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4184B -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4184B
TWI504184B TW101147541A TW101147541A TWI504184B TW I504184 B TWI504184 B TW I504184B TW 101147541 A TW101147541 A TW 101147541A TW 101147541 A TW101147541 A TW 101147541A TW I504184 B TWI504184 B TW I5041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eighted
signal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0637A (zh
Inventor
Shuangqua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Broad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com Corp filed Critical Broadco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0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1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5Independent weighting, i.e. weights based on own antenna recep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涉及行動裝置,具體地,涉及利用多天線搜索的行動裝置。
無線行動裝置可連接至蜂巢通訊網內的各種基地台,以便於透過蜂巢網路進行資料通訊。在資料通訊之前,無線行動裝置必須首先附接或連接至蜂巢網路。附接過程要求無線行動裝置執行細胞搜索以識別細胞內的基地台。執行細胞搜索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和方法:
(1)一種無線行動裝置,包括:處理電路,被構造為:獲得第一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的第一值,並獲得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的第二值;基於所述第一值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並且基於所述第二值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將所述第一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主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將所述第二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 訊號以產生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以及基於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和透過所述處理電路確定資料框的後續接收的時槽邊界。
(2)根據(1)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訊號強度度量從由自動增益控制準位、信號雜訊比以及都卜勒頻移的程度所組成的組中選擇。
(3)根據(1)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限制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總和的幅度。
(4)根據(3)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根據指定限制方案的控制訊號限制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總和的幅度。
(5)根據(1)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將所述第一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輔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將所述第二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輔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將所述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求總和以透過所述處理電路來確定資料框的後續接收的框邊界。
(6)根據(5)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透過所述無線行動裝置確定的所述資料框的後續接收包括透過蜂巢網路從基地台接收擾亂碼。
(7)根據(6)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根據確定的所述時槽邊界以及確定的所述框邊界來分析所述擾亂碼。
(8)根據(1)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當所述第一值相對於所述第二值的比率在預定臨 界值範圍之外時將所述第一權重設定為0。
(9)根據(1)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當所述第一值相對於所述第二值的比率在預定臨界值範圍內時將所述第一權重設定為等於所述第二權重。
(10)一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包括:用於基於第一天線的自動增益控制準位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的裝置;用於基於第二天線的自動增益控制準位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的裝置;用於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主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二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裝置;以及用於組合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以識別資料的後續接收的時槽邊界的裝置。
(11)根據(10)所述的系統進一步包括:用於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輔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輔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二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輔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的裝置;以及用於組合所述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以識別資料的後續接收的框邊界的裝置。
