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454B -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454B
TWI523454B TW102131354A TW102131354A TWI523454B TW I523454 B TWI523454 B TW I523454B TW 102131354 A TW102131354 A TW 102131354A TW 102131354 A TW102131354 A TW 102131354A TW I523454 B TWI523454 B TW I5234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ddress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1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154A (zh
Inventor
楊嶸璋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31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3454B/zh
Priority to US14/079,255 priority patent/US930048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9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4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4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an overlay rou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尤其係關於連線至區域網路中之電子裝置之方法。
一般而言,區域網路包括當地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以及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隨著科技之演進,區域網路更包含有通用隨插即用群組(Universal Plug and Play,UPnP)以及數位生活網路聯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DLNA)。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為例說明,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係由消費性電子裝置、行動電話以及電腦廠商組成之聯盟組織,其制定了統一的傳輸規範,使得各種不同廠商之電子產品之間得以互相連接以及通訊。也就是說,當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符合數位生活網路聯盟協定之傳輸規範,該第一電子裝置得以直接連接於該第二電 子裝置,並可互相傳輸資料,或者該兩者可進行同步動作。
首先說明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架構。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一種架構圖。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1包括一網路路由器10(Router)、一數位媒體伺服器11(Digital Media Server,DMS)以及一數位媒體播放器12(Digital Media Player,DMP),網路路由器10連接於一網際網路(未顯示於圖中)且分別通訊連接於數位媒體伺服器11以及數位媒體播放器12,以建立數位媒體伺服器11以及數位媒體播放器12之間的通訊連接。媒體伺服器11用以儲存一媒體15,其中媒體15係為音效檔案、影像檔案或影音檔案。數位媒體播放器12可連線至數位媒體伺服器11,且由數位媒體伺服器11中搜尋所欲播放之媒體15。當使用者藉由數位媒體播放器12選擇媒體15之後,數位媒體伺服器11傳輸媒體15至數位媒體播放器12之一暫存記憶體121中,使得媒體播放器12於接收到媒體15之後,播放被暫存於暫存記憶體121中之媒體15。
請參閱圖2,其為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二種架構圖。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2包括一網路路由器20、一數位媒體伺服器21以及一數位媒體渲染器23(Digital Media Renderer,DMR),網路路由器20用以建立數位媒體伺服器21以及數位媒體渲染器23之間的通訊連接。數位媒體伺服器21除了儲存一媒體25之外,更提供一控制功能,以控制數位媒體渲染器23進行相對應之運作。數位媒體渲染器23則可接收且播放來自於數位媒體伺服器21之媒體25。當使用者藉由數位媒體伺服器21之控制功能選擇儲存於數位媒體伺服器21中之媒體25時,數位媒體伺服器21傳輸媒體25予數位媒體渲染器23,使數位媒體渲染器23播放媒體25。
請參閱圖3,其為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三種架構圖。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3包括一網路路由器30、一數位媒體伺服器31、一 數位媒體渲染器33以及一數位媒體控制器34(Digital Media Controller,DMC)。網路路由器30建立數位媒體伺服器31、數位媒體渲染器33以及數位媒體控制器34之間的通訊連接,數位媒體伺服器31用以儲存一媒體35。數位媒體渲染器33用以接收且播放來自於數位媒體伺服器31之媒體35,而數位媒體控制器34則用以提供一控制功能。當使用者藉由數位媒體控制器34選擇儲存於數位媒體伺服器31中之媒體35時,數位媒體伺服器31傳輸媒體35予數位媒體渲染器33,使數位媒體渲染器33播放媒體35。
根據上述可知,於同一數位生活網路聯盟內之數位媒體伺服器、數位媒體控制器、數位媒體渲染器以及數位媒體播放器皆可藉由網路路由器而傳輸或播放媒體,其中數位媒體伺服器以及數位媒體渲染器被定義為可被控制之被動型裝置,且數位媒體控制器以及數位媒體播放器被定義為可控制被動型裝置之主動型裝置。舉例而言,當使用者位於客廳時,可藉由一智慧型手機連線至位於書房之電腦主機,且透過智慧型手機瀏覽電腦主機中之音效檔案並選擇之。被選擇之音效檔案被傳輸至位於客廳中之音響設備中,且音響設備於接收到音效檔案之後播放之。因此,數位生活網路聯盟可提供使用者便利的媒體分享。
上述媒體分享並非僅限於同一區域網路內部,當使用者欲由一外在主動型裝置連線至區域網路時,使用者必須預先於區域網路中之網路路由器中手動輸入方式設定被動型裝置之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連接埠資料。當手動設定完成之後,使用者才得以利用網路路由器之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所欲控制之被動型裝置之連接埠資料而傳輸一控制指令至區域網路中之網路路由器,且網路路由器根據被動型裝置之連接埠資料而傳輸該控制指令至被動型裝置,使被動型裝置進行對應於控制指令之工作。
然而,使用者以手動方式輸入方式對網路路由器進行設定存 在有以下二問題:第一,由於大部分使用者難以理解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連接埠資料,故大部分使用者難以自行進行手動設定工作,而必須請專業工程師進行設定。第二,當區域網路中新增有被動型裝置或關閉被動型裝置時,使用者必須再次手動新增或刪除該被動型裝置之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連接埠資料。對於使用者而言,如此反覆進行手動設定是相當不便的。
因此,需要一種不需進行手動設定之區域網路系統以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需進行手動設定之區域網路系統以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用以使一控制裝置連線至一區域網路之至少一被動型裝置,包括以下步驟(A)~(C),其中,步驟(A):該區域網路之一連線模組接收該區域網路之一網路路由器之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至少一連接埠資料;步驟(B):該連線模組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建立一通訊位址對照表,且傳輸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予該網路路由器;以及步驟(C):該控制裝置藉由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一控制指令至該區域網路,且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該通訊位址對照表而傳輸該控制指令至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區域網路系統,包括一控制裝置以及網路連接於該控制裝置之一區域網路,且該區域網路包括一網路路由器、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以及一連線模組。該控制裝置用以根據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輸出一控制指令。該區域網路中,該網路路由器,網路連接至該控制裝置且預設有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用以提供一網路連接功能,且接收該控制指令,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網路連接於該網路路由器,每一該被動型裝置預設有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一個該連接埠資料。該連線模組係網路連接於該網路路由器,用以接收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建立一通訊位址對照表,且傳輸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予該網路路由器;其中當該網路路由器接收到該控制指令時,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該通訊位址對照表而傳輸該控制指令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
