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032B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032B
TWI584032B TW102132495A TW102132495A TWI584032B TW I584032 B TWI584032 B TW I584032B TW 102132495 A TW102132495 A TW 102132495A TW 102132495 A TW102132495 A TW 102132495A TW I584032 B TWI584032 B TW I5840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convex portion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6780A (zh
Inventor
小林親司
諏訪俊一
宮川幹司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6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0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42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for homeotropic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02F1/13375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having structures locally influencing the alignment, e.g. uneven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119規定主張2012年10月18日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2-230659之優先權利,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其中一液晶層密封於在其相對面上具有對準膜之一對基板之間之一液晶顯示元件。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經常被用作為液晶電視接收器、筆記型個人電腦、汽車導航裝置或類似物之顯示監視器。此等液晶顯示器藉由包含於插置於基板之間之液晶層中之液晶分子之分子排列(對準)分類成各種顯示模式(方法)。作為顯示模式,(例如)熟知其中在不施加電壓之一狀態中扭轉及對準液晶分子之TN(扭轉向列)模式。在TN模式中,液晶分子具有正介電各向異性,即,液晶分子在長軸方向上之介電常數特性大於在短軸方向上之介電常數特性。因此,在相對於基板面之一平行面中,液晶分子獲得在垂直於基板面之一方向配置成列同時以液晶分子之對準方向循序旋轉之一結構。
另一方面,對其中在不施加一電壓之一狀態中相對於基板面垂直地對準液晶分子之一VA(垂直對準)模式之關注有所增大。在VA模式中,液晶分子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即,液晶分子在長軸方向上之 介電常數特性小於在短軸方向上之介電常數特性,且與TN模式相比,可實現一更廣視角。
在此一VA模式液晶顯示器中,當施加一電壓時,在相對於基板之垂直方向上對準之液晶分子獲得其中藉由回應透射光使得液晶分子歸因於負介電各向異性而落在相對於基板之平行方向上之一組態。然而,因為在相對於基板之垂直方向上對準之液晶分子落下之方向係任意的,所以液晶分子之對準受電壓施加干擾,且相應地變成相對於電壓之回應特性之劣化之一因素。
此處,作為在電壓施加期間調節液晶分子之對準之一方法,迄今已作出各種提議。例如,已提出使用一MVA(多域垂直對準)方法、一PVA(圖案化垂直對準)方法或一光學對準膜之方法(例如,參考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5-232473號)。在MVA方法中,在執行對準控制時藉由使用一狹縫或一肋(突起)實現一大視角。最近,除此之外,已提出一種其中在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電極(明確言之,一像素電極)上提供複數個精細狹縫且在形成於另一基板上之一電極(明確言之,一反電極)上未提供狹縫之結構(亦稱作為一精細狹縫結構)作為一所謂的固體電極(例如,參考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2-357830號)。然而,在精細狹縫結構中,由於其中未施加一電場之部分存在於由精細線及空間形成之狹縫中,且此外,處於一對準狀態中之液晶分子在電壓施加期間在一線之邊緣附近具有一扭轉結構,故存在光透射率劣化之一問題。
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32736號中已提出一種用於解決此一問題之技術,即一種在像素電極上形成不均勻部分而非提供複數個精細狹縫之技術。
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32736中提出之技術能夠有效抑制精細狹縫結構中出現上文描述之問題;然而,要求進一步減小 暗線之出現,即,強烈要求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
相應地,可期望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之液晶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配置成一矩陣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電極,其形成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一第一對準膜,其覆蓋第一電極及第一基板之一相對面;一第二電極,其形成於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之相對面上;一第二對準膜,其覆蓋第二電極及第二基板之相對面;及一液晶層,其設置於第一對準膜與第二對準膜之間且包含液晶分子,其中液晶分子被賦予一預傾斜,複數個不均勻部分形成於第一電極上,且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一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一寬度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在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複數個不均勻部分形成於第一電極上,且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一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寬度朝向尖端部分變窄。藉此,可進一步減小暗線之出現。即,可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且可抑制暗線之出現。
10‧‧‧像素
10A‧‧‧像素
10B‧‧‧像素
10C‧‧‧像素
20‧‧‧第一基板
20'‧‧‧絕緣膜
21‧‧‧第一對準膜
22‧‧‧平坦化層
23‧‧‧彩色濾光片層
30‧‧‧TFT層
31‧‧‧閘極電極
32‧‧‧閘極絕緣層
33‧‧‧半導體層
34‧‧‧源極/汲極電極
35‧‧‧連接孔
50‧‧‧第二基板
51‧‧‧第二對準膜
70‧‧‧液晶層
71‧‧‧液晶分子
71A‧‧‧液晶分子
71B‧‧‧液晶分子
71C‧‧‧液晶分子
80‧‧‧顯示區域
81‧‧‧源極驅動器
82‧‧‧閘極驅動器
83‧‧‧時序控制器
84‧‧‧電源電路
91‧‧‧源極線
92‧‧‧閘極線
93‧‧‧TFT
94‧‧‧電容器
140‧‧‧第一電極
141‧‧‧不均勻部分
141A‧‧‧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
142‧‧‧凸起部分
143‧‧‧主幹凸起部分
144‧‧‧分支凸起部分
144a‧‧‧部分
144b‧‧‧尖端部分
1441‧‧‧分支凸起部分
1442‧‧‧分支凸起部分
1443‧‧‧分支凸起部分
1444‧‧‧分支凸起部分
145‧‧‧凹陷部分
146‧‧‧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部分
147‧‧‧凸起結構
147A‧‧‧黑色矩陣
160‧‧‧第二電極
161‧‧‧對準調節部分
162‧‧‧狹縫部分
163‧‧‧突起
240‧‧‧第一電極
241‧‧‧不均勻部分
241A‧‧‧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
242‧‧‧凸起部分
243‧‧‧主幹凸起部分
244‧‧‧分支凸起部分
244a‧‧‧部分
244b‧‧‧尖端部分
2441‧‧‧分支凸起部分
2442‧‧‧分支凸起部分
2443‧‧‧分支凸起部分
2444‧‧‧分支凸起部分
245‧‧‧凹陷部分
246‧‧‧部分
248‧‧‧狹縫部分
249‧‧‧突起
340‧‧‧第一電極
340A‧‧‧第一透明導電材料層
340B‧‧‧第二透明導電材料層
341‧‧‧不均勻部分
341A‧‧‧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
342‧‧‧凸起部分
343‧‧‧主幹凸起部分
343A‧‧‧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343B‧‧‧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343C‧‧‧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344‧‧‧分支凸起部分
344A‧‧‧分支凸起部分之頂面
344B‧‧‧分支凸起部分之頂面
345‧‧‧凹陷部分
346‧‧‧部分
440‧‧‧第一電極
441‧‧‧不均勻部分
441A‧‧‧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
442‧‧‧凸起部分
443‧‧‧主幹凸起部分
443A‧‧‧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443B‧‧‧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443C‧‧‧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
444‧‧‧分支凸起部分
444A‧‧‧分支凸起部分之頂面
444B‧‧‧分支凸起部分之頂面
445‧‧‧凹陷部分
446‧‧‧部分
A‧‧‧液晶分子
a‧‧‧尖端邊緣部分
B‧‧‧液晶分子
b‧‧‧側向邊緣部分
D‧‧‧液晶分子之指向器
L0‧‧‧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
L1‧‧‧直線
L2‧‧‧直線
L3‧‧‧直線
P‧‧‧分支凸起部分之形成間距
W1‧‧‧分支凸起部分之根部分之寬度
W2‧‧‧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寬度
W3‧‧‧分支凸起部分之間之距離
W11‧‧‧交叉點
W12‧‧‧交叉點
W21‧‧‧交叉點
W22‧‧‧交叉點
W31‧‧‧交叉點
Z‧‧‧法線方向
α0‧‧‧角
α1‧‧‧角
α2‧‧‧角
圖1係實施例1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2係組態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A係組態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平面圖;圖3B係展示實施例1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一圖表;圖4A及圖4B係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2中之線IVA-IVA及IVB-IV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4C係圖4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圖5係展示對實施例1之一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光透射率模擬之結果之一圖式;圖6係展示對比較實例1之一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光透射率模擬之結果之一圖式;圖7A及圖7B係示意性展示當對實施例1及比較實例1之各者之分支凸起部分執行一光透射率模擬時分支凸起部分之形狀之圖式;圖8A及圖8B係用於描述實施例1及比較實例1之各者之分支凸起部分中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之示意性圖;圖9係實施例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10係實施例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11係實施例3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12A及圖12B係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1中之線XIIA-XIIA及XIIB-XI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式;且圖12C係圖12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式;圖13係實施例4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14係實施例4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15A及圖15B係圖13中所展示之實施例4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3中之線XVA-XVA及XVB-XV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15C及圖15D係圖14中所展示之實施例4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實例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4中之線XVC-XVC及XVD-XVD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圖16係組態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 圖17A、圖17B及圖17C係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6之線XVIIA-XVIIA、XVIIB-XVIIB及XVIIC-XVIIC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17D係圖17C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截面圖;圖18A及圖18B係用於描述相關技術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及實施例5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各者中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之示意性圖;圖19係組態實施例6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0係組態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1A及圖21B係實施例6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9之線XXIA-XXIA及XXIB-XX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式;圖21C係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基板沿著圖20中之線XXIC-XXIC取得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且圖21D係圖21C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22係組態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3係組態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另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圖24係組態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5係圖24中所展示之組態實施例8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圖26係組態實施例9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7A及圖27B係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 