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1907B -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1907B
TWI521907B TW102148003A TW102148003A TWI521907B TW I521907 B TWI521907 B TW I521907B TW 102148003 A TW102148003 A TW 102148003A TW 102148003 A TW102148003 A TW 102148003A TW I521907 B TWI521907 B TW I5219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mfor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station
stations
determina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6567A (zh
Inventor
辛建威
張仲堯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48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1907B/zh
Priority to US14/580,227 priority patent/US1074228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6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6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1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19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本發明關於無線通訊技術,尤指一種篩選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站台的無線通訊方法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Beamformer)。
隨著無線傳輸應用的普及,例如使用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將高畫質電影及電視節目串流至筆記型電腦,或在手持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上玩線上遊戲、瀏覽社群媒體以及看影片等,一般的家庭用戶往往同時使用多個WiFi裝置下載網路內容,因此如何增進無線傳輸的速度是一重要的議題。目前有許多無線裝置是基於2.4GHz頻段操作,例如藍芽(Bluetooth;BT)、家用無線電話(Cordless Phone)及其它802.11b/g/n裝置,導致訊號彼此干擾情形嚴重。
波束成型(Beamforming)為一種應用於無線傳輸的技術,其將通道(Channel)對接收端(Receiver)所造成的影響,在傳送端(Transmitter)做事先的消除,以減輕接收端軟硬體的需求並增進傳輸效能。波束成型技術已應用於802.11n系統,然而各廠商所採用的802.11n標準可能彼此並不相通。
現階段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標準制訂已經到802.11ac,相較於802.11n,各廠商所採用的802.11ac標準為相通。此外,802.11ac標準操作於較不擁擠的5GHz頻段,故可減少與其它無 線裝置共用同一頻段的情形發生。
然而,若同時有多個具有波束成型功能的站台(Station,STA)連結到同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Beamformer)(例如:存取點(Access Point))來進行無線傳輸時,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為了同時讓每個站台都享有波束成型的好處,就必須要為所有連結上來的站台,儲存各自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Channel Station Information report,CSI report),如此一來,除了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必須大量增加支援波束成型的硬體,而造成設備成本提高之外,對於整個系統的負載也會越大,而導致效能降低。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使用波束成型來提升無線傳輸的效能實為一重要的議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出一種運用波束成型技術的無線通訊方法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其可透過一選擇機制來篩選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站台,進而改善無線傳輸的效能,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關於一種無線通訊方法,該方法應用於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中,並且包含: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針對該複數個站台中的每一站台,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以及比較該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該衡量值,來自該複數個站台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關於一種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包含一接收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該接收電路用以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該控制電路用以針對該複數個站台中的 每一站台,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以及比較該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該衡量值,來自該複數個站台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
透過本發明提供之方法,可透過有限的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的波束成型硬體來大幅改善單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多個站台之間的無線通訊品質,進而解決習知技術無法有效選取較為需要改善的站台以進行波束成型操作或是設置太多硬體導致成本提高的問題。
30、400‧‧‧波束成型傳送裝置
32、432‧‧‧接收電路
34、434‧‧‧控制電路
10‧‧‧無線通訊系統
202~210、502~522‧‧‧步驟
A、B‧‧‧時間
HW-1~HW-N‧‧‧波束成型操作硬體
STA-1~STA-M‧‧‧站台
第1圖為使用本發明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無線通訊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無線通訊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3圖為第2圖的步驟208中選取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之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計算衡量值的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另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 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使用本發明波束成型傳送裝置(Beamformer)之無線通訊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無線通訊系統10包含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以及複數個站台(Station)STA-1~STA-M,且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包含一接收電路32以及一控制電路34。