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7025B - 電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7025B
TWI547025B TW102147325A TW102147325A TWI547025B TW I547025 B TWI547025 B TW I547025B TW 102147325 A TW102147325 A TW 102147325A TW 102147325 A TW102147325 A TW 102147325A TW I547025 B TWI547025 B TW I5470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
terminal group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6408A (zh
Inventor
游萬益
戴宏騏
洪永熾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47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70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6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025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合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尤指一種安裝於電路板上之電連接器組合。
隨著電子技術之快速發展,電連接器被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中,以與外部設備交換訊息、數據等。電連接器一般包括絕緣本體、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端子及遮覆在前述絕緣本體外側之殼體。前述端子之焊接腳自絕緣本體伸出,以焊接在電路板上。
為了滿足電子產品傳輸訊號穩定、傳輸效率高之要求,現需要保證電連接器之對接穩定性較強。惟,現有之SFP板端連接器不僅組裝不方便、結構穩定性較差,同時多個端子組一體成型設置,從而在某一個端子出現異常時,需要更換整個端子組,浪費成本。
有鑒於此,有必要對現有之SFP板端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合,該電連接器組合不僅組裝方便、結構穩定性較好,同時還節約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 堆疊式連接器,前述堆疊式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部和自前述對接部向後延伸之收容部,前述對接部內形成有用以收容前述對接連接器之對接槽,前述收容部之相對設置之兩內側壁上開設有滑槽;複數導電端子組,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對應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包括自前述收容部插入至前述對接部內之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第二導電端子組均設有收容在前述對接槽內之之複數接觸部及自前述複數接觸部向後延伸之複數延伸部,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之接觸部相對彎折延伸;及金屬外殼,前述金屬外殼遮覆在前述堆疊式連接器之外側;其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之複數接觸部於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均依次順序排列,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分別設有與前述複數延伸部一體成型之上下平行之兩固定件,前述滑槽包括有分別供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之兩固定件分別滑行固定之兩滑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還包括第三導電端子組及第四導電端子組,每個前述導電端子組均包括複數導電端子及與前述複數導電端子一體成型設置之前述固定件。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對接槽之上下兩內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導電端子之端子收容槽,且前述端子收容槽前後貫穿前述對接部和前述收容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每個導電端子包括前述接觸部、自前述接觸部一端向後延伸之前述延伸部、自前述延伸部末端垂直向下延伸之彎折部以及自前述彎折部末端向下延伸之焊接部,前述焊接部呈V型或Z型折彎。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相鄰兩個前述焊接部之折彎方向相反。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及第二導電端子組還包括與前述第一固定件對應之第二固定件,前述第二固定件與前述彎折部和前述焊接部一體成型。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固定件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設有傾斜之導引面,且前述導引面朝靠近前述接觸部方向傾斜延伸。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固定件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底端突伸有凸塊,前述收容部之兩內側壁底端對應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凸塊之卡扣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固定件之凸塊上方還凸設有限位塊,前述收容部之卡扣槽上方對應設置有用以卡持收容前述限位塊之限位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導電端子組通過前述導引面自前述收容部插入至前述對接部時,前述第一固定件之兩側可卡持收容於前述滑槽中。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合通過將導電端子組設置為自絕緣本體之收容部插入至絕緣本體之對接部,且於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每個前 述導電端子組均依次順序排列,從而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合不僅組裝方便、結構穩定性較好,同時在某一個導電端子出現異常時,無需更換整個導電端子組,節約成本。
