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8504B -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8504B
TWI428504B TW099100322A TW99100322A TWI428504B TW I428504 B TWI428504 B TW I428504B TW 099100322 A TW099100322 A TW 099100322A TW 99100322 A TW99100322 A TW 99100322A TW I428504 B TWI428504 B TW I4285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turbine
slider
movable plate
explosion
curv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0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4610A (en
Inventor
Jung Kuang Chou
Original Assignee
Jung Kuang C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 Kuang Chou filed Critical Jung Kuang Chou
Priority to TW099100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8504B/zh
Priority to US12/827,121 priority patent/US20100263622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124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4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8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85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本發明是一種原動力機械應用於車輛、飛機、輪船或發動機的引擎技術,尤指利用同圓心設置的汽輪與滑塊,經進氣、燃燒、爆炸與排氣同步等行程後,由於爆炸室轉動時能擴大空間產生推力,可驅動汽輪轉動的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
依照傳統引擎作動原理,汽缸中高壓氣體膨脹推移活塞亦同時改變汽缸之容積達成,但以回轉引擎爆炸室容積固定,即使汽輪轉動亦未能擴大其空間,結果僅能獲取爆炸時氣流直接撞擊力,而無法間接吸收高壓氣體膨脹所產生之推力,因為它再也無膨脹空間,依此推理純靜態高壓氣體於固定密閉容積中,無膨脹即無行程亦無推力,其作用於容積內壁僅是一種應力,迄今舉世無法突破回轉引擎上述困局,百思不解,必須類如傳統汽缸,其活塞可移動以擴大容積,相對汽缸內壓力才會下降,高壓氣體自然就會膨脹,推活塞移動表示有推力同步產生,唯有藉由活動板取代傳統活塞之設置可以奏功,回轉引擎主要特徵係將壓縮行程由傳統引擎中分離出去,運轉比較順暢,又以增加爆炸次數而減少爆炸份量,可降低振動,輕量化體積,高溫瞬間引爆,結構簡化,氣密性要求降低,不易熄火,更大的區別,傳統引擎受限於汽缸與活塞間隙小,為防止熱脹以及汽油自燃點 