1、2、3‧‧‧數位生活網路聯盟
4‧‧‧區域網路系統
10、20、30‧‧‧網路路由器
11、21、31‧‧‧數位媒體伺服器
12‧‧‧數位媒體播放器
15、25、35‧‧‧媒體
23、33‧‧‧數位媒體渲染器
34‧‧‧數位媒體控制器
40‧‧‧控制裝置
41‧‧‧區域網路
121‧‧‧暫存記憶體
410‧‧‧網路路由器
411‧‧‧第一被動型裝置
412‧‧‧第二被動型裝置
413‧‧‧連線模組
A、B、C、A1~A4、B1~B4、C1~C4、D1~D2‧‧‧步驟
I‧‧‧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
I1‧‧‧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
I2‧‧‧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
M1‧‧‧第一媒體
M2‧‧‧第二媒體
O1‧‧‧第一控制指令
O2‧‧‧第二控制指令
P1‧‧‧第一連接埠資料
P2‧‧‧第二連接埠資料
T‧‧‧通訊位址對照表
C11‧‧‧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
C12‧‧‧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
C21‧‧‧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
C22‧‧‧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
圖1係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一種架構圖。
圖2係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二種架構圖。
圖3係習知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第三種架構圖。
圖4係本發明媒體播放系統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
圖6係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A)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
圖7係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A)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
圖8係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B)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
圖9係為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之通訊位址對照表T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圖。
圖10係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C)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
鑑於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以及執行本發明方法之區域網路系統,以解決習知技術之缺點。首先說明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區域網路系統4包括一控制裝置40以及一區域網路41,區域網路41係網路連接於控制裝置40,且區域網路41包括一網路路由器410、一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一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以及一連線模組413,網路路由器410用以提供一網路連接功能,使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以及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互相以網路連接方式而連接。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線模組413係以程式形式設置於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中,網路路由器410符合通用隨插即用群組(UPnP)之規範,而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以及第二被 動型裝置412皆符合數位生活網路聯盟(DLNA)之規範,且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係為一數位媒體伺服器,而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係為一數位媒體渲染器數位媒體渲染器例如為音響設備以及顯示螢幕等裝置。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包括:步驟(D1):網路路由器分別指派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予複數被動型裝置。
步驟(D2):每一被動型裝置儲存相對應之內部通訊位址資料。
步驟(A):網路路由器傳輸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至連線模組,且複數被動型裝置分別傳輸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至連線模組。
步驟(B):連線模組根據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而建立一通訊位址對照表,且傳輸通訊位址對照表予網路路由器。
步驟(C):控制裝置利用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控制指令至區域網路,且網路路由器根據網際網路通訊位址、第一連接埠資料以及通訊位址對照表而傳輸控制指令至第一被動型裝置。
首先說明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4執行步驟(D1)~(D2)之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4以及圖5,第一被動型裝置411預設有一第一連接埠資料P1,例如第一連接埠資料P1為1000,而第二被動型裝置412預設有一第二連接埠資料P2,例如第二連接埠資料P2為500。接下來,網路路由器410指派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予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且指派一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予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亦即網路路由器410執行步驟(D1)。最後,第一被動型裝置411儲存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且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儲存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亦即第一被動型裝置 411以及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執行步驟(D2)。另一方面,網路路由器410預設有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係為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 Address),而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以及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係為內部網路通訊位址,例如,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係為168.10.20.30,而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係為10.1.1.1,且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係為10.1.1.2。
需特別說明的有二,第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由網際網路電信商之伺服器指派予網路路由器410,而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以及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則由網路路由器410分別指派予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以及第二被動型裝置412。第二,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係供控制裝置40網路連線至區域網路41使用,也就是說,控制裝置40可利用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例如168.10.20.30,而網路連線至網路路由器410。而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以及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係供區域網路41之內部連線使用,也就是說,於區域網路41中之任何裝置可利用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以及第一連接埠P1(例如10.1.1.1,1000)而可網路連線至第一被動型裝置411。而區域網路41中之任何裝置可利用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以及第二連接埠P2(例如10.1.1.2,500)則可網路連線至第二被動型裝置412。
