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8434B -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 Google Patents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48434B TWI548434B TW104142685A TW104142685A TWI548434B TW I548434 B TWI548434 B TW I548434B TW 104142685 A TW104142685 A TW 104142685A TW 104142685 A TW104142685 A TW 104142685A TW I548434 B TWI548434 B TW I5484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energy density
- width
- scan
- freq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3/0218—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ing a translating or oscillating movement
- A61H23/0236—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ing a translating or oscillating movement using sonic waves, e.g. using loudspeak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6—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5—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ing a mental or cerebral condi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18—Psychological treat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2—Optical stimulation for exciting neural tissu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28—Pelv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05—Control mean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odulation or interference of a driving sign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1—Diodes
- A61N2005/0652—Arrays of di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sychiatr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於帕金森氏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減緩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尤指一種可以有效減緩因帕金森氏症所致之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的共振波頻率配方技術。
按,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在1993年已突破了百分七,已經達到聯合國所界定的高齡化社會,連帶使得罹患帕金森氏症人數不斷的增加當中,於此,將會對於醫療體系構成重大的負擔。依據目前的醫學研究得知,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質(substantial nigra)腦細胞快速退化所致的疾病。簡言之,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因人體腦部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以及膽鹼作用增強所致的疾病。
一般而言,人體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當缺乏多巴胺時,則會產生各種肢體活動的障礙。黑質(substantia nigra)中會製造神經傳遞物多巴胺的神經元,多巴胺神經元是基底核(basal ganglia)重要的組成份子,基底核是深埋腦部的複雜迴路,主要負責微調與協調運動。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剛開始死亡時,腦雖無法彌補這些死掉的細胞,卻還可以正常運作。不過這些特化細胞死亡的數目一旦過半時,則包括視丘、基底核與大腦皮質等則無法齊心和諧的運作,因而引發諸如動作延遲、錯
誤起步、半途而廢等現象。換言之,帕金森氏症是一種老年神經退化性的疾病,就像是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因此,帕金森氏症正逐漸取代癌症而成為致死的病因之一。
再者,帕金森氏症更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發病原因至今的醫學界仍不明瞭。帕金森氏症主要的症狀包括靜止時顫抖(resting tremor)、強直(rigidity)、運動不能(akinesia)、運動遲緩(bradykinesias)、姿勢保持反射障礙(postural instability)、平衡感差、便秘、講話速度緩慢、音調呆板以及寫字越寫愈小等諸多症狀。而且帕金森氏症患者除了會喪失自我控制肌肉的能力之外,還需要家人或看護幫忙生活起居,加上,目前醫療系統尚無法完全治癒帕金森氏症,必須要長期觀察診療,隨著罹患比率節節升高,對於家屬及社會資源都是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開發出一套可以有效減緩因罹患帕金森氏所致之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病癥的技術實已成為相關技術領域業者所急欲解決與改善的技術課題;除此之外,既然,共振波對於人體之疾病、生心理狀態有其特定且良好的效果,並已成為相關技術領域業者所爭相投入生產製造及研發的技術,惟,要開發出一套非藥物性、免開刀並可有效減緩因罹患帕金森氏所致之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的共振波技術,則必需要有長期深入研發與試驗方有機會達成。
有鑑於生物共振波對於人體疾病的治療或生理舒緩有極大的可能療效,本發明人長期積極努力研究各種病症或生理狀態所需的電能波,以期找出較佳的治療或舒緩的共振波頻率組合及其所產生的能量波組
合,並將之具體實現,經實作與實驗均能產生良好效果,在此之前已陸續申請了數件發明專利,也已有獲准專利。而今再鑑於一般大眾常因罹患帕金森氏症所苦,而先前技術尚未有一套可以有效減緩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的物理處理方式或是共振波配方,於是,本發明人等乃積極努力研發,經實作與實驗,終於研發出一種可以有效減緩帕金森氏症所致之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的共振波配方,本發明所達成之功效,於上述習用技術均無法有效具體達成,為確保本發明之合法權益,爰依法具文提出專利申請。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帕金森氏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減緩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主要是於多個頻率作用時間依序輸出與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配方對應之特定能量密度的共振波,而可在非藥物與手術治療以及非食品服用的情況下,即可使特定之能量密度與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形成頻率的共振效應,以增進與調理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進而得以有效減緩因罹患帕金森氏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達成本發明主要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電能波產生器,以產生包含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及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的電能波;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選自六個頻率作用期間至少其中四個頻率作用期間;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選自六個頻率作用期間至少其中四個頻率作用期間;電能波產生器係依據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而輸出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一
時段作用於人體;電能波產生器再依據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而輸出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二時段作用於人體。
10‧‧‧電能波產生器
11‧‧‧操作界面
12‧‧‧控制驅動單元
13‧‧‧資料庫
14‧‧‧電能波產生單元
140‧‧‧電極片組
15‧‧‧顯示單元
20‧‧‧底板
圖1係本發明具體實施的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具體架構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單頻掃瞄模式的波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工作條件與能量密度的對照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工作條件與能量密度的對照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能量密度於線性時間軸的分佈實施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能量密度於線性時間軸的分佈實施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能量密度於環形時間軸的分佈實施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能量密度於環形時間軸的實施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實驗例的具體流程步驟的實施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實驗例以電刺激底板對動物進行共振波處理的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實驗例對大鼠進行6-OHDA單側腦損壞處理的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實驗例之Dopamine合成途徑示意圖。
圖14係本發明實驗例之TH染色-腦區解剖示意圖。
