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7813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7813B TWI457813B TW101144157A TW101144157A TWI457813B TW I457813 B TWI457813 B TW I457813B TW 101144157 A TW101144157 A TW 101144157A TW 101144157 A TW101144157 A TW 101144157A TW I457813 B TWI457813 B TW I45781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electrodes
- touch panel
- electrode
- signal li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無線行動通訊和資訊家電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了達到更便利、體積更輕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許多資訊產品已由傳統之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轉變為使用觸控面板(Touch Panel)作為輸入裝置。
觸控面板依照感測形式的不同可大致上區分為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聲波式觸控面板以及電磁式觸控面板。由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觸控面板具有反應時間快、可靠度佳以及解析度高(high definition)等優點,因此被廣泛的應用於各類手持電子裝置上。
電容式觸控面板藉由相互交錯的多個線狀電極來構成感測陣列,以達成面的感測。當使用者以手指接觸觸控面板時,觸控面板會依據感測陣列上的電容變化來判斷手指接觸的位置。已知觸控面板的周邊線路或是感測電極的連接線路會佔用基板上的佈線空間,因此基板上的線路布局仍有改善之空間。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可有效利用基板上的佈線空間,並具有良好的觸控品質。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個第一連接墊、多個線路單元以及多條接地線。基板具有一第一側以及相對於第一側的一第二側。第一連接墊配置於基板上且鄰近基板的第一側。線路單元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之間,並且沿一第二方向並排於基板上,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交。各線路單元包括一訊號線、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多條第一連接線以及多條第二連接線。訊號線沿第一方向延伸,其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於第一側與第二部分之間。第一電極配置於訊號線的第一部分旁而與第一部分相互耦合。第二電極配置於訊號線的第二部分旁而與第二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條第一連接線將第一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多條第二連接線通過位於第一部分旁的一走線區,而將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其中走線區與第一電極分別位於第一部分的相對兩側。多條接地線配置於基板上且分別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之間具有一條接地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走線區與第二電極共同位於一第一軸線上,且所述之第一軸線平行於第一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更包括一
第一擬圖案,配置於第一部分以及走線區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二擬圖案,配置於第二部分旁,且第二擬圖案與第二電極分別位於第二部分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電極與第二擬圖案共同位於一第二軸線上,且所述之第二軸線平行於第一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長度較短的第一連接線的線寬小於長度較長的第一連接線的線寬。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長度較短的第二連接線的線寬小於長度較長的第二連接線的線寬。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第一電極以及第一部分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且各第二電極以及第二部分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電極的數量大於第一電極的數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訊號線位於線路單元的中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沿第二方向重複交替排列。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沿一軸線相互對稱,且所述軸線平行於第一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線路單元相對於一軸線為線對稱的結構,且所述軸線平行於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墊,配置於基板上,且鄰近基板的第二側。各線路單元更包括訊號線的一第三部分,連接第二部分且位於第二部分與第二側之間,其中所述之軸線通過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的連接處。訊號線的一第四部分,連接第三部分且位於第三部分與第二側之間。多個第三電極配置於第三部分旁而與第三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位於訊號線的同一側。多個第四電極配置於第四部分旁而與第四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與第四電極位於訊號線的同一側。