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073B -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073B
TWI439073B TW97115965A TW97115965A TWI439073B TW I439073 B TWI439073 B TW I439073B TW 97115965 A TW97115965 A TW 97115965A TW 97115965 A TW97115965 A TW 97115965A TW I439073 B TWI439073 B TW I4390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retransmission
allocation
relationsh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5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1672A (en
Inventor
Jussi K Ojala
Benoist P Sebire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Corp filed Critical Noki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073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無線電通信系統,諸如,無線資料網路(例如,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展頻系統(諸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網路)、分時多重存取(TDMA)網路、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等),將行動性之便利與一套豐富服務及特徵提供給使用者。此便利已引起顯著採用,日益增多之消費者將該等無線電通信系統採用為用於商務及個人用途之公認通信模式。為促進更廣泛之採用,電信業(自製造者至服務提供者)已贊同不惜巨大代價發展作為各種服務及特徵之基礎之通信協定的標準。特別係認識到因封包毀壞會需要重傳封包,進而在沒有增大有效通量之情況下消耗額外頻寬,故傳輸錯誤對容量造成相當大損失。因而,重傳機制在確保高通量及高效頻寬利用方面起重要作用。
因此,對一種提供高效重傳之方法存在需求。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一種方法包含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該方法亦包含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等資料。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該等傳輸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之間的關係以供對該等傳輸資料進行錯誤偵測。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處理器經組態以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以及以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等資料。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該等傳輸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之間的關係以供對該等傳輸資料進行錯誤偵測。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系統包含一基地台,該基地台經組態以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以及以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等資料。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該等傳輸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之間的關係以供對該等傳輸資料進行錯誤偵測。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設備包含用於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之構件。該設備更包含用於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等資料之構件。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該等傳輸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之間的關係以供對該等傳輸資料進行錯誤偵測。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方法包含根據一第一分配接收資料。該方法亦包含根據具體說明與該等接收資料之關係的第二分配接收該等資料之重傳。該方法更包含基於該關係將該等接收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一設備包含一收發器,該收發器經組態以根據一第一分配接收資料,以及以根據具體說明與該等接收資料之關係的第二分配接收該等資料之 重傳。該設備亦包含錯誤偵測邏輯,該錯誤偵測邏輯經組態以基於該關係將該等接收資料與該等重傳資料組合。
本發明之其他一些態樣、特徵及優勢易於自以下詳細說明顯而易見,該等說明僅說明許多特定實施例,其包括為實施本發明所預期之最佳模式。本發明亦可有其他不同實施例,且本發明之一些細節可在許多顯而易見之方面進行修改,所有情形皆係在沒有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發生。因此,應將該等圖式及描述視為在本質上為說明性的,而不應將其視為限制性的。
本發明揭示一種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之設備、方法及軟體。在以下描述中,為達成解釋之目的,對眾多特定細節進行了陳述以便提供對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全面瞭解。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可在沒有該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或者用一相當配置實踐本發明之實施例。另外,習知結構及裝置係以方塊圖形式進行展示,以便避免非必要地模糊本發明之實施例。
儘管針對一具有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長期演進(LTE)架構及半持久性排程之通信網路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論述,但一般技術者認識到本發明之實施例具有對於任何類型通信系統之適用性以及相當之功能性能力。
第1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通信系統的圖,該通信系統能夠提供一高效重傳機制。如第1圖中 所示,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101與一基地台103通信,該基地台103為一存取網路(例如,3GPP LTE(或E-UTRAN)等)之一部分。在3GPP LTE架構(如第7A圖至第7D圖中所示)下,基地台103係表現為一增強型節點B(eNB)。該UE 101可為任何類型之行動台,諸如,手持話機、終端機、台、單元、裝置、多媒體輸入板、網際網路節點、通信器、個人數位助理或任何類型之使用者介面(諸如,“可穿戴”電路等)。UE 101包括一收發器(未圖示)及一耦合至該收發器上以接收或傳輸來自基地台103之訊號的天線系統105;該天線系統105可包括一或多個天線。
