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013B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Google Patents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7013B TWI537013B TW104102813A TW104102813A TWI537013B TW I537013 B TWI537013 B TW I537013B TW 104102813 A TW104102813 A TW 104102813A TW 104102813 A TW104102813 A TW 104102813A TW I537013 B TWI537013 B TW I53701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io
- fiber
- composite dressing
- biofiber
-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生物纖維複合敷料,更詳而言之,係有關於一種貼敷在皮膚上的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目前醫療領域中,在創傷照護之敷料大多選用棉墊或紗布,但此類敷料產品抗菌性不佳,傷口感染機率高,容易產生沾黏傷口之現象,且當更換敷料時,具有不易移除之缺點。
其後有以不織布敷料取代紗布和棉墊,不外乎不織布型態之敷料具有較佳的吸液能力以及可提供濕潤環境幫助傷口修復之特性,然而,當不織布吸取的液體或水份逐漸失去後,也容易產生傷口沾黏之問題。
另一方面,現代人除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更重視美容保養,尤其對臉部的保養更是美容產業的訴求重點,因此開發多種面膜產品。現有技術之面膜種類繁多,諸如泥膏型面膜、撕剝型面膜以及片體狀面膜等。
泥膏型面膜雖含有保養成分或礦物質,但敷完面膜後需沖洗,保養成分難被皮膚真正吸收,且由於含有較多礦物質,而必須添加較多的防腐劑以防止細菌在濕潤的泥膏中生長。撕剝型面膜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膠、水和酒精,並藉由升高表皮溫度,促進
皮膚血液循環,但由於撕剝型面膜需等到面膜乾燥才能撕除,撕除過程恐對敏感性肌膚造成傷害,且該撕剝型面膜中為求乾燥而不添加保濕成分,對乾性肌膚而言,亦不甚適用。至於片體狀面膜主要是吸附有具有功效的精華液之單層片體,並可藉由調整成分以供保養各種膚質,雖然敷完不需沖洗,但不具清潔效果。上述片體狀面膜多使用單層不織布製成。當使用者使用吸取精華液之不織布時,往往會因不織布中水分快速揮發之考量,而使用濃度較高的精華液,不僅產生浪費,同時仍無法解決水分揮發的問題。
故而業界開發出生物纖維膜以作為面膜產品,雖然生物纖維膜具有較佳的保濕性,但整體之貼附舒適性較差,且用其吸附精華液後,不易展開整片生物纖維膜面膜。故,仍有需要開發一種新穎的敷料產品。
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包括:具有相對之第一表層和第二表層的布膜,且該布膜具有布膜纖維;以及具有相對之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的生物纖維膜,係由葡糖醋桿菌屬(Gluconacetobacter)之菌所形成,且該第四表層係結合於該第一表層上,且該生物纖維膜之第四表層延伸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生物纖維膜復具有立體網狀結構,係結合於該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之間,其中,該立體網狀結構之密度小於該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之密度,且該立體網狀結構自該第四表層延伸至該布膜之第一表層內,其中,該立體網狀結構係由
複數生物纖維所構成。
再者,該立體網狀結構具有複數彼此平行之骨幹纖維以及交織於相鄰任二該骨幹纖維之複數層間纖維,而該複數骨幹纖維及層間纖維皆係生物纖維,且該複數骨幹纖維之直徑大於或等於該複數層間纖維之直徑。又,該複數骨幹纖維係於該生物纖維膜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延伸。
於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復包括另一生物纖維膜,係設於該第二表層上。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另一生物纖維膜具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
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具有布膜及生物纖維膜,俾藉由該生物纖維膜吸收更多的水分或活性成分,且因生物纖維膜之孔隙較布膜細緻,故於具有透氣性的同時,避免水分快速地自布膜蒸發,提升該敷料的保濕性。故而,使用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貼敷在皮膚上,利如作為面膜使用時,無須吸取過量之活性成分,為終端使用者節省大幅消費成本。
1、2‧‧‧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10、20‧‧‧布膜
101‧‧‧布膜纖維
10a、20a‧‧‧第一表層
10b、20b‧‧‧第二表層
12、22‧‧‧生物纖維膜
12a‧‧‧第三表層
12b‧‧‧第四表層
121‧‧‧立體網狀結構
121a‧‧‧骨幹纖維
121b‧‧‧層間纖維
22’‧‧‧另一生物纖維膜
第1圖係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結構示意圖;第2A及2B圖係顯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膜複合敷料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其中,第2A圖係顯示立體網狀結構延伸至布膜之照片,第2B圖係顯示生物纖維膜之側視照片;第3A及3B圖係分別顯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在生物纖維膜側之500倍放大的SEM照片和傳統生物纖維膜之500倍放大的SEM照片;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膜複合敷料具有另一生物纖維膜之結構示意圖;以及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及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之滲透性測試結果,其中,第5圖(a)係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的測試結果,第5圖(b)係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的測試結果。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及「一」等之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之明瞭,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關係之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之範疇。
本文中之術語「平行」係指複數骨幹纖維在同一方向,例如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延伸的形態。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包括:具有相對之第一表層和第二表層的布膜,且該布膜具有布膜纖維;以及具有相對之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的生物纖維膜,係由葡糖醋桿菌屬之菌所
