位中,例如,在HE-MTF欄位之前的HE-SIGA。在接收期間,使用者裝置120可知曉所要信號及干擾信號位於來自實體層標頭之HE-MTF欄位(例如,HE-SIGA或控制通道CCH)中何處。頻域內插可用以獲得干擾統計(例如,用於所分配子頻帶中之每一副載波的協方差矩陣)。在獲得干擾統計之後,可使用諸如最小均方誤差(MMSE)濾波器之干擾減輕技術以用於減輕殘餘串擾。應理解,MMSE估計器為最小化因變數之擬合值之均方誤差(MSE)的估計方法,該均方誤差為對估計器品質之常用量測。
圖3提供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可在存取點140與使用者裝置120中之至少一者之間的無線連接之下行鏈路方向上發送的前導碼302之實例實施例。圖3展示可傳達至三個裝置(例如,122、124及126)之前導碼302,其具有彼此平行之一或多個培訓欄位以便減少對前導碼附加項之影響。舉例而言,三個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可各自具有與存取點140建立之一或多個空間通道。在此實例中,可在與使用者裝置122及124之頻率子頻帶不同的頻率子頻帶中伺服使用者裝置126。可藉由存取點140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在相同頻率子頻帶中伺服使用者裝置122及使用者裝置124。僅出於此實例之目的,假設使用者裝置122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一個資料串流,使用者裝置124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兩個資料串流,且使用者裝置126 在其與存取點140之間建立一個資料串流。因此,存取點140可形成四個資料串流,一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2,兩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4且一個用於使用者裝置126。
如圖3中可見,前導碼302可含有各種欄位,諸如高效率短培訓欄位(HE-STF)、高效率長培訓欄位(HE-LTF)、控制通道(CCH)及其他欄位。此等欄位中之一或多者可根據一或多個無線標準(諸如,IEEE 802.11系列標準)定義。HE-STF欄位指示高效率短培訓欄位,其可使接收使用者裝置120將自動增益控制設定為適合於可經波束成形之後續信號的增益位準。可在通訊通信期間之傳輸側及接收側兩者處使用波束成形,以便達成空間選擇性。空間選擇性為對自不同方向到達接收使用者裝置之多路徑波的選擇。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按分頻多工OFDM、CDM及/或TDM方式連同一或多個培訓欄位(例如,HE-LTF)一起發送一或多個CCH欄位,如以參考數字304、306、308及310所展示。因為可按可靠方式解碼CCH欄位且因此其在與培訓欄位(例如,HE-LTF)中之一或多者組合的情況下可提供額外培訓機會,所以可按決策回饋方式利用CCH欄位。決策回饋及資料幫助(或輔助)通道估計可意謂相同事項。資料符號首先經解調變及偵測或解碼。若資料符號之偵測或解碼足夠可靠,例如,通過CRC檢查,則接收器可假設由傳輸器傳輸之資料符號以高機率與經偵測或經解碼之符號相同。在此狀況下,接收器可將經偵測或經解碼資料符號用 作用於估計通道回應(或失真效應)之通道培訓符號,此係因為接收器知曉已發送何內容及已接收何內容(其被通道損毀)。舉例而言,培訓欄位304可用以培訓用於使用者裝置122之資料串流,培訓欄位306及308可用以培訓用於使用者裝置124之兩個資料串流(資料串流1及資料串流2),且培訓欄位310可用以培訓用於使用者裝置126之資料串流。儘管培訓欄位306及308描繪為相同,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培訓欄位306及308可具有不同內容及/或符號。在一個實例實施例中,奇數副載波可攜載一或多個CCH欄位,且偶數副載波可攜載HE-LTF信號/符號。CCH欄位可被視為用於改進通道估計之額外通道培訓信號。因此,攜載HE-LTF及CCH之符號可被視為全培訓符號(例如,HE-LTF-CCH 304、306、308、310)。舉例而言,前導碼302可含有培訓欄位HE-LTF及CCH以培訓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之四個空間通道。使用者裝置126可利用其HE-LTF及CCH欄位(例如,310)以進行與可在存取點140與使用者裝置126之間建立的空間通道相關聯之通道培訓。類似地,使用者裝置122及124亦可接收其各別培訓欄位(例如,HE-LTF-CCH 304、306及308)以培訓其各別空間通道。
由於在圖3之實例中,使用者裝置126處於不同頻率子頻帶下,因此其在該子頻帶內之培訓信號310可不對使用者裝置122及使用者裝置124之培訓引起干擾。因此,可與使用者裝置124及使用者裝置122之培訓信號平行地發送使用者裝置126之培訓信號310。由於可藉由存取點140使用 波束成形技術(諸如,逼零波束成形或MMSE波束成形)已部分或完全地移除使用者裝置122之空間通道與使用者裝置124之空間通道之間的串擾,因此可平行地發送使用者裝置122之信號與使用者裝置124之信號。可接著與使用者裝置122之培訓符號(例如,306)平行地發送使用者裝置124之第一通道培訓符號(例如,306)。然而,由於使用者裝置124具有與空間通道2及空間通道3相關聯之兩個資料串流,因此歸因於干擾及串擾,平行地發送用於此等兩個資料串流之培訓欄位(例如,306及308)中之每一者可為不夠的。因此,與同時相對,可順序地發送用以培訓與用於使用者裝置124之空間通道2及空間通道3相關聯的兩個串流之兩個培訓符號。因此,在此情境下,平行通道培訓系統可已將用以培訓三個使用者裝置120(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及126)之時槽自四個時槽減少至僅兩個時槽,此減少又減少前導碼附加項。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頻域多工(FDM)將兩個培訓符號306及308進一步組合成一個培訓符號。舉例而言,串流2及串流3之培訓信號分別使用偶數及奇數副載波。
參看圖4A,其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可在存取點140與使用者裝置120中之一者處之間的無線連接之下行鏈路方向上發送的前導碼402之實例說明性實施例。圖4A展示:除平行地傳輸HE-LTF及CCH外,亦可使用新欄位以便藉由移除串擾來增強通道串流培訓。舉例而言,使用者裝置122可與存取點140建立一個資料串流,使 用者裝置124可與存取點140建立兩個資料串流且使用者裝置126可與存取點140建立一個資料串流。存取點140可移除使用者裝置122與124間之串擾,此係因為此等兩個裝置係藉由存取點140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在相同頻率子頻帶中伺服。移除使用者裝置122與124之間的串擾可增強此等使用者裝置中之每一者偵測意欲用於其之信號的能力。然而,如上文所解釋,歸因於各種因素(例如,不可靠CSI、網路條件及干擾),可保留殘餘串擾。
在一個實施例中,若使用者裝置具有有限數目個天線,則上文所描述之機制可足以區分各種空間通道,甚至在存在殘餘串擾之情況下亦如此。然而,在使用者裝置具有數目比資料串流多之天線的情境中且在殘餘串擾與典型干擾(諸如,雜訊)相比不可忽略之狀況下,使用者裝置可使用額外天線以減輕殘餘串擾。此情形可需要使用者(諸如)經由協方差矩陣估計殘餘串擾之統計。出於此目的,對於不同使用者,同時發送之培訓信號應不同。若培訓信號相同,則使用者可不能夠估計串擾。在一個實施例中,存取點140可傳輸額外欄位以考量殘餘串擾。舉例而言,可將高效率多使用者培訓(HE-MTF)欄位404添加至前導碼402以將通道培訓信號自傳輸裝置(例如,存取點140)傳輸至接收使用者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2、124)。額外HE-MTF欄位404可藉由發送額外培訓信號來考量殘餘串擾。
參看圖4B,其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通道培訓系統之實例說明性實施例。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將額外HE-MTF欄位404添加至前導碼402以(例如)含有可按FDM方式縮合至N個符號中之M個串流的培訓信號,其中M為資料串流之數目且N為符號之數目,且其中M>N(例如,M=2且N=1)。在發送HE-MTF欄位之前,存取點可指示用於每一串流之培訓信號之副載波位置。在接收期間,HE-MTF欄位之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2及/或124)可判定所要信號及干擾信號位於來自實體層標頭之MTF(例如,HE-SIGA或控制通道CCH)中何處。頻域內插可用以獲得干擾統計(例如,用於所分配子頻帶中之每一副載波的協方差矩陣)。在獲得干擾統計之後,可使用諸如MMSE接收器之干擾減輕技術以減輕殘餘串擾。
