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4798B -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4798B
TWI484798B TW101110218A TW101110218A TWI484798B TW I484798 B TWI484798 B TW I484798B TW 101110218 A TW101110218 A TW 101110218A TW 101110218 A TW101110218 A TW 101110218A TW I484798 B TWI484798 B TW I484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ode
region
specific parameters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6859A (en
Inventor
葛賓 伯納德 荷恩
米古爾 葛力特
傑爾都 吉瑞塔
Original Assignee
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6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6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7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5Protecting application or service provisioning, e.g. securing SIM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本申請案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針對對等式服務(諸如,器件對器件通信)來供應無線器件之技術。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11年3月23日申請之題為「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ROVISIONING OF MOBILE ENTITIES FOR PEER-TO-PEER SERVICE)」的臨時申請案第61/466,505號之優先權,且該臨時申請案已讓與給本受讓人,且在此以引用之方式明確地全部併入本文中。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代表在蜂巢式技術上之重大進步,且其為蜂巢式3G服務的下一個發展,作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自然演進。LTE實體層(PHY)為在演進型NodeB(eNB)與行動實體(諸如,存取終端機(AT)或使用者設備(UE))之間傳送資料及控制資訊兩者之高效構件。LTE PHY使用對蜂巢式應用而言為新的一些先進技術。此等包括正交分頻多工(OFDM)及多輸入多輸出(MIMO)資料傳輸。此外,LTE PHY在下行鏈路(DL)上使用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且在上行鏈路(UL)上使用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OFDMA允許針對指定數目個符號週期以逐個副載波的方式將資料導引至多個使用者或自多個使 用者導引資料。
經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類型之通信內容(諸如,語音及資料)的較舊無線通信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其中包括CDMA2000、寬頻CDMA)、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此等無線通信系統及LTE系統通常使用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及通信協定,按不同頻帶操作,提供不同服務品質(QoS),且向系統使用者提供不同類型之服務及應用。
在直接無線連接中,第一行動實體將無線信號直接傳輸至第二行動實體,第二行動實體接收且處理無線信號。直接無線連接之實例包括:在LTE或其他無線通信協定中的自行動實體至eNB之連接;或如WiFi直連(WiFi Direct)或藍芽(Bluetooth)等非蜂巢式協定中所使用的介於行動實體之間的對等式(P2P)連接。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通常不包括介於行動實體之間的直接連接。相反,行動實體通常經由一或多個NodeB及相關聯之網路基礎結構而相互間接通信。在此情況下,需要有效率地針對P2P服務(諸如,器件對器件通信)來供應行動實體。
下文呈現一或多個實施例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此等實施例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為所有設想到之實施例的詳盡綜述,且既不意欲識別所有實施例之關鍵或重要要素,亦不意欲描繪任何或所有實施例之範疇。此概述之唯一目的在於以簡化形式呈現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些概念, 作為稍後呈現之更詳細描述的序言。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一種藉由一網路實體(例如,P2P組態伺服器或類似者)供應對等式(P2P)服務之方法。該方法可涉及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該方法可涉及回應於至少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在有關態樣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包含RF參數、服務探索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一種電子器件(例如,P2P組態器件或其組件)可經組態以執行上述方法。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一種藉由一行動實體(例如,UE或類似者)供應對等式(P2P)服務之方法。該方法可涉及回應於一行動實體進入一涵蓋區而自該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該方法可涉及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該行動實體處啟用P2P服務。在有關態樣中,一種電子器件(例如,UE或其組件)可經組態以執行上述方法。
為實現前述及有關目的,該一或多個實施例包括下文全面描述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的特徵。以下描述及附圖詳細地闡明該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某些說明性態樣。然而,此等態樣僅指示了可使用各種實施例之原理的各種方 式中之幾種,且所描述之實施例意欲包括所有此等態樣及其均等物。
現參看圖式描述各種實施例,其中通篇中使用相同參考數字來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為達成解釋之目的,闡明了眾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澈底理解。然而,可顯而易見,可在無此等具體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此(等)實施例。在其他個例中,以方塊圖形式展示熟知的結構及器件以便有助於描述一或多個實施例。
本文中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網路,諸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網路、分時多重存取(TDMA)網路、分頻多重存取(FDMA)網路、正交FDMA(OFDMA)網路、單載波FDMA網路等。常可互換地使用術語「網路」與「系統」。CDMA網路可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及低碼片速率(LCR)。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TDMA網路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實施諸如演進型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E-UTRA及GSM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分。長期演進(LTE)為UMTS之使用E-UTRA的版本。UTRA、E-UTRA、GSM、UMTS及LTE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獻中。CDMA2000描述於來 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之組織的文獻中。此等各種無線電技術及標準在此項技術中係已知的。在以下描述中,為了簡潔且清晰起見,使用與W-CDMA及LTE標準相關聯之技術(如國際電信聯合會(ITU)在3GPP標準下所頒佈)。應強調,本文中描述之技術適用於其他技術,諸如,上述技術及標準。
利用單載波調變及頻域等化之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之效能與OFDMA系統之效能類似且總體複雜性與OFDMA系統之總體複雜性基本相同。SC-FDMA信號由於其固有的單載波結構而具有較低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已引起很多注意,尤其是在較低PAPR在傳輸功率效率方面對行動終端機大有益處之上行鏈路通信中。SC-FDMA用於在3GPP LTE或演進型UTRA中之上行鏈路多重存取。
參看圖1,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存取點100(例如,基地台、演進型NodeB(eNB)或類似者)包括多個天線群組,一個天線群組包括104及106,另一天線群組包括108及110,且一額外天線群組包括112及114。在圖1中,對於每一天線群組展示了兩個天線,然而,可將更多或更少之天線用於每一天線群組。行動實體116與天線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線112及114在前向鏈路120上將資訊傳輸至行動實體116且在反向鏈路118上自行動實體116接收資訊。行動實體122與天線104及106通信,其中天線104及106在前向鏈路126上將資訊傳輸至行動實 體122且在反向鏈路124上自行動實體122接收資訊。在分頻雙工(FDD)系統中,通信鏈路118、120、124及126可使用不同的頻率來通信。舉例而言,前向鏈路120可使用與反向鏈路118所使用之頻率不同的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該等天線經設計以在其中通信的區常被稱作存取點之扇區。在某些實施例中,天線群組各自經設計以與由存取點100涵蓋之區之一扇區中的行動實體通信。