多條第三連接線,將第三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多條第四連接線,將第四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具有一中心點,且各線路單元相對於中心點為點對稱的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墊,配置於基板上,且鄰近基板的第二側。各線路單元更包括訊號線的一第三部分,連接第二部分且位於第二部分與第二側之間。訊號線的一第四部分,連接第三部分且位於第三部分與第二側之間。多個第三電極配置於第三部分旁而與第三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位於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個第四電極配置於第四部分旁而與第四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與第四電極位於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條第三連接線將第三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多條第四連接線將第四電極分別連接
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三擬圖案,配置於第三部分旁,且第三擬圖案與第三電極分別位於第三部分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四擬圖案,配置於第四部分以及第三連接線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顯示單元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訊號線的兩側,且第一電極較第二電極靠近第一連接墊。利用此種布局,將第二連接線所經過的走線區配置於訊號線的一側,並與第一電極相對,以達到有效利用布局空間之效果。
此外,接地線的配置可避免相鄰的兩個線路單元之間彼此訊號干擾,而第一連接線與第二連接線的線寬與線距的設計可以改善觸控面板線路布局的阻抗。各擬圖案的配置則可改善觸控面板之透光均勻度。另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與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的齒狀結構,則可增加感測所需要的耦合電容。據此,觸控面板可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觸控品質。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觸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多個第一
連接墊120、多個線路單元130以及多條接地線140。基板110具有一第一側110a以及相對於第一側110a的一第二側110b。多個第一連接墊120配置於基板110上且鄰近基板110的第一側110a。多個線路單元130分別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於第一側110a與第二側110b之間,並且沿一第二方向D2並排於基板110上,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交。
圖2是圖1之線路單元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各線路單元130包括一訊號線131、多個第一電極132、多個第二電極133、多條第一連接線130a以及多條第二連接線130b。訊號線131位於線路單元130的中央,且訊號線13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訊號線131包括一第一部分131a與一第二部分131b。第一部分131a位於第一側110a與第二部分131b之間。第一電極132配置於訊號線131的第一部分131a旁而與第一部分131a相互耦合。第二電極133配置於訊號線131的第二部分131b旁而與第二部分131b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132與第二電極133分別位於訊號線131的相對兩側。
在圖2的配置中,多條第一連接線130a將第一電極132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120,多條第二連接線130b通過位於第一部分131a旁的一走線區T1,而將第二電極133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120。其中走線區T1與第一電極132分別位於第一部分131a的相對兩側。多條接地線140配置於基板110上且分別沿第一方向D1
延伸。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130之間具有一條接地線140,以避免相鄰的線路單元130之間產生訊號干擾現象。
在本實施例中,各線路單元130中的第一電極132與第二電極133是分別位於訊號線131的兩側。第一電極132配置於第一部分131a旁,第二電極133配置於第二部分131b旁,且第一部分131a位在基板110的第一側110a與第二部分131b之間。在此種布局下,第一部分131a的一側是第一電極132,而另一側恰好可配置第二連接線130b所經過的走線區T1,如此便可達到有效利用布局空間之效果。
如圖2中所繪示,走線區T1與第二電極133共同位於一第一軸線A1上,且第一軸線A1平行於第一方向D1。在本實施例中,走線區T1與第二電極133是位在訊號線131的同一側,且由於本實施例的布局使得第一部分131a另一側的空間可供配置第二連接線130b所經過的走線區T1,因此走線區T1可與第二電極133共同排列在一軸線A1上。也就是說,走線區T1能與多個第二電極133排列成一直行而配置在訊號線131的同一側,以節省基板110的布局空間。各第二連接線130b的走線方式如圖2中所繪示,各第二連接線130b的一端與相應的第二電極133相接,另一端與第一接墊120相接。各第二連接線130b從與第二電極133所相接的一端開始往走線區T1靠近,經過走線區T1後再沿第一方向D1與相應的第一接墊120相
接。
