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6411B -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6411B
TWI426411B TW98125436A TW98125436A TWI426411B TW I426411 B TWI426411 B TW I426411B TW 98125436 A TW98125436 A TW 98125436A TW 98125436 A TW98125436 A TW 98125436A TW I426411 B TWI426411 B TW I426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connection
sensing device
microprocessor
data secur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5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4490A (en
Inventor
Ming Chin Wu
Original Assignee
Ming Chin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 Chin Wu filed Critical Ming Chin Wu
Priority to TW98125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64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6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6411B/zh

Links

Description

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尤指使用者將感應裝置遠離連接裝置時,其電腦會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即可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而感應裝置靠近連接裝置時,使用者不需輸入第一辨識碼,即可直接操控電腦,以此具有保密及使用方便之效果。
按,由於電腦之多功能及日益普及,所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所需之物品,且由於電腦儲存資料之便利性,使人們多會將一些具有機密性的資料儲存於電腦中,而且為了防範他人使用這些資料,使用者多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資料的保護,而傳統電腦保護的應用方法有智慧卡、指紋辨識系統或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中之開機密碼。
上述智慧卡之方式為使用者必須在插入對應之智慧卡後,電腦才能登入網路,但此種方式並沒有對電腦在開機時或從螢幕保護程式中喚醒的情況下進行保全,所以第三者在沒有智慧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開啟電腦,只是無法進入網路,因此對於電腦內資料的保護並不完善。
此外,使用指紋辨識系統進行電腦保全的方式,則是在電腦開機時,先辨識使用者的指紋,經確認後才可以進行開機,但指紋辨織系統的硬體成本較高,且需要對應的指紋辨識裝置與軟體。
另,第三種方法即是在BIOS中藉由設定開機密碼加以保護,於電腦系統開機時便要求輸入密碼,確認後才可以開機,但電腦在使用時,BIOS中之開機密碼並不會再一次加以確認,因此任何人都可使用電腦,所以上述三種方法皆沒有對電腦在使用的情況下進行保全,因此另有使用視窗作業系統之螢幕保護程式,而使用者可設定在預設時間內沒有使用電腦的話,電腦便會進入螢幕保護程式,而如果要取消螢幕保護程式,使用者必須輸入名稱及密碼,所以可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但也造成使用者每次離開電腦預設時間後,就要再次輸入名稱密碼,且使用者又必須記憶密碼,而產生使用手續的麻煩及時間浪費。
是以,如何解決習用電腦資料保密之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發明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經由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之發明誕生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連接裝置之微處理器分別連接有連接介面及傳輸單元,而感應裝置之處理單元連接有傳輸介面,當連接裝置透過連接介面與電腦插接,且感應裝置與連接裝置插接時,利用連接裝置與感應裝置之間產生第二辨識碼之初始化設定,如此,當感應裝置遠離連接裝置預設範圍時,其連接裝置會控制電腦進入螢幕保護程式,以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而使用者將感應裝置靠近連接裝置至預設範圍時,其連接裝置會自動輸入第一辨識碼至電腦,即可不須自己再輸入第一辨識碼下,而解除螢幕保護程式後,可直接使用電腦,以達到資料安全及使用方便之目的。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構造,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步驟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電路方塊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係包括有連接裝置1及感應裝置2,其中:該連接裝置1為具有微處理器11,而微處理器11可分別連接控制有傳輸單元12、記憶單元13、接合介面14、連接介面15、按鍵16及發光元件17之運作。
該感應裝置2為具有處理單元21,而處理單元21可分別連接控制有傳輸介面22、儲存單元23、插接介面24、供電單元25、按壓鈕26及發光單元27之運作。
上述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在第一次使用時,使用者需先安裝預設驅動程式至預設電腦3,而連接裝置1透過連接介面15與電腦3相對應之連接器做插接(圖中未示出),且連接裝置1亦可內建於預設電腦內,再將感應裝置2之插接介面24插接至連接裝置1之接合介面,而電腦3之驅動程式會要求使用者進入電腦3作業系統設定螢幕保護程式,以輸入第一辨識碼(如名稱、通行碼)及螢幕保護程式之預設等待時間(如1分鐘),並以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及電腦3分別儲存此第一辨識碼;而當外力按壓連接裝置1之按鍵16時,連接裝置1會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2連接,如果有的話,可再按壓感應裝置2之按壓鈕26,使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之間產生隨機之第二辨識碼[如連接碼(65534)及傳輸頻道(第11頻道)),同時第二辨識碼分別儲存在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及感應裝置2之儲存單元23,以此完成連接程序設定,且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產生亮光顯示,再將感應裝置2從連接裝置1拔取。