24中之線XXVIIA-XXVIIA及XXVIIB-XXVI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式;圖27C係圖27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式;圖27D係實施例9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之一部分沿著圖26中之線XXVIID-XXVIID取得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28係組態實施例10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9係組態實施例10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圖30係組態實施例1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1係組態實施例1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2A及圖32B之各者係實施例11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30中之線XXXIIA-XXXIIA及圖31中之線XXXIIA-XXXIIA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圖33係組態實施例1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4係組態實施例1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5A及圖35B之各者係實施例1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一電極沿著圖33中之線XXXVA-XXXVA及圖34中之線XXXVA-XXXVA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圖36A係用於描述液晶分子之預傾斜之一示意性圖;且圖36B及圖36C係展示實施例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之概念圖式;圖37係圖1中所展示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電路組態圖式; 圖38A及圖38B係其上形成一TFT或類似物且在不均勻部分形成於第一電極上之前之一第一基板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39係一主幹凸起部分及一分支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其用於說明分支凸起部分之形成間距、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寬度及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寬度;及圖40係一主幹凸起部分及一分支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其用於說明分支凸起部分之形成間距、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寬度及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寬度。
下文中,將基於實施例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且給出各種數值或材料作為實施例中之實例。此外,將依以下順序執行描述。
1.關於本發明之整體液晶顯示裝置之描述
2.實施例1(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
3.實施例2(實施例1之修改例)
4.實施例3(實施例1之不同修改例,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
5.實施例4(實施例3之修改例)
6.實施例5(實施例1之不同修改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
7.實施例6(實施例5之修改例)
8.實施例7(實施例5之不同修改例)
9.實施例8(實施例5之不同修改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
10.實施例9(實施例8之修改例)
11.實施例10(實施例9之修改例)
12.實施例11(實施例1至2及實施例5至7之修改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A之液晶顯示裝置)
13.實施例12(實施例3至4及實施例8至10之修改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B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他關於本發明之整體液晶顯示裝置之描述
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不均勻部分,該等不均勻部分由以下者組態:主幹凸起部分,其等以十字形狀延伸穿過像素之中心部分;及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其等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其中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且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此外,為方便起見,將分支凸起部分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直至尖端部分之兩個相對側稱作為「側向邊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採用以下形式:當假定其中將以十字形狀延伸之主幹凸起部分分別設定為X軸及Y軸之一(X,Y)座標系統時,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同樣適用於稍後描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3-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4-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分支凸起部分之此一配置狀態係稱為一多域電極結構,且因為其中分 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不同之區域形成於一像素中,所以可達成改良之視角特性。
此外,較佳的是,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4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13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225°角之軸線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315°角之軸線延伸;然而,不限於此等值(角)。
或者,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像素周邊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之不均勻部分,其中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凸起部分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一部分,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為方便起見,將具有此一組態之一裝置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採用以下形式:當假定其中將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直線分別設定為X軸及Y軸之一(X,Y)座標系統時,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同樣適用於稍後描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3-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4-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此外,較佳的是,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4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13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225°角之軸線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315°角之軸線延伸;然而,不限於此等值(角)。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或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採用其中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依一直線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之形式(組態分支凸起部分之各側向邊緣由一線段組態,寬度改變之速率恆定);然而,不特定限於此,且亦可採用其中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依一曲線變窄之一形式(其中組態分支凸起部分之各側向邊緣由一單個平滑曲線組態,寬度改變之速率改變之一形式),亦可採用其中組態分支凸起部分之各側向邊緣由2個或更多個線段或曲線組態之一形式,或可採用其中各側向邊緣逐步變窄之一形式(組態分支凸起部分之各側向邊緣係逐步的)。
在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二電極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形成一對準調節部分。以此方式,若在第二電極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形成對準調節部分,則調節藉由第二電極產生之電場在對準調節部分附近之失真或在對準調節部分附近液晶分子落下之方向。因此,可強化相對於對準調節部分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在對準調節部分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
在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可在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突起。此外,在狹縫部分或突起上未形成一電極。接著,以此方式,若在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則相較於其中在第一電極上形成一平坦凹陷部分(其中既不存在一狹縫部分亦不存在一突起)之一情況,調節藉由第一電極產生之電場在狹縫部分附近之失真或在突起附近液晶分子落下之方向。因此,可強化相對於狹縫部分或突起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在狹縫部分或突起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可採用其中複數個階差部分形成於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上之一形式。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以此方式,若在凸起部分上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高度差),則出現凸起部分中電場之強化及弱化,或出現一側向電場。因此,可強化凸起部分中相對於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凸起部分中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因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
或者,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一第一基板之一部分 (其定位於跨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形成之一凸起結構及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之一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接著,以此方式,若在凸起結構上形成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則相較於其中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係平坦之一情況,一更強電場出現於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處。因此,可強化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中相對於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中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因此,可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以十字形狀延伸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之一不均勻部分。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實際上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組合。
接著,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具有一主幹凸起部分,當沿著正交於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主幹凸起部分時,該主幹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接著,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一主幹凸起部分,當沿著平行於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時,該主幹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中心部分朝向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
此外,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 示裝置可包含分支凸起部分,當沿著平行於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時,該等分支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中心部分朝向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接著,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分支凸起部分,當沿著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上之一平行虛擬垂直平面切割時,該等分支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主幹凸起部分側朝向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
此外,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形成於第二電極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之一對準調節部分。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設置於第二電極上之一狹縫部分形成、或由設置於第二電極上之一突起形成或由第二電極之一突起狀部分組態之一對準調節部分。例如,突起係由一光阻材料形成,且其上不形成一第二電極。為了提供第二電極之突起狀部分,可在第二電極之下側形成一凸起部分,或可藉由與在第一電極上形成不均勻部分之凸起部分之方法相同之方法提供第二電極之突起狀部分。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液晶顯示裝置較佳包含具有窄於主幹凸起部分之寬度之一寬度之第二電極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狀部分。此同樣適用於稍後描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4-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或者,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像素周邊部分上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之一不均勻部分。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實際上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液晶顯 示裝置之一組合。
接著,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具有一主幹凸起部分,當沿著正交於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主幹凸起部分時,該主幹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邊緣之外部朝向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邊緣之內部變低。