(12)根據(10)所述的系統,其中,用於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的裝置包括用於當所述第一天線 的所述自動增益控制準位比所述第二天線的所述自動增益控制準位至少小預定臨界值時取消選定所述第一天線的裝置。
(13)一種用於訊號處理的方法,包括:基於第一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基於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同步訊號;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同步訊號;根據所述第二權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同步訊號;組合所述第一加權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同步訊號以產生組合同步訊號;以及基於所述組合同步訊號識別傳輸邊界以便於同步通訊。
(14)根據(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與所述第二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之間的差在預定臨界值範圍內時相等地加權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
(15)根據(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將矩陣轉換應用於所述組合同步訊號。
(16)根據(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矩陣轉換包括快速哈達瑪轉換。
(17)根據(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組合同步訊號超過預定最大幅度臨界值時對所述組合同步訊號應用飽和函數。
(18)根據(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組合同步訊號超過預定最大幅度臨界值時對所述組合同步訊號應用位移函 數。
(19)根據(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訊號強度度量從由自動增益控制準位、信號雜訊比以及都卜勒頻移的程度所組成的組中選擇。
(20)根據(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確定的所述傳輸邊界識別擾亂碼,其中,所述擾亂碼從基地台透過蜂巢網被傳輸。
100‧‧‧行動裝置
102‧‧‧基地台
103、105、211、221‧‧‧同步訊號
108、110‧‧‧接收器
113‧‧‧第一天線
118‧‧‧第二天線
123‧‧‧記憶體
120‧‧‧處理電路
180‧‧‧無線通訊系統
213‧‧‧第一權重
218‧‧‧第一加權同步訊號
223‧‧‧第二權重
228‧‧‧第二加權同步訊號
230、236‧‧‧組合同步訊號
234‧‧‧控制訊號
267‧‧‧組合器元件
272‧‧‧限制器元件
300‧‧‧資料框格式
403~427、503~521‧‧‧步驟
圖1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實例的附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行動裝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實例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在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行動裝置所使用的資料通訊格式的實例的示意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被實現為行動裝置的處理電路的一部分的功能實例的流程圖。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被實現為行動裝置的處理電路的一部分的功能實例的流程圖。
圖6A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行動裝置所使用的等增益方案的實例的示意圖。
圖6B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行動裝置所使用的選擇性結合方案的實例的示意圖。
圖6C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圖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行動裝置所使用的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結合方案的實例的示意圖。
本公開涉及透過利用多天線的無線行動裝置來執行細胞搜索。當多天線被構造成接收信號(訊號)時,每個天線可表現出影響無線接收的特性。組合透過兩個或多個接收天線接收的資料的各 種方案可提升在細胞搜索中的性能。另外,在下面進一步討論確定要使用哪一種結合方案。
圖1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的實例的附圖。參照圖1,示出了行動裝置100和基地台102。行動裝置100包括被耦合至各自的接收器108、110的多個接收天線113、118。另外,行動裝置100包括通訊地耦合至一個或多個接收器108、110的處理電路120。在處理電路120內可進一步包括記憶體123。無線通訊系統180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基地台102。基地台102可與行動裝置100無線通訊。基地台102可將同步訊號103、105傳輸至行動裝置100以便於細胞(cell)搜索。
在各種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100包括用於接收無線訊號的第一天線113和用於接收無線訊號的第二天線。儘管示出了兩個天線,但行動裝置100可使用多於兩個的接收天線。在各種實施方式中,天線113、118被實體地並且分開地設置在行動裝置內所包含的印刷電路板上。
每個天線113、118被通訊地耦合至各自的接收器108、110。接收器108、110可包括適於執行一個或多個接收功能(可包括用於接收或發訊號的實體(PHY)層功能)的合適的邏輯、電路、介面和/或代碼。這些PHY層功能可包括但是不限於所接收的射頻(RF)訊號的放大、與所選擇的RF通道(例如,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通道)對應的頻率載波訊號的產生、產生的頻率載波訊號對放大的RF訊號的下轉換、資料符號中所包含的資料基於所選擇的解調類型應用的解調以及解調訊號中所包含的資料的檢測。經由接收天線113、118接收RF訊號。接收器108、110可以適於處理所接收的RF訊號以產生基帶訊號。此外,行動裝置100的接收器108、110可被實現為處理電路的一部分。
在各種實施方式中,處理電路120被實施為微處理器的至少一部分。處理電路12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路和/或一個或多個微 處理器。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處理電路120可包括在一個或多個處理電路內可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軟體模組。在這種情況下,軟體模組被儲存在記憶體123中並且被處理電路120內的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所執行。處理電路120可被構造成執行操作以便於用於建立與任意可用基地台102的無線通訊鏈路的細胞搜索。
