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2357B -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2357B
TWI482357B TW100145825A TW100145825A TWI482357B TW I482357 B TWI482357 B TW I482357B TW 100145825 A TW100145825 A TW 100145825A TW 100145825 A TW100145825 A TW 100145825A TW I482357 B TWI482357 B TW I4823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arasitic
radiating
broadband antenna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5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4942A (zh
Inventor
Chin Ti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5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23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35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可減少所佔面積之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現今市面上已經出現許多提供無線通訊功能的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以及筆記型電腦等,都已經廣泛利用無線通訊技術來傳遞資訊。隨著無線通訊系統整合進步,寬頻天線需求與日俱增。為了要符合各種頻帶的無線通訊裝置,具有較大頻寬的天線已經成為日後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另一方面,在現今的無線通訊技術中,利用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目前在市場上備受矚目的新一代行動無線寬頻技術,它可以讓服務供應商透過較為經濟的方式提供無線寬頻服務,並超越現今3G無線網路的效能,帶來更優異的表現。LTE已正式被第三代行動通訊組織(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列為全新的無線標準技術。LTE除了能夠針對無線寬頻數據設計出最佳化的性能,它另一項特色是能與GSM服務供應商的網路相容。
為了使這些電子產品具有LTE無線通訊功能並且要符合各種頻帶的傳輸,先前技術已經揭露在這些電子產品中設置可以適用於LTE無線通訊的天線。但先前技術之天線所要求的尺寸較大,並不適合用於現今要求輕薄短小的電子產品上。
因此,需要發明出一種新寬頻天線及具有其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以解決先前技術所發生的問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寬頻天線,其具有可減少所佔面積之效果。
本發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有其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寬頻天線包括輻射元件、接地元件、饋入點及第一寄生元件。輻射元件包括第一輻射區域、第二輻射區域、第三輻射區域及第四輻射區域,其中第一輻射區域係與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第二輻射區域與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第三輻射區域與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U型結構。接地元件用以提供寬頻天線接地,其中U型結構與接地元件間具有間隙。饋入點係位於輻射元件之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電性訊號。第一寄生元件包括第一寄生區域及第二寄生區域,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第二寄生區域,其中第四輻射區域之末端與第二寄生區域之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
本發明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具有無線傳輸之功能。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包括無線傳輸模組及寬頻天線。寬頻天線係與無線傳輸模組電性連接。寬頻天線包括輻射元件、接地元件、饋入點及第一寄生元件。輻射元件包括第一輻射區域、第二輻射區域、第三輻射區域及第四輻射區域,其中第一輻射區域係與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第二輻射區域與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第三輻射區域與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係構成U型結構。接地元件用以提供寬頻天線接地,其中U型結構與接地元件間具有間隙。饋入點係位於輻射元件之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電性訊號。第一寄生元件包括第一寄生區域及第二寄生區域,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第二寄生區域,其中第四輻射區域之末端與第二寄生區域之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先參考圖1A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寬頻天線10a可利用印刷方式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上,或是利用金屬薄片貼附於不導電之基板上,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寬頻天線10a包括輻射元件(Radiating Element)20、接地元件(Grounding Element)30、第一寄生元件(Parasitic Element)41及饋入點(Feeding point)F。輻射元件20係由金屬板所構成,當電流饋入時,輻射元件20可透過電流以激發輻射能量。其中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輻射元件20包括第一輻射區域21、第二輻射區域22、第三輻射區域23及第四輻射區域24。第一輻射區域21係連接於饋入點F,並且與第二輻射區域22互相連接。第二輻射區域22係與第三輻射區域23互相連接,第三輻射區域23係與第四輻射區域24互相連接,且第二輻射區域22與第三輻射區域23之間係彎折連接,第三輻射區域23與第四輻射區域24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一U型結構。而其中第一輻射區域21、第二輻射區域22及第三輻射區域23係可共振出一操作頻率,且第一輻射區域21到第三輻射區域23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另外,第三輻射區域23到第四輻射區域24之末端24a係可共振出另一操作頻率,且第三輻射區域23到第四輻射區域24之末端24a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二分之一波長。
接地元件30係為一金屬片所構成,用以提供寬頻天線10a接地。第一寄生元件41包括第一寄生區域411及第二寄生區域412。第一寄生區域411係連接於接地元件30,第二寄生區域412再與第一寄生區域411互相連接,以形成一L型構造。並且第四輻射區域24之末端24a與第二寄生區域412之末端412a係朝向相反方向。第一寄生區域411及第二寄生區域412係可共振出較低頻之操作頻率,且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二寄生區域412之末端412a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
並須注意的是,接地元件30與U型結構之間,亦即接地元件30與第四輻射區域24之間具有間隙G,使得電磁輻射能量可經由此間隙G耦合到第一寄生元件41,以產生新的操作頻率模態。
饋入點F係位於在輻射元件20的第一輻射區域21上,並電性連接一條饋入線(圖未示),用以饋入一電性訊號。饋入線可為如RF Cable等電纜,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並須注意的是,寬頻天線10a中的各區域之間的連接關係可為互相實質上垂直連接,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寬頻天線10a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Return Loss)即如在圖1B中所示。圖1B係依據圖1A,顯示其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
在圖1B中可明顯得知,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二寄生區域412之末端412a係共振出操作頻率f1,第一輻射區域21、第二輻射區域22及第三輻射區域23係共振出操作頻率f2,而第三輻射區域23到第四輻射區域24之末端24a係共振出操作頻率f3。如此一來,即可使得寬頻天線10a具有0.7129GHz到1.081GHz及1.704GHz到1.984GHz左右的兩種操作頻段。而其中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二寄生區域412之末端412a之長度與第一輻射區域21、第二輻射區域22及第三輻射區域23之長度接近,因此操作頻率f1與操作頻率f2接近,使得本實施例之寬頻天線10a更能增加其操作頻段之頻寬。
