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259B -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9259B TWI499259B TW100107822A TW100107822A TWI499259B TW I499259 B TWI499259 B TW I499259B TW 100107822 A TW100107822 A TW 100107822A TW 100107822 A TW100107822 A TW 100107822A TW I499259 B TWI499259 B TW I49925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lc
- pdu
- window
- size
- byte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9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H04L47/365—Dynamic adaptation of the packet siz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與無線通訊有關。
在這裏,高速封包存取演進(HSPA+)是指在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的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無線電存取技術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SDPA)和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HSUPA)標準的演進增強。對作為HSPA+一部分而被提出的HSPDA(3GPP UMTS標準第5版)和HSUPA(3GPP UMTS標準第6版)改進來說,這其中的某些改進包括更高的資料速率、更高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增強的封包服務支援、減少的等待時間、降低的營運商成本以及與3GPP傳統系統的後向相容性。在這裏,3GPP傳統系統通常是指來自第6版或更早版本的任何一種或多種預先存在的3GPP標準。而這些改進的實現則同時包含了無線電介面協定以及網路架構的演進。
以下列表包含了相關的縮寫:
●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
●AM─應答模式
●AMD─應答模式資料
●ARQ─自動重複請求
●CN─核心網路
●CP─控制平面
●CS─電路交換
●DL─下行鏈路
●HARQ─混合自動重複請求
●HSDPA─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
●HSUPA─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
●IP─網際協定
●LCID─邏輯頻道識別碼
●LTE─長期演進
●MAC─媒體存取控制
●PDCP─封包資料聚合協定
●PDU─封包資料單元
●PHY─實體
●PS─封包交換
●QoS─服務品質
●RAN─無線電存取網路
●RLC─無線電鏈路控制
●RNC─無線電網路控制器
●CRNC─控制RNC
●SRNC─服務RNC
●RNS─無線電網路子系統
●RoHC─強健的標頭壓縮
●RRC─無線電資源控制
●RRM─無線電資源管理
●Rx─接收/執行接收
●SAP─服務存取點
●SDU─服務資料單元
●SN─序號
●TB─傳輸塊
●TBS─傳輸塊集合
●TF─傳輸格式
●TFC─傳輸格式組合
●TFRC─傳輸格式資源組合
●TM─透明模式
●TMD─透明模式資料
●Tx─傳輸/執行傳送
●UE─用戶設備
●UL─下行鏈路
●UM─非應答模式
●UMD─非應答模式資料
●UP─用戶平面
●UMT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
●UTRAN─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
●WTRU─無線發射/接收單元
第二層無線電介面協定包括媒體存取控制(MAC)和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協定。在下文中將對MAC和RLC協定的某些功能進行描述,其他那些未論述的功能被假設成以3GPP標準中描述的方式運作。
MAC協定的某些主要功能是:
●MAC封包資料單元(PDU)到實體頻道的頻道映射
●將較高層資料多工到封包資料單元(PDU)
●考慮了用於排程和速率控制的資料優先順序的服務品質(QoS)
●用於QoS和多工的鏈路適應性
●用於糾錯的快速重傳控制的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
MAC層將較高層資料多工到MAC PDU中。發送到實體(PHY)層的MAC PDU被稱為傳輸塊(TB)。TB的集合被稱為傳輸塊集合(TBS),該集合在每個傳輸時間間隔(TTI)通過使用相應傳輸格式(TF)而被發送到PHY層,其中該傳輸格式描述的是關於該TBS的實體層屬性。如果從組合或多工源自一個以上的邏輯RLC頻道的資料得到TBS,則使用名為傳輸格式組合(TFC)的TF組合。作為鏈路適應性的一部分,MAC層根據RLC邏輯頻道優先順序、RLC緩衝佔用率、實體頻道狀態以及邏輯頻道多工來執行TFC選擇。對這裏的MAC TFC選擇來說,其基準是通用的,並且可以包括例如HSDPA中的高速MAC(MAC-hs)協定的傳輸格式資源組合(TFRC)選擇。
第二層中的RLC協定對資料的等待時間和流通量有很大影響。3GPP傳統系統中的RLC協定包含了第6版和更早版本,該協定在實體上處於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節點。
對在Tx RLC實體中出現的傳輸(Tx)RLC協定來說,其某些主要功能是:
●宏分集,以使UE能夠同時連接到兩個或多個胞元並接收資料(可選)
●較高層無線電承載的分段
●較高層無線電承載的序連
●差錯檢測以及恢復接收有誤的PDU
●用於快速重傳接收有誤的PDU的HARQ輔助ARQ
對在Rx RLC實體中出現的接收(Rx)RLC協定來說,其某些主要功能包括:
●重複PDU檢測
●按順序的PDU傳遞
●差錯檢測以及恢復接收有誤的PDU
●用於快速重傳接收有誤的PDU的HARQ輔助ARQ
●從接收到的PDU中重組較高層資料
用於RLC層的三種操作模式是應答模式(AM)、非應答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對AM操作來說,該操作包括傳輸某些較高層用戶平面資料,在該操作中,RLC協定是雙向的,由此狀態和控制資訊會從Rx RLC實體發送到Tx RLC實體。對TM和UM操作來說,該操作包括傳輸某些控制平面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號傳輸資料,在這些操作中,RLC協定是單向的,由此,Tx RLC實體和Rx RLC實體是獨立的,並且狀態和控制資訊是不會交換的。此外,某些功能通常只在AM操作中使用,例如HARQ輔助的ARQ以及差錯檢測和恢復。
RLC PDU大小由RRC層根據RLC邏輯頻道所傳送的應用資料長期服務品質(QoS)需求來確定。依照包含第6版和更早版本的3GPP傳統系統,RLC層由RRC層經由使用預定的RLC PDU大小而以半靜態方式配置。由此,RLC PDU大小是由較高層半靜態確定的,並且這些RLC PDU將被指定序號(SN)。AM資料RLC PDU是通過欄位0至4095的整數序號(SN)的循環為模來編號的。
RLC PDU類型是資料(DATA)、控制(CONTROL)和狀態(STATUS)。當RLC在AM模式進行操作時,DATA PDU用於傳送用戶資料、揹負(piggybacked)的STATUS資訊以及用於從接收器請求狀態報告的輪詢位元。CONTROL PDU用於RLC重設(RLC RESET)和重設(RESET)應答(ACK)命令。STATUS PDU則用於在兩個操作於AM模式的RLC實體之間交換狀態資訊,並且可以包括不同類型的超欄位(SUFI),其中舉例來說,該超欄位包括視窗大小SUFI和移動接收視窗(MRW)SUFI。
傳輸視窗是指為了傳輸而被處理或是目前正被傳輸的PDU群組。同樣,接收視窗一般是指正在接收器上接收或處理的PDU群組。傳輸或接收視窗大小通常是指系統分別傳送或接收的PDU數量。該傳輸和接收視窗大小需要使用流控制來管理,以免導致系統超載以及招致非預期的封包丟失率。一般來說,一旦在接收器上成功接收到PDU,則可以向傳輸及/或接收視窗添加新的PDU。
RLC傳輸視窗由一個下限和一個上限構成。該下限由具有被傳送的最低SN的PDU的SN構成,並且該上限由具有被傳送的最高SN的PDU的SN構成。RLC是用一個最大傳輸視窗大小配置的,由此,從下限到上限傳送的PDU最大數量不應超出最大視窗大小。RLC接收視窗採用相似方式配置。RLC接收視窗下限是跟隨在最後一個按順序接收的PDU之後的SN,其上限則是具有接收到的最高序號的PDU的SN。該接收視窗還具有最大視窗大小,其中最大預期PDU SN等於下限SN與最大配置視窗大小的總和。如下所述,這些傳輸視窗和接收視窗分別是用傳輸和接收狀態變數配置的。
用於流控制的技術是RNC/B節點(Node B)流控制、RLC流控制以及RLC狀態報告。RNC/B節點流控制是指將B節點中所緩衝的下行鏈路資料減至最少的程序。通常,在UR切換到具有不同無線電網路子系統(RNS)的胞元的情況下,以UE為目的地的資料從核心網路(CN)流經一源無線電網路控制器(SRNC)、B節點以及處於漂移的漂移無線電網路控制器(DNRC)。B節點向SRNC以及處於漂移的DRNC授予分配信用,這允許了SRNC來發送相同數目的PDU給B節點,由此,在被授予更多信用之前,RNC是不能發送更多PDU的。RLC流控制是指Tx RLC實體與Rx RLC實體之間的封包傳輸管理,這其中包括視窗大小。RLC狀態報告允許接收器在被發射器輪詢時將狀態資訊報告給發射器。
根據3GPP標準,用於流控制的各種RLC協定參數由較高層報告給RLC層,這其中包括下列參數:
●Poll_Window(輪詢視窗)
●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被配置的發射視窗大小)
●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被配置的接收視窗大小)
這些參數將會在下文中得到更詳細的描述,並且這些參數連同用於流控制的各種RLC狀態變數一起由RLC使用,以便配置傳輸和接收視窗大小。根據3GPP傳統系統,這些RLC狀態變數取決於SN。例如,下列RLC發射器狀態變數受SN影響:
●VT(S)是發送狀態變數,它包含了將要首次發送的下一個AM資料PDU的SN
●VT(A)是應答狀態變數,它包含了跟隨在最後一個按順序應答的AMD PDU的SN之後的SN,並且形成了傳輸視窗的下邊緣
●VT(MS)是最大發送狀態變數,它包含了可能被對等接收器拒絕的第一個AM資料PDU的SN
●VT(WS)是傳輸視窗大小狀態變數
關於VT(S)、VT(A)、VT(MS)、VR(R)、VR(H)以及VR(MR)的所有算術計算都依賴於一個或多個SN。此外,下列RLC接收器狀態變數同樣受SN影響:
●VR(R)是接收狀態變數,它包含了跟隨在最後一個按順序接收的AM資料PDU的SN之後的SN
●VR(H)是最高預期狀態變數,它包含了跟隨在任何一個已接收AM資料PDU的最高SN之後的SN
●VR(MR)是最大可接受接收狀態變數,它包含了接收器將會拒絕的第一個AM資料PDU的SN
在3GPP傳統系統中,當RLC PDU大小固定時,很多用於支援RNC/B節點流控制、RLC流控制以及RLC狀態報告之類的資料傳輸服務的功能都以SN為基礎,或者有效地以PDU數量為基礎的。這其中的原因在於:發射和接收視窗大小可以用PDU數量以及已知和固定的PDU大小來精確表徵。但是,在關於HSPA+的提議中,RLC可以由較高層進行配置,以便允許可變的RLC PDU大小。如果RRC層之類的較高層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的操作,那麼RLC PDU大小可以向上變化到半靜態規定的最大RLC PDU酬載大小的。
在這裏應該考慮到的是,以SN為基礎的現有RLC操作未必能夠有效使用可變的RLC PDU大小來運作。其原因在於:如果使用PDU數量來限定視窗大小,那麼將會導致產生可變視窗大小,由此可能導致在RNC中出現緩衝溢流以及在NodeB中出現緩衝下溢。相應地,如果提供一種用於為可變的RLC PDU大小操作配置視窗大小的可替代方法,那麼將會是非常有利的。
本發明公開的是用於高速封包存取演進(HSPA+)以及諸如長期演進(LTE)系統之類的其他無線系統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協定的增強,其中該增強允許可變的RLC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當RLC PDU大小不固定時,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B節點流控制、RLC流控制、狀態報告以及輪詢機制將不取決於序號(SN)或PDU的數量,而是經配置用於使用一種基於位元組計數的方法。這種為RLC提出的基於位元組計數的方法同時適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通訊。
下文引用的術語“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包括但不侷限於用戶設備(UE)、行動站、固定或行動簽約用戶單元、傳呼器、蜂窩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電腦或是能在無線環境中操作的其他任何類型的用戶設備。下文引用的術語“基地台”包括但不侷限於B節點(Node-B)、站點控制器、存取點(AP)或是其他任何能在無線環境中操作的介面裝置。
在這裏提供了基於位元組計數的方法,以便增強用於可變的RLC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的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Node-B流控制、無線電鏈路控制(RLC)流控制、RLC狀態報告以及輪詢機制。當RLC PDU大小可變時,所提出的增強能夠實施有效的RLC功能操作,以便改進為固定RLC PDU大小所設計的基於序號(SN)的傳統RLC功能。所提出的RLC增強同時適用於上行鏈路(UE到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UTRAN))和下行鏈路(UTRAN到UE)通訊,並且可以在任何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其中該系統包括但不侷限於高速封包存取演進(HSPA+)、長期演進(LTE)以及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系統。對LTE之類的無線系統來說,UTRAN與演進型UTRAN(E-UTRAN)是等價的。
所提出的RLC增強既可以在RLC完全操作於B節點之中的架構中使用,也可以在RLC部分操作於RNC之中以及部分操作於B節點之中的架構中使用。對提議的RLC增強來說,在這裏原則上是參考HSPA+來對其進行描述的。眾多的功能和參數是以用於HSDPA和HSUPA的功能和參數為基礎的,並且可以結合3GPP RLC技術規範(TS)來理解,其中該技術規範包含了在這裏引入的3GPP RLC協定規範第7版(參見3GPP TS 25.322 V.7.2.0)。假設RLC可以由較高層進行配置,以便支援具有指定的最大RLC PDU酬載大小的可變PDU大小。此外,假設最大RLC PDU大小可以從指定的最大RLC PDU酬載大小中推斷得到。或者,也可以直接指定該最大RLC PDU大小。此外,術語位元組和八位元組以及術語發射器和發送方是可以交換使用的。
在這裏可以單獨或組合使用以下的一個或多個量度,以便在RRC配置可變的RLC PDU大小的時候定義和管理視窗大小:
●位元組數量
●塊數量,其中每個塊都具有固定數量的位元組
●PDU的數量或序號(SN)
用於視窗定義的一個或多個量度是在用於無線電承載的RRC建立、配置和再配置程序中用訊號進行通告和協商的。對以上所列舉的用於視窗大小的一個或多個量度來說,這些量度可以應用到連接期間對用於流控制的視窗進行更新的所有訊息傳遞中。例如,這些視窗大小量度可以被包含在RLC CONTROL或STATUS PDU的視窗大小超欄位(SUFI)以及移動接收視窗(MRW)SUFI中。
對應答模式(AM)RLC來說,為了在RRC配置和RLC再配置中通過使用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RLC資訊)來支援可變的RLC PDU大小,RRC可以向RLC提供以下的任何一個或多個資訊,以便用訊號通告使用可變的RLC PDU大小:
●選擇下行鏈路RLC模式資訊,其中該資訊包括用於除了其他RLC模式之外的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的新指示符。當指示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時,RLC實體可以根據該模式來解譯其他RLC協定參數。
●作為RLC資訊一部分的其他任何新資訊元素也可用於指示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
