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661B -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661B
TWI451661B TW101121134A TW101121134A TWI451661B TW I451661 B TWI451661 B TW I451661B TW 101121134 A TW101121134 A TW 101121134A TW 101121134 A TW101121134 A TW 101121134A TW I451661 B TWI451661 B TW I4516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nergy
solar
inverter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1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2775A (zh
Inventor
Minchien Kuo
Yungche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2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6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1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source of electric power, e.g. hybrid diesel-PV energ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Description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力之發電、變電或配電機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以將太陽能所轉換之電能進行調度的交流太陽能模組及前述電能之調度方法。
目前能源產生的主要方式是應用石化資源,但由於地球之石化資源有限,因此近年來對於替代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
由於太陽能是一種乾淨無污染,兼具其取之不盡的特性,是以成為解決目前石化能源所面臨的污染與短缺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太陽光電產業自1954年貝爾實驗室發展出太陽能電池迄今,已成為下世代新興能源的發展趨勢。
在太陽能發電系統中,一般的架構為傳統逆變器與多個太陽能電池面板串連一起,上述架構會因日照不均、太陽能電池面板性能不均等原因造成輸出效率下降,進而導致整體的輸出功率大幅降低,據此,在每個太陽能電池面板均各自配備逆變器則可解決上述問題。
在當日照充足時,太陽能電池面板會產生大量的電能,如何有效調度電能,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另外,當太陽能電池面板處於沒有日照的狀況或在夜間,即無法持續進行供電。再者,太陽能電池面板與逆變器之間的匹配問題,亦會導致太陽能電池面板所產生的電能無法 被有效利用。
本發明內容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以及電能調度方法,藉以有效調度電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內容之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前述交流太陽能模組包含太陽能電池模組、逆變器以及儲能元件,進一步而言,逆變器包含電能轉換單元以及微控制單元。在結構上,電能轉換單元電性耦接於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微控制單元電性耦接於前述電能轉換單元,而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前述電能轉換單元及該微控制單元。
在第一個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模組用以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電能轉換單元用以對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進行轉換,而儲能元件用以儲存經轉換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逆變器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及控制儲能元件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因此能夠有效的調度交流太陽能模組,在必要時儲存電能而在其他必要情況下放出電能。
在第二個實施例中,基於第一個實施例增加附加技術特徵,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前述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前述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前述逆變器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 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前述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而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前述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前述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前述儲能元件以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因此能夠將受限於逆變器的額定功率而無法有效轉換的電能預先進行儲存。
在第三個實施例中,基於第一個實施例增加附加技術特徵,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交流太陽能模組所供應負載所需之功率時時,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逆變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所需之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負載所需之功率時,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儲能元件以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因此能夠將在產生超出負載所需的電能時,將多餘的預先儲存,以待必要時再利用儲存的電力。
在第四個實施例中,基於第一個實施例增加附加技術特徵,上述電能轉換單元包含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以及直流對交流轉換器。在結構上,前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耦接於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前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電性耦接於前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而前述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前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與前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之間。於操作上,前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用以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轉換為直流電,前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用以將前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產生的直流電及/或前述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轉換為交流電,此外,當微控制單元用以 控制逆變器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時,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產生的直流電的全部或一部分提供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而當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儲能元件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時,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透過直流對交流轉換器轉換成交流電。由於太陽能電池模組所產生的電歷經由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轉後後,在必要時即被儲存,此轉換結構較為簡潔,可避免過多轉換時的轉換損耗。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包含偵測器。前述偵測器電性耦接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並用以偵測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產生的電能,以取得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述電能轉換單元更電性耦接於負載,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前述負載所需之功率時,前述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前述儲能元件以提供前述儲能元件儲存的電能。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交流太陽能模組更包含接線盒。接線盒電性耦接於前述電能轉換單元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而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係經由前述接線盒電性耦接前述逆變器。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內容之又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電能調度方法。前述電能調度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太陽能電池模組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藉由逆變器對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提供的電能進行轉換;將經前述逆 變器轉換後的電能提供給負載;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前述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前述逆變器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以及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前述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前述儲能元件以提供電能。
