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130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130B
TWI589130B TW104125228A TW104125228A TWI589130B TW I589130 B TWI589130 B TW I589130B TW 104125228 A TW104125228 A TW 104125228A TW 104125228 A TW104125228 A TW 104125228A TW I589130 B TWI589130 B TW I5891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transmission mode
transmission
sub
complement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5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3289A (en
Inventor
Yong Liu
Dong Li
Yun Deng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Publication of TW201613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3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1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行動通信技術,尤其係關於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用於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和裝置。
設備到設備(Device-to-Device,D2D)通信在蜂窩網作為一個重要的增強項目已經被引入LTE-Advanccd。在3GPP中已經實施了相關的標準化工作來研究D2D發現(Discovery)和直接通信技術。
對於D2D直接通信,Release 12中將優先考慮在覆蓋範圍外的廣播通信。D2D廣播通信的關鍵任務在於支持VoIP業務並增強覆蓋範圍。為了增加覆蓋範圍,採用窄帶(2個或3個物理資源塊)廣播VoIP資料包比較適合。對於較大的通道頻寬(10MHz頻寬下的50個物理資源塊),需要對多個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進行分頻多工廣播傳輸來充分地使用可用的頻譜資源。然而,這會引起半雙工的限制和帶內洩漏(in-band emission),從而影響接收端的接收性能。
在3GPP討論中,部分公司提出廣播UE的隨機跳頻技術。在所選擇的子框(時域)上,廣播UE隨機地選擇頻域中的物理資源塊用於VoIP資料包的傳輸。儘管隨機跳頻技術比較簡單,但是其不能充分使用分配給D2D廣播通信的所有資源,並且多個廣播UE之間的傳輸會存在衝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跳頻模式,從而提供一種新的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式。
基於上述考量,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一個實施中提供了一種在無線通訊網路的網路設備中用於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從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iI,jJ,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互補傳輸模式且j≠k,以及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且i≠s; B.基於跳頻矩陣以及第一規則,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其中所述跳頻矩陣由一個或多個拉丁方陣構成,所述跳頻矩陣的行數等於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所述跳頻矩陣的一行中的各元素依次表示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的跳頻順序,所述跳頻矩陣的列數等於所述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規則為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j的取值為J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 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在第一次傳輸時使用相同子帶,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以及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不同通道上;C.根據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和所述跳頻模式,發送所述業務資料包。
有利的,所述步驟A包括:- 將N個子框平均分成M個子框組;- 確定第一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H1和第二矩陣H2中除第一行以外的所有行,其中所述第二矩陣H2等於所述第一矩陣H1和-1的乘積,所述第一矩陣有M列;- 確定第二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三矩陣H3和第四矩陣H4,其中所述第四矩陣H4與所述第三矩陣H3互補,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各行和所述第二傳輸模式中的各行分別組合以構成所述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 從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和從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以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發射子框組和接收子框組,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各個發射子框組內的發射子框。
有利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使用相同跳頻順序或不同跳頻順序。
有利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跳頻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
有利的,所述跳頻矩陣和所述第一規則被預先配置在所述網路設備中。
有利的,上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第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有利的,上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多次傳輸中的每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一個實施中提供了一種在無線通訊網路的網路設備中用於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確定單元,用於從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iI,jJ,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互補傳輸模式且j≠k,以及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且i≠s;第二確定單元,用於基於跳頻矩陣以及第一規則,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其中所述跳頻矩陣由一個或多個拉丁方陣構成,所述跳頻矩陣的行數等於跳頻帶寬中 的子帶數目,所述跳頻矩陣的一行中的各元素依次表示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的跳頻順序,所述跳頻矩陣的列數等於所述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規則為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j的取值為J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在第一次傳輸時使用相同子帶,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以及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不同通道上;第一發送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和所述跳頻模式,發送所述業務資料包。