形成,且該第四表層係結合於該第一表層上,且該生物纖維膜之第四表層延伸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
所述之該布膜係織布或不織布。通常,織布係指透過紡織技術編織而成。該織布可由人造纖維織成、天然纖維織成、或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混紡製成。於具體實施上,該人造纖維係聚酯、壓克力或尼龍。該天然纖維係蠶絲或棉纖。
本發明的生物纖維膜係指由微生物的培養而獲得者。本發明發現由該葡糖醋桿菌屬之菌在具有甘露醇、蛋白腖(peptone)、酵母萃取物(yeast extract)及瓊脂之培養液中形成該生物纖維膜方具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
於生產生物纖維膜之具體實施例中,係透過菌種的發酵培養開始,首先,提供培養液,該培養液係置於容器中,且培養液之成分包括選自動物膠、阿拉伯膠、洋菜膠、等習知之組分,但該培養液還需具有碳源,例如甘露醇、葡萄糖等,其他成分如蛋白腖及酵母萃取物,且碳源、蛋白腖及酵母萃取物之重量分比例可為5:1:1至4:1:1之間。接著控制培養液之酸鹼值在酸性,例如pH值0.5至6之間,且起始微生物濃度範圍係可控制在102至105個/ml,在25至28℃靜置培養24至96小時,之後將前述之布膜平鋪於該容器中之培養液內,待24小時至48小時取出複合敷料,即得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經檢測,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中之生物纖維膜具有複數生物纖維,且每單位面積之該生物纖維量係0.005至0.008g/cm2,且該生物纖維之直徑係20至100nm。
此外,將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乾燥後,再吸收水或活
性成分,其具有至少50%之復水率、至少60%之復水率、至少70%之復水率,甚至達到91%之復水率。另一方面,該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中之生物纖維膜的厚度係至少20μm,例如20至30μm、或例如20至26μm或24至26μm。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1包括具有相對之第一表層10a和第二表層10b之布膜10;以及設於該第一表層10a上之生物纖維膜12。該生物纖維膜12具有相對之第三表層12a和第四表層12b,該第四表層12b係結合於該第一表層10a上。
此外,請參閱第2A圖,係顯示該生物纖維膜12之第四表層12b延伸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101之生物纖維。
如圖所示,該生物纖維膜12具有立體網狀結構121,係自該第四表層12b延伸至該布膜10之第一表層10a內,且該立體網狀結構121係由複數生物纖維所構成。具體而言,該立體網狀結構121具有複數彼此平行之骨幹纖維121a以及交織於相鄰任二該骨幹纖維121a之複數層間纖維121b,如此,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連接相鄰任二該骨幹纖維121a,以形成三維立體網狀結構121。而該骨幹纖維121a及層間纖維121b皆係生物纖維,且如圖所示,該骨幹纖維121a之直徑大於或等於該層間纖維121b之直徑。甚至,可發現該骨幹纖維121a之直徑係小於該布膜纖維101。
請參閱第2B圖,係顯示生物纖維膜12之側視照片,其中,該生物纖維膜12亦具有複數彼此平行、或於該生物纖維膜12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延伸之骨幹纖維121a及與該骨幹纖維121a交織之層間纖維121b。又,該立體網狀結構係結合於該生物纖維膜12之二表層之間,且該立體網狀結構之密度小於該二表層之密
度,例如該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之密度。在此實施例中,該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中之生物纖維膜的厚度係20至30μm。
請參閱第3A及3B圖,係分別顯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在生物纖維膜側之500倍放大的SEM照片和傳統生物纖維膜之500倍放大的SEM照片。
如第3A圖所示,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在生物纖維膜側係為平坦,圖中顯示之條狀物係生物纖維膜下方之布膜纖維,故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在生物纖維膜側係非常平坦。但第3B圖所示之傳統生物纖維膜表面則具有許多皺摺。因此,是種生物纖維膜與皮膚之貼附性不佳,以致於影響觸感,造成藥物或活性成份吸收不佳之問題。
如第4圖所示,倘若於培養過程中布膜20於容器中的時間較長,或將該布膜20翻面,則布膜20之第二表層20b上復包括形成有另一生物纖維膜22’,故此實施例中,生物纖維複合敷料2除了形成於該第一表層20a上之生物纖維膜22,復包括另一生物纖維膜22’。
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係供貼敷在皮膚上,尤其可用作面膜使用,故該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復可包括活性成分或藥物。該活性成分之實例係包括保濕劑、美白成份、抗皺成份、去角質成份、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或酵素(enzymes)。添加不同之活性成分更可使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具有紓壓和體表按摩之功效。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抗張強度測試
將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裁切為15mm x 15mm之尺寸,並
取三張試片進行抗張強度測試,所得之結果分別為2113.70g/15mm、2145.00g/15mm、1951.90g/15mm,平均之抗張強度為2070.20g/15mm。
若以傳統生物纖維膜進行相同測試,其抗張強度達2607.33g/15mm。由此可知,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柔軟性較傳統生物纖維膜為佳。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伸長率測試
此外,將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進行伸長率之測試,所得之結果分別為21.00%、16.20%及16.60%,平均之伸長率為17.93%。但以傳統生物纖維膜進行相同測試,其伸長率僅5.66%,可見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伸長率明顯為佳,可延伸貼附於更大之面積。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吸水性測試
取三張尺寸為100mm x 15mm之試片,在水皿中注入去離子水,保持水溫在23±1℃,接著,將試片接觸水面,測量一分鐘之吸水高度。
經測量,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平均吸水高度為40mm,該傳統生物纖維膜之平均吸水高度為僅為1mm,故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具有較佳的吸水性。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中之每單位面積生物纖維量測試
