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3371B -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 Google Patents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3371B
TWI493371B TW102118576A TW102118576A TWI493371B TW I493371 B TWI493371 B TW I493371B TW 102118576 A TW102118576 A TW 102118576A TW 102118576 A TW102118576 A TW 102118576A TW I493371 B TWI493371 B TW I4933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wall
clicking
point
perfora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5346A (zh
Inventor
Tai Liang C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2118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337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5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5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3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3371B/zh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尤指一種透過一掛載於一繪圖程式的自動繪圖巨集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
現代人拜建築物所賜,得以脫離穴居生活,並得以遮風擋雨。隨著科技的發達,建築物的結構與功能越趨複雜,且在建造的過程中,施工精準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一般建造建築物的方法主要係先繪出該建築物的工程設計圖,透過有經驗的施工人員,在現場依照該工程設計圖並根據自身的經驗判斷需要用到的材料數量與規格,而一般施工現場的施工材料的規格大多為固定規格,若該建築物的設計並非剛好為正常規格的材料所能組成,舉例來說,該建築物具有一長為10公尺,寬為10公尺的牆壁,要建構該牆壁必須要先設置二建築模板,並於該二建築模板之間灌入混凝土以形成該牆壁,而現場僅有長3公尺、寬4公尺的固定規格夾板,光靠該固定規格的夾板並無法直接拼接出建構該牆壁所需的建築模板的大小,需要靠施工人員依現場狀況切割該固定規格的夾板,才能拼接出符合預設牆壁規格的建築模板,且該二建築模板上供連接桿穿設固定的孔洞位置也需依施工現場的狀況再進行加工。
然而,現場切割與加工十分耗時耗力,且若施工人員經驗不足,容易判斷錯誤,產生加工失敗的問題,甚至無法由二維的工程設計圖判斷轉換為三維後所需的材料尺寸、材料的拼接方法及其他施工細節。因此,二維的工程設計圖對施工人員來說,係十分複雜難懂的。倘若將二維的工程設計圖轉換為三維的立體圖形,對於施工人員來說,能夠輕易了解該建築物的三維結構,因此更能夠在施工的時候較為精確的判斷施工所需材料與細節。
但目前以人工繪圖方法將二維平面圖繪成三維圖像十分耗時耗力,且容易出錯,而以人力透過用電腦軟體根據二維工程設計圖繪製三維圖像所耗的時間仍非常可觀,減少的時間有限,因此目前仍無較有效的方式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再者,透過二維的工程設計圖並無法預先得知施工所需的材料規格及種類,若在施工現場的現有材料無法配合施工,則必須要在從工廠調度符合規格的材料,如此一來一往之間即延宕了整個施工時間,此類問題在距離工廠較遠的施工地點更為明顯,若施工地點在內陸甚至離島,光從工廠運送材料至施工現場,快則一、二日,慢則甚至一、二周,因此習用建造建築物的施工方法仍具有許多不足處,仍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習用繪製三維建築模具圖式的方法耗時耗力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該建築模具用以建構建築物牆壁,該建築模具包含一第一模板,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一夾板,該第一夾板具有一第一夾板厚、一第一夾板寬、以及一第一夾板高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執行一繪圖程式並載入一建築物的工程設計圖,該工程設計圖至少包含一第一牆線;
掛載一自動繪圖巨集,該自動繪圖巨集具有一輸入介面;
輸入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建築物的一樓高、該第一夾板厚、該第一夾板寬、以及該第一夾板高;
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一第一牆長起點以及一第一牆長終點,該第一牆長起點與該第一牆長終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一模板的長度,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一模板長度、該樓高及該第一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以及
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繪圖參數與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一模板所需該第一夾板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的該第一牆線上繪製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
進一步地,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一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後點選該第一模板方向的步驟。
進一步地,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第一穿孔,二左右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水平間距,二上下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垂直間距,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一第一穿孔數、該水平間距、以及該垂直間距,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於繪製該些第一穿孔的步驟,根據該第一穿孔數、該水平間距與該垂直間距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一穿孔。
進一步地,該第一穿孔具有一第一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孔徑。
進一步地,該建築物具有至少一與該牆壁垂直相交的樑柱,該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與該樑柱相應的第一缺口,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樑柱的數量、以及該樑柱的樑深,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一第一缺口起點,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缺口起點;以及
點選一第一缺口終點,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缺口終點,該第一缺口起點與該第一缺口終點之間定義出一樑寬;
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繪製該第一缺口步驟,根據該樑深、該樑寬、該第一缺口起點、以及該第一缺口終點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缺口。