300度C,幾乎不斷的以水冷卻且間斷性燃燒,屬於低溫狀況燃燒,而回轉引擎對於高燃點燃料可採用喷缸方式直接送入爆炸室燃燒,所使用之空氣可先經熱交換器由排氣端回收廢熱,該爆炸室為連續性燃燒累積溫度可達600度C以上,屬於高溫狀況燃燒,依據熱力學定律,爆炸後之氣體溫度每提升273度C則單位體積氣體壓力增加一倍,亦即馬力增強一倍,相對燃料油耗省一半,此外亦可藉爆炸室所產生之高壓氣體經喷霧器將水喷入熱交換器中吸收廢熱,水霧經吸熱後成為水蒸汽,提供另一組滑塊推汽輪轉動,以上均未圖示,本引擎較不受溫度設限,有利於廢熱回收與利用,為本發明之企圖,相關前案爆炸室廢氣係由於燃燒室開口較長,而滑塊末端凸緣較短所形成之空間排氣,其缺點為廢氣無法全數清除,部份殘留廢氣雖然具有提升壓力,增強反應速率及爆炸威力,但究其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碳與水蒸氣兩者均為滅火消防材料,易窒熄或燃燒不完全產生一氧化碳劇毒,廢氣壓力亦具有緩衝抵銷下次爆炸所產生之撞擊力,此外再次探討目前時下最廣泛使用之四行程往復活塞式引擎,首先將稀釋之油氣吸入汽缸中稱為進氣行程,再則將此容積施力壓縮至8分之1體積稱為壓縮行程,此刻溫度上升,各油粒分子間距離拉近,一經點火互相引燃,產生爆炸力推動活塞轉動引擎稱為爆炸行程,最後施力將廢氣排除推出稱為排氣行程,上述點火方式係由一點引燃至線,由線再達面,低溫燃燒速度慢,時間上有些延遲,因此必須在活塞達上止點提前5度時間點燃,才能產生較大之推力,點火太早產生氣壓高衝力無法轉過上止點以致造成反轉,點火太晚產生氣壓低造成力量不足現象,故點火需要正時,再探討各行程兩端點力量之輸出或輸入轉換其間折損率如何?存疑尚無定論,就整體而言,往復活塞式引擎能源效率根據書籍記載,汽油29%,柴油34%,其餘60%以上能源均浪費消耗於熱量中,若依中山科學研究院告知汽油僅25%之燃燒效益,實際效率甚低,經深入探討,改良後預估可提升至60%以上效益,為本發明之誘因,茲深究其缺失,依照傳統引擎點燃方 式氣密度要求很高,汽缸與活塞間隙保持在0.05m.m.以下,若有閃失過熱或稍微洩漏氣壓,以致部分降低壓縮比,則無法啟動,又以其每次爆炸量大,結構體需要笨重堅實,因應熱脹及汽油溫度達300度C會自燃,汽缸必須以水冷卻,水箱溫度控制在100度C左右運轉,低溫燃燒效率低。
一種回轉引擎爆炸室,爆炸時可無限的擴大開放空間,其爆炸室兩端必須分別由兩組不同構件組成,互相對立,兩者間距離推移可增加空間,一固定端不動設於滑塊內弧面前端為一橢圓形弧面,溝槽末端呈開放式,另一端在汽輪上燃燒室開口前端設立一活動板,由一中心軸支撐,軸的兩端分別以軸套固定裝置於汽輪上,活動板突出於汽輪外周緣取代傳統引擎的活塞與固定端對立,並隨同汽輪轉動以與滑塊內弧面U形溝槽精準配合構成爆炸室,爆炸時U形溝槽與活動板間必須保持精密配合,否則會影響出力並產生噪音及磨損,甚至無法運轉,U形溝槽內固定端為一橢圓形弧面,活動板沿此弧面起立承受巨大爆炸威力旋轉90度,依照情理會產生頗大之衝擊力,但此係逐步起立,必須配合等待汽輪轉至某一角度定點,始能完全直立,其間橢圓形弧面固定不動,活動板環前端有一斜面且本體有彈性以及運轉離心力具有微量伸縮功能,以彌補兩者間氣密不足,雖然爆炸威力能使活動板瞬間旋轉90度,U形溝槽環繞汽輪有段距離,但是中心軸卻沿汽輪高速遠離它,尚有一輔助措施,請參見圖3將中心軸延長至外界並裝上一只扇形齒輪以與活動板連動,另一只扇形齒輪則固定裝置於機架適當位置上不動,當汽輪轉動時兩只扇形齒輪相互咬合正是爆炸時刻,威力推活動板轉動中心軸上的扇形齒輪如標示方向,此外汽輪定位容易,但滑塊必須考量採用懸浮式以因應兩者間熱脹冷縮所造成之壓力或間隙做適當之自動調整,滑塊外弧面兩端之中央要求精密定位,可於外弧面兩端個別中央分別設置一V形槽供定位之用,內弧面末端呈U形溝槽其末端呈開放式,U形溝槽開口微向外傾斜與活動 板相密合,則此亦具有自動定位功能,設若活動板擠壓卡住溝槽內側,汽輪繼續向前轉,活動板被拉向後傾斜則立即鬆脫,該活動板直立時側面與汽輪直徑成一直線,其後面與爆炸氣流成90度垂直推汽輪轉動,前面則掃除溝槽內殘留之廢氣逃逸於外界,為考量汽輪於高速運轉下仍能維持平衡,減少振動,滑塊之設置,應以偶數對稱為宜,燃燒室數量及汽輪回轉半徑大小不苟,汽輪直徑越大越省力,效率越高,活動板經高速運轉經循環回至進氣口前,再由一弧形導桿輔助推活動板回到定位使與汽輪外周緣持平,由於活動板高度小於燃燒室開口長度,又以滑塊進氣口內側設置一凹溝,提供延時進氣之功能,進氣不困難,待燃燒室移至爆炸室時混合氣點燃引爆推活動板正轉起立,與滑塊上之U形溝槽構成爆炸室,爆炸室由於連續性之爆炸累積熱量產生高溫超越300度C,汽油燃料瞬間達燃點自燃引爆或經由內裝設之連續性電子點火裝置引爆,無時差或延遲,勿須正確壓縮比,即使氣密性差亦能引爆,僅力量稍弱,為達更佳之氣密性設置,於活動板外緣加裝活動板環,可增進效益,再者如上述V形槽定位裝置,其上方弧形殼體設有方形套筒,配置方形條,方形條前端備有V形體,並以彈簧及螺絲調節由上方施壓於V形槽上定位,本發明最明顯之特徵,在於活動板爆炸時被推正轉90度,以創造高壓氣體膨脹空間,進氣前經由一弧形導桿輔助歸位,滑塊由調整螺絲支撐內凹斜角,再由後方彈簧及調整螺絲挾持懸浮於汽輪外周緣,雖然適當的角度θ使汽輪與滑塊間的壓力趨近於零但如考量動態情況,爆炸時作用力推活動板沿正轉方向轉動,反作用力推滑塊沿反轉方向轉,雖經內凹斜角與調整螺絲設限,但以其斜度反作用力仍能影響滑塊與汽輪間的壓力,必須在滑塊前端增設一抵擋螺絲,垂直有效抵擋反作用力並能調整汽輪與滑塊固定間隙,減少阻力者。