由於第二連接線130b所經過的走線區T1是位在第一部分131a旁,因此第二連接線130b會經過第一部分131a旁。為了使第二連接線130b與訊號線131的第一部分131a之間不要相互干擾,兩者之間會有一段間距。然而,這個間距可能會導致觸控面板100有透光不均勻的情形產生。有鑑於此,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的每一線路單元130內更包括一第一擬圖案136。第一擬圖案136配置於第一部分131a以及走線區T1之間,可降低前述之觸控面板100的透光不均勻之情形。此外,如圖2中所繪示,各線路單元130中更包括一第二擬圖案137,配置於第二部分131b旁,且第二擬圖案137與第二電極133分別位於第二部分131b的相對兩側。第二擬圖案137的功能與第一擬圖案136相似,故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2。承上述,第一電極132與第二擬圖案137共同位於一第二軸線A2上,且第二軸線A2平行於第一方向D1。換言之,第二擬圖案137與多個第一電極132排列成一直行,且在圖2的圖面配置中,由上而下依序是第一連接墊120、多個第一電極132、第二擬圖案137。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32與第二擬圖案137是位在訊號線131的同一側,在此是為了更有效的利用基板110上的空間,而使第一電極132與第二擬圖案137共同配置在軸線A2上。配合前述之走線區T1與第二電極133的排列,更可節省線路單元130在基板110上佔據的空間。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調整基板110上的線路布局的阻抗,各第一連接線130a與各第二連接線130b可具有不同的線寬w1、w2。因為各第一電極132與第一連接墊120之間的距離並不相同,距離第一連接墊120較遠的第一電極132需要用較長的第一連接線130a來將兩者相連,而距離第一連接墊120較近的第一電極132則是以較短的第一連接線130a來將兩者相連。配合阻抗的調整,在本實施例中,長度較短的第一連接線130a的線寬w1小於長度較長的第一連接線130a的線寬w1。
同樣地,各第二電極133與第一連接墊120之間的距離也不相同,距離第一連接墊120較遠的第二電極133需要用較長的第二連接線130b來將兩者相連,而距離第一連接墊120較近的第二電極133則是以較長的第二連接線130b來將兩者相連。在本實施例中,長度較短的第二連接線130b的線寬w2小於長度較長的第二連接線130b的線寬w2。
同理,本實施例以可以藉由調整第一連接線130a之間的線距以及第二連接線130b之間的線距來調整整體線路布局的阻抗與電性。換言之,相鄰兩第一連接線130a之間的線距d1以及相鄰兩第二連接線130b之間的線距d2會隨著位置而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同時利用了線寬w1、w2與線距d1、d2的大小來調整基板110上的線路布局的阻抗,並增加觸控面板100訊號傳輸時的訊號雜訊比(signal to noise ratio),如此,觸控面板100能提供使用
者良好的觸控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130a與第二連接線130b的材料為導電透明材料,例如為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銦鋅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鋁鋅(Al doped zinc oxide,AZO)或氧化銦(Indium Oxide)或上述之任意組合等。當第一連接線130a與第二連接線130b為透明時,有助於提高觸控面板100之整體透光率。
請參考圖2,由於觸控面板100是透過手指所接觸的位置上產生一電容的改變,再藉由此電容上的改變計算出一適當的指令以操作與其連接之電子裝置。因此,如何使第一部分131a以及第一電極132之間的耦合電容與第二部分131b以及第二電極133之間的耦合電容增加,是觸控面板100的設計要點之一。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加第一部分131a與相應的第一電極132之間的耦合電容,以及增加第二部分131b與相應的第二電極133之間的耦合電容以提升觸控面板100的操作靈敏度,第一電極132以及第一部分131a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s1、s2,且第二電極133以及第二部分131b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s3、s4。
詳細而言,第一電極132的齒狀結構s1與其相應的第一部分131a的齒狀結構s2是兩兩相對,且第二電極133的齒狀結構s3與其相應的第二部分131b的齒狀結構s4也是兩兩相對。第一電極132的齒狀結構s1延伸至第一部分
131a的齒狀結構s2內,同樣地第二電極133的齒狀結構s3延伸至第二部分131b的齒狀結構s4內。如此一來可增加兩者之間的耦合電容。
在觸控面板100中,接地線140可用以降低各線路單元130之間的之間產生訊號干擾現象。第一擬圖案136與第二擬圖案137則可提升觸控面板100之透光均勻度。第一部分131a與第一電極132互相配合的齒狀結構s1、s2,以及第二部分131b與第二電極133互相配合的齒狀結構s3、s4,可提升觸控面板100的感測靈敏度。此外,第一連接線130a與第二連接線130b的線寬w1、w2與線距d1、d2的設計可調整基板110上的線路布局的阻抗匹配,並達到提高訊號比的效果。據此,配合前述的走線區T1,觸控面板100可除了有效利用布局空間外,更能提供良好之觸控品質。
接著請參考圖1,各線路單元130中的第二電極133的數量大於第一電極132的數量。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32的數量為3個,而第二電極133的數量為4個,但本發明中各電極的數量並不限於此。在設計時,第一電極132的數量與第二電極133的數量可以是相等或不相等。當第一電極132與第二電極133的數量不相等時,可使第二電極133的數量大於第一電極132的數量。舉例而言,在設計時若總電極的數量(即第一電極132的數量加上第二電極133的數量)為偶數時,可設計使第一電極132的數量與第二電極133的數量相等。當總電極的數量為奇數
時,則將第二電極133的數量設計為第一電極132的數量加一。換言之,當總電極的數量為奇數時,若第二電極133的數量為N,則第一電極132的數量為M,其中N=M+1
此設計主要是考量到相接於第一電極132的第一連接線130a以及相接於第二電極133的第二連接線130b兩者的走線空間。更具體而言,由於第一連接線130a的走線空間並沒有調整的彈性,而第二連接線130b會經過走線區T1之後再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120,因此可利用走線區T1這個區塊來調整經過此區域的各第二連接線130b的線寬w2以及各第二連接線130b之間的間距d2,並藉此來調整其阻抗,使觸控面板100能提供更為良好的觸控品質。故,吾人可以選擇讓第二電極133的數量大於第一電極132的數量,以藉由走線區T1爭取較大的布局彈性。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線路單元130的排列方式是沿第二方向D2重複交替排列。但線路單元130在基板110上的排列方式並不以圖1中所繪示的排列方式為限制。圖3是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在此需說明的是,圖3的觸控面板200的各個元件的功能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且本實施例的線路單元230中的各個元件的配置與功能也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各元件的功能與配置。