基地台102被構造成在基地台102的實體傳輸範圍內廣播要被一個或多個行動裝置100接收的無線訊號。為了此目的,基地台102實現蜂巢式無線網路。在各種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02傳輸(transmit)主(primary)同步訊號(psync)103和輔(secondary)同步訊號(ssync)105以便於行動裝置100的細胞搜索。Psync 103和ssync 105被行動裝置100的一個或多個天線113、118接收。在各種實施方式中,psync 103允許行動裝置100確定時槽邊界。在這方面,根據與預定時槽有關的傳輸和接收來執行資料通訊。因此,希望透過蜂巢網路通訊的行動裝置100必須確定時槽的邊界。此外,多個時槽可構成一個框(frame)。由於框邊界由規律地重複的時槽構成,所以ssync 105可被行動裝置100用於確定框邊界。
當行動裝置100根據同步訊號103、105確定了傳輸邊界(例如,時槽邊界、框邊界等)時,行動裝置100可使用所確定的傳輸邊界來識別與特定基地台102相關聯的擾亂碼。透過識別該擾亂碼,行動裝置100可完成蜂巢網路的搜索。行動裝置100可將自身附接(attach)至蜂巢網路並且開始透過該網路通訊資料。
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提出利用多個接收天線113、118接收同步訊號103、105。行動裝置100所採用的處理電路120可被構造成確定合適的組合方案以組合每個接收天線113、118接收的接收同步訊號103、105。為了此目的,本公開的各種實施方式貫注於允許具有多接收天線113、118的行動裝置100在細胞搜索過程中以及在行動裝置100完成附接至網路之前靈活地組合訊號。
圖2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圖1)中的行動裝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實例的示意圖。參照圖2,示出了處理電路120內所包括的各種訊號和元件。在各種實施方式中,處理電路120的元件被實現為微處理器的至少一部分。處理電路120的這些元件可進一步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路和/或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處理電路120的元件可包括可在一個或多個處理電路內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軟體模組。在這種情況下,軟體模組被儲存在記憶體123(圖1)中並且被處理電路120內的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執行。
如在圖2中所看出的,psync 103和/或ssync 105被多個天線113、118獨立地接收。被第一天線113接收並且被接收電路處理的同步訊號103、105被描述為第一處理同步訊號211。被第二天線118接收並且被接收電路處理的同樣的同步訊號103、105被描述為第二處理同步訊號221。因此,儘管同樣的同步訊號103、105被傳輸至行動裝置的接收天線113、118,但每個天線113、118可不同地接收同步訊號103、105,使得第一處理同步訊號211不同於第二處理同步訊號221。其中,解釋此情況的某些實例是:在天線的實體結構上的差異,在天線的實體位置上的差異,不同地影響天線的任何物質障礙物或改變特定天線的實體特性的任意其他因素。
在各種實施方式中,第一加權元件213被應用(apply)於第一處理同步訊號211以產生第一加權同步訊號218。類似地,第二加權元件223被應用於第二處理同步訊號221以產生第二加權同步訊號228。
此外,處理電路120包括將第一加權同步訊號218與第二加權同步訊號228組合以產生組合同步訊號230的組合器元件267。其中,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組合器元件267包括將輸入求總和以產生總和輸出的加法器。處理電路120還可包括限制器元件272, 以限制組合同步訊號230的幅度用於產生限制的組合同步訊號236。在這方面,由於透過組合器元件267所執行的操作,組合同步訊號230的幅度可能超出期望的範圍。限制器元件272可被構造為執行一個或多個限制操作以限制其輸入的幅度。控制訊號234可被用於選擇特定的限制操作。
其中,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限制元件272使用飽和函數。飽和函數在輸入超過預定範圍的情況下將輸入限制於預定範圍的一個極值或另一個極值。例如,如果飽和函數被構造為將輸入限制於範圍-128至127,則小於-128的輸入(例如,-129、-130、-256等)被飽和於值-128。類似地,大於127的輸入(例如,128、130、203等)被飽和於值127。包含在範圍-128~127內的輸入保持不變,不受飽和操作的影響。
在可選實施方式中,為了降低輸出的幅度,限制器272使用位移操作以有效地劃分輸入。作為非限制實例,控制訊號234選擇限制器元件272採用位移操作、飽和操作、位切斷操作還是任意其他幅度限制操作。
此外,參照圖2,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描述了對由被耦接至行動裝置100(圖1)的天線113、118所接收的訊號實施各種加權方案。訊號權重213、223可基於一個訊號強度度量(測量,metric)或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來確定。訊號強度度量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自動增益控制(AGC)準位(level)、信號雜訊比(SNR)、都卜勒頻移的程度或其任意組合。在這方面,一個或多個訊號強度度量可由處理電路120針對每個天線113、118來確定。因此,可基於確定的訊號強度度量來計算每個天線113、118的各自的權重213、223,正如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的。
繼續至圖3,圖3示出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圖1)中的行動裝置所使用的資料通訊格式的實例的示意圖。圖3圖示了根據資料框格式300的資料通訊。如非限制性實 例,資料框格式300被用於方便資料的後續接收。
資料框格式300包括多個重複的資料框。每個資料框由預定數量的時槽構成。因此,基地台102(圖1)與行動裝置100(圖1)之間的資料通訊透過第一同步符合此資料框格式300。例如,行動裝置100必須確定諸如時槽邊界和/或框邊界的傳輸邊界以確定要在何時等待來自基地台102的資料接收。因此,為了建立資料框格式300的傳輸邊界,行動裝置100與基地台102必須同步。
為了實現同步,psync 103(圖1)可被用於建立時槽邊界。在這方面,基地台102將psync訊號103傳輸至行動裝置100。此psync訊號103被行動裝置100的多個天線113、118(圖1)接收。由於每個接收天線113、118的實體屬性,每個天線113、118所接收的接收psync訊號可表現出不同的訊號強度和/或訊號量。基於接收的psync訊號,行動裝置100的處理電路120(圖1)可確定時槽邊界。
類似地,基地台102將ssync訊號105(圖1)傳輸至行動裝置100。此ssync訊號105被行動裝置100的多個天線113、118(圖1)接收。此外,接收的ssync訊號針對每個天線113、118可展現出不同的訊號強度和/或訊號量。基於接收的ssync訊號,行動裝置100的處理電路120可確定時槽邊界,並且可識別擾亂碼(scrambling code)以開始資料傳輸。例如,一旦處理電路120已至少確定了時槽邊界和/或框邊界,則處理電路可基於所確定的傳輸邊界識別透過蜂巢網來自基地台102(圖1)的擾亂碼。為了此目的,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提出在行動裝置100開始根據資料框格式300傳輸之前利用多個接收天線113、118來組合所接收的同步訊號103、105。
