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497B -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2497B
TWI452497B TW100138802A TW100138802A TWI452497B TW I452497 B TWI452497 B TW I452497B TW 100138802 A TW100138802 A TW 100138802A TW 100138802 A TW100138802 A TW 100138802A TW I452497 B TWI452497 B TW I4524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s
transmitting
receiving
s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8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4888A (en
Inventor
Martin John Edwards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4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4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2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24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Description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 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感測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容式觸控感測裝置。
習知電容式感測裝置包括一感測陣列,其由複數水平感測電極以及複數垂直感測電極所組成。在感測裝置的操作期間,由周遭環境進入感測電極的雜訊耦合可能導致錯誤。舉例來說,當感測裝置與顯示裝置整合在一起時,雜訊可能由顯示裝置之顯示電極耦合至感測電極。第1圖係表示當感測電極配置在顯示電極之彩色濾光基板上時出現在感測電極上的電容。在第1圖中,僅顯示一條水平感測電極T10以及一條垂直感測電極R10以做為例子。當接地物體10接近水平感測電極T10與垂直感測電極R10的交越點時,介於水平感測電極T10與垂直感測電極R10之間的交越電容(cross capacitance)Ccross減少。交越電容Ccross之值的變化量可藉由傳送器11提供一傳送信號至水平感測電極T10以及藉由接收器12偵測在垂直感測電極R10上之耦合信號來量測獲得。
第2圖係表示在電容式觸控感測裝置中水平感測電極與垂直感測電極的習知圖樣。在水平感測電極T1-T3與垂直感測電極R1-R3間的交越點之間,這些感測電極加寬形成菱形形狀。參閱第2圖,一水平感測電極之所有菱形形狀接收來自一傳送器的相同傳送信號。換句話說,在相同水平列上的菱形形狀歸屬於相同的水平感測電極,而不是由傳送器來獨立控制,這減少低了交越電容量測方法的種類。
本發明提供一種感測裝置,用以根據一物體之接觸而產生感測信號。此感測裝置包括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一傳送器、以及一接收器。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及第三接收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配置在一列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而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交錯。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一接收電極之兩側。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三接收電極之兩側。第二及第三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傳送器耦接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獨立地由傳送器所控制。接收器耦接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並根據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中至少一者的信號位準來產生感測信號。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感測裝置,用以根據一物體之接觸而產生感測信號。此感測裝置包括第一與第二接收電極、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一傳送器、以及一接收器。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接收電極配置在第二接收電極之一側。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配置在一列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而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交錯。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一接收電極之兩側。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第二及第三傳送電極配置在第一接收電極與第二接收電極之間。傳送器耦接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獨立地由傳送器所控制。接收器耦接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並根據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中至少一者的信號位準來產生感測信號。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3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感測裝置3。參閱第3圖,感測裝置3包括根據一物體的接觸而產生一感測信號,且包括一感測陣列30、至少一傳送器31、以及至少一接收器32。在此實施例中,感測裝置3為電容式觸控感測裝置。第4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感測陣列30。參閱第4圖,感測陣列30包括複數傳送電極以及複數接收電極。在此實施例中,以八條接收電極R1-R8為例來說明。接收器32耦接接收電極R1-R8。接收電極R1-R8沿第一方向延伸,舉例來說,是沿垂直方向延伸。如第4圖所示,接收電極R1-R8係由左側向右側依序地配置。複數傳送電極由傳送器31所控制。這些傳送電極配置在複數列上。這些列係沿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交錯,舉例來說,第二方向是水平方向。如第4圖所示,這些列係由上側向下側依序地配置。