圖15係本發明對大鼠進行6-OHDA誘導單側旋轉的實驗數值對照示意圖。
圖16係本發明實驗例之對照處理組的正常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
圖17係本發明實驗例之對照處理組的正常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
圖18係本發明實驗例之共振波組的損傷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
圖19係本發明實驗例之共振波組的正常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
圖20係本發明實驗例之多巴胺神經細胞染色統計對照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發明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
請配合參看圖1~5所示,主要係由電能波產生器10來產生包含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及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的電能波;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選自六個頻率作用期間至少其中四個頻率作用期間;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選自六個頻率作用期間至少其中四個頻率作用期間;該電能波產生器10係依據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而輸出
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一時段(如上午時段)將電能波作用於人體;電能波產生器10再依據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而輸出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二時段(如下午時段)將電能波作用於人體。
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之電能波產生器10係包括操作界面11、控制驅動單元12、用以儲存與每一頻率作用時間之每一頻率相應之頻譜資料及調變參數的資料庫13、電能波產生單元14及顯示單元15,電能波產生單元14包含一用以貼覆於人體上的電極片組140。上述控制驅動單元12(如微控制器與驅動電路的組合架構)用以於各頻率作用時間依序讀取資料庫13中的頻譜資料及調變參數,進而驅使電能波產生單元14依序於每一頻率作用時間產生與各能量密度(ED)相應的電能波。進一步而言,控制驅動單元12可受操作界面11所產生之指令訊號的觸發而讀取資料庫13中的相關頻譜資料及調變參數,再輸出與頻率作用時間之頻率及能量密度相應之驅動訊號來控制電能波產生單元14(如弱電脈衝產生電路)的通、斷,使電能波產生單元14產生所需之頻率及能量密度分佈的電能波。至於顯示單元15則是用來顯示操作或是運作等狀態的畫面。該電能波產生單元14可以輸出特定頻率並符合該頻率作用時間之能量密度的電能波。電極片組140則可將電能波傳導至人體,用以使電能波產生單元14與人體之間形成電能波循環的迴路。本發明較佳的作用方式,是將電極片組140的二個電極片分別固定在一貼覆件20上,使用者可藉由穿戴貼覆件20,而使二個電極片貼接在使用對應口腔部位的臉部上。此外,本發明電能波產生單元14之實施形態並不以弱電脈衝產生電路為限,電能波產生單元14亦可以是一種發光
裝置或是音頻播放裝置,於此,得以讓本發明電能波產生器10發出特定頻率之光或音頻等形式的電能波。
本發明於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電能波產生器10係依據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並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輸出六個頻率作用時間的電能波。其中,第一時段為早上時段,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於該第一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一至第六頻率的六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一至第六能量密度(ED),該第一能量密度介於0.67~1.68之間,較佳為1.34;該第二能量密度介於0.82~2.04之間,較佳為1.63;該第三能量密度介於0.90~2.26之間,較佳為1.81;該第四能量密度介於0.96~2.41之間,較佳為1.93;該第五能量密度介於1.01~2.53之間,較佳為2.03;該第六能量密度介於1.05~2.63之間,較佳為2.10;於該第二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七至第十一頻率的五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七至第十一能量密度(ED),該第七能量密度介於1.22~3.05之間,較佳為2.44;該第八能量密度介於1.25~3.12之間,較佳為2.50;該第九能量密度介於1.31~3.28之間,較佳為2.62;該第十能量密度介於1.36~3.40之間,較佳為2.72;該第十一能量密度介於1.40~3.50之間,較佳為2.80;於該第三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十二至第十五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二至第十五能量密度(ED),該第十二能量密度介於1.64~4.10之間,較佳為3.28;該第十三能量密度介於1.66~4.15之間,較佳為3.32;該第十四能量密度介於1.72~4.30之間,較佳為3.44;該第十五能量密度介於1.81~4.53之間,較佳為3.62;於該第四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
第十六至第十九頻率的四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六至第十九能量密度(ED),該第十六能量密度介於2.21~5.53之間,較佳為4.42;該第十七能量密度介於2.17~5.44之間,較佳為4.35;該第十八能量密度介於2.15~5.37之間,較佳為4.29;該第十九能量密度介於2.14~5.36之間,較佳為4.29;於該第五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廿至第廿二頻率的三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能量密度(ED)至第廿二能量密度(ED),該第廿能量密度介於1.98~4.94之間,較佳為3.95;該第廿一能量密度介於1.85~4.63之間,較佳為3.70;該第廿二能量密度介於2.07~5.17之間,較佳為4.13;於該第六頻率作用期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廿三至第廿九頻率的七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三能量密度(ED)至第廿四能量密度(ED),該第廿三能量密度介於1.09~2.73之間,較佳為2.18;該第廿四能量密度介於1.10~2.75之間,較佳為2.20;該第廿五能量密度介於2.16~5.39之間,較佳為2.16;該第廿六能量密度介於3.14~7.84之間,較佳為2.09;該第廿七能量密度介於4.02~10.04之間,較佳為2.01;該第廿八能量密度介於5.02~12.55之間,較佳為2.01;該第廿九能量密度介於4.45~11.12之間,較佳為1.48。
本發明於另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電能波產生器10係依據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並按照第一至第六順序輸出六個頻率作用時間的電能波。其中,第二時段為下午時段,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係於第一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一至第六頻率的六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一至第六能量密度(ED)。該第一能量密度介於0.73~1.83之間,較佳為1.46;該第二能量密度介於0.88~2.19
之間,較佳為1.76;該第三能量密度介於0.96~2.41之間,較佳為1.93;該第四能量密度介於1.03~2.57之間,較佳為2.05;該第五能量密度介於1.07~2.69之間,較佳為2.15;該第六能量密度介於1.11~2.78之間,較佳為2.23。於第二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七至第十一頻率的五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七至第十一能量密度(ED),第七能量密度介於1.28~3.20之間,較佳為2.56;該第八能量密度介於1.31~3.28之間,較佳為2.62;該第九能量密度介於1.37~3.44之間,,較佳為2.75;該第十能量密度介於1.42~3.56之間,較佳為2.85;該第十一能量密度介於1.46~3.66之間,較佳為2.92。於第三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十二至第十五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二至第十五能量密度(ED),該第十二能量密度介於1.49~3.72之間,較佳為2.98;該第十三能量密度介於1.51~3.78之間,較佳為3.02;該第十四能量密度介於1.57~3.92之間,較佳為3.14;該第十五能量密度介於1.66~4.15之間,較佳為3.32。於第四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十六至第十九頻率的四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六至第十九能量密度(ED),該第十六能量密度介於2.93~7.33之間,較佳為5.87;該第十七能量密度介於2.78~6.95之間,較佳為5.56;該第十八能量密度介於2.73~6.82之間,較佳為5.46;該第十九能量密度介於2.67~6.69之間,較佳為5.35。於第五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廿至第廿二頻率的三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能量密度(ED)至第廿二能量密度(ED),該第廿能量密度介於2.60~6.49之間,較佳為5.19;該第廿一能量密度介於2.58~6.45之間,較佳為5.16;該第廿二能量密度介於2.56~6.41之間,較佳為5.13。於第六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
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由第廿三至第廿四頻率的三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三能量密度(ED)至第廿五能量密度(ED),該第廿三能量密度介於2.32~5.80之間,較佳為4.64;該第廿四能量密度介於2.26~5.66之間,較佳為4.53。
本發明所研發頻率及能量密度的配方,其數值的對應關係,如同本發明人於先前所採用的能量密度運算公式計算出,而將之以數值方式具體地呈現,便於審查員或本發明領域具通常知識者能具體理解,而該能量密度運算公式即則為下式所示:Energy Density(ED)=log10(Freq.×Duty Cycle(D%)×(2Width+1)×Total Time(TT)+1)