舉例而言,若M=2且N=1,則每一偶數副載波可攜載用於與空間通道1相關聯之資料串流1的培訓信號,且每一奇數副載波可攜載用於與空間通道1相關聯之資料串流2的培訓信號。作為第二實例(展示於圖4B中),若M=3且N=1,則副載波1、4、7、......、3n+1可攜載用於資料串流1之培訓信號;副載波2、5、8、......、3n+2可攜載用於資料串流2之培訓信號;且副載波3、6、9、......、3n+3可攜載用於資料串流3之培訓信號。作為第三實例,若M=8且N=2,則在兩個符號中,每第8個副載波用於一串流,例如,副載波1、9、17用於串流1;副載波2、10、18用於資料串流2,等等。應理解,上文僅為實例且使用副載波傳輸培訓信號之其他機制可被使用。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用於通道培訓系統之說明性程序500的流程圖。
在區塊502處,PCT 255可接收來自一或多個第二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之一或多個連接請求,其中該等一或多個裝置可具有一或多個天線以便能夠利用MU-MIMO之功能。
在區塊504處,PCT可判定與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第一培訓欄位及與第二請求相關聯之第二培訓欄位。在圖1(b)之實例中,使用者裝置122可具有與存取點140建立之一資料串流,且使用者裝置126可具有與存取點140建立之另一資料串流。
在區塊506處,PCT 255可基於一或多連接請求而同時(例如,平行地)將與MU-MIMO下行鏈路通信期間相關聯之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例如,HE-LTF)傳輸至一或多個第二計算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0)。舉例而言,PCT 255可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在一或多個前導碼中發送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通道培訓欄位可允許資料封包之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以學習可在傳輸器與接收器之間建立的通道。通道培訓欄位通常順序地在傳輸器(例如,存取點140)與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之間傳輸(參見(例如)圖1(a))。PCT 255可同時傳輸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在一些實施例中,PCT 255可將一或多個培訓欄位(例如,HE-LTF)、一或多個控制通道欄位(例如,CCH)包括於自第一計算裝置(例如,存取點140)發送至一或多個第二計算裝 置(例如,使用者裝置120)之一或多個前導碼(例如,舊版及/或VHT前導碼)中。PCT 255可同時傳輸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例如,HE-LTF)及一或多個控制通道欄位(CCH)。然而,若使用者裝置具有一個以上資料串流,則可有必要順序地傳輸HE-LTF及CCH。
在一些實施例中,PCT 255可按分頻多工(FDM)及/或分碼多工方式在一或多個前導碼及一或多個CCH欄位連同一或多個HE-LTF中進行傳輸。舉例而言,PCT 255可選擇奇數副載波以攜載一或多個CCH欄位且選擇偶數副載波以攜載HE-LTF欄位。可自HE-LTF獲得粗略通道估計以用於解碼CCH。在CCH經解碼之後,CCH信號被視為額外通道培訓信號以用於改進通道估計作為回報。因此,攜載經頻率減少取樣之HE-LTF及經穩健編碼之CCH的符號可被視為全培訓符號。
對於室內情境,通道的頻率選擇性為小的。可將M個串流之通道培訓壓縮至N個符號中,其中M>N。舉例而言,替代兩個HE-LTF符號用於使用者裝置124,使用者裝置124之兩個串流可按FDM方式共用一個HE-LTF符號。
在區塊508處,PCT 255可至少部分基於第一培訓欄位而與第一計算裝置建立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第二培訓欄位而與第二計算裝置建立第二空間通道串流。舉例而言,在培訓之後,存取點140可與使用者裝置122建立一資料串流,與使用者裝置124建立兩個資料串流且與使用者裝置126建立一個資料串流。
在一個實施例中,PCT 255可傳輸與一或多個通道培訓欄位(例如,HE-LTF)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多使用者培訓欄位(例如,HE-MTF)。舉例而言,PCT 255可傳輸此額外欄位以考量殘餘串擾。舉例而言,HE-MTF欄位可用以將通道培訓信號自傳輸器(例如,存取點140)傳輸至接收器(例如,使用者裝置120)。HE-MTF欄位可藉由發送額外培訓信號來考量殘餘串擾。
在區塊508處,PCT 255可至少部分基於通道培訓欄位及一或多個多使用者培訓欄位而分配一或多個空間通道串流(例如,圖1(b)之實例的空間通道1至4)。
在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中,可存在一種用於無線通訊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藉由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及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之一第一計算裝置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該方法可包括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該方法可包括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該方法可包括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該第一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 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二CCH欄位。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可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與該第一培訓欄位順序地將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可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可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可存在一種計算裝置。該計算裝置可包括:一收發器,其經組配以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一天線,其耦接至該收發器;一或多個處理器,其與該收發器通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及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組配以存取該至少一個記憶體。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該等一或多個處 理器中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該第一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二CCH欄位。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可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進行以下操作: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與該第一培訓欄位順序地將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可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可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在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中,可存在一種電腦可讀 媒體,其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在由一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處理器實行操作。