依據本發明之引擎結構,係除去傳統引擎四行程中之壓縮行程,因此燃料、混合氣、高壓空氣等均須藉由外界提供,請參閱圖1 ~圖6或可選擇適當能量空氣壓縮機匹配本引擎,首先必須以啟動馬達轉動汽輪2(圖未標示)續由主軸21直接傳動壓縮機,低燃點燃料,如液化石油氣、汽油等燃料先經蒸發器或化油器與空氣混合霧化,再由壓縮機進氣口端吸入進行壓縮,產生溫升輸出直接導入本引擎之進氣口34,藉著混合氣本體壓力自動注入燃燒室22中,進氣口34之內側設有一凹溝341可延長進氣時間,待燃燒室22轉進至橢圓形弧面311位置前由火星塞引爆活動板23被推開起立突出汽輪外周緣與U形溝槽31構成爆炸室,其內部高溫混合氣產生爆炸,推活動板23向前轉動汽輪2同時排清U形溝槽31內之廢氣於外界,活動板23循環繞回由弧形導桿121輔助推與汽輪外周緣持平,活動板23隱藏於燃燒室22開口端經擋板232定位後才進氣,本發明之引擎,進氣、排氣均不費事,壓縮行程又分離出去效率高,唯一僅剩爆炸行程須加探討,進氣不費力,排氣沒阻力,壓縮有效率,爆炸後勁發威力,燃燒室22底部與活動板23背面均同時產生推力。
為使本發明的內容能清楚了解,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示請參閱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主要結構,至少是包括下列構件:
一呈框圍狀的機架1,其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1,其兩側水平段的中心各設有一軸承12,而機架1的垂直段設有一弧形殼體13,弧形殼體13的前端緣設有一弧形導桿121及一抵擋螺絲134,弧面上設有複數個調整螺絲131,弧面兩端的中央分別設有一組定位裝置(含方形套筒122、方形條123、彈簧124、調壓螺絲125),另所述的弧形殼體13的末端緣(排氣端)設有一調整螺絲132以及彈簧133。
一汽輪2,中心貫穿設有一主軸21,所述的主軸21活動穿設於機架1的兩個軸承12間,且沿着汽輪2的外周緣設有複數組燃燒室22,每一個燃燒室22的開口前端均設有一活動板23,活動板23側面的中央由一中心軸24貫穿,中心軸24的兩端分別以一軸套241支撐裝置於汽輪2上,所述活動板23側面突出汽輪2部份嵌入一活動板環231以增進其與U形溝槽31的氣 密度,又於燃燒室22開口前端設有一凹槽234便於嵌入一彈簧線235及一滑片236以增進汽輪2與活動板23間的氣密度,爆炸時活動板23沿汽輪2轉動方向正轉90度由燃燒室22內一擋板232控制其角度及定位,待活動板23推離U形溝槽31且已失去推力時由一弧形導桿推活動板23形成反轉90度回歸原位,並由弧形導桿121輔助於擋板232定位後再次進氣,組裝時,憑借彈簧353施壓可使弧形壓條351貼合密接於汽輪2的兩個接合面邊緣,使與滑塊3兩側形成氣密。
一滑塊3,活動設在弧形殼體13內,使滑塊3包覆設在汽輪2的弧面,且滑塊3的內弧面依序設有一圓弧板32嵌入於一凹穴並由彈簧321施壓以與汽輪2的弧面保持氣密的效果,其次設有進氣口34內側凹溝341以延續進氣時間,後續設有一隱藏式火星塞25連續點燃,緊接設有橢圓形弧面311續接U形溝槽31至末端為開放式以與汽輪2及活動板23構成一爆炸室,爆炸時活動板23推汽輪轉動同時排除廢氣,而滑塊3的外弧面則設有兩個V形槽312、兩個內凹斜角33以及一進氣口34,所述的V形槽312是與弧形殼體13的方形條123前端的v形體相對配合定位,所述的內凹斜角33是與弧形殼體13的調整螺絲131相對,所述的進氣口34僅能對燃燒室22供氣,另所述的滑塊3的兩側緣分設有一支撐構件35,所述的支撐構件35內設有一弧形壓條351,弧形壓條351一側設有複數個螺絲352以及彈簧353。由於組裝時,前述弧形殼體13上的兩個內凹斜角33必須分別與調整螺絲131密合為基礎,然後憑借排氣端彈簧133由調整螺絲132調節施加適當壓力以控制滑塊3與汽輪2間之壓力,同時也由汽輪2、加上三個調整螺絲131、132四方向挾持滑塊3懸浮於汽輪2弧面上,除了因應熱脹冷縮些許位移外幾乎是不會動,再者由於抵擋螺絲134的設置,再大的反作用力均被抵擋,且不增加汽輪2與滑塊3間的壓力,但調整抵擋螺絲134可改變兩者間隙及鬆緊度。