觸控面板200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實質上相似,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基板210上線路單元230的排列方式。請參考圖3,在圖3的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230
都沿一軸線對稱。舉例而言,兩相鄰的線路單元230A與230B沿一軸線A3相互對稱,且軸線A3平行於第一方向D1,而線路單元230B又與相鄰的線路單元230C沿一軸線A4相互對稱,且軸線A4平行於第一方向D1。
再者,觸控面板的各線路單元的結構並不以前述的兩個實施例為限。舉例而言,各線路單元可相對於一平行於第二方向D2的軸線為線對稱的結構,或者線路單元具有一中心點,且各線路單元相對於中心點為點對稱的結構。以下將分別搭配圖式舉例說明當線路單元為前述線對稱結構與點對稱結構的兩種情形。
首先,先以各線路單元為線對稱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圖4是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各線路單元330相對於一軸線A5為線對稱的結構,且軸線A5平行於第二方向D2。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線路單元330在基板310上的排列方式是採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將多個線路單元330在基板310上沿第二方向D2重複交替排列。在此需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是以多個線路單元330沿第二方向D2重複交替排列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線路單元330也可以採用圖3的實施例的排列方式,也就是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330都沿一軸線對稱。
請參考圖4,觸控面板300包括一基板310、多個第一連接墊320、多個線路單元330以及多條接地線340。基板310具有一第一側310a以及相對於第一側310a的一第
二側310b。多個第一連接墊320配置於基板310上,且鄰近基板310的第一側310a。多個線路單元330,分別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於第一側310a與第二側310b之間,並且沿一第二方向D2並排於基板310上。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交。
各訊號單元330包括包括一訊號線331、多個第一電極332、多個第二電極333、多條第一連接線330a、多條第二連接線330b、一第一擬圖案336以及一第二擬圖案337。訊號線331包括一第一部分331a與一第二部分331b。走線區T2與第二電極333排列成一直行而配置在訊號線331的一側,且第一擬圖案336配置在走線區T2與第一部分331a之間。第一電極332與第二擬圖案337排列成一直行而配置在訊號線331的另一側。
多條第一連接線330a將第一電極332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320,多條第二連接線330b通過位於第一部分331a旁的走線區T2,而將第二電極333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一連接墊320。多條接地線340配置於基板310上且分別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330之間具有一條接地線340。
前述這些基板310上的元件的功能與圖1所繪示的觸控面板100的元件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其功能。此外,前述這些基板310上的元件可沿軸線A5對稱,形成另一部分的元件。
如圖4中所繪示,第一連接墊320與第二連接墊320a
沿軸線A5相互對稱。第二連接墊320a配置於基板310上,且鄰近基板310的第二側310b。
第一部分331a與第二部分331b分別與訊號線331的第三部分331c與第四部分331d沿軸線A5相互對稱,其中第三部分331c連接第二部分331b,且位於第二部分331b與第二側310b之間。第四部分331d連接第三部分331c,且位於第三部分331c與第二側310b之間。軸線A5通過第二部分331b與第三部分331c的連接處,做為各線路單元330的對稱軸。
多個第一電極332與多個第二電極333分別與多個第三電極334與多個第四電極335沿軸線A5相互對稱。第三電極334配置在第三部分331c旁,而與第三部分331c相互耦合。如圖4中所繪示,第二電極333與第三電極334位於訊號線331的同一側。第四電極335配置於第四部分331d旁,而與第四部分331d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332與第四電極335位於訊號線331的同一側。
此外,多條第一連接線330a與第四連接線330d沿軸線A5相互對稱,而多條第二連接線330b與多條第三連接線330c沿軸線A5相互對稱。第三連接線330c將第三電極334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320a,而第四連接線330d將第四電極335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320a。
在本實施例中,走線區T2與走線區T3沿軸線A5相互對稱。走線區T3位在第四部分331d旁。第三連接線330c通過走線區T3,而將第三電極334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
連接墊320a。在本實施例中,走線區T3與第四電極335分別位於第四部分331d的相對兩側。