在第4圖中,係以四列ROW1-ROW4為例來說明。對於每一列而言,複數電極被區分為四個群組A-D。參閱第4圖,在列ROW1上,具有傳送電極T1A1 與T1A2 (群組A)、T1B1 與T1B2 (群組B)、T1C1 與T1C2 (群組C)、以及T1D1 與T1D2 (群組D)。在列ROW2上,具有傳送電極T2A1 與T2A2 、T2B1 與T2B2 、T2C1 與T2C2 、以及T2D1 與T2D2 。在列ROW3上,具有傳送電極T3A1 與T3A2 、T3B1 與T3B2 、T3C1 與T3C2 、以及T3D1 與T3D2 。在列ROW4上,具有傳送電極T4A1 與T4A2 、T4B1 與T4B2 、T4C1 與T4C2 、以及T4D1 與T4D2 。在每一列上,分別歸屬於群組A-D的一組四條傳送電極聚集在一起。在第4圖中,係以一列上兩傳送電極組為例來說明。例如,在列ROW1中,傳送電極T1A1 、T1B1 、T1C1 、以及T1D1 形成一傳送電極組,而傳送電極T1A2 、T1B2 、T1C2 、以及T1D2 形成另一傳送電極組。在此實施例中,一傳送電極組具有四條傳送電極。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第5圖之傳送電極的配置樣式,在一列上傳送電極組的數量與在一傳送電極組中傳送電極的數量可根據系統需求而定,不以第4圖為限。
此外,在每一列上,歸屬於同一群組之傳送電極耦接相同之信號線,以接收相同信號。例如,在列ROW1上,歸屬於群組A的傳送電極T1A1 與T1A2 耦接信號線L1A,歸屬於群組B的傳送電極T1B1 與T1B2 耦接信號線L1B,歸屬於群組C的傳送電極T1C1 與T1C2 耦接信號線L1C,歸屬於群組D的傳送電極T1D1 與T1D2 耦接信號線L1D。在列ROW2-ROW4上,信號線L2A-L2D、L3A-L3D、以及L4A-L4D根據前述架構而耦接對應之傳送電極。因此,省略相關敘述。信號線L1A-L1D、L2A-L2D、L3A-L3D、以及L4A-L4D耦接傳送器31。
參閱第4圖,接近於接收電極R1-R8與列ROW1-ROW4間的交越點,接收電極R1-R8加寬形成菱形形狀且以密集點來表示,在列ROW1-ROW4上的傳送電極也加寬形成菱形形狀且以稀疏點來表示。
在下文中,係以列ROW1上的傳送電極以及接收電極R1-R8為例來說明。對於在列ROW1上的第一傳送電極組,傳送電極T1A1 與T1B1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1之兩側,傳送電極T1B1 與T1C1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2之兩側,且傳送電極T1C1 與T1D1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3之兩側。對於在列ROW1上的第二傳送電極組,傳送電極T1A2 與T1B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5之兩側,傳送電極T1B2 與T1C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6之兩側,且傳送電極T1C2 與T1D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7之兩側。請注意,第一傳送電極組的傳送電極T1D1 與第二傳送電極組的傳送電極T1A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4之兩側。傳送電極T1D2 也配置在接收電極R8之一側,而另一耦接信號線L1A之傳送電極T1A3 則配置在接收電極R8之另一側。
對於列ROW1,在一傳送電極組中,分別歸屬於群組A-D的傳送電極分別透過信號線L1A-L1D而獨立地受到傳送器31控制。例如,當接收器32量測在列ROW1上兩相鄰傳送電極與一特定接收電極間之交錯電容時,傳送器31提供一傳送信號至此兩相鄰傳送電極。接收器32根據該特定接收電極之信號位準來產生感測信號,其中,該信號位準係由該傳送信號透過交錯電容所感應獲得的。此外,傳送器31提供一預設電壓位準給在列ROW1上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該傳送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在此實施例中,該預設電壓位準可以是接地之電壓位準。在使用差動量測之另一實施例中,當接收器32量測在一列上兩相鄰傳送電極與一特定接收電極(其耦接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間之交錯電容時,傳送器31提供一傳送信號至此兩相鄰傳送電極。此外,傳送器31傳送一電壓位準至相鄰於另一接收電極的傳送電極,其中,該另一接收電極耦接接收器31之另一輸入端,且該電壓位準之極性與傳送信號之極性相反。假使仍存在沒有接收到傳送信號也沒有接收到該相反極性之位準的傳送電極時,傳送器31更提供一接地電壓位準至這些剩餘的傳送電極。
假設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以及T1B1 與接收電極R1之間的交越電容。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A以及L1B提供傳送信號至該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以及T1B1 。傳送器31提供預設電壓位準至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傳送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C1 、T1D1 、T1C2 、以及T1D2
更假設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C1 以及T1D1 與接收電極R3之間的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C以及L1D提供傳送信號至該兩相鄰傳送電極T1C1 以及T1D1 。傳送器31提供預設電壓位準至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傳送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A1 、T1B1 、T1A2 、以及T1B2