如同UE 101一樣,基地台103採用一將資訊傳輸至UE 101之收發器(未圖示)。而且,基地台103可採用一或多個用於傳輸及接收電磁訊號之天線107。舉例而言,節點B 103可利用一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系統107,藉此節點B 103可支援多天線傳輸及接收能力。該配置可支援獨立資料流之平行傳輸以在UE 101與節點B 103之間達成高資料速率。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基地台103使用OFDM(正交分頻多工)作為下行鏈路(DL)傳輸機制及使用單載波傳輸(例如,帶循環前置之SC-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作為上行鏈路(UL)傳輸機制。SC-FDMA亦可使用DFT-S-OFDM原理來實現,在3GPP TR 25.814(題為“用於演進UTRA的實體層態樣(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1.5.0版本,2006年5月,其全文 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中對該DFT-S-OFDM原理進行了詳述。亦稱為『多使用者SC-FDMA』之SC-FDMA允許多個使用者在不同子頻帶上進行同時傳輸。
為達成說明之目的,第1圖中之系統100為一提供一重傳機制之3GPP LTE系統,該重傳機制在某種程度上處理與例如下行鏈路半持久性排程相關聯之複雜性。在LTE中,半持久性分配可用於支援需要低位元速率服務之類的應用,其需要具有相當恆定之位元速率,諸如,網路電話(VoIP)。與基於傳輸時間間隔(TTI)動態地分配資源形成對比,持久性分配涉及將一些資源持久地分配給一特定使用者。半持久性分配可提供更高效之L1/L2控制訊令(其通常用於動態分配)。如圖中所示,基地台103包括資源分配邏輯109,其協同UE 101中之資源分配邏輯111工作,以將該等分配訊號發出。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1圖之系統100使用前向錯誤校正(FEC)編碼與自動重複請求(ARQ)協定相結合之技術,該技術通常稱為混合ARQ(HARQ)。自動重複請求(ARQ)為一使用錯誤偵測邏輯113及115之錯誤偵測機制。該機制准許接收器將已錯誤接收封包或子封包告知傳輸器,且因而接收器可請求傳輸器重發送該(等)特定封包。此可用一『停止並等待』(SAW)程序達成,其中傳輸器在發送或重發送封包前等待接收器之回應。錯誤封包係與重傳封包一起使用。
在重傳之狀況下,使用者設備(UE)101不能(自容許 之時頻資源)知道何時初始傳輸已發生。此將複雜性增添給UE 101,原因為UE 101不得不盲目地將重傳與所有可能初始傳輸組合。根據各種實施例,本文所述之方法移除了盲目組合可能性,從而限制了由半持久性排程引起之複雜性增加。
第2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的用於組合重傳之例示性機制之圖。在該實例中,所分配資源包括對應於OFDM符號之實體資源區塊(PRB)201,以在UE 101與基地台103之間提供通信。亦即,將OFDM符號組織成許多包括相應連續OFDM符號之連續副載波的實體資源區塊(PRB)201。為指示哪些實體資源區塊(或副載波)被分配至UE 101,兩例示性機制包括:(1)位元對映,及(2)(開始、長度)(使用指示分配區塊之開始及長度的一些位元來表示)。
舉例而言,假設傳輸203需要待傳輸之兩連續時間或頻率PRB(亦即,傳輸資源),若資源之子集201包含6個PRB,其中三個時槽跨越兩頻率,則對於第一傳輸201而言存在7種可能位置205。
如第3圖至第6圖中之詳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移除了盲目組合可能性,從而限制與持久性(例如,半持久性)排程相關聯之複雜性增加。
為更好地瞭解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對3GPP系統之發展進行簡要描述係有益的。舉例而言,3GPP第5版規範引入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SDPA)作為用於通用行動通 HSDPA操作消除對HS-SCCH之需要。UE 101僅僅試圖不斷自預定HS-PDSCH展頻碼通道接收預定傳送區塊大小,且若使用者特定之資料循環冗餘檢查(CRC)指示正確接收封包,則UE 101知道存在向該使用者傳輸之封包且正確接收了該封包。該提案之益處為對於大量需要低但恆定資料速率之使用者(諸如,VoIP使用者)而言,當傳輸最頻繁之小封包時,相較於實際資料傳遞之HS-SCCH成本相當大,且可藉由避免HS-SCCH之傳輸獲得更大系統容量。然而,HARQ重傳係存在問題的。在HSDPA第6版操作中,若HS-DSCH封包傳遞失敗,則UE 101會將一否定認可(NACK)訊息傳輸至節點B 103,且節點B 103可藉由使用一不同HARQ冗餘版本在稍後時間重傳HS-DSCH封包。值得注意的係重傳之時間選擇完全以節點B 103之決定為依據。
不具HS-SCCH之HSDPA操作需要重傳在精確已知時刻發生,且需要重傳使用精確且預定之冗餘版本序列(或僅追趕組合(chase combing))。此限制了節點B 103根據第6版HSDPA操作中可能之排程對重傳進行排程之可能性。
再者,如3GPP中所提議的未使用HS-SCCH之HSDPA操作需要UE 101以迭代方式盲目地將可能初始傳輸與可能重傳組合,直至其發現指示正確接收之封包的CRC。此意味著給UE 101增加了處理負擔。
3GPP TSG RAN WG1文件R1-051511及R1-060450之全文已經以引用方式被併入本文中,其描述未使用 HS-SCCH之HSDPA操作,因而需要同步重傳操作及由UE 101進行之盲目HARQ組合。
在認識到上述問題之情況下,吾人描述一種根據某些實施例之方法,其藉由指示初始傳輸之位置而避免了盲目組合。
第3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重傳過程的流程圖,該重傳過程具體說明先前傳輸與相應重傳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根據各種實施例之此過程藉由在時間或頻率上將重傳鏈接至初始傳輸上而避免盲目地在UE 101中組合半持久性排程。在步驟301中,根據一特定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例如,時間或頻率)以供傳輸資料。隨後,按照步驟303,分配另一資源以供重傳。該傳輸機制按照步驟305具體說明傳輸資料與重傳資料之間的關係以供偵測接收資料中之錯誤(例如,如在HARQ之狀況下)。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指示先前傳輸之位置的該分配可藉由網路(例如,經由基地台(增強型節點(eNode)103))執行。
利用上述過程,UE 101可將重傳與原始傳輸組合,而不需要進行過多用於獲得位置資訊之處理。
第4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過程的流程圖,該過程用於基於先前傳輸與隨後重傳之間的關係組合資料傳輸。自UE(或終端機)側起而言,按照步驟401,根據一分配(例如,時間或頻率固定)接收資料。其次,按照步驟403,根據另一分配接收資料之重傳。該分配具 體說明與先前資料傳輸之關係。瞭解此關係後,按照步驟405,終端機可根據此關係將早先傳輸資料與重傳資料組合。
接著,在步驟407中,終端機可確定資料是否含有錯誤。若按照步驟409確認不存在錯誤,則按照步驟411,終端機(例如,根據一HARQ程序)產生且傳輸一肯定認可訊息(ACK)。否則,按照步驟413,終端機傳輸一否定認可(NACK)訊息。
第5A圖至第5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的例示性重傳機制之圖。在第5A圖至第5B圖之實例中,初始傳輸/重傳之分配可使用(但不限於)連續實體資源區塊(PRB)。
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為給基地台103(例如,增強型節點B)之排程器提供機動性且因而維持網路之容量,半持久性分配可定義資源之子集(一些可能之時間及頻率資源或實體資源區塊PRB),其中增強型節點B 103會利用該等資源以預定傳送格式(例如,調變及編碼機制、傳送區塊大小)傳輸至UE 101。
在第5A圖之實例中,用於第一分配501之PRB在頻率方面固定,但在時間方面為動態的。此外,可採用同步適應性重傳,其中重傳503之時間選擇指示傳輸是否為第一傳輸。在該情況下,第一傳輸501中在時域中係自由的(其中重傳503為適應性的但為同步的)。以此方式,重傳503經由其時間選擇指示第一傳輸501之位置。
