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761B -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761B
TWI541761B TW103144061A TW103144061A TWI541761B TW I541761 B TWI541761 B TW I541761B TW 103144061 A TW103144061 A TW 103144061A TW 103144061 A TW103144061 A TW 103144061A TW I541761 B TWI541761 B TW I5417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pth valu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4422A (zh
Inventor
鄭青峰
Original Assignee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44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17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4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4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761B/zh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能將目標物件凸顯在一外框影像前,以達到立體效果的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一般而言,若要顯示三維(3D)影像的效果,通常需提供兩個不同影像至人的雙眼,以使人的雙眼在同一時間內分別看到不同的影像而產生視差,進而造成立體視覺,例如立體顯示器透過光柵對同一影像進行分光,以讓雙眼所接收之圖像於水平軸上存在偏移量而造成視差,或者是人們可戴上特殊眼鏡(如紅藍(綠)眼鏡),以讓雙眼接收到不同顏色的影像而造成視差。如此,因雙眼看到的兩張影像存在視差,接著大腦會自動重組,而形成立體視覺。
然而,上述顯示方式通常需要外加硬體,且在雙眼看到不一樣的影像時,可能會造成人們的眼睛疲累,甚至會導致昏眩等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依據深度圖判斷一影像中之多個物件間的相對深度關係,並可將一目標物件放大並疊合於一外框影像之前,藉此凸顯所述目標物件,而 達到立體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影像處理方法,所述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依據對應於原始影像的深度圖決定原始影像中之多個物件的深度值,其中所述多個物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物件及至少一第二物件,且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的深度值小於所述至少一第二物件的深度值;取得一基準深度值;依據所述原始影像取得該至少一第一物件及一背景影像;維持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的大小或對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進行放大,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的深度值小於或等於所述基準深度值,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物件的深度值大於所述基準深度值;產生一外框影像,以分別將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及背景影像疊合於所述外框影像之前及之後;以及合成疊合後的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外框影像及背景影像,以生成一合成影像。
本發明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所述電子裝置包括顯示模組及處理模組。處理模組耦接顯示模組。處理模組可用以執行上述之影像處理方法,以產生將所述至少一第一物件凸顯於外框影像前的合成影像。顯示模組可用以顯示所述原始影像及所述合成影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可依據深度圖判斷一影像中之多個物件間的相對深度關係,並可原始影像中選定一目標物件與一背景影像,接著將目標物件放大並疊合於一外框影像之前,以及將背景影像疊合於所述外框影像之後,以凸顯所述目標物件,藉此達到立體效果。換言之,所述電子裝置僅需一張原始影像及一張對應於所述原始影像之深度圖,透過執行所述影像處理方法,即可凸顯目標物件以達立體效果,故相較於習知立體顯示方式,較為簡易且成本更低。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 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電子裝置
11‧‧‧顯示模組
12‧‧‧處理模組
13‧‧‧記憶模組
21、22、23‧‧‧物件
D1、D5‧‧‧全景深圖
D2、D3、D4、D6‧‧‧合成影像
D11‧‧‧影像
W‧‧‧外框影像
S110~S140‧‧‧步驟
S210~S240‧‧‧步驟
圖1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區塊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全景深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合成影像。
圖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合成影像。
圖5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三合成影像。
圖6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全景深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四合成影像。
圖8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影像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在下文將參看隨附圖式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發明將為詳盡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概念的範疇。在諸圖式中,可為了清楚而誇示層及區之大小及相對大小。類似數字始終指示類似元件。