取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並裁切成5cm x 5cm的大小共16張樣品後,於60℃烘乾10分鐘,秤量經烘乾的樣品乾種,並以扣除掉布膜乾重後之各該樣品乾重除以該樣品面積,測得每單位面積生物纖維量為0.005至0.008g/cm2。
相較之下,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之每單位面積的生物纖維量通常僅達0.001g/cm2。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復水率測試
取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及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並測量其濕重,接著,於20℃烘乾30分鐘至該敷料及生物纖維膜呈現捲曲和白色絲狀維後,測量其乾重。接著,重新令該敷料及生物纖維膜接觸水30分鐘,並記錄其復水後之重量,以該復水後之重量除以該濕重與乾重之間的重量差,以得到復水率。
經檢測,發現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可達至少50%,最高達到91%之復水率,但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則無法吸水,其原因可能在於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之單位面積纖維量僅0.001g/cm2,但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中之生物纖維膜之每單位面積生物纖維量達0.005至0.008g/cm2,故具有優異的復水率。
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滲透性測試
將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及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分別平放於一底材上,接著於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及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滴加等量之經染色之精華液,等待10秒鐘,目視觀察該底材的滲透狀況。
如第5圖所示,第5圖(a)係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的測試結果,第5圖(b)係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的測試結果,其中,市售傳統生物纖維膜在剛滴加精華液時,其精華液擴散效果不佳,等待10秒鐘後自然無法有效地將精華液滲透至底材,但本發明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則具有顯著的精華液擴散和滲透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具有布膜及生物纖維
膜,俾藉由該生物纖維膜吸收更多的水分或活性成分,且因生物纖維膜之孔隙較布膜細緻,故於具有透氣性的同時,避免水分快速地自布膜蒸發,提升該敷料的保濕性。另一方面,當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之一側為布膜時可同時具有貼附舒適性和長效保濕性。故而,使用本發明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貼敷在皮膚上,利如作為面膜使用時,無須吸取過量之活性成分,為終端使用者節省大幅消費成本。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10‧‧‧布膜
10a‧‧‧第一表層
10b‧‧‧第二表層
12‧‧‧生物纖維膜
12a‧‧‧第三表層
12b‧‧‧第四表層
Claims (20)
- 一種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包括:布膜,係具有相對之第一表層和第二表層,且該布膜具有布膜纖維;以及生物纖維膜,係由葡糖醋桿菌屬之菌所形成,且該生物纖維膜具有相對之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該第四表層係結合於該第一表層上,且該生物纖維膜之第四表層延伸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其中,該生物纖維膜復具有立體網狀結構,係結合於該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之間,且該立體網狀結構之密度小於該第三表層和第四表層之密度,該立體網狀結構自該第四表層延伸至該布膜之第一表層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立體網狀結構係由複數生物纖維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立體網狀結構具有複數彼此平行之骨幹纖維以及交織於相鄰任二該骨幹纖維之複數層間纖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複數骨幹纖維之直徑大於或等於該複數層間纖維之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複數骨幹纖維係於該生物纖維膜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布膜係織布或不織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織布係由人造纖維織成、天然纖維織成、或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 混紡製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人造纖維係聚酯、壓克力或尼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天然纖維係蠶絲或棉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復包括另一生物纖維膜,係設於該第二表層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另一生物纖維膜具有複數纏繞結合在該布膜纖維之生物纖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復包括活性成分或藥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活性成分係保濕劑、美白成份、抗皺成份、去角質成份、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或酵素(enzymes)。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生物纖維膜係由該葡糖醋桿菌屬之菌在具有甘露醇、蛋白腖、酵母萃取物及瓊脂之培養液中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生物纖維膜具有複數生物纖維,且每單位面積之該生物纖維量係0.005至0.008g/cm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生物纖維之直徑係20至100n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係具有至少50%之復水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係具有至少50%至91%之復水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生物纖維膜的厚度係至少20μ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生物纖維複合敷料,其中,該生物纖維膜的厚度係20至3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02813A TWI537013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3466 | 2014-01-29 | ||
