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2559B -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2559B
TWI492559B TW102121353A TW102121353A TWI492559B TW I492559 B TWI492559 B TW I492559B TW 102121353 A TW102121353 A TW 102121353A TW 102121353 A TW102121353 A TW 102121353A TW I492559 B TWI492559 B TW I4925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hared channel
physical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1907A (zh
Inventor
Chia Wen Hsieh
Chien Min Lee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35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5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於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多輸人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使用載波集成以達成更高頻寬的資料傳輸,可藉由聚合5個頻寬為20MHz的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s,CCs)以支援高達100MHz的頻寬,其中每個分量載波皆向後相容於3GPP Rel-8標準。先進長期演進系統同時支援連續及非連續的分量載波,載波集成可藉由聚合非連續分量載波以增加頻寬彈性。當用戶端被設定有載波集成時,用戶端可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上接收及/或傳送封包,以增加輸出率(throughput)。
當用戶端被設定有載波集成時,演進式基地台可能需要配置(例如:排定)一或多個分量載波的一或多個子訊框的資源予用戶端。因此,演進式基地台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在傳送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予用戶端,以指示配置的資源予用戶端。然而,下鏈路控制通道(如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容量有限,導致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能不足以負擔傳送用來配置分量載波及子訊框的各式各樣的資源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因此,如何有效率地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及正確地接收下鏈路控制資訊便成為業界亟待討論及解決的議題。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用來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揭露一種配置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設定用於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的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及在一第一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的一控制區域中,傳送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該通訊裝置。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偵測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接收一第一分量載波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的一控制區域;以及在該控制區域中,偵測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傳送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將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與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合併,作為該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以及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接收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偵測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所傳送的一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其中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有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以及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偵測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處理裝置
210‧‧‧儲存單元
214‧‧‧程式碼
220‧‧‧通訊介面單元
30、70、80、100‧‧‧流程
300、302、304、306、700、702、704、706、800、802、804、806、1000、1002、1004、1006‧‧‧步驟
60‧‧‧表
a1~a5、b1~b5、c1~c5、d1~d5、e1~e5、f1~f5、g1~g5、h1~h5‧‧‧正整數
CC1、CC2‧‧‧分量載波
SF1、SF2‧‧‧子訊框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為分量載波及子訊框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
第5圖為分量載波及子訊框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控制區域的尺寸的表60。
第7圖及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的流程圖。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之示意圖,其簡略地係由一網路端及複數個用戶端所組成。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用戶端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之架構。於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Node-Bs,NBs),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或是先進長期演進系統的後續版本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舉例來說,網路端及用戶端可能支援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且用戶端可根據載波集成,透過多個分量載波與網路端進行通訊。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含有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含有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實體。換句話說,於網路端接收用戶端所傳送之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此外,亦可於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用戶端可為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而言,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收端。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之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之用戶端或網路端,包含一處理裝置200、一儲存單元2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220。處理裝置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214,處理裝置200可透過儲存單元2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2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 2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裝置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立一流程30的示意圖。流程30可用於第1圖所示的網路端中,用來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流程30可被編譯為程式碼214,且包含以下步驟: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設定用於一用戶端的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步驟304:在一第一分量載波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的一控制區域中,傳送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該用戶端。
步驟306:結束。
根據流程30,網路端設定用於一用戶端的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並在一第一分量載波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一傳統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或一先進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控制區域中傳送此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用戶端。也就是說,不同於習知技術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此實施例利用部分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來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因此,網路端可有效率並具有彈性地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
需注意的是,流程30的實現方式未有所限。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分量載波與子訊框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第4圖中繪示有兩個分量載波CC1、CC2及兩個子訊框SF1、SF2。分量載波CC1可被視為一主要分量載波(如排程細胞),其應被用戶端所監控。因此,用戶端將不會遺漏網路端於分量載波CC1上所傳送的控制資訊。對於分量載波CC1及CC2而言,一實 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被配置於一子訊框的前幾個的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元中。在此實施例中,網路端係於分量載波CC1的子訊框SF1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402中,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400至用戶端。下鏈路控制資訊400包含有相關於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其中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可為一傳統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或是一先進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此外,網路端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中,傳送一標頭420及包含有下鏈路控制資訊402、404、406、408及410的一控制區域422。標頭420包含有相關於控制區域422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402可包含分量載波CC2的子訊框SF1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的一配置(如一下鏈路分配(DL assignment))。較佳地,下鏈路控制資訊402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aggregation level)及此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以指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予用戶端。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404可包含分量載波CC2的子訊框SF2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4的一配置(如下鏈路分配)。較佳地,下鏈路控制資訊404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以指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4予用戶端。