有利的,所述第一確定單元用於:- 將N個子框平均分成M個子框組;- 確定第一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H1和第二矩陣H2中除第一行以外的所有行,其中所述第二矩陣H2等於所述第一矩陣H1和-1的乘積,所述第一矩陣有M列;- 確定第二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三矩陣H3和第四矩陣H4,其中所述第四矩陣H4與所述第三矩陣H3互補,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各行和所述第二傳輸模式中的各行分別組合以構成所述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 從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和從所述第二傳 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以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發射子框組和接收子框組,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各個發射子框組內的發射子框。
有利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使用相同跳頻順序或不同跳頻順序。
有利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跳頻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
有利的,所述跳頻矩陣和所述第一規則被預先配置在所述網路設備中。
有利的,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還用於: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第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有利的,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還用於: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多次傳輸中的每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本發明的各個方面將通過下文中的具體實施例的說明而更加清晰。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明顯: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子框組的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構建基於Walsh矩陣的第一傳輸模式集的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傳輸模式集的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流程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4個子帶的跳頻索引示意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產生不同跳頻順序的拉丁方陣示意圖;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具有不同跳頻順序的非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9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產生相同跳頻順序的拉丁方陣示意圖;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具有相同跳頻順序的非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於2個子帶的跳頻索引示意圖; 圖1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包括2個拉丁方陣的跳頻矩陣的示意圖;圖1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的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1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的包括2個拉丁方陣的跳頻矩陣的示意圖;圖19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2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2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子框組的示意圖;圖2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構建基於Walsh矩陣的第一傳輸模式集的示意圖;圖2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傳輸模式集的示意圖;圖2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 圖2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拉丁方陣的示意圖;圖2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的跳頻模式示意圖;圖2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的跳頻模式示意圖。
在圖中,貫穿不同的示圖,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相對應的部件或特徵。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而應該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發明而不應被這裡闡述的實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使本發明更加透徹和完整,並且能夠將本發明的範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下文中將主要以D2D通信為例對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並不限於D2D通信,其可以應用於任何其它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網路設備之間的通信。
D2D通信的設計需要考慮下列因素:
第一,D2D通信仍將採用LTE框結構來保持與傳統的蜂窩網通信的相容性:
1. 在LTE中,資源分佈在時間-頻率層面。
2. 在LTE中,最小調度(資源配置)單元包括一個子框(1ms)內的兩個時間上連續的資源塊,其被稱為物理資源塊對。D2D通信的資源配置單元應該是物理資源塊對的倍數。
第二,D2D通信的設計應當適合於D2D通信的最基本業務類型,例如網路電話(VoIP:Voice over IP)業務,而VoIP業務至少具有如下特性:
1. VoIP業務是週期性的。解碼框的長度為20ms,這意味著語音編碼器每20ms產生語音資料包。
2. VoIP業務的端對端的延遲的要求為200ms。扣除所需的處理時間,D2D通信(單向)的VoIP資料包可允許的傳輸延遲大約為160ms。
基於鏈路級模擬,一個VoIP包進行4次傳輸就可以滿足接收機參考靈敏度信號對干擾雜訊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為-107dBm的要求。
下文中將先簡要介紹使用者設備確定時域傳輸模式的方法。
首先,使用者設備將N個子框平均分成M個子框組。例如,如圖1所示出的,一共有16個子框可用於使用者資料,例如D2D使用者資料的傳輸,則N=16。將16個子框平均地分為M=8個子框組。這樣,每個子框組中有2個子框。
其次,使用者設備確定第一傳輸模式集,該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H1和第二矩陣H2中除第一行以外的 所有行,其中第二矩陣H2等於第一矩陣H1和-1的乘積,第一矩陣有M=8列。該第一傳輸模式集可以被預先配置在使用者設備中。