●在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的上下文中,以位元為單位的下行鏈路(DL)RLC PDU大小資訊可被重新使用,並且可以如下解釋成:
●作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在將位元數量用8除之後)的RLC縮放參數,該參數是專門為了縮放或多工如下所述的PDU數量中規定的其他協定參數而被發送的,其中RLC縮放參數在接收(Rx)RLC實體上和發射(Tx)RLC實體上具有相同的值,或者
●在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中規定最大RLC PDU大小,其中最大RLC PDU大小還可以轉而作為上述RLC縮放參數來使用。
●RRC之類的較高層用訊號向RLC通告的協定參數,其中包括但不侷限於Poll_PDU、Poll_SDU、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以及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參見3GPP TS 25.322 V. 7.1.0第9.6節),這些協定參數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來加以指定和解釋:
●以PDU數量為單位,對Poll_SDU來說則以服務資料單元(SDU)的數量為單位,其中該數量是一個整數值,並且RLC可以通過執行數學計算而從該數量中推導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視窗大小。舉例來說,指定數量的PDU(對Poll_SDU來說則是SDU)可以與較高層所規定的八位元組中的RLC縮放參數進行多工。
●以位元組為單位,其中可以為該選項定義一個新欄位,以便以位元組為單位來保持協定參數。
在RLC STATUS PDU中,對接收器用於配置發射器視窗大小的視窗大小超欄位(SUFI)來說,該超欄位被配置成提供八位元組參量。當RRC用上述方式設定可變的RLC PDU大小時,這時可以使用這種增強,並且這種增強可以用兩種方式規定:
●以PDU的數量為單位,並且RLC可以通過執行數學計算而從該數量中推導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等價參量。例如,指定數量的PDU可以與如上所述由較高層規定的八位元組中的RLC縮放參數相乘。
●以位元組為單位,成為具有類型、長度和數值組成的新的SUFI。例如,對長度是4位元的目前未使用或保留的類型欄位,例如表1中顯示的位元1000來說,該欄位可以用於新的SUFI類型,以便規定表1和第1圖所示的數量位元組WINDOW_BYTES SUFI,其中SUFI長度組成被定義的足夠長,以便來保持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的可能視窗大小SUFI值。
RNC/B節點流控制
在這裏將會針對在RNC中所保留RLC實體的範例來描述關於RNC/B節點流控制的增強。但是,在RLC實體處於RNC和NodeB的情況下,也可以定義相似的增強。對用於RNC與NodeB之間的公共傳輸頻道資料流的UTRAN Iur介面用戶平面協定的3GPP TS 25.425,以及用於兩個RNC之間的公共傳輸頻道資料流的UTRAN Iub介面用戶平面協定的3GPP TS 24.435來說,根據在這些文獻中描述的現有3GPP標準,資料MAC實體(MAC-d)可以保留在RNC中,以便接收RLC PDU,以及在施加了恰當標頭資訊之後將其轉發到NodeB中的高速MAC(MAC-hs)實體。在3GPP傳統系統中,NodeB將容量分配資訊發送到服務RNC(SRNC),並且有可能將其發送到控制RNC(CRNC),以便指示可以發送的最大PDU大小以及PDU數量。此外,通過發送這些參數,可以使固定數量的時段或不確定時段中的分配具有週期性。
從RNC發送到B節點的MAC PDU的數量以及用於傳輸的相應時間間隔是經由一種基於信用分配方案的流控制演算法來進行調節的。信用代表的是可以傳送的MAC-d PDU的數量。RNC請求信用,而B節點則授予該信用以及用於傳輸的指定時間間隔。
當RLC PDU大小可變時,MAC-d PDU大小由此也會是可變的。這樣一來,依照MAC-d PDU數量來規定信用數量將無法滿足需要。目前,用於執行具有可變大小的MAC-d PDU的RNC/B節點流控制的可能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可能性是消除RNC/B節點流控制,但是這樣做需要依靠諸如傳輸控制協定(TCP)之類的用戶資料協定來為網路實施流控制,以及附加處理TCP視窗與RLC視窗之間的交互作用。
或者,信用分配可以用位元組而不是PDU數量來規定,並且這種規定可以用兩種方式完成。可以在現有訊框中添加新的欄位,以便規定信用的位元組數量而不是PDU數量。或者,在無線電承載建立或再配置中或者在每個適當的控制訊框中可以使用現有控制訊框或新的控制訊框來用訊號通告一個指示,其中該指示經由將信用與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PDU大小相乘來產生位元組總數,由此表明該分配實際是位元組分配。因此,可以從RNC傳送到NodeB的PDU的最大數量不等於依照PDU數量衡量且用訊號通告的信用不為PDU中的位元組總數所限制。通過使用基於位元組的方法,RNC可以可選地保持PDU SN到其位元組長度的映射。一旦RNC接收到來自B節點的信用分配,那麼其將會在不違反這種基於位元組長度的新信用分配所規定的位元組長度限制的情況下被允許傳送與其可以傳送的PDU一樣多的PDU。
第2圖顯示的是使用了基於位元組的信用分配的RNC/B節點流控制的流程圖。B節點用訊號通告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步驟205)。RNC接收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步驟210)。該RNC保持PDU SN到以位元組為單位的PDU長度的映射(步驟215),並且在不超出接收到的信用分配的情況下傳送PDU(步驟220)。
RLC流控制
RLC流控制是在處於已使用傳輸(Tx)視窗下端的PDU得到肯定應答並且因此被正確接收的時候,通過提前RLC Tx視窗並且同時將其維持在最大視窗大小所施加的限度以內來實現的。處於Tx視窗下端的PDU被定義成是跟隨最後一個按順序應答的PDU的PDU。如果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那麼應該採取適當的步驟來避免違反最大視窗大小限度。該Tx視窗大小則是根據位元組來規定的。
第3圖顯示的是用於更新RLC傳輸(TX)視窗300的方法的流程圖。在RLC的初始化和建立處理之後,這時將會執行RLC Tx操作(步驟305)。舉例來說,該RLC Tx操作可以是接收來自RLC接收器的狀態和控制資訊。RLC Tx實體確定是否從已使用的Tx視窗中移除一個或多個PDU以及提高已使用的Tx視窗的下端(步驟310)。如果發生下列情況,則可以移除一個或多個PDU:
●接收器肯定應答了PDU(一個或多個),或
●接收器否定應答了PDU(一個或多個),但是RLC發射器因為其他原因而決定丟棄該PDU,其他原因例如為接收器超出發射器的最大重試次數,或
●作為發射器中基於計時器的丟棄的結果。
為了便於描述,下列註釋將被用於與RLC Tx實體相關的某些參量:
‧TxWMAX:最大視窗大小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TxWUTIL:已使用視窗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或是,在由狀態變數V(A)和V(T)所限定的視窗內部得到應答的封包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TxL:由於RLCSDU丟棄程序或是由於接收到一個或多個應答而被丟棄的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TxN:將要首次傳送的下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LCTx實體計算如下的視窗長度(WL)參量(步驟315):
WL=TxWUTIL-TxL+TxN 等式(1)
該RLC Tx實體確定WL參量是否小於最大視窗大小TxWMAX(步驟320)。如果WL不小於TxWMAX,則不傳送下一個或多個PDU,並且不提高該視窗的上端(步驟325)。如果WL小於TxWMAX,則傳送下一個或多個PDU,並且提高該視窗的上端(步驟330)。
在配置可變的RLC PDU大小時,相似的RLC流控制方法會在RLC Rx實體上應用,以便確保不違反最大視窗大小的限度。Rx視窗大小根據位元組來規定。第4圖顯示了一種根據這裏的教導來更新RLC接收(Rx)視窗400的方法的流程圖。在RLC的初始化和建立處理之後,這時將會執行RLC Rx操作(步驟405)。舉例來說,該RLC Rx操作可以是接收新的PDU。RLC Rx實體確定是否提高Rx視窗的下端(步驟410)。RLC Rx實體可以提高其Rx視窗的下端,並且由此降低RxWUTIL,如果該RLC Rx實體:
●接收到PDU,其中該PDU的SN跟隨在按順序接收的最後一個PDU的SN之後,或者
●接收到來自RLC Tx實體的移動接收視窗(MRW)。
為了易於描述,下列註釋將被用於與RLC Rx實體相關的參量:
●RxWMAX:最大視窗大小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xWUTIL:已使用的Rx視窗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xD:因為按順序接收而從接收視窗中移除的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xN:將要首次接收的下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LC Rx實體計算如下的視窗長度(WL)參量:
WL=RxWUTIL+RxN-RxD 等式(2)
RLC Rx實體確定WL參量是否小於最大視窗大小RxWMAX(步驟420)。如果WL不小於RxWMAX,則不接收接下來的PDU(一個或多個),並且不提高Rx視窗的上端(步驟425)。如果WL小於RxWMAX,則接收下一個或多個PDU,而不丟棄具有跟隨在接收到的最高SN之後的SN的PDU,並且提高Rx視窗的上端(430)。
在下文中將會描述使用了基於八位元組的方法的RLC發射器和接收器狀態變數的設定。當RRC層設定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並且RLC操作於AM時,AM資料RLC PDU會以通過在某個區域中循環的整數序號(SN)為模來進行編號。通常,儘管RRC或其他的較高層也可以配置不同的最大值,這個區域範圍是從0到4095。回想關於VT(S)、VT(A)、VT(MS)、VR(R)、VR(H)和VR(MR)的算術操作是受SN模數影響的。
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參數或狀態變數Maximum_Tx_Window_Size(最大發射視窗大小)可以由RLC發射器保持。這個參數一開始被設定成與較高層在八位元組中發送的協定參數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被配置發射視窗大小)相等,並且可以在稍後更新為RL CSTATUS PDU中的視窗大小SUFI所指示的八位元組參量。該狀態變數VT(WS)可以從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Maximum_Tx_Window_Size中得到,並且可以被設定成與不大於4095(或是RRC/較高層所配置的最大值)的最大非負整數,由此由VT(A)和VT(A)+VT(WS)限定的視窗的八位元組長度不會超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Maximum_Tx_Window_Size。當更新了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Maximum_Tx_Window_Size時,狀態變數VT(WS)也會得到更新。或者,狀態變數VT(WS)也可以作為不大於4095(或是由RRC/較高層所配置的最大值)而的最大非負整數來得到,由此,由VT(A)和VT(A)+VT(WS)所限定的視窗的八位元組長度不會超出:
●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協定參數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以及
●如上定義的在RLC STATUS PDU中提及八位元組參量的視窗大小SUFI。
狀態變數VT(MS)是一個作為VT(MS)=VT(A)+VT(WS)計算的SN,其中VT(WS)是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得到的。狀態變數VR(MR)是從較高層發送的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中得到的SN,由此受VR(R)和VR(MR)限定的視窗的八位元組長度將會盡可能大,但卻不會超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
RLC PDU創建處理的增強
第5圖顯示的是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並以八位元組為基礎的增強型RLC PDU創建處理500的方法的流程圖,其中該處理基於下列參數:
●Current_Credit:在上行鏈路中,它是根據MAC鏈路適應性而可以傳送的資料量,並且該資料量由MAC傳送到在UE中或在B節點中的RLC,該UE或B節點在諸如長期演進(LTE)和第八版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系統之類的平面架構系統中。在下行鏈路中,它是剩餘信用分配與從Node-B發送到RNC的任何新的信用分配相加的結果。該參量是用八位元組表示的。
●Available_Data:這個參數是可以在RLC實體中傳送的資料。該參量是用八位元組表示的。
●Leftover_Window:這個參數是在RLC發射器中由VT(S)和VT(MS)所限定的視窗長度。這個參量是用八位元組表示的。
●Maximum_RLC_PDU_size:這個參數是由RRC層之類的較高層所配置的最大RLC PDU大小。
●Minimum_RLC_PDU_size:這個參數是RRC層之類的較高層所配置的參數,並且它規定了最小RLC PDU大小。或者,較高層也可以規定最小RLC PDU酬載大小,並且Minimum_RLC_PDU_size可以從中推導得到。
一旦啟動了RLC PDU的產生處理,那麼在每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TI)中都會計算下列參量(步驟505):
X=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 等式(3)
N=Floor{X/Maximum_RLC_PDU_size} 等式(4)
L=X mod Maximum_RLC_PDU_size 等式(5)
其中函數Min{‧}返回的是該集合中的最小值,函數Floor{‧}返回的是最接近的向下取整的整數值,a
modb
則是a
的模b
除法。在這裏將會產生N個大小為Maximum_RLC_PDU_size的RLC PDU(步驟505)。或者,如果L不為零,那麼可以為TTI創建一個附加的RLC PDU。X將被確定是否等於Leftover_Window或Current_Credit參數(步驟510)。如果是的話,則確定L是否大於Minimum_RLC_PDU_size參數或者X是否等於Available_Data(515)。如果L大於Minimum_RLC_PDU_size,或者如果X等於Available_Data,則產生長度為L的RLC PDU(520)。此外,如果X不等於Leftover_Window或Current_Credit,則同樣產生長度為L的RLC PDU(520)。或者,如果L小於Minimum_RLC_PDU_size,則可以創建大小為Minimum_RLC_PDU_size的RLC PDU。所產生的一個或多個RLC PDU將會儲存在緩衝器中,以便進行傳輸(525)。該方法500可以在每一個TTI中或者在資料可用或由較低層請求時重複執行(530)。
上述方法500的結果是:在這個時段中所產生並且長度與最大RLC PDU大小相等的PDU的數量與小於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Maximum_RLC_PDU_size的最大非負整數相等,其中該時段一般是TTI或者是系統指定的某個其他時段。如果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Current_Credit,那麼在大小等於Min{Current_Credit,Leftover_Window,Available_Data} mod Maximum_RLC_PDU_size的同一個時段中還可以產生另一個RLC PDU。如果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Available_Data,那麼在大小等於Min{Current_Credit,Leftover_Window,Available_Data} mod Maximum_RLC_PDU_size的同一個時段中還可以產生另一個RLC PDU。如果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Leftover_Window,那麼,在當且僅當這個PDU的長度大於Minimum_RLC_PDU_size的情況下,在大小等於Min{Current_Credit,Leftover_Window,Available_Data} mod Maximum_RLC_PDU_size的同一個時段中還可以產生另一個RLC PDU。