換言之,能量密度(ED)=log10〔頻率(Freq.)×工作周期發射率(D%)〕×〔2掃瞄寬度(Width)+1〕×〔該時段作用時間(TT)+1〕。舉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第一頻率作用時間中的第一頻率為例,假設當第一頻率Freq.=6.1hz,工作周期發射率D%=70%,掃瞄寬度(即頻寬)Width=0,該時段作用時間TT=40秒(sec),依據能量密度計算公式:ED=log10(6.1×70%)×(2×0+1)×40+1)=1.46,因此,藉由前述計算式便可具體獲得第一頻率作用時間中之第一頻率的能量密度ED=1.46。此外,本發明所稱之能量密度ED雖無具體的單位,卻有著實質的意義,即代表『總發送能量』的意思,當頻率越高,則其電壓(電流)切換的次數越多,故愈耗能。如再乘上時間,則表示持續能量期間為何。此能量密度ED值已考慮所有發送參數,亦即可以代表發送行為;若每一個參數變動太大,則能量密度ED也會跟著改變,若超出所訂出的能量密度ED範圍,則效能也就跟著改變。
再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本發明電能波係為一種方波,上述D為工作周期(Duty cycle);T為單頻的作用時間;D%為工作周期發射率。本發明設定每一工作周期(Duty cycle)中電能波發射率皆為70%;換言之,U為70%的部分,代表為正電位的方波輸出,另外,V則為30%的部分,代表為關閉狀態的0電位;另外,P則代表為一個作用頻率Pluse Rate(hz),P=1/(U+V),T代表一個頻率的作用時間,TT則為複數個頻率作用時間的總合。圖表1中正規化的百分比,乃是加總全程的ED之後,某一個作用頻率時段(level)之ED所佔全程ED的比例。
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主要是用於早上時段的共振波治療,於具體的共振波治療時,首先,進入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第一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該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一頻率(freq)介於1hz~1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hz,基底頻率為9.4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此外,所謂的單頻掃瞄模式,即為每一作用頻率皆為固定頻率,一直到該能量密度產生時段的作用時間結束為止,以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為例,假設第一頻率為9.4hz,那麼於第一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的第一頻率(freq)皆為固定的9.4hz,直到頻率作用時間達到30秒為止,然後再進入下一個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以此類推,而且由於單頻掃瞄模式並無頻率變動之範圍值,因此,掃瞄寬度(即頻寬)為0hz;該第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二頻率(freq)介於2hz~10hz之間,較佳之原
始基頻為2hz,基底頻率為8.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三頻率(freq)介於2hz~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3hz,基底頻率為3.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四頻率(freq)介於3hz~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4hz,基底頻率為13.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五頻率(freq)介於4hz~11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5hz,基底頻率為10.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六頻率(freq)介於5hz~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6hz,基底頻率為14.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七頻率(freq)介於12hz~2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hz,基底頻率為23.0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
為30秒;該第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八頻率(freq)介於15hz~21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5hz,基底頻率為19.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九頻率(freq)介於19hz~22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0hz,基底頻率為20.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頻率(freq),介於24hz~32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5hz,基底頻率為31.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一頻率(freq)介於30hz~4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30hz,基底頻率為39.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二頻率(freq)介於90hz~96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90hz,基底頻率為94.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三頻率(freq)介於100~10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00hz,基底頻率
為101.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四頻率(freq)介於128hz~13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0hz,基底頻率為130.2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第十五頻率(freq)介於200hz~207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00hz,基底頻率為205.0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六頻率(freq)介於1350hz~137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57hz,基底頻率為1364.2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28秒;該第十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七頻率(freq)介於1060hz~108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062hz,基底頻率為1071.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八頻率(freq)介於870hz~89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880hz,基底頻率為881.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
0hz,作用時間(TT)為32秒;該第十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九頻率(freq)介於780~79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787hz,基底頻率為789.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5秒;該第廿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頻率(freq)介於300~3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304hz,基底頻率為309.5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2秒;該第廿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一頻率(freq)介於150~17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60hz,基底頻率為163.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5秒;該第廿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遞減模式,該第廿二頻率(freq)介於143~16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44hz,基底頻率為152.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2hz,作用時間(TT)為45秒;該第廿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三頻率(freq)介於8~2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9hz,基底頻率為17.4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24秒;該第廿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四頻率(freq)介於5~12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7hz,基底頻率為
9.4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2秒;該第廿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五頻率(freq)介於5~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6hz,基底頻率為13.0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4秒;該第廿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六頻率(freq)介於5~9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5hz,基底頻率為7.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5秒;該第廿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七頻率(freq)介於3~12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4hz,基底頻率為10.8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6秒;該第廿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八頻率(freq)介於3~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4hz,基底頻率為13.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6秒;該第廿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九頻率(freq)介於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hz,基底頻率為3.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2秒。