例如,如圖2所示,第一矩陣可以是8x8的Walsh矩陣W8,第二矩陣可以是8x8的Walsh矩陣W8’。第二矩陣W8由示例性第一矩陣W8’乘以-1得到。由於第一矩陣W8或第二矩陣W8’的第一行均為+1或-1,不能有效的指示D2D通信中的發射和接收時隙,因此,把第一行排除在外。此外,也可以將第一矩陣W8和第二矩陣W8’中的第五行排除在外,因為第五行中有4次連續傳輸(也即,+1),其可能會影響時間分集。除去第一矩陣W8和第二矩陣W8’各自的第一行和第五行,第一和第二矩陣中的每個元素所代表的是發射子框組或接收子框組,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W8和第二矩陣W8’,也即第一傳輸模式集一共包括12種發射行。
當第一矩陣H1或第二矩陣H2的發射行中的元素為第一值(例如,+1)時,該元素的位置所對應的子框組為發射子框組;當第一矩陣H1或第二矩陣H2的發射行中的元素為第二值(例如,-1)時,該元素的位置所對應的子框組為接收子框組。
然後,使用者設備確定第二傳輸模式集,該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三矩陣H3和第四矩陣H4,其中第四矩陣H4與第三矩陣H3互補。該第二模式集可以被預先配置在使用者設備中。
第三矩陣H3或第四矩陣H4的子框行中的元素指示的子框為發射子框,發射子框組內的其它子框為接收子框,發射子框和接收子框位於發射子框組內。例如,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了如圖3的第三矩陣E4和第四矩陣E4’,也即第二傳輸模式集一共包括了8種子框行。
例如,如圖3中的第三矩陣E4中的第3行第1列的值為1,其對應的發射子框組中的索引為例如1的子框為發射子框,而該發射子框組中的其它子框例如索引為0的子框為接收子框。又例如,如圖3中的第三矩陣E4中的第3行第3列的值為0,其對應的發射子框組中的索引為例如0的子框為發射子框,而該發射子框組中的例如索引為1的其它子框為接收子框。
上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各行和第二傳輸模式中的各行分別配合使用,以構成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例如,第一傳輸模式集中包括12種發射行,第二傳輸模式集中包括8種子框行,那麼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將總共包括96種時域傳輸模式。
於是,對於待發送的業務資料,使用者設備從第一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個發射行以及從第二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個子框行,也即,從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選擇一個時域傳輸模式,從而確定該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
例如,在第一傳輸模式集為圖2中的Walsh矩陣W8和W8’,第二傳輸模式集為圖3中的矩陣E4和E4’的情形下, 則i{2,3,4,6,7,8}∪{2’,3’,4’,6’,7’,8’},j{1,2,3,4}∪{1’,2’,3’,4’}。如果i{2,3,4,6,7,8},則W8中的第i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如果i{2’,3’,4’,6’,7’,8’},則W8’中的第i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類似地,如果j{1,2,3,4},則E4中的第j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如果j{1’,2’,3’,4’},則E4’中的第j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
在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Pi,J表示i固定且J{1,2,3,4}∪{1’,2’,3’,4’}的傳輸模式子集。例如,P3,J表示具有8個傳輸模式{P3,1,P3,2,P3,3,P3,4,P3,1’,P3,2’,P3,3’,P3,4’}的子集。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在傳輸模式子集Pi,J中,Pi,j和Pi,j’是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非互補傳輸模式(j≠k)。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i≠s)。
上文中對如何構建第一傳輸模式集和第二傳輸模式集來獲取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並從中確定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的方式進行了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種通過構建第一傳輸模式集和第二傳輸模式集來獲取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僅是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其他適當的獲取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的方式也可適用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只要構建的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的各個傳輸模式滿足以下條件: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 互補傳輸模式且j≠k,以及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且i≠s。
下文中將對根據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的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進行詳細描述。
參照圖4,在步驟S401中,使用者設備從所確定的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該步驟可以例如通過上文中的實施例來實現。
在步驟S402中,使用者設備基於跳頻矩陣以及第一規則,確定該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例如,該跳頻矩陣和第一規則可以被預先配置在使用者設備中。
在步驟S403中,使用者設備根據所確定的時域傳輸模式Pi,j和所確定的跳頻模式,發送該業務資料包。
有利的,在上述步驟S402之後,使用者設備可以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該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該業務資料的第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該頻率資訊可以是在跳頻帶寬中的絕對位置資訊,或者可以是在跳頻帶寬中的子帶編號資訊以及對應於該子帶的相對位置資訊。
此外,如果相對應的接收網路設備側沒有儲存有例如跳頻矩陣等相關資訊,使用者設備也可以將該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該業務資料的多次傳輸中的每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發送給該接收網路設備。
對於步驟S402,其中的跳頻矩陣可以由一個或者多個拉丁方陣構成,跳頻矩陣的行數等於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跳頻矩陣的列數等於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可以理 解的是,當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等於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時,例如子帶數目為4,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為4時,那麼跳頻矩陣由一個4x4的拉丁方陣構成;而當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與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不相等時,例如子帶數目為2,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為4時,那麼跳頻矩陣由2個2x2的拉丁方陣構成。