可變大小RLC PDU的創建還可以在沒有Minimum_RLC_PDU_size及/或Maximum_RLC_PDU_size限度的情況下應用。或者,在這裏還可以定義最大和最小RLC PDU大小限度,並且可以允許發射器結合這些限度來選擇一個大小,而不需要與MAC層鏈路適應性相關的基於TTI的關聯。
作為增強型PDU創建的替代方法,用於固定RLC PDU大小的目前狀態變數將被保持,並且可以與一組用於處理可變RLC PDU的位元組計數的全新變數同時使用。特別的,依照PDU數量所保持並且作為非增強型RLC所處理的某些數值可以包括:
●RLC發射器狀態變數:VT(S)、VT(A)、VT(MS)、VT(WS)
●RLC接收器狀態變數:VR(R)、VR(H)、VR(MR)
VT(WS)是依照PDU的最大數量來保持的,並且它一開始是由較高層基於以PDU數量的形式提供的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參數來進行配置的。這個數值可以與允許提供給視窗的PDU的最大數量相對應、及/或與受到用於序號的位元數量限制的PDU的最大數量相對應。舉例來說,如果使用了12個位元,那麼可以支援的PDU是212
或4096個。或者,對可變的RLC PDU大小來說,VT(WS)可以經由使用WINDOW SUFI(視窗大小超欄位)而被禁止由接收器對其進行更新。較佳地,關於VT(MS)的計算是保持相同的,其中VT(MS)=VT(A)+VT(WS)。此外,其他的接收器狀態變數還可以依照3GPP傳統標準而被保持和處理。
除了這些變數之外,在這裏還會保持和處理那些用於為發射器和接收器處理位元組計數的變數。在下文中列舉了某些可以使用的變數,並且這些變數被假設成是根據位元組來保持的。這些變數的名稱是用於描述目的的,並且任何名稱都是可以提供的。該變數包括:
●Configure_Tx_Window_size_bytes-這個協定參數指示的是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可允許傳輸視窗大小以及關於狀態變數VT(WS)_bytes的值。舉例來說,該變數可以用任何一種下列方式來配置:經由較高層、經由網路、在UE中預先配置、或者由RU基於記憶體需求或UE分類來確定。
●VT(WS)_bytes-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給出的傳輸視窗大小。該狀態變數包含了應該用於傳輸視窗並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大小。或者,當發射器接收到包含WINDOW_BYTE SUFI的STATUS PDU時,VT(WS)_bytes應該與WSN欄位相等。該狀態變數的初始值和最大值是由Configure_Tx_Window_size_bytes給出的。
●Window_utilization:以位元組為單位的TX使用視窗長度。對每一個新的傳輸來說,該位元組計數是用將要首次傳送的RLC PDU大小遞增的。對每一個被丟棄的PDU來說,該位元組計數是用將要丟棄的RLC PDU大小遞減的。
●RxWMAX:由較高層以八位元組為單位提供的最大Rx視窗大小所具有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RxWUTIL:以位元組為單位的Rx已使用視窗的長度。該變數是在接收到新的RLC PDU時用接收到的RLC PDU大小遞增的,當從緩衝器中移除RLC PDU時,這時將會使用RLC PDU大小來遞減該變數。
●RxN:同時接收的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
通過組合新舊狀態變數,可以允許RLC依照可允許的最大位元組數量以及依照可允許的PDU的最大數量(受可用於傳輸的序號數量的限制)來控制Tx和Rx視窗。
因為引入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而受到影響的RLC程序
在3GPP TS 25.322中,某些程序可以像這裏的教導描述的那樣進行更新,以便支援和管理用於可變的RLC PDU的Tx和Rx視窗,這其中包括下列程序:
●AMD PDU傳輸
●將AMD PDU提交到較低層
●接收器接收AMD PDU
●接收器接收AMD PDU
●接收處於接收視窗之外的AMD PDU
與Tx和Rx狀態變數的重新配置以及重新初始化相關聯的程序是可以更新的。
應答模式資料(AMD)PDU的傳輸
對固定的RLC PDU來說,在重傳AMD PDU時,發射器必須確保AMD PDU的SN小於最大發送變數VT(MS)。對重傳的AMD PDU來說,如果接收器使用了WINDOW SUFI已經更新了視窗大小,那麼重傳AMD PDU的SN有可能會大於VT(MS)。
對可變的RLC PDU大小來說,發射器還可以使用狀態變數VT(WS)_bytes來檢查上至將被重傳的AMD PDU的Tx視窗使用率沒有超出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視窗大小。狀態變數Window_utilization是處於重傳緩衝器中的已發射RLC PDU的總的大小。由此,當檢查這種狀況時,這時必須獨立計算上至重傳SN的使用率。如果Window_utilization小於VT(WS)_bytes,那麼該狀況將會自動得到滿足。然而,如果window_utilization大於VT(WS)_bytes,那麼必須對上至AMD PDU的緩衝使用率進行計算,以便確保它不會超出VT(WS)_bytes。由此,或者,如果window_utilization超出狀態變數VT(WS)_bytes,則對緩衝使用率進行計算。
舉例來說,AMD PDU傳輸程序可以用如下方式進行修改,以便顧及較高層用訊號通告的固定和可變的RLC PDU大小:
‧如果配置了固定的RLC PDU大小,那麼:
‧對每一個已經得到否定應答的AMD PDU來說:
‧如果AMD PDU SN小於VT(MS),那麼:
‧對AMD PDU執行排程,以便進行重傳;
‧如果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那麼:
‧對每一個已經得到否定應答的AMD PDU來說:
‧如果(1)上至AMD PDU SN的視窗使用率小於VT(WS)_bytes,其中該條件在window_utilization<VT(WS)_bytes的情況下是始終成立的,或者該條件是作為上至SN的已使用視窗計算的,以及(2)作為選擇,如果AMD PDU SN小於VT(M),那麼:
‧對AMD PDU執行排程,以便進行重傳。
將AMD PDU提交給較低層
在允許傳輸AMD PDU的狀況中,其中一種狀況是AMD PDU小於狀態變數VT(MS)。在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的時候,這時將會檢查是否滿足這樣一個附加狀況,那就是用於已傳送或重傳PDU的視窗使用沒有超出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視窗大小。較低層包含了MAC層和實體層。
根據一種方法,如果已經排程了一個或多個AMD PDU來進行傳輸或重傳(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11.3.2),那麼發送方可以:
●不提交任何一個未被允許傳送到較低層的AMD PDU。
在配置了固定RLC PDU大小的時候,如果AMD PDU具有小於VT(MS)的SN,或者如果AMD PDU具有等於VT(S)-1的SN,那麼,這個AMD PDU將被允許傳送。如果配置的是可變的RLC PDU,那麼如果(1)它具有小於VT(MS)的SN,或者作為選擇,AMD PDU具有等於VT(S)-1的SN,以及(2)如果已傳送的AMD PDU沒有導致經由window_utilization+AMD PDU大小所確定的視窗使用率超出VT(WS)_bytes,則允許傳送這個AMD PDU。此外,如果沒有將AMD PDU限制成由局部暫停功能進行傳送(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則允許傳送AMD PDU。
●向較低層同時通告為了傳輸和重傳而排程的AMD PDU的數量以及允許傳輸或重傳的AMD PDU的數量。或者,如果配置的是可變的RLC PDU大小,則發送方可以向較低層通告將要排程的位元組數量。
●設定AMD PDU內容,舉例來說,該設定依照的是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11.3.2.1。
●向較低層提交所請求的AMD PDU的數量。或者,如果配置的是可變的RLC PDU大小,則發送方還可以向較低層提交該較低層請求的位元組的數量。
●對優先順序高於首次傳送的AMD PDU的重傳進行處理。
●更新除了VT(DAT)之外的提交到較低層的每一個AMD PDU的狀態變數(相關實例參見關於狀態變數的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9.4),其中該VT(DAT)對已經排程將被傳輸AMD PDU的次數進行計數,並且在設定了AMD PDU內容的時候已經對其進行了更新(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11.3.2)。
●如果配置的是可變的RLC PDU大小,則更新window_utilization變數,由此更新與保持追蹤位元組計數的處理相關聯的變數。
●如果(1)在任何一個AMD PDU中將發射器用以從接收器請求狀態報告的輪詢位元設定為“1”,以及(2)配置了一個計時器Timer_Pol來追蹤包含由較低層指示的輪詢的AMD PDU,則啟動計時器Timer_Poll(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9.5)。
●根據丟棄的配置來緩衝那些沒有提交給較低層的AMD PDU(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9.7.3)。
接收器接收AMD PDU
與接收器接收AMD PDU相關聯的程序將被更新,以便包含和更新那些與用於可變的RLC PDU大小的位元組計數相關聯的接收器狀態變數。在下文中定義了增強的程序。一旦接收到AMD PDU,那麼接收器應該:
‧在UE中:
‧如果尚未設定下行鏈路AMD PDU大小,那麼
‧將下行鏈路AMD PDU大小設定成是接收到的PDU的大小。
‧為接收到的每一個AMD PDU更新接收器狀態變數VR(R)、VR(H)和VR(MR)(相關實例參見3GPP TS 25.322 V7.1.0條款9.4);
‧如果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那麼
‧經由將RxWUTIL設定為等於RxWUTIL與新接收的RLC PDU大小相加並且減去因為按順序接收而從緩衝器中移除的RLC PDU的大小的結果,來更新RxWUTIL狀態變數。
接收處於接收視窗之外的AMD PDU
如果配置了固定的RLC PDU大小,那麼,在接收處於間隔VR(R)SN<VR(MR)之外的SN的AMD PDU時,接收器應該:
‧丟棄這個AMD PDU;
‧如果被丟棄的AMD PDU中的輪詢位元被設定為“1”,那麼:
‧啟動STATUS PDU轉換程序。
如果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那麼在接收添加到RxWUTIL中的大小超出RxWMAX的新的AMD PDU的時候(其中RxWMAX<RxWUTIL+新接收到的AMD PDU的大小或RxN),或者在接收具有處於間隔VR(R)SN<VR(MR)之外的SN的AMD PDU時,該接收器應該:
‧丟棄這個AMD PDU;
‧如果被丟棄AMD PDU中的輪詢位元被設定為“1”,那麼:
‧啟動STATUS PDU轉換程序。
RLC狀態報告
在不同的情形中,RLC Tx和RLC Rx實體可以觸發包含應答資訊以便支援ARQ的RLC狀態報告。為了處理可變的RLC PDU大小,RLC Tx和RLC Rx實體可以保持RLC PDU SN到相應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PDU長度的映射。這樣做允許計算和保持如上所述以位元組或是其他基於位元組的量度為單位的已使用流控制視窗的長度。
當已使用的Tx視窗大小超出某個由系統配置的最大視窗大小的臨界值百分比時,RLC發射器可以經由設定輪詢位元來觸發狀態報告。當已使用的Rx視窗超出某個由系統配置的最大視窗大小的臨界值百分比時,RLC接收器可以觸發狀態報告。
與每一個Poll_PDU PDU等價的參數是用於追蹤輪詢的狀態變數VT(PDU)的上限,並且該參數可以根據位元組來進行配置。在這種情況下,發射器可以具有一種PDU計數輪詢機制和位元組計數輪詢機制,由此發射器會向接收器輪詢每一個Poll_Bytes位元組。出於描述目的,在這裏假設將較高層提供的輪詢參數稱為Poll_Bytes。如果為輪詢進行配置,那麼RLC發射器可以經由如下設定某些PDU中的輪詢位元來觸發狀態報告:
●RLC發射器保持一個關於從傳輸包含輪詢位元的最後一個PDU時起在PDU中傳送的位元組總數的計數器,其中該最後一個PDU包含了可以因為任何類型的輪詢觸發而產生的輪詢位元,舉例來說,這些輪詢觸發包括Poll_PDU、Poll_SDU或Poll_bytes,或者,該最後一個PDU也可以被限制成是包含了因為位元組輪詢機制而被觸發的輪詢位元的最後一個PDU。
●當計數器達到或超出數值Poll_Bytes時,RLC發射器會設定導致計數器超出數值Poll_Bytes的PDU(或者可替代地下一個PDU)中的輪詢位元,並且重設該計數器。
在這裏,設定輪詢位元指的是輪詢請求,由此輪詢請求可以包括POLL SUFI PDU,或者它也可以包括AMD RLC PDU中的輪詢位元設定。在PDU中傳送的位元組總數可以是指首次傳送的PDU的大小。或者,它也可以是指包括重傳在內的所有被傳送位元組的總數。所計數的所有被傳送PDU的總數可以只對RLC應答模式資料(AMD)PDU的首次傳輸、RLC AMD PDU分段或是RLC SDU的一部分進行計數,其中這些資料部分的重傳可以不計數。
協定參數Poll_PDU和Poll_SDU由RRC之類的較高層用訊號通告給RLC層,以便指示PDU計數間隔。此外,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協定參數Poll_Bytes可以由較高層被用訊號通告和配置。在RLC發射器中,輪詢程序包括如下處理:
●RLC發射器保持變數Poll_Octets計數器,以便追蹤從傳送包含輪詢位元的最後一個PDU時起在PDU中傳送的位元組總數,其中舉例來說,該輪詢位元可以是因為接收到了來自較高層的參數Poll_PDU、Poll_SDU或Poll_Bytes而被觸發的。或者,Poll_Octets可以追蹤從包含僅因為位元組輪詢機制而被觸發的輪詢位元的最後一個PDU開始傳送的位元組總數。
當Poll_Octets計數器達到Poll_Bytes間隔值時,RLC發射器會在致使Poll_Octets計數器超出Poll_Bytes臨界值的PDU(或者也可以是下一個PDU)中設定輪詢位元,並且將會重設Poll_Octets計數器。此外,如果因為接收到Poll_PDU之類的其他輪詢狀況而設定輪詢位元,那麼同樣可以重設Poll_Octets計數器。
當支援用於AM RLC的可變的RLC PDU大小時,RRC層將會設定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並且較高層將會配置基於視窗的輪詢,此外,較高層還會用訊號向RLC通告協定參數Poll_Window,以便向發射器告知輪詢該接收器。當數值K大於或等於參數Poll_Window時,發射器將為每一個AMD PDU觸發輪詢,其中K是如下定義的傳輸視窗百分比:
K=utilized_window/Maximum_Tx_Window_Size(以八位元組為單位) 等式(6)
其中utilized_window是由狀態變數VT(A)和VT(S)限定並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視窗長度。該utilized_window代表的是供傳輸緩衝器中剩餘的資料使用的緩衝。
Poll_Window指示的是在較高層配置了“基於視窗的輪詢”的情況下,發射器應該在什麼時間輪詢接收器。當數值J大於參數Poll_Window時,這時將為每一個AMD PDU觸發輪詢,其中J是如下定義的傳輸視窗百分比:
其中常數4096是用於在3GPP TS 25.322 V7.1.0子條款9.4中描述的AM的模數,VT(S)是在將AMD PDU提交給較低層之前的Poll_Window的初始值。
如果配置了可變的RLC PDU大小,那麼,當數值K大於參數Poll_Window的時候,這時同樣會為每一個AMD PDU觸發一個輪詢,其中K是如下定義的:
雖然這裏的教導是在RLC傳輸(Tx)和接收(Rx)實體中描述的,但是它同樣適用於上行鏈路(UE到UTRAN/E-UTRAN)以及下行鏈路(UTRAN/E-UTRAN到UE)通訊。舉例來說,在上行鏈路方向,參數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的配置/重新配置將會導致:
●UE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從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中推導出狀態變數VT(WS)
●UE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更新狀態變數VT(MS)。
1. 一種在被配置用於支援可變的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實體中用於增強RLC操作的方法。
2. 如實施例1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根據基於位元組計數的視窗大小量度來定義和管理視窗大小。
3.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對視窗大小的定義和管理是基於包含位元組數量的視窗大小量度。
4.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對視窗大小的定義和管理是基於包含塊數量的視窗大小量度,其中每一個塊都是固定數量的位元組。
5.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對視窗大小的定義和管理更基於封包資料單元(PDU)序號。
6.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將視窗大小量度包含在RLC控制PDU中。
7.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將視窗大小量度包括在RLC狀態PDU中。
8.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從較高層接收最大RLC PDU酬載大小。
9. 如實施例8的方法,更包括:從最大RLC PDU酬載大小中推斷出最大RLC PDU大小。
10.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從較高層接收最大RLC PDU大小。
11.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在建立無線電承載期間,接收和協商基於位元組計數的視窗大小量度。
12.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在配置無線電承載期間,接收和協商基於位元組計數的視窗大小量度。
13.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在重新配置無線電承載期間,接收和協商基於位元組計數的視窗大小量度。
14.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在連接期間,對用於流控制的視窗進行更新的所有訊息傳遞應用基於位元組的視窗大小量度。
15. 如實施例14的方法,其中在所有訊息傳遞中應用視窗大小量度使該訊息傳遞包括RLC控制和狀態PDU中的視窗大小超欄位(SUFI)。
16. 如實施例14~15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在所有訊息傳遞中應用視窗大小量度是使該訊息傳遞包括在RLC控制和狀態PDU中的移動接收視窗(MRW)SUFI。
17.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是在應答模式(AM)中進行操作。
18. 如實施例17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實體接收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該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包括選擇下行鏈路RLC模式資訊,該資訊包括用於除了其他RLC模式之外的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的新指示符。
19. 如實施例17~18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實體接收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其中該資訊元素包括用於指示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的資訊元素。
20. 如實施例17~1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實體接收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其中該資訊元素包括下行鏈路RLC PDU大小資訊,用於指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RLC縮放參數或在可變的RLC PDU大小模式中的最大RLC PDU大小的其中之一。
21. 如實施例17~20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實體接收無線電承載資訊元素,其中該資訊元素包括RRC用訊號通告的協定參數,這些參數包括Poll_PDU、Poll_SDU、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以及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
22. 如實施例21的方法,其中協定參數是以PDU數量和位元組單位中的至少一者來規定和解釋的。
23. 如實施例17~22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接收用於傳輸的RLC PDU,以及當視窗使用率超出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視窗大小時或者當接收到的RLC PDU序號超出以PDU數量為單位的最大視窗大小時,保留接收到的RLC PDU,並且不將該RLC PDU提交給較低層。
24. 如實施例17~22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RRC實體接收RLC STATUS PDU中提及八位元組參量的視窗大小超欄位(SUFI)。
25. 如實施例24的方法,其中視窗大小SUFI是以PDU數量為單位規定的。
26. 如實施例25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通過將PDU數量與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RLC縮放參數相乘來推導出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視窗大小。
27. 如實施例24的方法,其中視窗大小SUFI是以位元組單位為單位規定成為具有類型、長度和值分量的新的SUFI WINDOW_BYTES。
28. 一種在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實體中用於增強RLC操作的方法,其中該RLC實體經配置用於支援具有最大RLC PDU大小的可變的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該方法包括:使用基於位元組計數的量度來執行RLC流控制。
29. 如實施例28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使用基於位元組計數的量度來執行RLC狀態報告。
30. 如實施例28~2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發射器中的RLC傳輸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如果接收器對一個或多個PDU做出肯定應答,則在執行RLC傳輸操作時更新RLC傳輸視窗。
31. 如實施例28~2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發射器中的RLC傳輸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如果接收器因為超出最大重試次數而對一個或多個PDU做出否定應答,則在執行RLC傳輸操作的時候更新RLC傳輸視窗。
32. 如實施例28~2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發射器中的RLC傳輸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由於發射器中基於計時器的丟棄的結果,在執行RLC傳輸操作的時候更新RLC傳輸視窗。
33. 如實施例30~32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對RLC傳輸視窗的更新包括:從已使用的傳輸視窗中移除一個或多個PDU,以及提高已使用的傳輸視窗的下端。
34. 如實施例33的方法,更包括:確定如下參數:與最大視窗大小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TxWMAX;與已使用的傳輸視窗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或者與在由傳輸狀態變數V(A)和V(T)所限定的視窗內部得到應答的封包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的其中之一相等的TxWUTIL;與因為RLC SDU丟棄程序而被丟棄的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或是因為接收到一個或多個應答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之一相等的TxL;以及與將要首次傳送的下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TxN。
35. 如實施例34的方法,更包括:計算視窗長度(WL)參量WL=TxWUTIL-TxL+TxN。
36. 如實施例35的方法,更包括:如果WL小於TxWMAX,則傳送下一個或多個PDU,以及提高已使用的傳輸視窗的上端。
37. 如實施例28~2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RLC接收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如果RLC接收實體接收到一個或多個PDU,並且這些PDU的序號跟隨在最後一個按順序接收的PDU的序號之後,則在執行RLC接收操作時更新RLC接收視窗。
38. 如實施例28~2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RLC接收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如果RLC接收實體接收到來自RLC傳輸實體的移動接收視窗(MRW)指令,則在執行RLC接收操作時更新RLC接收視窗。
39. 如實施例37~38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更新RLC接收視窗包括提高已使用接收視窗的下端。
40. 如實施例39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確定如下參數:與最大視窗大小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RxWMAX;與已使用的接收視窗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RxWUTIL;與因為按順序接收而從RLC接收視窗中移除的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RxD;以及與將要首次接收的下一個或多個PDU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相等的RxN。
41. 如實施例40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計算視窗長度(WL)參量WL=RxWUTIL+RxN-RxD。
42. 如實施例40的方法,更包括:如果WL小於RxWMAX,則接收下一個或多個PDU,以及提高已使用的接收視窗的上端。
43. 如實施例28~41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經由定義如下參數而在每一個時間間隔創建RLC PDU:與能夠傳送的資料量相等的Current_Credit,其中該資料量基於上行鏈路中的MAC鏈路適應性以及在下行鏈路中剩餘信用分配與接收到的新的信用分配相加的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結果;與可用於在RLC PDU格式中傳送的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資料相等的Available_Data;與由RLC發射器中的狀態變數VT(S)和VT(MS)所限定的以八位元組表示的視窗長度相等的Leftover_Window;與由較高層所配置的最大RLC PDU大小相等的Maximum_RLC_PDU_size;以及與由較高層配置的用於指定最小RLC PDU大小或者最小RLC PDU酬載大小其中之一的參數相等的Minimum_RLC_PDU_size。
44. 如實施例43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計算參數X=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其中Min{‧}返回的是集合中的最小值。
45. 如實施例43~44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計算參數N=Floor{X/Maximum_RLC_PDU_size},其中Floor{‧}返回的是最接近的向下取整的整數值以及a模b。
46. 如實施例43~45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計算L=X mod Maximum_RLC_PDU_size,其中返回的是a
的模b
除法。
47. 如實施例45~46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產生長度與Maximum_RLC_PDU_size相等的N個PDU。
48. 如實施例47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如果X不等於Leftover_Window或Current_Credit,則產生另一個長度為L的RLC PDU。
49. 如實施例47~48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如果X等於Leftover_Window或Current_Credit,並且L大於Minimum_RLC_PDU_size或者X等於Available_Data,則產生另一個長度為L的RLC PDU。
50. 如實施例47~49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如果X等於Leftover_Window或Current_Credit,並且L不大於Minimum_RLC_PDU_size,則產生另一個長度為Minimum_RLC_PDU大小的RLC PDU。
51. 如實施例47~50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將所產生的RLC PDU儲存在緩衝器中,以便進行傳輸。
52. 如實施例43~51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時間間隔是由1倍或多倍的傳輸時間間隔(TTI)的倍數定義的。
53. 如實施例43~51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當資料對於傳輸是可用的或從較低層請求時,該時間間隔是經由時間情況所定義。
54. 如實施例43~53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Maximum_RLC_PDU_size和Minimum_RLC_PDU_size不由較高層配置。
55. 如實施例28~54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保持狀態變數,其中該狀態變數是依照PDU數量以及位元組單位來規定和解釋的。
56. 如實施例55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RLC傳輸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保持狀態變數Maximum_Tx_Window_Size,其中該狀態變數代表的是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傳輸視窗大小。