承上,請參看圖4、6、8所示,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第一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1~6時間順序;第二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11~15時間順序;第三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21~24時間順序;第四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31~34時間順序;第五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41~43時間順序,第六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49~55時間順序。本實施例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除了具備上述頻率作用時間之外,更包含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該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分別介置於二個相鄰的頻率作用時間之間,電能波產生器10依據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產生不同的頻率,並將其頻率濾除而使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中為無能量密度,如圖4所示之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則依序分佈於第7~10時間順序、第16~20時間順序、第25~30時間順序以、第35~40及第44~48時間順序。
另一方面,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主要是用於下午時段的共振波治療,於具體的共振波治療時,首先,進入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第一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該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一頻率(freq)介於3hz~8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hz,基底頻率為6.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此外,所謂的單頻掃瞄模式,即為每一作用頻率皆為固定頻率,一直到該能量密度產生時段的作用時間結束為止,以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為例,假設第一頻率為6.1hz,那麼於第一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的第
一頻率(freq)皆為固定的6.1hz,直到頻率作用時間達到40秒為止,然後再進入下一個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以此類推,而且由於單頻掃瞄模式並無頻率變動之範圍值,因此,掃瞄寬度(即頻寬)為0hz。第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二頻率(freq)介於7hz~13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hz,基底頻率為10.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第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三頻率(freq)介於8hz~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較佳之原始基頻為3hz,基底頻率為11.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9秒。該第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四頻率(freq)介於3hz~8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較佳之原始基頻為4hz,基底頻率為4.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第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第五頻率(freq)介於8hz~14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較佳之原始基頻為5hz,基底頻率為10.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第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六頻率(freq)介於5hz~11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較佳之原始基頻為6hz,基底頻率為8.6hz(原始基頻乃是
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接著,進入第二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第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七頻率(freq)介於10hz~18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hz,基底頻率為14.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第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八頻率(freq)介於15hz~2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5hz,基底頻率為21.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第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九頻率(freq)介於20hz~3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0hz,基底頻率為26.4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第十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頻率(freq),介於22hz~32hz之間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5hz,基底頻率為29.1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第十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一頻率(freq)介於25hz~38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30hz,基底頻率為33.0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接著,進入第三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十二能量密度
產生時段,第十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二頻率(freq)介於85hz~97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90hz,基底頻率為91.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第十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三頻率(freq)介於100~1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00hz,基底頻率為107.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第十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四頻率(freq)介於130hz~14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0hz,基底頻率為134.8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第十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第十五頻率(freq)介於200hz~21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00hz,基底頻率為208.3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緊接著,進入第四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十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第十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十六頻率(freq)介於2880hz~291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2890hz,基底頻率為2890.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至於掃瞄收斂模式之頻率值變化計算方式為:第一個