在前向鏈路120及126上之通信中,存取點100之傳輸天線可利用波束成形來改良不同行動實體116及122的前向鏈路之信雜比。同樣,存取點使用波束成形向隨機散佈於其涵蓋範圍內之行動實體進行傳輸對相鄰小區中之行動實體所造成的干擾比存取點經由單一天線向所有其行動實體進行傳輸的情況下少。
存取點可為用於與終端機通信之固定台且亦可被稱作存取點、NodeB、eNB或某一其他術語。行動實體亦可被稱作存取終端機(AT)、使用者設備(UE)、行動台、無線通信器件、終端機或類似者。
圖2為MIMO系統200中的傳輸器系統210(亦稱為存取點)及接收器系統250(亦稱為行動實體)之實施例之方塊圖。在傳輸器系統210處,將許多資料串流之訊務資料自資料源212提供至傳輸(TX)資料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在各別傳輸天線上傳輸每一資料流。TX資料處理器214基於為每一資料串流所選擇之特定編碼 方案來格式化、編碼及交錯該資料串流之訊務資料,以提供編碼資料。
可使用OFDM技術將每一資料串流之編碼資料與導頻資料一起多工。導頻資料通常為以已知方式處理過之已知資料樣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用來估計頻道回應。接著基於為每一資料串流所選擇的特定調變方案(例如,二元相移鍵控(BPSK)、正交相移鍵控(QPSK)、M階相移鍵控(M-PSK)或多階正交調幅(M-QAM))來調變(亦即,符號映射)該資料串流之經多工之導頻資料及編碼資料,以提供調變符號。每一資料串流之資料速率、編碼及調變可藉由處理器230所執行之指令來判定,處理器230可與記憶體232有效通信。
接著將資料串流之調變符號提供至TX MIMO處理器220,TX MIMO處理器220可進一步處理該等調變符號(例如,對於OFDM)。TX MIMO處理器220接著將N T 個調變符號串流提供至N T 個傳輸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實施例中,TX MIMO處理器220將波束成形權數應用於資料串流之符號及天線(正自該天線傳輸符號)。
每一傳輸器222接收並處理各別符號串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該等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於在MIMO頻道上傳輸之調變信號。接著分別自N T 個天線224a至224t傳輸來自傳輸器222a至222t之N T 個調變信號。
在接收器系統250處,由N R 個天線252a至252r接收所傳 輸之調變信號,且來自每一天線252的所接收信號被提供至各別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各別所接收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之信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該等樣本以提供對應的「所接收」符號串流。
RX資料處理器260接著接收來自N R 個接收器254之N R 個所接收符號串流且基於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處理該等符號串流,以提供N T 個「偵測到之」符號串流。RX資料處理器260接著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每一偵測到之符號串流以恢復資料串流之訊務資料。由RX資料處理器260進行之處理與在傳輸器系統214處由TX MIMO處理器220及TX資料處理器210執行之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判定將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處理器270用公式表示包含矩陣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之反向鏈路訊息,且可與記憶體272有效通信。
反向鏈路訊息可包含關於通信鏈路及/或所接收資料串流的各種類型之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著由TX資料處理器238(其亦接收來自資料源236之許多資料串流的訊務資料)處理、由調變器280調變、由傳輸器254a至254r調節且被傳輸回至傳輸器系統210。
在傳輸器系統210處,來自接收器系統250之調變信號由天線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調節、由解調變器240解調變且由RX資料處理器242處理以擷取由接收器系統250傳輸之反向鏈路訊息。處理器230接著判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 陣來判定波束成形權數,接著處理所擷取之訊息。
圖3說明經組態以支援許多使用者之無線通信系統300,可在此系統中實施本文中之教示。系統300提供對多個小區302(諸如,巨型小區302a至302g)之通信,其中每一小區由一對應的存取節點304(例如,存取節點304a至304g)服務。如圖3中所示,行動實體306(例如,行動實體306a至306l)可隨時間而分散於整個系統內的各種位置。舉例而言,取決於行動實體306是否在作用中及是否處於軟交遞(若可適用)中,在一給定時刻,每一行動實體306可在前向鏈路(「FL」)及/或反向鏈路(「RL」)上與一或多個存取節點304通信。無線通信系統300可在大的地理區域上提供服務。舉例而言,巨型小區302a至302g可涵蓋市區或郊區中之幾個鄰近街區或鄉村環境中之幾平方英里。
根據本發明之標的之態樣,提供具有利用頻譜提供者(例如,LTE網路提供者)來進行對等式(P2P)通信之特徵的無線網路(例如,3GPP網路)。在此情況下,P2P通信為兩個行動實體之間的直接通信,而無需經由存取節點或核心網路節點來輸送所通信之資料。
圖4展示通信系統400之一實施例,其包含經由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之eNB 402、404及經由直接無線連接進行通信之行動實體406、408、410。所描繪之實例說明對於以下UE之對等探索:(1)駐於在同一eNB 404上之一小區處的UE 408、410,及(2)駐於各別不同eNB 402、404之各小區處的UE 406、410。對等探索係UE藉以偵測在射頻(RF)近 接範圍內的UE處通告之其他服務之可利用性的程序,且可通常涉及對等通告及對等偵測。
對等行動實體可執行偵測,其中得到授權之行動實體可接收資訊以便能夠執行偵測(例如,安全性密鑰或類似者)。同樣,對等行動實體可執行通告,其中得到授權之行動實體可接收資訊以便能夠通告探索識別符(例如,安全性密鑰)。每一行動實體並不通告其尚未得到授權之探索識別符。另外,對等行動實體可執行直接通信,其中每一行動實體並不與正在通告其尚未得到授權之探索識別符的對等者建立直接通信。
注意,網路或頻譜提供者可授權行動實體使用網路之頻譜來執行上述P2P通信程序。亦注意,可能未給該行動實體供應P2P參數,且可推測該行動實體會請求對每一程序或程序集合之授權。舉例而言,行動實體可請求對偵測、偵測與通告及/或直接通信之授權。基於本文中描述之技術的授權可為如下情形:(a)對於追蹤區更新(TAU)程序,在每個追蹤區進行;(b)對於附接程序,在附接時進行;及/或(c)對於演進型封包系統(EPS)會話管理(ESM)程序,基於保留承載體之壽命進行。
圖5展示廣域網路(WAN)500,其可為LTE網路或某一其他類型之WAN。WAN 500可包括許多基地台及其他網路實體。為了簡單起見,在圖5中僅展示三個基地台510a、510b及510c及一個網路控制器530。基地台可為與UE通信之實體,且亦可被稱作NodeB、eNB、存取點等。每一基 地台可提供對特定地理區之通信涵蓋,且可支援對於位於涵蓋區或區域內之UE的通信。在3GPP中,術語「小區」可指基地台之涵蓋區及/或伺服此涵蓋區之基地台子系統,其取決於使用該術語之情形。在3GPP2中,術語「扇區」或「小區-扇區」可指基地台之涵蓋區及/或伺服此涵蓋區之基地台子系統。為了清晰起見,在本文中之描述中使用「小區」之3GPP概念。
基地台可提供對巨型小區、微型小區、超微型小區及/或其他類型之小區的通信涵蓋。巨型小區可涵蓋相對大的地理區(例如,半徑為若干公里),且可允許訂用了服務之UE進行不受限存取。微型小區可涵蓋相對小的地理區,且可允許訂用了服務之UE進行不受限存取。超微型小區可涵蓋相對小的地理區(例如,本籍),且可允許與超微型小區有所關聯的UE(例如,在封閉用戶群組中之UE)進行受限存取。在圖5中展示之實例中,WAN 500包括用於巨型小區之巨型基地台510a、510b及510c。WAN 500亦可包括用於微型小區之微型基地台及/或用於超微型小區之超微型/本籍基地台(圖5中未展示)。
網路控制器530可耦接至一組基地台且可提供對於此等基地台之協調及控制。網路控制器530可經由回載與基地台通信。該等基地台亦可經由回載相互通信。地理位置資料庫伺服器540可耦接至網路控制器530及/或其他網路實體。伺服器540可支援使用免執照頻譜,如下所描述。
在本文中之描述中,WAN通信可指UE與基地台之間的 通信,例如,為了與遠端台(諸如另一UE)的呼叫。存取鏈路可指UE與基地台之間的通信鏈路。P2P通信可指介於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間、不經過基地台的直接通信。又,P2P通信可指介於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間的第三方實體輔助式通信,其中第三方實體可為基地台、另一UE等。P2P鏈路可指介於參與P2P通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間的通信鏈路。P2P群組可指參與P2P通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UE之群組。在一設計中,可將P2P群組中之一UE指定為P2P伺服器,且可將P2P群組中之每一剩餘UE指定為P2P用戶端。P2P伺服器可執行某些管理功能,諸如,與WAN交換傳訊、協調介於P2P伺服器與P2P用戶端之間的資料傳輸等。
在圖5中展示之實例中,UE 520a及520b受到基地台510a之涵蓋,且參與P2P通信。UE 520c及520d受到基地台510b之涵蓋,且參與P2P通信。UE 520e及520f受到不同基地台510b及510c之涵蓋,且參與P2P通信。UE 520g、520h及520i受到同一基地台510c之涵蓋,且參與P2P通信。圖5中之其他UE 120參與WAN通信。
WAN 500可在授權給網路業者之一或多個頻道上操作。WAN 500可支援在執照頻道上的WAN通信及P2P通信兩者。在此情況下,可將執照頻道上的一些資源保留用於P2P通信,且可將剩餘資源用於WAN通信。術語「頻譜」通常指頻率範圍,諸如,頻帶或頻道等。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用於 P2P服務(諸如,器件對器件通信)之UE之網路供應的技術。在網路側,此等技術可涉及判定在器件對器件通信中使用之參數,及將此等參數發送至UE以便針對器件對器件通信來組態UE。在UE側,此等技術可涉及接收此等參數,及至少部分基於所接收之參數啟用器件對器件通信。