第一擬圖案336與第二擬圖案337分別與第三擬圖案338與第四擬圖案339沿軸線A5相互對稱。第三擬圖案338配置於第三部分331c旁,且第三擬圖案338與第三電極334分別位於第三部分331c的相對兩側。第四擬圖案339配置於第四部分331d以及第三連接線330c之間。或者說,第四擬圖案339配置於第四部分331d以及走線區T3之間。在此,第三擬圖案338與第四擬圖案339的作用於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走線區T2、第二電極333、第三電極334與走線區T3依序排列成一直行而配置在訊號線331的一側。第一電極332、第二擬圖案337、第三擬圖案338與第四電極335依序排列成一直行而配置在訊號線331的另一側。在此,走線區T2、T3的功能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以上為線路單元為線對稱結構之實施例,以下將配合圖示說明當線路單元為點對稱結構情形。圖5是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各線路單元430具有一中心點P,且各線路單元430相對於中心點P為點對稱的結構。本實施例中,多個線路單元430的排列方式是採用與圖1的實施例相同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將多個線路單元430沿第二方向D2重複交替排列。在此需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是以多
個線路單元430沿第二方向D2重複交替排列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線路單元430也可以採用圖2的實施例的排列方式,也就是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430都沿一軸線對稱。
圖5的實施例實質上與圖4的實施例相似,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5,點對稱的線路單元與線對稱的線路單元的主要差異在於,點對稱的實施例中,第三電極434與第一電極432是位在訊號線431的同一側,而第四電極435與第二電極433是位在訊號線431的另一側。由於第三電極434與第四電極435的位置改變,使得與其相連的第三連接線430c與第四連接線430d的位置配置也有所改變。同樣地,也使得第三擬圖案438與第四擬圖案439的位置改變。
以下主要針對圖5的實施例與圖4的實施例兩者之間的相異處做說明,兩者類似的部分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請參考圖5,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400包括配置於基板410上的多個第一連接墊420與多個第二連接墊420a。第一連接墊420鄰近基板410的第一側410a,而第二連接墊420a鄰近基板410的第二側410b。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墊420位在基板410的第一側410a,且第二連接墊420a位在基板410的第二側410b,其中第一側410a與第二側410b相對。
各線路單元430包括訊號線431的一第三部分431c、訊號線431的一第四部分431d、多個第三電極434、多個
第四電極435、多條第三連接線430c以及多條第四連接線430d。第三部分431c連接第二部分431b,且位於第二部分431b與第二側410b之間。第四部分431d連接第三部分431c,且位於第三部分431c與第二側410b之間。
多個第三電極434配置於第三部分431c旁,而與第三部分431c相互耦合,其中第二電極433與第三電極434位於訊號線431的相對兩側。多個第四電極435配置於第四部分431d旁,而與第四部分431d相互耦合,且第一電極432與第四電極435位於訊號線431的相對兩側。
多條第三連接線430c將第三電極434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420a,多條第四連接線430d將第四電極435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420a。
在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連接線430c通過位於第四部分431d旁的一走線區T4,而將第三電極434分別連接至相應的第二連接墊420a。走線區T4與第四電極435分別位於第四部分431d的相對兩側。
此外,各線路單元430更包括一第三擬圖案438與第四擬圖案439。第三擬圖案438配置於第三部分431c旁,且第三擬圖案438與第三電極434分別位於第三部分431c的相對兩側。第四擬圖案439配置於第四部分431d以及第三連接線430c之間。或者說,第四擬圖案439配置於第四部分431d以及走線區T4之間。在此,第三擬圖案438與第四擬圖案439的作用於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需說明的是,圖4與圖5的實施例以第一電極的數量第二電極的數量相等,且第三電極的數量與第四電極的數量相等為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當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數量不相等時,可參考圖1的實施例的配置,而當第三電極與第四電極的數量不相等時,則可設計使第三電極的數量大於第四電極。這樣設計的理由與前述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數量設計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就大尺寸的觸控面板而言,若僅將連接墊設置於基板的第一側,則連接線的長度將會太長,而導致此觸控面板的電性特性變差。因此,圖4與圖5的實施例便可以應用於大尺寸的觸控面板中。更詳細而言,由於這些第一連接墊與這些第二連接墊分別設置於基板的第一側以及第二側,因此採用這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能夠維持足夠的觸控解析度。再者,由於第一連接線與第二連接線連接到第一連接墊,且第三連接線與第四連接線連接到第一連接墊,因此此種觸控面板能夠維持良好的電性特性。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顯示單元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訊號線的兩側,且第一電極較第二電極靠近第一連接墊。利用此種布局,將第二連接線所經過的走線區配置於訊號線的一側,並使走線區與第一電極相對,以達到有效利用布局空間之效果。
此外,觸控面板中的接地線可降低各線路單元之間的訊號干擾,各擬圖案則可改善製程產生的問題或提升觸控面板的透光均勻度。訊號線各部分與其相互耦合的電極所
具有的齒狀結構,可增加兩者間的耦合電容,並提升觸控面板的感測靈敏度。而在觸控面板的線路方面,各連接線的線寬與線距的設計可調整線路布局的阻抗。據此,配合前述的走線區,本發明之觸控面板除了有效利用布局空間外,更能提供良好之觸控品質。
另外,各線路單元的結構具有多種不同形式,例如點對稱或是線對稱。此外,線路單元在基板上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舉例而言,多個線路單元可沿第二方向重複交替排列,或者是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沿一軸線相互對稱。
