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7647B -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7647B
TWI517647B TW102127169A TW102127169A TWI517647B TW I517647 B TWI517647 B TW I517647B TW 102127169 A TW102127169 A TW 102127169A TW 102127169 A TW102127169 A TW 102127169A TW I517647 B TWI517647 B TW I5176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evice
mesh network
source
digital object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4326A (zh
Inventor
張智威
劉得權
林子圻
鐘翊瑜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4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4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6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用於分享數位物件的方法及裝置。特別是,本發明是有關於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mesh network)的方法及裝置。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已經變得更加普遍。近年來,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已經呈現驚人的成長,且已經被視為最卓越的科技之一。當行動通訊裝置的功能與用途逐漸廣泛,除了語音通訊,行動通訊裝置具備了更多功能,例如視訊會議、瀏覽網頁、聆聽音樂、觀賞視訊、以及遊戲程式等。當行動通訊裝置包括進階網際網路(Internet)能力與龐大記憶儲存器時,許多先前受限只能用於電腦的功能已經可用於行動通訊裝置。因此,使用者可能希望任何時間及任何地點與社群(例如,家庭成員、朋友或同事)交換資訊,例如交換音樂、視訊剪輯(video clip)、相片和遊戲。
檔案分享於行動通訊裝置之中可藉由直接連接至提供檔 案的集中式裝置來達成。在現實的應用程式中,由於數種節制的因素,此程序可能會複雜化,上述節制的因素包括蜂巢式(cellular)網路之可用頻寬,其中可用頻寬限制了傳送大型檔案或時效性資料檔案的效益及整體可靠度。
另一方面,分享檔案於行動通訊裝置之間也可藉由點對點(peer-to-peer,P2P)連線來達成。P2P網路中的裝置皆有同等地位,彼此分享資源。然而,有多種因素可能不利地影響傳統P2P技術的成效與成本。舉例而言,為了保持連接至P2P網路中的其他裝置的連線,可能會消耗大量的處理週期和記憶體頻寬。
據此,這裡需要開發可以最佳化檔案傳輸速度的工具,其中檔案傳輸是發生在頻寬有限的網路的行動通訊裝置之間,此外也需要開發可以卸載網路中的原始內容分配者的流量的工具。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在網狀網路中有效率地分享數位物件的方法和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上述網狀網路包括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藉由群組擁有者執行上述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建構包括元資料資訊(metadata information)的表格,其中上述表格包括網狀網路中數位物件的原始來源。其次,分配表格至各目標裝置,其中各目標裝置根據元資料資訊下載數位物件。而表 格根據多個目標裝置的狀態的變化來更新。接著,分配所更新的表格至各目標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上述網狀網路包括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藉由多個目標裝置中的第一目標裝置執行上述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接收來自群組擁有者的表格。表格包括元資料資訊,且元資料資訊包括網狀網路中數位物件的原始來源。其次,當元資料資訊更包括其他來源時,下載來自其他來源的數位物件。其他來源是多個目標裝置中的第二目標裝置或是外部網路中的來源端。接著,當元資料資訊不包括其他來源時,下載來自原始來源的數位物件。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電子裝置。上述網狀網路包括電子裝置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電子裝置包括處理器和網路模組。其處理器建構包括元資料資訊的表格,且根據多個目標裝置狀態的變化來更新表格,其中元資料資訊包括網狀網路中數位物件的原始來源。而網路模組耦接於處理器,其分配所建構的表格,且更新表格至各目標裝置,其中各目標裝置根據元資料資訊下載數位物件。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電子裝置。上述網狀網路包括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電子裝置是多個目標裝置之一,且電子裝置包括網路模組和處理器。其處理器耦接於網路模組,其透過網路模組接收來 自群組擁有者的表格。上述表格包括元資料資訊,且元資料資訊包括網狀網路中數位物件的原始來源。當元資料資訊更包括其他來源時,處理器透過網路模組下載來自其他來源的數位物件。換言之,當元資料資訊不包括其他來源時,處理器透過網路模組下載來自原始來源的數位物件。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電子裝置
110‧‧‧處理器
120‧‧‧網路模組
130‧‧‧儲存媒體
140‧‧‧輸入輸出裝置
200‧‧‧網狀網路
230‧‧‧雲端儲存系統
250‧‧‧表格
S301~S315‧‧‧方法步驟
400A~400D‧‧‧表格
401‧‧‧元資料資訊
410‧‧‧原始來源
415‧‧‧其他來源
420‧‧‧路由資訊
S501~S511‧‧‧方法步驟