接著,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一分支凸起部分,當沿著正交於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時,該分支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中心部分朝向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邊緣部分變低。接著,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分支凸起部分,當沿著在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上之一平行虛擬垂直平面切割時,該等分支凸起部分具有一截面形狀,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側之截面形狀之主幹凸起部分側朝向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
此外,在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可在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突起。此外,在狹縫部分或突起上未形成一電極。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由(例如)一光阻材料形成之一突起。或者,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十字形凸起部分可圍繞凹陷部分形成。此一十字形凸起部分可藉由在第一電極之下側上形成十字形凸起部分而提供,或可運用與在第一電極上形成不均勻部分之方法相同之方法而提供。或者,代替提供狹縫部分或突起(肋),可提供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十字形凹陷部分。此同樣適用於稍後描述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組態4-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此外,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一第一基板之一部分(其定位於跨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形成之一凸起結構及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之一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此外,凸起結構可基於由一現有材料形成之一黑色矩陣而形成。凸起結構可與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第四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相同。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第四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以十字形狀延伸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之一不均勻部分。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A之液晶顯示裝置實際上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根據本發明之第四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組合。
接著,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A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形成於第二電極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之一對準調節部分。此處,對準調節部分可由設置於第二電極上之一狹縫部分形成,或可由設置於第二電極上之一突起形成。
或者,根據本發明之第四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由以框架形狀形成在像素周邊部分上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之一不均勻部分。此外,為方便起見,將此一形式稱作為「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B之液晶顯示裝置實際上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根據第三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第四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組合。
接著,包含上述較佳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B之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形成於第一電極上之一狹縫部分或突起(其平行於像素周邊 部分而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形式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一黑色矩陣,該黑色矩陣經形成使得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一部分之一投影影像重疊,且一黑色矩陣經形成使得一區域之一投影影像自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延伸至不均勻部分之端部分。
包含上述各種較佳形式之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設備可包含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分子。
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或液晶顯示元件可藉由製造一液晶顯示裝置或液晶顯示元件之一方法獲得,該方法包含:在一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電極,且在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及第一電極上形成一第一對準膜;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一第二電極,且在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及第二電極上形成一第二對準膜;配置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得第一對準膜及第二對準膜相對,且將一液晶層密封於第一對準膜與第二對準膜之間;及藉由施加一預定電場而對準液晶分子。
接著,在此情況中,較佳的是,施加一電場使得將液晶分子配置於相對於該對基板之至少一基板之表面之一傾斜方向上。此外,基本上藉由電場之方向及強度以及對準膜材料之分子結構調節液晶分子在被賦予一預傾斜時之方位角(偏轉角),且藉由電場之強度及對準膜材料之分子結構調節極角(天頂角)。
此外,藉由施加一預定電場而對準液晶分子包含藉由在相對於包含液晶分子及對準控制材料之液晶層施加預定電場時反應之對準控制材料而對準液晶分子且賦予一預傾斜。此外,製造此一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稱作為一聚合物穩定對準方法(PSA方法)。或者,藉由施加一預定電場而對準液晶分子包含在其中包含對準控制材料之一對準膜形成於至少一基板之一相對面上及一電極上之一狀態中藉由在相對於 該液晶層施加該預定電場時反應之對準控制材料而對準液晶分子且賦予一預傾斜。此外,製造此一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稱作為一電場感應光反應性對準方法(FPA方法)。
該對基板係由具有一像素電極之一基板及具有一反電極之一基板組態;然而,具有一像素電極之基板可設定為第一基板,且具有一反電極之基板可設定為第二基板。一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具有一反電極之基板(第二基板)之側上,或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具有一像素電極之基板(第一基板)之側上。用於驅動TFT像素或類似物之一電路設置於具有一像素電極之基板(第一基板)上。此外,包含用於驅動TFT像素或類似物之電路之層可稱作為一「TFT層」。在其中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具有一反電極之基板(第二基板)之側上之情況中,一平坦化層形成於TFT層上,且一第一電極形成於平坦化層上。在其中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具有一像素電極之基板(第一基板)之側上之情況中,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TFT層上,且一第一電極形成於彩色濾光片層上或形成於一保護層(其形成於彩色濾光片層上)上或形成於一鈍化膜(其由一無機材料形成)上。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在其中一像素係由複數個子像素組態之一情況中,可將像素讀取為子像素。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可由(例如)具有透明度之一材料(諸如,ITO(銦錫氧化物)、IZO、ZnO或SnO)組態。此外,可將第二電極設定為一所謂的固體電極(不經受圖案化之電極)。例如,將一第一偏光板黏著至第一基板之外面,且將一第二偏光板黏著至第二基板之外面。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經配置以使得其等各自吸收軸正交。較佳的是,第一偏光板之吸收軸平行於X軸或Y軸,且第二偏光板之吸收軸平行於Y軸或X軸;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或第二組態之液晶顯示裝置較佳包含分支凸起部分,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 部分之部分(為方便起見,稱作為一「分支凸起部分之根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此處,分支凸起部分之形成間距係設定為「P」,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之寬度(分支凸起部分之根部分之寬度)係設定為「W1」,且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寬度係設定為「W2」。如圖39及圖40中所示,當藉由接合主幹凸起部分及分支凸起部分之主幹凸起部分之邊緣部分與分支凸起部分之一邊緣部分(側向邊緣部分)形成之角係設定為α1且藉由接合主幹凸起部分及分支凸起部分之主幹凸起部分之外邊緣與分支凸起部分之另一側向邊緣部分形成之角係設定為α2時,藉由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L0與主幹凸起部分之外邊緣形成之角α0可藉由以下表示:α0={α1+(180-α2)}/2
其中,0<α1 90°,90α2<180°。接著,在此一情況中,當主幹凸起部分之外邊緣與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側向邊緣部分之交叉點係設定為w11且通過交叉點w11正交於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L0之直線L1與分支凸起部分之另一側向邊緣部分交叉之點係設定為w12時,自交叉點w11至交叉點w12之距離係定義為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之寬度(分支凸起部分之根部分之寬度)W1。此外,在正交於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L0之一直線上,當接觸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直線L2與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側向邊緣部分之交叉點(或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側向邊緣之一延伸線之交叉點)係設定為w21且直線L2與分支凸起部分之另一側向邊緣部分之交叉點(或分支凸起部分之另一側向邊緣部分之一延伸線之交叉點)係設定為w22時,自交叉點w21至交叉點w22之距離係定義為分支凸起部分之尖端部分之寬度w2。此外,在圖40中,側向邊緣部分之延伸線係展示為一虛線。此外,距鄰近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L0之距離係定義為分支凸起部分之形成間距P。此外,當平行 於直線L1且通過交叉點w12之直線L3與相對(鄰近)於分支凸起部分之另一側向邊緣部分之分支凸起部分之一側向邊緣部分交叉之點係設定為w31時,自交叉點w12至交叉點w31之距離係定義為分支凸起部分之間之距離W3。分支凸起部分之整體錐形寬度TP可定義為,TP=W1-W2
此外,分支凸起部分之平均寬度Wave1及凹陷部分之平均寬度Wave2可定義為,Wave1=(w1+w2)/2
Wave2=P-Wave1
此處,W3之值之實例包含1μm至10μm,且較佳2μm至5μm;W2之值之實例包含1μm至10μm,且較佳2μm至5μm;且P之值之實例包含2μm至20μm,且較佳2μm至10μm。此外,TP之值之實例可係自W3之值之0.1倍至10倍。此外,可相對於最長分支凸起部分之長度而應用此等值。
分支凸起部分及凹陷部分之平均最小寬度及平均最大寬度之實例分別包含1μm及25μm,且較佳2μm及20μm。若分支凸起部分及凹陷部分之平均最小寬度小於1μm,則形成分支凸起部分及凹陷部分變得困難,且存在可變得難以保全一足夠製造良率之擔憂。另一方面,若分支凸起部分及凹陷部分之平均最大寬度大於20μm,則當將一驅動電壓施加至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時,存在可難以產生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之一滿意傾斜橫向電場之擔憂。主幹凸起部分之寬度之實例包含2×10-6m至2×10-5m,且較佳4×10-6m至1.5×10-5m。自凹陷部分至最接近於凹陷部分之凸起部分之高度之實例包含5×10-8m至1×10-6m,較佳1×10-7m至1×10-6m,更佳2×10-7m至6×10-7m。凸起部分中各階差之高度(組態階差部分之凸起部分之鄰近頂表面之間之高度差)包含5×10-8m至1×10-6m,且較佳1×10-7m至5×10-7m。接著, 藉此良好對準控制變得可能,且可防止光透射率之降低及處理時間之延長並保全足夠製造良率。
液晶顯示裝置係藉由一現有平面照明裝置(背光)照明。平面照明裝置可係一直下式平面光源裝置,且一邊光式平面光源裝置(亦稱作為一側光式)亦係可行的。此處,直下式表面光源裝置係由以下者組態(例如):一光源,其配置於一外殼中;一反射部件,其配置於該外殼定位於光源下方之一部分處且向上反射來自光源之發射光;及一擴散板,其附接至定位於光源上方之一外殼開口,從而引起來自光源之發射光及來自反射部件之反射光在經擴散時通過。另一方面,邊光式平面光源裝置係由(例如)一光導板及配置於該光導板之側面處之一光源組態。此外,一反射部件配置於光導板下方,且一擴散片及一棱鏡片配置於光導板上方。光源由一冷陰極螢光燈形成,且發射白光。或者,光源可由一發光元件(諸如,一LED或半導體雷射元件)形成。藉由憑藉液晶顯示裝置控制來自平面照明裝置(背光)之光之透射,可在液晶顯示裝置中顯示一影像。
實施例1
實例1係關於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且更明確言之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1展示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圖2展示組態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3A展示組態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像素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平面圖;圖4A及圖4B展示一第一電極或類似物沿著圖2中之線IVA-IVA及IVB-IV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4C展示圖4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稍後描述之實施例1或實施例2至12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配置成一矩陣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10(10A、10B及10C)具有:一第一基板 20及一第二基板50;第一電極(像素電極)140、240、340及440,其等形成於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50相對之一相對面上;一第一對準膜21,其覆蓋第一電極140、240、340及440以及第一基板20之相對面;一第二電極(反電極)160,其形成於第二基板50與第一基板20相對之相對面上;一第二對準膜51,其覆蓋第二電極160及第二基板50之相對面,及;一液晶層70,其設置於第一對準膜21與第二對準膜51之間且包含液晶分子71A、71B及71C,且其中將一預傾斜賦予液晶分子。明確言之,將一預傾斜賦予至少第一對準膜21側上之液晶分子。此外,液晶分子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接著,於第一電極140、240、340及440上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141、241、341及441,且設置於第一電極140、240、340及440上之凸起部分142、242、342及442之一部分之寬度朝向尖端變窄。此外,在圖式中,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凹陷部分145、245、345及445。