57. 如實施例56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將狀態變數Maximum_Tx_Window_Size更新成由在接收到的RLC狀態PDU中的視窗大小超欄位(SUFI)規定的八位元組參量。
58. 如實施例56~57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保持下列狀態變數:發送狀態變數VT(S)、應答狀態變數VT(A)、最大發送狀態變數VT(MS),以及傳輸視窗大小狀態變數VT(WS)。
59. 如實施例58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根據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狀態變數Maximum_Tx_Window_Size來更新狀態變數VT(S)、VT(A)、VT(MS)以及VT(WS)。
60. 如實施例55的方法,其中RLC實體被配置作為RLC接收實體,並且該方法更包括:保持狀態變數Maximum_Rx_Window_Size,其中該狀態變數代表的是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最大接收視窗大小。
61. 如實施例60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從較高層接收狀態變數Maximum_Rx_Window_Size。
62. 如實施例61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保持下列狀態變數:接收狀態變數VR(R)、最高預期狀態變數VR(H)、以及最大可接受接收狀態變數VR(MR)。
63. 如實施例62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根據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狀態變數Maximum_Rx_Window_Size來更新狀態變數VR(R)、VR(H)和VR(MR)。
64. 如實施例28~63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使用基於位元組計數的量度來定義和管理RLC輪詢機制。
65. 如實施例64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定義如下參數:與能夠傳送的資料量相等的Current_Credit,其中該資料量基於上行鏈路中的MAC鏈路適應性以及在下行鏈路中剩餘信用分配和以八位元組為單位接收的新的信用分配相加的結果;與可用於在RLC PDU格式中傳送的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資料的Available_Data;與受RLC發射器中的狀態變數VT(S)和VT(MS)限定的以八位元組表示的視窗長度相等的Leftover_Window。
66. 如實施例65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計算參數X=Min{Current_Credit,Available_Data,Leftover_Window}。
67. 如實施例66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已使用視窗大小大於X時,在應答模式資料(AMD)PDU中觸發輪詢。
68. 如實施例28~67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在每次當傳送資料總量超出八位元組或資料塊已知的預定數量時,在AMD PDU中觸發輪詢。
69. 如實施例68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基於視窗的輪詢是由較高層配置時,使用協定參數Poll_Window來輪詢接收器。
70. 如實施例68的方法,更包括:當傳輸視窗百分比K大於或等於Poll_Window時,為每一個應答模式資料(AMD)PDU觸發輪詢,其中K被如下定義成以八位元組為單位:K=utilized_window/Maximum_Tx_Window_Size,其中utilized_window是由狀態變數VT(A)和VT(S)限定的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視窗長度。
71. 如實施例28~70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在RLC傳輸實體處從較高層接收協定參數Poll_PDU和Poll_SDU,以便指示PDU計數間隔。
72. 如實施例28~71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以八位元組為單位的協定參數Poll_Bytes經配置用於指示輪詢之間的位元組計數間隔。
73. 如實施例72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RLC傳輸實體保持變數Poll_Octets計數器,其中該計數器計數的是從觸發了輪詢請求的最後一個PDU的傳輸時開始在PDU中傳送的位元組總數。
74. 如實施例72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Poll_Octets計數器大於或等於Poll_Bytes的值時,RLC傳輸實體在致使Poll_Octets計數器超出Poll_Bytes的PDU中觸發輪詢請求,並且重設該Poll_Octets計數器。
75. 如實施例73~74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Poll_Octets計數器對首次傳送的PDU的位元組總數進行計數。
76. 如實施例73~74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Poll_Octets計數器對包括重傳在內的所有被傳送的PDU的位元組總數進行計數。
77. 如實施例73~76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輪詢請求的觸發包括:在致使Poll_Octets計數器超出Poll_Bytes的PDU中設定輪詢位元。
78. 如實施例73~76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輪詢請求的觸發包括:向接收器發送POLL PDU。
79. 如實施例78的方法,其中觸發了輪詢請求的最後一個PDU歸因於Poll_Bytes機制。
80. 如實施例78的方法,其中觸發了輪詢請求的最後一個PDU歸因於Poll_PDU或Poll_SDU。
81. 如實施例67~68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在RLC傳輸實體處從較高層接收協定參數Poll_Window。
82. 如實施例81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由較高層配置基於視窗的輪詢時,使用Poll_Window來輪詢接收器。
83. 如實施例82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值J大於或等於Poll_Window時,發射器為每一個應答模式資料(AMD)PDU觸發一個輪詢,其中J被定義成,其中4096是用於應答模式(AM)的模數,並且VT(S)、VT(A)和VT(WS)是狀態變數。
84. 如實施例83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當值K大於或等於Poll_Window時,為每一個AMD PDU觸發輪詢,其中K被定義成
85. 如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該方法是由RLC實體執行。
86. 一種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該WTRU包括如實施例85的RLC實體。
87. 一種B節點,該B節點包括如實施例85的RLC實體。
88. 一種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該RNC包括如實施例85的RLC實體。
89. 一種在可變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得到支援時用於下行鏈路資料的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B節點流控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用訊號通告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
90. 如實施例89的方法,其中用訊號通告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包括:將規定了信用的位元組數量的資訊添加至主訊框中。
91. 如實施例89~90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從訊框中刪除規定了該信用的PDU數量的資訊。
92. 如實施例89~91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該方法是由RLC實體執行。
93. 一種B節點,該B節點包括如實施例92的RLC實體。
94. 一種在可變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封包資料單元(PDU)大小得到支援時用於下行鏈路資料的RNC/NodeB流控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
95. 如實施例94的方法,其中接收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包括:接收一訊框,其中該訊框包含了規定信用位元組數量的資訊。
96. 如實施例94~95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儲存以位元組為單位的PDU的最大大小。
97. 如實施例96的方法,其中接收以位元組為單位的信用分配包括:接收一訊框,其中該訊框包含了規定信用的PDU數量的資訊。
98. 如實施例97的方法,更包括:將信用的PDU數量與以位元組為單位的PDU的最大大小相乘。
99. 如實施例94~98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更包括:儲存PDU SN到相關聯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長度的映射。
100. 如實施例99的方法,該方法更包括:在不超出接收到的信用分配的情況下傳送PDU。
101. 如實施例94~100中任一實施例的方法,其中該方法是由RLC實體執行的。
102. 一種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該RNC包括如實施例101的RLC實體。
103. 如實施例102的RNC,其中該RNC被配置作為服務RNC(SRNC)。
104. 如實施例102的RNC,其中該RNC被配置作為漂移RNC(DRNC)。
雖然本發明的特徵和元件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結合進行了描述,但每個特徵或元件可以在沒有所述較佳實施方式的其他特徵和元件的情況下單獨使用,或在與或不與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和元件結合的各種情況下使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或流程圖可以在由通用電腦或處理器執行的電腦程式、軟體或韌體中實施,其中該電腦程式、軟體或韌體是以有形的方式包含在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的。關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實例包括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暫存器、緩衝記憶體、半導體記憶裝置、內部硬碟和可移動磁片之類的磁性媒體、磁光媒體以及CD-ROM碟片和數位多功能光碟(DVD)之類的光學媒體。
舉例來說,適當的處理器包括:通用處理器、專用處理器、常規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相關聯的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電路、任何一種積體電路(IC)及/或狀態機。
與軟體相關的處理器可用於實現射頻收發器,以便在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用戶設備、終端、基地台、無線電網路控制器或是任何一種主機電腦中加以使用。WTRU可以與採用硬體及/或軟體形式實施的模組結合使用,例如相機、攝像機模組、視訊電路、揚聲器電話、振動裝置、揚聲器、麥克風、電視收發器、免持耳機、鍵盤、藍芽模組、調頻(FM)無線電單元、液晶顯示器(LCD)顯示單元、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單元、數位音樂播放器、媒體播放器、視訊遊戲機模組、網際網路瀏覽器及/或任何一種無線區域網路(WLAN)模組或超寬頻(UWB)模組。
從以下關於較佳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更詳細地瞭解本發明,這些較佳實施例是作為實例給出的,並且是結合所附圖式而被理解的,其中:第1圖顯示的是RLC STATUS封包資料單元(PDU)中的超欄位(SUFI)的結構;第2圖顯示的是依照這裏的教導並且使用了基於位元組的信用分配的RNC/B節點流控制的流程圖;第3圖顯示的是依照這裏的教導的RLC傳輸(Tx)視窗更新的流程圖;第4圖顯示的是依照這裏的教導的RLC接收(Rx)視窗更新的流程圖;以及第5圖顯示的是依照這裏的教導的用於增強型的基於八位元組的RLC PDU創建的流程圖。
Claims (10)
- 一種用於輪詢的方法,包括:保持一位元組計數機制,其中該位元組計數機制保持與從一傳輸實體所傳輸的一位元組數量相關的一計數,該傳輸實體被配置以支援可變的封包資料單元大小;決定該計數是否等於或超過一輪詢_位元組(Poll_Bytes)值;以及在該計數被決定為等於或超過該Poll_Bytes值的狀況下,配置一封包資料單元以包含一輪詢,該封包資料單元用於來自該傳輸實體的一傳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封包資料單元藉由設定在該封包資料單元中的一輪詢位元來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封包資料單元是一應答模式資料封包資料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計數包含在一原始傳輸中被傳輸的一封包資料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計數包含在一原始傳輸中被傳輸的封包資料單元以及在一重傳中被傳輸的封包資料單元。
- 一種配置用以支援可變的封包資料單元大小的傳輸實體,該傳輸實體包括:一記憶體,被配置以儲存與被傳輸的一位元組數量相關的一計數;以及一處理器,被配置以:決定該計數是否等於或超過一輪詢_位元組 (Poll_Bytes)值;以及在該計數被決定為等於或超過該Poll_Bytes值的狀況下,配置一封包資料單元以包含一輪詢,該封包資料單元用於來自該傳輸實體的一傳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傳輸實體,其中該封包資料單元藉由設定在該封包資料單元中的一輪詢位元來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傳輸實體,其中該封包資料單元是一應答模式資料封包資料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傳輸實體,其中該計數包含在一原始傳輸中被傳輸的一封包資料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傳輸實體,其中該計數包含在一原始傳輸中被傳輸的封包資料單元以及在一重傳中被傳輸的封包資料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8783107P | 2007-02-02 | 2007-02-02 | |
US89547107P | 2007-03-18 | 2007-03-18 | |
US91372807P | 2007-04-24 | 2007-04-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3980A TW201203980A (en) | 2012-01-16 |
TWI499259B true TWI499259B (zh) | 2015-09-01 |