本發明另一電能調度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太陽能電池模組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藉由逆變器對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提供的電能進行轉換;將經前述逆變器轉換後的電能提供給負載;當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負載所需之功率時,控制逆變器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所需之功率的部分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以及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負載所需之功率時,控制儲能元件以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本發明實施例藉由提供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以及電能調度方法,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總功率進行有效的調度,多餘的電能可儲存於儲能元件中。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之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所附之圖式及以下所述各種實施例,圖式中相同之號碼代表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 明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其中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
第1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100的電路方塊圖。在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技術態樣中,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包含太陽能電池模組110、逆變器120以及儲能元件130。進一步而言,逆變器120包含電能轉換單元122及微控制單元128。在結構上,電能轉換單元122電性耦接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10,微控制單元128電性耦接於電能轉換單元122,而儲能元件130電性耦接於電能轉換單元122及微控制單元128。
上述儲能元件130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鉛酸電池(Lead-acid battery)、鎳鎘電池(Nickel-cadmium battery)、鎳氫電池(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鋰離子電池(Lithium Ion battery)等能夠儲存足夠電能並且在必要時提供其所儲存之電能之元件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於操作上,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用以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電能轉換單元122用以對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產生的電能進行轉換。
上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10包含至少一如第4圖所示之太陽能電池410,太陽能電池410於實作時,可藉由一般 習知的材料來實現,例如以矽或以化合物此兩大類別為主要材料。若以矽為主要材料時,尚可細分為以單晶矽(Monocrystalline Silicon)、多晶矽(Polycrystalline Silicon)、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等為主要材料來製作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此外,若以化合物為主要材料時,尚可細分為以砷化鎵(GaAs)、鎘碲(CdS/CdTe)、銅銦鎵二硒(CIGS)等為主要材料來製作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採用上述不同材料的差別在於成本、電能轉換效率、製程難易度與相關應用上,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適當的原料來實現太陽能電池模組110。再者,上述逆變器120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方波逆變器、階梯波逆變器、正弦波逆變器等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逆變器120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儲能元件130所儲存的電能。
舉例而言,當在日照充足的狀況下,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多餘的電能可被有效調度而儲存在儲能元件130中。 相反的,當在日照不足的狀況或夜間,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電能。
如上所述,由於一般業界在選用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中的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與逆變器120時,兩者的功率會有所差異而造成不相匹配的問題,通常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得提供的總功率會較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為高,此時,逆變器120為保護其本體不受損傷,而限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得提供的總功率,使其不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是以導致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無法完全提供其總功率。
從而,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可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總功率進行有效的調度,多餘的電能可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因而解決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與逆變器120之間不匹配的問題,待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不足時,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可一併用以供電,或於夜間完全由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俾使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可於任何狀況下由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來供電或由預先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進而有效的利用太陽能面板所產生的所有電能。
在另一實施例中,請參照第1圖,電能轉換單元122更電性耦接於負載200,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負載200所需之功率時,微控制器128用 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電能,此外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200所需之功率時(例如用電離峰時間),此時多餘的電能可被有效調度而儲存在儲能元件130中。舉例而言,當在日照不足的狀況或夜間,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小於負載200所需之功率,此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電能。
在任選的一實施例中,交流太陽能模組100更包含接線盒(junction box)150。接線盒150電性耦接於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而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係經由接線盒150電性耦接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在另一實施例中,接線盒150亦可如第2圖所示整合於逆變器120中,而兩種實現方式之差別在於,當接線盒150獨立於逆變器120之外時,由於接線盒150有獨立的插座,可讓使用者清楚的瞭解線路之配置方式,另外,將接線盒150整合於逆變器120中則可節省成本,熟習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任一方式來配置接線盒150。