圖1繪示用以實施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的一種電子裝置之硬體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網狀網路架構。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4A-4D是根據圖3實施例繪示的包括元資料資訊和路由資訊的一種表格。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1繪示用以實施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用於分享數位物 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的一種示範性電子裝置之硬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100可包括網際網路存取功能(例如,智慧型手機);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電子裝置100也可為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tabular computer)、數位相機等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包括處理器110、網路模組120、儲存媒體130和輸入輸出(input/output,I/O)裝置140。處理器110可至少電性耦接於網路模組120、儲存媒體130和輸入輸出裝置140,但不受限於此。
處理器110是用以處理所有示範性電子裝置100的操作。
網路模組120可支援至少一種下列系統的無線訊號傳輸: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通信網路、第四代(forth generation)通信網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網路、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無線相容認證(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統、藍芽(Bluetooth)系統以及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統。
儲存媒體130可為習知的揮發性或非揮發性儲存裝置,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硬碟(hard disk)。儲存媒體130可包括電腦程式產品,例如程式碼、函式、或是指令區塊,上述電腦程式產品可提供特定而有序的操作,以控制硬體功能且指引其操作以執行一些電子裝置100的特徵或功能。
輸入輸出裝置140可包括一個介面以連接觸控式顯示器、鍵盤、搖桿(joystick)、滑鼠、指標裝置(pointing device)、或語音式互動裝置,諸如此類。
在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使用者希望與社群(例如,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分享檔案。此檔案可為自雲端儲存系統(例如,公眾雲端儲存伺服器或私人雲端儲存伺服器)所下載的音樂、視訊片段(video clip)、相片、遊戲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使用者可簡單地與社群分享來自他/她自己電子裝置的檔案。假設使用者和社群的電子裝置組成一個網狀(mesh)網路。網狀網路可定義多個無線電子裝置所構成之群組,每一個上述無線電子裝置具備可與彼此直接通訊的功能,每一個上述無線電子裝置也可經由用戶基礎的無線資料通訊網路(例如,3G網路、4G網路、蜂巢式(cellular)網路、其他無線資料網路或其組合)與一個集中式裝置通訊。網狀網路中各節點可不僅擷取和散布其自有資料,也可作為其他節點的中繼點;即,各節點可於網路中協同傳播資料。各電子裝置可視為一個節點,可與最近的鄰近節點交換資訊。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網狀網路架構。 請參照圖2,網狀網路200包括五個電子裝置A、B、C、D和E,其中各電子裝置A-E具有和圖1中電子裝置100相似的元件、特徵和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網狀網路200為具有三階階層式架構的鄰近式(proximity-based)網路。電子裝置A可作為根(root)節點,且分享儲存媒體130中的檔案或自雲端儲存系統230所下載的檔案。電子裝置B、C和D為電子裝置A的第一層子(child)節點,而電子裝置E為電子裝置A的第二層子節點。電子裝置A可手動地或藉由密碼給予電子裝置B-D授權以加入網狀網路200,或禁止電子裝置B-D加入網狀網路200,且電子裝置A可偵測電子裝置B-D離開網狀網路200的動作。電子裝置A可藉由表格250管理以上的程序,其中表格250包括如下述實施例所示的元資料資訊和路由資訊。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之流程圖,其中,本實施例可包含多個設想情境。請隨圖2中的網狀網路200與圖1中的元件參照圖3,電子裝置A是網狀網路200的根節點,也是網狀網路200的群組擁有者(group owner)。此外,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其為求清楚且簡單解釋之目的,在下述實施例中僅分享單一數位物件(例如,檔案)至電子裝置B-E。首先,群組擁有者A選擇數位物件以傳輸於網狀網路200(步驟S301)。接著,群組擁有者A可選擇電子裝置以與其分享數位物件(步驟S303)。在本實施例中,群組擁有者A選取電子裝置B-E以分享數位物件,因此電子裝置B-E也稱為目 標裝置B-E。群組擁有者A可藉由手動方式或自動密碼認證方式給予各目標裝置B-E授權以加入網狀網路200。
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將網狀網路200配置為如圖2所繪示的三階階層式鄰近式網路。換言之,網狀網路200的架構根據電子裝置B-E相對於群組擁有者A的鄰近關係排列。當形成網狀網路200時,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建構包括元資料資訊和路由資訊的表格(步驟S305)。
圖4A-4C是根據圖3實施例繪示的包括元資料資訊和路由資訊的表格示意圖,其中表格圖4A-4C繪示網狀網路200中數位物件的分配的多個不同階段,且其中元資料資訊401包括至少一個原始來源(original source)410和其他來源(alternative source)415,但不受限於此。