假設第4圖之感測陣列係應用於差動量測,接收器32係以具有兩輸入端之差動接收器來實施。當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及T1B1 與接收電極R1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A及L1B提供傳送信號致此相鄰傳送電極T1A1 及T1B1 。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耦接接收電極R1,而另一輸入端則耦接與傳送電極T1A1 及T1B1 隔離之接收電極R3,如表1所示。此外,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C1 、T1D1 、T1C2 、及T1D2 耦接一固定電壓位準,例如接地位準。當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C1 及T1D1 與接收電極R3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C及L1D提供傳送信號致此相鄰傳送電極T1C1 及T1D1 。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耦接接收電極R3,而另一輸入端則耦接與傳送電極T1C1 及T1D1 隔離之接收電極R5或R1,如表1所示。此外,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之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A1 、T1B1 、T1A2 、及T1B2 耦接該固定電壓位準。根據此差動電容量測,當具有第4圖之感測陣列的感測裝置3與顯示裝置整合在一起時,由顯示裝置之顯示電極所導致或著由其他來源所導致而位於被量測接收電極上的雜訊可以被消除。
第5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感測陣列30。參閱第5圖,感測陣列30包括複數傳送電極以及複數接收電極。在此實施例中,以四條接收電極R1’-R4’為例來說明。接收電極R1’-R4’耦接接收器32並沿第一方向延伸,例如垂直方向。如第5圖所示,接收電極R1’-R4’係由左側向右側依序地配置。複數傳送電極由傳送器31所控制。這些傳送電極配置在複數列上。這些列係沿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交錯,舉例來說,第二方向是水平方向。如第5圖所示,這些列係由上側向下側依序地配置。
在第5圖中,以四列ROW1’-ROW4’為例來說明。對於每一列而言,傳送電極被區分成兩個群組A’以及B’。參閱第5圖,在列ROW1’上,具有傳送電極T1A’1 -T1A’4 (群組A)以及T1B’1 -T1B’4 (群組B)。在列ROW2上,具有傳送電極T2A’1 -T2A’4 以及T2B’1 -T2B’4 。在列ROW3上,具有傳送電極T3A’1 -T3A’4 以及T3B’1 -T3B’4 。在列ROW4上,具有傳送電極T4A’1 -T4A’4 以及T4B’1 -T4B’4 。在每一列上,一組四條傳送電極聚集在一起,其中兩傳送電極歸屬於群組A,而另兩傳送電極歸屬於群組B。在第5圖中,係以一列上兩傳送電極組為例來說明。例如,在列ROW1’中,傳送電極T1A’1 -T1A’2 以及T1B’1 -T1B’2 形成一傳送電極組,而傳送電極T1A’3 -T1A’4 以及T1B’3 -T1B’4 形成另一傳送電極組。在此實施例中,一傳送電極組具有歸屬於兩群組A以及B的四條傳送電極。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第5圖之傳送電極的配置樣式,在一傳送電極組中傳送電極的數量以及在一傳送電極組中傳送電極之群組數量可根據系統需求而定,不以第5圖為限。
此外,在每一列上,歸屬於同一群組之傳送電極耦接相同之信號線,以接收相同信號。例如,在列ROW1’上,歸屬於群組A的傳送電極T1A’1 -T1A’4 耦接信號線L1A’,歸屬於群組B的傳送電極T1B’1 -T1B’4 耦接信號線L1B’。在列ROW2’-ROW4’上,信號線L2A’-L2B’、L3A’-L3B’、以及L4A’-L4B’根據前述架構而耦接對應之傳送電極。因此,省略相關敘述。信號線L1A’-L1B’、L2A’-L2B’、L3A’-L3B’、以及L4A’-L4B’耦接傳送器31。參閱第5圖,接近於接收電極R1’-R4’與列ROW1’-ROW4’間的交越點,接收電極R1’-R4’加寬形成菱形形狀且以密集點來表示,在列ROW1’-ROW4’上的傳送電極也加寬形成三角形形狀且以稀疏點來表示。
在下文中,係以列ROW1’上的傳送電極以及接收電極R1’-R4’為例來說明。對於在列ROW1’上的第一傳送電極組,傳送電極T1A’1 與T1A’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1’之兩側,且傳送電極T1B’1 與T1B’2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2’之兩側。對於在列ROW1’上的第二傳送電極組,傳送電極T1A’3 與T1A’4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3’之兩側,且傳送電極T1B’3 與T1B’4 分別配置在接收電極R4’之兩側。
對於列ROW1’,在一傳送電極組中,分別歸屬於群組A-B的傳送電極分別透過信號線L1A’-L1B’而獨立地受到傳送器31控制。例如,當接收器32量測在列ROW1’上兩相鄰傳送電極與一特定接收電極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提供兩傳送信號至此兩相鄰傳送電極。接收器32根據該特定接收電極之信號位準來產生感測信號,其中,該信號位準係由該傳送信號透過交越電容所感應獲得的。此外,傳送器31提供一預設電壓位準給在列ROW1’上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傳送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在此實施例中,該預設電壓位準可以是接地之電壓位準。在使用差動量測之另一實施例中,當接收器32量測在一列上兩相鄰傳送電極與一特定接收電極(其耦接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提供一傳送信號至此兩相鄰傳送電極。此外,傳送器31傳送一電壓位準至相鄰於另一接收電極的傳送電極,其中,該另一接收電極耦接接收器31之另一輸入端,且該電壓位準之極性與傳送信號之極性相反。假使仍存在沒有接收到傳送信號也沒有接收到該相反極性之位準的傳送電極時,傳送器31更提供一接地電壓位準至這些剩餘的傳送電極。