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加掃瞄寬度m;第二個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減去掃瞄寬度m;第三個輸出頻率為第一個輸出頻率減去一調變量(如一個掃瞄寬度1hz);第四個輸出頻率為第二個輸出頻率加一調變量(如1hz),以此類推,當下一個輸出頻率等於基底頻率時,則下一個輸出頻率則為最後一個輸出頻率,舉本時段為例,本時段之第十六頻率(freq)為2890.6hz,掃瞄寬度(Width)為5hz,依據上式可求得頻率數量為11個,至於頻率的輸出順序則分別為2895.6hz、2885.6hz、2894.6hz、2886.6hz、2893.6hz、2887.6hz、2892.6hz、2888.6hz、2891.6hz、2889.6hz及2890.6hz,每一頻率的作用時間為3秒,11個頻率的總作用時間(TT)為33秒,亦即TT=(2M+1)*T。第十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十七頻率(freq)介於1400hz~144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422hz,基底頻率為1428.5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第十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十八頻率(freq)介於1130hz~115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131hz,基底頻率為1140.2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第十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九頻率(freq)介於860~89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878hz,基底頻率為879.6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再接著,進入第五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廿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第
廿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頻率(freq)介於600~62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611hz,基底頻率為612.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第廿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一頻率(freq)介於570~595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573hz,基底頻率為581.5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第廿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二頻率(freq)介於523~540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527hz,基底頻率為533.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最後,進入第六作用頻率時段(level)中的第廿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如圖4所示,第廿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三頻率(freq)介於166~186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71hz,基底頻率為176.7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第廿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四頻率(freq)介於124~134hz之間,較佳之原始基頻為132hz,基底頻率為134.9hz(原始基頻乃是真正發射的頻率,而基底頻率乃是經過亂數處理得到),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
圖6為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的能量密度於線性時間軸的分佈示意,其中,圖6所示之上限代表本發明能量密度於上述時間軸的上限範圍;下限則代表本發明能量密度於上述時間軸的下限範圍。圖7為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的能量密度於線性時間軸的分佈示意,其中,圖7所示之上限代表本發明能量密度於上述時間軸的上限範圍;下限則代表本發明能量密度於上述時間軸的下限範圍。圖8、9中央部位則為本發明於上述時間軸之能量密度平均的分佈範圍。請參看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能量密度於環形時間軸的分佈示意。請參看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能量密度於環形時間軸的分佈示意。再由圖5中得知,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第一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1~6時間順序;第二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11~15時間順序;第三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21~24時間順序;第四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31~34時間順序;第五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41~43時間順序,第六頻率作用時間位於第49~50時間順序。
除此之外,請參看圖5、7、9所示,本實施例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除了具備上述頻率作用時間之外,更包含八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該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分別介置於二個相鄰的頻率作用時間之間,電能波產生器10依據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產生不同的頻率,並將其頻率濾除而使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中為無能量密度,如圖4所示之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則依序分佈於第7~10時間順序、第16~20時間順序、第25~30時間順序以、第35~40及第44~48時間順序。
為驗證本發明的可行性,於是本發明人乃進行動物實驗例,其相關圖示,請配合參看圖10至20所示。首先,請參看圖9、10所示,購入大鼠約8週齡左右,接著進行6-OHDA誘導大鼠單側(對側)旋轉實驗,將大鼠做單側腦損傷處理(MFB lesion)。再將大鼠分成二組,將一組大鼠置入與共振波產生器連結且具複數電極片140的底板20上(即共振波組),做治療期間為二週的共振波處理(1天2次各30分鐘,1周5次),在此治療期間另一組大鼠則未施予共振波處理二週(即對照處理組),而且在此二週的治療期間,將二組大鼠分別於第一、二週各做一次單側旋轉誘導(apomorphine IV injection)(紀錄20分鐘內旋轉次數)。最後將大鼠犧牲,於其組織萃取其RNA,組織切片取得H-E染色及多巴胺TH染色,以供後續分析之用。圖11所示為將大鼠置於底板20內做共振波處理的實施示意圖。圖12所示為6-OHDA單側腦損傷處理的照片。圖15所示為本發明6-OHDA誘導大鼠單側(對側)旋轉實驗的對照示意圖,由圖14中得知,共振波組和對照處理組皆於治療期間第一週開始於其中腦前腦束注入6-羥基多巴胺(6-OHDA)8μg/4μl左右,顯示治療1週後,在用阿朴嗎啡誘導對側旋轉時,共振波組與對照處理組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而經過兩週的治療後,在用阿朴嗎啡誘導對側旋轉時,共振波組與對照處理組之間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在對照處理組中,在第一週與第二週之間的具顯著性的差異,而共振波組中,第一週與第二週之間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再請參看圖13、14所示,使用ANOVA控制測試時,由於抗TH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照處理組和共振波組之間沒有差別。圖16所示為對照處理組的正常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箭頭表示為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位置。圖17為對照處理組的正常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圖18為共振波組的損傷腦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箭頭表示為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位置。圖19為共振波組的正常腦
側的顯微放大示意圖。接著,再由圖20中得知,對照處理組的多巴胺能神經細胞數量平均值為104.8,而損傷腦側平均值為2.5;共振波組的多巴胺能神經細胞數量平均值為114.5,而損傷腦側平均值為4.5,可見由上述實驗例得知,本發明確實可在非藥物與手術治療以及非食品服用的情況下,即可使特定之能量密度與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形成頻率的共振效應,以增進與調理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進而得以有效減緩因罹患帕金森氏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10‧‧‧電能波產生器
11‧‧‧操作界面
14‧‧‧電能波產生單元
140‧‧‧電極片組
15‧‧‧顯示單元
Claims (9)