跳頻矩陣的一行中的各元素依次表示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的跳頻順序。例如,互補傳輸模式P3,1和P3,1’的跳頻順序由跳頻矩陣,也即拉丁方陣的第一行中的各元素標示,該拉丁方陣中的第一行中的第一個元素表示互補傳輸模式P3,1和P3,1’的第一次傳輸在哪個子帶,第二個元素表示其第二次傳輸在哪個子帶,也即從當前子帶跳頻至哪個子帶,依次類推。又例如,互補傳輸模式P3,2和P3,2’的跳頻順序由跳頻矩陣,也即拉丁方陣的第二行中的各元素標示,該拉丁方陣中的第二行中的第一個元素表示互補傳輸模式P3,2和P3,2’的第一次傳輸在哪個子帶,第二個元素表示其第二次傳輸在哪個子帶,也即從當前子帶跳頻至哪個子帶,依次類推。同樣地,互補傳輸模式P3,3和P3,3’以及互補傳輸模式P3,4和P3,4’分別按照跳頻矩陣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中的各元素進行跳頻。可以理解的是,由於拉丁方陣在每一行中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並且在每一列中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因此,在跳頻過程中,任何兩個傳輸模式之間都沒有衝突。
對於跳頻矩陣的構建及具體例子將在下文中給出的具 體實施例中進行體現。
對於步驟S402,其中的第一規則為:- 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j的取值為J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在第一次傳輸時使用相同子帶;- 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 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不同通道上。
對於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的各個傳輸模式,只有滿足了以上第一規則,並且各個傳輸模式基於跳頻矩陣(也即,拉丁方陣)進行跳頻,在頻域中,所有子帶才能夠被用盡以用於傳輸,並且任何兩個傳輸模式之間沒有衝突。
以下將給出多個具體實施例以對確定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進行詳細說明。
具有4個跳頻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
在該實施例中,用於D2D廣播通信的跳頻帶寬被劃分為4個子帶,如圖5所示。
以10MHz頻寬為例,每個子帶包括12個資源塊。用於傳輸VoIP資料包的廣播資料通道(圖4中的“”矩 形框表示)假設佔據2個連續的資源塊對(也即,2個資源塊x1個子框),因此每個子帶包括6個廣播通道,標記為廣播通道0-5。
跳頻模式滿足以下規則和特性:
1. 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1.1 在頻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如圖6所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3,J和P3’,J使用廣播通道1。
1.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它們使用相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並且跟隨著相同跳頻模式以在子帶之間進行跳頻。
如圖6所示,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子框0用於P3,1’),P3,1和P3,1’都在子帶0的廣播通道1上進行傳輸。跳頻模式為子帶0->2->3->1。
在時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傳輸模式以及一個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都不相互重疊。基於該特性,所有物理子框都能被佔用以用於時域傳輸,並且在任何兩個模式之間都沒有衝突。
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但是,它們使用不 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
如圖8所示,在傳輸模式子集P3,J中,{P3,1,P3,2,P3,3,P3,4,P3,1’,P3,2’,P3,3’,P3,4’}使用廣播通道1。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P3,2,P3,3,P3,4),P3,1,P3,2,P3,3,P3,4分別在子帶0,1,2,3上傳輸。類似地,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0用於P3,1’,P3,2’,P3,3’,P3,4’),P3,1’,P3,2’,P3,3’,P3,4’分別在子帶0,1,2,3上傳輸。
任何一個大小為4(也即,4×4)的拉丁方陣(也即,跳頻矩陣)可用於構建本實施例的跳頻模式。一個拉丁方陣是一個n×n矩陣,填充有n個不同元素,在每一行中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並且在每一列中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如圖7所示的一個例子中,拉丁方陣中的一個元素表示哪個子帶用於傳輸。
通過這種分配方式,在頻域中,所有子帶能夠被佔用以用於傳輸。並且基於拉丁方陣的特性,任何兩個傳輸模式之間沒有衝突。
通過使用不同類型的拉丁方陣,非互補模式Pi,j和Pi,k能夠具有不同或者相同跳頻順序。
2.1 不同跳頻順序 拉丁方陣的一個例子產生圖7所示的不同跳頻順序。如圖8所示,P3,1的跳頻模式是子帶0->1->2->3,P3,2的跳頻模式是子帶1->0->3->2。P3,1和P3,2具有不同跳頻順序。
2.2 相同跳頻順序 為減少複雜性,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可以具有相同跳頻順序。這已經在現有LTE PUSCH跳頻模式設計中使用。拉丁方陣的一個例子產生圖9所示的相同跳頻順序。如圖10所示,P3,1的跳頻模式是子帶0->2->3->1,P3,2的跳頻模式是子帶1->3->0->2。P3,1和P3,2具有相同跳頻順序,但具有不同起始子帶。
在用於PUSCH跳頻的LTE術語中,P3,1的跳頻模式是資源塊3->27->39->15,P3,2的跳頻模式是資源塊15->39->3->27。以第一次傳輸作為參考,P3,1的相對跳頻順序是0->2->3->1,P3,2的相對跳頻順序也是0->2->3->1(跳頻單位是子帶)。因此,P3,1和P3,2具有相同跳頻順序,但具有不同起始子帶。
3. 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i≠s)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不同廣播通道。
例如,在圖11的例子中,傳輸模式子集P3,J使用廣播通道1,傳輸模式子集P6,J使用廣播通道3。
通過以上所設計的具有4個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D2D廣播通信的所有資源(廣播通道)能夠被充分用盡,並且在傳輸模式之間不存在衝突。
具有2個跳頻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
在該實施例中,其設計類似於具有4個子帶的類似 PUSCH跳頻。用於D2D廣播通信的跳頻帶寬被劃分為2個子帶,如圖12所示。每個子帶包括24個資源塊。用於傳輸VoIP資料包的廣播資料通道(圖12中的“”矩陣框表示)假設佔據2個連續的資源塊對(也即,2個資源塊x1個子框),因此每個子帶包括12個廣播通道,標記為廣播通道0-11。
跳頻模式滿足以下規則和特性:
1. 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和互補傳輸模式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1.1 在頻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由於該實施例中僅有2個子帶,而VoIP資料包傳輸4次,因此,如圖13所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3,J和P3’,J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P3,1和P3’,1以及P3,2和P3’,2使用廣播通道2;而對於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3,J和P3’,J中的另一部分互補模式P3,3和P3’,3以及P3,4和P3’,4則需要使用另一個廣播通道,例如廣播通道3。
1.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它們使用相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並且跟隨著相同跳頻模式以在子帶之間進行跳頻。
如圖13所示,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子框0用於P3,1’),P3,1和P3,1’都在子帶0的廣播通道2上進行傳輸。跳頻模式為子帶0->1->0->1。