於步驟(D2)完成之後,區域網路系統4執行步驟(A)。接下來說明區域網路系統4執行步驟(A)之詳細內容。請同時參閱圖4以及圖6,圖6係為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A)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步驟(A)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A1):連線模組輸出搜尋訊息而搜尋區域網路中之所有裝置。
步驟(A2):網路路由器因應搜尋訊息而輸出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且每一 被動型裝置因應搜尋訊息而輸出相對應之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連接埠資料。
步驟(A3):連線模組接收來自於網路路由器之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來自於複數被動型裝置之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
詳言之,步驟(A1)~(A3)即為區域網路系統4傳輸資料至連線模組413之流程。當區域網路系統4欲建立區域網路41內部連線時,連線模組413以廣播形式輸出一搜尋訊息(未顯示於圖中),以搜尋區域網路41中之所有裝置,亦即連線模組413執行步驟(A1)。接收到搜尋訊息之網路路由器410藉由網路傳輸方式而傳輸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予連線模組413。另一方面,第一被動型裝置411因應搜尋訊息而藉由內部線路而傳輸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予連線模組413。接收到搜尋訊息之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亦藉由網路傳輸方式而傳輸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予連線模組413,亦即區域網路41執行步驟(A2)。連線模組413接收來自於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第一連接埠資料P1、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且儲存之,亦即連線模組413執行步驟(A3)。使連線模組413獲得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第一連接埠資料P1、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
需特別說明的是,於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之規範中規定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之裝置於接收到搜尋訊息時必須回覆。同樣地,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中規定被動型裝置於接收到搜尋訊息時亦必須回覆。因此,本較佳實施例中,區域網路系統4係用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以及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以使區域網路41中之網路路由器410、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以及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傳輸連線所需之資料至連線模組413,但非以此為 限。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步驟(A)亦可採用不同流程取代上述子步驟(A1)~(A3),請參閱圖7,其為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A)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步驟(A)包括:步驟(A4):網路路由器經過第一預設時間後輸出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且複數被動型裝置經過第二預設時間後輸出相對應之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
步驟(A3):連線模組接收來自於網路路由器之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來自於複數被動型裝置之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
也就是說,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亦可以步驟(A4)取代步驟(A1)~(A2)。其中,於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之規範中規定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之裝置於即使未接收到搜尋訊息,必須經過某一預設時間後輸出資料,以表示該裝置仍存在於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中。反之,若其他裝置於經過某一預設時間之後仍未接收到該裝置所輸出之資料時,其他裝置則得知該裝置已被關閉或移除,而無存在於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中。至於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中亦有相同之規定。步驟(A4)係利用上述規定而可不需藉由發送搜尋訊息,以建立區域網路中之內部連線。
接下來說明步驟(B)之詳細流程,請同時參閱圖8以及圖9,圖8係為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B)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而圖9係為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之通訊位址對照表T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圖。步驟(B)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B1):連線模組指派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予第一被動型裝置,且指派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予第二被動型裝置。
步驟(B2):連線模組儲存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之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儲存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之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
步驟(B3):連線模組儲存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之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儲存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之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
步驟(B4):連線模組傳輸通訊位址對照表予網路路由器。
圖9顯示出通訊位址對照表T之內容,且通訊位址對照表T係連線模組413經由步驟(B1)~(B3)而為建立。步驟(B1)中,連線模組413指派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亦即168.10.20.30)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亦即1000)予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且指派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亦即500)予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因此可知,對於區域網路41之外的使用者而言,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之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即為168.10.20.30,1000,而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之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即為168.10.20.30,500。步驟(B2)中,連線模組413儲存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之一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中,且儲存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I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之一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中。