如此,當使用者將感應裝置2帶在身上,且遠離連接裝置1預設傳輸距離時,其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控制電腦3進入加密(如螢幕保護程式),使其他人無法使用電腦3,而感應裝置2會每經過預設時間(如30秒),其感應裝置2之傳輸介面22與連接裝置1之傳輸單元12彼此互相無線傳輸信號做確認,而該傳輸介面22及傳輸單元12為相對應之無線傳輸元件(如RF或藍芽等)。
上述感應裝置2傳輸介面22與連接裝置1傳輸單元12之傳輸信號方式係可為單向或雙向的無線傳輸信號,以確認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為同一組產品、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即可,因此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之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仍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當感應裝置2靠近連接裝置1至預設範圍時,其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檢查該感應裝置2是否與連接裝置1為同一組產品、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因為在同一個區域(如辨公室)內,可能同時有複數人使用本發明之感應裝置2,所以連接裝置1必須偵測是否為相對應第二辨識碼之感應裝置2,如果不是的話,經過預設等待時間(如1分鐘)之後,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控制電腦3進入加密(如螢幕保護程式),而連接裝置1必須偵測到該感應裝置2為同一產品及相對應的第二辨識碼,此時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就會自動傳輸第一辨識碼至電腦3,使用者才可使用電腦3,以此避免使用者離開電腦3後再回來時,需在螢幕保護程式下輸入第一辨識碼之麻煩程序,所以使用者不會有發生忘記第一辨識碼之困擾,並且可防止他人使用電腦3,以此具有保護電腦3資料及使用方便之雙重效果。
請參閱第一、二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電路方塊圖、預設電腦之操作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步驟執行如下:
(401)開始。
(402)電腦3是否偵測到連接裝置1,若是的話,進入步驟(404),若否的話,進入步驟(403)。
(403)使用者必須自行輸入名稱及密碼至電腦3。
(404)進入電腦3之作業系統設定使用者名稱及通行碼。
(405)電腦3與連接裝置1之間皆儲存使用者名稱及通行碼。
(406)電腦3與連接裝置1之間是否需要初始化,若是的話,進入步驟(401),若否的話,進入步驟(407)。
(407)感應裝置2是否為低電量,若是的話,進入步驟(408),若否的話,進入步驟(409)。
(408)電腦3螢幕顯示警告訊息。
(409)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之間的連接碼與頻道是否有效,若是的話,進入步驟(404),若否的話,進入步驟(401)。
是以,電腦3偵測是否有與連接裝置1插接,如果否的話,當電腦3出現螢幕保護程式時,使用者必須自行輸入第一辨識碼(如名稱及通行碼)才可取消螢幕保護程式,但連接裝置1與電腦3有插接的話,其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控制電腦3供使用者設定螢幕保護程式之預設等待時間、名稱及通行碼,且將名稱及通行碼分別儲存備份在電腦3及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再詢問電腦3與連接裝置1之間是否需要初始化,如果不需要的話,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偵測感應裝置2之供電單元25是否為低電量,如果是低電量的話,其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控制電腦3所連接之螢幕顯示警告訊息(圖中未示出),如果不是低電量的話,直接檢查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之間的第二辨識碼(如連接碼與頻道)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的話,使用者可返回設定螢幕保護程式之預設等待時間、第一辨識碼(如名稱及通行碼),若無效的話,電腦3則偵測是否有與連接裝置1插接。
請參閱第一、三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電路方塊圖、連接裝置之操作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步驟執行如下:
(501)連接裝置1插接至電腦3。
(502)電腦3是否開啟,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03),若否的話,重複進入步驟(502)。
(503)電腦3偵測到連接裝置1。
(504)是否需要初始化,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05),若否的話,進入步驟(513)。
(505)是否有按壓連接裝置1之按鍵16,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08),若否的話,進入步驟(506)。
(506)發光元件17產生亮光顯示。
(507)告知電腦3該感應裝置2為無效,並進入步驟(513)。
(508)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2插接,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09),若否的話,重複進入步驟(508)。
(509)是否按壓感應裝置2之按壓鈕26,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10),若否的話,重複進入步驟(509)。
(510)產生連接碼與傳輸頻道。
(511)儲存連接碼與傳輸頻道。
(512)關閉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及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
(513)感應裝置2是否有效,若是的話,進入步驟(514),若否的話,進入步驟(516)。