當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402或404)包含有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或434)的一配置時,用來傳送對應於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一位置及/或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位置被決定(如被網路端決定)。舉例來說,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位置可為一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的一指標,其為用來傳送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區塊的指標中的最低指標。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位置可為一控制通道單位(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的一指標,其為用來傳送此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控制通道單位的指標中的最低指標。
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406可包含分量載波CC1的子訊框SF2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UL)shared channel,PUSCH)436的一配置(如一上鏈路允量(UL grant))。需注意的是,當子訊框SF1的下鏈路控制資訊406被用來指示子訊框SF2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436時,子訊框SF1與子訊框SF2間可能需要有一時間延遲。舉例來說,此時間延遲可為4個子訊框,即若子訊框SF1的一指標為n時,子訊框SF2的一指標為n+4。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408可包含用於用戶端的功率控制的一指示(如用來指示用戶端調整或維持其本身的傳輸功率)。在又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410可包含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其對應於在一先前訊框中傳送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也就是說,網路端可藉由下鏈路控制資訊410,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至用戶端,以回應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用來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402或404)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以及被配置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子訊框中,亦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分量載波中。相似地,用來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共享資訊406)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以及被配置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能位於相異的子訊框中,也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分量載波中。此外,標頭420及控制區域422的調變及編碼格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可相異於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中傳送的資料的調變及編碼格式。也就是說,用來編碼標頭420及控制區域422的調變及編碼格式不需要與用來編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的資料的調變及編碼格式相同(但可根據系統需求及設計考量而使兩者的調變及編碼格式相同)。
相對來說,用戶端可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402中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400,並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400接收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隨後,用戶端可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中偵測標頭420。由於標頭420包含有相關於控制區域422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用戶端可根據標頭420中的資訊接收控制區域422,並偵測控制區域422中的下鏈路控制資訊402(或是下鏈路控制資訊404、406、408或410)。舉例來說,用戶端可能於控制區域422中執行盲偵測(如盲解碼(blind decoding)),以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402(或是下鏈路控制資訊404、406、408或410)。在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402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402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402中的資訊,偵測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如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中執行資料接收)。在另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404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404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404中的資訊,偵測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4(如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4中執行資料接收)。在又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406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406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406的資訊,使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436(如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436中執行資料傳輸)。在另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408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408中獲得用於功率控制的指示。用戶端可根據此指示,調整或維持其本身的傳輸功率。此外,當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402或404)如前述般包含有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2或434)的一配置時,用來傳送對應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訊息的位置 及/或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位置被決定(如被用戶端決定)。因此,用戶端可透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傳送對應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分量載波及子訊框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相似於第4圖,第5圖中繪示有兩個分量載波CC1、CC2及兩個子訊框SF1、SF2。分量載波CC1可被視為一主要分量載波(如排程細胞),其應被用戶端所監控。因此,用戶端將不會遺漏分量載波CC1所傳送的控制資訊。對於分量載波CC1及CC2而言,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被配置於一子訊框的前幾個的正交分頻多工符元中。在此實施例中,網路端在分量載波CC1的子訊框SF1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502中,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500至用戶端。下鏈路控制資訊500包含有相關於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0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需注意的是,下鏈路控制資訊500可能包含有至少一傳統欄位以及至少一新增的欄位,其中至少一新增的欄位可另包含相關於一控制區域522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包含有下鏈路控制資訊502、504、506、508及510的控制區域522係由網路端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0中傳送至用戶端。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502包含有分量載波CC2的子訊框SF1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的一配置(如下鏈路分配)。較佳地,下鏈路控制資訊502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以指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予用戶端。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504可包含分量載波CC2的子訊框SF2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4的一配置(如下鏈路分配)。較佳地,下鏈路控制資訊504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以指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4予用戶端。
當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502或504)包含有一實 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或534)的一配置(如下鏈路分配)時,用來傳送對應於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位置及/或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位置被決定(如被網路端決定)。舉例來說,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位置可為一資源區塊的一指標,其為用來傳送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區塊的指標中的最低指標。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位置可為一控制通道單位的一指標,其為用來傳送此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控制通道單位的指標中的最低指標。
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506可包含分量載波CC1的子訊框SF2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536的一配置(如一上鏈路允量)。如前述,當子訊框SF1中的下鏈路控制資訊506是用來指示子訊框SF2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536時,子訊框SF1與子訊框SF2間可能需要有一時間延遲。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508可包含用於用戶端的功率控制的一指示(如用來指示用戶端調整或維持其本身傳輸功率)。在又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510可包含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其對應於在一先前訊框中傳送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也就是說,網路端可藉由下鏈路控制資訊510,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至網路端,以回應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用來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502或504)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以及被配置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子訊框中,亦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分量載波中。相似地,用來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共享資訊506)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以及被配置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能位於相異的子訊框中,也可能位於相同或相異的分量載波中。此外,控制區域522的調變及編碼格式可相異於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0中傳送的資料的調變及編碼格式。也就是說,用來編 碼控制區域522的調變及編碼格式不需要與用來編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的資料的調變及編碼格式相同(但可根據系統需求及設計考量而使兩者的調變及編碼格式相同)。