1‧‧‧電連接器組合
100‧‧‧堆疊式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1‧‧‧對接部
12‧‧‧收容部
121‧‧‧滑槽
122‧‧‧卡扣槽
123‧‧‧限位槽
13‧‧‧對接槽
14‧‧‧端子收容槽
15‧‧‧導槽
16‧‧‧第一凸塊
17‧‧‧第二凸塊
171‧‧‧定位槽
18‧‧‧固定槽
20‧‧‧導電端子組
21‧‧‧第一導電端子組
211‧‧‧導電端子
2111‧‧‧接觸部
2112‧‧‧延伸部
2113‧‧‧彎折部
2114‧‧‧焊接部
212‧‧‧固定件
2121‧‧‧第一固定件
2122‧‧‧第二固定件
2123‧‧‧導引面
2124‧‧‧散熱孔
2125‧‧‧第三凸塊
2126‧‧‧限位塊
22‧‧‧第二導電端子組
23‧‧‧第三導電端子組
24‧‧‧第四導電端子組
200‧‧‧金屬外殼
201‧‧‧第一殼體
2011‧‧‧基部
2012‧‧‧限位部
20121‧‧‧卡持槽
2013‧‧‧卡槽
2014、2034、2042‧‧‧銷
2015‧‧‧凹槽
2016‧‧‧抵持件
2017‧‧‧第一狹槽
2018‧‧‧彈片
2019‧‧‧開槽
20191‧‧‧限位片
202‧‧‧第二殼體
2021‧‧‧遮板
2022‧‧‧卡扣部
2023‧‧‧穿孔
2024‧‧‧卡持部
2025‧‧‧凸肋
2026‧‧‧第二狹槽
203‧‧‧第三殼體
2031‧‧‧第一遮覆體
2032‧‧‧第二遮覆體
2033‧‧‧第三遮覆體
2035‧‧‧第一穿槽
2036‧‧‧第二穿槽
204‧‧‧分隔板
2041‧‧‧突條
2043‧‧‧突起
205‧‧‧接地片
2051‧‧‧開口
300‧‧‧導光管組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組合之部份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之堆疊式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之堆疊式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所示之絕緣本體之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之絕緣本體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七圖係第四圖所示之第一導電端子組之分解圖。
第八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一殼體之立體圖。
第九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二殼體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三殼體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第二圖所示之分隔板之立體圖。
請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合1為一SFP板端連接器,其用以焊接到電路板(未圖示)上,並與對應之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相對接配合。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包括複數堆疊式連接器100、遮覆在前述堆疊式連接器100外側之金屬外殼200以及卡設於前述堆疊式連接器100與前述金屬外殼200之間之導光管組300。
請參閱第三圖與第四圖所示,前述堆疊式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及對應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0內之複數導電端子組20。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20包括沿前述絕緣本體10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順序排列之第一導電端子組21、第二導電端子組22、第三導電端子組23和第四導電端子組24。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前述第三導電端子組23和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結構均類似,四者之間之區別僅在於: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第二導電端子組22、第三導電端子組23和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長度和高度分別呈逐漸遞減趨勢。
請參閱第五圖與第六圖並結合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0包括對接部11和自前述對接部11向後延伸之收容部12。前述對接部11內形成有用以收容前述對接連接器之對接槽13,前述對接槽13之上下兩內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20之端子收容槽14,且前述端子收容槽14前後貫穿前述對接部11和前述收容部12。
本實施方式中,於前述絕緣本體10高度方向上,前述對接部11設置為兩排四列,且每列對接部11中前述收容部12對應設置為一個並向下延伸超出前述絕緣本體10之底壁。前述兩排對接部11之間設置有用以導引並卡持前述導光管組300之導槽15。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收容於一排前述對接部11中並自前述收容部12延伸超出前述絕緣本體10之底壁,前述第三導電端子組23和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收容於另一排前述對接部11中並自前述收容部12延伸超出前述絕緣本體10之底壁,且用以收容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之端子收容槽14對應設置於相鄰兩個用以收容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之端子收容槽14之間,而用以收容前述 第三導電端子組23之端子收容槽14亦對應設置於相鄰兩個用以收容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端子收容槽14之間。