藉由上述各元件間的連接關係,即可縮小寬頻天線10a本身之所占去之面積。因此多頻天線10a能放置於機構空間較小之電子裝置內,且仍然具有LTE無線通訊功能。
接著請參考圖2A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b還包括第二寄生元件42。第二寄生元件42係為一L型結構,且包括第一連接端421及第一開路端422。第一連接端421係連接於接地元件30,並且第二寄生元件42之位置係與第一寄生元件41設置於輻射元件20之不同側。第二寄生元件42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且第一連接端421到第一開路端422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
寬頻天線10b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即如在圖2B中所示。圖2B係依據圖2A,顯示其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
在圖2B中可明顯得知,除了原本就會共振出的操作頻率f1’到f3’之外,第二寄生元件42係共振出操作頻率f4。如此一來,即可使得寬頻天線10b具有0.6599GHz到1.038GHz及1.6GHz到2.25GHz左右的兩種操作頻段。而其中操作頻率f1’與操作頻率f2’接近,操作頻率f3’與操作頻率f4接近,使得本實施例之寬頻天線10a更能增加其操作頻段之頻寬。
而除了上述的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具有其他的實施例。接著請參考圖3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c之第一寄生元件41係被包於輻射元件20之範圍內。亦即相對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寬頻天線10c之第一寄生元件41係位於輻射元件20之不同側。當第一寄生元件41位於輻射元件20之左側時,寬頻天線10c亦可達到其傳輸無線訊號的目的。
接著請參考圖4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d之輻射元件20之形狀係與第一實施例之形狀略有不同,第二輻射區域22、第三輻射區域23及第四輻射區域24所構成的U型結構係位於第一輻射區域21之上方。在此形狀下,寬頻天線10d亦可達到其傳輸無線訊號的目的。
接著請參考圖5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五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e之第一寄生元件41係位於輻射元件20之左側,且第二輻射區域22、第三輻射區域23及第四輻射區域24所構成的U型結構係位於第一輻射區域21之上方。在此形狀下,寬頻天線10e亦可達到其傳輸無線訊號的目的。
接著請參考圖6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六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f更包括了第三寄生元件43。第三寄生元件43係為一L型結構,且包括第二連接端431及第二開路端432。第二連接端431係連接於接地元件30,並且第二開路端432係與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的末端24a朝向不同方向。第三寄生元件43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且第二連接端431到第二開路端432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
接著請參考圖7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七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g同時具有第一寄生元件41與第三寄生元件43,且第一寄生元件41係位於輻射元件20之左側。在此形狀下,寬頻天線10g亦可達到其傳輸無線訊號的目的。
接著請參考圖8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八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h同時具有第一寄生元件41、第二寄生元件42與第三寄生元件43。如此一來,寬頻天線10h即可共振出較多的操作頻率,增加其可傳輸無線訊號之頻寬。
接著請參考圖9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九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i之第一寄生元件41更包括第一延伸區域413,第一延伸區域413係互相連接於第一寄生區域411。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一延伸區域413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且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一延伸區域413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如此一來,寬頻天線10i即可共振出額外的操作頻率。
接著請參考圖10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j之第一寄生元件41還包括了第二延伸區域414,第二延伸區域414係互相連接於第一延伸區域413。同樣地,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二延伸區域414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且第一寄生區域411到第二延伸區域414之長度約此操作頻率之四分之一波長。如此一來,寬頻天線10j即可共振出額外的操作頻率。
接著請參考圖11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k之輻射元件20還包括了第五輻射區域25,第五輻射區域25係自第一輻射區域21之中段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一輻射區域21。如此一來,第五輻射區域25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k具有額外的操作頻率。
接著圖12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在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1之第一寄生元件41還包括了第三延伸區域415,第三延伸區域415係自第一寄生元件41之中段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一寄生元件41。如此一來,第三延伸區域415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1具有額外的操作頻率。
接著請參考圖13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m之輻射元件20還包括了第六輻射區域26,第六輻射區域26係自第一輻射區域21之末段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一輻射區域21。如此一來,第六輻射區域26係可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m具有額外的操作頻率。
接著請參考圖14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n之輻射元件20還包括了第七輻射區域27,第七輻射區域27係自第六輻射區域26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六輻射區域26。如此一來,寬頻天線10n係可自第一輻射區域21、第六輻射區域26到第七輻射區域27以共振出另外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n具有更廣的操作頻寬。
接著請參考圖15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五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o之第一寄生元件41還包括了第四延伸區域416,第四延伸區域416係自第二寄生區域412之末端412a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二寄生區域412。如此一來,寬頻天線10o係可藉由再增加的第四延伸區域416來調整第一寄生元件41所能共振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o得以調整其具有的操作頻寬。
接著請參考圖16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六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p之第一寄生元件41還包括了第五延伸區域417,第五延伸區域417係自第四延伸區域416延伸出來,並互相連接於第四延伸區域416。與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相同,寬頻天線10p係可藉由再增加的第五延伸區域417來調整第一寄生元件41所能共振的操作頻率,使得寬頻天線10o得以調整其具有的操作頻寬。
接著請參考圖17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七實施例之示意圖。