該等操作可包括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該等操作可包括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該等操作可包括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該等操作可包括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該第一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二CCH欄位。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可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該等操作可進一步包括: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與該第一培訓欄位順序地將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可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可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 送。
在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中,可存在一種無線通訊系統。該系統可包括: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及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組配以存取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該第一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二CCH欄位。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可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經進一步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進行以下操作: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與該第 一培訓欄位順序地將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可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可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在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中,可存在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該裝置可包括用於藉由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及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之一第一計算裝置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的一構件。該裝置可包括用於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的一構件。該裝置可包括用於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而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而平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的一構件。該裝置可包括用於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的一構件。該第一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可包括一第二CCH欄位。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可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 二培訓欄位可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的一構件、用於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的一構件、用於與該第一培訓欄位順序地將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的一構件及用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的一構件。用於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的一構件可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可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結論
在各種實施中,上文所描述及展示之操作及程序可視需要按任何合適次序進行或實行。另外,在某些實施中,可平行地進行該等操作中之至少一部分。此外,在某些實施中,可實行比所描述之操作少或多的操作。
上文參看根據各種實施之系統、方法、裝置及/或電腦程式產品之區塊及流程圖描述本發明之某些態樣。將理解,方塊圖及流程圖之一或多個區塊及方塊圖及流程圖中之區塊的組合分別可藉由電腦可執行程式指令實施。同樣,根據一些實施,方塊圖及流程圖之一些區塊可能未必需要以所呈現之次序實行,或可能根本未必需要實行。
此等電腦可執行程式指令可載入至特殊用途電腦或其他特定機器、處理器或其他可規劃資料處理裝置上 以產生特定機器,使得在電腦、處理器或其他可規劃資料處理裝置上執行之該等指令建立用於實施在一或多個流程圖區塊中指定之一或多個功能的構件。此等電腦程式指令亦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記憶體中,該等電腦程式指令可指導電腦或其他可規劃資料處理裝置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使得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該等指令產生包括實施在一或多個流程圖區塊中指定之一或多個功能的指令構件的製品。作為實例,某些實施可提供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具有實施於其中之電腦可讀程式碼或程式指令,該電腦可讀程式碼經調適以執行從而實施在一或多個流程圖區塊中指定之一或多個功能。該等電腦程式指令亦可載入至電腦或其他可規劃資料處理裝置上以使一系列操作元件或步驟在該電腦或其他可規劃裝置上實行從而產生電腦實施程序,使得在該電腦或其他可規劃裝置上執行之指令提供用於實施在一或多個流程圖區塊中指定之功能之元件或步驟。
因此,方塊圖及流程圖之區塊支援用於實行指定功能之構件的組合、用於實行指定功能之元件或步驟的組合及用於實行指定功能之程式指令構件。亦將理解,方塊圖及流程圖之每一區塊及方塊圖及流程圖中之區塊的組合可由特殊用途的基於硬體之電腦系統實施,該等電腦系統實行指定功能、元件或步驟或特殊用途硬體與電腦指令之組合。
除非另外特定闡述,或另外在如所使用之上下文 內進行理解,否則條件性語言(諸如,「可(can、could、might或may)」連同其他者)通常意欲傳達:某些實施可包括某些特徵、元件及/或操作,而其他實施並不包括該等特徵、元件及/或操作。因此,此條件性語言通常並不意欲暗示特徵、元件及/或操作無論如何為一或多項實施所需要的,或一或多項實施必需包括用於在具有或不具有使用者輸入或提示之情況下決定此等特徵、元件及/或操作包括於任何特定實施中抑或待在任何特定實施中實行的邏輯。