第3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逆變器120的電路方塊圖。如圖所示,上述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包含直流對直流轉換器(DC to DC converter)124以及直流對交流轉換器(DC to AC converter)126。在結構上,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電性耦接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電性耦接於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而 儲能元件130電性耦接於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與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之間。
於操作上,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用以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產生的電能電能轉換為直流電,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用以將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產生的直流電及/或儲能元件130所儲存的電能轉換為交流電。
在此需注意的是,由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是將光能轉換為直流電,因而需要逆變器120中的電能轉換單元122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俾使經轉換後所得的交流電可直接饋入市電。此外,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包含儲能元件130,因而在應用上,上述交流太陽能模組100除可為市電並聯型(on-grid)交流太陽能模組外,亦可為獨立發電型(off-grid)交流太陽能模組,而當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以獨立型交流太陽能模組來實作時,其操作方式有如行動電源(Mobile Power Pack),可供電氣產品直接與獨立發電型交流太陽能模組耦接以取得電能,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上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降壓式(Buck)轉換器、升壓式(Boost)轉換器、返馳式(Flyback)轉換器、順向式(Forward)轉換器等來實現。此外,上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半橋轉換器(Half bridge converter)、全橋轉換器(Full bridge converter)、三相橋式轉換器(Three-phash bridge converter)等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此外,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產生的直流電的的全部或一部分提供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將儲能元件130儲存的電能透過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以轉換成交流電。
舉例而言,當在日照充足的狀況下,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直流電的電能可被有效調度而儲存在儲能元件130中。相反的,當在日照不足的狀況或夜間,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將儲存的電能透過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以轉換成前述交流電。
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包含偵測器125。偵測器125電性耦接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並用以偵測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的電能,以取得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上述偵測器125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任何能取得電壓或電流的電子元件來實現。
在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技術態樣中,交流太陽能模組 100包含太陽能電池模組110、逆變器120以及儲能元件130,其結構與前一技術態樣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於操作上,相較於前一技術態樣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該逆變器120同時對電能進行轉換及將電能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如此一來,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可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之電能,進行更有效率的應用。
在此,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亦包含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以及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前述些電子元件的耦接方式亦相同於前一技術態樣。然而在操作上,相較於前一技術態樣,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同時提供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產生的直流電之第一部份予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及提供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產生的直流電之第二部份予儲能元件130,而同時由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將直流電的第一部份轉換為交流電以及由儲能元件130對直流電的第二部份的電能進行儲存。
另外,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亦包含接線盒150,接線盒150電性耦接於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係經由接線盒150電性耦接該逆變器120之電能轉換單元122。同樣地,接線盒150亦可如第2圖所示整合於逆變器120中,而兩種實現方式之差別在於,當接線盒150獨立於逆變器120之 外時,由於接線盒150有獨立的插座,可讓使用者清楚的瞭解線路之配置方式,另外,將接線盒150整合於逆變器120中則可節省成本,熟習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任一方式來配置接線盒150,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第5A圖係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能調度方法500的流程圖。如圖所示,電能調度方法500包含以下步驟:首先,藉由太陽能電池模組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步驟510),再藉由逆變器對太陽能電池模組提供的電能進行轉換(步驟520)。接著,將經逆變器轉換後的電能提供給負載(步驟530);偵測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步驟540);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步驟550),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逆變器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步驟552),以及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儲能元件以提供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步驟554)。
請一併參照第1圖與第5A圖。在步驟510中,上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於實作時,可藉由如第1圖相關敘述中的習知材料來實現,採用上述不同材料的差別在於成本、電能轉換效率、製程難易度與相關應用上,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適當的原料來實現太陽 能電池模組110。再者,在步驟520中,上述逆變器120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方波逆變器、階梯波逆變器、正弦波逆變器等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在步驟530中,可藉由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將其逆變器120轉換後的電能提供給負載200。請一併參照步驟540與步驟550,可藉由偵測器125來偵測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接著,可藉由微控制單元128來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
在步驟550中之比較結果如步驟552與554所示,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之功率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控制逆變器12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功率的部分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儲能元件130所儲存的電能。
舉例而言,當在日照充足的狀況下,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多餘的電能可被有效調度而儲存在儲能元件130中。相反的,當在日照不足的狀況或夜間,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會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此時微控制單元128用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儲能元件130 所儲存的電能。