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2之方向。在本發明之第十七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q之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2與第一寄生元件4 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的末端412a係朝向相反方向。相較於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的形狀可知,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1與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的末端412a之間係可朝向相同或相反方向。
接著請參考圖18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八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r比第十一實施例之寬頻天線10k額外多了第二寄生元件42。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2與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的末端412a係朝向相反方向。因此寬頻天線10r可比寬頻天線10k增加新的共振頻率。
接著請參考圖19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九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s的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2與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的末端412a係朝向相同方向。因此不論是寬頻天線10r或寬頻天線10s之形狀,第二寄生元件42之第一開路端422之方向並不會影響到其傳輸無線訊號的能力。
接著請參考圖20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十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二十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t的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一寄生區域411係具有複數之彎折區域51。寬頻天線10t可藉由複數之彎折區域51來保持第一寄生元件41之長度,且可節省下第一寄生元件41所佔去之面積。
接著請參考圖21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十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發明之第二十一實施例中,寬頻天線10u的第一寄生元件41之第二寄生區域412係具有複數之彎折區域52。與本發明之第二十實施例相同,寬頻天線10u可藉由複數之彎折區域52來保持第一寄生元件41之長度,且可節省下第一寄生元件41所佔去之面積。
最後,請參考圖22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可為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等具有較小機構空間之行動裝置,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如圖22所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60包括寬頻天線10a及無線訊號模組61。電子裝置60可利用RF Cable(圖未示)饋入到寬頻天線10a並與無線訊號模組61電性連接,以藉由無線訊號模組61來處理寬頻天線10a之訊號,例如發射或接收訊號。如此一來,電子裝置60即可以藉由寬頻天線10a接收或者傳送無線訊號到其他的裝置(圖未示),以達到無線通訊的目的。
此處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60並不以具有寬頻天線10a為限。本發明亦可依照需求,以本發明之寬頻天線10b至寬頻天線10u其中任一種天線取代寬頻天線10a,以接收或者傳送不同頻段之無線訊號。
綜上所陳,本發明無論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顯示其迥異於習知技術之特徵,懇請 貴審查委員明察,早日賜准專利,俾嘉惠社會,實感德便。惟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僅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l、10m、10n、10o、10p、10q、10r、10s、10t、10u...寬頻天線
20...輻射元件
21...第一輻射區域
22...第二輻射區域
23...第三輻射區域
24...第四輻射區域
24a、412a...末端
25...第五輻射區域
26...第六輻射區域
27...第七輻射區域
30...接地元件
41...第一寄生元件
411...第一寄生區域
412...第二寄生區域
413...第一延伸區域
414...第二延伸區域
415...第三延伸區域
416...第四延伸區域
417...第五延伸區域
42...第二寄生元件
421...第一連接端
422...第一開路端
43...第三寄生元件
431...第二連接端
432...第二開路端
51、52...彎折區域
60...電子裝置
61...無線傳輸模組
f1、f2、f3、f4、f1’、f2’、f3’‧‧‧操作頻率
F‧‧‧饋入點
G‧‧‧間隙
圖1A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B係依據圖1A,顯示其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
圖2A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B係依據圖2A,顯示其在不同頻率之反射損失。
圖3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五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六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七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八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九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4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5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五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6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六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7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七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8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八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9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十九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0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十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1係本發明之寬頻天線之第二十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2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10a...寬頻天線
20...輻射元件
21...第一輻射區域
22...第二輻射區域
23...第三輻射區域
24...第四輻射區域
24a、412a...末端
30...接地元件
41...第一寄生元件
411...第一寄生區域
412...第二寄生區域
F...饋入點
G...間隙

Claims (24)