(514)傳送使用者名稱及通行碼至電腦3。
(515)等待30秒,並進入步驟(513)。
(516)啟動螢幕保護程式,並進入步驟(504)。
是以,該連接裝置1透過連接介面15與電腦3插接,而使用者並確認電腦3是否為開啟,如果開啟的話,電腦3會確認是與連接裝置1插接,而不是與其他裝置(如隨身碟或讀卡機等)插接,且電腦3會詢問使用者該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之間是否需要初始化,如果需要的話,使用者可按壓連接裝置1之按鍵16,當沒有按壓按鍵16時,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產生亮光顯示,並透過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告知電腦3該感應裝置2為無效,而有按壓連接裝置1之按鍵16的話,使用者需檢查連接裝置1之接合介面14是否與感應裝置2之插接介面24插接,如果有的話,使用者再按壓感應裝置2之按壓鈕26,使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與感應裝置2之處理單元21會互相產生相對應之連接碼與傳輸頻道,再分別儲存在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及感應裝置2之儲存單元23,而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及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關閉亮光,再以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確認感應裝置2是否為有效的,如果無效的話,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便會控制電腦3進入螢幕保護程式狀態,如果有效的話,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透過連接介面15自動傳送使用者第一辨識碼(如名稱及密碼)至電腦3,以此取消螢幕保護程式,而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每經過預設時間(如30秒),就會相互傳送訊號,以確認感應裝置2是否為有效的(如同一組產品及相對應的第二辨識碼)。
請參閱第一、四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電路方塊圖、感應裝置2之操作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步驟執行如下:
(601)開始。
(602)感應裝置2是否插接至連接裝置1,若是的話,進入步驟(603),若否的話,進入步驟(607)。
(603)是否按壓感應裝置2之按壓鈕26,若是的話,進入步驟(604),否則重複進入步驟(603)。
(604)產生連接碼與傳輸頻道。
(605)儲存連接碼與傳輸頻道。
(606)關閉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及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並進入步驟(602)。
(607)感應裝置2是否為低電量,若是的話,進入步驟(608),若否的話,進入步驟(609)。
(608)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顯示亮光。
(609)感應裝置2傳送工作訊號至連接裝置1。
(610)關閉發光單元27。
(611)等待30秒,並進入步驟(601)。
是以,該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2插接,若是的話,使用者可按壓感應裝置2之按壓鈕26,使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與感應裝置2之處理單元21會互相產生相對應之儲存第二辨識碼(如連接碼與傳輸頻道),再分別儲存在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及感應裝置2之儲存單元23,而連接裝置1之發光元件17及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關閉亮光,並再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2插接;上述如果連接裝置1之接合介面14與感應裝置2之插接介面24沒有插接的話,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會偵測感應裝置2是否為低電量,如果低電量,感應裝置2之發光單元27顯示亮光,並傳送工作訊號至連接裝置1,如果無低電量的話,其感應裝置2會直接傳送工作訊號至連接裝置1,且感應裝置2關閉發光單元27並等待預設時間(如30秒),再重複上述步驟,使連接裝置1之微處理器11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2插接。
上述當感應裝置2供電單元25之電源用完時,連接裝置1會傳送一個訊號至電腦3,而電腦3所連接之螢幕上會顯示低電量或感應裝置2之訊號微弱(圖中未示出),此時,使用者可將連接裝置1透過連接介面15與電腦3插接,並將感應裝置2之傳輸介面22插接至連接裝置1之傳輸單元12,且使用者必須在電腦3輸入第一辨識碼(名稱及通行碼),而連接裝置1與感應裝置2之間會重新產生新的第二辨識碼,再由電腦3透過連接裝置1充電至感應裝置2之供電單元25。
另,該感應裝置2之處理單元21可連接有指紋辨識單元(圖中未示出),而可將使用者之指紋資料儲存在感應裝置2之儲存單元23,當使用者將感應裝置2靠近連接裝置1,且使用者之手指按壓在指紋辨識單元時,使感應裝置2之指紋辨識單元會進行指紋之比對,如果指紋正確的話,感應裝置2會傳送訊號至連接裝置1,此時連接裝置1會自動傳輸第一辨識碼(如名稱及通行碼)至電腦3,使用者才可使用電腦3,如果使用者之指紋不正確的話,其連接裝置1會控制電腦3進入螢幕保護程式。
是以,本發明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為可改善習用之技術關鍵在於:
(1)當感應裝置2靠近連接裝置1至預設範圍時,此時連接裝置1會自動輸入名稱及通行碼至電腦3,而遠離連接裝置1預設範圍時,其連接裝置1會控制電腦3進入螢幕保護程式,而可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3,進而具有自動保護電腦3的功效。
(2)由於連接裝置1之記憶單元13會儲存名稱及通行碼,當感應裝置2靠近連接裝置1至預設範圍時,連接裝置1會自動輸入名稱及通行碼至電腦3,所以使用者不需記憶名稱及通行碼,亦不需花費時間自行輸入名稱及通行碼,以此可節省時間及增加方便性。