接下來參照圖4,圖4示出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圖1)中被實施為行動裝置的處理電路的一部分的功能實例的流程圖。應理解的是,圖4的流程圖只提供了可被採用 以實現如本文所描述的處理電路120的操作的許多不同類型功能設置中的一個實例。作為備選,圖4的流程圖可被視作描述在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處理電路120中實施的方法步驟的實例。
首先,如在方塊(步驟)403中所看到的,處理電路120獲得第一天線113(圖1)的訊號強度度量,並且如在步驟406中所看到的,獲得第二天線118(圖1)的訊號強度度量。訊號強度度量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自動增益控制(AGC)準位、信號雜訊比(SNR)、都卜勒頻移(Doppler shift)的程度、或其任意組合。接下來,如在步驟409中所看到的,處理電路120基於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第一天線113的第一權重213(圖2),並且如在步驟412中所看到的,基於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第二天線118的第二權重223(圖2)。如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的,各自的權重213、223是基於根據各個加權方案確定的訊號強度度量針對每個天線113、118計算的。
在步驟415,處理電路120經由第一天線113和第二天線118接收伺步訊號103、105(圖1)。同步訊號的非限制性實例是psync 103、ssync 105或識別傳輸邊界以便於利用同步資料框格式300(圖3)的後續傳輸的任意其他訊號。在步驟418,處理電路120根據第一權重213對經由第一天線113接收的同步訊號103、105進行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同步訊號218。並且,在步驟421,處理電路120根據第二權重223對經由第二天線118接收的同步訊號103、105進行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同步訊號228。在各種實施方式中,透過將訊號與權重相乘以根據該權重成比例調整訊號的幅度來執行加權。為了此目的,用更高權重213、223處理的訊號211、221(圖2)比用更低的權數處理的那些訊號對得到的組合訊號230(圖2)具有更大的影響。在各種實施方式中,權重1的結果是對訊號無加權,而權重0透過使該訊號為0而有效地使該訊號取消選定。在各種實施方式中,所分配的權重隨時槽(from slot to slot)而變 化。
接下來,處理電路120將第一加權同步訊號218與第二加權同步訊號228組合以產生組合同步訊號230,正如透過步驟424所示的。在各種實施方式中,使用組合器元件267(圖2)。組合器元件267可包括將輸入求總和以產生總和輸出的加法器。在各種實施方式中,關於ssync訊號,處理電路120可對組合同步訊號230應用矩陣轉換或者在組合之前對訊號218、228中的每一個應用矩陣轉換。執行矩陣轉換,前面的方法可省去一些操作。矩陣轉換的一種非限制性實例是快速哈達瑪轉換轉換(Fast Hadamard Transform)。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處理電路120根據規定限制方案的控制訊號234(圖2)來限制組合同步訊號230的幅度。
在步驟427,處理電路120基於組合同步訊號230來識別傳輸邊界以便於同步通訊。其中,作為一個實例,傳輸邊界是時槽邊界或框邊界。
在各種實施方式中,可實施圖4的流程用於處理作為主同步訊號的psync 103以及隨後處理作為主同步訊號的ssync 105。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處理這兩個同步訊號103、105,相同權數213、223可以是不同的。
接下來參照圖5,圖5示出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圖1)中被實施為行動裝置的處理電路的一部分的功能實例的流程圖。應理解的是,圖5的流程圖只提供了可被採用以實現如本文所描述的處理電路120的操作的許多不同類型功能設置中的一個實例。作為備選,圖5的流程圖可被視作描述在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處理電路120中所實施的方法步驟的實例。
圖5示出了用於確定處理同步訊號103、105的權重213、223(圖2)的各種組合方案的實例。具體地,圖5示出了如何選擇組合方案。組合方案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等增益方案、選擇性組合 方案以及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為了確定合適的方案,處理電路120分析與每個接收天線113、118(圖1)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訊號強度度量。
首先,如在步驟503中所看到的,處理電路120獲得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並且如在步驟506中所看到的,獲得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在步驟507,處理電路120確定第一和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值之間的相似度。在這方面,處理電路120將與每個天線113、118相關聯的訊號強度度量的值進行比較。如在步驟509中所看到的,如果這些值接近,則處理電路120應用等增益方案,如在步驟512中所看到的。例如,當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與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之間的差在預定臨界值內,則處理電路120可將相等的權重分配給第一天線113和第二天線118。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處理電路120可分析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的比率是否在預定的臨界值範圍內。也就是說,如果此比率接近於1,則認為第一和第二天線113、118的訊號強度接近。因此,在相同的增益方案下,當各個訊號強度度量接近但不一定相同時應用相同的權重。
然而,如在步驟515中看到的,如果這些值離得很遠,則處理電路120應用選擇性組合方案,如在步驟518中所看到的。例如,當第一值比第二值小至少預定臨界值時,則處理電路120可為天線113、118中的一個分配0權重。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處理電路120可分析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的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範圍。為此目的,如果此比率顯著大於1或顯著小於1,則第一和第二天線113、118的訊號強度被認為是離得很遠。因此,在選擇性組合方案下,當一個天線相對於另一天線具有顯著較差的訊號強度時則取消選定該一個天線。
當這些值既不接近也不離得很遠時,則處理電路120可應用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如在步驟521中所看到的。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處理電路120可分析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的比率是否在第一預定臨界值範圍內並且該比率是否超出第二預定臨界值範圍。作為另一實例,當其他方案不合適時,處理電路120可應用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作為默認方案。因此,在此方案中,處理電路120基於一個或多個訊號強度度量的數學運算式來分配權重213、223。在非限制性實例中,處理電路120可使用線性運算式或非線性運算式以得出基於一個或多個訊號品質度量的權重。