在另一實施例(如第5B圖中所示)中,用於第一分配之PRB在時間方面固定,但在頻率方面為動態的。在該種狀況下,利用非適應性重傳511,藉此重傳513之頻率指示第一傳輸511。在該情況下,第一傳輸511中在頻域中係自由的,且其中重傳513為非同步的但為非適應性的。亦即,重傳513經由其於頻率中之位置具體說明第一傳輸511之位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重傳指示第一傳輸之位置(於時間或頻率中),且因而避免盲目解碼。或者,可修改L1/L2控制訊令以包括第一傳輸之位置。
第6A圖及第6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之資料傳輸機制的圖,該等資料傳輸機制利用控制通道訊令以指示傳輸時間間隔。為達成解釋之目的,針對第1圖中之系統100對該控制訊令機制進行描述。
在該實例中,基地台103以第6A圖中之傳輸時間間隔(TTI)601將一資料封包傳輸至UE 101。假設該傳輸為資料封包之初始傳輸且基地台103已提前將傳送參數傳輸至UE 101。相應地,資料封包係在沒有獨立HS-SCCH(高速共享控制通道)訊息之情況下進行傳輸,該訊息會指示TTI包含給UE 101之資料封包。因此,UE 101嘗試用所接收之接收參數偵測預期在一資料通道上接收之資料封包。偵測係在不知道用於資料封包之傳輸中的實際傳輸時間間隔之情況下執行。若UE 101能夠對資料封包進行解碼,則其將一ACK訊號傳輸至基地台。若UE 101不能夠 對資料封包進行解碼,則其確定TTI不包括給其之資料封包,或確定若TTI包括給其之資料封包,則接收不成功。UE 101可將於TTI內接收之資料儲存至一緩衝器中以供以後使用。
若基地台103在特定時段內未接收到一肯定認可(ACK)訊號,則其會重傳資料封包並傳輸一控制通道(HS-SCCH)訊息。資料封包之重傳與HS-SCCH訊息(亦即,控制訊息)之傳輸係分別在TTI 603與TTI 605內進行。重傳可包含在先前傳輸中傳輸之相同編碼資料封包或者包含可促進先前傳輸之資料封包之偵測及解碼的額外資訊。以此方式,將追趕組合及遞增冗餘支援為HARQ機制。在一實施例中,HS-SCCH訊息之傳輸與資料封包之重傳可同時(或並行)進行。應注意通常HS-SCCH訊息傳輸係在資料封包前幾時槽(例如,兩時槽)開始。HS-SCCH訊息可提供資料封包是否為重傳的先前發送之資料封包或其是否為初始傳輸之一新資料封包的指示。該指示可自HS-SCCH訊息內之一位元新資料指示器(NDI)獲得,或可具體說明一新指示。
HS-SCCH訊息亦可具體說明用於資料封包之重傳的新傳送參數。根據一實施例,HS-SCCH訊息可更包括資料封包之先前傳輸的一傳輸時間指示器(例如,傳輸時間間隔)。在該實例中,先前傳輸為在TTI 601中進行之初始傳輸。該資訊由UE用以瞭解哪些TTI包含應被組合在一起以供對資料進行正確解碼之資料封包。
料封包可如上述重傳資料封包一樣進行傳輸。基地台103可繼續重傳,直至其接收到一ACK訊號。
可在亦用於傳輸HARQ進程號之HS-SCCH訊息的位置或欄位中傳輸一時間指示器,該時間指示器係關於在其中執行資料封包之先前傳輸的TTI。因先前(初始)傳輸係在沒有HS-SCCH訊息之情況下進行,故先前傳輸之資料封包不會具有一HARQ進程號。因此,HS-SCCH訊息可包括特定資訊,該特定資訊指示HARQ進程號之位置中的資訊是涉及先前在沒有HS-SCCH訊息(及沒有HARQ進程號)之情況下傳輸之資料封包,還是涉及一根據3GPP第6版之習知HARQ方法。該特定資訊可被包括在內,作為明確之訊令資訊(例如,其具有一UE特定之識別符),或UE 101可隱式地自HS-SCCH訊息獲得資訊。HS-SCCH訊息可例如具有一特定資訊位元型樣,根據3GPP第6版,該型樣可能不是一有效組合。
該特定資訊位元型樣可例如為HS-SCCH之通道化碼集欄位中之目前(第7版)未使用(7位元)型樣之一。若該指定型樣係在HS-SCCH上進行接收,則UE 101知道其應使用在連接開始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令接收之預設通道化碼(與初始傳輸所用碼集相同或不同之碼集可經組態以用於重傳)。此外,UE 101知道該HS-SCCH訊息涉及在HS-DSCH上發送之資料封包的重傳,在最初對其進行傳輸時沒有HS-SCCH。UE 101亦基於該位元型樣知道如何對HS-SCCH上之其他位元進行解譯。然而, 若基地台103欲使用任意隨機通道化碼集進行重新傳輸(亦即,不同於在連接開始時告知之預設碼集),則不能使用該方法。
一替代性方法涉及僅為沒有HS-SCCH訊息之資料封包傳輸提供一特定傳送參數之值。舉例而言,可將一固定傳送區塊大小或幾種大小指派給該類型傳輸。該固定傳送區塊大小可經由RRC(無線電資源控制)訊令(與其他參數一起)預先傳輸至UE 101,且再次以與資料封包之重傳相關之HS-SCCH訊息傳輸至UE 101,該等資料封包之初始傳輸係在沒有HS-SCCH訊息之情況下進行發送。當UE 101偵測到HS-SCCH訊息,且發現提供給該類型傳輸之傳送區塊大小,其確定HS-SCCH訊息為一資料封包之重傳訊息,該資料封包之初始傳輸係在沒有HS-SCCH訊息之情況下進行發送。因此,UE 101能夠正確地對HS-SCCH訊息之內容進行解碼,且瞭解用於相應資料封包之先前傳輸之TTI。
另一方法為使用包括在HS-SCCH訊息中之UE 101特定識別符。可將兩識別符提供給UE 101:用於正常傳輸之一識別符及用於最初在沒有HS-SCCH訊息之情況下進行傳輸之資料封包之重傳的一識別符。UE 101可接著偵測包含於一所接收HS-SCCH訊息中的識別符,且確定HARQ進程號之位置中之資訊是涉及先前在沒有HS-SCCH訊息(及沒有HARQ進程號)之情況下進行傳輸之資料封包,還是涉及一根據3GPP第6版之習知HARQ方法。
因此,UE 101可偵測HS-SCCH訊息中之訊令資訊;該訊令資訊可指示資訊是否為資料封包之先前傳輸的傳輸時間間隔,或指示其是否為與另一資料封包相關之HARQ進程號。在一實施例中,HS-SCCH訊息中之HARQ進程號為一三位元字。現描述用於傳輸傳輸時間指示器之兩例示性方法。在第6A圖之實例中,每一無線電訊框包括5個子訊框,且對一無線電訊框之每一子訊框進行編號。此外,亦用一無線電訊框號對每一無線電訊框進行編號。常將無線電訊框號稱為每隔10ms遞增之“連接訊框號”或“系統訊框號”。根據一實施例,傳輸時間指示器識別一無線電訊框號及用於資料封包之先前傳輸之無線電子訊框的一無線電子訊框號。可將無線電訊框號表示為k,且將無線電子訊框號表示為n。用於傳輸嘗試之傳輸時間指示器可以(5*k+n)mod 8方式自彼傳輸嘗試之時間選擇獲得。舉例而言,若資料封包之先前(或初始)傳輸在無線電訊框2及無線電子訊框4處發生,則在隨後重傳之HS-SCCH訊息中傳輸的傳輸時間指示器為(5*2+4)mod 8=6,其可以三位元形式進行呈現,其中隨後重傳之該HS-SCCH訊息係用於識別待與重傳組合之彼傳輸嘗試。可將該傳輸時間指示器視為與如用於標準第6版中之HARQ進程號相當。此處,三位元號涉及之視窗之最大長度為8個子訊框,且視窗中之最後子訊框為早先在最小數目(該最小值係指傳輸/重傳之間TTI之最低數目)之TTI中傳輸的子訊框。第5版HSDPA(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具體說明該最小值 為5個TTI(或子訊框),然而,將來版本可將此最小值定義為一參數。在第6A圖中,重傳605之參數係在HS-SCCH訊息607上進行發送,用於待與重傳605組合之早先傳輸的視窗開始於無線電訊框k之第一子訊框(n=0),並終止於無線電訊框k+1之第三子訊框(n=2)。
根據另一實施例,除子訊框之最低數目之外,傳輸時間指示器還可定義資料封包之先前(或初始)傳輸與重傳之間的子訊框數。在與相同資料封包相關之兩傳輸之間,可存在一預定最低數目之TTI(或子訊框),且TTI之該最低數目為UE 101及基地台所知。最低數目之TTI(例如,5個子訊框)係由第6A圖中之元件符號603表示。資料封包之先前(或初始)傳輸與重傳之間的子訊框總數為7,且因此,傳輸之傳輸時間指示器為2(2+5=7),其中5為兩傳輸之間的TTI(或子訊框)之最低數目。
除用於傳輸HARQ進程號之三個位元之外,還可將包含於HS-SCCH訊息中之其他位元提供給傳輸時間指示器以擴大可指示之時間視窗。舉例而言,NDI(新資料指示器)可用於將傳輸時間指示器之長度增加至4個位元。相應地,重傳視窗之長度會變成16個子訊框。此會增加需要UE 101所具備之緩衝能力,但增大在基地台處進行重傳分配的機動性。