據此,本發明之觸控面板具有良好之設計彈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觸控面板
110、210、310、410‧‧‧基板
110a、310a、410a‧‧‧第一側
110b、310b、410b‧‧‧第二側
120、320、420‧‧‧第一連接墊
320a、420a‧‧‧第二連接墊
130、230、230A、230B、230C、330、430‧‧‧線路單元
131、331、431‧‧‧訊號線
131a、331a‧‧‧第一部分
131b、331b、431b‧‧‧第二部分
331c、431c‧‧‧第三部分
331d、431d‧‧‧第四部分
132、332、432‧‧‧第一電極
133、333、433‧‧‧第二電極
130a、330a‧‧‧第一連接線
130b、330b‧‧‧第二連接線
330c、430c‧‧‧第三連接線
330d、430d‧‧‧第四連接線
140、340‧‧‧接地線
136、336‧‧‧第一擬圖案
137、337‧‧‧第二擬圖案
334、434‧‧‧第三電極
335、435‧‧‧第四電極
338、438‧‧‧第三擬圖案
339、439‧‧‧第四擬圖案
T1、T2、T3、T4‧‧‧走線區
s1、s2、s3、s4‧‧‧齒狀結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A3、A4、A5‧‧‧軸線
w1、w2‧‧‧線寬
d1、d2‧‧‧線距
P‧‧‧中心點
圖1是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之線路單元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面板的示
意圖。
110‧‧‧基板
110a‧‧‧第一側
120‧‧‧第一連接墊
130‧‧‧線路單元
130a‧‧‧第一連接線
130b‧‧‧第二連接線
131‧‧‧訊號線
131a‧‧‧第一部分
131b‧‧‧第二部分
132‧‧‧第一電極
133‧‧‧第二電極
136‧‧‧第一擬圖案
137‧‧‧第二擬圖案
140‧‧‧接地線
T1‧‧‧走線區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w1、w2‧‧‧線寬
d1、d2‧‧‧線距
s1、s2、s3、s4‧‧‧齒狀結構
Claims (20)
-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側以及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多個第一連接墊,配置於該基板上,且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一側;多個線路單元,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之間,並且沿一第二方向並排於該基板上,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各該線路單元包括:一訊號線,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訊號線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位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部分之間;多個第一電極,配置於該訊號線的該第一部分旁,而與該第一部分相互耦合;多個第二電極,配置於該訊號線的該第二部分旁,而與該第二部分相互耦合,且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該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條第一連接線,將該些第一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一連接墊;多條第二連接線,通過位於該第一部分旁的一走線區,而將該些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一連接墊,該走線區與該些第一電極分別位於該第一部分的相對兩側;以及多條接地線,配置於該基板上,並且分別沿該第一方 向延伸,其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之間具有一條接地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走線區與該些第二電極共同位於一第一軸線上,且該第一軸線平行於該第一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一擬圖案(dummy pattern),配置於該第一部分以及該走線區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二擬圖案,配置於該第二部分旁,且該第二擬圖案與該些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該第二部分的相對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第二擬圖案共同位於一第二軸線上,且該第二軸線平行於該第一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長度較短的該第一連接線的線寬小於長度較長的該第一連接線的線寬。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長度較短的該第二連接線的線寬小於長度較長的該第二連接線的線寬。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電極以及該第一部分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且各該第二電極以及該第二部分分別具有相互配合的多個齒狀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二電極的數量大於該些第一電極的數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訊號線位於該線路單元的中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沿該第二方向重複交替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任兩相鄰的線路單元沿一軸線相互對稱,該軸線平行於該第一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相對於一軸線為線對稱的結構,該軸線平行於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墊,配置於該基板上,且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二側,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該訊號線的一第三部分,連接該第二部分,且位於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二側之間,該軸線通過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的連接處;該訊號線的一第四部分,連接該第三部分,且位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二側之間;多個第三電極,配置於該第三部分旁,而與該第三部分相互耦合,該些第二電極與該些第三電極位於該訊號線的同一側;多個第四電極,配置於該第四部分旁,而與該第四部 