假設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以及T1A’2 與接收電極R1’之間的交越電容。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A’提供傳送信號至該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以及T1A’2 。傳送器31提供預設電壓位準至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傳送 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B’1 -T1B’4
更假設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B’1 以及T1B’2 與接收電極R2之間的交越電容。傳送器31分別透過信號線L1B’提供傳送信號至該兩相鄰傳送電極T1B’1 以及T1B’2 。傳送器31提供預設電壓位準至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傳送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A’1 -T1A’4
假設第5圖之感測陣列係應用於差動量測,接收器32係以具有兩輸入端之差動接收器來實施。當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A’1 及T1A’2 與接收電極R1’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透過信號縣L1A’提供傳送信號致此相鄰傳送電極T1A’1 及T1A’2 。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耦接接收電極R1’,而另一輸入端則耦接相鄰於接收電極R1’的之接收電極R2’,如表2所示。此外,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31之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B’1 -T1B’4 耦接一預設電壓位準。當量測兩相鄰傳送電極T1B’1 及T1B’2 與接收電極R2’間之交越電容時,傳送器31透過信號縣L1B’提供傳送信號致此相鄰傳送電極T1B’1 及T1B’2 。接收器32之一輸入端耦接接收電極R2’,而另一輸入端則耦接相鄰於接收電極R2’之接收電極R1’或R3’,如表2所示。此外,沒有接收來自傳送器之信號的其他傳送電極T1A’1 -T1A’4 耦接該預設電壓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預設電壓位準為一接地位準或者是其極性與傳送信號之電壓位準的極性相反。在預設電壓位準之極性與傳送信號之電壓位準的極性相反的情況下,根據此差動電容量測,由於上數的相反極性,接收器32之輸出信號係表示與被量測之接收電極相關之兩交越電容的總合。此外,根據此差動電容量測,當具有第5圖之感測陣列的感測裝置3與顯示裝置整合再一起時,由顯示裝置之顯示電極所導致或著由其他來源所導致而位於被量測接收電極上的雜訊可以被消除。
第6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其使用具有第4圖或第5圖之感測陣列之感測裝置3。一般而言,顯示裝置6包括控制器60以及感測裝置3等等。控制器60操作性地耦接感測裝置3,且提供控制信號至感測裝置3。
第7圖係表示使用所揭露之顯示裝置6的電子裝置7。電子裝置7可以個人數位助理(PDA)、數位相機、顯示裝置、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行動電話(cellular phone)等等。一般而言,電子裝置7包括輸入單元70與第6圖之顯示裝置6等等。此外,輸入裝置70操作性地耦接顯示裝置6,並提供輸入信號至顯示裝置6。顯示裝置6的控制器60則根據此輸入信號來提供上述控制信號至感測裝置3。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
10...接地物體
11...傳送器
12...接收器
Ccross...交越電容
Cpar...電容
R10...垂直感測電極
T10...水平感測電極
Vcom...共通電壓
第2圖:
T1-T3...水平感測電極
R1-R3...垂直感測電極
第3圖:
3...感測裝置
30...感測陣列
31...傳送器
32...接收器
第4圖:
L1A-L1D、L2A-L2D、L3A-L3D、L4A-L4D...信號線
R1-R8...接收感測電極
ROW1-ROW4...列
T1A1 -T1A3 、T1B1 -T1B2 、T1C1 -T1C2 、T1D1 -T1D2 、T2A1 -T2A3 、T2B1 -T2B2 、T2C1 -T2C2 、T2D1 -T2D2 、T3A1 -T3A3 、T3B1 -T3B2 、T3C1 -T3C2 、T3D1 -T3D2 、T4A1 -T4A3 、T4B1 -T4B2 、T4C1 -T4C2 、T4D1 -T4D2 ...傳送電極
第5圖:
L1A’-L1B’、L2A’-L2B’、L3A’-L3B’、L4A’-L4B’...信號線
R1’-R3’...接收電極
ROW1’-ROW4’...列
T1A’1 -T1A’4 、T1B’1 -T1B’4 、T2A’1 -T2A’4 、T2B’1 -T2B’4 、T3A’1 -T3A’4 、T3B’1 -T3B’4 、T4A’1 -T4A’4 、T4B’1 -T4B’4 ...傳送電極
第6圖:
3...感測裝置
6...顯示裝置
60...控制器
第7圖:
3...感測裝置
6...顯示裝置
7‧‧‧電子裝置
60‧‧‧控制器
70‧‧‧輸入單元
第1圖表示當感測電極配置在顯示電極之彩色濾光基板上時出現在感測電極上的電容;
第2圖表示在電容式觸控感測裝置中水平感測電極與垂直感測電極的習知圖樣;
第3圖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感測裝置;
第4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感測陣列;
第5圖表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感測陣列;
第6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以及
第7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
L1A-L1D、L2A-L2D、L3A-L3D、L4A-L4D...信號線
R1-R8...接收感測電極
ROW1-ROW4...列
T1A1 -T1A3 、T1B1 -T1B2 、T1C1 -T1C2 、T1D1 -T1D2 、T2A1 -T2A3 、T2B1 -T2B2 、T2C1 -T2C2 、T2D1 -T2D2 、T3A1 -T3A3 、T3B1 -T3B2 、T3C1 -T3C2 、T3D1 -T3D2 、T4A1 -T4A3 、T4B1 -T4B2 、T4C1 -T4C2 、T4D1 -T4D2 ...傳送電極