圖6A至圖6C是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80(圖1)中行動裝置所使用的各種構造方案的實例的示意圖。圖6A至圖6C還描述了根據參照圖5討論的各種組合方案基於各個訊號強度度量被分配給天線的權重的實例。此外,其中,圖6A至圖6C提供了一個實例,其中訊號強度度量是AGC準位。儘管AGC準位被用在圖6A至圖6C的實例中,但應理解的是,任意訊號強度度量或訊號強度度量的任意組合可用於加權每個天線。
圖6A示出了針對兩個天線的等增益方案。在此實例中,第一天線113(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956,而第二天線118(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963。假設使用預定臨界值0.1,則這兩個值之間的差0.007在預定臨界值內。可選地,第一天線113的AGC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AGC的比率是0.956/0.963,其等於0.992。假設預定臨界值範圍是0.90至1.11,則這兩個AGC之間的比率落入預定臨界值範圍內。因此,處理電路120(圖1)可認為這兩個天線的訊號接收足夠接近以使用相等的增益方案。因此,兩個天線被相等地加權。在此實例中,兩個天線113、118(圖1)被分配了為1的權重213、223。
圖6B示出了針對兩個天線的選擇性組合方案。在此實例中, 第一天線113(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921,而第二天線118(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382。假設使用預定臨界值0.3,則這兩個值之間的差0.539超出了預定臨界值。可選地,第一天線113的AGC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AGC的比率是0.921/0.382,其等於2.41。假設預定臨界值範圍是0.5至2.0,則這兩個AGC之間的比率落在預定臨界值範圍外。因此,處理電路120(圖1)可認為這兩個天線的訊號接收離得很遠從而使用選擇性組合方案。因此,具有相對更高AGC準位的天線透過接收權重0被取消選定。在此實例中,第一天線113接收了權重0,而第二天線118接收了權重1。
圖6C示出了針對兩個天線的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在此實例中,第一天線113(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864,而第二天線118(圖1)的AGC度量被計算為是0.987。這兩個值既不接近也不離得很遠。也就是說,這些值落在了預定範圍內。利用圖6A和圖6B的臨界值的實例,在此實例中的預定範圍是0.1至0.3。由於這些值的差是0.123,其在預定範圍內,所以處理電路120(圖1)可考慮使用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可選地,處理電路120可分析第一天線113的訊號強度度量相對於第二天線118的訊號強度度量的比率是否在第一預定臨界值範圍內並且該比率是否超出第二預定臨界值範圍。在圖6的實例中,該比率是0.864/0.987,其等於0.875,第一預定臨界值範圍是0.9至1.1,而第二預定臨界值範圍是0.5至2.0。基於該比率和這些預定的臨界值範圍,處理電路120(圖1)可考慮採用基於訊號強度度量的組合方案。具體地,在這種情況下,該方案是基於ACG增益的組合方案。因此,處理電路120將訊號強度度量輸入數學等式以計算權重。在圖6C的實例中,透過取AGC準位的倒數來計算權重。
圖4至圖5的流程圖示出了處理電路120(圖1)的一部分實 現的功能和操作。如果以軟體來體現,則每個步驟可表示包括用於實施特定邏輯功能的程式指令的代碼的模組、段或部分。程式指令可以以源代碼(包括寫入程式語言或機器代碼(包括透過諸如在電腦系統或其他系統中的處理電路120的適當執行系統可識別的數位指令)中的人可讀語句(statement))的形式來體現。機器代碼可由源代碼等轉換而成。如果以硬體來體現,則每個塊可表示實現特定邏輯功能(多個特定邏輯功能)的電路或多個互聯電路。
儘管圖4至圖5的流程圖示出了特定的執行順序,當應理解的是,執行順序可不同於所描述的。例如,兩個或多個步驟的執行順序可相對於所示出的順序被打亂。此外,在圖4至圖5中連續示出的兩個或多個步驟可被同時執行或部分同時執行。此外,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圖4至圖5中所示的一個或多個步驟可被跳過或被省略。另外,為了增強的實用、計數、性能測量或提供故障幫助等,任意數量的計數器、狀態變數、警告訊號或消息可被添加到本文所描述的邏輯流中。應理解的是,所有這種變化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此外,包括軟體或代碼的本文所描述的任意邏輯或應用可被包含在被指令執行系統(諸如,例如電腦系統或包括記憶體123(圖1)的其他系統中的處理電路120)使用或與該指令執行系統結合的任意非暫時電腦可讀介質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例如,該邏輯可包括例如包括可從電腦可讀介質取得並且被指令執行系統執行的指令及聲明的語句。在本公開的內容中,“電腦可讀介質”可以是可包含、儲存或保持被指令執行系統使用或與該指令執行系統結合的本文所描述的邏輯或應用的任意介質。
記憶體123可包括諸如例如磁、光或半導體介質的非暫時電腦可讀介質。合適的電腦可讀介質的更多具體實例將包括但不限於磁帶、磁性軟碟、磁性硬碟驅動器、儲存卡、固態驅動器、USB 閃盤驅動或光碟。此外,電腦可讀介質可以是包括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和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或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另外,電腦可讀介質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PROM)、電可抹除唯讀記憶體(EEPROM)或其他類型的儲存裝置。
應當強調的是以上描述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只是為了清楚理解公開的原理而給出的可能的實施實例。在不實質上背離公開的原理的情況下可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形和修改。所有這種修改和變形旨在被包括在被發明的範圍內並且受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3、105、211、221‧‧‧同步訊號
113‧‧‧第一天線
118‧‧‧第二天線
120‧‧‧處理電路
213‧‧‧第一權重
218‧‧‧第一加權同步訊號
223‧‧‧第二權重
228‧‧‧第二加權同步訊號
230、236‧‧‧組合同步訊號
234‧‧‧控制訊號
267‧‧‧組合器元件
272‧‧‧限制器元件

Claims (9)