液晶分子71分類成藉由第一對準膜21維持於與第一對準膜21之介面附近之液晶分子71A、藉由第二對準膜51維持於第二對準膜51附近之液晶分子71B及除此等液晶分子外之液晶分子71C。液晶分子71C在液晶層70之厚度方向上定位於一中間區域中,且經配置使得液晶分子71C之縱軸(指向器)在其中驅動電壓關斷之一狀態中實質上相對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垂直。此處,當驅動電壓變成接通時,液晶分子71C之指向器藉由傾斜而對準以便變得相對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平行。此一行為係液晶分子71C在長軸方向上具有小於在短軸方向上之介電常數之一介電常數之特性之一因素。由於液晶分子71A及71B具有相同特性,故根據驅動電壓之狀態自接通至關斷之改變基本上展現與液晶分子71C相同之行為。然而,在驅動電壓之關斷狀態中,藉由第一對準膜21對液晶分子71A賦予一預傾斜θ1或藉由預先混合至液晶中之一單體賦予一預傾斜θ1,且其指向器獲得自第一基板20 及第二基板50之法線傾斜之一姿勢。類似地,藉由第二對準膜51對液晶分子71B賦予一預傾斜θ2或藉由預先混合至液晶中之一單體賦予預傾斜θ2,且其指向器獲得自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法線傾斜之一姿勢。此外,此處「維持」表示調節液晶分子71而不運用液晶分子71A及71B固定對準膜21及51。此外,如圖36A中所展示,在其中將垂直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表面之一方向(法線方向)設定為Z之一情況中,「預傾斜θ(θ1、θ2)」指示在驅動電壓之關斷狀態中液晶分子71(71A、71B)之指向器D相對於Z方向之傾斜角。
對於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兩者,液晶層70具有大於0°之一值。在液晶層70中,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可具有相同角(θ12)或可具有不同角(θ1≠θ2),且在此等當中,較佳的是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具有不同角。如此一來,可獲得與其中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兩者為0°之一情況實質上相同之對比度,同時與其中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兩者為0°之一情況相比更佳改良相對於驅動電壓之施加之回應速度。相應地,可減小光在黑色顯示期間之透射量同時改良回應特性,且可改良對比度。在其中預傾斜θ1及預傾斜θ2具有不同角之一情況中,更期望預傾斜θ1與預傾斜θ2當中之較大預傾斜θ為1°或1°以上至4°或4°以下。一尤其高效係藉由在上述範圍中之較大預傾斜θ獲得。
此外,在第一基板20上形成一TFT層30(稍後詳細描述),在TFT層30上形成由一有機材料(諸如,光敏聚醯亞胺樹脂或丙烯酸樹脂)形成之一平坦化層22,且在平坦化層22上形成第一電極140、240、340及440。元件符號146、246、346及446表示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平坦化層22可由一無機材料(諸如SiO2、SiN或SiON)形成。
接著,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不均勻部分141由以十字形狀延伸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主凸起部 分)143及自主幹凸起部分143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子凸起部分)144組態。此處,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對應於設置於第一電極140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分支凸起部分144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143之部分144a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143之部分144a朝向尖端部分144b變窄(明確言之,以一直線變窄)。更明確言之,當假定其中將以十字形狀延伸之主幹凸起部分143分別定義為X軸及Y軸之(X,Y)座標系統時,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1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2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3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4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此外,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1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45°角之線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2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135°角之線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3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225°角之線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4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315°角之線延伸。
將一第一偏光板(未展示)黏著至第一基板20之外面,且將一第二偏光板(未展示)黏著至第二基板50之外面。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經配置使得其等各自吸收軸正交,第一偏光板之吸收軸平行於X軸或Y軸,且第二偏光板之吸收軸平行於Y軸或X軸。
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之側面(側壁)可係一垂直面,可授予一順錐形,或可授予一逆錐形。此同樣適用於稍後描述之實施例2至12之液晶顯示裝置。
圖37展示圖1中所展示之一液晶顯示裝置或稍後描述之實施例2 至實施例1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一電路組態。
如圖37中所展示,液晶顯示裝置經組態包含具有設置於一顯示區域80中之複數個像素10之液晶顯示元件。在液晶顯示裝置中,一源極驅動器81及閘極驅動器82、控制源極驅動器81及閘極驅動器82之一時序控制器83及供應電力至源極驅動器81及閘極驅動器82之一電源電路84設置於顯示區域80之周邊處。
顯示區域80係其中顯示一視訊影像之一區域,且係經組態以能夠藉由配置成一矩陣形狀之複數個像素10顯示一視訊影像之一區域。此外,在圖37中,除展示包含複數個像素10之顯示區域80外,亦個別放大及展示對應4個像素10之區域。
在顯示區域80中,複數個閘極線92配置成行且複數個源極線91配置成列,且像素10分別配置於其中源極線91與閘極線92彼此相交之位置處。各像素10經組態包含一TFT 93及一電容器94以及一第一電極140及液晶層70。在各TFT 93中,一源極電極連接至源極線91,一閘極電極連接至閘極線92,且一汲極電極連接至電容器94及第一電極140。各源極線91連接至源極驅動器81且供應來自一源極驅動器81之一影像信號。各閘極線92連接至一閘極驅動器82,且循序供應來自閘極驅動器82之一掃描信號。
源極驅動器81及閘極驅動器82自複數個像素10選擇一特定像素10。
時序控制器83(例如)將影像信號(例如,對應於紅色、綠色及藍色之各自RGB視訊影像信號)及用於控制源極驅動器81之操作之一源極驅動器控制信號輸出至源極驅動器81。此外,時序控制器83(例如)將用於控制閘極驅動器82之操作之一閘極驅動器控制信號輸出至閘極驅動器82。源極驅動器控制信號之實例包含(例如)用於一源極驅動器之一水平同步信號、一起動脈衝信號或一時脈信號。閘極驅動器控制 信號之實例包含(例如)用於一閘極驅動器之一垂直同步信號或一時脈信號。
在實施例1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中,首先形成基於下文描述之一方法之一TFT,且進一步在一第一基板20之相對面(一平坦化層22形成於其上)上形成由ITO形成之一透明導電材料層。此外,第一基板20係由具有0.7mm之一厚度之一玻璃基板形成。
即,如圖38A中所展示,在形成於第一基板20上之一絕緣膜20'上形成一閘極電極31,且在閘極電極31及絕緣膜20'上形成一閘極絕緣層32。閘極絕緣層32係由(例如)一金屬氧化物(諸如,SiO2、SiN或SiON)形成。接著,在閘極絕緣層32上形成變成一通道形成區域之一半導體層33之後,於半導體層33上形成一源極/汲極電極34。半導體層33係由(例如)多晶矽或非晶矽形成,且源極/汲極電極34係由(例如)一金屬膜(諸如,鈦、鉻、鋁、鉬、鉭、鎢或銅或其合金膜或層壓膜)形成。藉此,可獲得一TFT層30。上文TFT層30之形成可基於一現有方法執行。此外,TFT不限於此一所謂的底部閘極/頂部接觸式,且可係一底部閘極/底部接觸式,可係一頂部閘極/頂部接觸式或可係一頂部閘極/底部接觸式。接著,在整個面上方形成具有2.5μm之一厚度之一平坦化層22之後,在平坦化層22中源極/汲極電極34之一者上方形成一連接孔35。
接著,在平坦化層22上形成一光阻材料層之後,藉由執行曝光及顯影而於光阻材料層中形成一不均勻部分(凹陷部分之深度為0.28μm)。接著,藉由執行光阻材料層及平坦化層22之回蝕,可於平坦化層22中形成一不均勻部分。此後,藉由在整個面上方形成由ITO形成之具有0.05μm之一厚度之一透明導電材料層,可獲得不均勻部分141(主幹凸起部分143、分支凸起部分144及凹陷部分145)。接著,藉由基於一現有方法執行透明導電材料層之圖案化,可提供呈一矩陣形 狀之第一電極140。主幹凸起部分143、分支凸起部分144及凹陷部分145之規格如下文表1中所展示。此外,主幹凸起部分143之寬度係設定為8.0μm。此外,在表1中之比較實例1a、比較實例1b及比較實例1c中,未對分支凸起部分授予一錐形。此外,藉由分支凸起部分之軸線及主幹凸起部分之外邊緣形成之角α0(例如,參考圖39)係設定為45°。
同時,在第二基板50中,在由具有0.7mm之一厚度之一玻璃基板形成之第二基板50上形成一彩色濾光片,且在彩色濾光片上形成作為一所謂的固體電極之一第二電極160。
此後,在第一電極140上形成一第一對準膜21,且在第二電極160上形成一第二對準膜51。明確言之,使一對準膜材料在經塗佈或印刷於第一電極140及第二電極160之各者上之後經受熱處理。熱處理之溫度較佳為80℃或80℃以上,且更佳150℃或150℃以上至200℃或200℃以下。此外,針對熱處理,可逐步改變加熱溫度。如此一來,使包含於所塗佈或印刷之對準膜材料中之一溶劑蒸發,且形成包含一高分子化合物之對準膜21及51。此後,可視需要執行諸如磨刷(rubbing)之一程序。更明確言之,基於一旋塗方法在第一電極140及第二電極160上塗佈一垂直對準膜材料作為第一對準膜21及第二對準膜51。接著,在一加熱板上於80℃下執行一乾燥步驟達80秒之後,在具有氮氣氛之一清潔烘箱中於200℃下執行背襯達60分,藉此獲得 第一對準膜21及第二對準膜51。
接著,配置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使得對準膜21與對準膜51相對,且使包含液晶分子71之一液晶層70密封於對準膜21與對準膜51之間。明確言之,相對於其上形成對準膜21及51之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面之任一者散佈一間隔物突起材料(諸如,具有3.2μm之一直徑之塑膠珠粒)以用於固定一單元間隙,且藉由使用一網版印刷程序使用包含具有3.5μm之一粒徑之氧化矽粒子之一紫外線可固化樹脂而在第二基板50之外邊緣處形成一密封部分。接著,將其中混合0.3質量%之一可聚合單體(明確言之,丙烯酸單體)之一液晶材料作為一負液晶逐滴注入至藉由密封部分圍繞之部分中。此外,製造諸如液晶顯示裝置之一方法稱作為一PSA方法。此後,將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黏著在一起且固化密封部分。如此一來,密封液晶層70。接著,使用一電壓施加單元在第一電極140與第二電極160之間施加一電壓。該電壓係(例如)自3伏特至30伏特,且明確言之係(例如)具有具備7伏特之一有效電壓值之一矩形波形之一交流電場(60Hz)。同時,取決於所使用之可聚合單體而執行一熱處理或照射紫外射線以便使可聚合單體進行反應。如此一來,出現具有相對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表面形成一預定角之一方向之一電場(電場),且使液晶分子71藉由在一預定方向上自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垂直方向傾斜而對準。即,此時藉由電場之強度及方向以及混合至液晶中之可聚合單體調節液晶分子71之方位角(偏轉角),且藉由電場之強度及混合至液晶中之可聚合單體調節極角(天頂角)。相應地,可藉由適當調整電壓之值來控制液晶分子71A及71B之預傾斜θ1及θ2。此外,藉由形成於第一電極140上之不均勻部分141在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50之間施加一傾斜電場。此外,藉由混合至液晶中之可聚合單體之反應而在基板之相對面附近形成一聚合物層。接著,調節液晶分子71歸因於因此形成之聚合物 層而反應之方向,且藉由可聚合單體之反應產物而固定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附近之液晶分子71之預傾斜狀態。歸因於以上,可完成一液晶單元。
同時,在具有記錄預傾斜之一功能之一對準膜藉由塗佈形成於至少一電極上之後,將由一負液晶形成之一液晶材料在形成密封部分之後以注入及密封一負液晶之FPA方法逐滴注入至藉由密封部分圍繞之部分中。接著,將第一電極20及第二電極50黏著在一起,且使用具有410mm之一波長之紫外射線固化密封部分。接著,使用一電壓施加單元在第一電極140與第二電極160之間施加一電壓。該電壓係(例如)自3伏特至30伏特,且明確言之係(例如)具有具備7伏特之一有效電壓值之一矩形波形之一交流電場(60Hz)。如此一來,出現具有相對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表面形成一預定角之一方向之一電場(電場),且使液晶分子71藉由在一預定方向上自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之垂直方向傾斜而對準。即,此時藉由電場之方向及強度以及對準膜材料之分子結構調節液晶分子71之方位角(偏轉角),且藉由電場之強度及對準膜材料之分子結構調節極角(天頂角)。相應地,可藉由適當調整電壓之值而控制液晶分子71A及71B之預傾斜θ1及θ2。接著,在繼續施加電壓之狀態之情況下,相對於對準膜21及51自第一基板20之外部照射能量束(明確言之,紫外射線UV),例如,10 J之均勻紫外射線(在360nm之一波長下量測)。即,在施加一電場或磁場時照射紫外射線使得液晶分子71相對於該對基板20及50之表面而配置在一傾斜方向上。藉此,使在對準膜21及51中具有一高分子化合物之一可交聯官能基或可聚合官能基反應及交聯。此外,藉由形成於第一電極140上之不均勻部分141而在第一基板20與第二基板50之間施加一傾斜電場。藉此,歸因於高分子化合物而記錄液晶分子71待反應之方向,且將一預傾斜賦予對準膜21及51附近之液晶分子71。因此,接著,在一 未驅動狀態中,將預傾斜θ1及θ2賦予液晶層70中定位於對準膜21與51之間之介面附近之液晶分子71A及71B。作為紫外射線UV,包含高比例之具有大約295nm至365nm之波長的光分量之紫外射線。如此一來,當使用包含高比例之短波長區域中的光分量之紫外射線時,存在使液晶分子71光降解及劣化之擔憂。此外,此處紫外射線UV係自第一基板20之外部照射;然而,該等射線可自第二基板50之外部照射,或可自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兩者之外部照射。在此情況中,較佳自具有較高光透射率之基板側照射紫外射線UV。此外,在其中自第二基板50之外部照射紫外射線UV之情況中,取決於紫外射線UV之波長區域,存在歸因於藉由彩色濾光片之吸收而難以交聯反應之擔憂。因此,自第一基板20之外部(具有像素電極之基板側)照射較佳。
藉由以上步驟,可完成圖1中所展示之其中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側之液晶分子71A形成一預傾斜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元件)。最後,將一對偏光板(未展示)黏著在液晶顯示裝置之外部上使得其等吸收軸正交。此外,可運用實質上類似方法製造下文描述之實施例2至12中之液晶顯示裝置。
在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元件)之操作中,當將一驅動電壓施加於選定像素10中時,包含於液晶層70中之液晶分子71之對準狀態根據第一電極140與第二電極160之間之電位差而改變。明確言之,在液晶層70中,自圖1中所展示之施加驅動電壓之前之狀態,定位於對準膜21及51附近之液晶分子71A及71B自其等傾斜方向旋轉及落下,且此操作傳播至其他液晶分子71C。因此,液晶分子71回應以便呈現相對於第一基板20及第二基板50實質上水平之姿勢。如此一來,液晶層70之光學特性改變,液晶顯示元件上之入射光變成經調變之發射光,且藉由基於發射光表示之灰度來顯示一視訊影像。
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藉由運用以下要義在第一電極(像素電 極)140與第二電極(反電極)160之間施加一驅動電壓而顯示一影像。明確言之,透過輸入來自時序控制器83之一源極驅動器控制信號,源極驅動器81基於自相同時序控制器83輸入之影像信號而供應一個別影像信號至一預定源極線91。在此期間,透過輸入來自時序控制器83之一閘極驅動器控制信號,閘極驅動器82運用一預定時序循序供應一掃描信號至閘極線92。如此一來,選擇定位於影像信號所供應至之源極線91與掃描信號所供應至之閘極線92之交叉點處之一像素10,且將一驅動電壓施加至該像素10。