相對而言,用戶端首先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502中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500,並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500接收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0。由於下鏈路控制資訊500的至少一新增的欄位中包含有相關於控制區域522的尺寸及/或位置的資訊,用戶端可根據此資訊接收控制區域522,並偵測控制區域522中的下鏈路控制資訊502(或是下鏈路控制資訊504、506、508或510)。舉例來說,用戶端可能於控制區域522中執行盲偵測(如盲解碼),以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502(或是下鏈路控制資訊504、506、508或510)。在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502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502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502的資訊,偵測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如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中執行資料接收)。在另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504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504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504中的資訊,偵測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4(如在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4中執行資料接收)。在又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506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506中獲得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及此集成級數的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506的資訊,使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536(如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536中執行資料傳輸)。在另一實施例中,於用戶端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508後,用戶端於下鏈路控制資訊508中獲得用於功率控制的指示。用戶端可根據此指示,調整或維持其本身的傳輸功率。此外,當下鏈路控制資訊(如下鏈路控制資訊502或504)如前述般包含有一實體下 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532或534)的一配置時,用來傳送對應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訊息的位置及/或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位置被決定(如被用戶端決定)。因此,用戶端可透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傳送對應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另一方面,用來搭載一或多個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控制區域(如控制區域422或522)的尺寸可根據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或530)的調變階數以及尺寸中的至少一者來決定。相似地,集成級數的一尺寸亦可根據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或530)的調變階數以及尺寸中的至少一者來決定。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控制區域的尺寸的表60。如表60所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430或530)的調變階數及尺寸係用來決定正整數a1~a5、b1~b5、c1~c5、d1~d5、e1~e5、f1~f5、g1~g5及h1~h5。在此實施例中,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尺寸為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正整數可用來決定(例如:作為)控制區域(如控制區域422或522)的尺寸或是集成級數的尺寸。舉例來說,當調變階數為2且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尺寸位於11~15之間時,控制區域的尺寸被決定為c2。
如此一來,根據流程30及以上敘述,網路端可有效率地且彈性地執行功率控制及/或配置各種子訊框及各種分量載波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及/或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予用戶端。此外,由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排定的)下鏈路控制資訊與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排定的)下鏈路控制資訊為分離的,盲偵測的數量可被降低。
根據以上敘述,用戶端的操作可被總結為一流程70。如第7圖所示,流程70包含以下步驟:步驟700:開始。
步驟702:接收一第一分量載波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控制區域。
步驟704:偵測該控制區域的一第一下鏈路共享資訊。
步驟706:結束。
流程70係用來舉例說明用戶端的運作,且流程70的詳細運作過程可參照上述,為求簡潔,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80的流程圖。流程80用於第1圖所示的網路端中,用來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流程8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800:開始。
步驟802:將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與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合併,作為該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
步驟804: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一用戶端。
步驟806:結束。
根據流程80,網路端將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與此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合併,作為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並於此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 訊至一用戶端。需注意的是,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中的每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可能包含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集成級數以及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說,控制通道單位(即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基礎單位)與增強的控制通道單位(即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基礎單位)被合併,並被用來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較佳地,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位於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實體下鏈路通道的控制通道單位與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增強的控制單位通道被合併,且可被彈性地用來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相對地,用戶端偵測由網路端傳送的子訊框的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並於此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偵測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舉例來說,透過使用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用戶端可執行盲偵測(如盲解碼)來獲取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如此一來,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資源可被有效且彈性地使用,從而降低下鏈路控制資訊的阻斷機率。
根據以上敘述,用戶端的操作可被總結為一流程100。如第10圖所示,流程10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000:開始。
步驟1002:偵測網路端所傳送的一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其中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有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
步驟1004: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偵測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步驟1006:結束。
流程100係用來介紹用戶端的運作,其詳細運作過程可參考上述,為求簡潔,在此不贅述。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20。
綜上所述,以上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來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根據以上實施例,網路端可有效並彈性地配置各種分量載波及各種子訊框中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予用戶端。此外,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資源可被有效且彈性地使用,從而降低下鏈路控制資訊的阻斷機率。
30‧‧‧流程
300、302、304、306‧‧‧步驟

Claims (32)

  1. 一種配置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設定用於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的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及在一第一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的一控制區域中,傳送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該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給予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分量載波的一第二子訊框的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來傳送對應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係根據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一位置及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所判斷得知。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給予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分量載波的一第二子訊框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UL)shared channel,PUSCH)的一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用於該通訊裝置的功率控制的一指示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對應於在一先前訊框中被傳送的一實體 上鏈路共享通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於該第一分量載波的該第一子訊框的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傳送一標頭,以指示該控制區域予該通訊裝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頭包含有相關於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及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資訊。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頭及該控制區域的一調變及編碼格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與在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被傳送的資料的一調變及編碼格式相異。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在該第一分量載波的該第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傳送一第二下鏈路控制資訊,以指示該控制區域予該通訊裝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至少一傳統欄位及至少一新增的欄位,且該至少一新增的欄位包含有相關於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及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資訊。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來搭載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的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係根據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調變階數及一尺寸中的至少一者所決定。