故,本發明主要針對使用者將感應裝置遠離連接裝置時,其電腦會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即可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而感應裝置靠近連接裝置時,使用者不需輸入密碼,即可直接操控電腦,以此具有保密及使用方便之效果,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而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因此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之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仍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及方法,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實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連接裝置
11...微處理器
12...傳輸單元
13...記憶單元
14...接合介面
15...連接介面
16...按鍵
17...發光元件
2...感應裝置
21...處理單元
22...傳輸介面
23...儲存單元
24...插接介面
25...供電單元
26...按壓鈕
27...發光單元
3...電腦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之電路方塊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預設電腦之操作流程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連接裝置之操作流程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感應裝置之操作流程圖。
1...連接裝置
11...微處理器
12...傳輸單元
13...記憶單元
14...接合介面
15...連接介面
16...按鍵
17...發光元件
2...感應裝置
21...處理單元
22...傳輸介面
23...儲存單元
24...插接介面
25...供電單元
26...按壓鈕
27...發光單元
3...電腦

Claims (16)

  1. 一種電腦資料保密系統,係包括有連接裝置及感應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用以與預設電腦電性連接,且儲存可將預設電腦進行加密之第一辨識碼及與感應裝置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該感應裝置用以儲存與連接裝置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並與連接裝置相互無線傳輸第二辨識碼,使連接裝置輸入第一辨識碼至電腦進行自動解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連接裝置為具有微處理器,而微處理器連接有可與感應裝置傳輸訊號之傳輸單元,且微處理器連接有可供感應裝置插接之接合介面,並以微處理器連接有可與預設電腦插接之連接介面,再以微處理器連接有記憶單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應裝置為具有處理單元,而處理單元連接有可傳輸訊號至連接裝置傳輸單元之傳輸介面,並以處理單元連接有儲存單元,再以處理單元連接有可與連接裝置之接合介面連接之插接介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連接裝置之微處理器連接有可供按壓後進行初始化之按鍵,且微處理器連接有可產生亮光之發光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 應裝置之處理單元連接有可供按壓進行產生連接碼與傳輸頻道之按壓鈕,且處理單元連接有可產生亮光之發光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應裝置之處理單元連接有可供應電源之供電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第一辨識碼為預設電腦之使用者名稱及通行碼,而第二辨識碼為連接裝置及感應裝置之間的連接碼及頻道。
  8. 一種電腦資料保密系統,係包括有電腦及感應裝置;其中:該電腦內電性連接有連接裝置,且連接裝置儲存可將預設電腦進行加密之第一辨識碼及與感應裝置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該感應裝置用以儲存與連接裝置相對應之第二辨識碼,並與連接裝置相互無線傳輸第二辨識碼,使連接裝置輸入第一辨識碼至電腦進行自動解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連接裝置為具有微處理器,而微處理器連接有可與感應裝置傳輸訊號之傳輸單元,且微處理器連接有可供感應裝置插接之接合介面,並以微處理器連接有可與預設電腦插接之連接介面,再以微處理器連接有記憶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應裝置為具有處理單元,而處理單元連接有可傳輸訊號至連接裝置傳輸單元之傳輸介面,並以處理單元連接有儲 存單元,再以處理單元連接有可與連接裝置之接合介面連接之插接介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連接裝置之微處理器連接有可供按壓後進行初始化之按鍵,且微處理器連接有可產生亮光之發光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應裝置之處理單元連接有可供按壓進行產生連接碼與傳輸頻道之按壓鈕,且處理單元連接有可產生亮光之發光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感應裝置之處理單元連接有可供應電源之供電單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系統,其中該第一辨識碼為預設電腦之使用者名稱及通行碼,而第二辨識碼為連接裝置及感應裝置之間的連接碼及頻道。
  15. 一種電腦資料保密方法,尤指使用者將感應裝置遠離連接裝置時,其電腦會進入加密狀態,以防止其他人使用電腦,而將感應裝置位於連接裝置預設範圍時,即進行解密,以供使用者使用電腦,其執行步驟進行如下:(A)連接裝置與電腦電性連接;(B)是否需要初始化,若是的話,進行初始化後,再進入步驟C,若否的話,直接進入步驟C,連接裝置與感應裝置初始化步驟如下: (B01)使用者是否有按壓連接裝置之按鍵,若是的話,進入步驟(B04),若否的話,進入步驟(B02);(B02)連接裝置之發光元件產生亮光顯示;(B03)連接裝置告知電腦該感應裝置為無效,並結束;(B04)連接裝置偵測是否與感應裝置插接,若是的話,進入步驟(B05),若否的話,重複進入步驟(B04);(B05)連接裝置偵測感應裝置之按壓鈕是否被按壓,若是的話,進入步驟(B06),若否的話,重複進入步驟(B05);(B06)連接裝置與感應裝置之間產生連接碼與傳輸頻道;(B07)連接裝置與感應裝置之間儲存連接碼與傳輸頻道;(B08)關閉連接裝置之發光元件及感應裝置之發光單元;(C)連接裝置於預設時間確認感應裝置是否為有效,若否的話,進入步驟D,若是的話,進入步驟E;(D)連接裝置控制電腦維持於加密狀態中; (E)連接裝置傳送第一辨識碼至預設電腦,使電腦自動解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腦資料保密方法,其中該步驟B的連接裝置與電腦插接,並將感應裝置插接至連接裝置,而連接裝置要求使用者輸入名稱及通行碼至電腦,且連接裝置與電腦皆會儲存此名稱及通行碼。