進一步地,該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開口數量,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
點選一第一中繼點,於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後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中繼點;
點選一第二中繼點,點選該第一中繼點後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二中繼點;
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點選該第二中繼點後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該第一牆長起點、該第一中繼點、該第二中繼點、以及該第一牆長終點依序排列於該第一牆線上;
定義該第一開口步驟,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後分別點選該第一中繼點與該第二中繼點,且該第一中繼點與該第二中繼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一開口的長度與該第一開口的位置,並輸入該第一開口起始高度與該第一開口高度;
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繪製該第一開口步驟,根據該第一開口長度、該第一開口起始高度、該第一開口位置、以及該第一開口高度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開口。
進一步地,該建築模具包含與該第一模板平行設置的一第二模板,該第二模板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二夾板,該第二夾板具有一第二夾板厚、一第二夾板寬、以及一第二夾板高,該工程設計圖包含與該第一牆線平行設置的一第二牆線,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步驟:
輸入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樓高、該第二夾板厚、該第二夾板寬、以及該第二夾板高;
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於該第二牆線上點選一第二牆長起點以及一第二牆長終點,該第二牆長起點與該第二牆長終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二模板的長度,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二模板長度、該樓高及該第二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以及
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與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二模板所需該第二夾板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的該第二牆線上繪製該第二模板的三維圖像。
進一步地,該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一於點選該第二牆長終點後點選該第二模板方向的步驟。
進一步地,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第一穿孔,二左右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水平間距,二上下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垂直間距,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水平間距、以及該垂直間距,該第二模板包含複數開設於該些第二夾板上的第二穿孔,該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的步驟包含繪製該第二穿孔步驟,對應該些第一穿孔定義出該些第二穿孔的位置,並於該第二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二穿孔。
進一步地,該第一穿孔具有一第一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孔徑,該第二穿孔具有一第二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二孔徑。
進一步地,該第一孔徑等於該第二孔徑。
進一步地,該建築模具包含複數穿設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以固定該第一模板與該第二模板的連接桿,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一選取牆厚步驟,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一牆厚起點,並於該第二牆線上點選一牆厚終點,該牆厚起點與該牆厚終點之連線為該第一牆線與該第二牆線之間的最小距離,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括一繪製該些連接桿步驟,根據該牆厚起點與該牆厚終點定義該些連接桿的長度,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的該些第一穿孔位置繪製該些連接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透過本發明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得以將原本複雜難懂的該工程設計圖,繪製成容易了解的三維圖像,並同時令施工人員透過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與該第二模板的三維圖像即可了解組裝該第一模板與該第二模板所需的該第一夾板與該第二夾板的規格與數量,方便施工人員加工與組裝該些第一夾板與該些第二夾板。
1...第一模板
11、11a...第一夾板
12...第一穿孔
13...第一缺口
14...第一開口
2...工程設計圖
21...第一牆線
211...第一牆長起點
212...第一牆長終點
213...牆厚起點
214...第一缺口起點
215...第一缺口終點
216...第一中繼點
217...第二中繼點
22...第二牆線
221...地二牆長起點
222...弟二牆長終點
223...牆厚終點
3...第二模板
31、31a...第二夾板
32...第二穿孔
33...第二缺口
34...第二開口
4...連接桿
H...樓高
S1~S10、S41~S48、S51~S55...步驟
圖1,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2,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的流程圖。
圖3,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的流程圖。
圖4,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工程設計圖。
圖5,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該第一模板三維立體圖。
圖6,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該第二模板的三維立體圖。
圖7,係本發明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之該第一模板的組裝平面圖。
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4及圖5,如圖所示:本發明為一種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該建築模具用以建構建築物牆壁(圖未示),該建築模具至少包含一第一模板1,該第一模板1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一夾板11,該第一夾板11具有一第一夾板厚、一第一夾板寬、以及一第一夾板高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執行一繪圖程式並載入一建築物的工程設計圖S1,該繪圖程式可為Auto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該工程設計圖2至少包含一第一牆線21;