應理解,雖然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此等元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乃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因此,下文論述之第一元件可稱為第二元件而不偏離本發明概念之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括相關聯之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圖1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區塊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全景深圖。如圖1所示, 電子裝置1包括顯示模組11、處理模組12及記憶模組13。處理模組12耦接顯示模組11及記憶模組1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可以為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數位相機、數位相框或其他具有數位運算能力及顯示能力之電子裝置,本實施例並不限制電子裝置1的實施態樣。
記憶模組13為一儲存媒體,例如為設於電子裝置1內的嵌入式的暫存記憶體、實體記憶體或是為外接式儲存裝置(如外接式記憶卡),其中記憶模組13儲存有拍攝影像以及經影像處理後產生的深度圖,比如圖2所示之全景深圖D1(即前後景皆清晰之影像)及對應於所述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此例的全景深圖D1所包括的景物以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示意,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分別以一圓柱體、一圓錐體及一正方體來表示。在本實施例中,物件21的景深深度相較於物件22及物件23最淺,且物件23的景深深度相較於物件21及物件22最深。因此,於一種深度圖的表示方式中,對應於物件21之灰階值最小,以及對應於物件23之灰階值最大(若以256灰色色階為例,灰階值包括0至255,0是最白,255是最黑)。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記憶模組13所儲存之影像,即所述全景深圖D1亦可為其他拍攝場景,甚至可為一局部清晰之影像,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此。另外,對應於全景深圖D1之深度圖的建立可以由雷射測距、雙眼視覺、結構光或光場效果來實現,而所述深度圖的實現方式乃是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的習知技術,故本發明實施例在此不贅述之。尚需注意的是,如前言所述,深度圖的表現方式,雖通常為顏色越深之像素其灰階值越高,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即深度圖的表現方式亦可為,顏色越深之像素其灰階值越低,即0是最黑,255是最白,只要深度圖的表現方式能表示出遠近資訊即可。
處理模組12可由記憶模組13取得全景深圖D1及對應於所 述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並依據所述深度圖判斷出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的遠近關係,以對應決定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的深度值。再者,處理模組12可依據深度圖來擷取全景深圖D1中之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其中處理模組12依據深度圖擷取全景深圖D1中之物件的相關技術乃是本技術領域之習知技術,故在此不贅述之。此外,處理模組12還可依據一基準深度值及各物件之深度值,來決定將目標物件疊合於一基準面之前,並將一背景影像疊合於所述基準面之後,其中所述基準面例如為一外框影像。接著,處理模組12合成疊合後的所述目標物件、外框影像及背景影像,以產生一合成影像,其中背景影像係為處理模組12依據全景深圖D1所產生,且背景影像包含有目標物件及深度值大於目標物件的物件。於本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2可為一積體電路(IC)實現,或由微控制器搭配適當的韌體來實現,或者可以是透過CPU基於軟體來實現的軟體模組,本發明並不限定處理模組12的可能態樣。
在本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2依據所述深度圖可判斷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各自對應於一深度值範圍,但處理模組12會依據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的最小深度值來作為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的深度值。例如,若物件21的深度值範圍為20~100,則處理模組12決定物件21的深度值為20。另一方面,記憶模組13可儲存有另一全景深圖,所述全景深圖中的物件可僅具單一深度值而未存在一深度值範圍,則處理模組12會決定所述單一深度值為物件的深度值。
顯示模組11可顯示所述全景深圖D1,並可由處理模組12接收所述合成影像,以對應顯示所述合成影像。於本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1可為液晶顯示螢幕或觸控顯示螢幕,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即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需求變換顯示模組11的實現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1可顯示所儲存之全景深圖(不限於圖2之全景深圖),以供使用者點選一物件,接著處理模組12會依據被點選之物件的深度值決定一基準深度值,即處理模組12根據被點選之位置的深度值來決定所述基準深度。抑或,於另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1可進一步地於所儲存之全景深圖中顯示一圖標(icon),以供使用者直接選擇一基準深度值,其中所述圖標例如為標示有深度值範圍(如介於0~255的灰階值範圍內,其中灰階值越大代表深度值越大,亦即代表景深越深)的一拉軸,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接下來,在處理模組12獲得一基準深度值後,處理模組12會判斷所述基準深度值與多個物件間之相對深度值的關係,以將深度值小於或等於所述基準深度值之物件放大並凸顯於一外框影像前,藉此達到立體效果。