在時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傳輸模式以及一個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互補模式(Pi,j和Pi,j’)都不相互重疊。基於該特性,所有物理子框都能被佔用以用於時域傳輸,並且在任何兩個模式之間都沒有衝突。
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其中的一部分非互補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例如,P3,1和P3,2分別在子帶0和1的廣播通道2上,另一部分非互補模式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也相同,但不同於一部分非互補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例如,P3,3和P3,4分別在子帶0和1的另一廣播通道上,例如廣播通道3。
非互補模式Pi,j和Pi,k使用不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
如圖15所示,在傳輸模式子集P3,J中,{P3,1,P3,2,P3,1’,P3,2’}使用廣播通道2。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P3,2),P3,1,P3,2分別在子帶0,1上傳輸。類似地,對於其第一次傳輸機會(子框0用於P3,1’,P3,2’),P3,1’,P3,2’分別在子帶0,1上傳輸。
大小為2(也即,2×2)的拉丁方陣可用於構建本實施例的跳頻模式。僅有一個大小為2的拉丁方陣。在圖14示出的例子中,跳頻矩陣包括大小為2的2個拉丁方陣。跳頻矩陣中的一個元素表示哪個子帶用於傳輸。
通過這種分配方式,在頻域中,所有子帶能夠被佔用以用於傳輸。並且基於拉丁方陣的特性,任何兩個傳輸模 式之間沒有衝突。
3. 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i≠s)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不同廣播通道。
在圖16的例子中,傳輸模式子集P3,J使用廣播通道2,傳輸模式子集P6,J使用廣播通道6。
通過以上所設計的具有2個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D2D廣播通信的所有資源(廣播通道)能夠被充分用盡,並且在傳輸模式之間不存在衝突。
類似PUCCH跳頻
在該實施例中,其設計類似於具有2個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
跳頻模式滿足以下規則和特性:
1. 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和互補傳輸模式被分配相同廣播通道。
1.1 在頻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被分配相同廣播通道。
如圖17所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3,J和P3’,J中的一部分互補模式P3,1和P3’,1以及P3,2和P3’,2使用頻寬兩個邊緣的廣播通道0和24。
1.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相同廣播通道。它們使用相同頻寬邊緣用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機會並且跟隨著相同跳頻模式以在兩個頻寬邊緣之間進行跳頻。
如圖17所示,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子框0用於P3,1’),P3,1和P3,1’在廣播通道0和24上進行傳輸。跳頻模式為廣播通道0->24->0->24。
在時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傳輸模式以及一個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互補模式(Pi,j和Pi,j’)都不相互重疊。基於該特性,所有物理子框都能被佔用以用於時域傳輸,並且在任何兩個模式之間都沒有衝突。
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其中的一部分非互補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但是,它們使用不同頻寬邊緣用於其第一次傳輸。
如圖19所示,在傳輸模式子集P3,J中,{P3,1,P3,2,P3,1’,P3,2’}使用廣播通道0和24。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1用於P3,1,P3,2),P3,1,P3,2分別在廣播通道0和24上傳輸。類似地,對於其第一次傳輸(子框0用於P3,1’,P3,2’),P3,1’,P3,2’分別在廣播通道0和24上傳輸。
大小為2的拉丁方陣可用於構建本實施例的跳頻模式。僅有一個大小為2的拉丁方陣。在圖18示出的例子中,跳頻矩陣包括大小為2的2個拉丁方陣。跳頻矩陣中的一個元素表示哪個頻寬邊緣用於傳輸。
通過這種分配方式,在頻域中,所有子帶能夠被佔用以用於傳輸。並且基於拉丁方陣的特性,任何兩個傳輸模式之間沒有衝突。
3. 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i≠s)被分配不同廣播通道。
在圖20的例子中,傳輸模式子集P3,J使用廣播通道0和24,傳輸模式子集P6,J使用廣播通道1和23。
通過以上所設計的類似PUCCH跳頻,在頻寬邊緣的所有資源(廣播通道)能夠被充分用盡,並且在模式之間不存在衝突。
本發明中的示例性Walsh矩陣的大小可以根據應用場景,資料包傳輸的特性以及可用的子框數量來設定。圖2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另一個發射子框的示意圖,圖21中一共有8個子框用於使用者資料傳輸,將8個子框平均分成4個子框組,每個子框組中有2個子框。其中每個使用者設備可用2個子框進行資料包的發射。
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W4和第二矩陣W4’中除第一行和第三行以外的所有行。如圖22所示的第一矩陣W4和第二矩陣W4’均為4x4的Walsh矩陣,也即每個矩陣含有4x4個元素。第二矩陣W4’由第一矩陣W4乘以-1得到。除去第一矩陣W4和第二矩陣W4’各自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第一W4和第二矩陣W4’中的每個元素所代表的是發射子框組或接收子框組,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W4和示例性第二矩陣W4’,也即第一傳輸模式集一共包括4種發射行。
當第一矩陣W4的第2行第1列的值為1,則其對應的子框組為發射子框組。又例如第一矩陣W4的第2行第2列的值為-1,則其對應的子框組為接收子框組。
相應地,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了如圖23的示例性第三矩陣E2和第四矩陣E2’,也即第二傳輸模式集一共包括了4種子框行。
如圖23中的第三矩陣E2中的第2行第1列的值為1,其對應的發射子框組中的索引為例如1的子框為發射子框,而該發射子框組中的其它子框例如索引位元0的子框為接收子框。又例如,如圖23中的第三矩陣E2中的第2行第2列的值為0,其對應的發射子框組中的索引為例如0的子框為發射子框,而該發射子框組中的例如索引為1的其它子框為接收子框。
上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各行和第二傳輸模式中的各行分別配合使用,以構成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例如,第一傳輸模式集中包括4種發射行,第二傳輸模式集中包括4種子框行,那麼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將總共包括16種時域傳輸模式。
於是,對於待發送的業務資料,使用者設備從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該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i{2,4}∪{2’,4’},j{1,2}∪{1’,2’}。如果i{2,4},則W4中的第i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如果i{2’,4’},則W4’中的第i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類似地,如果j{1,2},則E2中的第j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如果j{1’,2’},則E2’中的第j行用於時域傳輸模式的構建。