請注意,本發明並未限制站台個數M,換言之,M可為任意正整數。接收電路32用以接收來自於站台STA-1~STA-M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換言之,每一站台會提供複數個參考資訊至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針對站台STA-1~STA-M中的每一站台,控制電路34用以依據所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此外,控制電路34會比較站台STA-1~STA-M所分別對應之衡量值,來自站台STA-1~STA-M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舉例來說,若是有M個站台連結到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而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有N個得以進行波束成型操作的硬體以儲存與站台間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以及儲存站台的參考資訊(M與N均為正整數,且N>1以及M>N),因此在能夠進行波束成型操作的硬體為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從中選取連線品質較差的N個或少於N個站台來進行波束成型操作是極為重要的,後續段落將說明本發明如何有效改善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站台間的連線品質。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的無線通訊方法之一實施例的流程圖。請注意,假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的結果,則這些步驟並不一定要遵照第2圖所示的執行次序來執行。第2圖可簡短歸納為下列步驟:
步驟202:開始。
步驟204: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
步驟206:針對複數個站台中的每一站台,依據所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
步驟208:比較該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該衡量值,來從複數個站台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
步驟210:判斷是否需要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若是,則回到步驟204,否則,繼續執行步驟210。
請注意,以上步驟中,複數個站台的個數為M,所挑選出要同時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的個數為N,M與N均為正整數,其中N>1,且M>N。
在步驟204中,參考資訊例如是站台是否具備波束成型操作功能、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Data Traffic)、站台的編碼解碼類型、站台的分集能力、或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等。接著,在步驟206中,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則依據所接收之各站台的參考資訊,產生判斷結果,例如,判斷站台是否具備波束成型操作功能、判斷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判斷站台的編碼解碼類型、判斷站台有無分集能力、或判斷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等,並依據該些判斷結果對該站台計算出一衡量值。
在本實施例中,可視實際需求應用部份的或全部的上述計算衡量值的方式,且根據每一種不同的判斷方式可能會給予不同的權重值,並將所有權重值相加後得到之一衡量值來決定是否對此站台進行波束成型處理,於 一實作方式中,若一站台被給予一較高的衡量值,即表示該站台已經具有較佳的通訊品質,故較不需要對其實施波束成型的操作以提高通訊品質,換言之,於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僅設置有限的波束成型操作硬體的前提之下,具有較高衡量值的站台將不會被選取來進行波束成型操作。
上述有關衡量值的計算方式進一步說明如下。若依據參考資訊判斷出一站台不具備波束成型接收功能,則會給予一最高的權重值,亦即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不會對該站台實施波束成型的操作。
此外,藉由判斷一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可得知該站台使用無線網路的流量以及該站台是否處於一閒置(idle)狀態,若該站台使用無線網路的流量較低或該站台處於閒置狀態,則會將該站台的資料傳輸量判斷項目給予一較高的權重值,以使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端可優先對其他站台實施波束成型的操作。
另外,可根據一站台是否支援通道編碼解碼,以及編碼解碼類型的不同來給予不同的權重值。站台所採用的編碼解碼類型可為位元捲積碼(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BCC)、區塊編碼(Blo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驗(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碼或渦輪碼(Turbo Code)。一般而言,通道編碼可以增加傳輸位元的容錯能力,亦即可以做錯誤位元的修正。當然,不同的通道編碼其做錯誤更正的能力也不同,因而給予站台的權重值也有所不同。例如以上述提到的BCC與LDPC為例,一般而言,LDPC的容錯能力較佳,因此使用LDPC的站台會被給於較高的權重值。
站台的分集(Diversity)能力包含站台的天線個數,以及站台是否支援最大比例集合(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或空間時間區塊編 碼(Space-time block code,STBC)。通常有支援分集能力的站台,較能夠對抗多路徑衰退(Multipath Fading)的情況,例如當某一無線傳輸路徑被障礙物擋住,而其他的無線傳輸路徑沒有被擋住或遮蔽程度較輕微,接收端接收到多路徑的無線訊號時可以透過適當的結合(Combining)或選擇(Selection)而達到分集的目地,使接收訊號可以正確的被解調。此外,若接收端支援多根天線,亦會提高分集能力。所以,當站台的分集能力越高,則被給與的權重值也會越高。
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可根據一訊號接收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一信號品質(Signal Quality,SQ)、一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一錯誤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一位元錯誤率(Bit Error Rate,BER)及一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PER)中至少一種參數來決定。所以,當站台的通訊品質越好,則被給與的權重值也會越高。
在步驟210中,動態地更新接收之複數個參考資訊可藉由控制電路34來實現,亦可有以下多種的實施方式,例如每隔一固定時間週期,更新所接收之複數個參考資訊(換言之,每隔一固定時間週期,流程便會由步驟210回到步驟204);或是當支援波束成型之站台的數量改變時,更新所接收之複數個參考資訊(換言之,當支援波束成型之站台的數量改變時,流程便會由步驟210回到步驟204);也可以是當進行波束成型接收中之至少一特定站台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更新所接收之複數個參考資訊(換言之,當進行波束成型接收中之至少一特定站台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流程便會由步驟210回到步驟204),舉例來說,當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至少一特定站台的連線中斷、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至少一特定站台之間的傳輸資料量低於一臨界值、波束 成型傳送裝置與至少一特定站台之間的連線品質發生改變以及至少一特定站台無法接收探測封包(sounding packet)中至少一條件滿足時,則判斷進行波束成型接收中之至少一特定站台的狀態發生改變。