關於P2P服務(諸如,器件對器件通信),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係在用於通告並偵測P2P服務之探索程序中使用的識別符。可使用(例如)UTF-8編碼(通用字元集轉變格式-8位元)或類似者來使SD ID與呈任意文字格式之SD名相關聯。SD名可按使用者可讀格式識別在SD ID中通告之P2P服務。舉例而言,可定義SD名包括下列欄位中之一或多者:服務(例如,印表機)、應用程式(例如,Skype)、位置(例如,第X幢第三層)、協定(例如,數位音訊存取協定)、使用者、器件等。
在有關態樣中,SD ID可包括固定長度SD首碼及依應用程式而定的SD尾碼。可給UE供應及/或授權以下各者:固定長度SD首碼,用於授權P2P服務;或完整SD ID,用於授權P2P服務之特定執行個體。
舉例而言,可定義兩種類型之SD首碼:經管理之SD ID及未管理之SD ID。經管理之SD ID可使用由業者或第三方指派至P2P服務的經管理之SD首碼,其中保證該SD首碼唯一地識別在其已定義域內的P2P服務。UE可查詢由業者或第三方主控之表達名系統(ENS),以判定與SD首碼相關聯之P2P服務及與P2P服務相關聯之SD首碼。在一些情況 下,UE查詢ENS以判定與特定SD ID相關聯之SD名及與特定SD名相關聯之SD ID亦可為可能的。在此情況下,ENS限制經管理之SD ID有效的時間段應為可能的,例如,在UE快取SD ID至SD名映射之情況下。應注意,需要經由WAN/LAN在ENS處登錄SD ID/SD名對,以便由另一UE對其進行查詢,且ENS需要為UE經由IP可到達的。
未管理之SD ID可使用經保留之未管理之SD首碼,此首碼係所有未管理之SD ID所共有的且不唯一地識別P2P服務。在近接偵測信號(PDS)中的所通告之SD尾碼可隨時間變化以解決與其他未管理之SD ID的任何衝突,且使錯誤偵測對等者之的可能性最小化。舉例而言,與未管理之SD ID相關聯的SD名僅可供訂用了與該SD ID相關聯之P2P服務的UE使用。特定P2P服務的SD ID/SD名空間可由服務特定管理器(SSM)或類似者控制。舉例而言,SSM可僅給訂用了P2P服務的UE提供適當密鑰,用來識別未管理之SD ID的SD尾碼及判定對應的SD名。
在一應用程式使用SD ID來進行對等探索之一實例使用中,該應用程式可基於使用者偏好及業者供應來判定在探索期間需要的私密等級。可能不存在定義成超出使用未管理之SD ID之能力的內建式私密機制。圖6中之表說明關於如何設定SD ID來達成不同私密等級之一些實例使用情況。此外,應用程式可選擇在隱藏模式下通告,在該情況下,UE僅回應匹配於SD ID或ID首碼之查詢(亦即,不發送通告)。
另外,關於P2P服務,可能需要供應及授權來啟用P2P服務,藉此確保唯有進行了有效訂用之UE使用給定P2P服務,且藉此允許給定網路組態在RAN或核心網路(CN)處分配給P2P的資源。參看圖7,展示當使用者下載應用程式時所觸發的對P2P服務之初始設置之實例方法7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在710,使用者可下載一應用程式。在720處,可供應網路以便為此應用程式啟用P2P服務。在730處,可供應UE以便為此應用程式啟用P2P服務。注意,供應可用以針對P2P服務來組態UE,此又允許將UE組態成僅使用特定服務。可在網路中(作為使用者訂用之部分)及在UE上(諸如,在通用用戶識別模組(USIM)、行動設備(ME)或類似者中)供應服務。供應可由使用者、應用程式觸發及/或基於業者政策觸發。參看圖8,提供一實例P2P服務之流程圖,其中可使用授權來允許在UE處的P2P服務之特定執行個體。在此實例中,不需要授權來進行偵測。
以下程序係關於P2P子系統中之SD首碼及SD ID管理且在下文中更詳細描述:(a)分配且登錄經管理之SD首碼;(b)分配且登錄經管理之SD ID;(c)在網路上在使用者訂用資訊中供應未管理之SD首碼或經管理之SD首碼或SD ID;及(d)在UE處供應未管理之SD首碼或經管理之SD首碼或SD ID。
分配且登錄經管理之SD首碼:參看圖9,展示由直接表達提供者(DEP)分配SD首碼且在ENS處登錄SD首碼(用於由其他UE查詢)之方式的一實例。可按特定方式管理經管理 之SD首碼的分配及登錄,此方式與針對網際網路管理域名之方式相似。在一實施例中,當表示「服務」之一應用程式開發者或某人(展示為ASA-X)在一組織(展示為DEP)處申請新的SD首碼時,可分配一SD首碼,舉例而言,該組織在指派SD首碼及SD名方面所起的作用與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派機構(ICANN)在指派域名方面所起的作用等效。ASA可直接向DEP申請SD首碼(如所示),或經由登錄機構申請SD首碼,而登錄機構又聯絡DEP(如在ICANN之情況下針對域名所進行)。
DEP可負責確保給定之所指派SD首碼的唯一性,及基於SD首碼及部分SD名(在適用之情況下)將服務置於正確的服務階層內。舉例而言,開發者可付費,以被指派針對一給定服務之SD首碼,且DEP可在SD命名階層內針對該服務給開發者指派唯一SD首碼及位置。DEP亦可基於階層及來自開發者之請求提供針對該服務之部分SD名。階層可包括相對平的空間,其類似於.com域空間,其中為.com之部分的每一域名負責定義在該空間內之任一階層,或其可進一步結構化以允許更容易地識別特定服務。可藉由適當分割SD首碼空間來支援眾多類型之階層。DEP可頒發憑證給ASA,用來證實SD首碼及SD名至ASA之指派。
一旦DEP已判定SD首碼及對應的部分SD名,DEP便可在適當ENS處登錄該資訊,作為SD首碼分配之部分。注意,DEP亦可維持SD首碼及部分SD名的已公佈清單,可下載並快取該已公佈清單以識別與SD首碼相關聯之服務,而不 必將查詢發送至ENS。該清單亦可指示SD首碼、部分SD名擁有者,以及其他資訊。
分配且登錄經管理之SD ID:參看圖10,展示可由ASA分配SD ID且在ENS處登錄SD ID(用於由其他UE查詢)之方式的一實例。可在每個應用程式或服務進行SD ID分配,且可(例如)在UE自ASA下載應用程式或當應用程式聯絡ASA以啟用或請求P2P服務時起始SD ID分配。當將SD ID指派至應用程式時,可由ASA處置SD ID登錄。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自ASA-X下載啟用了P2P服務之應用程式。若應用程式要通告其存在或建立直接連接,則可能需要給應用程式指派SD ID及SD名。在有關態樣中,可給應用程式指派部分SD ID而不是完整SD ID(不應與SD首碼混淆),諸如,SD首碼與一些額外位元。舉例而言,SD ID的最低有效位元中之幾個位元可由使用者或應用程式根據應用程式需求來設定。此實際上意謂UE可實際擁有一首碼,即使是長的首碼(例如,120個位元)。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SD ID及SD名可與來自ASA之簽名一起到來,以允許其他UE將該SD ID及該SD名鑑認為由該UE擁有。舉例而言,可由ASA自DEP接收到之憑證頒發此簽名。
ASA可負責向ENS登錄SD ID及SD名,作為分配處理程序之部分。取決於部署ENS之方式及管理憑證之方式,ASA可直接在ENS處或經由DEP登錄SD ID及SD名(如所示)。又,若UE想要操作作為公共SD ID(亦即,具有經管理之SD首碼及公共SD尾碼)之服務,則需要登錄及分配SD ID,使得該服務可由任一UE識別。
在網路上在使用者訂用資訊中供應未管理之SD首碼或經管理之SD首碼或SD ID: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態樣,提供一P2P管理伺服器,其主控用於在網路上在使用者訂用中供應P2P服務之功能。為用戶供應SD ID或SD首碼的操作可由應用程式、使用者及/或業者起始。
在應用程式驅動式實施例中,當發佈了新應用程式時,則根據業者與應用程式開發者之間的商務協議或其他配置,業者可為某一組使用者向P2P管理伺服器登錄與應用程式相關聯之SD首碼。舉例而言,作為與應用程式開發者之獨家交易之部分,業者可將新的P2P服務之SD首碼自動包括至所有使用者之訂用內。在另一實例中,業者可為應用程式供應特定SD ID,此係藉由允許應用程式伺服器按類似於在ENS處登錄SD ID之方式在業者處登錄SD ID。
在使用者驅動式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自業者之應用程式或「apps」商店下載應用程式時,可自動將應用程式導引至P2P管理伺服器之URL,從而為該使用者登錄相關聯之SD ID。或者,數據機可使用經由開放行動聯盟(OMA)器件管理(DM)程序將與UE上之應用程式相關聯的SD ID或SD ID清單提供至P2P管理伺服器。
在政策驅動式實施例中,基於業者政策,可為一組UE啟用某一類別之P2P服務。舉例而言,為黃金類別訂用付費之UE可使用任一經管理之SD ID,而白金類別訂用可允許任何經管理之SD ID及未管理之SD ID。在此情況下,不 需要使用者或應用程式與業者之間的互動。
為達成說明目的,參看圖11,展示SD ID或SD首碼可由UE在本籍用戶伺服器(HSS)中在使用者訂用資訊中供應(亦即,針對使用者驅動式供應)的方式。UE可經由網頁或經由OMA DM請求在P2P管理伺服器處的SD ID或SD首碼之供應。供應SD ID或SD首碼須由業者批准。舉例而言,P2P管理伺服器可基於帳單模型、漫遊協議等判定是否批准SD ID或SD首碼。一旦批准,P2P管理伺服器便可與HSS通信以更新儲存於HSS或類似者中的用戶SD訂用資料。作為訂用之部分,亦可設定到期時間。
繼續參看圖11,若UE當前附接於行動性管理實體(MME)處且MME需要知曉P2P訂用資料,則HSS可發送一插入用戶資料(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訂用資料)訊息,此訊息指示P2P訂用資料之改變,且MME可將一插入用戶資料確認訊息傳回至HSS(未圖示)。注意,可根據以下描述之程序及技術給UE數據機供應已授權SD ID及SD首碼之清單(亦即,P2P管理伺服器對SD ID之批准可能不會使UE更新USIM或ME中的已授權清單)。
在UE處供應未管理之SD首碼、經管理之SD首碼或SD ID:參看圖12,展示在UE中供應SD ID或SD首碼之方式。可使用OMA DM/空中(OTA)及/或非存取層(NAS)程序對UE進行供應。在有關態樣中,HSS可向P2P供應伺服器指示:使用者訂用已經更新,且需要將新的資訊傳播至UE。注意,由P2P供應伺服器對UE進行的供應及由P2P管 理伺服器對HSS進行的供應可由不同系統獨立地執行。兩個操作之間的時間關係可取決於業者政策。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P2P供應伺服器可經由OMA DM/OTA與UE通信以在UE中更新訂用。作為訂用之部分,亦可設定到期時間。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在UE處供應並授權P2P服務授權(例如,器件對器件通信授權)之技術。為支援供應及授權,需要考慮以下態樣:(a)在UE處供應P2P服務之集合;及(b)由網路授權P2P服務。在相容的UE之情況下,供應及授權適用。因而,應仔細考慮所需供應及授權之等級,因為雖然設計允許關於所允許授權之細微度(例如,每個連接或每個通告)的靈活性,但自傳訊負載觀點來看,以此方式對其進行部署可能行不通,且可改為將供應用作管理UE行為之主要工具。