基於表1中所展示之各種分支凸起部分之參數值而執行一光透射率模擬。此外,如圖7A中示意性展示,對設置於一30μm×30μm區域中之分支凸起部分及主幹凸起部分執行一光透射率模擬。此外,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之電位差假定為7.5伏特。在圖7A及圖7B中,具有精細影線之部分表示凹陷部分145,具有粗影線之部分表示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部分146。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144佔用第一象限。
表1中所展示之比較實例1a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係32.546%,比較實例1b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係32.106%,且比較實例1c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係31.421%。接著,相較於比較實例1a,實施例1A至1D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增大,類似地,相較於比較實例1b,實施例1E至1H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增大,且相較於比較實例1c,實施例1I至1L之光透射率模擬結果之值增大(參考圖3B)。即,藉由對分支凸起部分授予一錐形,可改良光透射率,且抑制暗線之產生。
此外,如在圖7B中示意性展示,針對設置於W(μm)×66(μm)之一區域中之兩個分支凸起部分,相對於實施例1M至1P及比較實例1d至1e執行一光透射率模擬。此外,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之電位 差假定為7.5伏特。在圖5(實施例)及圖6(比較實例)中展示其結果。此外,在下文表2中展示實施例1M至1P及比較實例1d至1e之參數。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佔用第一象限。
自圖5應瞭解,在實施例1M至1P之分支凸起部分(其等被授予一錐形)中,光透射率係均勻的。同時,自圖6應瞭解,在未賦予錐形之 比較實例1d及比較實例1e之分支凸起部分中,在距根部分大約20μm及大約30μm之位置處觀察對準缺陷且相較於實施例1M至1P,一像素缺陷出現之可能性係高的。
在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期間,在其中施加一電壓至電極之一狀態中對液晶分子賦予一預傾斜。此時,如圖8A及圖8B中所展示,定位於尖端邊緣部分a或其附近(為方便起見,稱作為「尖端區域」)之液晶分子A使其等長軸方向(指向器)朝向主幹凸起部分傾斜。接著,在液晶層中,在其中假定在厚度方向上包含液晶分子A之一區域之一情況中,將液晶分子A之運動傳輸至一像素中除受局部電場(其係結構中之一因素)影響之分支凸起部分之邊緣部分外之全部液晶分子(為方便起見,稱作一「液晶分子A」),且液晶分子A'之指向器朝向主幹凸起部分傾斜。此處,如圖8B中所展示,與在其中將一錐形授予分支凸起部分之實施例1中(如圖8A中所展示)相比,在其中未將一錐形授予分支凸起部分之比較實例1中,液晶分子A之運動更難以傳輸至液晶分子A',或需要更長時間以將液晶分子A之運動傳輸至液晶分子A'。相應地,與實施例1相比,在比較實例1中,對準缺陷更容易出現且需要更長時間以將一預傾斜賦予液晶分子。
當藉由液晶顯示裝置顯示一影像時,若將一電壓施加至電極,則整個液晶層中之液晶分子改變,使得指向器變成相對於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平行。此外,在圖8A及圖8B中,運用白框箭頭展示側向邊緣部分中電場之方向。此處,在包含定位於側向邊緣部分b處及其附近(為方便起見,稱作為「側向邊緣區域」)之液晶分子B之液晶層中,在其中在厚度方向上假定一柱狀區域之一情況中,在厚度方向上排列於柱狀區域中之液晶分子出現旋轉。即,定位於側向邊緣區域中之液晶分子B之指向器之方向及在厚度方向上排列於包含液晶分子B之柱狀區域中之液晶分子(為方便起見,稱作為「液晶分子B'」)之指 向器之方向獲得不同狀態。此外,由液晶分子B之指向器及液晶分子B'之指向器形成之角係設定為β。此處,如圖8B中所展示,在其中未將一錐形授予分支凸起部分之比較實例1中,由於液晶分子之旋轉角之範圍係寬的(即,由於角β係大的),故在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具有延遲之液晶分子之比例係小的。藉此,如圖6中所展示,分支凸起部分中之光透射率易變得不均勻,且出現暗線。同時,如圖8A中所展示,在其中將一錐形授予分支凸起部分之實施例1中,由於液晶分子之旋轉角之範圍係窄的(即,由於角β係小的),故在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具有延遲之液晶分子之比例係大的。藉此,如圖5中所展示,分支凸起部分中之光透射率不易變得不均勻,且可抑制暗線之出現。
在相關技術之一精細狹縫結構中,在其中未提供一電極之一狹縫中,在無相對於液晶分子之電場之影響之情況下,液晶分子難以在一預定方向上對準(不容易落下)。藉此,出現對應於狹縫之暗線,且光透射率易於降低。在實施例中,由於在像素中之全部區域中液晶分子受電場影響,故不出現在精細狹縫結構中出現暗線之現象。此外,在相關技術之精細狹縫結構中,電極及狹縫之面積比極大地影響光透射率。另一方面,在實施例中,歸因於其等性質,由於不存在狹縫,故不出現此一問題。
如上述,在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複數個不均勻部分形成於第一電極上,且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一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寬度朝向尖端部分變窄。藉此,可進一步減少暗線之出現。即,可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光透射率,且可獲得更佳電壓回應特性。此外,因為可預期初始對準之一改良,如上文所描述,所以當藉由在其中具有一矩形波形之一交流電場之一狀態中相對於液晶單元照射均勻紫外射線而將一預傾斜賦予液晶分子時,可達成將預傾斜賦予液晶分子之時間之減少。此外,因為預期對準缺陷之一減少,所以良率得以改良,且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成本之降低係可能的。此外,因為達成光透射率之一改良,所以可達成藉由背光之較低電力消耗,且改良TFT可靠性。
一彩色濾光片層可形成於第一基板20上。明確言之,如上述,在第一基板20上形成一TFT層30之後,基於一現有方法於TFT層30上形成一彩色濾光片層23以代替平坦化層22。藉此,可獲得一彩色濾光片陣列(COA)結構。接著,在一源極/汲極電極34上方彩色濾光片層23中形成一連接孔35之後,可於包含連接孔35之彩色濾光片層23上形成一導電材料層(參考圖38B)。
實施例2
實施例2係實施例1之一修改例。在圖9或圖10中展示實施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此外,在圖36B及圖36C中展示展示實施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之概念圖式。此處,在實施例2中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一對準調節部分161形成於第二電極160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143之部分中。
此處,對準調節部分161(明確言之)係由設置於第二電極160上之一4.0μm狹縫部分162形成(參考圖9及圖36B)或由設置於第二電極(肋)160上之一突起(肋)163形成(參考圖10及圖36C)形成。突起163(更明確言之)係由一負光阻材料形成且具有1.4μm之一寬度及1.2μm之一高度。狹縫部分162或突起(肋)163之平面形狀係十字形,且突起163之截面形狀係一等腰三角形。在狹縫部分162或突起163上未形成一第二電極160。
獲得圖9中所展示具有由設置於第二電極160上之4.0μm狹縫部分162形成之一對準調節部分161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特性之一評估及類似於實施例1之結果。此外,獲得圖10中所展示具有由設置於第二電極160上之一突起(肋)163形成之一對準調節部分161之一液晶顯示 裝置中之特性之一評估及類似於實施例1之結果。
在實施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由一狹縫部分162形成之一對準調節部分161形成於第二電極160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143之一部分上,故藉由第二電極160產生之電場在對準調節部分161附近失真。或者,由於形成由一突起(肋)163形成之對準調節部分161,故調節在突起163附近液晶分子落下之方向。因此,可強化相對於對準調節部分161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對準調節部分161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此外,可由第二電極160變成突起狀之部分組態對準調節部分161。
實施例3
實施例3亦係實施例1之一修改例;然而,該實施例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11中展示組態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12A及圖12B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1中之線XIIA-XIIA及XIIB-XI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且圖12C中展示圖12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
在實施例3中,不均勻部分241係由以框架形狀形成在像素周邊部分處之一主幹凸起部分(主凸起部分)243及自主幹凸起部分243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子凸起部分)244組態。接著,即使在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亦對應於設置於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分支凸起部分244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243之部分244a處最寬,且自接合主 幹凸起部分243之部分244a朝向尖端部分244b變寬。更明確言之,分支凸起部分244之寬度以一直線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243之部分244a朝向尖端部分244b變窄。此外,元件符號245表示一凹陷部分。
接著,在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當假定其中將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至像素周邊部分之平行直線分別定義為X軸及Y軸之(X,Y)座標系統時,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1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2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增大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3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減小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4在其中當X座標之值增大時Y座標之值減小之一方向上平行延伸。
此外,佔用第一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1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4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二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2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135°角之軸線延伸,佔用第三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3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225°角之軸線延伸,且佔用第四象限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2444沿著其與X軸形成一315°角之軸線延伸。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4
實施例4係實施例3之一修改例。圖13及圖14中展示組態實施例4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15A及圖15B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3中之線XVA-XVA及XVB-XVB取得之一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15C及圖15D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4中之線XVC-XVC及XVD-XVD取得之一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在實施例4中,在第一電極240上形成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而通 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248(參考圖13、圖15A及圖15B)或一突起(肋)249(參考圖14、圖15C及圖15D)。即,在設置於像素之中心部分中之十字形凹陷部分之一部分上形成一狹縫部分248或突起249。狹縫部分248或突起249之平面形狀係十字形。狹縫部分248之寬度係設定為4.0μm。此外,突起249係由一負光阻材料形成且具有1.4μm之一寬度及1.2μm之一高度。突起249之截面形狀係一等腰三角形。在狹縫部分248或突起249上未形成一第一電極240。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4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在實施例4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在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突起,故相較於其中在第一電極上形成一平坦不均勻部分(其中既不存在一狹縫部分亦不存在一突起)之一情況,調節藉由第一電極產生之電場在狹縫部分或突起附近之失真(在其中形成一狹縫部分之一情況中)或液晶分子落下之方向(在其中形成一突起之情況中)。因此,可強化相對於狹縫部分或突起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狹縫部分或突起附近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此外,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十字形凸起部分可圍繞凹陷部分形成。此一十字形凸起部分可藉由在第一電極之下側上形成十字形凸起部分而提供,或可運用與在第一電極上形成不均勻部分之方法相同之方法而提供。或者,代替提供狹縫部分或突起(肋),可提供通過中心部分之一十字形凹陷部分。
實施例5
實施例5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三組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且更明確言之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16中展示組態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17A、圖17B及圖17C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6中之線XVIIA-XVIIA、XVIIB-XVIIB及XVIIC-XVIIC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且圖17D中展示圖17C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截面圖。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實質上與圖1中相同。
此外,在圖16、圖19、圖20、圖22、圖23、圖24、圖25、圖26、圖28、圖29、圖30、圖31、圖33及圖34中,為簡化圖式,將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繪製為固定;然而,實務上,類似於上述實施例1至實施例4將一錐形授予分支凸起部分。即,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分支凸起部分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在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一電極340上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341(凸起部分342及凹陷部分345),且在設置於第一電極340上之凸起部分342上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此外,不均勻部分341係由以十字形狀延伸通過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主凸起部分)343及自主幹凸起部分343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子凸起部分)344組態。分支凸起部分344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明確言之,以一直線變窄)。