對於各目標裝置B-E而言,數位物件的原始來源410是指網狀網路200中可提供數位物件以供對應之目標裝置下載的電子裝置。數位物件的其他來源415是指不同於原始來源410的也可提供數位物件以供對應之目標裝置下載的電子裝置。路由資訊420代表數位物件的路徑,且路由資訊420包括三個元件。第一元件代表對應之目標裝置可自其下載數位物件的電子裝置;第二元件代表對應之目標裝置;而第三元件代表對應之目標裝置需要對其傳送數位物件的電子裝置。簡言之,各電子裝置B-E的路由資訊包括下載來源(先前節點)、對應之目標裝置(當前節點)以及目的地(下個節點)。在網狀網路200中,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 110可根據路由資訊420直接地或間接地轉送表格和數位物件至目標裝置B-E。換言之,目標裝置B-E的處理器110也可根據路由資訊420在目標裝置B-E之間各自轉送表格。在本實施例中,各目標裝置B-D的原始來源410初始設定為群組擁有者A,且各目標裝置B-D的路由資訊420初始分別設定為”A-B-X”、”A-C-E”和”A-D-X”,其中X代表空的目的地。換言之,由於鄰近式網路架構,目標裝置E的原始來源410預設為目標裝置C,而目標裝置E的路由資訊420設定為”C-E-X”。在本實施例中,此時群組擁有者A為唯一分配者,所以沒有可用的其他來源,各目標裝置B-E的其他來源415設定為”無”。
請重新參照圖3,群組擁有者A建構表格400A之後,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可根據表格400A中的路由資訊420分配所建構的表格400A至各目標裝置B-E(步驟S307)。群組擁有者A可根據路由資訊420中的路徑直接地或間接地轉送所建構的表格400A至各目標裝置B-E。舉例而言,群組擁有者A可直接地轉送所建構的表格400A至目標裝置B-D,而目標裝置C可直接地轉送所建構的表格400A至目標裝置E。接著,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以相似方式開始傳輸數位物件至分配的目的地(步驟S309),其中目的地為目標裝置B、C和D。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主要目標是用以卸載來自群組擁有者A(也是原始來源)的流量,而因此各目標裝置B-E可根據表格400A中的其他來源415來先檢查是否有任何可用的其他來源。
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根據目標裝置B-E的狀態的變化來更新表格400A(步驟S311)。舉例而言,在一情境中,於目標裝置的狀態變化之後,圖4B繪示表格400A更新之後的表格。請參照圖4B,目標裝置B完成下載數位物件後,目標裝置B的網路模組120可根據對應之路由資訊420中的路徑以反向傳送回報至群組擁有者A。經通知後,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更新目標裝置B的原始來源410為”無”,其代表無原始來源。此外,當目標裝置C為最接近目標裝置B的目標裝置時,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也於元資料資訊401中設定目標裝置B為目標裝置C的其他來源415。目標裝置B的路由資訊420可更新為”A-B-C”,且目標裝置C的路由資訊可更新為”B-C-E”。
請重新參照圖3,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將表格400A更新為表格400B,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檢查所有目標裝置B-E是否完成下載數位物件(步驟S313)。在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決定對應於各目標裝置B-E的原始來源410是否設定為”無”。若所有目標裝置B-E完成下載數位物件(例如,各目標裝置B-E的原始來源410設定為”無”),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結束數位物件之分享;若否,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可根據路由資訊420來分配已更新的表格400B至目標裝置B-E(步驟S315)。
對於尚未完成下載數位物件的目標裝置,各個此種目標裝置根據所更新的表格400B中的元資料資訊401來繼續下載數位 物件。在此情況下,目標裝置B的網路模組120可開始傳輸數位物件至目標裝置C。此時,目標裝置D仍可繼續下載來自群組擁有者A的數位物件,且目標裝置E仍可等待目標裝置C以傳輸數位物件。當上述目標裝置的狀態發生變化時,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重複步驟S311。在另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甚至當目標裝置C尚未完成來自群組擁有者A的下載,目標裝置C的網路模組120也可開始傳輸數位物件已下載的部份至目標裝置E。目標裝置C和目標裝置E可幾乎同步地以此方式下載數位物件。
在另一情境中,於目標裝置狀態的另一變化之後,圖4C繪示表格400B更新後的表格400C。請參照圖4C,假設完成下載數位物件之後,目標裝置B離開網狀網路200。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先刪除位於表格400B中對應於目標裝置B的整列,也可刪除位於元資料資訊401中目標裝置C的其他來源415。在此情況下,由於目標裝置B的離去,目標裝置C的其他來源415可由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00重設為”無”。目標裝置C可繼續下載來自其原始來源410的數位物件,其中原始來源410是群組擁有者A,且目標裝置C的路由資訊420可設為”A-C-E”。
在另一情境中,於目標裝置狀態的另一變化之後,圖4D繪示表格400C更新後的表格400D。請參照圖4D,假設完成下載數位物件之後,目標裝置C離開網狀網路200。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先刪除位於表格400C中對應於目標裝置C的整列,且刪除位於路由資訊420中的目標裝置C。在此情況下,由於目 標裝置C的離去,目標裝置E的原始來源410可設為”無”,且目標裝置E的其他來源415可設為目標裝置D。目標裝置D和E的路由資訊可分別設為”A-D-E”和”D-E-X”。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僅分享單一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200中。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當判斷所有目標裝置B-E已取得上述數位物件之後(步驟S313),若群組擁有者A仍有其他數位物件以分享於網狀網路200,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可執行步驟S309以開始另一次檔案傳輸處理。反之,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結束數位物件之分享。值得注意的是,多個數位物件也可同時地傳輸至目標裝置B-E,這樣更新表格的頻率可能更高。