供應及授權架構參考模型:參照圖13之實施例,展示在基礎存取網路為LTE之情況下用於UE之供應及授權的一般架構參考模型。可定義介於UE與P2P供應伺服器之間的新介面Uv(例如,OMA DM/OTA),如下文所描述。如所示,P2P供應伺服器與P2P管理伺服器具有單獨的至HSS之介面。或者,若在HSS中不需要使用者訂用資訊,則P2P管理伺服器可改為直接連接至P2P供應伺服器。
在有關態樣中,一般架構參考模型可包括:探索元件(亦即,供應網路元件),諸如P2P管理伺服器或模組;及P2P供應伺服器或模組。P2P管理伺服器或模組可經組態以 主控由使用者或應用程式商店用來在網路中為UE管理P2P訂用資訊之功能。P2P供應伺服器或模組可經組態以主控由網路用來組態且管理UE以進行探索及直接連接建立之功能。
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一般架構參考模型可進一步包括演進型UMTS陸上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網路元件,諸如eNB或類似者。E-UTRAN網路元件及功能可對應於在3GPP規範TS 36.300中定義之網路元件及功能。一般架構參考模型亦可包括演進型封包核心(EPC)網路元件,諸如:MME、HSS、政策收費及規則功能(PCRF)、伺服閘道器(SGW)及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PGW)。EPC網路元件及功能可對應於在3GPP規範TS 23.401中定義之網路元件及功能。一般架構參考模型可另外包括封包資料網路(諸如,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協定(IP)多媒體子系統(IMS)等。在再另外的有關態樣中,圖14中之表提供可經供應用於在UE上的探索及直接連接建立程序之參數之實例。
在UE處供應P2P服務之集合:可使用OMA DM/OTA與NAS程序之組合對UE進行供應。舉例而言,OMA DM或OTA程序可用以供應在圖14之表中定義的供應參數之集合。OTA或OMA DM之使用可基於業者政策及由UE支援的USIM之版本。
使用OMA DM在UE處供應:OMA DM協定使得能夠將資訊(諸如,應用程式、資料及組態設定)散佈至單一UE或UE之群組。OMA DM協定允許雙向通信,且可用於介於 OMA DM伺服器(其可管理UE)與OMA DM用戶端之間的資料交換。通信協定可為請求-回應協定,且可支援推播模型以及拉取模型。在本實例中,此處假定UE含有OMA DM用戶端且P2P供應伺服器含有OMA DM伺服器。
在一實施例中,OMA DM協定可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可包括啟動,其中啟動可涉及將OMA DM用戶端供應至該用戶端能夠起始至新OMA DM伺服器之管理會話的狀態。第二階段可包括DM供應,其中DM供應係在啟動UE後OMA DM伺服器給UE供應另外資訊之處理程序。在啟動處理程序中,可建立OMA DM用戶端與OMA DM伺服器之間的信賴關係。每一對OMA DM伺服器與OMA DM用戶端僅需要一次啟動。一旦已進行啟動處理程序,在UE中之OMA DM用戶端與在P2P供應伺服器中之OMA DM伺服器便可開始使用OMA DM供應處理程序進行通信。注意,UE或P2P供應伺服器可起始資訊之供應。
參看圖15,展示針對P2P服務之OMA DM供應的典型訊息流程。舉例而言,在第0行,當P2P供應伺服器視情況起始資訊之供應時,該伺服器可發送OMA DM封裝0,其可包括會話提醒訊息,以使UE起始返回至P2P供應伺服器之連接。在第1行,UE可發送OMA DM封裝1,其含有器件資訊(例如,製造者、型號等)、用戶端識別或類似者。若UE起始資訊之供應,則封裝1可含有對用戶端起始之會話的指示及一般提醒訊息。若P2P供應伺服器起始資訊之供應,則封裝1可含有對伺服器起始之會話的指示。在第2 行,P2P供應伺服器可發送OMA DM封裝2,其可含有伺服器識別、管理資料及/或命令,以更新UE中之服務探索MO。在第3行,UE可發送OMA DM封裝3,其可含有自伺服器發送至用戶端的管理動作結果。在第4行,P2P供應伺服器可發送OMA DM封裝4以關閉管理會話。關於不同封裝之另外細節可在OMA-TS-DM_Protocol-V1_2[7]及OMA-TS-DM_Notification-V1_2[8]中找到。
由網路授權P2P服務:在一實施例中,有可能授權UE來執行偵測、通告及/或直接通信。關於偵測,經授權之UE可經授權且接收必要資訊(例如,安全性密鑰或類似者)來執行偵測。關於通告,經授權之UE可經授權且接收必要資訊(例如,安全性密鑰或類似者)來通告SD ID。此處,UE強制不通告其尚未得到授權之SD ID。關於直接通信,UE不與正在通告其尚未得到授權之SD ID之對等者建立直接通信。可按下列可能的組合來使用授權及供應程序:僅授權;僅供應;及組合之供應與授權。
關於僅授權,在此情況下,不給UE供應P2P參數,且推測UE會請求對每一程序或程序集合的授權。舉例而言,UE可請求對偵測、偵測且通告及/或直接通信之授權。授權可針對程序之一般使用,或可適用於特定SD ID或SD首碼。可在每個追蹤區(對於TAU)、在附接時(對於附接)或基於保留承載體之壽命(對於ESM程序)進行授權。
關於僅供應,在此情況下,可給UE供應所需之P2P參數,且UE不需要使用NAS來請求授權(例如,可在供應期 間將UE組態成不請求NAS,或可不針對授權定義NAS支援)。
關於組合之供應與授權,在此情況下,可給UE供應所需的P2P參數中之一些,但UE仍可能需要使用NAS來請求授權。舉例而言,UE可能需要在每個追蹤區(對於TAU)、在附接時(對於附接)或基於保留承載體之壽命(對於ESM程序)使用NAS來啟動P2P之使用,但UE在其他情況下可能不需要使用NAS來授權個別探索或連接建立程序。
關於上述基於OMA DM之供應及授權技術,應注意,所涉及之關鍵網路實體為可經由IP到達之P2P供應伺服器。關於P2P之訂用資料可由P2P供應伺服器及/或由HSS管理。UE可含有經由IP來自P2P供應伺服器之授權。只要UE能夠存取網際網路(例如,經由LTE、UMTS、無線LAN等),通信就有可能。進一步注意,上述授權技術為存取無從驗證的。另外,授權程序係多種情形所共有的,諸如,當UE駐於E-UTRAN或UTRAN網路上時,及/或當UE在涵蓋範圍外但在對等UE與W-LAN連接性之近接範圍內時。此外,不需要改變現有3GPP網路實體。
鑒於本文中所展示及描述的例示性系統,參看各種流程圖將更好地瞭解可根據所揭示之標的物而實施的方法。雖然為了闡述之簡單性,將方法展示且描述為一系列動作/區塊,但應理解並瞭解,所主張標的物並不受限於區塊之編號或次序,此係因為一些區塊可以與本文中描繪及描述的次序不同之次序發生及/或與其他區塊實質上同時發 生。此外,實施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可能並不需要所有所說明之區塊。應瞭解,與區塊相關聯之功能性可由軟體、硬體或其組合或者任何其他合適構件(例如,器件、系統、處理程序或組件)來實施。此外,應進一步瞭解,在本說明書全篇中揭示之方法能夠被儲存於一製作物件上,以有助於將此等方法輸送及傳送至各種器件。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及瞭解,可將方法替代地表示為一系列相關狀態或事件,諸如採取狀態圖形式。
根據本發明之標的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用於供應P2P服務(例如,用於複數個UE之器件對器件通信)之方法。參看圖16,說明可在網路實體(諸如,P2P組態伺服器、P2P組態模組及/或P2P管理模組或類似者)處執行之方法1600。方法1600可涉及在1610處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該方法1600可涉及在1620處回應於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
參看圖17A至圖17B,展示方法1600之另外操作或態樣,此等操作或態樣係可選的且可由網路實體執行以便供應P2P服務。注意,執行方法1600並不需要圖17A至圖17B中所展示之區塊。若方法1600包括圖17A至圖17B之至少一區塊,則方法1600可在該至少一區塊後終止,而不必包括可能被說明之任何後續的下游區塊。進一步注意,區塊之編號並不暗示可根據方法1600執行該等區塊之特定次 序。舉例而言,參看圖17A,判定可涉及在1630處為至少一UE分配SD ID及SD首碼(例如,經管理之SD首碼及未管理之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判定可涉及在1640處針對P2P服務給UE授權,其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可包括用於針對P2P服務給UE授權之授權參數。
在有關態樣中,提供可涉及在1650處經由OMA DM程序或類似者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發送至該至少一UE。在替代方案中,或另外,提供可涉及在1660處經由OTA程序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發送至該至少一UE。方法1600可進一步涉及在1670處自至少一UE接收對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之請求。判定可涉及在1680處判定在網路實體處被更新之至少一參數,其中可回應於針對P2P服務啟用了新的應用程式而在網路實體處更新至少一參數。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可包括RF參數、服務探索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區塊1690)。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P2P服務可包括探索對等器件及與探索到之對等器件建立連接中之至少一者。
參看圖17B,方法1600可涉及在1700處在至少一UE進入涵蓋區內後自至少一UE接收進入指示。在替代方案中,或另外,方法1600可涉及在1710處在至少一UE進入涵蓋區內後自核心網路(例如,MME或類似者)接收進入指示。在有關態樣中,涵蓋區可為追蹤區、路由區、小區區、公用陸地行動網路(PLMN)區或全球定位系統(GPS)計算區或 包括上述區(區塊1720)。舉例而言,GPS計算區可基於:判定給定器件(例如,網路實體)之位置,及定義距所判定位置在給定距離內的區。在一實例中,GPS計算區可為圍繞網路實體之所判定位置的圓形區,其中至少部分基於已定義之半徑或類似者計算出該圓形區。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該方法可涉及:按週期性時間間隔更新區域特定參數(區塊1730);及將已更新之區域特定參數發送至該至少一UE(區塊1740)。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用於供應P2P服務(如上文參看圖16至圖17B所描述)之器件及裝置。參看圖18,提供例示性裝置1800,該裝置可被組態為無線網路中之網路實體,或組態為供網路實體內使用之處理器或類似器件。裝置1800可包括功能區塊,該等功能區塊可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實施之功能。