前述收容部12之相對設置之兩內側壁上開設有滑槽121,前述收容部12之相對設置之兩內側壁底端開設有卡扣槽122,前述卡扣槽122之上方設置有限位槽123,且前述滑槽121、限位槽123及卡扣槽122於前述絕緣本體10高度方向上順序排列。前述絕緣本體10之兩外側壁上分別凸設有第一凸塊16和第二凸塊17,前述第一凸塊16自前述絕緣本體10之外側壁後端朝向前述對接部11方向延伸,前述第二凸塊17設置於前述絕緣本體10之外側壁底端,且前述第二凸塊17與前述絕緣本體10外側壁之間形成有定位槽171。前述絕緣本體10還設有自其外側壁向內凹陷之固定槽18,且前述固定槽18設置於前述第一凸塊16與前述第二凸塊17之間。
請參閱第七圖並結合第二圖至第六圖所示,前述導電端子組20係自前述收容部12插入至前述對接部11,且於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每個前述導電端子組20均依次順序排列。由於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前述第三導電端子組23和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結構均類似,故以下說明書部份將單獨對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進行詳細說明。
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包括複數導電端子211及與前述複數導電端子211一體成型設置之固定件212。前述導電端子211包括接觸部2111、自前述接觸部2111一端向後延伸之延伸部2112、自前述延伸部2112末端垂直向下延伸之彎折部2113以及自前述彎折部2113末端向下延伸之焊接部2114,從而前述導電端子211之截面大致呈L型設置。
前述接觸部2111彈性彎折,以在前述接觸部2111收容於前述端子收容槽14內時部份突伸入前述對接槽13中,從而便於前述導電端子211與前述對接連接器對接。前述焊接部2114呈V型或Z型折彎,且相鄰兩個前述焊接部2114之折彎方向相反,以便於前述導電端子211之焊接部2114排列成兩排,進而便於焊接至前述電路板上。
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之接觸部與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之接觸部相對彎折延伸,且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之接觸部設置於相鄰兩個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22之接觸部之間。前述第三導電端子組23之接觸部與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接觸部相對彎折延伸,且前述第三導電端子組23之接觸部設置於相鄰兩個前述第四導電端子組24之接觸部之間。
前述固定件212包括與前述延伸部2112一體成型設置之第一固定件2121及與前述彎折部2113和前述焊接部2114一體成型設置之第二固定件2122。前述第一固定件2121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設有傾斜之導引面2123,且前述導引面2123朝靠近前述接觸部2111方向傾斜延伸。本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之第一固定件2121和第二固定件2122上均開設有散熱孔2124,以便於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產生之熱量從前述散熱孔2124散發出去。
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自前述收容部12插入至前述對接部11時,前述第一固定件2121之兩側可卡持收容於前述滑槽121中;前述第二固定件2122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底端突伸有第三凸塊2125,前述第三凸塊2125可收容於前述卡扣槽122中;前述第三凸塊2125之上方還凸設有限位塊2126,前述限位塊2126可卡持收容於前述限位槽123內,從而藉由前述第一 固定件2121之兩側與前述滑槽121之配合、前述第三凸塊2125與前述卡扣槽122之配合及前述限位塊2126與前述限位槽123之配合,可限位前述絕緣本體10與前述第二固定件2122,以防止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1脫離前述絕緣本體10。
請參閱第二圖所示,前述金屬外殼200包括呈倒U型設置之第一殼體201、設置於前述第一殼體201下方以與前述第一殼體201相配合之第二殼體202以及設置於前述第一殼體201後方以與前述第一殼體201相配合之第三殼體203。
請參閱第八圖至第十一圖並結合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前述第一殼體201包括基部2011和自前述基部2011兩側向下彎折延伸之限位部2012,前述限位部2012之末端開設有卡槽2013,相鄰兩個前述卡槽2013之間設置有壓配合至電路板上之銷2014。前述基部2011之後端凹陷有複數凹槽2015,相鄰兩個前述凹槽2015之間形成有抵持件2016。前述基部2011上還開設有複數第一狹槽2017。
前述兩限位部2012之後端設有相對延伸之彈片2018,前述彈片2018用以勾持前述絕緣本體10之後端,從而可保證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絕緣本體10穩定固持。前述限位部2012上還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第一凸塊16之卡持槽20121,前述限位部2012之後側底端卡持收容於前述定位槽171內,從而,藉由前述第一凸塊16與前述卡持槽20121之配合及前述限位部2012後側底端與前述定位槽171之配合,可穩固限位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絕緣本體10。
前述限位部2012上還開設有兩個開槽2019,且前述兩個開槽 2019內均設有朝向前述第一殼體201內部突伸之限位片20191。其中一個前述限位片20191用以抵頂前述收容部12之前側壁,另一個前述限位片20191用以勾持前述固定槽18之上頂壁,從而在組裝前述絕緣本體10與前述第一殼體201時,可通過前述其中一個限位片20191抵頂前述收容部12之前側壁及前述另一個限位片20191勾持前述固定槽18之上頂壁,以達到限位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絕緣本體10之目的。