作為替代或補充,可重新定義在HS-SCCH訊息中可定義之冗餘版本。根據習知之第6版操作,8個冗餘版本可由HS-SCCH訊息進行定義。因此,一慣用冗餘版本係 由三個位元進行定義。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在資料封包傳輸中減少冗餘版本數。冗餘版本數可由兩位元進行定義(四個冗餘版本),且可分配額外位元以擴大傳輸時間指示器之時間視窗。加上NDI及HARQ位元,傳輸時間指示器之時間視窗現會變成32個子訊框(5個位元)。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另一方法為重新定義冗餘版本,如同HSUPA(增強專用通道,E-DCH)之狀況,在此狀況使用一重傳順序號。重傳順序號直接指示第一傳輸、第二傳輸等且同時指示與重傳號相捆綁之冗餘版本。若未實現重傳(HS-SCCH解碼失敗),則此情形可為有益的。在彼種狀況下,接下來之重傳會指示先前重傳之TTI(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正常傳輸時間指示器),且UE 101可自重傳順序號推斷出在先前重傳中使用了哪個冗餘版本。可按任何順序發送冗餘版本,且因而接下來之傳輸的冗餘版本不會告知關於先前傳輸之任何資訊。與上述益處相同之益處可僅藉由定義冗餘版本之明確順序而達成,且接著UE 101可根據目前傳輸確定先前傳輸之冗餘版本。在該種狀況下,冗餘版本不一定與重傳順序號相捆綁。
早先所述之實施例(其中利用固定傳送區塊大小以指示重傳)具有如下缺點:不能將特定傳送區塊大小用於採用HS-SCCH之初始傳輸。若某一其他使用者使用為少HS-SCCH之初始傳輸保留的通道化碼,則此種用法可能是必需的。該缺點可由如下所述之另一實施例克服。
在連接開始時,將與少HS-SCCH之初始傳輸一起使 用的傳送參數被預組態至UE 101,亦即,使用例如RRC訊令發送至UE 101。該等參數包括通常在HS-SCCH上發送之彼等參數(包括傳送區塊大小在內)。如早先所述,網路100可在開始時將一些參數集傳至UE 101,且接著UE 101摸索性地試圖使用所有參數集進行解碼。當UE 101接收到意欲供其使用之HS-SCCH訊息(UE特定掩蔽及CRC匹配),其讀取傳送區塊大小欄位。若該欄位指示預組態傳送區塊大小之一時,則UE 101使用HS-SCCH之其他欄位的一新解譯。該新解譯可包括例如以下方面:對NDI進行重新定義,使得對於初始傳輸而言其始終為0,且對於重傳而言其始終為1。此外,用於初始傳輸之HARQ進程識別符可視為不再使用的,此係因為HARQ組合係基於在重傳之HS-SCCH上傳輸的傳輸時間指示器進行。或者,初始傳輸之HARQ進程識別符可如早先所述自子訊框號及無線電訊框號獲得,且重傳會接著使用該相同進程號。基本上,NDI係用於區分HARQ進程識別符之該等不同解譯,而非使用該NDI以指示第一傳輸/重傳(亦可使用冗餘版本(RV))。根據一實施例,定義初始傳輸始終使用一特定RV,舉例而言,RV=0(以二進位制表示之000),且重傳始終使用其他RV。有利的係可按一特定順序使用RV,例如,RV=0用於初始傳輸,RV=1用於第一重傳,RV=2用於第二重傳等。儘管HS-SCCH通常會僅與重傳一起使用,但有了該等配置(指示第一傳輸/重傳之NDI或RV)後,其可甚至與初始傳輸一起進行使用。對於其他傳送區塊大 小而言,會使用HS-SCCH之標準第6版解譯,且HS-SCCH會與每一傳輸一起進行發送。
如上所提及,UE 101可緩衝在TTI上接收之資料,其中在該等TTI中未偵測到資料封包。如上所述,當UE 101在重傳之前不能解碼意欲供其使用之資料封包時,執行該緩衝過程。在接收到傳輸時間指示器後,UE 101知道用於傳輸(先前)資料封包之精確TTI,且可將緩衝之先前傳輸與目前重傳組合,並對資料封包進行偵測及解碼。而且,UE 101可緩衝在特定數目之TTI上接收的資料,且緩衝資料之最大量係由與相同資料封包相關之傳輸與重傳之間的最高延遲(或與其相當的以上所定義之視窗大小加上傳輸之間的最小時間間隔)定義。相應地,對於一TTI,若與目前傳輸時間間隔之差距超出與相同資料封包相關聯之兩傳輸之間TTI之最大數目,則UE 101可丟棄與該TTI相關聯之緩衝資料。
第6B圖展示一涉及封包之數次重傳(例如,在該種狀況下為兩次重傳)之實例。圖中說明了控制通道611(例如,HS-SCCH)及資料通道613(例如,HS-DSCH)。TTI內之號碼係指子訊框號,在HS-SCCH上方給出了無線電訊框號(k、k+1、k+2等)。無線電訊框k+1之子訊框0中的初始傳輸係在沒有HS-SCCH之情況下使用預先傳至UE 101(使用例如RRC訊令)之傳送參數進行傳輸。該實例中之第一重傳在6個TTI(第一傳輸與第二傳輸之間的6個子訊框)後於無線電訊框k+2之子訊框2中發生。 HS-SCCH傳輸先於該重傳,該HS-SCCH傳輸告知目前重傳之傳送參數以及具體說明第一傳輸在哪個TTI中發生之傳輸時間指示器(向後指之實線箭頭)。如先前所述,可以許多形式建構傳輸時間指示器。UE 101現可根據HARQ程序將第一傳輸與重傳組合,且嘗試對組合封包進行解碼。若解碼不成功(CRC失敗),則UE 101在應已緩衝重傳(若未接收到HS-SCCH)之位置中緩衝HARQ組合封包,且可將一NACK訊息發送至基地台103。因基地台103未接收到一ACK訊息,故基地台103在無線電訊框k+3之子訊框3中第二次重傳資料封包,並再次傳輸HS-SCCH。HS-SCCH現用傳輸時間指示器指示先前重傳發生之時間(實線箭頭)。當接收到第二重傳時,UE 101能夠將其與先前重傳進行HARQ組合,該先前重傳已與初始傳輸進行了HARQ組合。UE 101因而擁有一封包,其係所有三次傳輸之HARQ組合。以此方式,該方法可繼續進行甚至更多之重傳。
第6B圖亦展示傳輸時間指示器視窗。視窗展示哪些早先子訊框(或TTI)可用傳輸時間指示器定址。在該實例中,假設使用一三位元傳輸時間指示器,因此視窗大小為8。第6B圖亦展示資料封包之傳輸/重傳之間的最小傳輸時間間隔。在該實例中,最小時間間隔為5個子訊框。
若正確接收到重傳之HS-SCCH但資料偵測失敗,則發送NACK為有益的。因而,基地台103可知道UE 101是否正確接收到HS-SCCH。若未偵測到第一重傳之HS-SCCH(HS-SCCH CRC失敗),則UE 101不能夠將第 一傳輸與第一重傳組合。在該種狀況下,UE 101不應傳輸NACK,此係因為UE 101不知道是否存在對其之傳輸。然而,UE 101應試圖用(經由RRC訊令接收到)預定參數對傳輸進行解碼;且若不成功,則緩衝假設使用預定參數之資料。隨後,基地台103可再次重傳封包。若該重傳足夠快地發生,則傳輸時間指示器仍可如第6B圖中用自第二重傳之HS-SCCH指向初始資料傳輸之虛線箭頭所指示,涉及初始傳輸。若初始傳輸仍在第二重傳之傳輸時間指示器視窗內,則此情形可達成。或者,第二重傳之傳輸時間指示器可涉及已緩衝之第一重傳,其限制條件為第一重傳亦使用預定參數。
通常,重傳之HS-SCCH中的傳輸時間指示器涉及先前傳輸/重傳,但如上所解釋的,在一些特殊狀況下,其亦可涉及相同資料封包之早期傳輸。
對於在UE 101中之緩衝及組合而言,存在一些不同替代方法。一方法為立即將重傳與先前傳輸組合,且僅對組合封包進行解碼。或者,UE 101可首先試圖獨立地對最近重傳進行解碼,接著將其與先前傳輸組合,且再對其進行解碼等。該替代方法需要獨立緩衝每一傳輸,且因而需要更多緩衝區,但在一些狀況下可執行得更好(對一相對無錯誤之封包進行組合可導致產生一不可解碼之封包,該相對無錯誤之封包可能已單獨用一非常有干擾之早先版本進行了解碼)。
應注意到,有了僅與重傳一起發送HS-SCCH之提議 配置後,有可能在沒有傳輸之HARQ組合的情況下建構一純ARQ系統。若每一傳輸/重傳係在沒有HS-SCCH之情況下使用預組態參數進行務送,則UE 101不會組合任何傳輸,其為一純ARQ系統。
已使用HSDPA(藉此控制通道為HS-SCCH,且資料通道為HS-DSCH)對根據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之上述方法進行了描述。然而,根據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之該等方法亦可應用於HSUPA,亦即,應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因此,相應通道為作為控制通道之E-DPCCH,及作為資料通道之E-DCH。
再者,根據某些例示性實施例之方法亦可應用於使用一指示傳送參數之控制通道以及一資料通道(例如,一共享資料通道)之其他無線系統。一如此之系統為由3GPP詳述之UTRA(N)或E-UTRA(N)(演進之UTRA(N))之長期演進(LTE)。就LTE系統而言,3GPP對其之接合或獨立控制通道進行了詳述。該等控制通道以HSDPA中之HS-SCCH方式載運關於傳送參數之資訊。資料係在共享(資料)通道上進行載運。
以下關於第7A圖至第7D圖對符合3GPP中之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UTRAN)或演進之UTRAN(E-UTRAN)的架構進行了更全面描述。