請參考第3圖與以下所列的表1與表2,第3圖為第2圖的步驟208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的操作示意圖,表1為站台在時間A的狀態,而表2為站台在時間B的狀態。在時間A,有三站台STA-1、STA-2及STA-3連上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且皆有支援波束成型,故上述的M為3。站台STA-1、STA-2及STA-3的狀態如表1所示。
站台STA-1具有最強的訊號接收強度,而站台STA-2、STA-3具有較弱的訊號接收強度,因此在訊號接收強度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1會得到最高的權重值。此外,站台STA-2由於具有較佳分集能力(例如站台STA-2有兩根天線,站台STA-1、STA-3各自僅具有一根天線),故在分集能力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2會得到最高的權重值。另外,由於站台STA-1、STA-2、STA-3採用相同的編碼解碼類型(例如較低容錯能力的BCC),因此,在編碼能力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1、STA-2、STA-3會給予相同之較低的權重值。在第3圖以及表1的舉例中,假設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最大僅支援同時對二站台實施波束成型(亦即上述的N為2),因此在時間A,衡量值較低的站台STA-2、STA-3會被選取來實施波束成型。然而,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若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可支援同時對更多站台實施波束成型(例如N=3),則站台STA-1、STA-2、STA-3皆會被選取。
接著,若在時間B有另一站台STA-4(其亦支援波束成型)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連線(上述的M為3),由於支援波束成型之站台的數量此時改變,故根據步驟210,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會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參考資訊,因此在時間B,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會從四站台STA-1~STA-4中選取分數較低的二站台進行波束成型。站台STA-1、STA-2、STA-3、STA-4的狀態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由於站台STA-4具有較佳的編碼能力,因此在編碼能力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4會被給予最高的權重值。此外,由於站台STA-4採用不同的編碼解碼類型(例如較高容錯能力的LDPC),因此,在編碼能力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4會給予較高的權重值。再者,由於站台STA-3由時間A的工作(active)狀態進入時間B的閒置(idle)狀態,因此在資料傳輸量的判斷項目上,站台STA-3會被給予最高的權重值。從第3圖以及表2可知,雖然在時間B,站台STA-3的訊號接收強度比站台STA-2弱,但由於站台STA-2處於工作狀態,而站台STA-3處於閒置狀態,故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仍會優先選取站台STA-2進行波束成型,而不選取站台STA-3。此外,在第3圖以及表2的舉例中,波束成型傳送裝置最大僅支援同時對二站台實 施波束成型(上述的N為2),因此在時間B,衡量值較低的站台STA-2、STA-4會被選取來實施波束成型。然而,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若波束成型傳送裝置30可支援同時對更多站台實施波束成型,則站台STA-1、STA-2、STA-4皆會被選取(例如N=3),或站台STA-1、STA-2、STA-3、STA-4皆會被選取(例如N=4)。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波束成型傳送裝置400為一個支援N個波束成型操作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故包含N個波束成型操作硬體HW-1~HW-N,可儲存與站台間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以及儲存站台的參考資訊,此外,波束成型傳送裝置400另具有一接收電路432以及一控制電路434。接收電路432用以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之複數個參考資訊。控制電路434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自該複數個站台之中支援波束成型接收的M個站台(例如STA-1~STA-M)中選取出N個特定站台,以及控制該N個波束成型操作硬體同時對該N個特定站台進行波束成型操作。在M>N的通訊條件之下,控制電路434採用前述的選擇機制來從M個站台中挑選出N個特定站台(例如優先選擇距離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較遠、錯誤更正碼較差及/或分集能力較差的站台),因而在有限的波束成型操作硬體(亦即N個波束成型操作硬體HW-1~HW-N)之下,可讓這些被選取站台的資料傳輸量以及資料傳輸品質經由波束成型技術而有效提升。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計算衡量值的一實施例之流程圖。請注意,假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的結果,則這些步驟並不一定要遵照第5圖所示的執行次序來執行。本發明衡量值的計算方式除了可參考上述表1、表2的舉例,亦可參考本實施例的舉例。第5圖可簡短歸納為下列步驟:
步驟502:開始。
步驟504:判斷站台是否具備波束成型接收功能,若是,執行步驟506;否則,執行步驟518。
步驟506:根據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大小來判斷站台是否處於工作狀態,若是,執行步驟508;否則,執行步驟520。
步驟508:權重值加上一第一得分。
步驟510:判斷站台是否具備編碼解碼能力,若是,執行步驟512;否則,執行步驟514。
步驟512:權重值加上一第二得分。
步驟514:判斷站台是否具備分集能力,若是,執行步驟516;否則,執行步驟522。
步驟516:權重值加上一第三得分。
步驟518:權重值加上一滿分,執行步驟522。
步驟520:權重值加上一第四得分。
步驟522:結束。
請注意,執行完上述步驟所得到最終的權重值即為站台的衡量值。步驟518中,滿分為一最高分數,等同於判定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不對此站台作波束成型操作。在步驟520中,第四得分為一較低於滿分但極高之分數,因此若一站台的權重值加上一第四得分,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比較不可能對此站台作波束成型操作。關於其他步驟的概念已詳述如前,故不贅述。
上述實施例雖以得到較低衡量值的站台作為可能進行波束成型操作的選項,但在實作上,亦可將系統做相反的設計,例如,當站台在閒置時,給予較低的權重值;當站台具有較佳的編碼解碼能力時,給予較低的權重值;以及當站台具有較佳的分集能力時,給予較低的權重值...等。換言之,具有較低權重值的站台可被視為本身具有較佳的通訊能力/品質,因而較不需要額 外透過波束成型操作來提昇此站台的通訊能力/品質。反之,若依據該些權重值所記算出之衡量值越高時,表示該站台需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來提昇其通訊能力/品質的可能性也越大。
此外,依據不同的應用,上述所述之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可為存取點(Access Point,AP)、路由器(Router),或是設定成獨立基本服務組模式(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mode)之站台。