舉例而言,圖18之裝置1800可包含用於判定在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之電組件或模組1802。裝置1800可包含用於回應於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之電組件1804。
在有關態樣中,在裝置1800被組態為網路實體而不是組態為處理器之情況下,裝置1800可視情況包括具有至少一處理器之處理器組件1810。在此情況下,處理器1810可經由匯流排1812或類似的通信耦接來與組件1802至1804有效 通信。處理器1810可實現由電組件1802至1804執行的處理程序或功能之起始及排程。
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裝置1800可包括無線電收發器組件1814。可代替或結合收發器1814而使用單獨的接收器及/或單獨的傳輸器。裝置1800可視情況包括用於儲存資訊之組件,諸如,記憶體器件/組件1816。電腦可讀媒體或記憶體組件1816可經由匯流排1812或類似者有效地耦接至裝置1800之其他組件。記憶體組件1816可經調適以儲存電腦可讀指令及資料,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及資料係用於實現組件1802至1804及其子組件或處理器1810或本文中揭示之方法之處理程序及行為。記憶體組件1816可保存用於執行與組件1802至1804相關聯之功能之指令。雖然將組件1802至1804展示為在記憶體1816外部,但應理解,組件1802至1804可存在於記憶體1816內。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在圖19中展示可由行動實體(例如,UE)執行之用於網路供應的方法1900。方法1900可涉及在1910處回應於UE進入一涵蓋區而自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方法1900可涉及在1920處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在UE處啟用P2P服務。
參看圖20,展示方法1900之另外的操作或態樣,此等操作或態樣係可選的且可由行動實體執行以便供應P2P服務。注意,執行方法1900並不需要圖20至圖21B中展示之區塊。若方法1900包括圖20至圖21B之至少一區塊,則方 法1900可在該至少一區塊後終止,而不必包括可能被說明之任何後續的下游區塊。進一步注意,區塊之編號並不暗示可根據方法1900執行該等區塊之特定次序。舉例而言,接收可涉及在1930處接收SD ID及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啟用可涉及在1940處至少部分基於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而授權P2P服務給UE。在替代方案中,或另外,啟用可涉及在1950處至少部分基於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針對P2P服務來組態UE。
在有關態樣中,接收可涉及在1960處經由OMA DM程序或類似者接收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在替代方案中,或另外,接收可涉及在1970處經由OTA程序接收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在另外的有關態樣中,方法1900可進一步涉及在1980處查詢網路實體以獲得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接收可涉及在1990處回應於在網路實體處更新了至少一參數而接收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
參看圖21A,在一實施例中,方法1900可涉及在2000處在UE處起始一應用程式。方法1900可進一步涉及在2002處自該應用程式接收對P2P服務之請求。方法1900亦可涉及在2004處回應於接收到之請求而查詢網路實體以獲得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在另一實施例中,方法1900可涉及在2010處在UE處安裝一應用程式。方法1900可進一步涉及在2012處判定該應用程式所需之給定P2P服務。該方法1900亦可涉及在2014處查詢網路實體以獲得用於所判定之給定P2P服務的一給定區域特定參數集合。
參看圖21B,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1900可涉及在2016處在UE進入涵蓋區後將進入指示發送至網路實體,其中網路實體包含P2P組態伺服器、MME或類似者。在有關態樣中,方法1900可進一步涉及在2018處週期性地(例如,按已定義之時間間隔)接收對區域特定參數之更新。
根據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提供用於P2P服務之網路供應(如上文參看圖19至圖21B所描述)之器件及裝置(例如,UE)。參看圖22,裝置2200可包含用於回應於UE進入涵蓋區而自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之電組件或模組2202。裝置2200可包含用於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UE處啟用該P2P服務之電組件2204。為了簡潔起見,未進一步詳細說明關於裝置2200的其餘細節;然而,應理解,裝置2200之其餘特徵及態樣實質上類似於以上關於圖18之裝置1800所描述之特徵及態樣。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及技藝中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可在以上描述全篇中引用之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可將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可互換性,上文已大體上在其功 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將該功能性實施為硬體或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不應將該等實施決策解釋為導致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之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可為任一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一DSP與一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一DSP核心,或者任何其他此組態。
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於硬體中、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兩者之組合中。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碟片、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一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中。將例示性儲存媒體耦接至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至儲存媒體。在替代方案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ASIC可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 中。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設計中,所描述之功能可實施於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中。若實施於軟體中,則可將該等功能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來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及通信媒體(包括有助於電腦程式自一處傳送至另一處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以實例說明(而非限制),此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攜載或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的所要程式碼構件且可由通用或專用電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將任何連接恰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纜線、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非暫時性無線技術而自一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纜線、雙絞線、DSL或非暫時性無線技術包括於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影音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之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藉由雷射以光學之方式再生資料。以上各者之組合亦應包括於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提供本發明的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 製造或利用本發明。對本發明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顯而易見,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可適用於其他變化。因此,本發明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之最廣泛範疇。
100‧‧‧存取點
104‧‧‧天線群組
106‧‧‧天線群組
108‧‧‧天線群組
110‧‧‧天線群組
112‧‧‧天線群組
114‧‧‧天線群組
116‧‧‧行動實體
118‧‧‧反向鏈路
120‧‧‧前向鏈路
122‧‧‧行動實體
124‧‧‧反向鏈路
126‧‧‧前向鏈路
200‧‧‧MIMO系統
210‧‧‧傳輸器系統
212‧‧‧資料源
214‧‧‧傳輸(TX)資料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22a‧‧‧傳輸器(TMTR)
222t‧‧‧傳輸器(TMTR)
224a‧‧‧天線
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36‧‧‧資料源