掛載一自動繪圖巨集步驟S2,該自動繪圖巨集具有一輸入介面;
輸入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至該輸入介面S3,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建築物的一樓高H、該第一夾板厚、該第一夾板寬、以及該第一夾板高;
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S4,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一第一牆長起點211以及一第一牆長終點212,該第一牆長起點211與該第一牆長終點212之間定義出該第一模板的長度,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一模板長度、該樓高H及該第一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212後點選該第一模板1方向,以決定該第一模板1所面向的方向;
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S5,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繪圖參數與該第一模板1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一模板1所需該第一夾板11的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2的該第一牆線21上繪製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如此即完成了該建築模具的三維圖像之繪製。
更進一步來說,於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5中,若所定義出的該第一模板1長度無法為整數個該第一夾板11所拼接出來,也就是無法為該第一夾板的寬度所整除,該自動繪圖巨集會將所計算出的第一夾板11的數量無條件捨去小數點,並將剩下的長度定義為該第一夾板11a的第二長度,並以該第一夾板11高度作為該第一夾板11a的高度,另外繪製出另一規格的該第一夾板11a。
然而建構該牆壁光靠該第一模板1係不夠的,因此,請參閱圖1及圖6,該建築模具更包含一與該第一模板1平行設置的一第二模板3,於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之間灌入混凝土,待該混凝土凝固後將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拆除,該牆壁即完成。與該第一模板1相同,該第二模板3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二夾板31,該第二夾板31具有一第二夾板厚、一第二夾板寬、以及一第二夾板高。繪製完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後,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於該輸入介面輸入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S6,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樓高H、該第二夾板厚、該第二夾板寬、以及該第二夾板高;
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S7,於該工程設計圖2上點選該第二模板3的繪製範圍,其中該工程設計圖2包含與該第一牆線21平行設置的一第二牆線22,於該第二牆線22上點選一第二牆長起點221以及一第二牆長終點222,該第二牆長起點221與該第二牆長終點222之間定義出該第二模板長度,該第二模板3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二模板長度、該樓高H及該第二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並於點選該第二牆長終點222後點選該第二模板3方向,以決定該第二模板3面向的方向;
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S8,該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二模板3的繪圖參數與該第二模板3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二模板3所需該第二夾板31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2的該第二牆線22上繪製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
同樣地,於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8中,若所定義出的該第二模板3長度無法為整數個該第二夾板31所拼接出來,也就是無法為該第二夾板31的寬度所整除,該自動繪圖巨集會將所計算出的第二夾板31的數量無條件捨去小數點,並將剩下的長度定義為該第二夾板31a的第二長度,並以該第二夾板31高度作為該第二夾板31a的高度,另外繪製出另一規格的該第二夾板31a。
請參閱圖3、圖4及圖5更進一步來說,於施工時為了確保該牆壁的形狀的均勻性,必須要將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相互固定,因此,該第一模板1具有複數第一穿孔12,該第二模板3具有複數第二穿孔32,該建築模具更包含複數穿設該第一穿孔12與該第二穿孔32以固定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的連接桿4。本發明將繪製該些第一穿孔12、該些第二穿孔32、以及該些連接桿4的需求同時考量進去,因此本發明於繪製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時,可同時將該些第一穿孔12、該些第二穿孔32與該些連接桿4一起繪製,說明如下:
該第一模板1上的二左右相鄰的該第一穿孔12之間具有一水平間距,二上下相鄰的該第一穿孔12之間具有一垂直間距,於輸入該第一模板1的繪圖參數時,將該第一穿孔12的數量、該水平間距、以及該垂直間距一併輸入。具體來說,該第一模板1的立體繪圖步驟S5包含下列步驟:
繪製該第一模板步驟S51;以及
繪製該第一穿孔步驟S52,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一穿孔12數量、該水平間距與該垂直間距,於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一穿孔12。其中,該第一穿孔12具有一第一孔徑,輸入於該輸入介面3的該第一模板1的繪圖參數也包含該第一孔徑。
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繪製完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後,該自動繪圖巨集執行該第二模板3的立體繪圖的步驟S8時,該自動繪圖巨集會根據該些第一穿孔12的位置與孔徑大小,對應該些第一穿孔12定義出該些第二穿孔32的位置與孔徑大小,並於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二穿孔32,該繪圖巨集所繪製出的該些第二穿孔32的孔徑與該些第一穿孔12相同。
此外,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於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的步驟S4之前的一選取牆厚步驟S9,先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一牆厚起點213,並於該第二牆線22上點選一牆厚終點223,該牆厚起點213與該牆厚終點223之連線為該第一牆線21與該第二牆線22之間的最小距離。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5更包括一繪製該些連接桿步驟S53,根據該牆厚起點213與該牆厚終點223定義該些連接桿4的長度,同時也是該牆壁的厚度,之後於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的該些第一穿孔12位置繪製該些連接桿4。