如上所述,本發明在實施時將具有下列特色:
1.本發明是至少包括進氣、點燃、爆炸以及排氣工程但均合併成為單一行程,分別在不同位置同時實施,經仔細探討,混合氣憑藉本體壓力自動注入燃燒室22中無須任何控制與獨特行程,點燃亦為同步,爆炸與排氣是活動板23的一體兩面也同時發生,因此汽輪2每轉動一圈,依其周圍所設置燃燒室22數目即為爆炸次數,增加爆炸次數可相對的降低每次爆炸份量,同時輕量化結構並增進加速性能,加速立即見效,反觀傳統引擎每兩轉才加一次燃料充其量可增加的能量很有限,若欲增強轉矩可增添滑塊3用來增加推動力;上述燃燒室22是不拘形狀,一般均以開口寬、淺為佳,因此高壓氣體膨脹反應以及排除的速度均快,其所產生壓力差越大推力就越大,又以槓桿原理汽輪2的半徑越大越省力,也就是說,爆炸時低氣壓力亦能使用,而爆炸必須在密閉空間中進行始能奏效;此外,通過熱交換器可將廢氣中所含的熱量回收提供進氣時加溫之用,或冷卻水溫度上升後可變成水蒸氣而重新成為引擎動能,為本發明的後續展望。
2.本發明是利用內凹斜角33以及調整螺絲131取代現有滑輪支撐滑塊,不但較為精準耐用,且易於進行微調以減少間隙誤差,當爆炸時的爆發力可推動汽輪2正向轉動,反作用力則推滑塊3反向轉動,除利用調整螺絲131抵擋反作用力外,所述的調整螺絲131得同時承擔側面維持滑塊3與汽輪2間密合的分力,設若此分力太大時亦將增加運轉阻力,所以在滑塊3前端增設一抵擋螺絲134可改善上述缺失,又能調節滑塊3與汽輪2間隙及鬆緊度,上述內凹斜角33與調整螺絲131的接合面,以及滑塊3與汽輪2接合面的切線間構成一夾角θ,希望滑塊3與汽輪2間的壓力趨近於零,則降低磨擦阻力以及動力損失,而其間壓力是與夾角θ形成反比,故必須選擇適當的夾角θ。
3.本發明是在汽輪2與滑塊3接合處分別設有圓弧板32以及弧形壓條351,可使滑塊3包覆在汽輪2外圍時,除排氣端外其餘三面邊緣形成氣密,且位於兩側的弧形壓條351,是以彈簧 353施壓而貼合密接於汽輪2兩個接合面邊緣,圓弧板32則是前嵌設在滑塊3內弧面,同樣利用彈簧321施壓而貼合密接於汽輪2的弧面,另所述的圓弧板32靠內側設有斜面可提升氣密效果,由於、本發明理論上汽輪2會與滑塊3以同心圓的方式密合,但實際運轉時,弧形壓條351、圓弧板32必須利用彈簧353、321施壓以確保其氣密效果。
以上說明對本發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機架
11‧‧‧容置空間
12‧‧‧軸承
121‧‧‧弧形導桿
122‧‧‧方形套筒
123‧‧‧方形條
124‧‧‧彈簧
125‧‧‧調壓螺絲
13‧‧‧弧形殼體
131‧‧‧調整螺絲
132‧‧‧調整螺絲
133‧‧‧彈簧
134‧‧‧抵擋螺絲
135‧‧‧扇形齒輪
136‧‧‧螺絲
2‧‧‧汽輪
21‧‧‧主軸
22‧‧‧燃燒室
221‧‧‧彈簧
23‧‧‧活動板
231‧‧‧活動板環
232‧‧‧擋板
233‧‧‧固定螺絲
234‧‧‧凹槽
235‧‧‧彈簧線
236‧‧‧滑片
24‧‧‧中心軸
241‧‧‧軸套
242‧‧‧螺絲
243‧‧‧扇形齒輪
25‧‧‧火星塞
3‧‧‧滑塊
31‧‧‧U形溝槽
311‧‧‧橢圓形弧面
312‧‧‧V形槽
32‧‧‧圓弧板
321‧‧‧彈簧
33‧‧‧內凹斜角
34‧‧‧進氣口
341‧‧‧凹溝
35‧‧‧支撐構件
351‧‧‧弧形壓條
352‧‧‧螺絲
353‧‧‧彈簧
θ‧‧‧角度
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發明中汽輪與活動板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發明中輔助說明圖;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組裝後的立體外觀圖;圖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組裝後的剖視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爆炸時產生的向量力圖。