Claims (18)

  1. 一種感測裝置,用以根據一物體之接觸而產生一感測信號,包括:一第一接收電極、一第二接收電極、以及一第三接收電極,其中,該等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等第一及第三接收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一第一傳送電極、一第二傳送電極、一第三傳送電極、以及一第四傳送電極,其中,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配置在一列上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交錯,該等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一接收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三接收電極之兩側,且該等第二及第三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一傳送器,耦接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其中,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獨立地由該傳送器所控制;以及一接收器,耦接該等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並根據該等第一至第三接收電極中至少一者的信號位準來產生該感測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感測裝置,更包括:一第四接收電極,延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等第二及第四接收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三接收電極之兩側;以及一第五傳送電極,配置在該列上且由該傳送器所控制; 其中,該等第四及第五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四接收電極之兩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五傳送電極具有相同之電壓位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當該傳送器提供一傳送信號至該等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時,該傳送器提供一電壓位準至該等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電壓位準為接地位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電壓位準的極性相反於該傳送信號之電壓位準的極性。
  7. 一種感測裝置,用以根據一物體之接觸而產生一感測信號,包括:一第一接收電極以及一第二接收電極,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一接收電極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之一側;一第一傳送電極、一第二傳送電極、一第三傳送電極、以及一第四傳送電極,其中,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配置在一列上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交錯,該等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一接收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之兩側,且該等第二及第三傳送電極配置在該第一接收電極與該第二接收電極之間;一傳送器,耦接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其中,該等第一至第四傳送電極獨立地由該傳送器所控制;以及 一接收器,耦接該等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並根據該等第一及第二接收電極中至少一者的信號位準來產生該感測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第二傳送電極接近於該第一接收電極而配置,且該第三傳送電極接近於該第二接收電極而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感測裝置,更包括:一第三接收電極,延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三接收電極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之另一側;以及一第五傳送電極以及一第六傳送電極,配置在該列上;其中,該等第五及第六傳送電極分別配置在該第三接收電極之兩側,且該等第四及第五傳送電極配置在該第二接收電極與該第三接收電極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第四傳送電極接近於該第二接收電極而配置,且該第五傳送電極接近於該第三接收電極而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等第一、第二、第五、及第六傳送電極具有相同之電壓位準,且該等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具有相同之電壓位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當該傳送器提供一傳送信號至該等第一及第二傳送電極,該傳送電極提供一電壓位準至該等第三及第四傳送電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電壓位準為接地位準。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感測裝置,其中,該 電壓位準的極性相反於該傳送信號之電壓位準的極性。
  15. 一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包括:一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感測裝置;以及一控制器,操作性地耦接該感測裝置。
  16. 一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以及一輸入單元,操作性地耦接該顯示裝置。
  17. 一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包括:一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感測裝置;以及一控制器,操作性地耦接該感測裝置。