於另一實施例中,在處理模組12獲得一基準深度值後,若處理模組12判斷出深度值小於或等於基準深度值的物件有複數個,處理模組12可僅選擇所述複數個物件中之具最高深度值的物件作為目標物件,並將所述目標物件疊合於外框影像前,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電子裝置1決定目標物件的可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若電子裝置1為一未包含有鏡頭模組的電子裝置(例如桌上型電腦或數位相框),則使用者可手動將所述全景深圖D1及對應於所述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輸入至電子裝置1的記憶模組13,以使記憶模組13儲存有所述全景深圖D1及深度圖。另一方面,若電子裝置1是包含有鏡頭模組的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數位相機),則電子裝置1經由所述鏡頭模組可對一場景進行影像擷取,以產生多個影像。接著,處理模組12可依據多個影像來產生一深度圖及一全景深圖,並可將深度圖及全景深圖儲存於記憶模組13中,其中所述鏡頭模組與處理模組12耦接,且鏡頭模組可為單鏡頭模組或多鏡頭模組。
為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與其電子裝置 的工作原理,以下將舉多個實施例中至少之一來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之一:
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3,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合成影像。假設使用者點選物件21(可視為一目標物件),則處理模組12會依據對應於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所述物件21,並放大所擷取之物件21。接著,處理模組12將全景深圖D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的物件21,藉此生成如圖3所示之合成影像D2,以凸顯物件21,達到立體效果。
實施例之二:
請同時參照圖1、圖2及圖4,圖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合成影像。假設使用者點選物件22(可視為一目標物件),則處理模組12依據對應於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1中來擷取所述物件22。此外,處理模組12還會擷取全景深圖D1中的包含有物件22及物件23的部分影像,亦即處理模組12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影像D11(如圖2所示)。接著,處理模組12放大所擷取之物件22,並將影像D1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的物件22,藉此生成如圖4所示之合成影像D3,以凸顯物件22,達到立體效果。
抑或,請參照圖5,圖5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三合成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處理模組12除了會擷取物件22外,亦會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指依據物件22之深度值而決定之基準深度值)的物件21。即,在本實施例中,目標物件為物件21與物件22,處理模組12放大物件21與物件22,並將全景深圖D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放大後的物件21及物件22,藉此生成如圖5所示之合成影像D4,以同時凸顯物件21及物件22於外框影像W前,達到立 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處理模組12依據物件21及物件22間之遠近關係(即依據物件的深度值大小),會對應改變物件21及物件22於合成影像D4中的位置,且物件21的放大倍率會高於物件22的放大倍率,其中深度值越小之物件,其放大倍率越大。
實施例之三: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通過顯示模組11所顯示的圖標來選擇一基準深度值。請再次參照圖1至圖3,假設物件21、物件22與物件23的深度值分別為20、100及200,且假設使用者選擇的基準深度值為50,則處理模組12會將基準深度值與物件21、物件22與物件23的深度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出物件21的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接著,處理模組12依據對應於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的物件21(可視為一目標物件),並放大所擷取之物件21。接著,處理模組12將全景深圖D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的物件21,藉此生成如圖3所示之合成影像D2,達到立體效果。
實施例之四: 請再次參照圖1、圖2及圖4,假設物件21、物件22與物件23的深度值分別為20、100及200,且假設使用者通過前述之圖標選擇的基準深度值為150,則處理模組12會將基準深度值與物件21、物件22與物件23的深度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出物件21、物件22的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接著,處理模組12依據對應於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且相對於物件21具有較高深度值的物件22(可視為一目標物件),並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影像D11。接著,處理模組12放大所擷取之物件22並將影像D1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的物件22,藉此生成如圖4所示之合成影像D3,達到立體效果。
抑或,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地 方在於,處理模組12會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的物件21與物件22。即,在本實施例中,目標物件為物件21與物件22,處理模組12放大物件21與物件22,並將全景深圖D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如圖5所示之外框影像W、放大後的物件21及物件22,藉此生成如圖5所示之合成影像D4,以同時凸顯物件21及物件22,達到立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處理模組12依據物件的深度值大小,會對應改變物件21及物件22於合成影像D4中的位置,且物件21的放大倍率會高於物件22的放大倍率,其中深度值越小之物件,其放大倍率越大。