在整個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Pi,J表示i固定且 J{1,2}∪{1’,2’}的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在傳輸模式子集Pi,J中,Pi,j和Pi,j’是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非互補傳輸模式(j≠k)。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i≠s)。
以下將基於圖21的子框示意圖以及圖22和23構建的第一傳輸模式集和第二傳輸模式集,對確定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進行描述。
仍參照圖12所示,用於D2D廣播通信的跳頻帶寬被劃分為2個子帶。每個子帶包括24個資源塊。用於傳輸VoIP資料包的廣播資料通道(圖12中的“”矩形框表示)假設佔據2個連續的資源塊對(也即,2個資源塊x1個子框),因此每個子帶包括12個廣播通道,標記為廣播通道0-11。
跳頻模式滿足以下規則和特性:
1. 互補傳輸模式子集和互補傳輸模式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1.1 在頻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
如圖24所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2,J和P2’,J使用廣播通道2。
1.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相同廣播通道。它們使用相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並且跟隨著相同跳頻模式以在子帶之間進行跳頻。
在時域中,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中的傳輸模式以及一個傳輸模式子集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都不相互重疊。基於該特性,所有物理子框都能被佔用以用於時域傳輸,並且在任何兩個模式之間都沒有衝突。
2. 在一個傳輸模式子集Pi,J中,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但是,它們使用不同子帶用於其第一次傳輸,例如,如圖26所示。
大小為2的拉丁方陣(也即,跳頻矩陣)可用於構建本實施例的跳頻模式。僅有一個大小為2的拉丁方陣,如圖25所示。跳頻矩陣中的一個元素表示哪個子帶用於傳輸。
通過這種分配方式,在頻域中,所有子帶能夠被佔用以用於傳輸。並且基於拉丁方陣的特性,任何兩個傳輸模式之間沒有衝突。
3. 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i≠s)被分配一個子帶中的不同廣播通道。
例如,在圖27的例子中,傳輸模式子集P2,J使用廣播通道2,傳輸模式子集P4,J使用廣播通道3。
通過以上所設計的具有2個子帶的類似PUSCH跳頻,D2D廣播通信的所有資源(廣播通道)能夠被充分用盡,並且在傳輸模式之間不存在衝突。
該實施例也可用於D2D廣播通信中控制信令的傳輸。每個網路設備可選用兩個互不重疊的傳輸模式。在每 個傳輸週期,該設備隨機地使用其中的一個傳輸模式來傳輸控制信令,以降低多個設備之間衝突的概率。
在一個或多個示例性設計中,可以用硬體、軟體、韌體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本申請所述的功能。如果用軟體來實現,則可以將所述功能作為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儲存在電腦可讀介質上,或者作為電腦可讀介質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來傳輸。電腦可讀介質包括電腦儲存介質和通信介質,其中通信介質包括有助於電腦程式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的任意介質。儲存介質可以是通用或專用電腦可訪問的任意可用介質。這種電腦可讀介質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於,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碟存放裝置、磁片存放裝置或其它磁存放裝置,或者可用於以通用或專用電腦或者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可訪問的指令或資料結構的形式來攜帶或儲存希望的程式碼模組的任意其它介質。並且,任意連接也可以被稱為是電腦可讀介質。例如,如果軟體是使用同軸電纜、光纖光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路(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之類的無線技術來從網站、伺服器或其它遠端源傳輸的,那麼同軸電纜、光纖光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之類的無線技術也包括在介質的定義中。
可以用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其它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分立 硬體元件或用於執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任意組合來實現或執行結合本公開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塊、模組和電路。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普通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狀態機。處理器也可以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內核的結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種結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應當理解,結合本申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塊、模組、電路和演算法步驟可以實現成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二者的組合。為了清楚地表示硬體和軟體之間的這種可互換性,上文對各種示例性的部件、塊、模組、電路和步驟均圍繞其功能進行了一般性描述。至於這種功能是實現成硬體還是實現成軟體,取決於特定的應用和施加在整個系統上的設計約束條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針對每種特定應用,以變通的方式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決策不應解釋為背離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本公開的以上描述用於使本領域的任何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本公開的各種修改都是顯而易見的,並且本文定義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保護範圍的情況下應用於其它變形。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本文所述的實例和設計,而是與本文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特性的最廣範圍相一致。

Claims (12)

  1. 一種在無線通訊網路的網路設備中用於確定業務資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N個子框平均分成M個子框組;確定時域傳輸模式中的第一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H1和第二矩陣H2中除第一行以外的所有行,其中所述第二矩陣H2等於所述第一矩陣H1和-1的乘積,所述第一矩陣有M列,所述第一矩陣有L行,所述第一矩陣Hi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L},所述第二矩陣H2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L’},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的所有行I的各行依次索引為{2,3,…,L,2’,3’,…,L’};確定時域傳輸模式中的第二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三矩陣H3和第四矩陣H4,其中所述第四矩陣H4與所述第三矩陣H3互補,所述第三矩陣有Q行,所述第三矩陣H3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所述第四矩陣H4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中的所有行J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1’,2’,…,Q’};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所有行I的各行和所述第二傳輸模式中的所有行J的各行分別組合以構成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從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和從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以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 模式Pi,j,其中iI,jJ;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發射子框組和接收子框組,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各個發射子框組內的發射子框;B.