  18. 一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以及一輸入單元,操作性地耦接該顯示裝置。
TW100138802A 2010-11-24 2011-10-26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TWI452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53,898 US8970541B2 (en) 2010-11-24 2010-11-24 Sensing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4888A TW201224888A (en) 2012-06-16
TWI452497B true TWI452497B (zh) 2014-09-11

Family

ID=4606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8802A TWI452497B (zh) 2010-11-24 2011-10-26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970541B2 (zh)
CN (1) CN102591537B (zh)
TW (1) TWI452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0541B2 (en) * 2010-11-24 2015-03-03 Innolux Corporation Sensing devices
US9632629B2 (en) * 2011-09-29 2017-04-25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Sensor patterns with reduced noise coupling
KR101944503B1 (ko) * 2012-06-21 2019-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표시 패널
KR20150069417A (ko) * 2013-12-13 2015-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터치 패널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474286B2 (en) * 2016-10-25 2019-11-12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ctive pen, touch system, touch circuit, and pen recognition method
KR102487508B1 (ko) * 2017-08-15 2023-01-10 애플 인크. 자가 커패시턴스 및 상호 커패시턴스 하이브리드 터치 센서 패널 아키텍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4914A1 (en) * 2005-10-05 2007-04-05 Geaghan Bernard O Interleaved electrodes for touch sensing
TW200915160A (en) * 2007-09-29 2009-04-01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low impedance
CN101681223A (zh) * 2007-05-07 2010-03-24 爱特梅尔公司 二维位置传感器
TW201022685A (en) * 2008-10-22 2010-06-16 Atmel Corp Sensor and method of sensing
CN101782821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328228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John Greer Elias Touch sensor panel desig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1516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Staines Martin J Contact input apparatus for touch screen assemblies
TW200842681A (en) * 2007-04-27 2008-11-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M344544U (en) * 2007-12-25 2008-11-11 Cando Corp Sensory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TWI412980B (zh) * 2008-03-14 2013-10-21 Innolux Corp 影像顯示系統
EP2113827B8 (en) * 2008-04-30 2018-09-19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input device
US8502801B2 (en) * 2008-08-28 2013-08-0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CN101714046B (zh) * 2008-10-07 2013-10-1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物体位置检测装置与方法及应用该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
US20100214247A1 (en) * 2009-02-20 2010-08-26 Acrosense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8278571B2 (en) * 2009-04-03 2012-10-02 Pixart Imaging Inc. Capacitive touchscreen or touchpad for finger and active stylus
TWI408441B (zh) * 2009-12-09 2013-09-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以及觸控基板