上述儲能元件130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鉛酸電池(Lead-acid battery)、鎳鎘電池(Nickel-cadmium battery)、鎳氫電池(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鋰離子電池(Lithium Ion battery)等能夠儲存足夠電能並且在必要時提供其所儲存之電能之元件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如上所述,由於一般業界在選用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中的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與逆變器120時,兩者的功率會有所差異而造成不相匹配的問題,通常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得提供的總功率會較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為高,此時,逆變器120為保護其本體不受損傷,而限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得提供的總功率,使其不大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是以導致太陽能電池模組110無法完全提供其總功率。
從而,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可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總功率進行有效的調度,多餘的電能可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因而解決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與逆變器120之間不匹配的問題,待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不足時,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可一併用以供電,或於夜間完全由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因此,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可於任何狀況下由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來供電或由預先儲存於儲 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進而有效的利用太陽能面板所產生的所有電能。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500更包含以下步驟: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負載所需功率(步驟560),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所需的功率時,控制逆變器將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所需之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步驟562);當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負載所需的功率時,控制儲能元件以提供儲能元件儲存的電能(步驟564)。
請一併參照第1圖與第5A圖。在此需先說明的是,逆變器120可如第1圖所示電性耦接於負載200,從而藉由上述電路配置,在執行步驟550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120的額定功率時,可選擇性地執行步驟560,以進一步藉由微控制單元128來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負載200所需功率。
步驟560之比較結果如步驟562與564所示,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200所需的功率時,執行步驟562以控制逆變器12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電能的功率大於負載200所需之功率的部分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負載200所需的功率時,執行步驟564以控制儲能元件130來提供儲能元件130所儲存的 電能。
在一實施例中,逆變器120包含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以及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上述步驟520中,藉由逆變器120對電能進行轉換的步驟更包含:藉由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將前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提供的電能轉換為直流電;以及藉由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將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提供的直流電之全部或一部分轉換為交流電;上述將經逆變器120轉換後的電能供給負載200係為提供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產生的交流電給負載200;上述控制逆變器12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額定功率的部分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係為提供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24產生的直流電的全部或一部分給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上述控制儲能元件130以提供儲能元件130所儲存的電能係為控制儲能元件130將儲存的電能透過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以轉換成交流電。
在此需注意的是,由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是將光能轉換為直流電,因而需要逆變器12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俾使經轉換後所得的交流電可直接饋入市電。此外,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可配合儲能元件130來實施,因而在應用上,除可將交流電直接饋入市電外,其實施方式亦可如行動電源(Mobile Power Pack)一般,供電氣產品直接取得電能。
上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降壓式(Buck)轉換器、升壓 式(Boost)轉換器、返馳式(Flyback)轉換器、順向式(Forward)轉換器等來實現。此外,上述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於實作時,熟知此技藝者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半橋轉換器(Half bridge converter)、全橋轉換器(Full bridge converter)、三相橋式轉換器(Three-phash bridge converter)等來實現,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負載200所需之功率,當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逆變器120的該額定功率時,控制儲能元件130將儲存的電能透過直流對交流轉換器126以轉換成前述交流電。
於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500更包含以下步驟:控制逆變器120同時對電能進行轉換及將電能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而本步驟可藉由微控制單元128來實現。如此一來,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500可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之電能,進行更有效率的應用。
第5B圖係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能調度方法500的流程圖。如圖所示,電能調度方法500包含上開步驟510~540、560、562及564,各步驟已記載於第5A圖中。相較於第5A圖之記述,第5B圖中之流程的不同處在於執行完步驟540後,進行步驟560以比較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與負載200所需功率,隨後, 再依據比較結果來決定要執行步驟562或564。在此,第5B圖係用以闡釋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500的另一種實施態樣,其各步驟的實施方式已詳述於第5A圖之記載中,在此不作贅述。
如上所述之電能調度方法皆可由軟體、硬體與/或軔體來執行。舉例來說,若以執行速度及精確性為首要考量,則基本上可選用硬體與/或軔體為主;若以設計彈性為首要考量,則基本上可選用軟體為主;或者,可同時採用軟體、硬體及軔體協同作業。應瞭解到,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並沒有所謂孰優孰劣之分,亦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藝者當視當時需要彈性設計之。
再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明白,電能調度方法中之各步驟依其執行之功能予以命名,僅係為了讓本案之技術更加明顯易懂,並非用以限定該等步驟。將各步驟予以整合成同一步驟或分拆成多個步驟,或者將任一步驟更換到另一步驟中執行,皆仍屬於本揭示內容之實施方式。
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實施例藉由提供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以及電能調度方法50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總功率進行有效的調度,多餘的電能可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因而解決太陽能電池模組110與逆變器120之間不匹配的問題,待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不足時,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可一併用以供電,或於夜間 完全由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俾使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以及電能調度方法500可於任何狀況下由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來供電或由預先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進而有效的利用太陽能面板所產生的所有電能。