- 一種用於帕金森氏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減緩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包括一電能波產生器,該電能波產生器用以產生包含一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及/或一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的電能波,其中,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與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各自包含至少由第一至第五的五個頻率作用時間,該電能波產生器係依據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順序而輸出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一時段將該電能波作用於一人體;該電能波產生器並依據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且按照第一至第五順序而輸出相應的電能波,以於第二時段將該電能波作用於該人體,其中,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與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於該第一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一至第六頻率的六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一至第六能量密度(ED),該第一能量密度介於0.67~1.83之間,該第二能量密度介於0.82~2.19之間,該第三能量密度介於0.90~2.41之間,該第四能量密度介於0.96~2.57之間,該第五能量密度介於1.01~2.69之間,該第六能量密度介於1.05~2.78之間;於該第二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七至第十一頻率的五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七至第十一能量密度(ED),該第七能量密度介於1.22~3.20之間,該第八能量密度介於1.25~3.28之間,該第九能量密度介於1.31~3.44之間,該第十能量密度介於1.36~3.56之間,該第十一能量密度介於1.40~3.66之間;於該第三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十二至第十五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二至第十五能量密度 (ED),該第十二能量密度介於1.49~4.10之間,該第十三能量密度介於1.51~4.15之間,該第十四能量密度介於1.57~4.30之間,該第十五能量密度介於1.66~4.53之間;於該第四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十六至第十九頻率的四種頻率所分別連續產生的第十六至第十九能量密度(ED),該第十六能量密度介於2.21~7.33之間,該第十七能量密度介於2.17~6.95之間,該第十八能量密度介於2.15~6.82之間,該第十九能量密度介於2.14~6.69之間;於該第五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廿至第廿二頻率的三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能量密度(ED)至第廿二能量密度(ED),該廿能量密度介於1.98~6.49之間,該第廿一能量密度介於1.85~6.45之間,該廿二能量密度介於2.07~6.41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時段為早上時段,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更包含一第六頻率作用時間,該第一能量密度介於0.67~1.68之間,該第二能量密度介於0.82~2.04之間,該第三能量密度介於0.90~2.26之間,該第四能量密度介於0.96~2.41之間,該第五能量密度介於1.01~2.53之間,該第六能量密度介於1.05~2.63之間;該第七能量密度介於1.22~3.05之間,該第八能量密度介於1.25~3.12之間,該第九能量密度介於1.31~3.28之間,該第十能量密度介於1.36~3.40之間,該第十一能量密度介於1.40~3.50之間;該第十二能量密度介於1.64~4.10之間,該第十三能量密度介於1.66~4.15之間,該第十四能量密度介於1.72~4.30之間,該第十五能量密度介於1.81~4.53之間;該第十六能量密度介於2.21~5.53之間,該第十七能量密度介於2.17~5.44之間,該第十八能量密度介於2.15~5.37之間,該第十九能量密度介於2.14~5.36之間;該第廿能 量密度介於1.98~4.94之間,該第廿一能量密度介於1.85~4.63之間,該第廿二能量密度介於2.07~5.17之間;於該第六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廿三至第廿九頻率的七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三能量密度(ED)至第廿九能量密度(ED),該第廿三能量密度介於1.09~2.73之間,該第廿四能量密度介於1.10~2.75之間,該第廿五能量密度介於2.16~5.39之間,該第廿六能量密度介於3.14~7.84之間,該第廿七能量密度介於4.02~10.04之間,該第廿八能量密度介於5.02~12.55之間,該第廿九能量密度介於4.45~11.12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該第一能量密度為1.34,該第二能量密度為1.63,該第三能量密度為1.81,該第四能量密度為1.93,該第五能量密度為2.03,該第六能量密度為2.10;該第七能量密度為2.44,該第八能量密度為2.50,該第九能量密度為2.62,該第十能量密度為2.72,該第十一能量密度為2.80;該第十二能量密度為3.28,該第十三能量密度為3.32,該第十四能量密度為3.44,該第十五能量密度為3.62;該第十六能量密度為4.42,該第十七能量密度為4.35,該第十八能量密度為4.29,該第十九能量密度為4.29;該第廿能量密度為3.95,該第廿一能量密度為3.70,該第廿二能量密度為4.13,該第廿三能量密度為2.18,該第廿四能量密度為2.20,該第廿五能量密度為2.16,該第廿六能量密度為2.09,該第廿七能量密度為2.01,該第廿八能量密度為2.01,該第廿九能量密度為1.48。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該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一頻率(freq)介於1hz~1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二頻率(freq)介於2hz~1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三頻率(freq)介於2hz~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四頻率(freq)介於3hz~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五頻率(freq)介於4hz~11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六頻率(freq)介於5hz~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七頻率(freq)介於12hz~2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八頻率(freq)介於15hz~21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九頻率(freq)介於19hz~2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 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頻率(freq),介於24hz~3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一頻率(freq)介於30hz~4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二頻率(freq)介於90hz~96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三頻率(freq)介於100~10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四頻率(freq)介於128hz~13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第十五頻率(freq)介於200hz~207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六頻率(freq)介於1350hz~137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28秒;該第十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七頻率(freq)介於1060hz~108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0秒;該第十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八頻率(freq)介於870hz~89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 為0hz,作用時間(TT)為32秒;該第十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九頻率(freq)介於780~79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5秒;該第廿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頻率(freq)介於300~3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2秒;該第廿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一頻率(freq)介於150~17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5秒;該第廿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遞減模式,該第廿二頻率(freq)介於143~16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2hz,作用時間(TT)為45秒;該第廿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三頻率(freq)介於8~2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24秒;該第廿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四頻率(freq)介於5~1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2秒;該第廿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五頻率(freq)介於5~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4秒;該第廿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六頻率(freq)介於5~9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5秒;該第廿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七頻率(freq)介於3~12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6秒; 該第廿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八頻率(freq)介於3~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36秒;該第廿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廿九頻率(freq)介於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2秒。