前述第二殼體202包括遮板2021和自前述遮板2021兩側向上彎折延伸之卡扣部2022,前述卡扣部2022上開設有供前述銷2014穿過之穿孔2023,相鄰兩個穿孔2023之間形成有卡持部2024,前述遮板2021還設有自前述穿孔2023內側壁向外突伸之凸肋2025。從而,在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組裝配合時,前述銷2014穿過前述穿孔2023後,前述凸肋2025會抵頂前述銷2014之內壁面,同時前述卡持部2024收容於前述卡槽2013中,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之內外同時限位,同時還可保證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之穩固配合。前述遮板2021上還開設有複數第二狹槽2026。
前述第三殼體203包括遮覆在前述基部2011上方之第一遮覆體2031、遮覆在前述限位部2012外側之第三遮覆體2033以及連接前述第一遮覆體2031與前述第三遮覆體2033之第二遮覆體2032。前述第二遮覆體2032同時垂直於前述第一遮覆體2031和前述第三遮覆體2033設置,且自前述第二遮覆體2032之底邊向下延伸有複數銷2034,前述銷2034用以焊接到前述電路板上。
前述第一遮覆體2031與前述第二遮覆體2032之連接處開設 有供前述抵持件2016穿過之第一穿槽2035。前述第二遮覆體2032與前述第三遮覆體2033之連接處開設有供前述彈片2018穿過之第二穿槽2036。本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穿槽2035與前述第二穿槽2036均大致呈矩形設置。從而,藉由前述抵持件2016與前述第一穿槽2035之配合及前述彈片2018與前述第二穿槽2036之配合,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三殼體203可穩固配合,且屏蔽效果較好。
前述金屬外殼200還包括設置於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之間之分隔板204,前述分隔板204之靠近前述第一殼體201之一側凸設有複數呈L型設置之突條2041,前述分隔板204之靠近前述第二殼體202之一側凸設有複數銷2042。前述突條2041收容於前述第一狹槽2017中,前述銷2042穿過前述第二狹槽2026,以配合支撐前述第一殼體201和前述第二殼體202。前述分隔板204之兩側還凸設有突起2043。
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之外側還貼覆有接地片205,前述接地片205上開設有供前述突起2043穿過之開口2051。本實施方式中,前述接地片205與前述第一殼體201和前述第二殼體202分別通過點焊方式固定,前述第三殼體203與前述第一殼體201和前述第二殼體202亦分別通過點焊方式固定。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合1一方面通過將前述導電端子組20設置為自前述絕緣本體10之收容部12插入至前述對接部11,且於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每個前述導電端子組20均依次順序排列,從而前述堆疊式連接器100不僅組裝方便、結構穩定性較好,同時在某一個導電端子出現異常時,無需更換整個導電端子組,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通過在倒U型設置之第一殼體201上設置有開設於限位部2012末端之卡槽2013及設置於相鄰兩個前述卡槽2013之間之銷2014,同時在第二殼體202上設置有開設於卡扣部2022上以供前述銷2014穿過之穿孔2023、形成於相鄰兩個前述穿孔2023之間之卡持部2024以及自前述穿孔2023內側壁向外突伸之凸肋2025,從而在前述銷2014穿過前述穿孔2023後,前述凸肋2025會抵頂前述銷2014之內壁面,同時前述卡持部2024收容於前述卡槽2013中,進而使得前述第一殼體201與前述第二殼體202之組裝結構穩定性較強,屏蔽效果較好。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電連接器組合
16‧‧‧第一凸塊
17‧‧‧第二凸塊
201‧‧‧第一殼體
2011‧‧‧基部
2012‧‧‧限位部
2014‧‧‧銷
202‧‧‧第二殼體
2021‧‧‧遮板
2022‧‧‧卡扣部
2024‧‧‧卡持部
203‧‧‧第三殼體
2031‧‧‧第一遮覆體
2033‧‧‧第三遮覆體
204‧‧‧分隔板
205‧‧‧接地片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堆疊式連接器,前述堆疊式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部和自前述對接部向後延伸之收容部,前述對接部內形成有用以收容前述對接連接器之對接槽,前述收容部之相對設置之兩內側壁上開設有滑槽;複數導電端子組,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對應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包括自前述收容部插入至前述對接部內之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第二導電端子組均設有收容在前述對接槽內之之複數接觸部及自前述複數接觸部向後延伸之複數延伸部,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之接觸部相對彎折延伸;及金屬外殼,前述金屬外殼遮覆在前述堆疊式連接器之外側;其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之複數接觸部於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均依次順序排列,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別設有與前述複數延伸部一體成型之上下平行之兩第一固定件,前述滑槽包括有分別供前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組之兩第一固定件分別滑行固定之兩滑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複數導電端子組還包括第三導電端子組及第四導電端子組,每個前述導電端子組均包括複數導電端子及與前述複數導電端子一體成型設置之前述固定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對接槽之上下兩內 