1‧‧‧機架
12‧‧‧軸承
121‧‧‧弧形導桿
122‧‧‧方形套筒
123‧‧‧方形條
124‧‧‧彈簧
125‧‧‧調壓螺絲
13‧‧‧弧形殼體
131‧‧‧調整螺絲
132‧‧‧調整螺絲
133‧‧‧彈簧
134‧‧‧抵擋螺絲
2‧‧‧汽輪
21‧‧‧主軸
22‧‧‧燃燒室
221‧‧‧彈簧
23‧‧‧活動板
231‧‧‧活動板環
232‧‧‧擋板
24‧‧‧中心軸
25‧‧‧火星塞
3‧‧‧滑塊
31‧‧‧U形溝槽
311‧‧‧橢圓形弧面
32‧‧‧圓弧板
321‧‧‧彈簧
341‧‧‧凹溝
35‧‧‧支撐構件
351‧‧‧弧形壓條
352‧‧‧螺絲
353‧‧‧彈簧

Claims (5)

  1. 一種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其特徵:主要在於一汽輪周圍至少設置一組以上燃燒室,所述的燃燒室開口前端設有一活動板,爆炸前由點燃混合氣壓力推轉90度起立突出汽輪外周緣,活動板兩側與汽輪直徑成一直線者,所述的汽輪外周緣至少配置一滑塊,滑塊內弧面末端設有一U形溝槽,溝槽末端呈開放式以與活動板密合構成爆炸室。
  2. 一種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其特徵:至少包括:一呈框圍狀的機架,其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間,所述的機架一側設有一弧形殼體,其弧面前端設有一弧形導桿、一調節滑塊與汽輪固定間隙並抵擋反作用力的抵擋螺絲、二組滑塊定位裝置、數個支撐滑塊位置的調整螺絲,以及末端設有一彈簧、調整螺絲用以控制滑塊與汽輪間之壓力;一設在所述的機架內的汽輪,其中心貫穿設有一主軸,沿所述汽輪的外周緣設有至少一組燃燒室,在燃燒室開口前端設置一活動板,由一中心軸支撐裝置於汽輪上,所述活動板於進氣前由一弧形導桿推反轉90度使與汽輪外周緣持平,進氣後於爆炸前燃燒室內混合氣由火星塞引爆推活動板正轉90度起立突出汽輪外周緣與滑塊內弧面U形溝槽構成爆炸室,活動板推汽輪轉動;一活動設在所述的弧形殼體內的滑塊,是懸浮固定在所述的汽輪的外周緣,使滑塊內弧面與汽輪的外周緣形成氣密,所述的滑塊的內弧面設有一U形溝槽,其末端為開放式提供爆炸空間,所述的滑塊的外弧面設有兩個以上內凹斜角、兩個V形槽以及一進氣口,所述的內凹斜角是與所述的弧形殼體的調整螺絲相對應,所述V形槽是與所述的弧形殼體上的定位裝置相對應,所述的進氣口僅能對所述的燃燒室供給混合油氣。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爆炸室的兩端必須分別以不同組件所組成,一端固定不動設於滑塊內弧面前端即橢圓形弧面,溝槽末端呈開放式,另一端由一活動 板以一中心軸支撐,軸的兩端分別以軸套固定裝置於燃燒室開口的前端,突出汽輪外周緣與固定端對立,爆炸時活動板推出無限的爆炸空間,之後活動板可反向彎折90度隱藏,進氣後於爆炸前再次正轉90度復出,由擋板控制其正轉角度。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滑塊內弧面前端設一凹槽、兩邊緣均有倒角,並以圓弧板及弧形壓條藉由彈簧壓力保持滑塊與汽輪間的氣密度。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回轉引擎的改良結構,V形槽定位裝置是於弧形殼體內側設有一方形套筒,外側設有螺紋,中心配置一方形條,方形條前端備有V形體,並以彈簧及螺絲調節由上方施壓於V形槽上定位。