此外,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之儲能元件130,交流太陽能模組100可作為獨立型交流太陽能模組,而本發明實施例之電能調度方法500可配合儲能元件130來實施,因而在應用上,可供電氣產品直接取得電能。再者,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中的交流太陽能模組100與電能調度方法500,可用以控制逆變器120同時對電能進行轉換及將電能傳送至儲能元件130以進行儲存,從而可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產生之電能,進行更有效率的應用。
總括而言,本發明實施例藉由提供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以及電能調度方法500,將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總功率進行有效的調度,多餘的電能可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待太陽能電池模組110所提供的電能不足時,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可一併用以供電,或於夜間完全由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俾使本發明實施例之交流太陽能模組100以及電能調度方法500可於任何狀況下由太陽能電池模組110來供電或由預先儲存於儲能元件130中的電能來供電,進而有效的利用太陽能面板所產生的所有電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交流太陽能模組
110‧‧‧太陽能電池模組
126‧‧‧直流對交流轉換器
128‧‧‧微控制單元
120‧‧‧逆變器
122‧‧‧電能轉換單元
124‧‧‧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125‧‧‧偵測器
130‧‧‧儲能元件
150‧‧‧接線盒
500‧‧‧電能調度方法
510~564‧‧‧步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逆變器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5A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能調度方法的流程圖;第5B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能調度方法的流程圖
100‧‧‧交流太陽能模組
110‧‧‧太陽能電池模組
120‧‧‧逆變器
122‧‧‧電能轉換單元
128‧‧‧微控制器
130‧‧‧儲能元件
150‧‧‧接線盒
200‧‧‧負載

Claims (8)

  1. 一種交流太陽能模組,用以提供電能給一負載,該交流太陽能模組包含:一太陽能電池模組,用以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一逆變器,包含:一電能轉換單元,電性耦接於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及該負載,並用以對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進行轉換;以及一微控制單元,電性耦接於該電能轉換單元;以及一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該電能轉換單元及該微控制單元,用以儲存經轉換之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其中,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該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逆變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該額定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該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而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逆變器的該額定功率時,該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流太陽能模組,其中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且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負載所需之功率時,該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 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交流太陽能模組,其中該電能轉換單元包含: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耦接於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用以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生的電能轉換為直流電;以及一直流對交流轉換器,電性耦接於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用以將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產生的直流電及/或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轉換為交流電;其中該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與該直流對交流轉換器之間,當該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逆變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轉換後傳送至該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時,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產生的直流電的全部或一部分提供至該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而當該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儲能元件提供該儲能元件儲存的電能時,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透過該直流對交流轉換器轉換成交流電。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交流太陽能模組,其中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包含一偵測器,電性耦接該太陽能電池模組,該偵測器用以偵測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產生的電能,以取得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流太陽能模組,更包含:一接線盒,電性耦接於該電能轉換單元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該太陽能電池模組係經由該接線盒電性耦接該電能轉換單元。
  6. 一種電能調度方法,包含:藉由一太陽能電池模組對光能進行轉換以產生電能;藉由一逆變器對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提供的電能進行轉換;將經該逆變器轉換後的電能提供給一負載;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該逆變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該額定功率的部分傳送至一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以及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能調度方法,其中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時,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係為當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逆變器的額定功率且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小於該負載所需之功率時,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該儲能元件所 儲存的電能。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電能調度方法,其中該逆變器包含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以及一直流對交流轉換器,藉由該逆變器對該電能進行轉換的步驟更包含:藉由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提供的電能轉換為直流電;以及藉由該直流對交流轉換器將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提供的直流電之全部或一部轉換為交流電;其中:將經該逆變器轉換後的電能供給該負載係為提供該直流對交流轉換器產生的交流電給該負載 控制該逆變器將該太陽能電池模組所提供的電能的功率大於該額定功率的部分經轉換後傳送至該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係為提供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產生的直流電的全部或一部分給該儲能元件以進行儲存;以及控制該儲能元件以提供該儲能元件所儲存的電能係為控制該儲能元件將儲存的電能透過該直流對交流轉換器以轉換成交流電。
TW101121134A 2012-04-09 2012-06-13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TWI451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98432A CN102624288A (zh) 2012-04-09 2012-04-09 交流太阳能模块及电能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775A TW201342775A (zh) 2013-10-16