此處,當沿著正交於主幹凸起部分343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主幹凸起部分343時,主幹凸起部分343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343之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主幹凸起部分343 之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明確言之,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頂面係由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之一頂面343B及定位於頂面343B兩側處之一頂面343A組態。以此方式,兩個階差部分存在於主幹凸起部分343上,且當採用凹陷部分345作為一標準時,依頂面343A及頂面343B之順序變高。藉由元件符號344A指示分支凸起部分344之頂面;然而,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頂面343A及分支凸起部分之頂面344A係在相同水平上。在圖式中,將在側向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頂面343B,且將在垂直方向延伸之影線施加於凹陷部分345。
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藉由(例如)以下步驟獲得:(a)在作為一基底之平坦化層(或稍後描述之彩色濾光片層)上形成一光阻材料層(平坦化層及彩色濾光片層統稱為「平坦化層或類似物」);(b)藉由曝光或顯影在光阻材料中形成不均勻部分;(c)藉由光阻材料層及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之回蝕在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中形成不均勻部分;及(d)在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上形成且圖案化一透明導電材料層。
或者,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藉由(例如)以下步驟獲得:(a)在形成於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上之一底層上形成一光阻材料層;(b)藉由曝光或顯影在光阻材料層中形成不均勻部分;(c)藉由光阻材料層及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之回蝕在一底層中形成不均勻部分;及(d)在底層上形成且圖案化一透明導電材料層。
或者,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藉由(例如)以下步驟獲得:(a)在作為一基底之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上形成一圖案化絕緣層;(b)在平坦化層或類似物及絕緣層上形成且圖案化一透明導電材料層。
或者,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藉由(例如)以下步驟獲得:(a)在作為一基底之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中形成一透明導電材料層;(b)在透明導電材料層上形成一光阻材料層;(c)藉由曝光或顯影在光阻材料層中形成不均勻部分;及(d)回蝕光阻材料層及透明導電材料層。
或者,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藉由(例如)以下步驟獲得:(a)在作為一基底之平坦化層或類似物中形成及圖案化一第一透明導電材料層(參考圖17A及圖17B之元件符號340A);及(b)形成且圖案化一第一透明導電材料層及在第一透明導電材料層上具有蝕刻選擇性之一第二透明導電材料層(參考圖17A及圖17B之元件符號340B)。
或者,藉由達成平坦化層之厚度之最佳化,稍後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中之階差部分可運用形成於第一基板上或形成於第一基板上方之液晶顯示裝置組成元件(例如,各種信號線、輔助電容電極、閘極電極、源極/汲極電極、各種佈線)之厚度之影響而在平坦化層上形成一凸起部分。
關於上文主幹凸起部分或分支凸起部分之描述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例。此外,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此外,亦可將實施例2應用於實施例5。
在相關技術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在主幹凸起部分上未形成一階差部分。藉此,如在圖18A中之概念圖式中所展示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中,存在其中相對於主幹凸起部分之中心部分中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弱且主幹凸起部分之中心部分中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變得不確定之一情況。同時,在實施例5中,由於在主幹凸起部分343中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即,由於在主幹凸起部分343上形成複數個頂面 343A及343B,故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中之電場最高,且電場朝向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邊緣部分變弱。藉此,如在圖18B中之概念圖式中所展示之液晶分子之行為中,可強化相對於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中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中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
實施例6
實施例6係實施例5之一修改例。圖19中展示組態實施例6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且圖21A及圖21B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19中之線XXIA-XXIA及XXIB-XX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在實施例6中,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頂面係由主幹凸起部分343之中心部分之一頂面343C、定位於頂面343C之兩側上之一頂面343B及定位於頂面343B外部之一頂面343A組態。以此方式,三個階差部分存在於主幹凸起部分343上,且當採取凹陷部分345作為一標準時,依頂面343A、頂面343B及頂面343C之順序變高。此外,當沿著平行於主幹凸起部分343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主幹凸起部分343時,主幹凸起部分343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343之截面形狀之中心部分(頂面343C)朝向主幹凸起部分343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之一截面形狀(頂面343B及頂面343A)。此外,在圖式中,將交叉影線施加於頂面343C。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6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 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7
實施例7亦係實施例5之一修改例。圖20中展示組態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1C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20中之線XXIC-XXIC取得之一示意性部分端面圖,且圖21D中展示圖21C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
在實施例7中,當沿著正交於分支凸起部分344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分支凸起部分344時,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明確言之,分支凸起部分344之頂面係由自分支凸起部分343延伸之一頂面344B及定位於頂面344B之兩側上之一頂面344A組態。以此方式,兩個階差部分存在於分支凸起部分344上,且當採取凹陷部分345作為一標準時,依頂面344A及頂面344B之順序變高。此外,在圖式中,將在側向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頂面344B。此外,在圖20、圖22及圖28中,藉由一實線表示主幹凸起部分與分支凸起部分之間之邊界。分支凸起部分344之頂面343B與頂面343A之間之高度差係設定為0.20μm之一平均值。主幹凸起部分之頂面343B及分支凸起部分344之頂面344B係在相同水平上。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7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此外,如藉由圖22中組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示意性平面圖所展示,當沿著平行於分支凸起部分344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分支凸起部分344時,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之主 幹凸起部分側朝向分支凸起部分344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之一截面形狀。此外,如藉由圖23中組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示意性透視圖所展示,實施例6中所描述之主幹凸起部分343可與其組合。
實施例8
實施例8亦係實施例5之一修改例;然而,該實施例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組態3-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24中展示組態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圖25中展示一示意性透視圖,圖27A及圖27B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24中之線XXVIIA-XXVIIA及XXVIIB-XXVIIB取得之示意性部分端面圖,且圖27C中展示圖27B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
又,在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一電極440上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441(凸起部分442及凹陷部分445),且在設置於第一電極440上之凸起部分442上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明確言之,在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不均勻部分441係由以框架形狀形成在像素周邊部分處之一主幹凸起部分(主凸起部分)443及自主幹凸起部分443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子凸起部分)444組態。分支凸起部分444之寬度在分支凸起部分接合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部分朝向端部分變窄(明確言之,以一直線上變窄)。
此處,當沿著正交於主幹凸起部分443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主幹凸起部分443時,主幹凸起部分443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主幹凸起部分443之截面形狀外部之邊緣朝向主幹凸起部分443之截面形狀內部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明確言之,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係由在主幹凸起部分443外部之邊緣部分附近之一頂面443B及在主幹凸起部分443內部之邊緣部分附近之一頂面443A組 態。以此方式,兩個階差部分存在於主幹凸起部分443上,且當採用凹陷部分445作為一標準時,依頂面443A及頂面443B之順序變高。此外,藉由元件符號444A表示分支凸起部分444之頂面;然而,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443A及分支凸起部分444之頂面444A係在相同水平上。在圖式中,將在側向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443B,且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凹陷部分445。定位於像素之中心部分處之凹陷部分之一部分之形狀實質上係十字形。
此外,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3或實施例5中所描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此外,亦可將實施例4應用於實施例8。
在實施例8中,由於在主幹凸起部分443中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故電場在主幹凸起部分443外部之邊緣部分處最高,且電場朝向主幹凸起部分443內部之邊緣部分變低。因此,可強化相對於主幹凸起部分443中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主幹凸起部分443中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藉此,在影像顯示期間,可可靠地抑制在影像對應於主幹凸起部分443之一部分中出現暗線之問題之出現。即,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具有改良均勻性之高透射率同時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達成組態一背光之光源之成本降低及減小之電力消耗,且進一步達成一TFT之可靠性之改良。
實施例9
實施例9係實施例8之一修改例。圖26中展示組態實施例9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且圖27D中展示一第一電極沿著圖26中之線XXVIID-XXIIVD取得之一放大示意性部分端面圖。
在實施例9中,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係由在主幹凸起部分443外部之邊緣部分附近之一頂面443C以及朝向內部之邊緣部分之頂面 443B及頂面443A組態。如此一來,三個階差部分存在於主幹凸起部分443上,且當採用凹陷部分445作為一標準時,依頂面443A、頂面443B及頂面443C變高。此外,在圖式中,將交叉影線施加於頂面443C。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443C與頂面443B之間之高度差及頂面443B及頂面443A之間之高度差係設定為0.20μm之一平均值。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9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0
實施例10係實施例9之一修改例。圖28中展示組態實施例10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
在實施例10中,當沿著正交於分支凸起部分444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分支凸起部分444時,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明確言之,分支凸起部分444之頂面係由自主幹凸起部分443之一頂面443B延伸之一頂面444B及定位於頂面444B兩側上之一頂面444A組態。接著,當採取凹陷部分445作為一標準時,兩個階差部分存在於分支凸起部分444上,且依頂面444A及頂面444B變高。此外,在圖式中,將在側向方向上延伸之影線施加於頂面444B。分支凸起部分444之頂面443B與頂面443A之間之高度差係設定為0.28μm之一平均值。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443B與分支凸起部分444之頂面444B係在相同水平上。