綜上所述,透過本發明提供之方法,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可透過有限的的波束成型硬體來大幅改善單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多個站台之間的無線通訊品質,進而解決習知技術無法有效選取較為需要改善的站台以進行波束成型操作或是設置太多硬體導致成本提高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202~210‧‧‧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應用於一波束成型傳送裝置(Beamformer)中,該方法包含: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Station,STA)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針對該複數個站台中的每一站台,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以及比較該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該衡量值,來自該複數個站台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Beamforming)操作之特定站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站台的個數為M,所挑選出要同時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的個數為N,M與N均為正整數,N>1,且M>N。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該衡量值的步驟包含有: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來判斷該站台是否具備波束成型接收功能,以產生一判斷結果;以及至少依據該判斷結果來決定該衡量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該衡量值的步驟包含有: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來判斷該站台與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Data Traffic),以產生一判斷結果;以及至少依據該判斷結果來決定該衡量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 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該衡量值的步驟包含有: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來判斷該站台的編碼解碼類型,以產生一判斷結果;以及至少依據該判斷結果來決定該衡量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站台的編碼解碼類型為位元捲積碼(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BCC)、區塊編碼(Blo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驗(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碼或渦輪碼(Turbo Code)。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該衡量值的步驟包含有: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來判斷該站台的分集能力,以產生一判斷結果;以及至少依據該判斷結果來決定該衡量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站台的分集能力包含天線個數、是否支援最大比例集合(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或空間時間區塊編碼(Space-time Block Code,STBC)。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該衡量值的步驟包含有:依據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來判斷該站台與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以產生一判斷結果;以及至少依據該判斷結果來決定該衡量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站台與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根據一訊號接收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一信號品質(Signal Quality,SQ)、一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一錯誤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一位元錯誤率(Bit Error Rate,BER)及一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PER)中至少一種參數來決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的步驟包含有: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的步驟包含有:每隔一固定時間週期,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的步驟包含有:當支援波束成型之站台的數量改變時,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的步驟包含有:當進行波束成型接收中之至少一特定站台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的步驟另包含有:當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該至少一特定站台的連線中斷、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該至少一特定站台之間的傳輸資料量低於一臨界值、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與該至少一特定站台之間的連線品質發生改變以及該至少一特定站台無法接收探測封包(sounding packet)中至少一條件滿足時,則判斷進行波束成型接收中之該至少一特定站台的狀態發生改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波束成型傳送裝置為一存取點(Access Point,AP)、一路由器(Router)或是設定成獨立基本服務組模式(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Mode)之一站台。
  17. 一種波束成型傳送裝置(Beamformer),包含:一接收電路,用以接收來自於複數個站台(Station,STA)所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考資訊;以及一控制電路,用以針對該複數個站台中的每一站台,依據所對應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中之至少一個參考資訊來計算出一衡量值;以及比較該複數個站台所分別對應之該衡量值,來自該複數個站台中挑選出要進行波束成型操作之特定站台。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複數個參考資訊為一站台是否具備波束成型操作功能、一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量(Data Traffic)、一站台的編碼解碼類型、一站台的分集能力或一站台與波束成型傳送裝置之間的連線品質。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動態地更新所接收之該複數個參考資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裝置,為一存取點(Access Point,AP)、一路由器(Router)或是設定成獨立基本服務組模式(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Mode)之一站台。
TW102148003A 2013-12-24 2013-12-24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TWI521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8003A TWI521907B (zh) 2013-12-24 2013-12-24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US14/580,227 US10742284B2 (en) 2013-12-24 2014-12-23 Beamform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8003A TWI521907B (zh) 2013-12-24 2013-12-24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567A TW201526567A (zh) 2015-07-01