此外,網狀網路200不限定為鄰近式。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可透過直接連線以分配表格至目標裝置B-E,且目標裝置B-E也可透過直接連線以通知任何更新或狀態變化至群組擁有者A。在此情境中,不需要路由資訊420,且各目標裝置B-E的其他來源415可不必為其最近鄰近節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他來源415可為來自外部網路的數位物件之來源端,上述外部網路為一些目標裝置可存取的網路。當建構表格時(步驟S305),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可於元資料資訊401中設定來自外部網路的數位物件來源端為其他來源415。在此情況下,可存取外部網路的各目標裝置B-E可直接地下載來自外部網路的數位物件,而不用等待先前節點(母節點(parent node))來分享數位物件。因此,其他來源415可卸載來自原始來 源410和整個網狀網路200的流量。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之流程圖,其中本實施例是以各目標裝置B-E的觀點。請隨圖2中的網狀網路200與圖1中的元件參照圖5,群組擁有者A的處理器110建構包括元資料資訊401和路由資訊420的表格之後,群組擁有者A的網路模組120根據表格中的路由資訊420以分配所建構的表格至各目標裝置B-E。換言之,各目標裝置B-E可直接地或間接地透過各目標裝置B-E的網路模組120接收來自群組擁有者A的表格(步驟S501)。為簡單起見,下述說明將著重於目標裝置C。
目標裝置C可先根據表格中的元資訊資料以檢查是否有任何其他來源可供下載數位物件(步驟S503)。若存在對應目標裝置C的其他來源415,目標裝置C可透過目標裝置C的網路模組120下載來自其他來源415的數位物件(步驟S505)。當目標裝置C完成下載,其處理器110可透過目標裝置C的網路模組120傳送回報至群組擁有者A(步驟S507),上述回報指示目標裝置C也擁有數位物件。即,目標裝置C可通知群組擁有者A,指出目標裝置C可做為目標裝置B、D和E的其他來源415。群組擁有者A可進一步根據步驟S311以更新表格。
另一方面,若目標裝置C未有任何其他來源,其可透過網路模組120下載來自原始來源410的數位物件(步驟S509)。當目標裝置C完成下載,其處理器110可透過網路模組120傳送回 報至群組擁有者A(步驟S511),上述回報指示目標裝置C也擁有數位物件。群組擁有者A可進一步根據步驟S311以相似方法來更新表格。
本揭露提供的方法和裝置能夠有效地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當已經創造、接收或下載數位物件時,群組擁有者可建構且維護包括元資訊資料的表格。群組擁有者的網路模組可分配元資料資訊至各目標裝置,以及提供更有效率的路由方法。藉由利用所提出的方法於上述實施例中,在鄰近式P2P資料傳送過程中,群組擁有者能夠持續追蹤網狀網路中的目標裝置的狀態與路由資訊。據此,在有限頻寬的網路的行動通訊裝置之間,可將檔案傳輸速度最佳化。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301~S315‧‧‧方法步驟

Claims (22)

  1. 一種用於分享一數位物件於一網狀網路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一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所述方法藉由所述群組擁有者執行且所述方法包括:建構包括一元資料資訊的一表格,其中所述元資料資訊包括所述網狀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原始來源;分配所述表格至各所述目標裝置,其中各所述目標裝置根據所述元資料資訊下載所述數位物件;根據所述目標裝置的一狀態的一變化來更新所述表格;以及分配所更新的所述表格至各所述目標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元資料資訊更包括對應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一目標裝置的一其他來源,而其中所述第一目標裝置下載來自所述其他來源的所述數位物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他來源是一外部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來源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二目標裝置剛完成下載所述數位物件,而且更新所述表格的所述步驟包括:增加所述第二目標裝置作為所述其他來源至所述元資料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目標 裝置是所述目標裝置中最接近所述第一目標裝置而且擁有所述數位物件的目標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第二目標裝置離開所述網狀網路,而且更新所述表格的所述步驟包括:刪除位於所述元資料資訊中的所述其他來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狀網路是一鄰近式網狀網路且所述表格更包括一路由資訊,且其中所述目標裝置根據所述路由資訊在彼此之間轉送所述表格與所述數位物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三目標裝置離開所述網狀網路,而且更新所述表格的所述步驟包括:刪除位於所述路由資訊中的所述第三目標裝置。
  9. 一種用於分享一數位物件於一網狀網路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一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所述方法藉由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一目標裝置執行且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來自所述群組擁有者的一表格,其中所述表格包括一元資料資訊,且所述元資料資訊包括所述網狀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原始來源;當所述元資料資訊更包括一其他來源時,下載來自所述其他來源的所述數位物件,其中所述其他來源是所述目標裝置中一 第二目標裝置或是一外部網路中的一來源端;以及當所述元資料資訊不包括所述其他來源時,下載來自所述原始來源的所述數位物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當已完成所述數位物件的下載時,傳送一回報至所述群組擁有者以指示所述第一目標裝置已擁有所述數位物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狀網路是一鄰近式網狀網路且所述表格更包括一路由資訊,且其中所述第一目標裝置根據所述路由資訊轉送所述表格至其他所述目標裝置。