此外,如藉由圖29中組態實施例10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示意性平面圖所展示,當沿著平行於分支凸起部分444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分支凸起部分444時,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階差部分自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之主幹凸起部分側朝向分支凸起部分444之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 低之一截面形狀。
由於除以上幾點外,實施例10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可與實施例8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態及結構相同,故將不進行詳細描述。此外,類似於實施例8,主幹凸起部分443之頂面係由一頂面443B及定位於頂面443B之兩側處之一頂面443A組態。
實施例11
實施例11係實施例1及2以及實施例5至7中所描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例,或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A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30中展示組態實施例1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然而,圖30中所展示之實例係實施例1之一修改例。或者,圖31中展示組態實施例1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實施例5之修改例),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341,且於第一電極340上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圖32A及圖32B中展示第一電極沿著圖30中之線XXXIIA-XXXIIA及圖31中之線XXXIIA-XXXIIA之一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在實施例11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複數個不均勻部分141及341形成於第一電極140及340上,一凸起結構147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第一基板對應於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一像素10與一像素10之間之一部分形成,且不均勻部分141及341之周邊部分141A及341A形成於凸起結構147上。此處,凸起結構147(明確言之)係基於形成於一彩色濾光片層23上之一黑色矩陣147A而形成。黑色矩陣147A係由添加碳之一光可固化樹脂形成。在圖31中,主幹凸起部分343之頂面343B與頂面343A之間之高度差係設定為0.20μm之一平均值。此外,自平坦化層22至不均勻部分141、341之端部分之高度係0.3μm之一平均值。
在實施例11或稍後描述之實施例12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不均勻部分141、241、341及441之周邊部分141A、241A、341A及441A形 成於凸起結構147上,故相較於其中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平行之一情況,在不均勻部分之周邊部分處出現一更強電場。因此,可強化相對於不均勻部分141、241、341及441之周邊部分141A、241A、341A及441A中之液晶分子之對準調節力,且可可靠地調節不均勻部分141、241、341及441之周邊部分141A、241A、341A及441A中之液晶分子之傾斜狀態。因此,可維持良好電壓回應特性。
此外,凸起結構不限於基於一黑色矩陣形成;且可由形成於第一基板20上或形成於第一基板20上方之液晶顯示裝置組成元件(例如,各種信號線或輔助電容電極、閘極電極、源極/汲極電極及各種佈線)組態。接著,在此情況中,藉由最佳化平坦化層22之厚度,可運用液晶顯示裝置組成元件之厚度之影響而在平坦化層22上形成凸起結構。
實施例12
實施例12係實施例3及4以及實施例8至10中所描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修改例,或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組態4-B之一液晶顯示裝置。圖33中展示組態實施例1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示意性平面圖;然而,圖33中所展示之實例係實施例3之一修改例。或者,圖34中展示組態實施例1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電極之一單個像素部分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示意性平面圖;在該液晶顯示裝置(實施例8之修改例)中,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441,且於第一電極440上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圖35A及圖35B中展示第一電極沿著圖33及圖34中之線XXXVA-XXXVA之一示意性部分截面圖。
在實施例12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複數個不均勻部分241及441形成於第一電極240及440上,類似於實施例11,一凸起結構147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第一基板對應於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一像素10與一像素10之間之一部分形成,且不均勻部分241及441之周邊部分 241A及441A形成於凸起結構147上。
上文中,已基於較佳實施例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等實施例,且各種修改例係可行的。分支凸起部分之平面形狀不限於實施例中所描述之V形,且(例如)可採用一帶狀或梯狀圖案或類似物及其中分支凸起部分朝向複數個方向延伸之各種圖案。在其中將分支凸起部分視為一整體之情況中,分支凸起部分之端部分之平面形狀可係一直線或可係一階梯狀。此外,各分支凸起部分之端部分之截面形狀可係一直線形狀,可由線段之一組合組態或可繪製一曲線(諸如一弧)。一黑色矩陣可經形成使得第一基板定位於像素之間之一部分之一投影影像及黑色矩陣之一投影影像自不均勻部分之端部分上重疊。
在實施例中,描述一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元件);然而,本發明不必限於此,且亦可應用其他顯示模式(諸如,一ECB模式(具有水平對準之正液晶模式)、一平面內切換(IPS)模式、一邊緣場切換(FFS)模式或一光學補償彎曲(OCB)模式)。在此情況中,亦可獲得相同效應。然而,在本發明中,當相較於不經受預傾斜程序之模式時,與在IPS模式或FFS模式中相比,在VA模式中可展現改良回應特性之一尤其高效應。此外,在實施例中,對一透射式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元件)作出描述;然而,本發明不必限於透射式,且(例如)可使用一反射式。在其中使用反射式之一情況中,像素電極係由具有光反射性之一電極材料(諸如,鋁或類似物)形成。
此外,本發明可採用如下組態。
1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配置成一矩陣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電極,其形成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一第一對準膜,其覆蓋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一基板之該相對面;一第二電極,其形成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之相對面上;一第二對準膜,其覆蓋該第二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該相對面,及一液晶,其設置於一第一對準膜與該第二對準膜層之間且包含液晶分子,其中將一預傾斜賦予該等液晶分子,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及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一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一寬度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2液晶顯示裝置-第一組態根據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十字形狀延伸通過該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該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及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該分支凸起部分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該尖端部分變窄。
3根據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該寬度以一直線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該尖端部分變窄。
4根據2或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電極對應於該主幹凸 起部分之部分處形成一對準調節部分。
5液晶顯示裝置-第二組態根據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一像素周邊部分處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該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及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該分支凸起部分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6根據5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該寬度以一直線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該尖端部分變窄。
7根據5或6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該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
8液晶顯示裝置-第三組態根據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該凸起部分處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
9液晶顯示裝置-第四組態根據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一凸起結構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該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形成,及一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
10液晶顯示裝置-第三組態根據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該凸起部分處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
11液晶顯示裝置-組態3-A 根據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十字形狀延伸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該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
12根據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正交於該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主幹凸起部分時,該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13根據11或1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平行於該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該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主幹凸起部分時,該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中心部分朝向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14根據11至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正交於該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分支凸起部分時,該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15根據11至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平行於該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該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分支凸起部分時,該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主幹凸起部分側朝向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16根據11至15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電極對應於該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形成一對準調節部分。
17液晶顯示裝置-組態3-B 根據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該像素周邊部分處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
18根據17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正交於該主幹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主幹凸起部分時,該主幹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外部之邊緣朝向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內部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19根據17或1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正交於該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分支凸起部分時,該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中心朝向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邊緣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20根據17至19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當沿著平行於該分支凸起部分延伸之該方向之一虛擬垂直平面切割該分支凸起部分時,該分支凸起部分之截面形狀具有其中該等階差部分自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主幹凸起部分側朝向該分支凸起部分之該截面形狀之端部分變低之一截面形狀。
21根據17至20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該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
22根據11至21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一凸起結構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該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形成,及 一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
23液晶顯示裝置-第四組態 根據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一凸起結構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該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形成,及一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
24液晶顯示裝置-組態4-A 根據2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十字形狀延伸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該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