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導電端子之端子收容槽,且前述端子收容槽前後貫穿前述對接部和前述收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每個導電端子包括前述接觸部、自前述接觸部一端向後延伸之前述延伸部、自前述延伸部末端垂直向下延伸之彎折部以及自前述彎折部末端向下延伸之焊接部,前述焊接部呈V型或Z型折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相鄰兩個前述焊接部之折彎方向相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第一導電端子組及第二導電端子組還包括與前述第一固定件對應之第二固定件,前述第二固定件與前述彎折部和前述焊接部一體成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一固定件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設有傾斜之導引面,且前述導引面朝靠近前述接觸部方向傾斜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二固定件之相對設置之兩側邊底端突伸有凸塊,前述收容部之兩內側壁底端對應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凸塊之卡扣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二固定件之凸塊上方還凸設有限位塊,前述收容部之卡扣槽上方對應設置有用以卡持收容前述限位塊之限位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導電端子組通過前述導引面自前述收容部插入至前述對接部時,前述第一固定件之兩側可 卡持收容於前述滑槽中。
TW102147325A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組合 TWI547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7325A TWI547025B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7325A TWI547025B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408A TW201526408A (zh) 2015-07-01
TWI547025B true TWI547025B (zh) 2016-08-21

Family

ID=5419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7325A TWI547025B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70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8036B (zh) * 2017-01-16 2021-12-01 美商太谷康奈特提威提公司 具定位特徵之插座籠構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6843B2 (ja) 2017-11-21 2022-05-1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キー付き入出力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8036B (zh) * 2017-01-16 2021-12-01 美商太谷康奈特提威提公司 具定位特徵之插座籠構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40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840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95129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128596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1004052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874845B1 (en) Scissor-type multi-functional connector
US914290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high retention force
US942555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outer shielding covered by a cover with a resilient plate extending upward and rearward
US20130122752A1 (en) Connector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US7931503B2 (en) RJ-type connector with secured contacts
TWM496876U (zh) 電連接器
TW201401671A (zh) 電連接器組合
US8974248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TWM491273U (zh) 電連接器
US10243303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ground terminals in contact with metal shell
TWI54702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I596841B (zh) 電連接器
TWI502237B (zh) 電連接器
TW201526396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525915B (zh) 插座連接器
TWM496878U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438354A (zh) 電連接器
TW201526395A (zh) 電連接器
TWM561341U (zh) 卡緣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