Family
ID=3962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07822A TWI499259B (zh) | 2007-02-02 | 2008-02-04 |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TW097104384A TWI452885B (zh) | 2007-02-02 | 2008-02-04 |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TW103127149A TW201503650A (zh) | 2007-02-02 | 2008-02-04 | 可辯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04384A TWI452885B (zh) | 2007-02-02 | 2008-02-04 |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TW103127149A TW201503650A (zh) | 2007-02-02 | 2008-02-04 | 可辯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498284B2 (zh) |
EP (2) | EP2115952A2 (zh) |
JP (3) | JP5258791B2 (zh) |
KR (4) | KR20090121299A (zh) |
CN (2) | CN103281250B (zh) |
AR (1) | AR065158A1 (zh) |
AU (1) | AU2008214378B2 (zh) |
BR (1) | BRPI0806396B1 (zh) |
CA (1) | CA2677112C (zh) |
IL (1) | IL200075A (zh) |
MX (1) | MX2009008015A (zh) |
MY (1) | MY154157A (zh) |
RU (1) | RU2455776C2 (zh) |
SG (1) | SG178738A1 (zh) |
TW (3) | TWI499259B (zh) |
WO (1) | WO2008097544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86391A1 (en) | 2001-04-23 | 2002-10-31 | Drykor Ltd. |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air |
KR20090121299A (ko) | 2007-02-02 | 2009-11-25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플렉시블 rlc pdu 크기에 대하여 rlc를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MX2009007665A (es) | 2007-02-06 | 2009-10-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Longitud de unidad de datos de paquetes de control de enlace de radio flexible. |
US8619752B2 (en) * | 2007-03-16 | 2013-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87495B2 (en) * | 2007-03-16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31689B2 (en) * | 2007-05-18 | 2011-10-04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establishment of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1486352B1 (ko) | 2007-06-18 | 2015-0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 상향링크 동기 상태 제어방법 |
KR101341515B1 (ko) | 2007-06-18 | 2013-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복 전송 정보 갱신 방법 |
KR101470637B1 (ko) * | 2007-06-18 | 2014-12-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향상 방법, 상태정보 보고방법 및 수신장치 |
WO2008156314A2 (en) | 2007-06-20 | 2008-1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Effective system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
KR101514841B1 (ko) | 2007-08-10 | 2015-04-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효율적인 랜덤 액세스 재시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
KR101490253B1 (ko) | 2007-08-10 | 2015-02-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
EP2186247A4 (en) | 2007-08-10 | 2014-01-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RQ OPERATION WITH DYNAMI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
KR101479341B1 (ko) * | 2007-08-10 | 2015-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bms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효율적인 수신 방법 |
WO2009022877A2 (en) | 2007-08-14 | 2009-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block of specific protocol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907978B1 (ko) | 2007-09-11 | 2009-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 계층의 상태보고 전송 방법 및 수신장치 |
KR100937432B1 (ko) | 2007-09-13 | 2010-01-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
KR101461970B1 (ko) | 2007-09-13 | 2014-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
KR101435844B1 (ko) | 2007-09-18 | 2014-08-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방법 |
KR101513033B1 (ko) | 2007-09-18 | 2015-04-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계층 구조에서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방법 |
KR101396062B1 (ko) | 2007-09-18 | 2014-05-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헤더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 전송방법 |
KR101591824B1 (ko) | 2007-09-18 | 2016-0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
US8687565B2 (en) | 2007-09-20 | 2014-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87557B1 (ko) | 2007-10-23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통제어채널의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KR20090041323A (ko) | 2007-10-23 | 2009-04-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블록 구성함에 있어서 단말의 식별 정보를 효과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
EP2208294B1 (en) * | 2007-10-29 | 2019-07-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repairing a security failure |
WO2009063465A2 (en) | 2007-11-14 | 2009-05-22 | Varcode Ltd. |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lity management utilizing barcode indicators |
US8401017B2 (en) * | 2008-01-03 | 2013-03-19 | Sunplus Mmobile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an enhanced RLC status PDU format |
ES2964169T3 (es) | 2008-01-08 | 2024-04-04 | 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al Ltd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ción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para solicitar un informe de estado |
KR101531419B1 (ko) | 2008-02-01 | 2015-06-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간동기 타이머의 만료 시 상향링크 harq의 동작 방법 |
WO2009096746A2 (en) * | 2008-02-01 | 2009-08-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sending rlc pdu and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lc ent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
KR101375936B1 (ko) | 2008-02-01 | 2014-03-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간동기 타이머의 만료 시 하향링크 harq의 동작 방법 |
WO2009116788A1 (en) | 2008-03-17 | 2009-09-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lc data |
KR101163275B1 (ko) | 2008-03-17 | 2012-07-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Pdcp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
US8031600B2 (en) * | 2008-05-20 | 2011-10-04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atus report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113369B (zh) | 2008-08-01 | 2016-06-08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设备、基站设备、系统控制方法和设备控制方法 |
US9137160B2 (en) | 2009-01-29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odating a receiver buffer to prevent data overflow |
US8473802B2 (en) * | 2009-06-30 | 2013-06-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echnique for advanced ARQ buff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80929B1 (ko) * | 2010-02-12 | 2015-01-12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다중 사이트 간의 데이터 분할 |
EP2556695A1 (en) * | 2010-04-09 | 2013-0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adaptation of downlink rlc pdu size |
US8989140B2 (en) | 2010-06-2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120163205A1 (en) * | 2010-06-28 | 2012-06-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w control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891356B2 (en) | 2010-06-28 | 2014-11-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RLC sublayer |
US8989004B2 (en) | 2010-11-0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
CN103404193B (zh) * | 2010-11-22 | 2018-06-05 | 七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调校数据传输以优化为通过无线网络的传输建立的连接 |
FI3319395T3 (fi) | 2010-12-03 | 2023-08-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netelmä ja laite moniradioliityntätekniikan kantoaaltojen yhdistämisen suorittamiseksi |
US8670450B2 (en) | 2011-05-13 | 2014-03-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fficient software-based private VLAN solution for distributed virtual switches |
US20120291034A1 (en) | 2011-05-14 | 2012-11-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executing threads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8837499B2 (en) | 2011-05-14 | 2014-09-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fabric protocol (DFP) switching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9497073B2 (en) | 2011-06-17 | 2016-11-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 for a layer 2 fabric |