在受益於在前述描述及相關聯圖式中呈現之教示的情況下,本文中所闡述之本發明之許多修改及其他實施將為顯而易見的。因此,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且修改及其他實施意欲包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儘管本文中使用特定術語,但其僅以通用及描述意義且不出於限制之目的而使用。
500‧‧‧用於通道培訓系統之說明性程序
502、504、506、508‧‧‧區塊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訊通信期間培訓一或多個通訊通道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及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之一第一計算裝置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來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並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以及藉由該第一計算裝置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二CCH欄位。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一資料封包之一前導碼包括該第一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一CCH欄位,以及該第二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二CCH欄位,且其中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 二CCH欄位係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係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將與該第一培訓欄位接續的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以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三空間通道串流。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係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係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8. 一種計算裝置,其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及其中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中之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配以存取該至少一個記憶體,且經組配以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以進行以下操作: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 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來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並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以及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
  9.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二CCH欄位。
  10.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一資料封包之一前導碼包括該第一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一CCH欄位,以及該第二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二CCH欄位,且其中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欄位係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係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
  11.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將與該第一培訓欄位接續的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 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以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三空間通道串流。
  12.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係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
  13.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
  14.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係在一高效率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15.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當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由一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處理器實行包含以下各者之操作:接收來自一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一連接請求及來自一第三計算裝置之一第二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一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一培訓欄位及與該第二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二培訓欄位;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連接請求來將該第一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連接請求並行地將該第二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三計算裝置;以及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一培訓欄位而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且至少部分基於該第二培 訓欄位而與該第三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二空間通道串流。
  16.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一控制通道(CCH)欄位,且該第二培訓欄位包括一第二CCH欄位。
  17.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一資料封包之一前導碼包括該第一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一CCH欄位,以及該第二培訓欄位連同一第二CCH欄位,且其中該第一CCH欄位及該第二CCH欄位係在奇數副載波上發送,且該第一培訓欄位及該第二培訓欄位係在偶數副載波上發送。
  18.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進一步包含:接收來自該第二計算裝置之一第三連接請求;判定與該第三連接請求相關聯之一第三培訓欄位;將與該第一培訓欄位接續的該第三培訓欄位發送至該第二計算裝置;以及與該第二計算裝置建立一第三空間通道串流。