TWI451661B true TWI451661B (zh) 2014-09-01

Family

ID=46564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134A TWI451661B (zh) 2012-04-09 2012-06-13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64884A1 (zh)
CN (1) CN102624288A (zh)
TW (1) TWI451661B (zh)
WO (1) WO20131524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88410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Locus Energy, Llc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Disaggregation
US10956629B2 (en) 2012-12-28 2021-03-23 Locus Energy, Inc. Estimation of soiling losses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from measured and modeled inputs
US11143680B2 (en) 2012-12-28 2021-10-12 Locus Energy, Inc. Estimation of energy losses due to partial equipment failure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from measured and modeled inputs
US10962576B2 (en) 2012-12-28 2021-03-30 Locus Energy, Inc. Estimation of shading losses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from measured and modeled inputs
US9735699B2 (en) * 2014-01-15 2017-08-15 Lg Electronics Inc. Integral inverter and solar cell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8039824A1 (zh) * 2016-08-28 2018-03-08 刘建林 太阳电池板的动态储能方法及系统
US10508987B2 (en) 2016-09-12 2019-12-17 Also Ener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calibration of irradiance sensors of a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6532896A (zh) * 2016-12-08 2017-03-22 苏州宏捷天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光伏低压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8230983A (zh) * 2018-01-19 2018-06-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电源管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7366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Phoenixtec Power Co., Ltd. Multi-mode renewable power converter system
TW200903960A (en) * 2007-07-05 2009-01-16 Nat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Cascade power converter
US20110144822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Samsung Sdi Co., Ltd.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1985605U (zh) * 2011-03-28 2011-09-21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6926A (ja) * 1995-08-01 1997-02-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分散形電源装置
KR100902508B1 (ko) * 2007-04-23 2009-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조절장치 및 그 운영방법
CN201252405Y (zh) * 2008-08-07 2009-06-03 上海汇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油站的并网型太阳能电站
US20110036386A1 (en) * 2009-08-17 2011-02-17 Browder John H Solar panel with inverter
CN101826741B (zh) * 2010-03-11 2012-07-0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太阳能电池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841252B (zh) * 2010-05-11 2012-11-07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能量解耦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US8854004B2 (en) * 2011-01-12 2014-10-07 Samsung Sdi Co., Lt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7366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Phoenixtec Power Co., Ltd. Multi-mode renewable power converter system
TW200903960A (en) * 2007-07-05 2009-01-16 Nat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Cascade power converter
US20110144822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Samsung Sdi Co., Ltd.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1985605U (zh) * 2011-03-28 2011-09-21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4288A (zh) 2012-08-01
TW201342775A (zh) 2013-10-16
WO2013152499A1 (zh) 2013-10-17
US20130264884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1661B (zh) 交流太陽能模組及電能調度方法
Hofer et al. Hybrid AC/DC building microgrid for solar PV and battery storage integration
US20180191167A1 (en) Smart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with grid and dc source flexibility
US7830038B2 (en) Single chip solution for solar-based systems
US8946933B2 (en) Power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3390900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JP2014131425A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WO2015035727A1 (zh) 一种多能源供电电机驱动系统
WO2023029335A1 (zh) 一种光储充系统的参数配置方法及终端
Naghizadeh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topologies to integrate photovoltaics (PV), AC grid, and electric vehicles
CN106026343A (zh) 太阳能无线充电装置
US852536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mizing the use of solar electrical power
Panguloori et al. Economic viability improvement of solar powered Indian rural banks through DC grids
KR20130051772A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연계형 전력공급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4600811A (zh) 一种智能光伏充电系统
Dulout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hotovoltaic low voltage DC microgrid for buildings with energy storage systems
TWI642251B (zh) 使用最大電能使用點追蹤技術的電力系統
CN105449821A (zh) 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
CN202134923U (zh) 深度充放电型电池蓄能并网装置
KR101017465B1 (ko) 태양광에너지를 활용한 선박 전력 공급 장치
TWI450466B (zh) Applicable to a variety of power sources of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ystem
TWI443927B (zh) 具相位切換裝置之線材系統
CN202651815U (zh) 多重备援太阳能供电系统
CN106059054A (zh) 一种并网与离网光伏发电切换系统
CN20200452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源与市电并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