實施例之五: 請再次參照圖1至圖3,假設使用者通過前述之圖標選擇的基準深度值等於物件21的深度值,則處理模組12依據對應於全景深圖D1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1中擷取深度值等於基準深度值的物件21(即目標物件)。接著,處理模組12放大物件21,並將全景深圖D1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全景深圖D1、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的物件21,藉此生成如圖3所示之合成影像D2,達到立體效果。
實施例之六: 請參照圖6及圖7,圖6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全景深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四合成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記憶模組13進一步儲存有全景深圖D5及對應於全景深圖D5的深度圖。此例的全景深圖D5的物件21與物件22之深度值相同,而物件23的景深深度相較於物件21及物件22最深。假設使用者通過前述之圖標選擇的基準深度值等於或大於物件21與物件22的深度值,且所述基準深度值小於物件23的深度值,則處理模組122依據對應的深度圖,由全景深圖D5擷取物件21及物件22(在此目標物件為物件21及物件22)。接著,處理模組122將全景深圖D5作為背景影像,以依序疊合外框影像W及放大後之物件21 與物件22,藉此生成一合成影像D6,其中所述合成影像之物件21及物件22係凸顯於外框影像W之前(如圖7所示)。
由上可知,所述之電子裝置1利用外框影像W區隔在前景物與後景物之間,從而可在人眼神經中產生視覺上的立體效果,如此可以簡單快速的方式,達到所欲之立體效果。
另外,由上述圖4、圖5與圖7實施例可知,不管使用者是通過顯示模組11來點選特定物件,以讓處理模組12據以決定一基準深度值,抑或直接藉由上述圖標來選擇一基準深度值,若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的物件有兩個以上,處理模組12可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的所有物件,並將所擷取的物件疊合於外框影像及背景影像前;抑或,處理模組12可僅擷取深度值小於基準深度值的所有物件中之具最高深度值的至少一物件,並將之疊合於外框影像及背景影像前,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電子裝置1生成合成影像的可能方式,即凡舉利用外框影像來凸顯目標物件之實施方式皆屬本發明之範疇。
簡言之,依據上述圖2至圖7實施例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之電子裝置1可將深度值小於或等於所述基準深度值之至少一目標物件疊合於外框影像W之前,並將一背景影像疊合於外框影像W之後,如此可幫助凸顯目標物件,以營照立體視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可大於或等於1(即維持原比例),且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可大於、等於或小於1,上述實施例並不限制本發明的所述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需大於1,以及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需等於1。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只要疊合於所述背景影像上的外框影像W可完全覆蓋背景影像之外邊緣,且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能小於或等於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即可,藉此以有效凸顯所選取的目標物件,營造出較佳的立體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圖3、圖4、圖5及圖7所示之外框影像W為一中空矩形黑框影像,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外框影像W的 形狀及顏色,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其實際需求加以變更。另外,由於目標物件之放大倍率係大於或等於背景影像之放大倍率,故於疊合後,可完全覆蓋背景影像中對應於目標物件之物件影像。
此外,於另一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2還可於一時間內,對所擷取之物件21、物件22或物件23進行連續放大,並即時控制顯示模組於此時間內連續顯示,以達到動態顯示的效果。
請參照圖8,圖8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影像處理方法之流程圖。所述影像處理方法係可以執行於圖1所示的電子裝置1中,請一併照圖1至圖8以利理解,而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10中,依據一深度圖決定一原始影像中之多個物件的深度值。在此步驟中,所述原始影像可為圖2所示之全景深圖D1或圖6所示之全景深圖D5,且所述深度圖對應於所述原始影像。由於深度圖可表示出原始影像中之物件21、物件22及物件23的遠近關係,故電子裝置1依據所述深度圖,可決定原始影像中之多個物件的深度值。關於電子裝置1依據所述深度圖決定多個物件的深度值的相關細節,乃是本技術之習知技術,故在此不詳加說明之。
在步驟S120中,選擇一基準深度值。在此步驟中,使用者可通過電子裝置1所顯示之影像畫面(如顯示圖2所示之全景深圖D1或圖6所示之全景深圖D5),來點選物件21、物件22或物件23,如此電子裝置1會依據所點選之物件21的深度值來決定一基準深度值。或者,使用者可通過上述之圖標(如上述標示有深度值範圍的一拉軸)來直接選取一深度值,以讓電子裝置1依據此深度值作為一基準深度值。
在步驟S130中,由所述原始影像中取得至少一目標物件及一背景影像。在此步驟中,依據所述基準深度值,電子裝置1會由原始影像取出至少一目標物件,其中所述目標物件的深度值小於 或等於所述基準深度值。此外,在此步驟中,電子裝置1亦可由原始影像取得一背景影像,其中所述背景影像為原始影像或原始影像的部分影像。
在步驟S140中,產生一外框影像並依序疊合所述背景影像、外框影像及目標物件,以生成具立體視覺效果的一合成影像。在本步驟中,電子裝置1會將一外框影像(如圖3、圖4、圖5及圖7所示外框影像W)疊合於所述背景影像的外周圍。接著,電子裝置1將所擷取的目標物件疊合於外框影像之上,以覆蓋背景影像中對應於目標物件的影像部分。接著,電子裝置1合成疊合後的背景影像、外框影像及目標物件,以達到凸顯所述目標物件而營造出立體視覺效果的目的。