  12. 一種用於分享一數位物件於一網狀網路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所述電子裝置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一處理器,用以建構包括一元資料資訊的一表格,且根據所述目標裝置一狀態的一變化以更新所述表格,其中所述元資料資訊包括所述網狀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原始來源;以及一網路模組,耦接於所述處理器,用以分配所建構的所述表格和所更新的所述表格至各所述目標裝置,其中各所述目標裝置根據所述元資料資訊下載所述數位物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元資料資訊更包括對應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一目標裝置的一其他來源,且所述第一目標裝置下載來自所述其他來源的所述數位物 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其他來源是一外部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來源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二目標裝置剛完成下載所述數位物件,且所述處理器藉由增加所述第二目標裝置作為所述其他來源至所述元資料資訊以更新所述表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目標裝置是所述目標裝置中最接近所述第一目標裝置而且擁有所述數位物件的目標裝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第二目標裝置離開所述網狀網路,且所述處理器藉由刪除位於所述元資料資訊中的所述其他來源以更新所述表格。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網狀網路是一鄰近式網狀網路且所述表格更包括一路由資訊,且其中所述目標裝置在彼此之間根據所述路由資訊轉送所述表格。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狀態的所述變化包括所述目標裝置中一第三目標裝置離開所述網狀網路,且所述處理器藉由刪除位於所述路由資訊中的所述第三目標裝置以更新所述表格。
  20. 一種用於分享一數位物件於一網狀網路的電子裝 置,其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一群組擁有者和多個目標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為所述目標裝置其中之一且所述電子裝置包括:一網路模組;以及一處理器,耦接於所述網路模組,用以經由所述網路模組接收來自所述群組擁有者的一表格,其中所述表格包括一元資料資訊,且所述元資料資訊包括所述網狀網路中所述數位物件的一原始來源,其中當所述元資料資訊更包括一其他來源時,所述處理器經由所述網路模組下載來自所述其他來源的所述數位物件,其中所述其他來源是所述目標裝置之一或一外部網路中的一來源端,其中當所述元資料資訊不包括所述其他來源時,所述處理器藉由所述網路模組下載來自所述原始來源的所述數位物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已完成所述數位物件的下載時,所述處理器傳送一回報至所述群組擁有者以指示所述電子裝置已擁有所述數位物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網狀網路是一鄰近式網狀網路且所述表格更包括一路由資訊,且其中所述處理器根據所述路由資訊轉送所述表格至其他所述目標裝置。
TW102127169A 2013-05-03 2013-07-29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TWI517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886,272 US20140330901A1 (en) 2013-05-03 2013-05-03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digital object over mesh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326A TW201444326A (zh) 2014-11-16
TWI517647B true TWI517647B (zh) 2016-01-11

Family

ID=5172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169A TWI517647B (zh) 2013-05-03 2013-07-29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0901A1 (zh)
CN (1) CN104135376B (zh)
DE (1) DE102013017074A1 (zh)
TW (1) TWI5176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0639A (zh) * 2018-04-13 2018-10-12 深圳络绎星和科技有限公司 自组网联网方法及系统
WO2019221713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Data security method utilizing mesh network dynamic sc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234258A1 (en) * 2001-01-22 2002-07-30 Sun Microsystems, Inc.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US7558797B2 (en) * 2006-06-30 2009-07-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adata structures for mass P2P file sharing
WO2009134772A2 (en) * 2008-04-29 2009-11-05 Maxiscale, Inc Peer-to-peer redundant file server system and methods
EP2634997B1 (en) * 2008-05-23 2018-03-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intaining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in an overlay network