步驟(B3)中,連線模組413儲存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1(亦即10.1.1.1)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1中,且儲存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I2(亦即10.1.1.2)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之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2中。其中,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以及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1中皆包含 有第一連接埠資料P1,故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係對應於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1。與前述同理,故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係對應於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2。
藉由上述運作而可建立通訊位址對照表T。當區域網路41中包含有其他被動型裝置時,係與上述運作同理,而不再多加說明。通訊位址對照表T建立完成之後,連線模組413藉由網路傳輸方式而傳輸通訊位址對照表T予網路路由器410,亦即連線模組413執行步驟(B4)。於步驟(B)完成之後,控制裝置40可藉由網路連線方式而連線至區域網路41。
接下來說明區域網路系統4執行步驟(C)之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4以及圖10,圖10係為本發明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之步驟(C)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流程圖。步驟(C)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C1):控制裝置傳輸控制指令、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至網路路由器。
步驟(C2):網路路由器根據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而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
步驟(C3):網路路由器根據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而於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對應於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之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
步驟(C4):網路路由器根據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之第一內部網路通訊位址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控制指令予第一被動型裝置。
當位於區域網路41外之使用者欲取得第一被動型裝置411內之一第一媒體M1時,使用者可利用控制裝置40傳輸一第一控制指令O1至第一被動型裝置411,其中控制裝置40係藉由網際網路通訊位址I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例如168.10.20.30,1000)而網路連線至網路路由器410,亦即控制裝置40執行步驟(C1)。接下來,網路路由器410由通訊位址對照 表T中搜尋包含有網際網路通訊位址I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之欄位,其搜尋結果為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亦即網路路由器410執行步驟(C2)。當網路路由器410搜尋到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之後,再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搜尋對應於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1之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1,亦即網路路由器410執行步驟(C3)。最後,網路路由器410根據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1中之第一內部網路通訊位址I1以及第一連接埠資料P1(例如10.1.1.1,1000)而傳輸第一控制指令O1予第一被動型裝置411,亦即網路路由器410執行步驟(C4)。步驟(C)完成之後,第一被動型裝置411根據第一控制指令O1而進行相對應之工作,例如:第一控制指令O1係為傳輸指令時,第一被動型裝置411則傳輸第一媒體M1至控制裝置40或第二被動型裝置412。
接下來說明第二被動型裝置412被控制裝置40操作之運作情形。圖4中,當使用者欲播放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內之一第二媒體M2時,同樣利用控制裝置40傳輸一第二控制指令O2至第二被動型裝置412,其中控制裝置40係藉由網際網路通訊位址I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例如168.10.20.30,500)而網路連線至網路路由器410。接下來,網路路由器410由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搜尋包含有網際網路通訊位址I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之欄位,其搜尋結果為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當網路路由器410搜尋到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之後,再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搜尋對應於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之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2。接下來,網路路由器410根據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2中之第二內部網路通訊位址I2以及第二連接埠資料P2(例如10.1.1.2,500)而傳輸第二控制指令O2予第二被動型裝置412。最後,第二被動型裝置412根據第二控制指令O2而進行相對應之工作,例如:第二控制指令O2係為播放指令時,第二被動型 裝置412播放第二媒體M2。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4可提供一自動更新功能,該功能係配合因應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而產生。舉例說明,當一第三被動型裝置(未顯示於圖中)被新增至區域網路41中時,因應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第三被動型裝置會主動輸出對應於第三被動型裝置之一第三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一第三連接埠資料至連線模組413,使連線模組413進行步驟(B)而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建立對應於第三被動型裝置之一第三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以及一第三內部通訊位址欄位。因此可知,當第三被動型裝置被新增於區域網路41中時,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亦同步建立對應於第三被動型裝置之第三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以及第三內部通訊位址欄位。反之,當第二被動型裝置412被關閉時,其會自動輸出一移除訊息,使連線模組413根據移除訊息而於通訊位址對照表T中同步移除對應於第二被動型裝置412之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12以及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C22。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區域網路系統以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係先利用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以及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使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自動傳輸至連線模組。並使內建於被動型裝置中之連線模組根據上述資料建立通訊位址對照表。因此,使用者可不需以手動輸入方式於網路路由器中設定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複數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複數連接埠資料。由於通訊位址對照表可根據被動型裝置之新增或關閉而自動更新,故使用者於每次被動型裝置之新增或關閉不再需要以手動輸入方式更新該被動型裝置之通訊位址資料以及連接埠資料,而可降低使用者之負擔。