請參照圖9,圖9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方法之流程圖。所述影像處理方法係可以執行於圖1所示的電子裝置1中,請一併照圖1至圖7及圖9以利理解,而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210中,依據一深度圖決定一原始影像中之多個物件的深度值,且依據所述深度圖擷取所述多個物件,其中所述深度圖對應於所述原始影像。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裝置1依據深度圖擷取一影像中之物件的技術細節,乃是本技術領域之習知技術,故在此不詳加說明之。
在步驟S220中,可依據如步驟S120所述之方式,來選擇一基準深度值。
在步驟S230中,由被擷取的多個物件中選擇至少一目標物件,並由原始影像中取得一背景影像。在此步驟中,因於前述之步驟S210中,電子裝置1已由原始影像中擷取出多個物件,故依據步驟S220中選擇的基準深度值,電子裝置1可直接由被擷取的多個物件中,選擇至少一目標物件(深度值小於或等於所述基準深度值),以及由原始影像中取得一背景影像。
在步驟S240中,如步驟S140所言,產生一外框影像並依序疊合背景影像、外框影像及至少一物件,以生成具立體視覺效果的一合成影像。藉此,凸顯所述目標物件,以達到立體視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為能更凸顯所述目標物件之立體效果,於執行步驟S130及步驟S140之間或步驟S230及步驟S240之間,電子裝置1可先進一步地放大所述目標物件或縮小所述背景影像,接著才執行步驟S140或步驟S240,來依序疊合所述背景影像、外框影像及目標物件,以更凸顯所述目標物件。需注意的是,如前言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目標物件與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之大小,亦即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可小於、等於或大於1,且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可大於或等於1。但,需注意的是,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須小於或等於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以有效凸顯所選取的目標物件,從而達到較佳的立體效果。
尚需一提的是,於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決定目標物件與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之方式可例如為:計算基準深度值與目標物件的深度值間之一差異值,以決定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亦即若所得之差異值越大,則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越大。
關於影像處理方法之各步驟的相關細節在上述圖1至圖4實施例已詳細說明,故在此恕不贅述。
在此須說明的是,圖8及圖9實施例之各步驟僅為方便說明之須要,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各步驟彼此間的順序作為實施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限制條件。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可依據深度圖判斷一影像中之多個物件間的相對深度關係,並可原始影像中選定一目標物件與一背景影像,接著將目標物件放大並疊合於一外框影像之前,以及將背景影像疊合於所述外框影像之後,以凸顯所述目標物件,藉此達到立體效果。換言之,所述電子裝置僅需一張原始影像及一張對應於所述原始影像 之深度圖,透過執行所述影像處理方法,即可凸顯目標物件以達立體效果,故相較於習知立體顯示方式,較為簡易且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最佳之具體實施例,惟本發明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本發明專利範圍。
S110~S140‧‧‧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依據一深度圖決定一原始影像中之多個物件的深度值,其中該深度圖對應於該原始影像,且該些物件包括一第一物件及一第二物件;取得一基準深度值;依據該原始影像取得該第一物件及一背景影像,其中該第一物件的深度值小於或等於該基準深度值;維持該第一物件的大小或對該第一物件進行放大;產生具有該基準深度值的一外框影像,以分別將該第一物件及該背景影像疊合於該外框影像之前及之後;以及合成疊合後的該第一物件、該外框影像及該背景影像,以生成一合成影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更包括:維持該背景影像的大小或對該背景影像進行縮小或放大,其中該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小於或等於該第一物件的放大倍率。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更包括:計算該基準深度值與該第一物件的深度值間之一差異值,以決定該第一物件的放大倍率,其中若該差異值越大,則該第一物件的放大倍率越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物件係為一目標物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外框影像係疊合於該背景影像的外周圍。
  6.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用以執行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以產生將該第一物件凸顯於該外框影像前的該合 成影像;以及一顯示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用以顯示該原始影像及該合成影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顯示有一圖標,以供一使用者選擇該基準深度值。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記憶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該記憶模組儲存有該原始影像及該深度圖。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鏡頭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該鏡頭模組用以對一場景進行影像擷取,以產生複數個影像;其中,該處理模組對該些影像進行處理以產生該深度圖及該原始影像。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一使用者通過該顯示模組點選該第一物件,藉此該處理模組依據該第一物件的深度值決定該基準深度值。