  19.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建立該第一空間通道串流係至少部分基於與該第二計算裝置相關聯之一通道狀態資訊(CSI)。
  20.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為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MU-MIMO)無線系統中操作之一存取點。
  21.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第一培訓欄位、該第二培訓欄位及該第三培訓欄位係在一高效率 輸送量前導碼中發送。
TW104125651A 2014-09-08 2015-08-06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TWI590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47475P 2014-09-08 2014-09-08
US14/582,332 US9712217B2 (en) 2014-09-08 2014-12-24 Parallel channel training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3292A TW201613292A (en) 2016-04-01
TWI590608B true TWI590608B (zh) 2017-07-01

Family

ID=5543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651A TWI590608B (zh) 2014-09-08 2015-08-06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2217B2 (zh)
EP (1) EP3192185A4 (zh)
CN (1) CN106575988B (zh)
TW (1) TWI590608B (zh)
WO (1) WO2016039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41007A (ko) * 2014-10-06 2016-04-15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빔포밍된 전송
CN107431584B (zh) 2014-12-05 2020-11-03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390328B2 (en) 2014-12-05 2019-08-2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6146172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itiating blind handover
WO2016164912A1 (en) 2015-04-09 2016-10-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ntention-bas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CN107735978A (zh) * 2015-05-27 2018-02-23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发信号通知多用户数据单元中的资源分配
US10285149B2 (en) * 2015-06-15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training field sequences for phase tracking
US10742285B1 (en) * 2015-11-13 2020-08-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xplicit multiuser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3379783B1 (en) * 2015-12-17 2020-0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ero-if radio receiver calibratio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zero-if wireless receiver
US11438019B2 (en) * 2017-10-09 2022-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524266B2 (en) 2017-10-20 2019-12-31 Google Llc Switch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ithin a spectrum based on network load
US11006413B2 (en) 2017-12-06 2021-05-11 Google Llc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
US10779303B2 (en) 2017-12-12 2020-09-15 Google Llc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608721B2 (en) 2017-12-14 2020-03-31 Google Llc 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CN111480305B (zh) 2017-12-15 2022-04-1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卫星的窄带通信
US10868654B2 (en) 2017-12-15 2020-12-15 Google Llc Customizing transmission of a 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
US11246143B2 (en) * 2017-12-15 2022-02-08 Google Llc Beamforming enhancement via strategic resource utilization
US11251847B2 (en) 2018-03-28 2022-02-15 Google Llc User device beamforming
WO2020055602A1 (en) 2018-09-10 2020-03-19 Google Llc Fast beam tracking
CN112913109B (zh) * 2018-10-26 2023-08-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11079495B2 (en) * 2018-10-31 2021-08-0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Position estimation under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N110726974A (zh) * 2019-10-17 2020-01-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雷达通信一体化的雷达探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9127B2 (en) * 2001-10-04 2007-09-11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Preamble structures for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366250B2 (en) * 2004-09-09 2008-04-29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in an extended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7189B2 (en) * 2005-02-16 2014-05-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romise greenfield preambles for 802.11n