第7A圖至第7D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具有例示性長期演進(LTE)架構之通信系統之圖,在該等通信系統中第1圖之使用者設備(UE)及基地台可進行工 作。舉例而言(展示在第7A圖中),一基地台(例如,目的節點103)及一使用者設備(UE)(例如,源節點101)可在使用任何存取機制之系統700中進行通信,該存取機制例如為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碼多重存取(CDMA)、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或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FDMA)(SC-FDMA)或其組合。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均可利用WCDMA。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上行鏈路利用SC-FDMA,而下行鏈路利用OFDMA。
通信系統700與題為“3GPP無線電技術之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of the 3GPP Radio Technology)”(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之3GPP LTE相容。如第7A圖中所示,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101與一諸如一基地台103之網路設備通信,該網路設備為一存取網路(例如,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3GPP LTE(或E-UTRAN或8.9G)等)之一部分。在3GPP LTE架構下,基地台係表現為一增強型節點B(eNB)103。
MME(行動管理實體)/服務閘道701係連接至一完全或部分網目組態中之eNB 103上,該完全或部分網目組態使用經由一封包傳送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703進行之隧道傳輸。行動管理實體/服務閘道701之例示性功能包括至eNB 103之傳呼訊息的分佈、用於傳呼原因之使用者平面封包的終止及支援UE行動性之使用者平面的切換。因閘道701充當一至外部網路(例如,網際網路 或專用網路)703之閘道,故閘道701包括一存取、授權及賬務系統(AAA)705以安全確定使用者之身份及特權以及以追蹤每一使用者之活動。亦即,行動管理實體/服務閘道701為用於LTE存取網路之關鍵控制節點,且負責包括重傳在內之閒置模式UE追蹤及傳呼程序。此外,MME 701涉及承載啟動/停用方法,且負責在初始連接時及在進行涉及核心網路(CN)節點再定位之LTE內移交時選擇用於UE之SGW(服務閘道)。
在題為“E-UTRA及E-UTRAN:無線電介面協定態樣(E-UTRA and E-UTRAN: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spects)”(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之3GPP TR 25.813中提供了關於LTE介面之更詳細描述。
在第7B圖中,一通信系統702支援基於GERAN(GSM/EDGE無線電存取)704及UTRAN 706之存取網路、基於E-UTRAN 712及非3GPP(未圖示)之存取網路,且在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之TR 23.882中對該通信系統702進行了更全面描述。該系統之一關鍵特徵為執行控制平面功能性之網路實體(MME 708)與執行承載平面功能性之網路實體(服務閘道710)相分離,其中一良好定義之開放介面S11位於其間。因E-UTRAN 712提供更高之頻寬以允用新服務以及以改良現有服務,故MME 708與服務閘道710相分離意味著服務閘道710可基於一為訊令異動而最佳化之平台。該機制使服務提供者能夠選擇用於該等兩元件中之每一者的更具有成本效益之平台且能夠 獨立擴展該等兩元件中之每一者。服務提供者亦可獨立於MME 708之位置對網路內之服務閘道710的最佳化拓撲位置進行選擇以便減小最佳化頻寬延遲以及避開故障之集中點。
如第7B圖中可見,E-UTRAN(例如,eNB)712經由LTE-Uu與UE 101連接。E-UTRAN 712支援LTE空中介面,且包括與控制平面MME 708功能相當的關於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功能性之功能。E-UTRAN 712亦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無線電資源管理、允入控制、排程、協商之上行鏈路(UL)QoS(服務品質)的強制執行、小區資訊廣播、使用者之加密/解密、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使用者平面封包標頭之壓縮/解壓縮以及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方面之功能。
作為一關鍵控制節點之MME 708負責管理行動性UE識別及安全參數以及包括重傳在內之傳呼程序。在承載啟動/停用方法中涉及MME 708,且亦負責選擇用於UE 101之服務閘道710。MME 708功能包括管理非接取層(NAS)訊令及相關安全性。MME 708檢查UE 101之授權以預占服務提供者之公眾陸地行動網路(PLMN),且強制執行UE 101漫遊限制。MME 708亦為LTE存取網路與2G/3G存取網路之間的行動性提供控制平面功能,其中S3介面起始於SGSN(服務GPRS支援節點)714,終止於MME 708。
SGSN 714負責傳遞來自其地理服務區域內之行動台的資料封包以及將資料封包傳遞至該等行動台。其任務包 括封包路由及轉移、行動性管理、邏輯鏈接管理以及鑒別及計費功能。S6a介面實現預定及鑒別資料之轉移,該等預定及鑒別資料用於對使用者存取MME 708與HSS(本籍用戶伺服器)716之間的演進系統(AAA介面)進行鑒別/授權。MME 708之間的S10介面提供MME再定位及MME 708至MME 708之資訊轉移。服務閘道710為經由S1-U終止朝向E-UTRAN 712之介面的節點。
S1-U介面提供在E-UTRAN 712與服務閘道710之間的每一承載使用者平面隧道傳輸。其含有對eNB 103之間發生移交期間切換路徑之支援。S4介面給使用者平面提供SGSN 714與服務閘道710之3GPP錨點功能之間的相關控制及行動性支援。
S12為UTRAN 406與服務閘道710之間的一介面。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718藉由為關於UE 101之訊務之退出及進入點將對UE 101之連通性提供給外部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718執行政策強制實施、為每一使用者執行之封包過濾、計費支援、合法攔截及封包篩選。PDN閘道718之另一作用為充當關於3GPP技術與非3GPP技術(諸如,WiMax及8GPP2)(CDMA 1X與EvDO(僅演進資料))之間的行動性之錨點。
S7介面提供將QoS政策及計費規則自PCRF(政策及計費規則功能)720轉移至PDN閘道718中之政策及計費實施功能(PCEF)。SGi介面為PDN閘道與操作者之IP服務(包括封包資料網路722在內)之間的介面。封包資料 網路722可為一操作者外部公眾或專用封包資料網路或一內部操作者封包資料網路,例如,其提供IMS(IP多媒體子系統)服務。Rx+為PCRF與封包資料網路722之間的介面。
如第7C圖中可見,eNB 103利用E-UTRA(演進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使用者平面,例如,RLC(無線電鏈接控制)715、MAC(媒體存取控制)717及PHY(實體層)719;以及一控制平面,例如,RRC 721)。eNB 103亦包括以下功能:小區間RRM(無線電資源管理)723、連接行動性控制725、RB(無線電承載)控制727、無線電允入控制729、eNB量測組態及提供731以及動態資源分配(排程器)733。
eNB 103經由一S1介面與aGW 701(存取閘道)通信。aGW 701包括一使用者平面701b及一控制平面701a。該控制平面701a提供以下組件:SAE(系統架構演進)承載控制735及MM(行動管理)實體737。該使用者平面701b包括一PDCP(封包資料聚合協定)739及一使用者平面功能741。注意aGW 701之功能性亦可由一服務閘道(SGW)與一封包資料網路(PDN)GW之組合提供。aGW 701亦可藉由介面與一封包網路(諸如,網際網路743)連接。
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如第7D圖中所示,PDCP(封包資料聚合協定)功能性可存在於eNB 103而非GW 701中。除該PDCP功能以外,第7C圖中之eNB功能亦在該架構中提供。