  1. 一種寬頻天線,包括:一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區域、一第二輻射區域、一第三輻射區域及一第四輻射區域,其中該第一輻射區域係與該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該第二輻射區域與該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該第三輻射區域與該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一U型結構;一接地元件,用以提供該寬頻天線接地,其中該U型結構與該接地元件間具有一間隙;一饋入點,係位於該輻射元件之該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一電性訊號;一第一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寄生區域及一第二寄生區域,該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區域,其中該第四輻射區域之一末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一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一開路端,該第一連接端係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並與該第一寄生元件設置於該輻射元件之不同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更包括一第三寄生元件,該第三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二連接端及一第二開路端,該第二連接端係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且該第二開路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該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開路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該末端係朝向相反或相同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一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寄生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二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延伸區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五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區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三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寄生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六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七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六輻射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四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二寄生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五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四延伸區域。
  12. 一種寬頻天線,包括:一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區域、一第二輻射區域、一第三輻射區域及一第四輻射區域,其中該第一輻射區 域係與該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該第二輻射區域與該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該第三輻射區域與該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一U型結構;一接地元件,用以提供該寬頻天線接地,其中該U型結構與該接地元件間具有一間隙;一饋入點,係位於該輻射元件之該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一電性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寄生區域及一第二寄生區域,該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區域,其中該第四輻射區域之一末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一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之該第一寄生區域或該第二寄生區域係具有複數之彎折區域。
  13. 一種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具有一無線傳輸之功能,該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包括:一無線傳輸模組;以及一寬頻天線,係與該無線傳輸模組電性連接,該寬頻天線包括:一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區域、一第二輻射區域、一第三輻射區域及一第四輻射區域,其中該第一輻射區域係與該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該第二輻射區域與該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該第三輻射區域與該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一U型結構;一接地元件,用以提供該寬頻天線接地,其中該U型結 構與該接地元件間具有一間隙;一饋入點,係位於該輻射元件之該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一電性訊號;一第一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寄生區域及一第二寄生區域,該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區域,其中該第四輻射區域之一末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一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一開路端,該第一連接端係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並與該第一寄生元件設置於該輻射元件之不同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寄生元件,該第三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二連接端及一第二開路端,該第二連接端係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且該第二開路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該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開路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該末端係朝向相反或相同方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一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寄生區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二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延伸區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五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區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三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寄生區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六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區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七輻射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六輻射區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四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二寄生區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更包括一第五延伸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第四延伸區域。
  24. 一種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具有一無線傳輸之功能,該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包括:一無線傳輸模組;以及一寬頻天線,係與該無線傳輸模組電性連接,該寬頻天線包括:一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區域、一第二輻射區域、一第三輻射區域及一第四輻射區域,其中該第一輻射區 域係與該第二輻射區域互相連接,且該第二輻射區域與該第三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該第三輻射區域與該第四輻射區域之間係彎折連接,以構成一U型結構;一接地元件,用以提供該寬頻天線接地,其中該U型結構與該接地元件間具有一間隙;一饋入點,係位於該輻射元件之該第一輻射區域,用以饋入一電性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包括一第一寄生區域及一第二寄生區域,該第一寄生區域係互相連接於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區域,其中該第四輻射區域之一末端與該第二寄生區域之一末端係朝向相反方向,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之該第一寄生區域或該第二寄生區域具有複數之彎折區域。