分相互耦合,且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四電極位於該訊號線的同一側;多條第三連接線,將該些第三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二連接墊;以及多條第四連接線,將該些第四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二連接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三擬圖案,配置於該第三部分旁,且該第三擬圖案與該些第三電極分別位於該第三部分的相對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四擬圖案,配置於該第四部分以及該些第三連接線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具有一中心點,且各該線路單元相對於該中心點為點對稱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墊,配置於該基板上,且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二側,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該訊號線的一第三部分,連接該第二部分,且位於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二側之間;該訊號線的一第四部分,連接該第三部分,且位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二側之間;多個第三電極,配置於該第三部分旁,而與該第三部 分相互耦合,該些第二電極與該些第三電極位於該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個第四電極,配置於該第四部分旁,而與該第四部分相互耦合,且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四電極位於該訊號線的相對兩側;多條第三連接線,將該些第三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二連接墊;以及多條第四連接線,將該些第四電極分別連接至相應的該些第二連接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三擬圖案,配置於該第三部分旁,且該第三擬圖案與該些第三電極分別位於該第三部分的相對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線路單元更包括一第四擬圖案,配置於該第四部分以及該些第三連接線之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584303P | 2012-01-08 | 2012-01-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9834A TW201329834A (zh) | 2013-07-16 |
TWI457813B true TWI457813B (zh) | 2014-10-21 |
Family
ID=4872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4157A TWI457813B (zh) | 2012-01-08 | 2012-11-26 | 觸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64632B2 (zh) |
CN (1) | CN103197815B (zh) |
TW (1) | TWI45781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5434B (zh) * | 2015-04-17 | 2017-03-21 |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84212A (ja) * | 2015-10-30 | 2017-05-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センサ及びセンサ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US10528088B2 (en) * | 2016-09-28 | 2020-01-0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Opening state detection of a foldable device using self-capacitance |
KR20190110885A (ko) * | 2018-03-21 | 2019-10-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
CN114461098A (zh) * | 2022-04-13 | 2022-05-10 |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干扰电极结构及其单层多点触摸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74618U (en) * | 2009-02-20 | 2010-02-21 | Acrosense Technology Co Ltd |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a 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formed on the substrate. |
TW201019184A (en) * | 2008-11-11 | 2010-05-16 | Atlab Inc |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TWM390521U (en) * | 2010-04-02 | 2010-10-11 | Yih Chang | Display with in-cell touch sensor |