在第7D圖之系統中,提供E-UTRAN與EPC(演進之封包核心)之間的功能分割。在該實例中,將E-UTRAN之無線電協定架構提供給使用者平面與控制平面。在3GPPTS 86.300中提供了關於該架構之更詳細描述。
eNB 103經由S1連接至服務閘道745上,該服務閘道745包括一行動性錨定功能747。根據該架構,MME(行動性管理實體)749提供SAE(系統架構演進)承載控制751、閒置狀態行動性處理753及NAS(非接取層)安全性755。
一般技術者會認識到提供重傳之方法可經由軟體、硬體(例如,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DSP)晶片、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等)、韌體或其組合來實施。以下關於第8圖對用於執行所述功能之該例示性硬體進行詳述。
第8圖說明例示性硬體,可在其上實施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一計算系統800包括用於傳資訊之一匯流排801或其他通信機構以及一耦合至該匯流排801上以處理資訊之處理器803。該計算系統800亦包括主記憶體805,諸如,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或其他動態儲存裝置,其耦合至匯流排801上以供儲存資訊以及待由該處理器803執行之指令。主記憶體805亦可用於在處理器803執行指令期間儲存臨時變數或其他中間資訊。計算系統800可更包括耦合至匯流排801上以供為處理器803儲存靜態資訊及指令之一唯讀記憶體(ROM)807或其他靜態儲存裝置。一諸如 磁碟或光碟之儲存裝置809耦合至匯流排801上以供持久儲存資訊及指令。
計算系統800可藉由匯流排801耦合至一顯示器811(諸如,一液晶顯示器或主動式矩陣顯示器)上以供將資訊顯示給一使用者。一輸入裝置813(諸如,一包括文數字鍵及其他鍵之鍵盤)可耦合至匯流排801上以供將資訊及命令選擇傳至處理器803。該輸入裝置813可包括一遊標控制器(諸如,滑鼠、軌跡球或進標方向鍵)以供將方向資訊及命令選擇傳至處理器803,以及以供控制顯示器811上之遊標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本文所述之方法可由回應於處理器803之計算系統800提供,該處理器803執行包含於主記憶體805中之指令的配置。該等指令可自另一電腦可讀媒體(諸如,儲存裝置809)讀取入主記憶體805中。包含於主記憶體805中之指令之配置的執行使處理器803執行本文所述之方法步驟。亦可採用多重處理配置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以執行包含於主記憶體805中之指令。在替代性實施例中,硬連線電路可代替軟體指令而使用或與軟體指令組合而使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在另一實例中,可使用諸如現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之可再組態硬體,其中該硬體之邏輯閘的功能性及連接拓撲結構可通常由程式設計記憶體查找表在工作時進行定制。因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硬體電路與軟體之任何特定組合。
計算系統800亦包括至少一耦合至匯流排801上之通 信介面815。該通信介面815提供耦合至一網路鏈路(未圖示)上之雙向資料通信。通信介面815發送及接收載運表示各種類型資訊之數位資料流的電、電磁或光訊號。此外,通信介面815可包括周邊介面裝置,諸如,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PCMCIA(個人電腦記憶體卡國際協會)介面等。
處理器803可在接收傳輸碼時執行該傳輸碼,及/或將該傳輸碼儲存於儲存裝置809或其他非揮發性儲存裝置中以供以後執行。以此方式,計算系統800可以載波形式獲得應用碼。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電腦可讀媒體”係指參與將指令提供給處理器803以供執行之任何媒體。該媒體可呈許多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非揮發性媒體、揮發性媒體及傳輸媒體。非揮發性媒體包括(例如)光碟或磁碟,諸如,儲存裝置809。揮發性媒體包括動態記憶體,諸如,主記憶體805。傳輸媒體包括同軸電纜、銅線及光纖,包括包含匯流排801之線在內。傳輸媒體亦可呈以下形式:聲波、光波或電磁波,諸如,在射頻(RF)及紅外線(IR)資料通信期間產生之彼等波。電腦可讀媒體之常見形式包括例如軟碟、可撓性碟、硬碟、磁帶、任何其他磁性媒體、CD-ROM、CDRW、DVD、任何其他光學媒體、打孔卡片、紙帶、光標示表單、任何其他具有孔或其他光可識別標誌型樣之實體媒體、RAM、PROM及EPROM、FLASH-EPROM、任何其他記憶體晶片或匣、載波或者電腦可自其進行讀取之任 何其他媒體。
各種形式之電腦可讀媒體可涉及將指令提供給一處理器以供執行。舉例而言,用於進行本發明之至少一部分的指令最初可承載於一遠端電腦之一磁碟上。在此情況下,該遠端電腦將指令裝載入主記憶體中,且使用一數據機經一電話線發送指令。一本機系統之一數據機接收電話線上之資料,且使用一紅外線傳輸器將資料轉換為一紅外訊號並將該紅外訊號傳輸至一攜帶型計算裝置,諸如,個人數位助理(PDA)或膝上型電腦。該攜帶型計算裝置上之一紅外線偵測器接收由紅外訊號承載之資訊及指令,且將資料置放於一匯流排上。該匯流排將資料輸送至主記憶體,一處理器自該主記憶體擷取指令,並執行該等指令。由主記憶體接收之指令可視情況在由處理器執行前或後儲存於儲存裝置上。
第9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LTE終端機的例示性組件之圖,該LTE終端機能夠在第7A圖至第7D圖之系統中進行工作。一LTE終端機900經組態以在一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中進行工作。因此,一天線系統901提供多個天線以接收及傳輸訊號。該天線系統901係耦合至無線電電路903上,該無線電電路903包括多個傳輸器905及接收器907。無線電電路包含所有射頻(RF)電路以及基頻處理電路。如圖中所示,第一層(L1)及第二層(L2)處理係分別由單元909及911提供。視情況可提供第三層功能(未圖示)。模組913執行所有MAC層功能。一定時及校 準模組915藉由用介面連接例如一外部定時參考(未圖示)來維持正確定時。另外,包括一處理器917。在該情況下,LTE終端機900與一計算裝置919通信,該計算裝置919可為個人電腦、工作站、PDA、網路用具、行動電話等。
儘管已結合許多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不會因此受到限制,而會涵蓋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各種顯而易見之修改及相當配置。雖然在申請專利範圍之中以某些組合方式表現了本發明之特徵,但本發明涵蓋該等特徵可按任何組合及順序進行配置。
S11‧‧‧開放介面
S3‧‧‧介面
S6a‧‧‧介面
S10‧‧‧介面
S4‧‧‧介面
S12‧‧‧介面
S7‧‧‧介面
SGi‧‧‧介面
Rx+‧‧‧介面
S1‧‧‧介面
t ‧‧‧時間
S1-U‧‧‧介面
101‧‧‧使用者設備
103‧‧‧基地台
105‧‧‧天線系統
107‧‧‧天線
109‧‧‧資源分配邏輯
111‧‧‧資源分配邏輯
113‧‧‧錯誤偵測邏輯
115‧‧‧錯誤偵測邏輯
201‧‧‧實體資源區塊(PRB)
203‧‧‧傳輸
205‧‧‧可能位置
501‧‧‧第一傳輸
503‧‧‧重傳
511‧‧‧第一傳輸
513‧‧‧重傳
601‧‧‧傳輸時間間隔(TTI)
603‧‧‧最低數目之TTI
605‧‧‧重傳
607‧‧‧HS-SCCH訊息
611‧‧‧控制通道
613‧‧‧資料通道
700‧‧‧通信系統
701‧‧‧行動管理實體/服務閘道
701‧‧‧aGW(存取閘道)
701b‧‧‧使用者平面
701a‧‧‧控制平面
702‧‧‧通信系統
703‧‧‧封包傳送網路
704‧‧‧GERAN
705‧‧‧存取、授權及賬務系統(AAA)
706‧‧‧UTRAN
708‧‧‧MME
710‧‧‧服務閘道
712‧‧‧E-UTRAN
714‧‧‧SGSN(服務GPRS支援節點)
715‧‧‧RLC(無線電鏈接控制)
716‧‧‧HSS(本籍用戶伺服器)
717‧‧‧MAC(媒體存取控制)
718‧‧‧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
719‧‧‧PHY(實體層)
720‧‧‧PCRF(政策及計費規則功能)
721‧‧‧RRC
722‧‧‧封包資料網路
723‧‧‧小區間無線電資源管理