透過上述方法即得以將該工程設計圖2上的牆壁由二維繪製成三維,令施工人員更能輕易了解該建築物的結構細節,並決定施工方向。
然而上述方法所繪製出的該牆壁僅為最簡單的實施態樣,一般建築物中更具有複數樑柱(圖未示)作為支撐結構,且該些樑柱有可能會與該牆壁垂直相交,因此,考量到該些樑柱的位置與尺寸,本發明的該第一模板1具有至少一與該樑柱相應的第一缺口13,該第一模板1的繪圖參數包含該樑柱的數量、以及該樑柱的樑深,該點選該第一模板1的繪製範圍步驟S4更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一第一缺口起點S41,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該第一缺口起點214;以及
點選一第一缺口終點S42,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該第一缺口終點215,該第一缺口起點214與該第一缺口終點215之間定義出一樑寬。
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5更包含繪製該第一缺口步驟S54,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樑深、該樑寬、該第一缺口起點214、以及該第一缺口終點215於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缺口13。同樣的,於繪製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時,該自動繪圖巨集也可根據該第一模板1上的該第一缺口13的位置與尺寸相對應於該第二模板3上繪製一第二缺口33。
而除了該些樑柱外,該牆壁上更有可能具有一用以安裝門或窗的開口,考慮到這點,該第一模板1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14,該第二模板3上具有至少一對應該第一開口14設置的第二開口34,該第一模板1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開口14數量。本發明於該輸入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的步驟S3時將該第一開口14的數量一併輸入於該輸入介面,且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S4更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S43,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211;
點選一第一中繼點S44,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一第一中繼點216;
點選一第二中繼點S45,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一第二中繼點217;
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S46,於該第一牆線21上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212,其中該第一牆長起點211、該第一中繼點216、該第二中繼點217、以及該第一牆長終點212依序排列於該第一牆線21上;
定義該第一開口步驟S47,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212後分別點選該第一中繼點216與該第二中繼點217,該第一中繼點216與該第二中繼點217之間定義出該第一開口14的長度與該第一開口14的位置,點選完該第一中繼點216與該第二中繼點217後輸入該第一開口14起始高度與該第一開口高度,該起始高度為自地面算起至該第一開口14底緣的距離,該第一開口14高度為該第一開口14垂直方向的高度;
點選該第一模板方向S48,點選該第一模板1方向,以決定該第一模板1所面向的方向。
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5更包含繪製該第一開口步驟S55,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一開口14長度、該第一開口14起始高度、該第一開口14位置、以及該第一開口14高度於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開口14。接著同樣進行輸入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步驟S6,並更進一步於該輸入介面輸入該第一開口14的數量;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S7;以及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S8,該自動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一模板1上該第一開口14的位置與大小於該第二模板3上對應的位置繪製一相對於該第一開口14的第二開口34。
透過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所繪製出的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以及該些連接桿4皆可再透過一掛載於該繪圖程式的輸出巨集,將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與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轉換成二維的組裝平面圖(如圖7及圖8所示)輸出。本發明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步驟:
匯出一組裝平面圖S10,以該繪圖程式掛載一輸出巨集,該輸出巨集將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轉換為一第一模板組裝平面圖,該第一模板組裝平面圖包含組成該第一模板1所需的該些第一夾板11的規格與數量、該些第一穿孔12、該第一缺口13、以及該第一開口14的位置與大小(如圖7所示),並將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轉換為一第二模板組裝平面圖,該第二模板組裝平面圖包含組成該第二模板3所需的該些第二夾板31的規格與數量、該些第二穿孔32、該第二缺口33、以及該第二開口34的位置與大小。
綜上所述,透過本發明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得以將原本複雜難懂的該工程設計圖2,繪製成容易了解的三維圖像,並同時令施工人員透過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與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即可了解組裝該第一模板1與該第二模板3所需的該第一夾板11與該第二夾板31的規格與數量,並可更進一步地了解該些第一穿孔12、該些第二穿孔32、該第一缺口13、該第一開口14、該第二缺口33、該第二開口34的位置與數量,方便施工人員加工該些第一夾板11與該些第二夾板31。且更進一步可以透過該輸出巨集將該第一模板1的三維圖像與該第二模板3的三維圖像轉換為更容易理解的二維的該第一模板組裝平面圖與該第二模板的組裝平面圖,施工人員得以透過該第一模板組裝平面圖與該第二模板的組裝平面圖先於工廠內製造該些第一夾板11與該些第二夾板31,再運送到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再根據該第一模板組裝平面圖與該第二模板的組裝平面圖將該些第一夾板11與該些第二夾板31組裝,節省了施工時間,且即便是經驗不足的施工人員,都能按圖索驥,輕易完成整該建築模具的組裝。
S1~S10...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該建築模具用以建構建築物牆壁,該建築模具包含一第一模板,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一夾板,該第一夾板具有一第一夾板厚、一第一夾板寬、以及一第一夾板高,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執行一繪圖程式並載入一建築物的工程設計圖,該工程設計圖至少包含一第一牆線;