US7330524B2 (en) * 2004-12-30 2008-02-12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Joint synchronization and impairments estimation using known data patterns
JP4924107B2 (ja) 2006-04-27 2012-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471043B (zh) * 2008-03-04 2015-01-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在多使用者系統中傳輸設定的發信
US20100290449A1 (en) 2008-08-20 2010-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extensions
US20100046656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extensions
EP2175596B1 (en) * 2008-10-09 2016-12-21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
TW201105057A (en) 2009-07-16 2011-02-01 Ralink Technology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raining sequen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082685A (ko) * 2010-01-12 2011-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의 프리엠블 생성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이 채용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와 단말
US20110194655A1 (en) 2010-02-10 2011-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residual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in ieee 802.11 waveforms
US9088393B2 (en) 2010-07-30 2015-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f multi-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8879472B2 (en) 2011-04-24 2014-11-04 Broadcom Corporation Long training field (LTF) for use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581150B1 (ko) 2011-12-05 2016-0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파라메터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367586A1 (en) 2012-05-09 2018-08-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wireless transmit and receive units
US9780919B2 (en) * 2013-07-05 2017-10-03 Quallcomm, Incorporated High efficiency WLAN preamble structure
US9306645B2 (en) * 2013-07-26 2016-04-0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3292A (en) 2016-04-01
EP3192185A1 (en) 2017-07-19
CN106575988B (zh) 2020-07-28
WO2016039905A1 (en) 2016-03-17
EP3192185A4 (en) 2018-05-02
CN106575988A (zh) 2017-04-19
US20160072564A1 (en) 2016-03-10
US9712217B2 (en)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0608B (zh) 在多使用者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平行通道培訓技術
US1131663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DMRS configuration to phase noise tracking pilot for improved receiver performance
US102851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structure for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526251B (zh) 波束赋形广播信号以及波束赋形同步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US10382144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382926B1 (en)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444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combined channel training and physical layer header signaling
US20160006586A1 (en) Zero insertion for isi free ofdm reception
US105743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multi-antenna receivers
CN107852225B (zh) 用于空对地(atg)上行链路子带波束成形的方法、设备和介质
WO2015086206A1 (en) High resolution channel sounding for fdd communications
WO2010128620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EP3205031B1 (en) Methods, network nod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2023031888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both a cyclic prefix length and a symbol interval of a complex symbol sequence
CN115485986A (zh) 基于经修改的类型ii端口选择码本的频率选择性单频网
CN115516956A (zh) 用于类型ii csi-rs空域和频域基配置的信令设计
CN114362899A (zh) 由用户终端或基站执行的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CN116056141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250847A1 (en) Parallel transmission of high efficiency signal field
CN113330692A (zh) 反馈开销减少
CN110167166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10390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6918272A (zh) 在分布式mimo中进行csi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74396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145729A (ko) 채널 사운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