  13. 一種偵測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 統的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接收一第一分量載波的一第一子訊框的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的一控制區域;以及在該控制區域中,偵測一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給予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分量載波的一第二子訊框的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來傳送對應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分享通道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係根據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的一位置及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所判斷得知。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給予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分量載波的一第二子訊框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UL)shared channel,PUSCH)的一配置。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用於該通訊裝置的功率控制的一指示符。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對應於在一先前訊框中被傳送的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在該第一分量載波的該第一子訊框的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接收 由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傳送的一標頭,其中該標頭指示該控制區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頭包含有相關於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及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資訊。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頭及該控制區域的一調變及編碼格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與在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中被傳送的資料的一調變及編碼格式相異。
  22.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於該第一分量載波的該第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接收一第二下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第二下鏈路控制資訊指示該控制區域。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下鏈路資訊包含有至少一傳統欄位及至少一新增的欄位,且該至少一新增的欄位包含有相關於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及一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資訊。
  2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來搭載該第一下鏈路控制資訊的該控制區域的一尺寸係根據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調變階數及一尺寸中的至少一者所決定。
  25. 一種傳送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將一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與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合併,作為該 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以及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傳送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至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有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至少一控制通道單位(control channel element)及該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至少一增強的控制通道單位。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位於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中。
  28. 如請求項25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中每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aggregation level)以及該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
  29. 一種接收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資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偵測該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網路端所傳送的一子訊框的一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其中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有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該子訊框的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以及在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偵測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合併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有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至少一控制通道單位(control channel element)以及該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至少一增強的控制通道單位。
  31. 如請求項2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位於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中。
  32. 如請求項2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下鏈路控制資訊中每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有一下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一集成級數(aggregation level)以及該集成級數的一候選者中的至少一者。
TW102121353A 2012-06-15 2013-06-17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TWI492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9985P 2012-06-15 2012-06-15
US13/917,610 US9807747B2 (en) 2012-06-15 2013-06-13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907A TW201351907A (zh) 2013-12-16
TWI492559B true TWI492559B (zh) 2015-07-11

Family

ID=4865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353A TWI492559B (zh) 2012-06-15 2013-06-17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7747B2 (zh)
EP (1) EP2675101B1 (zh)
CN (1) CN103517435B (zh)
TW (1) TWI492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4074B1 (en) * 2009-09-30 2014-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configur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 carrier set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s
KR101971969B1 (ko) * 2011-07-12 2019-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dcch 전송 또는 수신 방법, 이를 위한 사용자기기 또는 기지국
US10116422B2 (en) * 2012-11-0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EPDCCH in LTE
US20160057737A1 (en) * 2013-03-27 2016-02-25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477482B2 (en) * 2014-05-13 2019-11-12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on-off state of a cel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063340B2 (en) * 2014-11-25 2018-08-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resource adaptation
EP3340673A4 (en) * 2015-08-21 2019-04-17 Ntt Docomo, Inc. USER UNIT,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0973018B2 (en) * 2015-11-23 2021-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resource blocks with integrated control and data
PT3370358T (pt) * 2016-03-18 2021-0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CN108029132B (zh) 2016-03-18 2021-02-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决定ofdm符号的帧架构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相关存储器