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時段為下午時段,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更包含一第六頻率作用時間,該第一能量密度介於0.73~1.83之間,該第二能量密度介於0.88~2.19之間,該第三能量密度介於0.96~2.41之間,該第四能量密度介於1.03~2.57之間,該第五能量密度介於1.07~2.69之間,該第六能量密度介於1.11~2.78之間;該第七能量密度介於1.28~3.20之間,該第八能量密度介於1.31~3.28之間,該第九能量密度介於1.37~3.44之間,該第十能量密度介於1.42~3.56之間,該第十一能量密度介於1.46~3.66之間;該第十二能量密度介於1.49~3.72之間,該第十三能量密度介於1.51~3.78之間,該第十四能量密度介於1.57~3.92之間,該第十五能量密度介於1.66~4.15之間;該第十六能量密度介於2.93~7.33之間,該第十七能量密度介於2.78~6.95之間,該第十八能量密度介於2.73~6.82之間,該第十九能量密度介於2.67~6.69之間;該第廿能量密度介於2.60~6.49之間,該第廿一能量密度介於2.58~6.45之間,該第廿二能量密度介於2.56~6.41之間;於該第六頻率作用時間所產生之電能波的能量密度係選自由第廿三至第廿四頻率的二種頻率所連續產生的第廿三能量密度(ED)至第廿四能量密度(ED),該第廿三能量密度介於2.32~5.80之間,該第廿四能量密度介於2.26~5.66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該第一能量密度為1.46,該第二能量密度為1.76,該第三能量密度為1.93,該第四能量密度為2.05,該第五能量密度為2.15,該第六能量密度為2.23;該第七能量密度為2.56,該第八能量密度為2.62,該第九能量密度為2.75,該第十能量密度為2.85,該第十一能量密度為2.92;該第十二能量密度為2.98,該第十三能量密度為3.02,該第十四能量密度為3.14,該第十五能量密度為3.32;該第十六能量密度為5.87,該第十七能量密度為5.56,該第十八能量密度為5.46,該第十九能量密度為5.35;該第廿能量密度為5.19,該第廿一能量密度為5.16,該第廿二能量密度為5.13,該第廿三能量密度為4.64,該第廿四能量密度為4.53。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之該第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一頻率(freq)介於3hz~8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二頻率(freq)介於7hz~13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三頻率(freq)介於8hz~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四頻率(freq)介於3hz~8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五頻率(freq)介於8hz~14hz之間,工作 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六頻率(freq)介於5hz~11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七頻率(freq)介於10hz~18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八頻率(freq)介於15hz~2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九頻率(freq)介於20hz~3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十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頻率(freq),介於22hz~32hz之間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十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一頻率(freq)介於25hz~38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40秒,該第十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二頻率(freq)介於85hz~97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該第十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三頻率(freq)介於100~1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該第十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該第十四頻率(freq)介於130hz~14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 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該第十五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單頻掃瞄模式,第十五頻率(freq)介於200hz~21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0hz,作用時間(TT)為15秒,該第十六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十六頻率(freq)介於2880hz~291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十七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十七頻率(freq)介於1400hz~144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十八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遞增模式,該第十八頻率(freq)介於1130hz~115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十九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遞減模式,該第十九頻率(freq)介於860~89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廿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頻率(freq)介於600~62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廿一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一頻率(freq)介於570~595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廿二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二頻率(freq)介於523~540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廿三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三頻率(freq)介於166~186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 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該第廿四能量密度產生時段之頻率作用方式為掃瞄收斂模式,該第廿四頻率(freq)介於124~134hz之間,工作周期發射率(D%)為70%,掃瞄寬度(Width)為5hz,作用時間(TT)為33秒。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更包含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該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分別介置於二個相鄰的該六個頻率作用時間之間,該電能波產生器依據每一該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產生不同的頻率,並將其頻率濾除而使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中為無能量密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共振波頻率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帕金森氏症緩解共振波頻率配方更包含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該五個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分別介置於二個相鄰的該六個頻率作用時間之間,該電能波產生器依據每一該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產生不同的頻率,並將其頻率濾除而使每一無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中為無能量密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42685A TWI548434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
US15/289,133 US10736812B2 (en) | 2015-12-18 | 2016-10-08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lowing down d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used by Parkinson's diseas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42685A TWI548434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48434B true TWI548434B (zh) | 2016-09-11 |
TW201722500A TW201722500A (zh) | 2017-07-01 |
Family
ID=5744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2685A TWI548434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36812B2 (zh) |
TW (1) | TWI5484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03059A1 (en) * | 2016-12-09 | 2018-06-14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of tissu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31505B1 (en) * | 2016-09-14 | 2018-04-03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immunity of animal or human |
US10118033B2 (en) * | 2016-10-07 | 2018-11-06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of tissue |
US10065033B2 (en) * | 2016-10-11 | 2018-09-04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water metabolism of cells |