US9232482B2 (en) | 2011-07-01 | 2016-01-05 | QUALO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9167472B2 (en) | 2011-07-01 | 2015-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UL RLC flow control for MRAB calls |
US9055464B2 (en) | 2011-07-07 | 2015-06-09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RLC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UE memory capacity |
US9591593B2 (en) | 2011-07-22 | 2017-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uplink power control |
US8995370B2 (en) | 2011-07-29 | 2015-03-3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wireless systems |
US8737211B2 (en) | 2011-08-03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odes in multiflow systems |
US9125098B2 (en) | 2011-08-03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
US9930569B2 (en) | 2011-08-04 | 2018-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8767529B2 (en) | 2011-09-12 | 2014-07-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igh availability distributed fabric protocol (DFP) switching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9686046B2 (en) | 2011-09-13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8873535B2 (en) | 2011-09-26 | 2014-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protocol data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750129B2 (en) * | 2011-10-06 | 2014-06-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redit-based network congestion management |
US9065745B2 (en) | 2011-10-06 | 2015-06-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etwork traffic distribution |
TWI511588B (zh) | 2011-11-07 | 2015-12-01 | Acer Inc | 最佳化通訊協定之視窗大小伸縮以在無線網路系統內傳送資料之方法 |
CN103138905B (zh) * | 2011-11-24 | 2016-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Rlc数据包传输的确认方法及rlc am实体发送方 |
GB2491050B (en) * | 2012-07-12 | 2014-12-10 | Broadcom Corp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20150189558A1 (en) * | 2012-08-21 | 2015-07-02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heterogenous network |
KR101860811B1 (ko) | 2012-08-23 | 2018-05-2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
SG11201501279UA (en) | 2012-08-23 | 2015-04-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Providing physical layer resources to different serving sites |
DE102013223303B4 (de) | 2012-11-19 | 2023-08-17 |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td. |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eine Gutpunkt basierte Verbindungspegelflusssteuerung |
CN108551681B (zh) * | 2012-11-29 | 2022-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585008B2 (en) | 2013-04-19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out-of-standard cap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EP2993954B1 (en) * | 2013-05-20 | 2019-10-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cknowledgement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
WO2015008962A1 (en) | 2013-07-17 | 2015-0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 fail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
US20150085749A1 (en) * | 2013-09-26 | 2015-03-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chanism to exchange proprietary signaling messages between a ue and a network |
ES2714006T3 (es) * | 2014-01-30 | 2019-05-24 | Intel Ip Corp | UE MTC y método para la mejora de la cobertura utilizando una configuración de control de enlace de radio |
CN105007137B (zh) * | 2014-04-23 | 2018-10-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rlc层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和rlc实体 |
WO2015168951A1 (zh) * | 2014-05-09 | 2015-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
US9705803B1 (en) | 2015-06-10 | 2017-07-1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Negotiated radio link properties among wireless access nodes |
JP6643472B2 (ja) * | 2015-11-06 | 2020-02-12 |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サケユイチア | スプリット・ベアラを受信するユーザ装置からのフロー制御フィードバック |
CN105939282B (zh) * | 2016-02-04 | 2019-09-06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分组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EP3430752B1 (en) * | 2016-03-17 | 2022-05-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naging a sequence number rang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ie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during an on-going connection |
US20210194639A1 (en) * | 2016-03-18 | 2021-06-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y determining a reordering valu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retransmissions |
CN107787009B (zh) * | 2016-08-26 | 2022-09-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拥塞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AU2017391782A1 (en) | 2017-01-04 | 2019-08-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LC layer status report control PDU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CN109417716A (zh) * | 2017-06-16 | 2019-03-01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中处理数据重复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729554B (zh) * | 2017-10-30 | 2022-03-0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上行增强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DE112017008245T5 (de) | 2017-11-30 | 2020-09-0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für Schmalbandkommunikationen |
US11265112B2 (en) * | 2017-11-30 | 2022-03-01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polling procedures |
EP3677068B1 (en) * | 2018-01-04 | 2023-06-07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
CN110958647A (zh) * | 2018-09-27 | 2020-04-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971352B (zh) * | 2018-09-30 | 2021-01-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增强rlc分片的harq重传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526599B (zh) | 2019-02-01 | 2022-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1909535B2 (en) * | 2019-10-24 | 2024-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erating in a radio link control acknowledged mode using a multicast or broadcast radio bearer |
US11330668B2 (en) | 2019-11-22 | 2022-05-10 | Apple Inc. | 5G NR FR2 beam management enhancements |
CN113630785B (zh) * | 2020-05-08 | 2024-04-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控制层传输窗大小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12399471B (zh) * | 2020-10-23 | 2023-02-10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15385A1 (en) * | 2000-07-01 | 2002-02-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rming receipt of protocol data |
US6845100B1 (en) * | 2000-08-28 | 2005-01-1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Basic QoS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P traffic |
US20060140158A1 (en) * | 2000-01-14 | 2006-06-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electively sized data transport bloc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0322A (en) * | 1993-08-20 | 1995-03-21 |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 | Updating of bit allocations in a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
US6307835B1 (en) * | 1998-07-10 | 2001-10-23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i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GB2355623B (en) * | 1999-10-19 | 2003-07-1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UMTS network |
US6810031B1 (en) * | 2000-02-29 | 2004-10-26 | Celox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bandwidth |
AU2002251780A1 (en) * | 2001-01-25 | 2002-08-06 | Crescent Networks, Inc. | Dual use rate policer and re-marking logic |
US7193966B2 (en) * | 2001-06-25 | 2007-03-20 | Telefonakit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iggered packet data rate chang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06526B1 (en) * | 2001-07-31 | 2006-02-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chanisms for avoid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network address protocol translation |