從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互補傳輸模式且j≠k,以及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且i≠s;C.基於預定之跳頻矩陣以及第一規則,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其中跳頻帶寬劃分成多個子帶,每個子帶包含多個W通道,依次索引為{0,1,…,W-1},所述跳頻矩陣由一個或多個拉丁方陣構成,所述跳頻矩陣的行數等於所述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所述跳頻矩陣的一行中的各元素依次表示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的跳頻順序,所述跳頻矩陣的列數等於所述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規則為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在第一次傳輸時使用相同子帶,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以及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不同通道上,其中所述相對位置相同為被分配相同索引的通道,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在一個子帶中的通道 的選擇是任意的,並且該通道沒有被其他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s,J所使用;D.根據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和所述跳頻模式,發送所述業務資料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使用相同跳頻順序或不同跳頻順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跳頻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之跳頻矩陣和所述第一規則被預先配置在所述網路設備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第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多次傳輸中的每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7. 一種在無線通訊網路的網路設備中用於確定業務資 料的發送時頻資源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確定單元,用於:將N個子框平均分成M個子框組;確定時域傳輸模式中的第一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一矩陣H1和第二矩陣H2中除第一行以外的所有行,其中所述第二矩陣H2等於所述第一矩陣H1和-1的乘積,所述第一矩陣有M列,所述第一矩陣有L行,所述第一矩陣H1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L},所述第二矩陣H2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L’},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的所有行I的各行依次索引為{2,3,…,L,2’,3’,…,L’};確定時域傳輸模式中的第二傳輸模式集,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包括第三矩陣H3和第四矩陣H4,其中所述第四矩陣H4與所述第三矩陣H3互補,所述第三矩陣有Q行,所述第三矩陣H3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所述第四矩陣H4中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中的所有行J的各行依次索引為{1,2,…,Q,1’,2’,…,Q’};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的所有行I的各行和所述第二傳輸模式中的所有行J的各行分別組合以構成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從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和從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中選擇一行,以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其中iI,jJ; 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發射子框組和接收子框組,所述第二傳輸模式集用於確定各個發射子框組內的發射子框;從時域傳輸模式集合PI,J中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時域傳輸模式Pi,j,Pi,J和Pi’,J為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i,j’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為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非互補傳輸模式且j≠k,以及Pi,J和Ps,J為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且i≠s;第二確定單元,用於:基於預定之跳頻矩陣以及第一規則,確定所述業務資料的跳頻模式,其中跳頻帶寬劃分成多個子帶,每個子帶包含多個W通道,依次索引為{0,1,…,W-1},所述跳頻矩陣由一個或多個拉丁方陣構成,所述跳頻矩陣的行數等於所述跳頻帶寬中的子帶數目,所述跳頻矩陣的一行中的各元素依次表示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的跳頻順序,所述跳頻矩陣的列數等於所述業務資料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規則為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相同通道上並且在第一次傳輸時使用相同子帶,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中的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以及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i,J和Ps,J被分配在一個子帶中的不同通道上,其中所述相對位置相同為被分配相同索引的通道,所述傳輸模式子集Pi,j在一個子帶中的通道 的選擇是任意的,並且該通道沒有被其他非互補傳輸模式子集Ps,J所使用;第一發送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和所述跳頻模式,發送所述業務資料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非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k使用相同跳頻順序或不同跳頻順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互補傳輸模式Pi,j和Pi,j’跳頻在各個子帶內的相對位置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定之跳頻矩陣和所述第一規則被預先配置在所述網路設備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還用於: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第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還用於:向其他網路設備發送所述業務資料的所述時域傳輸模式Pi,j的資訊以及所述業務資料的多次傳輸中的每一次傳輸的頻率資訊。