238‧‧‧TX資料處理器
240‧‧‧解調變器
242‧‧‧RX資料處理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天線
252r‧‧‧天線
254a‧‧‧接收器(RCVR)/傳輸器
254r‧‧‧接收器(RCVR)/傳輸器
260‧‧‧RX資料處理器
270‧‧‧處理器
272‧‧‧記憶體
280‧‧‧調變器
300‧‧‧無線通信系統
302a‧‧‧巨型小區
302b‧‧‧巨型小區
302c‧‧‧巨型小區
302d‧‧‧巨型小區
302e‧‧‧巨型小區
302f‧‧‧巨型小區
302g‧‧‧巨型小區
304a‧‧‧存取節點
304b‧‧‧存取節點
304c‧‧‧存取節點
304d‧‧‧存取節點
304e‧‧‧存取節點
304f‧‧‧存取節點
304g‧‧‧存取節點
306a‧‧‧行動實體
306b‧‧‧行動實體
306c‧‧‧行動實體
306d‧‧‧行動實體
306e‧‧‧行動實體
306f‧‧‧行動實體
306g‧‧‧行動實體
306h‧‧‧行動實體
306i‧‧‧行動實體
306j‧‧‧行動實體
306k‧‧‧行動實體
306l‧‧‧行動實體
400‧‧‧通信系統
402‧‧‧eNB
404‧‧‧eNB
406‧‧‧行動實體/UE
408‧‧‧行動實體/UE
410‧‧‧行動實體/UE
500‧‧‧廣域網路(WAN)
510a‧‧‧基地台
510b‧‧‧基地台
510c‧‧‧基地台
520a‧‧‧UE
520b‧‧‧UE
520c‧‧‧UE
520d‧‧‧UE
520e‧‧‧UE
520f‧‧‧UE
520g‧‧‧UE
520h‧‧‧UE
520i‧‧‧UE
530‧‧‧網路控制器
540‧‧‧地理位置資料庫伺服器
700‧‧‧實例方法
1600‧‧‧方法
1800‧‧‧裝置
1802‧‧‧用於判定在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之電組件或模組
1804‧‧‧用於回應於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之電組件
1810‧‧‧處理器
1812‧‧‧匯流排
1814‧‧‧無線電收發器組件
1816‧‧‧記憶體器件/組件
1900‧‧‧方法
2200‧‧‧裝置
2202‧‧‧用於回應於UE進入涵蓋區而自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之電組件或模組
2204‧‧‧用於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UE處啟用P2P服務之電組件
圖1說明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
圖2說明通信系統之方塊圖。
圖3說明經組態以支援許多使用者之無線通信系統。
圖4說明經由無線電存取網路及經由直接無線連接進行通信之行動實體。
圖5展示支援WAN通信及P2P通信兩者之無線通信網路。
圖6提供說明設定SD ID以達成不同私密等級之情況之表。
圖7為P2P服務之實例初始設置之流程圖。
圖8為器件對器件通信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圖9說明用於SD首碼分配及登錄之技術之實施例。
圖10說明用於SD ID分配及登錄之技術之實施例。
圖11說明由Apps商店起始之在使用者訂用中供應SD ID或SD首碼的技術之實施例。
圖12說明在UE處供應SD ID及/或SD首碼之清單的技術之實施例。
圖13展示在基礎存取網路為LTE之情況下用於供應及授權之架構參考模型之實施例。
圖14提供具有參數之表,該等參數可經供應以用於在UE上的探索及直接連接建立程序。
圖15展示針對P2P服務之OMA DM供應的技術之實施例。
圖16展示藉由網路實體供應P2P服務之方法。
圖17A至圖17B展示圖16之方法之另外態樣。
圖18展示用於根據圖16至圖17B之方法的網路供應之裝置。
圖19展示藉由行動實體供應P2P服務之方法。
圖20至圖21B展示圖19之方法之另外態樣。
圖22展示用於根據圖19至圖21B之方法的網路供應之裝置。
1800‧‧‧裝置
1802‧‧‧用於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之電組件或模組
1804‧‧‧用於回應於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之電組件
1810‧‧‧處理器
1812‧‧‧匯流排
1814‧‧‧無線電收發器組件
1816‧‧‧記憶體器件/組件

Claims (28)

  1. 一種用於藉由一網路實體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方法,其包含: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及回應於至少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該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其中判定包含為該至少一UE分配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包含RF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包含:判定在該網路實體處被更新的至少一區域特定參數;且回應於一新的應用程式經啟用於P2P服務而在該網路實體處更新該至少一區域特定參數。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提供包含:經由(a)一開放行動聯盟(OMA)器件管理(DM)程序或(b)經由一空中(OTA)程序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發送至該至少一UE。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實體包含一P2P組態伺服器。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後自該至少一UE接收一進入指示。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至少一UE進入該涵蓋區後自一核心網路接收一進入指示。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核心網路包含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涵蓋區包含一追蹤區、一路由區、一小區區、一公用陸地行動網路(PLMN)區或一全球定位系統(GPS)計算區。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按週期性時間間隔更新該等區域特定參數;及將該等已更新之區域特定參數發送至該至少一UE。
  11. 一種用於藉由一網路實體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且回應於至少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該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其中判定包含為該至少一UE分配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及一記憶體,其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以用於儲存資料。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包含RF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
  13. 一種用於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之構件;及用於回應於至少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該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之構件,其中該用於判定之構件包含用於為該至少一UE分配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之構件。
  14.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使一電腦進行以下操作之程式碼:判定在一涵蓋區中在一對等式(P2P)服務中使用的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及回應於至少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該涵蓋區而將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提供至該至少一UE以便針對該P2P服務來組態該至少一UE,其中判定包含為該至少一UE分配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
  15. 一種用於在一使用者設備(UE)處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方法,其包含:回應於該UE進入一涵蓋區而自一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其中接收包含接收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及 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該UE處啟用該P2P服務。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包含RF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啟用包含:(a)至少部分基於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而授權該P2P服務給該UE,或(b)至少部分基於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而針對該P2P服務來組態該UE。
  1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接收包含:回應於在該網路實體處更新至少一區域特定參數而接收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
  1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UE處起始一應用程式;自該應用程式接收對該P2P服務之一請求;及回應於該所接收請求而查詢該網路實體以獲得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
  20.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UE處安裝一應用程式;判定該應用程式所需之一給定P2P服務;及查詢該網路實體以獲得用於該判定之給定P2P服務的一給定區域特定參數集合。