US7355971B2 (en) * | 2001-10-22 | 2008-04-08 | Intel Corporation |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in networking |
KR100765121B1 (ko) * | 2001-11-24 | 2007-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송신버퍼의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폴링 방법 |
KR100434054B1 (ko) * | 2002-04-26 | 2004-06-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래디오 링크 콘트롤의 폴링방법 |
US7227856B2 (en) | 2002-08-13 | 2007-06-05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for handling timers after an RLC reset or re-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0474302B1 (ko) * | 2002-09-07 | 2005-03-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링크 콘트롤(rlc) 계층의 버퍼제어 방법 |
US20040076182A1 (en) | 2002-10-17 | 2004-04-22 | Chih-Hsiang Wu | Method for handeling a triggered reset when an RLC is stoppe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FR2847091B1 (fr) * | 2002-11-08 | 2005-02-04 | Nortel Networks Ltd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n mode acquitte entre une unite emettrice et une unite receptrice, et unite de transmission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
KR100979161B1 (ko) * | 2002-12-20 | 2010-08-31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모바일 네트워크의 mac 계층에 의한 데이터 전송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US6920121B2 (en) | 2003-03-17 | 2005-07-19 | Qprs Limited | Quality packet radio service for a 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
EP1465369A1 (en) * | 2003-03-31 | 2004-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set synchronisation method for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
CN1567766A (zh) * | 2003-06-12 | 2005-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层发送窗口的控制方法 |
WO2005048517A1 (en) | 2003-11-12 | 2005-05-26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
US7525961B2 (en) * | 2004-01-14 | 2009-04-28 | Adc Dsl Systems, Inc. | Auto-adaptation to packet size on a physical medium |
ATE337650T1 (de) * | 2004-02-27 | 2006-09-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Verfahren und apparat zur gemeinsamen dynamischen verwaltung von fensterlängen von mehreren arq- datenverbindungen |
JP2006067099A (ja) * | 2004-08-25 | 2006-03-09 | Fujitsu Ltd | 伝送時間測定方法、伝送制御方法及び伝送時間測定機能を備え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FI20045327A0 (fi) | 2004-09-06 | 2004-09-06 | Nokia Corp | Radiojärjestelmä, tukiasema, ohjain ja menetelmä ohjata tiedonsiirtoa |
US7558243B2 (en) * | 2004-09-15 | 2009-07-07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Enhanced poll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deadlo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0370707C (zh) * | 2004-11-05 | 2008-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增强型上行专用物理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KR101141645B1 (ko) * | 2005-03-29 | 2012-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제어 방법 |
US8085657B2 (en) * | 2005-04-01 | 2011-12-27 | Sony Corporation | Flow control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MX2007013832A (es) * | 2005-05-03 | 2008-0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Cambio de una configuracion de acceso de radio entre una terminal y una red. |
US7639613B1 (en) * | 2005-06-24 | 2009-12-29 | Packeteer, Inc. | Adaptive, flow-based network traffic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
US20060291395A1 (en) | 2005-06-28 | 2006-12-28 | Nokia Corporation | Packe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8634400B2 (en) * | 2005-09-15 | 2014-01-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tatus report comprising received status of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60250B2 (en) * | 2005-11-08 | 2010-02-09 | Arris Grou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ulating traffic in a network device |
RU2392752C2 (ru) | 2006-01-05 | 2010-06-20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и способ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
KR100912784B1 (ko) * | 2006-01-05 | 2009-08-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
US7738495B2 (en) * | 2006-01-23 | 2010-06-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value of a network path using transport layer feedback |
US8077611B2 (en) * | 2006-07-27 | 2011-12-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ultilevel coupled policer |
EP2087662B1 (en) * | 2006-11-28 | 2012-1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down link control in a cellular telephony system |
KR20090121299A (ko) | 2007-02-02 | 2009-11-25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플렉시블 rlc pdu 크기에 대하여 rlc를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2008
- 2008-02-04 KR KR1020097018400A patent/KR20090121299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4 TW TW100107822A patent/TWI499259B/zh active
- 2008-02-04 RU RU2009132954/07A patent/RU2455776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2-04 EP EP08725182A patent/EP2115952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2-04 JP JP2009548335A patent/JP5258791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CN CN201310088403.1A patent/CN103281250B/zh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SG SG2012007274A patent/SG178738A1/en unknown
- 2008-02-04 BR BRPI0806396A patent/BRPI080639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4 MY MYPI20093121A patent/MY154157A/en unknown
- 2008-02-04 CA CA2677112A patent/CA2677112C/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KR KR1020097023543A patent/KR1014300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4 KR KR1020137006588A patent/KR10154806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2-04 AR ARP080100453A patent/AR065158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4 CN CN200880003753A patent/CN101675627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2-04 EP EP11192741.4A patent/EP242923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US US12/025,381 patent/US849828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TW TW097104384A patent/TWI452885B/zh active
- 2008-02-04 WO PCT/US2008/001511 patent/WO2008097544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04 MX MX2009008015A patent/MX2009008015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4 AU AU2008214378A patent/AU200821437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4 TW TW103127149A patent/TW201503650A/zh unknown
- 2008-02-04 KR KR1020147000325A patent/KR20140015620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07-26 IL IL200075A patent/IL200075A/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4-23 JP JP2013090471A patent/JP555579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18 US US13/920,202 patent/US955439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02 JP JP2014114252A patent/JP58337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12-12 US US15/375,357 patent/US993642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40158A1 (en) * | 2000-01-14 | 2006-06-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electively sized data transport blocks |
US20020015385A1 (en) * | 2000-07-01 | 2002-02-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rming receipt of protocol data |
US6845100B1 (en) * | 2000-08-28 | 2005-01-1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Basic QoS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P traffic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9259B (zh) | 可變rlc pdu大小之增強rlc方法及裝置 | |
JP6321607B2 (ja) | 無線リンク制御パケットの破棄および無線リンク制御の再確立をトリガ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TWI473459B (zh) | 混合自動重複請求傳送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