      掛載一自動繪圖巨集,該自動繪圖巨集具有一輸入介面;
      輸入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建築物的一樓高、該第一夾板厚、該第一夾板寬、以及該第一夾板高;
      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一第一牆長起點以及一第一牆長終點,該第一牆長起點與該第一牆長終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一模板的長度,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一模板長度、該樓高及該第一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以及
      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該繪圖巨集根據該繪圖參數與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一模板所需該第一夾板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的該第一牆線上繪製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一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後點選該第一模板方向的步驟。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第一穿孔,二左右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水平間距,二上下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垂直間距,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一第一穿孔數、該水平間距、以及該垂直間距,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於繪製該些第一穿孔的步驟,根據該第一穿孔數、該水平間距與該垂直間距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一穿孔。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穿孔具有一第一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孔徑。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建築物具有至少一與該牆壁垂直相交的樑柱,該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與該樑柱相應的第一缺口,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樑柱的數量、以及該樑柱的樑深,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一第一缺口起點,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缺口起點;以及
      點選一第一缺口終點,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缺口終點,該第一缺口起點與該第一缺口終點之間定義出一樑寬;
      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繪製該第一缺口步驟,根據該樑深、該樑寬、該第一缺口起點、以及該第一缺口終點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缺口。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開口數量,該點選該第一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包含下列步驟:
      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
      點選一第一中繼點,於點選該第一牆長起點後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一中繼點;
      點選一第二中繼點,點選該第一中繼點後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該第二中繼點;
      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點選該第二中繼點後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該第一牆長起點、該第一中繼點、該第二中繼點、以及該第一牆長終點依序排列於該第一牆線上;
      定義該第一開口,於點選該第一牆長終點後分別點選該第一中繼點與該第二中繼點,且該第一中繼點與該第二中繼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一開口的長度與該第一開口的位置,並輸入該第一開口起始高度與該第一開口高度;
      而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含繪製該第一開口步驟,根據該第一開口長度、該第一開口起始高度、該第一開口位置、以及該第一開口高度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第一開口。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建築模具包含與該第一模板平行設置的一第二模板,該第二模板包含複數預設規格的第二夾板,該第二夾板具有一第二夾板厚、一第二夾板寬、以及一第二夾板高,該工程設計圖包含與該第一牆線平行設置的一第二牆線,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步驟:
      輸入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於該輸入介面,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有該樓高、該第二夾板厚、該第二夾板寬、以及該第二夾板高;
      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於該第二牆線上點選一第二牆長起點以及一第二牆長終點,該第二牆長起點與該第二牆長終點之間定義出該第二模板的長度,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為由該第二模板長度、該樓高及該第二夾板厚所包圍的區域;以及
      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該繪圖巨集根據該第二模板的繪圖參數與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計算拼接出該第二模板所需該第二夾板數量,並於該工程設計圖的該第二牆線上繪製該第二模板的三維圖像。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點選該第二模板的繪製範圍步驟更包含一於點選該第二牆長終點後點選該第二模板方向的步驟。
  9.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模板包含複數第一穿孔,二左右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水平間距,二上下相鄰的該第一穿孔之間具有一垂直間距,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水平間距、以及該垂直間距,該第二模板包含複數開設於該些第二夾板上的第二穿孔,該執行該第二模板的立體繪圖的步驟包含繪製該第二穿孔步驟,對應該些第一穿孔定義出該些第二穿孔的位置,並於該第二模板的三維圖像上繪製該些第二穿孔。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穿孔具有一第一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一孔徑,該第二穿孔具有一第二孔徑,該第一模板的繪圖參數包含該第二孔徑。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孔徑等於該第二孔徑。