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 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A、B、C、D1~D2‧‧‧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用以使位於一區域網路之外之一控制裝置連線至該區域網路之至少一被動型裝置,包括以下步驟:(A)該區域網路之一連線模組接收該區域網路之一網路路由器之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至少一連接埠資料;(B)該連線模組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建立一通訊位址對照表,且傳輸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予該網路路由器;以及(C)該控制裝置藉由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一控制指令至該區域網路,且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該通訊位址對照表而傳輸該控制指令至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其中步驟(A)包括以下步驟:(A1)該連線模組輸出一搜尋訊息;(A2)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搜尋訊息而輸出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且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輸出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A3)該連線模組接收來自於該網路路由器之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來自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 一連接埠資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其中步驟(A)包括以下步驟:(A4)該網路路由器經過一第一預設時間後輸出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且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經過一第二預設時間後輸出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A5)該連線模組接收來自於該網路路由器之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來自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其中於步驟(A)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驟:(D1)該網路路由器指派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預設有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D2)儲存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其中於步驟(B)中,包括以下步驟:(B1)該連線模組指派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中之一第一連接埠資料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之一第一被動型裝置,且指派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中之一第二連接埠資料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之一第二被動型裝置;(B2)該連線模組儲存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之一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該連線模組儲存該 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之一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B3)該連線模組儲存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中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該連線模組儲存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中之一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之一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其中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對應於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且該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對應於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以及(B4)該連線模組傳輸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予該網路路由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其中於步驟(C)中,包括以下步驟:(C1)該網路路由器接收到來自於該控制裝置之該控制指令、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中之一第一連接埠資料;(C2)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而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之一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C3)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而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對應於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以及(C4)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之該至少一內部網路通訊位址中之一第一內部網路通訊位址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該控制指令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之一第一被動型裝置;其中該網路路 由器符合一通用隨插即用群組之規範,而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符合一數位生活網路聯盟之規範。
  7. 一種區域網路系統,包括:一控制裝置,用以根據一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輸出一控制指令;以及一區域網路,網路連接於該控制裝置,該區域網路包括:一網路路由器,網路連接至該控制裝置且預設有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用以提供一網路連接功能,且接收該控制指令;至少一被動型裝置,網路連接於該網路路由器,每一該被動型裝置預設有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一該連接埠資料;以及一連線模組,網路連接於該網路路由器,用以接收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而建立一通訊位址對照表,且傳輸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予該網路路由器;其中當該網路路由器接收到該控制指令時,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以及該通訊位址對照表而傳輸該控制指令予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區域網路系統,其中當連線模組接收到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中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中之一第一連接埠資料時,該連線模組指派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之一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指派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之一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 