TW100145825A 2011-12-12 2011-12-12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TWI482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5825A TWI482357B (zh) 2011-12-12 2011-12-12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5825A TWI482357B (zh) 2011-12-12 2011-12-12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942A TW201324942A (zh) 2013-06-16
TWI482357B true TWI482357B (zh) 2015-04-21

Family

ID=4903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5825A TWI482357B (zh) 2011-12-12 2011-12-12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23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271B (zh) * 2019-10-29 2021-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TWI731789B (zh) * 2020-09-14 2021-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998B (zh) * 2013-06-19 2018-05-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寬頻天線及具有該寬頻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4241857B (zh) * 2013-06-19 2019-06-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宽频天线及具有该宽频天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555272B (zh) * 2014-12-09 2016-10-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頻天線
TWI602349B (zh) * 2016-03-30 2017-10-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TWI623151B (zh) 2016-08-25 2018-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CN107799879A (zh) * 2016-08-31 2018-03-1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
TWI688162B (zh) 2018-11-23 2020-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多頻天線
CN111384588B (zh) * 2018-12-27 2022-07-0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
CN111786134B (zh) * 2019-04-04 2022-02-2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TWI825780B (zh) * 2022-06-14 2023-12-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
TWI828261B (zh) * 2022-08-05 2024-01-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998A1 (en) * 2004-05-03 2005-11-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Printed monopole multi-band antenna
TWM379865U (en) * 2009-12-18 2010-05-01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Broadband antenna applicable to multiple band
TW201119142A (en) * 2009-11-24 2011-06-01 Ind Tech Res Ins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998A1 (en) * 2004-05-03 2005-11-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Printed monopole multi-band antenna
TW201119142A (en) * 2009-11-24 2011-06-01 Ind Tech Res Ins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WM379865U (en) * 2009-12-18 2010-05-01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Broadband antenna applicable to multiple band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a-Lun Tang, Jia-Yi Sze, Yi-Feng Wu, "A Compact Coupled-fed Penta-band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Page(s): 2260 – 2263, 7-10 Dec. 2010. *
J.-Y. Sze and Y.-F. Wu, "A COMPACT PLANAR HEXA-BAND INTERNAL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Vol. 107, 413~425, 31 Dec. 201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271B (zh) * 2019-10-29 2021-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TWI731789B (zh) * 2020-09-14 2021-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942A (zh) 201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2357B (zh) 寬頻天線及具有寬頻天線之電子裝置
WO2015120779A1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US8779989B2 (en) Wideband antenna
TWI441388B (zh) Multi - frequency antenna
TWI599095B (zh) 天線結構及應用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JP2013051644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と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521788B (zh) 天線組合及無線通訊裝置
CN107171048B (zh) 双频天线装置以及双频天线模块
EP3361570B1 (en) Split ring resonator antenna
TWI374574B (en) Multi-band antenna
TWI619314B (zh) 多頻天線
TW201232924A (en) Surface-mount type multiple-band antenna module
TW201524001A (zh) 多頻天線結構
US7598912B2 (en) Planar antenna structure
JP5933631B2 (ja) 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
US20120032866A1 (en) Broadband antenna
KR20220032895A (ko) 안테나 장치
TW201519511A (zh) 多頻平面倒f型天線
CN107394384B (zh) 印制槽隙倒f天线及蓝牙通讯装置
JP2011193433A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50002349A1 (en)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US11973278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19653A (zh) 多頻天線
TW201225413A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CN112003019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