25根據24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電極對應於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處形成一對準調節部分。
26液晶顯示裝置-組態4-B 根據2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該像素周邊部分之一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
27根據26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該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
28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 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在一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電極,且在該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及該第一電極上形成一第一對準膜;在該第二基板上形成一第二電極,且在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及該第二電極上形成一第二對準膜;配置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使得該第一對準膜及該第二對準膜相對,且將一液晶層密封於該第一對準膜與該第二對準膜之間;及藉由施加一預定電場而對準液晶分子。
29根據28之製造一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其中藉由施加該預定 電場而對準液晶分子包含藉由在相對於包含液晶分子及一對準控制材料之一液晶層施加一預定電場時反應之一對準控制材料而對準該等液晶分子且賦予一預傾斜。
30根據28之製造一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其中藉由施加一預定電場而對準該等液晶分子包含在其中包含該對準控制材料之一對準膜形成於至少一基板之一相對面上及一電極上之一狀態中藉由在相對於該液晶層施加該預定電場時反應之該對準控制材料而對準該等液晶分子且賦予一預傾斜。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可出現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該等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
10A‧‧‧像素
10B‧‧‧像素
10C‧‧‧像素
20‧‧‧第一基板
21‧‧‧第一對準膜
22‧‧‧平坦化層
30‧‧‧TFT層
50‧‧‧第二基板
51‧‧‧第二對準膜
70‧‧‧液晶層
71A‧‧‧液晶分子
71B‧‧‧液晶分子
71C‧‧‧液晶分子
140‧‧‧第一電極
141‧‧‧不均勻部分
142‧‧‧凸起部分
143‧‧‧主幹凸起部分
144‧‧‧分支凸起部分
145‧‧‧凹陷部分
160‧‧‧第二電極

Claims (9)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配置成一矩陣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電極,其形成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相對之一相對面上;一第一對準膜,其覆蓋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一基板之該相對面;一第二電極,其形成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之相對面上;一第二對準膜,其覆蓋該第二電極及該第二基板之該相對面,及一液晶層,其設置於一第一對準膜與該第二對準膜之間且包含液晶分子,其中將一預傾斜賦予該等液晶分子,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複數個不均勻部分,及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一凸起部分之一部分之一寬度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十字形狀延伸通過該像素之中心部分之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周邊部分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該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及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該分支凸起部分接合該主幹凸起 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3.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該寬度以一直線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該尖端部分變窄。
  4.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電極對應於該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形成一對準調節部分。
  5.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不均勻部分係由以一框架形狀形成在一像素周邊部分處之主幹凸起部分及自該等主幹凸起部分朝向像素內部延伸之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組態,該複數個分支凸起部分對應於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凸起部分之一部分,及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寬度在該分支凸起部分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部分處最寬,且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尖端部分變窄。
  6. 如請求項5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分支凸起部分之該寬度以一直線自接合該主幹凸起部分之該部分朝向該尖端部分變窄。
  7. 如請求項5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上形成平行於該像素周邊部分而通過該像素之該中心部分之一狹縫部分或一突起。
  8.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設置於該第一電極上之該凸起部分處形成複數個階差部分。
  9.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一凸起結構係由一第一基板定位於跨該第一基板對應於一像素周邊部分之一部分之像素之間之一部分形成,及該等不均勻部分之一周邊部分形成於該凸起結構上。
TW102132495A 2012-10-18 2013-09-09 液晶顯示裝置 TWI584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0659A JP2014081559A (ja) 2012-10-18 2012-10-18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780A TW201416780A (zh) 2014-05-01
TWI584032B true TWI584032B (zh) 2017-05-21

Family

ID=5048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495A TWI584032B (zh) 2012-10-18 2013-09-09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25123B2 (zh)
JP (1) JP2014081559A (zh)
KR (1) KR102073993B1 (zh)
CN (1) CN103777404B (zh)
TW (1) TWI584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95783A (ja) * 2012-11-08 2014-05-22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6194657B2 (ja) * 2013-06-28 2017-09-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566020B (zh) * 2014-07-08 2017-01-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與顯示裝置
TWI564638B (zh) * 2014-07-18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JP2016070954A (ja) * 2014-09-26 2016-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分子へのプレチルト付与方法
CN104330932B (zh) * 2014-11-05 2016-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793408A (zh) * 2015-05-07 2015-07-2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64642B (zh) 2015-08-21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其液晶配向方法
TWI556046B (zh) * 2015-08-21 2016-1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及其液晶配向方法
KR20170065704A (ko) * 2015-12-03 2017-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842951A (zh) * 2016-06-14 2016-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显示装置
KR101869645B1 (ko) 2017-03-07 2018-06-22 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향나무 유래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항균용 조성물
JP2019035952A (ja) * 2017-08-21 2019-03-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補償機能付き位相差板
CN107367873B (zh) * 2017-09-15 2020-09-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单元
KR20220096392A (ko) * 2020-12-31 2022-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815417B (zh) * 2021-01-27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4253036B (zh) * 2021-12-27 2024-03-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9678A (en) * 1995-11-16 1999-0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wo-terminal nonlinea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10019391A1 (en) * 1999-12-31 2001-09-06 Kyeong Jin Kim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20800A (en) * 2005-11-23 2007-06-01 Tpo Display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61327B (en) * 2007-12-05 2012-04-0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filter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structures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362530B (en) * 2008-02-26 2012-04-2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208605D1 (de) 1991-07-26 1997-07-17 Hoffmann La Roch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zelle
US6977704B2 (en) 2001-03-30 2005-12-2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335484B (en) * 2006-12-15 2011-01-01 Chimei Innolux Cor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282059A (ja) * 2008-05-19 2009-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14208B1 (ko) * 2010-04-06 2018-01-02 소니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5906571B2 (ja) 2010-04-06 2016-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804084B2 (en) * 2010-12-22 2014-08-12 Japan Display West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9678A (en) * 1995-11-16 1999-0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wo-terminal nonlinea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10019391A1 (en) * 1999-12-31 2001-09-06 Kyeong Jin Kim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20800A (en) * 2005-11-23 2007-06-01 Tpo Display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61327B (en) * 2007-12-05 2012-04-0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filter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structures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362530B (en) * 2008-02-26 2012-04-2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1559A (ja) 2014-05-08
US9025123B2 (en) 2015-05-05
TW201416780A (zh) 2014-05-01
KR102073993B1 (ko) 2020-02-05
US20140111753A1 (en) 2014-04-24
CN103777404B (zh) 2017-05-24
KR20140049929A (ko) 2014-04-28
CN103777404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03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1111936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97269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069816A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672549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對液晶分子之預傾賦予方法
WO201615233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3447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15169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91216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35669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