  1. 一種無線行動裝置,包括:處理電路,被構造為:獲得第一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的第一值,並獲得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的第二值;基於所述第一值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並且基於所述第二值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將所述第一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主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將所述第二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以及基於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和透過所述處理電路確定資料框的後續接收的時槽邊界;其中,當所述第一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與所述第二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之間的差在一預定臨界值範圍內時,相等地加權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限制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總和的幅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根據指定限制方案的控制訊號限制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總和的幅度。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行動裝置,其中,所述處理電路被進一步構造為:將所述第一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輔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將所述第二權重應用於透過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輔 同步訊號以產生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以及將所述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與所述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求總和以透過所述處理電路來確定資料框的後續接收的框邊界。
  5. 一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包括:用於基於第一天線的自動增益控制準位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的裝置;用於基於第二天線的自動增益控制準位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的裝置;用於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主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二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的裝置;以及用於組合所述第一加權主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主同步訊號以識別資料的後續接收的時槽邊界的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與所述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之間的差在一預定臨界值範圍內時,相等地加權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系統進一步包括:用於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輔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輔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的裝置;用於根據所述第二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輔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輔同步訊號的裝置;以及用於組合所述第一加權輔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輔同 步訊號以識別資料的後續接收的框邊界的裝置。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用於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主同步訊號加權的裝置包括用於當所述第一天線的所述自動增益控制準位比所述第二天線的所述自動增益控制準位至少小預定臨界值時取消選定所述第一天線的裝置。
  8. 一種用於訊號處理的方法,包括:基於第一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所述第一天線的第一權重;基於第二天線的訊號強度度量確定所述第二天線的第二權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接收同步訊號;根據所述第一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所述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一加權同步訊號;根據所述第二權權重對經由所述第二天線接收的所述同步訊號加權以產生第二加權同步訊號;組合所述第一加權同步訊號和所述第二加權同步訊號以產生組合同步訊號;以及基於所述組合同步訊號識別傳輸邊界以便於同步通訊;其中,當所述第一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與所述第二天線的所述訊號強度度量之間的差在一預定臨界值範圍內時,相等地加權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第二天線。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組合同步訊號超過預定最大幅度臨界值時對所述組合同步訊號應用飽和函數或移位元函數。
TW101147541A 2012-03-30 2012-12-14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TWI504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8049P 2012-03-30 2012-03-30
US13/526,642 US9143189B2 (en) 2012-03-30 2012-06-19 Mobile device searching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637A TW201340637A (zh) 2013-10-01
TWI504184B true TWI504184B (zh) 2015-10-11

Family

ID=47891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541A TWI504184B (zh) 2012-03-30 2012-12-14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43189B2 (zh)
EP (1) EP2645583B1 (zh)
KR (1) KR101443799B1 (zh)
CN (1) CN103368600B (zh)
HK (1) HK1190837A1 (zh)