TW201044241A (en) * | 2009-04-14 | 2010-12-16 | Atmel Corp |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33915B2 (en) | 2007-10-04 | 2014-01-21 | Apple Inc. | Single-layer touch-sensitive display |
US8487898B2 (en) | 2008-04-25 | 2013-07-16 | Apple Inc. | Ground guard for capacitive sensing |
US7735383B2 (en) * | 2008-06-24 | 2010-06-15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Balanced resistance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
US8456443B2 (en) * | 2009-07-24 | 2013-06-04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Single-layer touch sensors |
US9207814B2 (en) * | 2011-12-14 | 2015-12-08 | Atmel Corporation | Single-layer touch sensor |
-
2012
- 2012-11-26 US US13/684,580 patent/US916463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1-26 TW TW101144157A patent/TWI45781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11-26 CN CN201210488921.8A patent/CN1031978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19184A (en) * | 2008-11-11 | 2010-05-16 | Atlab Inc |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TWM374618U (en) * | 2009-02-20 | 2010-02-21 | Acrosense Technology Co Ltd |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a 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formed on the substrate. |
TW201044241A (en) * | 2009-04-14 | 2010-12-16 | Atmel Corp |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
TWM390521U (en) * | 2010-04-02 | 2010-10-11 | Yih Chang | Display with in-cell touch sensor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5434B (zh) * | 2015-04-17 | 2017-03-21 |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76278A1 (en) | 2013-07-11 |
US9164632B2 (en) | 2015-10-20 |
TW201329834A (zh) | 2013-07-16 |
CN103197815B (zh) | 2016-02-10 |
CN103197815A (zh) | 2013-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422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457813B (zh) | 觸控面板 | |
CN110768731B (zh) |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 |
US9268449B2 (en) | Touch panel | |
TWI601049B (zh) | 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 | |
US9379704B2 (en) | Touch panel | |
TWI494819B (zh) | 觸控面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 |
JP6186058B2 (ja) |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単層相互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 |
JP5940175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CN106547413B (zh) | 电容式触控装置 | |
TWI457803B (zh) | 觸控面板 | |
TWI546721B (zh) | 觸控面板及其電極配置方法 | |
TW201519022A (zh) | 觸控面板 | |
CN109683751B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TWI472978B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403767A (zh) | 觸控面板 | |
TWI485605B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704951A (zh) | 觸控面板 | |
TWI531948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4281307B (zh) | 触控面板 | |
KR20130024328A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
TWI470500B (zh) | 觸控顯示模組及手持電子裝置 | |
TWI541703B (zh) | 觸控面板 | |
TWI505154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4298380A (zh) | 触控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