US10029114B2 (en) * | 2016-10-11 | 2018-07-24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uperating cell metabolis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8875A (zh) * | 2007-10-04 | 2010-11-17 | 纽若尼克斯有限公司 | 用于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医学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认知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30102919A1 (en) * | 2010-03-24 | 2013-04-25 | Steven John Schiff | Model Based Control of Parkinson's Disease |
US20130267759A1 (en) * | 2012-04-06 | 2013-10-10 | Newport Brain Research Laboratory Inc. | Frequency specific sensory stimulation |
CN103442765A (zh) * | 2011-03-29 | 2013-12-11 | 瓦尔克公司 | 用于改变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的设备和方法 |
US20140303425A1 (en) * | 2011-11-04 | 2014-10-09 | Ivivi Health Science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treatment of cognition and neurological injury |
TW201438784A (zh) * | 2012-07-30 | 2014-10-16 | Neuroprex Inc | 磁場激發治療神經失調的儀器與方法 |
-
2015
- 2015-12-18 TW TW104142685A patent/TWI548434B/zh active
-
2016
- 2016-10-08 US US15/289,133 patent/US1073681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8875A (zh) * | 2007-10-04 | 2010-11-17 | 纽若尼克斯有限公司 | 用于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医学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认知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30102919A1 (en) * | 2010-03-24 | 2013-04-25 | Steven John Schiff | Model Based Control of Parkinson's Disease |
CN103442765A (zh) * | 2011-03-29 | 2013-12-11 | 瓦尔克公司 | 用于改变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的设备和方法 |
US20140303425A1 (en) * | 2011-11-04 | 2014-10-09 | Ivivi Health Science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treatment of cognition and neurological injury |
US20130267759A1 (en) * | 2012-04-06 | 2013-10-10 | Newport Brain Research Laboratory Inc. | Frequency specific sensory stimulation |
TW201438784A (zh) * | 2012-07-30 | 2014-10-16 | Neuroprex Inc | 磁場激發治療神經失調的儀器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03059A1 (en) * | 2016-12-09 | 2018-06-14 |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of tissu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172842A1 (en) | 2017-06-22 |
US10736812B2 (en) | 2020-08-11 |
TW201722500A (zh) | 2017-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8434B (zh) | Resonanc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for Parkinson '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gradation | |
CN109963609B (zh) | 脑刺激装置及其用途 | |
Kajimoto | Electrotactile display with real-time impedance feedback using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
JP6317390B2 (ja) | 神経障害を治療するための不定期電気刺激パターン | |
Baker et al. | Robust modulation of arousal regulation, performance, and frontostriatal activity through central thalam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healthy nonhuman primates | |
US948638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non-invasive desynchronizing neurostimulation | |
US20210290155A1 (en) | Neuromod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leep disorders | |
Teismann et al. | Combining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tailor-made notched music training to decrease tinnitus-related distress–a pilot study | |
Vyazovskiy et al. | Triggering slow waves during NREM sleep in the rat by intra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ffects of sleep/wak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activity | |
EP2547398B1 (de) | Vorrichtung zur konditionierten desynchronisierenden nicht-invasiven stimulation | |
Lysyansky et al. | Desynchronizing anti-resonance effect of m: n ON–OFF coordinated reset stimulation | |
Merlet et al. | From oscillatory transcranial current stimulation to scalp EEG changes: a bio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modeling study | |
Lorenz et al. | Short-term effects of single repetitive TMS sessions on auditory evoked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innitus | |
Titcombe et al. | Dynamics of Parkinsonian tremor dur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 |
Lysyansky et al. | Optimal number of stimulation contacts for coordinated reset neuromodulation | |
US2015036002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he stimulation of cellular function in tissue | |
Yang et al. | Closed-loop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for real-time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in vivo | |
Swan et al. | Beta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are not suffici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of parkinsonian bradykinesia/akinesia in rats | |
Blumenfeld et al. | Sixty hertz neurostimulation amplifies subthalamic neural synchrony in Parkinson’s disease | |
CA3107340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mechanical affective touch therapy to reduce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 |
Navi et al. | Closed-loop modulation of the self-regulating brain: A review on approaches, emerging paradigm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s | |
Maguire | Wired for sound: The effect of sound on the epileptic brain | |
Kucewicz et al. | Direct electrical brain stimulation of human memory: lessons lear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
Li et al. | Learned timing of motor behavior in the smooth eye movement region of the frontal eye fields | |
Dong et al. | Modulation effect of mouse hippocampal neural oscillations by closed-loop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