TW (1) TWI504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3396A1 (en) 2008-03-15 2013-11-07 James R. Selevan Sequenced guiding systems for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US9288088B1 (en) * 2013-02-22 2016-03-15 Pi Variables, Inc. Synchronizing the behavior of discrete digital devices
US9210690B2 (en) 2013-08-08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US20160119857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ilateral search algorithm for lte system
US9835319B2 (en) 2014-11-15 2017-12-05 James R. Selevan Sequential and coordinated flashing of electronic roadside flares with a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
US11313546B2 (en) 2014-11-15 2022-04-26 James R. Selevan Sequential and coordinated flashing of electronic roadside flares with a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
US10750465B2 (en) * 2016-09-30 2020-08-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gnostic radio synchronization
US10551014B2 (en) 2017-02-10 2020-02-04 James R. Selevan Portable electronic flare carrying case and system
USD854438S1 (en) 2017-02-10 2019-07-23 Pi Variable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flare
US11725785B2 (en) 2017-02-10 2023-08-15 James R. Selevan Portable electronic flare carrying case and system
USD854437S1 (en) 2017-02-10 2019-07-23 Pi Variable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flare system
CN111418238B (zh) 2017-07-06 2022-08-09 詹姆斯·R·塞勒凡 移动行人或车辆位置同步信号装置和方法
JP2020120198A (ja) * 2019-01-21 2020-08-06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アンテナ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0752898B (zh) * 2019-09-29 2022-06-10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基于多天线接收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52228A1 (en) * 2002-09-16 2004-03-18 Jose Tellado Method and system of frequency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a transceiver to signals received by the transceiver
US20050207393A1 (en) * 2002-09-09 2005-09-22 Burkhard Beck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a mobile radio receiver
US20120071106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transmit power for wireless radio coexiste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4519A (en) * 1995-04-07 1997-07-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ply and accumulate circuit having a dynamic saturation range
EP1091447A1 (en) * 1999-10-07 2001-04-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tenna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a mobile phone handset,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
KR100491905B1 (ko) 1999-11-08 2005-05-27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수신 시스템 및 동기 검출 방법
FI109311B (fi) * 2001-03-16 2002-06-28 Nokia Corp Menetelmä informaatioelementin reunan määrittämiseksi, järjestelmä ja elektroniikkalaite
US20020193146A1 (en)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488616A4 (en) * 2002-03-08 2006-04-12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MATCHING METHOD FOR HIGH MOBILITY
US7877064B2 (en) * 2004-11-01 2011-01-25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errestrial wireless broadcast of digital data to stationary receivers
US7742750B2 (en) 2005-12-01 2010-06-22 Sirius Xm Rad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satellite radio signals
US8266198B2 (en) * 2006-02-09 2012-09-11 Altera Corporation Specialized processing blo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US7924930B1 (en) * 2006-02-15 2011-04-1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obust synchronization and detection mechanisms for OFDM WLAN systems