TWI521907B true TWI521907B (zh) 2016-02-11

Family

ID=5340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003A TWI521907B (zh) 2013-12-24 2013-12-24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2284B2 (zh)
TW (1) TWI5219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6762B1 (ko) * 2020-07-01 2022-03-21 세종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디지털 사이니지를 위한 재난 방송 지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신호 검출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669B2 (en) * 2006-04-20 2011-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resource reuse with SDMA beams
US8654715B2 (en) 2008-10-24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mobile transmit diversity
US9565011B2 (en) * 2009-06-04 2017-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cross-subframe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204448B2 (en) * 2009-08-07 2012-06-19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Channel condition based signal quality feedback bandwidth allocation
JP5279677B2 (ja) 2009-10-13 2013-09-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768393B2 (en) * 2011-06-30 2014-07-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9215650B2 (en) * 2011-10-19 2015-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52853B2 (en) * 2013-03-29 2016-02-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beamforming to mitigate multi-user leakage and interference
US9344159B2 (en) * 2013-10-09 2016-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multi-cell clustering for downlink com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0562A1 (en) 2015-06-25
US10742284B2 (en) 2020-08-11
TW201526567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584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듀얼 모드(단일 사용자 및 다수 사용자들) 패킷 에러율 기반 레이트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70253386A1 (en) Providing cqi feedback to a transmitter station in a closed-loop mimo system
US10014900B2 (en) Wi-Fi adaptive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WO2013130889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ceiver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0756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beam refinement protocol packet
US10020862B2 (en) Wi-Fi adaptive receiver diversity
WO2018212847A1 (en) Techniques for grouping in mu-mimo systems based on limited probing
JP2015506644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電力割り当て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537621A1 (en) Multi-user mimo preference-indication signaling
US11082880B2 (en) Adjusting data rat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50117325A1 (en) Adaptive methods for optimizing sounding and channel feedback overhead in su-mimo and mu-mimo beamforming
US8619612B2 (en)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alc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572915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双层波束赋型传输数据流的基站及方法
CN103095350B (zh) 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US8660507B1 (en) Diversity signal reception
CN101990268A (zh) 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系统和装置
TWI521907B (zh) 波束成型傳送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US20170353961A1 (en) Managing Radio Utilization of an Access Point
US8170618B1 (en) Measuring signal strength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environment
US8868124B2 (en)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 for a beamformed system
US8738063B1 (en) Power control based on multi-antenna mode distribution
US98257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user spatial multiplexing decoder
CN104753576B (zh) 波束成形器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EP2683091B1 (en) Communication m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8101008A (zh) 信道探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