725‧‧‧連接行動性控制
727‧‧‧無線電承載控制
729‧‧‧無線電允入控制
731‧‧‧eNB量測組態及提供
733‧‧‧動態資源分配(排程器)
735‧‧‧系統架構演進承載控制
737‧‧‧行動管理實體
739‧‧‧PDCP(封包資料聚合協定)
741‧‧‧使用者平面功能
743‧‧‧網際網路
745‧‧‧服務閘道
747‧‧‧行動性錨定功能
749‧‧‧MME(行動性管理實體)
751‧‧‧系統架構演進承載控制
753‧‧‧閒置狀態行動性處理
755‧‧‧非接取層安全性
800‧‧‧計算系統
801‧‧‧匯流排
803‧‧‧處理器
805‧‧‧主記憶體
807‧‧‧唯讀記憶體(ROM)
809‧‧‧儲存裝置
811‧‧‧顯示器
813‧‧‧輸入裝置
815‧‧‧通信介面
900‧‧‧LTE終端機
901‧‧‧天線系統
903‧‧‧無線電電路
905‧‧‧傳輸器
907‧‧‧接收器
909‧‧‧單元
911‧‧‧單元
913‧‧‧模組
915‧‧‧定時及校準模組
917‧‧‧處理器
919‧‧‧計算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作為實例而限制方式進行說明,在隨附圖式之圖中:第1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通信系統的圖,該通信系統能夠提供一高效重傳機制;第2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例示性機制的圖,該例示性機制用於組合重傳;第3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重傳過程的流程圖,該重傳過程具體說明一先前傳輸與一相應重傳之間的關係;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過程的流程圖,該過程用於基於一先前傳輸與一隨後重傳之間的關係組合資料傳輸;第5A圖及第5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例示性重傳機制的圖; 第6A圖及第6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之資料傳輸機制的圖,該等資料傳輸機制利用控制通道訊令以指示傳輸時間間隔;第7A圖至第7D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具有例示性長期演進(LTE)架構之通信系統之圖,第1圖之系統可在該等系統中進行工作;第8圖為可用於實施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硬體的圖;及第9圖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LTE終端機的例示性組件之圖,該LTE終端機經組態以在第7A圖至第7D圖之系統中進行工作。

Claims (24)

  1. 一種資料重傳之方法,其包含:根據一傳輸機制決定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及根據該傳輸機制決定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資料,其中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經傳輸之該資料與經重傳之該資料之間的一關係以供對該經傳輸之該資料進行錯誤偵測,以及其中該傳輸機制使用在頻率上固定的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和使用按時間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傳來具體說明該關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協定執行該錯誤偵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傳輸機制使用一時間方面固定之分配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且使用按頻率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傳以具體說明該關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經傳輸之資料係基於該具體說明之關係與該經重傳之資料組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通道品質資訊傳輸至一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系統之一基地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用於該第一傳輸資源之該分配之一或多個實體資源區塊係在頻率上固定 及在時間上為動態,該傳輸係以該重傳之一時序來指出,以及該重傳係同步的和適應性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用於該第一傳輸資源之該分配之一或多個實體資源區塊係在時間上固定及在頻率上為動態,該傳輸係以該重傳之一頻率來指出,以及該重傳係非同步的和非適應性的。
  8. 一種資料重傳之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於一或多個程式之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以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組配以致使該設備執行至少以下步驟:根據一傳輸機制決定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以及根據該傳輸機制決定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資料,其中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經傳輸之該資料與經重傳之該資料之間的一關係以供對該經傳輸之該資料進行錯誤偵測,以及其中該傳輸機制使用在頻率上固定的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和使用按時間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傳來具體說明該關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根據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協定執行該錯誤偵測。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傳輸機制使 用一時間方面固定之分配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且使用按頻率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傳以具體說明該關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經傳輸之資料係基於該具體說明之關係與該經重傳之資料組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將通道品質資訊傳輸至一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系統之一基地台。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用於該第一傳輸資源之該分配之一或多個實體資源區塊係在頻率上固定及在時間上為動態,該資料之傳輸係以該重傳之一時序來指出,以及該重傳係同步的和適應性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設備,其中用於該第一傳輸資源之該分配之一或多個實體資源區塊係在時間上固定及在頻率上為動態,該資料之傳輸係以該重傳之一頻率來指出,以及該重傳係非同步的和非適應性的。