US8374132B2 (en) * 2006-05-29 2013-02-12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daptation algorithm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940087B2 (ja) * 2006-12-27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Ofdm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649401B2 (en) * 2007-05-01 2014-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47033B (zh) 2008-03-25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干扰抵消合并的主分集联合同步方法及装置
JP2010213163A (ja) 2009-03-12 2010-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バシティ受信装置
US20110249760A1 (en) * 2009-12-21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device
CN102377712B (zh) * 2010-08-05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辅同步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US8331955B2 (en) * 2010-12-28 2012-12-11 Trueposition, Inc. Robust downlink frame synchronization schemes in CDMA wireless networks for geo-lo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7393A1 (en) * 2002-09-09 2005-09-22 Burkhard Beck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a mobile radio receiver
US20040052228A1 (en) * 2002-09-16 2004-03-18 Jose Tellado Method and system of frequency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a transceiver to signals received by the transceiver
US20120071106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transmit power for wireless radio coexiste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11438A (ko) 2013-10-10
CN103368600B (zh) 2016-01-06
EP2645583B1 (en) 2016-07-20
US9143189B2 (en) 2015-09-22
EP2645583A1 (en) 2013-10-02
TW201340637A (zh) 2013-10-01
KR101443799B1 (ko) 2014-09-23
US20130260695A1 (en) 2013-10-03
HK1190837A1 (zh) 2014-07-11
CN103368600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184B (zh) 無線行動裝置、用於訊號處理的系統及其方法
US106806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receive beam gai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079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herent receive beamforming
US980677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pace division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D-MIM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0555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ransmission beam information an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cheme
US2016026218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user terminal selection operation and beam forming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technology
US9276647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ed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US2019029763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3997473A (zh) 一种信号干扰的滤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516447B (zh) 一种多天线信号合并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7431516B (zh) 优化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KR101807816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을 위한 기지국의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JP5340344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10237518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복호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16378B1 (ko) 수신기, 신호 복조 방법 및 그를 도입한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1001499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739282A (zh) Td-scdma系统的多天线联合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JP5184691B1 (ja) 受信器
US10432446B1 (en) MIMO decoding based on quadrant identification
JP2024521214A (ja) マルチ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電子デバイス、媒体
KR20170017101A (ko) 사용자 구분 레퍼런스 신호 기반의 전송 다이버시티 방법
WO2015144203A1 (en) Interferene aware radio receiver with adapated covari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