  11. 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依據一深度圖決定一原始影像中之至少一物件的深度值,其中該深度圖對應於該原始影像;取得一基準深度值;依據該原始影像取得一目標物件及一背景影像,其中該目標物件的深度值小於或等於該基準深度值;維持該目標物件的大小或對該目標物件進行放大;產生一具該基準深度值的外框影像,以分別將該目標物件及該背景影像疊合於該外框影像之前及之後;以及合成疊合後的該目標物件、該外框影像及該背景影像,以生成一合成影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更包括: 維持該背景影像的大小或對該背景影像進行縮小或放大,其中該背景影像的放大倍率小於或等於該目標物件的放大倍率。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物件包括一第一物件與一第二物件,且該第一物件的深度值小於或等於該第二物件的深度值,該目標物件包括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其中該外框影像係疊合於該背景影像的外周圍。
  15.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處理模組,用以執行如請求項11、12、13或14所述之影像處理方法,以產生將該目標物件凸顯於該外框影像前的該合成影像;以及一顯示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用以顯示該原始影像及該合成影像。
TW103144061A 2014-12-17 2014-12-17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TWI541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4061A TWI541761B (zh) 2014-12-17 2014-12-17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4061A TWI541761B (zh) 2014-12-17 2014-12-17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4422A TW201624422A (zh) 2016-07-01
TWI541761B true TWI541761B (zh) 2016-07-11

Family

ID=5698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061A TWI541761B (zh) 2014-12-17 2014-12-17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1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873B (zh) 2017-10-13 2021-06-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场显示设备及其光场影像的显示方法
TWI765587B (zh) * 2021-02-26 2022-05-21 聯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取像與量測之系統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4422A (zh) 2016-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5726B2 (ja) 両眼視野/単眼視野間の移行
CN109961406B (zh)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5509487B2 (ja) 立体視画像のブラー強化
US20120274626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679415B2 (en) Image synthesis method and image synthesis apparatus
US20160180514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EP3547672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US9154762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system utilizing pixel shifting and interpolation
US9412170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depth processing method
JP2006042298A (ja) 立体視画像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8188277A1 (zh) 视线校正方法、装置、智能会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WO2012086362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8500690A (ja) 拡大3d画像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I613904B (zh) 立體影像產生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電子裝置
WO2021145913A1 (en) Estimating depth based on iris size
US110193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3D like camera system in a handheld mobile wireless device
TWI541761B (zh)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US20230281916A1 (en) Three dimensional scene inpainting using stereo extraction
CN115244570A (zh) 合并分离像素数据以获得更深景深
TWI504936B (zh) 影像處理裝置
US2014036219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50215602A1 (en) Method for ajdusting stereo im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765418B2 (ja) 立体視画像生成装置、立体視画像生成方法、立体視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05100769B (zh) 一种视觉特效图像或视频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16107531A1 (zh) 一种图像转换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