  12.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其中該建築模具包含複數穿設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以固定該第一模板與該第二模板的連接桿,該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更包含一選取牆厚步驟,於該第一牆線上點選一牆厚起點,並於該第二牆線上點選一牆厚終點,該牆厚起點與該牆厚終點之連線為該第一牆線與該第二牆線之間的最小距離,該執行該第一模板的立體繪圖步驟更包括一繪製該些連接桿步驟,根據該牆厚起點與該牆厚終點定義該些連接桿的長度,於該第一模板的三維圖像的該些第一穿孔位置繪製該些連接桿。
TW102118576A 2013-05-27 2013-05-27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TWI493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8576A TWI493371B (zh) 2013-05-27 2013-05-27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8576A TWI493371B (zh) 2013-05-27 2013-05-27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346A TW201445346A (zh) 2014-12-01
TWI493371B true TWI493371B (zh) 2015-07-21

Family

ID=5270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576A TWI493371B (zh) 2013-05-27 2013-05-27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3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4167B (zh) * 2015-05-28 2017-03-11 徐力平 一種工程算量系統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9569B1 (en) * 2000-06-09 2006-05-02 Haws Richard R Automatic adaptive dimensioning for CAD software
TW200622930A (en) * 2004-07-08 2006-07-01 Actuality Systems Inc Architecture for rendering graphics on output devices over diverse connections
US20070237395A1 (en) * 2002-07-26 2007-10-11 Tririga Llc Cad virtual area locator
TW201140359A (en) * 2009-12-23 2011-11-16 Aea Integr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building services desig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9569B1 (en) * 2000-06-09 2006-05-02 Haws Richard R Automatic adaptive dimensioning for CAD software
US20070237395A1 (en) * 2002-07-26 2007-10-11 Tririga Llc Cad virtual area locator
TW200622930A (en) * 2004-07-08 2006-07-01 Actuality Systems Inc Architecture for rendering graphics on output devices over diverse connections
TW201140359A (en) * 2009-12-23 2011-11-16 Aea Integr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building services desig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346A (zh) 201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976A (zh) 一种基于Revit的铝合金模板配模方法
KR102170989B1 (ko) 효과적인 bim을 이용하기 위한 철근 분류코드 활용시스템 및 활용방법
KR101905805B1 (ko) 비정형 거푸집 모듈
CN110287513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
CN107542064B (zh) 一种基于bim平台的异形流道模板制造安装管理的方法
CN111008420A (zh) 基于bim的钢筋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674548A (zh)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8268707A (zh) 一种基于revit的转运站标准模板绘制方法及转运站构建方法
CN105544887B (zh) 一种仿唐建筑翼角飞檐的施工方法
Lee et al. Automated system for form layout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tandard forms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CN103914589A (zh) 一种电力铁塔单线模型快速生成方法
CN113216487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板悬挑工字钢施工方法
CN112182727A (zh) 建筑工程的支撑件自动布设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Romanovskyi et al. BIM-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concrete formwork design
JP6429380B2 (ja) 建物企画設計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14722484A (zh) 基于dynamo的混凝土结构模板面板系统建模方法
Akbar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OQ of Conventional and BIM Method on BPJS Building in Central Jakarta
TWI493371B (zh) Draw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mold
Lim et al.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BIM models from 2D CAD drawings
KR20120015869A (ko) 철근 상세 도면 작성방법
JP2017064928A (ja) 三次元曲面を有する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型枠
JP6422335B2 (ja) ブロック図作成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12001009B (zh) 一种土建模板模型的创建方法
CN210562835U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l形墙构件
Lee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module for formwork layout using the BI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