  21.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UE進入該涵蓋區後將一進入指示發送至一網路實體。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實體包含一P2P組態伺 服器或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23.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涵蓋區包含一追蹤區、一路由區、一小區區、一公用陸地行動網路(PLMN)區及一全球定位系統(GPS)計算區中之一者。
  24.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按週期性時間間隔接收對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更新。
  25. 一種用於在一使用者設備(UE)處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UE進入一涵蓋區而自一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其中接收包含接收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且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該UE處啟用該P2P服務;及一記憶體,其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以用於儲存資料。
  26.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該等區域特定參數之該集合包含RF參數、連接建立參數及安全性參數中之至少一者。
  27. 一種用於供應一對等式(P2P)服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回應於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一涵蓋區而自一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之構件,其中該用於接收之構件包含用於接收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之構件;及 用於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該UE處啟用該P2P服務之構件。
  2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使一電腦進行以下操作之程式碼:回應於一使用者設備(UE)進入一涵蓋區而自一網路實體接收區域特定參數之一集合以便在該涵蓋區中在該P2P服務中使用,其中接收包含接收一服務探索識別符(SD ID)及一服務探索首碼(SD首碼)中之至少一者;及至少部分基於區域特定參數之該所接收集合而在該UE處啟用該P2P服務。
TW101110218A 2011-03-23 2012-03-23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TWI484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66505P 2011-03-23 2011-03-23
US13/427,818 US9503833B2 (en) 2011-03-23 2012-03-22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rovisioning of mobile entities for peer-to-peer ser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859A TW201246859A (en) 2012-11-16
TWI484798B true TWI484798B (zh) 2015-05-11

Family

ID=46877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0218A TWI484798B (zh) 2011-03-23 2012-03-23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503833B2 (zh)
EP (2) EP3637808B1 (zh)
JP (2) JP2014512122A (zh)
KR (1) KR101584952B1 (zh)
CN (1) CN103535105B (zh)
BR (1) BR112013024186B1 (zh)
ES (1) ES2784152T3 (zh)
HU (1) HUE047308T2 (zh)
TW (1) TWI484798B (zh)
WO (1) WO2012129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0881B2 (en) * 2012-04-30 2016-01-19 Alcatel Lucent Secure communications for computing devices utilizing proximity services
US9084073B2 (en) * 2012-05-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x based peer discovery
JP6031610B2 (ja) * 2012-08-23 2016-11-2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発見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892302A4 (en) * 2012-08-28 2016-05-11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PROCESS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686825B (zh) * 2012-09-17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15373B1 (en) 2012-11-01 2021-03-03 Apple Inc.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KR101680675B1 (ko) 2012-11-20 2016-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탐색 또는 광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40179229A1 (en) * 2012-12-24 2014-06-26 Arthur Lin Peer-to-pe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330047B2 (en) * 2013-01-15 2016-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ocking service with direct connection to peripherals
US9313607B2 (en) * 2013-01-18 2016-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assisted UE detection in direct mode UE-to-UE communication
US10574744B2 (en) 2013-01-31 2020-02-25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eer-to-peer information exchanges
CN104770050B (zh) * 2013-02-08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9565526B2 (en) 2013-02-25 2017-02-07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geo-fencing
US9210536B2 (en) 2013-05-21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619646B2 (en) 2013-05-24 2017-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control for wireless docking
US9547619B2 (en) 2013-05-24 2017-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ocking
US9832596B2 (en) 2013-05-24 2017-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ocking architecture
US9811116B2 (en) 2013-05-24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docking environments
CN105284166B (zh) 2013-06-28 2021-03-23 苹果公司 针对对等应用的网络辅助的设备对设备发现
CN105453626B (zh) * 2013-08-06 2019-08-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326122B2 (en)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ES2716903T3 (es) 2013-08-08 2019-06-17 Intel Ip Corp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ajuste de inclinación hacia abajo eléctrica en un sistema de múltiple entrada múltiple salida
US9271255B1 (en) * 2013-12-05 2016-02-23 Sprint Spectrum L.P. Providing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devices