中;其中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對應於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而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係對應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之一第一被動型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區域網路系統,其中當該網路路由器接收到該控制指令時,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而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且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對應於該第一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之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使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之該第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一連接埠資料而傳輸該控制指令予該第一被動型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區域網路系統,其中當連線模組接收到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資料、該至少一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中之一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連接埠資料中之一第二連接埠資料時,該連線模組指派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之一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且指派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之一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其中該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對應於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而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係對應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中之一第二被動型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區域網路系統,其中當該網路路由器接收到該控制指令時,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網際網路通訊位址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而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該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且 於該通訊位址對照表中搜尋到對應於該第二外部通訊位址欄位之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使該網路路由器根據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欄位中之該第二內部通訊位址資料以及該第二連接埠資料而傳輸該控制指令予該第二被動型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區域網路系統,其中該連線模組係以程式形式內建於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一第一被動型裝置或該至少一被動型裝置之一第二被動型裝置內。
TW102131354A 2013-08-30 2013-08-30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TWI523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1354A TWI523454B (zh) 2013-08-30 2013-08-30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US14/079,255 US9300488B2 (en) 2013-08-30 2013-11-13 Area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1354A TWI523454B (zh) 2013-08-30 2013-08-30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154A TW201509154A (zh) 2015-03-01
TWI523454B true TWI523454B (zh) 2016-02-21

Family

ID=5258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1354A TWI523454B (zh) 2013-08-30 2013-08-30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00488B2 (zh)
TW (1) TWI52345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3165B1 (fr) * 2010-03-03 2019-01-09 Orange Pilotage d'un dispositif d'un reseau distant a partir d'un reseau local
JP2011223396A (ja) * 2010-04-12 2011-11-04 Toshiba Corp アドレス配布方法及び装置
JP2012221184A (ja) * 2011-04-08 2012-11-12 Buffalo Inc 管理方法
JP5782791B2 (ja) * 2011-04-08 2015-09-24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ES2616468T3 (es) * 2011-07-12 2017-06-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US9054976B2 (en) * 2013-02-27 2015-06-09 Moxa Inc. Network configuration system based on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154A (zh) 2015-03-01
US9300488B2 (en) 2016-03-29
US20150063204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7762B2 (ja) メディア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双方向通信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オペレーション
US7848768B2 (en) Network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104317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it, information playback uni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US200601124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ecured connection between home network devices
JP2014507867A (ja) コマンド及び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プロキシデバイスの動作
US200702384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data using DLNA network
JP2018506874A (ja) ワイヤレス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中の複数のシンクへの同期オーディオまたはビデオストリーミングサービスの発見および管理
JP6649673B2 (ja) WiFiディスプレイ互換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
CN1038563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家庭互联系统
US10999243B2 (en) Sharing media among remote access clients in a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environment
WO2019200928A1 (zh) 智能交互一体机
JP200927711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TW201507447A (zh) 媒體播放系統及播放不同區域網路群組之媒體之方法
WO2008120960A1 (en) Network bridg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TWI523454B (zh) 區域網路系統及連線至區域網路之方法
JP2013529006A (ja) Av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介してイーサネット・データ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801778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onsumer electronics device for home network using the internet
EP256296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oordinator
TW201517547A (zh) 媒體檔案播放系統及區域網路播放媒體檔案之方法
KR100763716B1 (ko) 정보 제어 방법,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정보 제어 시스템
JP458652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機器
JP4041453B2 (ja) 通信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WO2016106977A1 (zh) 一种智能设备之间自适应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
JP2001007836A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間接続装置
JPWO2002054404A1 (ja)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