TW98125436A 2009-07-28 2009-07-28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TWI426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5436A TWI426411B (zh) 2009-07-28 2009-07-28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5436A TWI426411B (zh) 2009-07-28 2009-07-28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4490A TW201104490A (en) 2011-02-01
TWI426411B true TWI426411B (zh) 2014-02-11

Family

ID=4481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5436A TWI426411B (zh) 2009-07-28 2009-07-28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64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1623A1 (en) * 2001-08-10 2005-07-14 Von Hoffmann Gerard PDA security system
TW200620947A (en) * 2004-12-03 2006-06-16 Giga Byte Tech Co Ltd Method of system login using wireless certification
US20060158341A1 (en) * 2002-06-26 2006-07-20 Jan Chipchase Device for directing the operation of a user'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200632759A (en) * 2005-03-07 2006-09-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TW200828128A (en) * 2006-12-19 2008-07-01 Apac Opto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1623A1 (en) * 2001-08-10 2005-07-14 Von Hoffmann Gerard PDA security system
US20060158341A1 (en) * 2002-06-26 2006-07-20 Jan Chipchase Device for directing the operation of a user'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200620947A (en) * 2004-12-03 2006-06-16 Giga Byte Tech Co Ltd Method of system login using wireless certification
TW200632759A (en) * 2005-03-07 2006-09-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TW200828128A (en) * 2006-12-19 2008-07-01 Apac Opto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4490A (en) 201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1237B2 (en) Method for unlocking screen by using fingerprint and terminal
AU2019229343B2 (en) Secure mobile user interface and mobile device case
ES2919776T3 (es) Control de autorización para un sistema de seguridad antirrobo
EP1990734A1 (en) Portable and independent system for storage and display of passwords and pins
JP2017502549A5 (zh)
CN101813992A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密码输入方法
WO20140901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n entry on mobile devices
US10496805B2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handheld device
US11574136B2 (en) Activation fo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M492940U (zh) 智慧電鎖系統
CN105279547A (zh) 一种生物识别ic卡及其控制方法
TWI426411B (zh) Computer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KR20070076317A (ko) 컴퓨터의 전원 인가 및 사용 인증 장치와 인증 방법
CN106384037A (zh) 基于身份认证的安全系统及方法
KR101911016B1 (ko) 스위칭 제어방식의 보안 usb 메모리시스템 및 동작제어방법
CN109427157B (zh) 金融交易支付之触控计算机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TW201432582A (zh) 具有指紋感應辨識之裝置及其方法
KR102291715B1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와의 상호 작용에 의한 도어락 제어 시스템
CN102043921A (zh) 电脑数据保密系统及方法
TW201816649A (zh) 防盜錄電子識別裝置
TWI630584B (zh) 指紋辨識解鎖系統及其鑰匙裝置
US20110202990A1 (en)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3242054U (zh) 具有ic识别功能的红外遥控智能安全控制工具柜
KR200467864Y1 (ko) 보안 장치가 구비된 컴퓨터
CN107545159A (zh)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