TW104125228A 2014-08-07 2015-08-0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TWI589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255.6A CN105338636B (zh) 2014-08-07 2014-08-07 确定业务数据的发送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3289A TW201613289A (en) 2016-04-01
TWI589130B true TWI589130B (zh) 2017-06-21

Family

ID=5508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228A TWI589130B (zh) 2014-08-07 2015-08-0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5834B2 (zh)
EP (1) EP3178273A2 (zh)
CN (1) CN105338636B (zh)
TW (1) TWI589130B (zh)
WO (1) WO201602075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9852A (zh) * 2016-08-04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csi‑rs的方法及装置
KR102186377B1 (ko) * 2016-08-12 2020-12-04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D2d에서의 서브프레임 리소스들의 인덱싱
WO2018160124A1 (en) * 2017-02-28 2018-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33033B (zh) * 2017-03-24 2023-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9962750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冲突时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GB201907409D0 (en) * 2019-05-24 2019-07-10 Airbus Defence & Space Ltd Method of assigning a bandwidth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EP3745761A1 (en) * 2019-05-28 2020-1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irtualization of ran functions based on load of the base stations
FR3101648B1 (fr) 2019-10-04 2021-11-26 Greffet Dispositif de cureuse de fossé doté d’une technologie particulière de captation et de relevage de toutes les natures et constituants de terre et de boues, adaptable sur un tracteur de puissance maximum de 100ch aux fins d’être utilisé pour des routes étroites et sinueus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0538A (en) * 1993-11-09 1995-04-25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a multi-ton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1097B2 (en) * 2008-11-04 2012-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with hopping for peer-peer communication
KR101593702B1 (ko) 2009-03-22 2016-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485541B2 (ja) * 2014-08-06 2019-03-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D2d端末及びd2d端末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0538A (en) * 1993-11-09 1995-04-25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a multi-ton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7 R1- 142055 Seoul, Korea, 19th – 23rd May, 20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20751A3 (en) 2016-04-28
US10355834B2 (en) 2019-07-16
US20170222770A1 (en) 2017-08-03
CN105338636A (zh) 2016-02-17
TW201613289A (en) 2016-04-01
EP3178273A2 (en) 2017-06-14
WO2016020751A2 (en) 2016-02-11
CN105338636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130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US11018824B2 (en)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support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network
AU20192003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7050155A1 (zh)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40169B (zh) 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0527890A5 (zh)
JP2018527811A (ja) 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CN104796845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805005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无线链路机
WO2017092535A1 (zh) 参考信号序列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2010512100A (ja) 単一キャリア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装置
JP2018521580A5 (zh)
US2017016438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921461B (zh) 用于车辆间通信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51270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确定发射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1043B (zh)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设备到设备的广播通信的方法
CN105337687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6533498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