TW104102813A TWI537013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9102A TW201529102A (zh) | 2015-08-01 |
TWI537013B true TWI537013B (zh) | 2016-06-11 |
Family
ID=5368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02813A TWI537013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00089B (zh) |
TW (1) | TWI5370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3987B (zh) * | 2016-05-17 | 2019-07-01 |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功能性生物纖維膜之製備方法及功能性生物纖維面膜 |
TWI663299B (zh) * | 2017-03-21 | 2019-06-21 |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纖維漿料、及應用彼之乾式生物纖維材料、乾式生物纖維材料之製法與護膚膜 |
CN107541860A (zh) * | 2017-09-15 | 2018-01-05 | 广东贝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细菌纤维素与木质素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TWI692524B (zh) * | 2018-12-28 | 2020-05-01 | 嬌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栽培材料組成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8350B1 (ko) * | 2010-10-26 | 2020-03-12 | (주)아모레퍼시픽 | 화장용 바이오셀룰로오스 마스크팩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201949364U (zh) * | 2011-01-19 | 2011-08-31 | 康魄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纤维面膜 |
CN103481600B (zh) * | 2012-06-12 | 2016-03-23 | 钟春燕 | 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材的制备方法 |
CN103083136B (zh) * | 2012-12-26 | 2014-06-04 | 东华大学 |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细菌纤维素液体吸收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33050B (zh) * | 2013-04-22 | 2015-04-08 | 东华大学 |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203694184U (zh) * | 2013-11-15 | 2014-07-09 | 郦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纤维复合敷料 |
-
2015
- 2015-01-28 TW TW104102813A patent/TWI537013B/zh active
- 2015-01-29 CN CN201510046088.5A patent/CN10480008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9102A (zh) | 2015-08-01 |
CN104800089A (zh) | 2015-07-29 |
CN104800089B (zh) | 2017-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82257B2 (en) | Biological fiber composite dressing | |
TWI408232B (zh) | 生物纖維膜及其使用 | |
TWI537013B (zh)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
CN108478468A (zh) | 一种医用细菌纤维素/无纺布复合水凝胶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7529368A (ja) | 安定したローション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及びウェットワイプ | |
JPH08260310A (ja) | 微生物多糖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BRPI1104178A2 (pt) | Dispositivo de elevação absorvente descartável | |
TWI653060B (zh) | 生物纖維膜及其製法 | |
JP6059264B2 (ja) | 生物繊維複合ドレッシング材 | |
CN206355237U (zh) | 一种预防褥疮的医用护理垫 | |
AU2004243133A1 (en) | New product | |
JP5162167B2 (ja) | 複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463644B2 (ja) | 生物繊維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1532283A (ja) | バイオセルロース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1586120U (zh) | 医用敷料 | |
CN103394113B (zh) | 一种创可贴 | |
CN201379341Y (zh) | 一种防汗被 | |
EP3124055B1 (en) | Biological fiber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 |
CN207970189U (zh) | 一种多孔竹炭纤维卫生巾 | |
WO2012003640A1 (zh) | 生物纤维膜及其用途 | |
US10307347B2 (en) | Bio-cellulose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206151697U (zh) | 一种防渗高透气的尿不湿 | |
TWM479731U (zh) | 生物纖維複合敷料 | |
EP3123988B1 (en) | Biological fiber composite dressing | |
CN221384055U (zh) | 一种抑菌透气蚕丝卫生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