TW099100322A 2003-03-21 2010-01-08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TWI428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0322A TWI428504B (zh) 2010-01-08 2010-01-08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US12/827,121 US20100263622A1 (en) 2003-03-21 2010-06-30 Rotary eng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0322A TWI428504B (zh) 2010-01-08 2010-01-08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4610A TW201124610A (en) 2011-07-16
TWI428504B true TWI428504B (zh) 2014-03-01

Family

ID=4504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0322A TWI428504B (zh) 2003-03-21 2010-01-08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8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0827B (zh) * 2012-09-21 2017-10-01 周榮光 回轉引擎之改良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4610A (en) 201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7994B (en) Enhanced method of closed vessel combustion
US5056315A (en) Compounded turbocharged rotar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eled with natural gas
JP6000129B2 (ja) 多モード高効率内燃機関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9539030A (ja) 改良型エンジン
WO2007017867A2 (en) Improvements to wankel and similar rotary engines
US10830047B2 (en) Rotary energy converter with retractable barrier
JPH05503129A (ja) 内燃機関
JP2004529285A (ja) ロータリーマシン並びに熱サイクル
US4167922A (en) Internal ballistic engine
US20070169728A1 (en) Rotating barrel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1088596A1 (zh) 回转发动机
US8353159B2 (en) Combustion engine with heat recovery system
TWI428504B (zh) 回轉引擎之改良裝置
JP4286419B2 (ja) ピストン形内燃機関
US20100263622A1 (en) Rotary engine
CN101845990A (zh) 回转引擎的改良结构
TWI600827B (zh) 回轉引擎之改良結構
CN100557213C (zh) 回转引擎
EP1837505A1 (en) Rotary engine
US20190203633A1 (en) Split-cycle engine
RU118690U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7044340A (zh) 发动机变矩节能技术
WO2015061923A1 (zh) 回转引擎的改良结构
CN1046784A (zh) 切弧转子式内燃机
JP2024536955A (ja) ロータリーエンジ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