  15. 一種資料重傳之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其經組態以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以及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一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資料,其中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經傳輸之該資料與經重傳之該資料之間的一關係以供對該經傳輸之該資料進行錯誤偵測,以及其中該傳輸機制使用在頻率上固定的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和使用按時間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 傳來具體說明該關係。
  16. 一種用於資料重傳之設備,其包含:用以分配第一傳輸資源構件,其用於根據一傳輸機制分配該第一傳輸資源以供傳輸資料;及用以分配第二傳輸資源構件,其用於根據該傳輸機制分配該第二傳輸資源以供重傳該資料,其中該傳輸機制具體說明經傳輸之該資料與經重傳之該資料之間的一關係以供對該經傳輸之該資料進行錯誤偵測,以及其中該傳輸機制使用在頻率上固定的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傳輸和使用按時間之分配以提供該資料之該重傳來具體說明該關係。
  17.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含:根據一第一分配接收初始傳輸資料;根據具體說明所接收的該初始傳輸資料和重傳之該資料之間的一關係的一第二分配來接收該初始傳輸資料之該重傳;及基於該關係將所接收之該初使傳輸資料與該重傳之該資料結合,其中該第一分配係在頻率上固定,及該第二分配則是基於時間以具體說明該關係。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判定經接收之該資料是否有一錯誤,且基於該判定發送一認可訊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一混合自 動重複請求(HARQ)協定執行該判定步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通道品質資訊傳輸至一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系統之一基地台。
  21. 一種通訊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包含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以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組配以致使該設備執行至少以下步驟:根據一第一分配接收初始傳輸資料;根據具體說明與經接收之該初始傳輸資料之一關係的一第二分配接收該初始傳輸資料之重傳;及基於該關係將經接收之該初始傳輸資料與該重傳之該資料組合,其中該第一分配係在頻率上固定,及該第二分配則是基於時間以具體說明該關係。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設備,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以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一步組配以致使該設備執行至少以下步驟:判定經接收之該資料是否有一錯誤;及基於該判定發送一認可訊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設備,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以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一步組配以致使該 設備根據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協定來判定經接收之該資料是否有一錯誤。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將通道品質資訊傳輸至一第三代行動電話合作夥伴計畫(3GPP)系統之一基地台。
TW97115965A 2007-04-30 2008-04-30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TWI439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1499007P 2007-04-30 2007-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1672A TW200901672A (en) 2009-01-01
TWI439073B true TWI439073B (zh) 2014-05-21

Family

ID=41136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5965A TWI439073B (zh) 2007-04-30 2008-04-30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AR (2) AR066377A1 (zh)
TW (1) TWI439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4962A1 (en) * 2009-01-02 2010-07-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transmission
TWI584124B (zh) * 2010-10-06 2017-05-21 鈺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減少於透過高速週邊元件互連介面作即時傳輸時所需之重傳緩衝器之容量之方法與相關裝置
GB201109519D0 (en) * 2011-06-07 2011-07-20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Streamed radio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1672A (en) 2009-01-01
AR098218A2 (es) 2016-05-18
AR066377A1 (es)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67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ata retransmission scheme
JP542665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を送信するための装置、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11831441B2 (en) Short latency fast retransmission triggering
KR101260348B1 (ko) 리던던시 버전들의 시그널링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731534B2 (ja) 非周期的チャネル品質レポートのための暗黙的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決定
US103139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iming alignment
US201101419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undled transmissions
US200801926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US201000274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CN11109269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WO200902230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adapt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signaling scheme
TWI439073B (zh) 提供一資料重傳機制的方法及設備
JP7195376B2 (ja) 集積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