CN105940750B (zh) * 2014-01-27 2019-12-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d2d的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68945A1 (zh) 2014-05-09 2015-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发现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US9628485B2 (en) 2014-08-28 2017-04-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peering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2271597B1 (ko) * 2015-04-30 2021-07-05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통신망 기반 원격 단말 관리를 위한 서버 및 방법
WO2017130612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CN106412928B (zh) * 2016-09-23 2019-09-10 宁波大学 协同认知无线网络跨层设计方法
JP2021010044A (ja) * 2017-09-29 2021-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8190277A (zh) * 2018-02-08 2018-06-22 罗永城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冷链集装箱及监控系统
KR102215059B1 (ko) * 2019-07-31 2021-02-10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단말을 개통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JP7433950B2 (ja) 2020-02-07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提供方法、およびサー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7917A2 (en) * 2003-03-07 2004-09-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WO2005053347A1 (en) * 2003-11-27 2005-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network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users equipments camping in different cells
US20090310584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Fujitus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US2010016949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9329A4 (en) 2001-03-30 2004-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LINKS
CN1735222A (zh) 2004-08-10 2006-02-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离线点到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735224A (zh) 2004-08-10 2006-02-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限制p2p通信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7974234B2 (en) 2004-10-22 2011-07-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a mobile network node in establishing a peer-to-peer secure context between a pair of communicating mobile network nodes
US8081610B2 (en) * 2007-05-09 2011-12-20 Vlad Stirbu Modifying remote service discovery based on presence
US8711034B2 (en) * 2007-10-02 2014-04-29 Ricoh Co., Ltd. Geographically self-labeling access points
GB2474000B (en) 2008-07-02 2012-05-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eer node selection in a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20067B2 (en) 2008-11-2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8903390B2 (en) 2009-05-13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single-mode and multimode system selection parameter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US20110082939A1 (en)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9198210B2 (en) 2010-04-20 2015-11-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2D communications considering different network operators
US9351143B2 (en) * 2010-06-0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med peer-to-peer network
US8750098B2 (en) * 2010-07-28 2014-06-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emtocell service through a secondary conne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7917A2 (en) * 2003-03-07 2004-09-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WO2005053347A1 (en) * 2003-11-27 2005-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network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users equipments camping in different cells
US20090310584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Fujitus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US2010016949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5105B (zh) 2017-06-09
BR112013024186A2 (pt) 2016-12-13
WO2012129492A1 (en) 2012-09-27
US9503833B2 (en) 2016-11-22
EP3637808A1 (en) 2020-04-15
BR112013024186B1 (pt) 2022-03-03
EP2689629B1 (en) 2020-01-08
HUE047308T2 (hu) 2020-04-28
KR101584952B1 (ko) 2016-01-13
CN103535105A (zh) 2014-01-22
EP3637808B1 (en) 2022-05-11
TW201246859A (en) 2012-11-16
KR20140005301A (ko) 2014-01-14
US20120243437A1 (en) 2012-09-27
JP5989852B2 (ja) 2016-09-07
EP2689629A1 (en) 2014-01-29
ES2784152T3 (es) 2020-09-22
JP2015173481A (ja) 2015-10-01
JP2014512122A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4798B (zh) 用於對等式服務之行動實體之網路供應之系統及方法
TWI474726B (zh) 經由非存取層程序之對等式認證的系統及方法
JP6473807B2 (ja) 制限されたダイレクトディスカバリのための方法
JP6062606B2 (ja) 発展型マルチメディア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ネットワーク共有およびローミングサポート
CN113228570B (zh) 用于新无线电核心网系统的装置、方法、介质
US913147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with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EP2454847B1 (en) Encapsulation of higher-layer control message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support into a wide area network protocol
KR20120040213A (ko) 허용된 csg 리스트 및 vplmn-자동 csg 로밍의 관리
US11659621B2 (en) Selection of IP version
BR112013015852B1 (pt) Configuração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para comunicação par-a-par
TW201626766A (zh) 用於可信的無線區域網路卸載的控制協定的傳送
CN104365151A (zh) 网络选择的动态控制
WO2023098624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TW201521492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裝置間搜尋的方法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