US8493349B2 (en) * 2009-12-10 2013-07-23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KR101749366B1 (ko) * 2009-12-18 2017-06-20 시냅틱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오믹 심을 갖는 트랜스커패시티브 센서 디바이스
KR20110091244A (ko) * 2010-02-05 2011-08-1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8970508B2 (en) * 2010-02-11 2015-03-03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KR101082219B1 (ko) * 2010-03-16 2011-11-0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KR101040836B1 (ko) * 2010-03-23 2011-06-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8717312B2 (en) * 2010-07-26 2014-05-0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sensing device
US8970541B2 (en) * 2010-11-24 2015-03-03 Innolux Corporation Sensing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4914A1 (en) * 2005-10-05 2007-04-05 Geaghan Bernard O Interleaved electrodes for touch sensing
CN101681223A (zh) * 2007-05-07 2010-03-24 爱特梅尔公司 二维位置传感器
TW200915160A (en) * 2007-09-29 2009-04-01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low impedance
TW201022685A (en) * 2008-10-22 2010-06-16 Atmel Corp Sensor and method of sensing
CN101782821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328228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John Greer Elias Touch sensor panel desig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8818B2 (en) 2019-01-01
TW201224888A (en) 2012-06-16
US20120127116A1 (en) 2012-05-24
CN102591537A (zh) 2012-07-18
US8970541B2 (en) 2015-03-03
US20150138150A1 (en) 2015-05-21
CN102591537B (zh) 2014-10-29
US20190095039A1 (en) 2019-03-28
US10761645B2 (en)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2497B (zh) 感測裝置、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具有觸控感測裝置的電子裝置
EP2735945B1 (en) Touch signal scan apparatus and touch signal scan method
TWI619054B (zh) 觸控螢幕面板
JP2018073421A (ja) 指紋センサ一体型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07066135B (zh) 具有嵌入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和用于检测触摸的方法
CN110045885B (zh) 使用矩阵电极图案的电容性感测
US9007343B1 (en) Display guarding techniques
US9182861B2 (en)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imaging sensors
US20150324036A1 (en) Capacitive sensing on large touch screens
US20180059861A1 (en) Driving Chip, Circuit Film, Chip-On-Film Typ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Built-In Touchscreen
CN105022539A (zh) 显示装置
CN102929421A (zh) 触摸屏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驱动装置的显示设备
US9128713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to optimize N-line LCD power consumption
TWI417778B (zh) 補償電容偏差之電子裝置
CN103620532A (zh) 触摸屏控制器及使用该触摸屏控制器的电子设备
TWI546720B (zh) 觸控螢幕與相關觸控感測控制電路
EP2902888A1 (en) Touch panel calibration system
CN104571746A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和其驱动方法
US20170090610A1 (en) Row-based sensing on matrix pad sensors
US9983719B2 (en) Display
CN105960625A (zh) 使用动态标定的线性校正以提高触摸传感器上的手指追踪线性
KR102244328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US20170192552A1 (en) Elliptical capacitive sensor electrode pattern and sensing therewith
JP2018124448A (ja) 表示装置
US20170192556A1 (en)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and sens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