CN106793136B (zh) * 2016-05-09 2018-11-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3347726A (zh) 2016-07-15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72896B (zh) * 2016-09-23 2022-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32247B2 (en) * 2016-11-03 2021-0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ownlink control reg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20210359810A1 (en) * 2020-05-13 2021-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based resource mapping for transmissions with data-modul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11889464B2 (en) * 2020-07-21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iable paging and short message transmission with repeti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9865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WO2011036986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ross-carrier ind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10269492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Ping Wang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TW201206105A (en) * 2010-06-25 2012-02-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dic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9088B (zh) * 2007-08-13 2016-01-21 內數位科技公司 相關於間歇流量無線資源開銷降低方法及裝置
US8335176B2 (en) 2008-04-07 2012-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overhead channels with timing offset and blanking
US8675537B2 (en) 2008-04-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US8522101B2 (en) 2008-04-15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resource assignment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8009782B2 (en) 2008-05-21 2011-08-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ownscaling system bandwidth
US20100172318A1 (en) 2009-01-05 2010-07-08 Intel Corporation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0095913A2 (ko) 2009-02-23 2010-08-26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1015223A1 (en) * 2009-08-03 2011-02-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dominant interfer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KR101683113B1 (ko) 2009-08-14 2016-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110020708A (ko) 2009-08-24 2011-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US9178670B2 (en) 2009-11-27 2015-11-03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device
US8804586B2 (en) 2010-01-11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11099340A1 (ja) * 2010-02-09 2011-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120063321A1 (en) * 2010-03-17 2012-03-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FI Signal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in LTE-Advanced
US20130094456A1 (en) * 2010-04-06 2013-04-1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figuring cross-carrier cfi
KR101684867B1 (ko) * 2010-04-07 2016-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EP2561717A4 (en) * 2010-04-22 2015-07-15 Sharp K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AND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RRANGEMENT THEREIN
US8446872B2 (en) * 2010-06-18 2013-05-21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allocation
US20120054258A1 (en) 2010-08-27 2012-03-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Control Channel
US9642021B2 (en) * 2010-10-04 2017-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quisition of cell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network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EP2633333B1 (en) 2010-11-15 2018-03-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331787B2 (ja) * 2010-12-22 2013-10-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L2919545T3 (pl) 2011-02-11 2017-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rządzenie oraz sposób dla rozszerzonego kanału sterowania (e-pdcch)
KR20120103400A (ko) * 2011-03-11 2012-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구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GB2489956B (en) * 2011-04-12 2013-03-20 Renesas Mobile Corp Sensing configur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cenarios
US20120263117A1 (en) 2011-04-13 2012-10-18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just the Control Region of a Subframe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285117B2 (ja) * 2011-05-02 2013-09-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11207B2 (en) 2011-10-28 2014-08-19 Nokia Corporation Allocating control data to user equipment
TR201811169T4 (tr) * 2012-05-09 2018-08-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astgele erişim yönetimi için ağ düğümü, kullanıcı donanımı ve usuller.
WO2013173967A1 (en) 2012-05-21 2013-11-2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for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having distributed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9865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WO2011036986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ross-carrier ind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10269492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Ping Wang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TW201206105A (en) * 2010-06-25 2012-02-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dic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5101B1 (en) 2018-10-31
EP2675101A3 (en) 2014-01-08
CN103517435A (zh) 2014-01-15
TW201351907A (zh) 2013-12-16
EP2675101A2 (en) 2013-12-18
CN103517435B (zh) 2017-10-24
US9807747B2 (en) 2017-10-31
US20130336252A1 (en)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559B (zh)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US1041917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RQ-ACK feedback scheme on PUS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517096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传输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US10548089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via a cel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646788B (zh) 處理用於傳輸時間間隔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裝置及方法
JP2020523841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TWI527400B (zh) 處理分頻雙工載波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US20210400635A1 (en) Feedback Signaling for Sidelink
TW201538024A (zh) 處理裝置對裝置運作的方法
JP2019517755A (ja) ページング検出ウィンドウ
TW201536086A (zh) 處理傳輸區塊的軟緩衝器尺寸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EP3412088A1 (en) Carrier determination for a device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US20210351861A1 (en) Defining a condition based on a reference time interval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0303B (zh) 指示下鏈路控制通道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2918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JP2023052740A (ja) 物理的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衝突を扱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482471B (zh) 處理控制通道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WO201611616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WI539766B (zh) 處理干擾抑制的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JP2023160784A (ja) マルチ・セル・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