US7962574B2 (en) * 2009-01-29 2011-06-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integration in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
US8301654B2 (en) * 2009-02-24 2012-10-30 Hitachi, Ltd. Geographical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hierarchical peer to peer architecture
US20100293097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Pomeroy Jordan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system with data accoun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5376A (zh) 2014-11-05
US20140330901A1 (en) 2014-11-06
CN104135376B (zh) 2019-01-18
DE102013017074A1 (de) 2014-11-06
TW201444326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2290B2 (en) Peer-to-peer network prioritizing propagation of objects through the network
Akhtar et al. Architecture of hybrid mobile social networks for efficient content delivery
CN102594879B (zh) 媒体内容位置知晓和决策制定
Passarella et al. Minimum-delay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opportunistic networks
CN104348901A (zh) 文件传输方法、文件传输装置及文件传输系统
JP2016035750A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の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フィルタリングされた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を提供する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サーバ、デバイス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methodforfilteringinstantmessage、instantmessageserverforprovidinginstantmessage、deviceandapplicationfordisplayingthesame}
Chen et al. Maximizing P2P file access availability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though replication for efficient file sharing
US20190089778A1 (en) Ad hoc decentralized cloud infrastructure
CN104717527A (zh)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Zhao et al. Contact duration aware data replication in DTNs with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TWI517647B (zh)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JP2017126983A (ja) 生中継データを共有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RU2586598C2 (ru) Тиражирование данных
Chaikijwatana et al. VCG auction-based bandwidth allocation with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1182036B (zh) 数据分流方法及网络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JP2010262656A (ja) インペイシェンス反応関数に従って、無線通信機能を有するピア間でのコンテンツ配布を制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10719574A (zh) 一种网点访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753873A (zh) 一种提供内容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Zhang et al. Location‐based distributed cach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KR101006539B1 (ko) 파일 병렬 다운로드에서의 최대 빈도 블록 우선 선택 방법,이를 이용한 파일 병렬 다운로드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Soo Towards proactive mobility-aware fog computing
Tsai et al. A local recovery routing protocol with clustering coefficient
WO2017084103A1 (zh)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Seng et al. Exploring the Role of Wi-Fi Direct's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in Forming Wireless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 Scoping Review
Kang et al. A Mobile Community Service Platform Promoting Ubiquitous Collab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